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版论语孟子(人的起点)教案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选用诵读课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字音:曰(yuē)说(yuè)愠(yùn)逾(yú)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停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方法一:译文背诵法1.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2.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对照译文,指导学生背诵。
方法二:理解背诵法1.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__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终身学习的效果三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方法的语句下画上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画上波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语句下画双横线。
孟子教案8篇
孟子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孟子教案8篇有针对性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系统化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孟子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三章教案设计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三章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孟子》三章,具体内容包括《梁惠王上》、《滕文公下》和《离娄上》三个章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孟子关于仁爱、道德、人性、修养等方面的论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孟子》的背景,理解孟子关于仁爱、道德、人性、修养等观点的基本内涵。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孟子论述中的一些深奥道理,如人性善恶、仁爱之道等。
教学重点:对《孟子》三章的文言文阅读、分析、理解,以及道德观念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仁爱、道德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梁惠王上》,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分析孟子关于仁爱的观点。
(3)小组合作学习《离娄上》,讨论孟子关于人性的观点,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针对三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孟子》三章教案设计2. 内容:(1)仁爱之道:《梁惠王上》(2)道德修养:《滕文公下》(3)人性善恶:《离娄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梁惠王上》中的重点句子。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孟子道德修养观点的认识。
(3)论述孟子关于人性善恶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2. 答案:(1)重点句子翻译见课后注释。
(2)认识:孟子主张通过自我修养,达到道德的完善。
(3)观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修养来发挥和保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孟子观点的理解程度,以及道德观念的培养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孟子》其他章节,深入了解孟子的思想。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道德讲座、志愿服务等,将所学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孟子》教学教案
《孟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孟子》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观点和思想。
(2)能够分析《孟子》中的经典论证和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孟子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孟子》的核心思想。
(2)学会对比分析,将《孟子》与其他儒家经典进行对照,了解其独特之处。
(3)运用孟子思想,提升自我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仁爱、忠诚、诚信等品质。
(2)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孟子》简介及孟子其人(1)介绍《孟子》的成书背景、作者及传世地位。
(2)了解孟子的生平事迹,把握其思想发展脉络。
2. 第二课时:《孟子》核心思想之一——性善论(1)分析性善论的基本观点及其论证过程。
(2)探讨性善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3. 第三课时:《孟子》核心思想之二——仁政(1)阐述仁政的含义、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2)分析仁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4. 第四课时:《孟子》核心思想之三——义利观(1)理解义利观的基本内涵,区分义与利的关系。
(2)探讨义利观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 第五课时:《孟子》经典论证与修辞手法(1)分析《孟子》中的经典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2)欣赏《孟子》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设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孟子》的基本内容及其核心思想。
(2)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3)《孟子》中的经典论证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孟子思想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
(2)如何将孟子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孟子》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深入理解孟子思想。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孟子》教学教案
《孟子》教学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综合运用法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中核心观点和思想;2.掌握《孟子》中的重要章节和内容;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一、《孟子》介绍与核心思想1.《孟子》的概念、特点和地位;2.仁、义、孝、忠、信等核心思想的解读。
二、《孟子》中的重要章节和内容1.论语上篇:尽心上2.公孙丑上:万物有本末3.公孙丑下:非惟聪明,亦必独立4.齐君称孟子:齐景公问政5.离娄下:尽信书,不如无书6.非蛊下:窃位以给人7.梁惠王上:患丧赋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介绍《孟子》的背景和作者;2.分享《孟子》中的著名名言。
二、核心思想的讲解(20分钟)1.介绍《孟子》的核心思想;2.讲解仁、义、孝、忠、信等概念;3.小组讨论:请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
三、重要章节的解读(20分钟)1.分别介绍《孟子》中的重要章节和内容;2.分组活动:请学生分组讨论各章节的主题和内涵,并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四、思考与讨论(30分钟)1.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孟子的思想如何对现代社会产生影响;2.小组讨论:就上述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3.展示与评价:请各组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价与点评。
五、综合运用(20分钟)1.小组活动:请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现实社会问题,并运用《孟子》中的思想进行分析和解决办法的提出;2.展示:请各组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评价;2.学生评价: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拓展延伸:1.学生可自行阅读《孟子》的其他章节,并进行解读和讨论;2.学生可运用孟子的思想分析和解读其他经典文学作品。
教学资源:1.《孟子》原文和注释资料;2.硬件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学生学习材料:《孟子》摘录和学习笔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第二单元孟子的《人和》教学设计
《人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古汉语知识。
2、理解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
3、理解深刻的寓意和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思想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2、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一、情境引入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一筐鲜草;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
第二天国王打开第一间屋子的门,发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而筐中的鲜草都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屋子的门,令他大吃一惊……十条狗都遍体鳞伤,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完好无损。
国王不由得感慨:假如狗能像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用美味的肉。
确实,只有和,才能使人和睦相处,更好的生存。
