5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Chapter 5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国际贸易理论
The New Trade Theory
• Many assumptions in classical trade theory • Perfect competition; atomic suppliers; fixed factor
endowments; perfect information, homogeneous tech, … • Real world • Most key industries are monopolistic or oligopolistic. • Factor endowments can change and often are developed intentionally (see, Korea, Taiwan, and China) • Monopolistic industry • First-mover advantage; Entry barriers • Monopoly profits = Above normal profits = Excess rent
monopolistic industry. This will be good for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a whole. • How? Export-promoting subsidies & Home market protection
• Examples: Korea, Japan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二、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㈠ 相关概念
产品同质性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产品同质性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 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 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 偏好完全相同。 偏好完全相同。 产品异质性指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存在一 产品异质性指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指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定的差异, 定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但尚可进行 一定程度的替代,交叉弹性小于同质产品, 一定程度的替代,交叉弹性小于同质产品,在生产 中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中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 与当代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 • 二、政策贸易理论 • 三、贸易扭曲理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例:1964年北美汽车贸易协定 1964年北美汽车贸易协定 1964
1965年以前,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税保护使加拿大成为一个汽 车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进口不多出口也少得可怜。加拿大的 汽车工业被美国汽车工业的几个大厂商所控制。这些厂商发现, 在加拿大大量建立分散的生产体系比支付关税要划算。因此, 加拿大的汽车工业实质上是美国汽车工的缩版,大约为其规模 的1/10。 但是,这些美国厂商在加拿大的子公司也发现小规模带来 的种种不利。一部分原因是在加拿大的分厂比其在美国的分厂 要小;但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美国的工厂更加‘专一”——集中 精力生产单一型号的汽车或配件。而加拿大的工厂则不得不生 产各种各样不同的产品,以至于工厂不得不经常停产以实现从 一个产品项目向另一个的转换,不得不保持较多的库存,不得 不少采用专业化的机器设备等等。这样加拿大汽车工业的劳动 生产率比美国的要低大约30%。
廉国恩 第5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5.2.2 技术差距理论的主要内容
1.消费者需求时滞、生产者反应时滞和模仿时滞 消费者需求时滞: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开始 出口新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生产者反应时滞:技术创新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 他国家模仿其技术开始生产新产品的时间。 模仿时滞:技术差距产生到技术差距引起的国际贸易 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模仿滞后时期,全期又分为 生产者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两个阶段。
12
表5-1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
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7年)
出口到工业化国家的比例
美 国 英 国 加拿大ຫໍສະໝຸດ Baidu日 本 0.56 0.81 0.95 0.51
从工业化国家进口的比例
0.51 0.76 0.82 0.39
德 国
意大利 法 国 全部工业化国家
0.75
0.73 0.77 0.70
0.72
0.69 0.80 0.70
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8年3月)计算。
13
挑战之三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当代世界贸易的发展中,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 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然而,战后这些产业的领先 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开 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的出口的发达国家 反而需要进口。为什么在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不变 的情况下,而某些制成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 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呢?这一问题也是在传统贸易理 论的框架内难以找到答案的。
5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初始期 净进口
成长期
成熟期
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964年,坎普(Murray C. Kemp) 提出。1985年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与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在合著的
《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中确立。
观点:
规模报酬递增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当某 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 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
展外贸的基础。
3. 分析
A国 生产 出口
A国出口
A国生产
t0
需求时滞
t1
t2
t3
t
B国出口
模仿时滞
B国 生产 出口
B国生产
结论:
(1)t1t3期间,创新国具有出口垄断优
势。 (2)贸易以新产品和新生产程序的引
进为基础,一国要持续地保持出口优势,
就应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
Y
