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2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云南孰山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2新版苏教版.doc

云南孰山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2新版苏教版.doc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课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界现彖,相信科学这一伟大真理。

课吋计划1课吋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学生交流从报纸杂志或网上了解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并用科•学道理加以说明。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朗读课文第5段,思考:作者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沙漠屮“鸣沙”现象的原因?明确:木段开头表明“鸣沙”现象从古以来一肓被人们视为超自然的现象。

文章并未紧接着对这种现象作科学解释,而是叙说了具有“鸣沙”现象的宁夏中卫县鸣沙山的地形和位置,指出“这块沙地向來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以“据说”的内容和口己的亲耳所闻,突出“像打雷一样”的“轰降降的巨响”和“好象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隆隆之声”,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好奇之心。

在此基础上,文章才“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解禅,指出这是由于细沙“含有人交流,进入新课的学习。

朗读课文,思考,学生讨论、交流,从文屮筛选有关信息。

1、“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

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思考、讨 论,探究, 并交流2、连“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都不可能,还谈什么“汽车飞机来支援”,所以用“更”恰当些。

“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的疑问。

句中•用“当然”,既准确白然,乂口语化。

3、“幻术”与“魔术”同义,但前而的定语是“魔鬼”,•用“幻术”读起來上口,有韵味。

“戳穿”与“揭霜”义近,但“幻术”是假的,所以用“戳穿” 显得更准确、更有力。

四、比较阅读推荐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一文,同一•个.作者,写的是同一个题材,但所写的内容和写法却迥然不同…对比,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班上口头表述白己的看法,互相交流一下。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把握文章示异释疑的巧妙构思。

3、品析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通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知道如光怪陆离、空中楼阁、单枪匹马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从报刊或网络上收集除课文介绍的奇怪现象外,还有哪些沙漠的奇怪现象,并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思路】本文叙事生动,用例典型,教学本文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引导完成学习。

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唐代诗人王维笔下,我们感受到沙漠的壮观与雄奇;“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在白居易诗里,我们看到的却是沙漠的险恶和无情,然而这一切对于地处中原的我们来说,又是那样的陌生而遥远, 今天,我想请大家随着我国科学家竺可桢一起来次沙漠之旅,好不好?二、预习检测:(展示课件)1、齐读目标。

2、检测字词掌握得情况。

三、走进沙漠,感受沙漠(展示课件)1、欣赏沙漠图片。

(播放音频《丝路驼铃》,展示沙漠图片。

)2、学习课文第一段,从文中圈画出古代到过沙漠的人是怎样描述沙漠的?对沙漠有何感受?四、自主学习,揭秘沙漠(展示课件)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向我们列举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2、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3、作者对这一连串的现象归纳出一个什么结论?(学法指导:1、速读课文捕捉相关信息。

2、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相关信息)五、合作学习,品味沙漠(展示课件)请同学们以“魔鬼的海”为例,分析科学小品文融文学性与科学性于一炉,生动准确的特点。

讨论:1、作者在描述“魔鬼的海”时,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词语?2、解释“魔鬼的海”成因时,哪些词语体现了它的准确平实和严谨?3、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本段?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六、沙漠之旅,我当导游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跋涉途中眼前出现了“魔鬼的海”或“鸣沙”现象。

苏教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案

苏教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案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学习目标: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课前准备1、通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知道如光怪陆离、空中楼阁、单枪匹马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从报刊或网络上收集除课文介绍的奇怪现象外,还有哪些奇怪现象,并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一、自学展示(一)词语积累1、注音写字。

玄奘()遵循()蜃楼()岛屿()戳穿()戈壁()崇拜()2、解释词语不胜其苦:光怪陆离:。

可望而不可即:(二)语文常识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____________的创始人之一。

二、合作探究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解决如下思考题1、从文章的内容看,本文属于什么体裁的文章?2、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那开头为什么叙述法显和玄奘的故事?3、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合作探究4、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5、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构思是什么?三、精讲点拨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四、巩固练习:课内阅读阅读第五文段,回答问题。

1、文中第一句在结构上是一个什么句?它的作用是什么?2、这一段中,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该结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假如你是导游,你的旅游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的景象,你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叙事生动,用例典型,教学本文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题目引导完成学习。

苏教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苏教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教学目标】1.了解事理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2.探究作者示异释疑的行文思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3.认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成因。

2.体会说明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示异释疑的巧妙构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沙漠(亦作砂漠)是指沙质荒漠,地球陆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

因为水很少,一般以为沙漠荒凉无生命,有“荒沙”之称。

但是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沙漠中还是有许多生物的。

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

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

沙漠里有时会有可贵的矿床如石油。

沙漠气候干燥,它也是考古学家的理想之地,因为可以找到很多人类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