M
PW
●
A
PA
O
N
X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国际经济与贸易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 生产的商品,如出口初级产品, 生产的商品,如出口初级产品,进) (Intra-Industry Trade 口制成品,出口钟表, 口制成品,出口钟表,进口电视机 等等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目的
进一步了解现代贸易理论和贸 易实践的交互发展, 易实践的交互发展,能够从更 广泛的视角来全面认识当代国 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诱因、 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诱因、过 程和规律 。
学习重点
1、产业内贸易理论 2、偏好相似学说 3、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4、国家竞争优势学说
第一节 理论背景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 度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度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比较优势将随之从一 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 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从而引 起国际贸易中商品流向的变化。 起国际贸易中商品流向的变化。
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 新产品阶段:创新国(比如说美国) 新产品阶段:创新国(比如说美国)对某一
工业化 国家 1970 1987 1999 发展中 国家 1970 1987 1999
第5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C0 C1 L1 L2 0 累积产量
图5.7 学习曲线
5.3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
由另一位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 Linder)提出的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面探 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理论的核心思 核心思 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 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差异产品
垄断或获得对市场定价权的控制是所有企业的追求,但当企业 的生产规模还不足以到可以影响全行业或同类产品的价格时, 企业要获得某种价格控制权就要生产差异产品。差异产品 差异产品指的 差异产品 是同一产业或产品集团内的众多企业生产的有差别的产品。 不仅厂商追求差异产品,消费者也追求差异产品。根据福利经 济学的一般理论,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提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 消费者消费同一产品的数量越多,其满足程度越高。二是消费 最接近本人消费欲望的产品能够得到更大的满足。因此同一类 产品的品种、设计、品牌越多,满足不同消费者消费欲望的可 能性就越大。
第五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5.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基础上的贸易理论,大都强调国家间技术、资源及 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的决定作用。这种贸易型态属于产业 间贸易。依据这些理论,国家间的差异性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基础 就越雄厚。 但是,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 计资料,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约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世界贸易是 发生在技术、资源和偏好均比较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则不足三分之一。这些事实说明以比较优势 原理为核心的传统贸易理论,已不能解释战后以来国际贸易发展中的 一些新现象,国际贸易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 鲁克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的 “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该理论从规模经济的角度 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易基础作出了一种新的解 释。 与传统的完全竞争下的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相比,无论在理论 基础和分析方法上,还是在应用上,“新贸易理论”都有独到的贡献, 因此,这一理论已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第5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Qd,国外销售量为Qf,Q=Qd+Qf。 • 在 销价售格价方低面于国国内内与价国格外 的的 情况市就场是价倾格销分。别倾为销Pd和的P幅f,度且(Pmd>argPifn。al这of种国外
dumping)为Pd-Pf。
用不完全竞争下的倾销行为来解释同产业贸易
• 可以用不完全竞争下的倾销行为来解释行 业内贸易: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 足价格歧视的条件,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 于本国市场价格。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 大化,仍有出口的动力,因为出口倾销的 结果比将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要好。 外国的同类企业如果也在其他产品上采取 类似的行为,就会出现相互倾销,从而形 成行业内贸易。
• 相切于E2点,达到长期均衡。
• 在E2点,对应新的均衡 • 价格P2, • 并且有P2=AC2,短期中存
P*=AC* P1=AC1
• 在 新的厂超商额加利入润竞,争在而长消期失则 。由于P2=AC2
• 贸易前后效果的比较:
☆价格下降:P*>P2 ☆产量增加:Q*<Q2<Q1 ☆平均成本下降:AC*>AC2 ☆福利(消费者剩余)上升。
0
E
E1
E2 AC D1
MR MR2 Q* Q2 Q1
D MR1
D2 Q
价格歧视
• 价格歧视指对虽然出售的是同样的产品,但在不同的市场 上或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国际贸易中的这种 价格歧视行为通常称为“倾销”,“倾销”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是一种出口激励,可以解释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出口 动力和贸易原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FTA建立和发展对区域乃百度文库全球经济的影响:
(1)FTA促进了区内经济和贸易增长; (2)影响世界商品、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向 (3)FTA所固有的排他性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7. 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8. 在贸易政策上,管理贸易盛行
一、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内容 1. 技术要素说
(1)技术定义:是加工制造某种商品,运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 系统知识,表现形态有两种:有形形态技术(如语言、文字、数据、公式、 图表、配方等);无形形态技术(专门技术、实际经验、操作手艺、思维 观念等)。无形性、系统性、商品属性是其显著特征。 (2)技术要素的作用:技术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作为生产过程中知 识、技巧和熟练程度积累的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劳动和资本要素的 生产率,而且可以提高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要素的生产率,从而改变资本、 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对比例关系,影响各国产品的相对优 势和贸易格局;另外技术还可以创造新产品并改造已有产品(技术差距引 起国际贸易)。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学习要点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一节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和趋势
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第5讲 当代(新)国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 20世纪60、70 年代,代表人物主要有格 鲁贝尔(HerbertGrubl)、兰卡斯特 (Keivin.John Lancaster)、林德 (S.B.Linder)、劳爱德(P.J.Lloyd)、格 雷(Gary)、戴维斯(Davies)等人。 他们认为国际分工从产业结构上划分为产业 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他们认为:H-O理论 只能研究产业间贸易,它并不能解释产业内 贸易。
(四)创新机制理论
波特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 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的取得的关键在于国家能否 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企业具有合宜的创新机制和 创新能力。创新机制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 层面来阐述。 1。微观竞争机制(基础) :企业内部活力,使最 终产品的价值增值。(价值链) 2。中观竞争机制:产业与区域(产业关联、价值 链的空间差)。 3。宏观竞争机制:四要素环境。
但该理论的不足在于: 理论的出发点是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在西欧的直接 投资,因此难以解释后起投资国如西欧、日本与发 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与规律; 无法解释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建立后遍及全球的 投资行为,也无法说明非替代出口的投资增加以及 跨国公司海外生产非标准化产品的现象; 第三、目前全球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来看,其中 大部分是发生在美国、欧盟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 内的双向投资行为,对此该理论无法解释。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
一、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一)人力资本说的基本内容和评价
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 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 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 等),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 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代表人物:舒尔茨、基兴、鲍德温、坎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二节
2012年10月21日星期日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不同国家间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 经济合作或因经济技术因素而产生产业内贸易。 大量的转口贸易。 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 季节性产品贸易。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
人们从已有的产业内国际贸易的事实出发,发现 当代禀赋相似国家间的双向国际贸易似乎并没有 引发大规模的资源的国内、国际的重新配置和收 入的再分配。 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很多的模型,其中格林纳威 (D.Greenaway)、格鲁贝尔(Grubel)、劳埃德 (Lloyd)、迪克西特(A.Dixit)和克鲁格曼 (P.Krugman)理论观点都颇具代表性。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
主要内容
2012年10月21日星期日
5第五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一)规模经济
• 1.内部的规模经济
主要来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是行业的规 模。内部规模经济使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成本优势,从 而导致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 2.外部的规模经济
主要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 的扩大而非企业的规模扩大。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 同质产品行业。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在《产品周 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先提出。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间,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是 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观察到 一个周期,即产品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 段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
创新
新技术垄断、尚未定型,产品为技术密集
E1
II
I
P0
X1
出口
C
X
2.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
a.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
P
D1 D2 S1
S2
C
P1
A
B
P2
整个行业具有外 部规模经济特征,市 场开放后,需求曲线 由D1 D2,由于超额利 润的存在,S1 S2,B 点相对于A点,数量 增加,价格下降,因 此消费者福利增加。
AC
O
Q1
俄罗斯
0.07
年份 1990 1995 2000 2005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2011.3
本章主要内容: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动态变迁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产业内贸易理论
背景:当代国际贸易中的新现象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 增加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的 要素充裕国家之间进行呢?