2气候地貌与生活:热带高地和沙漠视频欣赏3、古诗中的沙漠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5、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6、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9、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10、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1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2、无数铃声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1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感受沙漠欣赏一组沙漠图片,并用语言描绘你对沙漠的初步感受。

小结:我所看到的沙漠是空旷的、茫无涯际的、浩翰的、荒芜的、神秘的、人迹罕至的……揭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四、初读课文,把握生字生词(边读边圈画)1.结合书下注解,借助工具书,解决书后“附录三”《字词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圈画的词语的音形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
2. 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2)古代和现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的感受分别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合作探究
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角度思考)
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
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在现某某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中行走似的。据说,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④选文第③段举“伊东地震”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⑤最后一段提到的“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是指哪些预测方法?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⑥从说明文语言必须准确的角度,说说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作用。
(1)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
(2)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超过45亿美元。
④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沙漠的奇怪现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课出自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 它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主要说明沙漠里特有的一些奇怪现象及其科学原理, 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要有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同时, 也教给学生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1.带领学生走进沙漠、探寻沙漠、认识沙漠;2.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形成原因;3、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 体会其巧妙的构思。

分析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 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使学生直观、快速、理性地认识沙漠;2.品味科普小品文的趣味性与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借助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2、激发学生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 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2.锻炼学生的发现、组织能力。

【教学难点】1.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2、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 体会其巧妙的构思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师:同学们, 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屡遭雾霾和沙尘天气影响。

它既给我们的交通带来了不利, 又对我们的健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些沙尘都来自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大漠。

老师这里准备了几幅沙漠图片, 请同学们欣赏, 然后说说对沙漠的感受。

(展示沙漠图片, 学生探讨, 2-3分钟时间)师:的确, 沙漠是多面的, 它既有着“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的壮美, 又有“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的凄凉;既有“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的温婉, 又有“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的狰狞。

今天让我们走近沙漠, 跟随作者去探觅一下沙漠的奥秘。

2.课前处理:师:不过, 不要着急。

我们知道沙漠中的长途跋涉很累人, 在进入沙漠之前, 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吧!(1)你了解作者吗?(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3)你会解释这些词语吗?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 展示预习成果, 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

这个单元从体裁上看属事理说明文,一般来说,这样的文章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必须要让学生“油然而生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享受发现的成功”,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其难易程度可想而知,这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下面课文的学习。

这是本单元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点(1)能说出文章介绍的几种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和形成的原因。

(2)学习简单的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2、能力培养(1)探索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学会从科学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2)善于从网络上搜寻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3、情感体验(1)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明白“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2)体验有些动植物能适应极其恶劣尤其是干旱的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它们能充分地吸收水分,它们能充分节约用水,尽可能减少水的损失。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事理说明文的写作顺序难点:能科学解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并能解释生活中和本文原理相同的怪异现象。

疑点:沙漠里的怪异之谜都能揭开吗?四、说教学设想沙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世界。

课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这正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如何利用这一点引入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应该是不断深层次思索的问题。

为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登陆“百度”,点击“图片”,搜索“沙漠”、“沙漠奇怪现象”,想通过这些图片,让学生感受沙漠。

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5doc

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5doc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学会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一切怪异现象,相信科学、学习科学这一伟大的真理。

教学重难点课文从科学的角度诠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文的语言的生动性、可读性。

教具准备:光碟、课间、录音机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奇怪的现象,由于人们缺少科学知识,为此,把这些奇怪现象说成是恶魔在作怪.在沙漠地带经常会遇到许多奇怪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请问大家有兴趣吗?那么,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2、展示课件:对照课文看图片。

3、师板书课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4、作者简介:A、请学生试介绍。

B、请学生点评、补充。

C、师激励、补充。

D、明确:课件展示。

二、检查预习1、认识生字玄奘海市蜃楼2、新词释义光怪陆离单枪匹马三、课文学习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A、展示课件尝试题:(1)朗读课文看文中介绍了沙漠里的哪些可怕、恐惧的现象?B、学生自渎课文第一段思考并与同桌交流。

C、请几名学生回答、补充。

D、师激励、点评。

E、明确:课件展示。

①火热的风②不见鸟兽③风吹沙流④迷路⑤魔鬼的海⑥鸣响的沙⑦海市蜃楼F、小结:这些现象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么可怕吗?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下文。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A、课件展示尝试题:①、解放以来经过沙漠的人经历到这种现象了吗?作者是怎么推理法显与玄奘的经历的?②、课文具体介绍哪些奇怪的现象?各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做科学解释的?③你能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课文分析说出其它现象吗?B、默读课文并思考讨论交流。