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与国际贸易
价格
行业
S1=Σ MC1
价格
S1’ S2=Σ MC2
企业
MC1 MC2 AC1
AC2
P
LRAC P2
D1
D2
Q1
Q2 Q
q1=q2
Q
行业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平均成本的下跌使得中国玩 具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力,企业就有动力出口, 从而产生国际贸易。
假设存在另一个同类的经济,有相同的偏好、资源储备和技术, 并有人口L*。当对方开放自由贸易时,对本国的任何一种商品 都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消费人口。
P/W
Z
,
P
Z’
(P/W)* (P/W)*’
P
c*’
c*
Z
Z’
c
重要结论
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增加消费人 口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和产品价 格。
5.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贸易扭曲理论
主要研究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致使无法达到帕 累托最优状态的扭曲形式、贸易扭曲的影响,探讨 如何消除扭曲,使得自由贸易得到恢复。 引起扭曲的原因: 政府政策干预造成的扭曲 市场不完全、要素无法充分流动造成的扭曲
消除扭曲:有针对性的适度干预(关税、消费税、 补贴等)
四、规模经济产生的贸易
(一)规模收益 规模收益描述的是产出增加的幅度大于要素投入 增加幅度的现象,它是各国厂商所普遍追求的利 益。 (二)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利益主要源于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 的可选择性。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基本原因。
——不同机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指增加某种产品生产所必须放弃的另 一种产品的产量。
其余87项略
七、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
(一)产业内贸易的分析更为符合实际 非完全竞争市场 需求偏好角度 规模经济
(二)产业内贸易对于福利的分析具有相应的特色 A市场唯一可消费产品 F
B B
AB 生产者剩余
BF 消费者剩余
最佳偏好位于CD之间,
Y
C
A
D
X
距离A越近的消费者消费
数量越多
A1:ZT
1999
竞争力 指数 0.932 0.391 -0.314 0.166 -0.556 -0.185 -0.034
国贸原理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11
2、日本的半导体工业开始于20世纪 年代,70年代末市 、日本的半导体工业开始于 世纪 年代, 年代末市 世纪60年代 场占有率为24%,到1990年达到 年达到49%。在广泛用于数 场占有率为 , 年达到 。 控设备的集成电路DRAM的全球市场上,日本产品曾 的全球市场上, 控设备的集成电路 的全球市场上 一度占有80%的份额。在80年代末 年代初,日本取 的份额。 年代末90年代初 一度占有 的份额 年代末 年代初, 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产品的生产国和出口 而从20世纪 年代中期开始, 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国。而从 世纪 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的半导体工业 的世界领先地位也逐渐动摇。 年末, 的世界领先地位也逐渐动摇。到1998年末,在DRAM 年末 市场上,日本的分额从最高峰的80%下降到 下降到30%,并 市场上,日本的分额从最高峰的 下降到 , 进而在2000年跌至 年跌至20%左右。 左右。 进而在 年跌至 左右 3、进入21世纪,韩国和中国台湾随后迅速崛起。 、进入 世纪 韩国和中国台湾随后迅速崛起。 世纪,
不完全竞争下倾销对行业内贸易的解释
14
实施价格歧视的三个条件
企业具有垄断势 P 力,有能力决定 P1 产品价格;
P2 Q1 Q2 Q
有垄断势力企业的 需求曲线:P=P(Q) 需求曲线
市场必须是分割 的,不存在转售 现象; 在不同的市场上, 企业面临不同的 需求弹性。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研究开发要素说
• 基辛:在《劳动技能与国际贸易》中以美国 在10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不同部门的出口总 额中的比重代表竞争能力,分析研究与开发 要素与出口竞争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从事研 究开发活动的高质量劳动力比重大的部门, 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就越强,出口比率就越高. 这就证明了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 力和该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要素密集度之间 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
25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从静态出发分析 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 经济中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考虑需求情况
26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程度可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 从某一产业的角度分析,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公式为: Ai=1- |Xi-Mi| /(Xi+Mi) Ai为一国i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一 国i产品的出口额;Mi指该国i产品的进口额。 Ai在0—1之间变动,Ai愈接近1,说明产业 内贸易的程度愈高;Ai愈接近0,则意味着产业 内贸易程度愈低。
Leabharlann Baidu
5
研究开发要素说
• 研究与开发要素:指研制和开发某项产品所 投入的费用. • 通过计算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 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各类科学家和工程技 术人员占整个就业人员的比例以及研究开发 费用占一国国民生产总额或出口总值的比重 等方法,来判断各国研究与开发要素在经济 贸易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其差别.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E
CIC0 电脑Q 电脑QT
O
PT/PW N
图5.6 电脑和照相机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照相机Qw 照相机Qw I
M
照相 相 机 相机
出 C 口 F 进 E 口
照
相
照相机 CIC1 C I 照 Q 相机 相 相
F
CIC
CIC1
照相机Qw 照相机Qw
M
出 口
进
进口 F进 口 E
CIC2
CIC2
CIC
口
Q
P
S1=ΣMC1 P S1’ S2=ΣMC2
MC1 MC2
AC1 AC2
P1 P2
LRAC D1 D2
O
Q1 (a)行业 (a)行业
Q2
Q O
q1=q2
(b)企业 (b)企业
q
假设更多的企业进入,行业扩张,变为S 。 假设更多的企业进入,行业扩张,变为S1’。行业规模经济使 得单个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进一步下降, 得单个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进一步下降,从而使整个 行业的供给曲线进一步下移,价格随之下跌。 行业的供给曲线进一步下移,价格随之下跌。 当价格下跌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时,产品出口, 当价格下跌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时,产品出口, 发生国际贸易,从而导致国外的需求,需求曲线移至D2 D2, 发生国际贸易,从而导致国外的需求,需求曲线移至D2,产 国际)市场的最终价格为P2 产量为Q2 P2, Q2。 品(国际)市场的最终价格为P2,产量为Q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当代国际贸易理论.txt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对付凶恶的人,就要比他更凶恶;对付卑鄙的人,就要比他更卑鄙没有情人味,哪来人情味 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收银员说:没零钱了,找你两个塑料袋吧! 本文由冬天太阳夏天风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我们介绍解释当代国际贸易模式的一些理论, 本章我们介绍解释当代国际贸易模式的一些理论, 由于这些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分析 由于这些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 框架也不同,故我们称之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框架也不同,故我们称之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通过 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挑战 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国际贸易理论 基于需求偏好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
5.1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其对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的挑战
20世纪 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 世纪50年代以来 世纪 年代以来,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发达国家 象:(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国家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以上现象在古典和新古典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 架内难以得到解释, 架内难以得到解释,这迫使经济学家寻求新的贸易理 论来解释这些现象, 论来解释这些现象,经济学家的这种努力促成了当代 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 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
5.1.1 挑战之一
——同类产品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 国在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差异(比较优势 理论模型)和资源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 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但二战后, 国家间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内贸易”大大 增加,这种现象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贸易模 式,因此是对传统贸易理论一个挑战。
行业内贸易指数(ITT)
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是用来测量国家间在同一个产业(即同类产 品)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
| X- M |
ITT = 1 - X +M
其中:X和M分别为某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 口值和进口值。ITT=0,表明无行业内贸易;ITT>0, 则表明一国有行业内贸易,即一国会同时进口和出口 同一类产品,ITT越大,行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表5-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 (%)
工业化国家
1970 1987 1999 发展中国家 1970 55.1 32.8 59.7 78.1 64.3 61.0 62.4 41.2 56.8 61.0 28.0 66.4 83.8 80.0 63.3 71.6 67.4 65.3 81.1 62.3 85.4 97.7 91.9 86.0 92.8 86.7 85.5 印 度 巴 西 墨西哥 土耳其 泰 国 韩 国 阿根廷 新加坡 平 均 22.3 19.1 29.7 16.5 5.2 19.4 22.1 44.2 22.3
1987 37.0 45.5 54.6 36.3 30.2 42.2 36.4 71.8 44.3
1999 88.0 78.8 97.3 82.2 94.8 73.3 48.7 96.8 82.5
美 国 日 本 德 国 法 国 英 国 意大利 加拿大 西班牙 平 均
数据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1,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3。
5.1.2 挑战之二
——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资源禀赋论认为,国家间的资 源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据此,国际贸易 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资本丰裕国)与发展中国家 (劳动力丰裕国)之间(即“南北贸易”),20世纪50 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的确大部分是属于“南北贸易”, 但是60年代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 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重 要部分。那么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资源禀赋国家 (即同类国家 同类国家)之间进行呢?这一现象显然是资源禀赋 同类国家 论所不能解释的。
表5-2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 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出口到工业化国家的比例 美 国 英 国 加拿大 日 本 德 国 意大利 法 国 全部工业化国家 0.56 0.81 0.95 0.51 0.75 0.73 0.77 0.70 从工业化国家进口的比例 0.51 0.76 0.82 0.39 0.72 0.69 0.80 0.70