C、请学生试回答D、请学生点评、补充。

E、师激励、补充。

F、明确:课件展示。

温差及光的折射、反射温差、外力、摩擦3、课外延伸A、课件展示尝试题:①现实生活中你见过一些奇怪的现象吗?能否用科学原理来解释一下呢?②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B、默读课文并思考讨论交流。

C、请学生试回答D、请学生点评、补充。

苏教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苏教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教学目标】1.了解事理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2.探究作者示异释疑的行文思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3.认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成因。

2.体会说明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示异释疑的巧妙构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沙漠(亦作砂漠)是指沙质荒漠,地球陆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

因为水很少,一般以为沙漠荒凉无生命,有“荒沙”之称。

但是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沙漠中还是有许多生物的。

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

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

沙漠里有时会有可贵的矿床如石油。

沙漠气候干燥,它也是考古学家的理想之地,因为可以找到很多人类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

2气候地貌与生活:热带高地和沙漠视频欣赏3、古诗中的沙漠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5、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6、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9、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10、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1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2、无数铃声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1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感受沙漠欣赏一组沙漠图片,并用语言描绘你对沙漠的初步感受。

小结:我所看到的沙漠是空旷的、茫无涯际的、浩翰的、荒芜的、神秘的、人迹罕至的……揭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四、初读课文,把握生字生词(边读边圈画)1.结合书下注解,借助工具书,解决书后“附录三”《字词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圈画的词语的音形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本课题教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堂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二、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三、自学指导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明确: 明确:可怕、恐惧。

原因:科学匮乏,条件艰苦。

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明确:奇怪现象:“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鸣沙”形成的原因:“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了………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又叫做海市蜃楼。

”“鸣沙”:“据一些专家的意见……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3、阅读第4、5两节回答问题:(1)这些奇怪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

明确:魔鬼的海:温差,光的折射和反射。

鸣沙:温度,外力,摩擦,沙子含石英。

(2)“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一样吗?明确:不一样。

“魔鬼的海”是近地面温度高,上面低;“海市蜃楼”则正好相反。

四、师生互动交流1、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明确:描述——解释。

采用了逻辑顺序。

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2、本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以第5自然段为例,你能找出哪些说明方法?明确:说明方法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引用。

请举例说说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以第5节的举例子、和打比方为例:举例子:举“鸣沙山”为例,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沙子会发声这个奇怪现象,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2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2苏教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一、我能通过学习熟悉了解到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了解其形成的缘故。

二、我能崇尚科学,酷爱科学,培育探讨科学隐秘的爱好。

重难点: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自主学习一、简单复述沙漠里的两种奇怪现象及行成缘故二、理清本文写作思路,说说这篇课文运用了如何的说明顺序?3、本文用了多种说明方式,以第5自然段为例,你能找出哪些说明方式?4、这篇文章虽是来阐释沙漠里奇怪现象的缘故的,但并非让人感觉深奥难懂,这是由于它还带有必然的文艺色彩,反复朗诵,试着从修辞角度找两个地址简单赏析这一特点。

三合作探讨一、体会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A沙漠是如此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走兽。

..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B.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

C.听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顺着山坡翻腾下来。

二、主题3、通过对本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缘故的学习,谈谈你的领会及感想。

四、当堂检测(一)说出以下各句的说明方式。

一、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物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固然就十分困苦了。

()二、这时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33、前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讲明的。

()(二)学以致用1一、过度砍伐、无控制利用是丛林资源受到破坏的重要缘故。

武汉市政府发起了“禁止利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动,取得了广大市民的踊跃拥护和支持。

现请你依照平常的观看和试探,提一条爱惜丛林资源的建议或拟一条含警示性的口号。

2、再写出描述沙漠的古诗句三句。

课时二自主学习:1 “魔鬼的海”、“空中楼阁”和“鸣沙”;“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了……光线折光和反射的阻碍……又叫做空中楼阁。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沙粒摩擦起来,便会发作声音,这即是鸣沙。

”2. 第1段,描述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第2-5段,说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本文运用了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

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

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

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惊奇现象2.探寻这些惊奇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讲明3.激发探究世间万物隐秘的爱好,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二、教学设想1.课前预习a通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b联系上下文,了解如光怪陆离,空中楼阁,单枪匹马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c课前收集有关海市蜃楼、鸣沙的材料d从报刊和网上收集课文以外的沙漠的惊奇现象,并进一步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缘由2.学法和教法指导本文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细细品读,既让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又从中感受到语言的熏陶,趣味盎然,因此学生在进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进展思维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制造力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能初步把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3.课时安排:一课时4.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a借助多媒体演出沙漠的风沙地貌,你想了解这些光怪陆离的沙漠奇迹吗?你想探究他们的缘由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来体验b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隐秘的爱好。