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
5.1.3 挑战之三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当代世界贸易的发展中,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 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然而,战后这些产业的领先地 位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生 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的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 要进口。为什么在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而某些制成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 转移呢?这一问题也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框架内难以 找到答案的。
图5-1 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 图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68 58 49 51 32 0 0 6 9 10 36 33 60 57 35 54 37 40 12 13 40 15 41 16 49 48 46
(%)
1970 198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日本 美国 韩国
数据来源:海
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2 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假设 的国际贸易理论
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的贸易理论,在分析国际贸 易时都有两个重要的假定:其一,产品市场是完全 竞争的;其二,规模收益不变,即不存在规模经济。 正是通过修正传统贸易理论这两个假设前提,当代 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在古典贸易理论框架内难以解 释的“产业内贸易”和同类国家间贸易的现象。
5.2.1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完全竞争市场 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差异产品和价格歧视 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 基于产品差异的国际贸易 基于价格歧视的国际贸易
(1)完全竞争市场
商品具有同质性,即产品具有完全替代性; 市场中厂商数量众多,单个厂商在市场中对 价格的影响微弱,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信息充分。
(2)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
二战后,差异产品、垄断势力和价格歧视的存在使国际贸 易的现实离完全竞争假设已经越来越远: 差异产品:产品具有相同的功能,但有差异不能完全替代; 差异产品 垄断势力和价格歧视 垄断势力: 垄断势力:市场中只有少数几家巨型企业(如美国汽车市 场上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对产品的价格具有很大的影 响力,面对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可以实施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具有垄断势力的企业虽然出售同样的产品,但 在不同的市场或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3)基于差异产品的国际贸易
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基本上是同质的(如铁 矿),国际贸易中行业间贸易大多是初级产品之间的 贸易(如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同时向澳大利亚 出口玉米)。但是,大多数制造产品都是差异产品 差异产品 (如汽车),这些产品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消费者 把其视为不同的产品,大量差异产品的存在是行业内 贸易出现的重要原因(美国既向日本出口汽车,又从 日本进口汽车)。
(4)基于价格歧视(倾销) 的国际贸易
实施价格歧视的三个条件 国际贸易中存在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 价格歧视行为与行业内贸易
实施倾销的三个条件
企业具有垄断势 P 力,有能力决定 P1 产品价格;
P2 Q1 Q2 Q
有垄断势力企业的 需求曲线:P=P(Q) 需求曲线
市场必须是分割 的,不存在转售 现象; 在不同的市场上, 企业面临不同的 需求弹性。
图3-2 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TR = P ( Q ) ? Q MR = dTR / dQ = P + ( dP / dQ ) ? Q dP Q 1 = P (1 + ? ) = P (1 -
) dQ P ε MR MC P = , P* = MR = MC 1 (1 / ε) - 1 (1 / ε ) -
国际贸易中满足实施价格歧视的 三个条件
国际贸易中很多产品是由少数几个具有垄断 力的企业所生产的;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存在,使各国市场被分 割; 对本国企业而言,外国市场的需求本国市场 的需求更有弹性。
基于价格歧视的行业内贸易
P P
Pd Pf
Pf
MC Dd
内销Q 内销 d
Df Q
出口Q 出口 f
Q MRd MRf 外国市场
本国市场
图3-3 价格歧视条件下的行业内贸易
价格歧视行为可以解释行业内贸易: 价格歧视行为可以解释行业内贸易: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 价格歧视的条件,即使国外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 价格歧视的条件,即使国外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企业为追求利润 极大化,仍有出口动力,因为这比将这些商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要好, 极大化,仍有出口动力,因为这比将这些商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要好,如 果国外同类企业也采取类似行为,就会形成行业内贸易( 果国外同类企业也采取类似行为,就会形成行业内贸易(本例中假设没有 运输成本, 为常数)。 运输成本,MC为常数)。 为常数
5.2.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
(1)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规模经济的的内涵 规模经济的判断 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a. 规模经济的含义
所谓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生产过 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 例,又称规模收益递增。
Q = f (L , K ) λ α f ( L , K ), λ > 1
f ( λL , λK ) =
当 α > 1 , 则存在规模经济 当 α < 1 , 则存在规模不经济 当 α = 1 , 则规模收益不变
成本
b.规模经济的度量
LAC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
图3-4 长期成本曲线与规模经济
来度量: 规模经济可以用成本弹 性 ( E C )来度量: Ec = ?C C ?C ?Q LMC = = C Q LAC ?Q Q
增加, 递减,即为规模经济; 当 E c < 1, LMC < LAC 时,随着 Q增加, LAC 递减,即为规模经济; 增加, 递增, 当 E c > 1, LMC < LAC 时,随着 Q增加, LAC 递增,即为规模不经济 ; 增加, 不变, 当 E c = 1, LMC = LAC 时,随着 Q增加, LAC 不变,即为规模收益不 变。
c.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即产 量的增加)而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 这是通常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行 业规模的扩大,所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 现象,即由“聚集效
应”而带来的规模经济,它与 企业集中所促进的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知识 外溢、技术扩散、劳动力市场共享等因素有关。
(2)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
坎姆模型:外部规模经济和同类国家之间的贸易
说明外部规模经济导致国际贸易,从而解释“北北贸 易”的一个模型是由经济学家默瑞.坎姆在1964年提 出的。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说明为什么两个技术相同、 资源禀赋相同,甚至消费者需求偏好相同的国家为什 么会进行贸易。
规模经济与PPT及没有国际贸易时的 生产和消费模式
反映规模经济的PPT是 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表明 增加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 递减的。图3-9还假设两国 生产技术、资源禀赋和需求 偏好相同,表现为两国的 PPC和SIC是完全相同的。在 没有贸易时,两国的生产和 消费均衡点为E,两国各自 生产自己所需的产品。
照相机W
无差异曲线SIC Wmax
PPT曲线 W1 E1
PT/PW
T1
Tmax
电脑T
图3-9 规模经济和PPT及生产模式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坎姆模型
如国一国专门生产W,另 W 一国家专门生产T,在规模 Wmax 经济的作用下,W和T的生产 成本都会下降,然后两国再 进行交换,则双方的福利都 W2 会增加,在图中表现为贸易 W1 后的均衡点E2比没有分工和 贸易前的均衡点E1所达到的 效用水平更高。
进口 出 口 PT PW 口
PPT
E2 E1
SIC2 进
口
SIC1 T1 T2 Tmax T
5.3 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国际贸易理论
对于行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完 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作了很好的解释,但 如何解释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和一些产品中领先地 位的变化呢?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通过分析产 品技术的变化 技术的变化及其对贸易的影响,解释了这一现象。 技术的变化 这一理论就是所谓的“产品生命周期论”。
5.3.1 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基本逻辑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认为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 要投入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在产品的创新阶段需要投入大量 的研发与开发费用,因此最初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随 着生产技术的成熟,并走向大规模生产,产品生产只需标准化 技术和大量非熟练的劳动力即可,此时产品投入要素比例从资 本密集型转变成劳动密集型,因此产品的生产优势逐渐由发达 转向发展中国家。这正是当代国际贸易中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 换的重要原因。
5.3.2 产品生命周期论的理论核心
理论核心:技术变化是国际贸易的又一个决定因素, 理论核心:技术变化是国际贸易的又一个决定因素,试图解 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
化特征。 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 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 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投 入等 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 成一次循环 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 性将发生变化 由于各个国家在各种投入上的不同,决定了基于技术动 态变化的各国间存在动态比较优势,因而决定了各个国家 间的贸易形态特征
5.3.3 产品生命周期的图示
E t0
创新国 其它工业国 发展中国家 t
t1
t2
t3
t4
-E
阶段: 阶段: 产品流向: 产品流向: 产品类型: 产品类型:
I
导入 创新国出口 技术密集型
II
技术扩散 其他工业国出口 资本密集型
III
技术停滞 发展中国家出口 资本密集型
5.3.4 国际贸易模式变动的图示
Q(产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创新国消费 创新国生产 模仿国生产 模仿国消费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0
T1
T2
T3
T4
T(时间)
图3-12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
5.3.5 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产品导入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与开发费用,因此此阶 段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价格也很高,只能在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 第二阶段:产品成长期,国外开始对产品产生需求,产量迅速提高,但 模仿国还不能生产;市场由创新国垄断; 第三阶段:产品成熟期,生产技术定型,开始大规模生产,模仿国也开 始生产,但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 第四阶段:产品标准化,只需流水线上的简单劳动力即可完成生产,技 术优势让位成本优势,模仿国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生产激增,不仅能满 足国内需求,还能以低价出口,创新国产量下降,生产向模仿国转移; 第五阶段:模仿国生产持续扩张,开始向创新国低价出口,创新国生产 大幅下降直至完全停止,创新国致力于更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