二、整体感知:a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惊奇现象,你有如何样的感受?b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对学生回答作简评c初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交流、讨论d作者是如何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讲清晰〔运用课文中和生活中的知识来讲明〕e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f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把文中现象讲清晰,教师适时点拨、简评。

三、心智启发:〔教师依照学生实情做鼓舞性评判〕a.作者列举了一系列惊奇现象,而后加以讲明。

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b.你能不能依照你周围所发生的事。

举一个例子来讲明科学一定能战胜迷信。

c.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领着你的旅行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显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的景象,你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向大伙儿介绍一下这一奇异,壮观的幻景吗?四、阅读体验〔谈收成引导学生自我小结〕〔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4〕假如你想学习写讲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五、布置作业:从本文发表至今40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上,还了解到沙漠里哪些惊奇现象,能不能尝试用科学道理对这些惊奇现象作一讲明,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连云港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连云港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连云港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备课内容执教人备课【课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正确地认识大自然.2.找出课文中运用的举例子、作诠释等说明方法,并能结合内容理解其作用;通过加强朗读、置换词语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小品文的特点.3.体会蕴含在文中的科学思想,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1.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及这样安排的好处。

2.探究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缘由.【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第一课时时间:年月日课型:新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觉欣赏:多媒体课件播放沙漠风光的画面。

2、导语:同学们,看了这样的画面,你心中涌起的大概是“壮观"、“奇特”、“雄伟”之类的形容词,一望无际的黄沙、倔强挺立的仙人掌、夕阳下的沙漠驼队等等,这些无不让我们这些远离沙漠的人产生钦佩的感受。

但同时,也许你的脑海深处会传来另一种信息,那是千百年来人类对沙漠的另一种认识,就是可怕。

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可怕的印象呢?今天,还是让我们跟随竺可桢走进大沙漠吧!(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竺可桢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苏教语文八下3.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设计2

苏教语文八下3.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设计2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成因,树立用科学道理揭开一切奥秘的观念。

2.学习本文巧妙使用设问句的方法3.领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1.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探究一切难解之谜。

☆教学重点难点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准确生动的语言,可读性强。

☆课前准备[学生]1.通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明白“单枪匹马”“光怪陆离”“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从报刊杂志或网络上收集沙漠里还有哪些奇异现象,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教师]课件。

☆设计思路先让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感受沙漠,接着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描述现象----揭示原因的写作思路,进而引导学生确立科学思想,培养探索精神。

在此基础上,合作学习,讨论探究,了解更多有关沙漠的知识,正确认识人与沙漠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沙漠印象师:你想了解沙漠吗?你想了解沙漠光怪陆离的奇观吗?让我们先通过图片一起去看一看,一起去感受一下沙漠特有的自然景观吧。

[打出幻灯片]师:看过后,沙漠给你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什么?生:谈印象2.小结导入黄沙狂舞,骄阳如火,草木不生,鸟兽难觅,干旱荒凉,人迹罕至,这大概是沙漠给人留下的突出印象。

不仅如此,在沙漠这种特殊地貌中,还会产生一些奇怪的现象,这就更增加了沙漠的恐怖和神秘。

那么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现象呢?这些奇怪现象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篇课文会给我们揭开谜底的。

3.[打出幻灯片]:课文标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选择你喜欢的阅读方式学习课文。

1.掌握下面字的读音:zàng jí chuō shèn chóng奘即戳蜃崇2.释词:海市蜃楼:a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b比喻虚幻的事物。

文中取a义项。

3.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哪些奇怪现象?你能说说它们产生的原因吗?请学生通过对话表演的方式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
惑内在照应,增强了说服力。

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这样使读者不仅懂得沙漠中的怪异现象,而且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世界是物质的,不存在超自然的神魔鬼怪,科学道理终将揭开一切奥秘。

三、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找出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见板书设计)
四、品味语言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兼有说明、记叙、议论,内容涉及到光学、声学原理,法显、玄奘、孟奇及“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文笔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散文的生动形象,不少词语绘声绘色。

从修辞角度来说,文章运用了设问、反问、引用、比喻等多种手法,富有趣味。

思考: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中和词语,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的理由。

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明确:
1、“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

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2、连“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都不可能,还谈什么“汽车飞机来支援”,所以用“更”恰当些。

“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的疑流
在教师引导下,明确说明顺序,找出课文所用说明方法,认真做好笔记
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找出其它的词语加以辨析。

比较阅读,独立完成思考题,积极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