和,是生存的保证。
二、初读课文。
1、正音:“夫”,fú,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
“粟”:谷子。
与“栗”区别。
2、重点词理解:“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巩固。
“威天下”:“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之”,动词,作“到”讲。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三章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三章教案设计范文三篇孔孟等伟人教育世人的话语流传已久,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三章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三章教案设计范文一一、理解分析第一段(注意:1、结合朗读;2、指导督促学生做好字句解释的笔记)(一)请学生说句子大意,间以师生质疑、释疑,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词典中的义项。
借助注释、学生的阅读积累及教师的讲解了解六个人物的故事。
(关键词:发、举、士、市)(二)师:这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六个历史人物)生:出身卑微,有的是农夫,有的是囚犯、有的是奴隶……;后来都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师:仅是“出身卑微”的地位相似?况且像管夷吾,并非生来就是囚犯,百里奚也非生来就做奴隶的啊。
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吧!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泥水匠、筑墙工——辛苦的体力劳动;鱼盐贩子——辛苦奔波,社会地位低;囚犯——徘徊在生死边缘;隐士——生活清贫;奴隶——失去尊严,自由掌握在主人手里。
(学生与教师应和着分析)生:他们生活艰苦,经历了磨难。
师:是的,他们都经历了一番磨难,经历了一番艰苦磨炼,而最后都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名垂青史。
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吗?生: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磨炼。
师:正是如此,逆境出人才,人才是在忧患中造就的。
(板书:人才在忧患中造就)二、理解分析第二段(一)教师提问关键字意思,提示“使动用法”,请学生试着解释句子大意。
难点教师给予帮助。
(关键字:故、是、苦、劳、饿、空乏、拂、乱、所以、动、忍、曾益)(二)师:经历磨难的好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生: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师:要使他内心惊动,性格坚韧,增加他原本没有的才能,途经是——生:(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师:是啊,必须让他在各个方面都经受一番磨难,由此磨炼出杰出的品格和才华。
这样,才能担当起上天赋予的重任啊!(板书:苦劳饿空乏拂乱——动心忍性曾益不能)(三) 师:这一段所说的中心意思可以怎么来概括?生:人必须经历一番艰苦磨炼才能成才。
孔子学说《孟子》教案设计
孔子学说《孟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孟子》的基本内容,把握其核心思想;(2)能够分析孟子的论证方法,了解其逻辑思维;(3)能够运用孟子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孟子》文本;(2)学会运用孟子思想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传统美德;(3)培养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1)孟子简介:《孟子》的作者、时代背景、地位及影响;(2)孟子思想概述:仁政、性善论、义利观等;(3)经典篇目:孟子名言警句、寓言故事、辩论篇章等。
2. 拓展内容:(1)孟子与儒家其他学派的关系;(2)孟子思想在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3)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孟子及其《孟子》的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孟子》文本,理解基本内容;(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答疑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孟子》文本;(2)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孟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2)分析孟子论证方法,阐述其逻辑思维。
5. 案例分析:(1)运用孟子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现象;(2)培养学生运用孟子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传统美德;(3)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参与度、讨论积极性;(2)学生提问、解答问题的情况;(3)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夫子自道”,请问“夫子自道”表白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仁爱天下、勤奋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义之富贵不取等。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下一课。
2、板书课题:从孔子到孟子——天之未丧斯文也二、初读感知1、识记:与()长沮()桀溺()()而同“尔”耰()怃()然横()暴内同“纳”袒裼()裸裎()浼()而同“则”由同“犹”2、初步感知:表现孔子、孟子他们对自身修养的自信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抱负。
三、读析、讨论、质疑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至于斯:到这儿来。
(2)二三子:你们。
(3)斯文:指古代传下来的礼乐文化传统。
(4) 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5)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6)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7) 执舆:即执辔。
(8)辟:同“避”。
(9)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10)怃然:怅然,失意。
(11)路问:在路上问。
(12)淑同“叔”:取,拾。
(13)何事非君:为什么不能侍奉不好的君主?(14)使先觉觉后觉:让先觉的帮助后觉觉悟。
觉:使……觉悟。
(15)集大成:指具备了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8)以封人对孔子的佩服与赞美。
(9)孔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表达出对自身的自信和对天命的认可。
(10)孔子宽大为怀,谦虚好学。
(11)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以天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的顽强信念。
(12)表现出孟子“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的高度自信。
(13)孟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7)孟子对孔子的高度评价——孔子是古之圣人中的集大成者。
五、练习巩固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总结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总结文中的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鲁人版精品教案《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学习活动》3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影响;能力目标:掌握语言知识,鉴赏文章风格;情感目标:联系现实问题展开讨论,感受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孔子的生平、思想、影响,语言知识;2、难点:从选文本身出发,结合孔子生平感受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1、导入新课: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的语录体散文,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论文》的一些篇章,并就此感受孔子的思想主张,并从中寻求立身处世的精神力量。
2、孔子的生平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
幼年家境丧父,家境贫寒,年轻时做过委吏和乘田(前者管理仓廪,后者主管畜牧)。
十五岁志于学,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进一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促使学术文化向大众传播。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去了齐国,齐景公虽然喜欢他的言论,却被大臣岁阻挠,没有任用他。
后来孔子回到鲁国,进一步研修学问,教育弟子。
鲁国政权被季孙氏所控制,季孙氏又受制于自己的家臣阳货。
孔子对这种“无道”的局面大为不满,不愿意出仕。
鲁定公九年,阳货被逐,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仅一年时间就成了四方的楷模,于是升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
为了加强国君的力量,孔子试图削弱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家贵族,但行动受到抵制,最终失败。
因为难以施展抱负,孔子就带领颜回、子路等十多名弟子,开始了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生涯。
到过卫、陈、宋等国,期间多次遭到“道不同”的人数落,还曾断粮七天,甚至险些被人害死。
鲁哀公十一年,弟子冉有回到鲁国,并率兵战胜了齐军。
正卿季康子派人迎接孔子。
回国之后,他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乃致力于文献整理、学术研究和教育。
鲁哀公十六年去世。
3、孔子的影响学生阅读引入话题,了解汉代司马迁、民国柳诒徵、德国卡尔•雅斯贝尔对孔子思想影响的看法。
语文人版论语孟子(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
语文人版论语孟子(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本板块,背诵其中闻名的章句,增加文化积存。
2、积存“恶”“诸”等多义词及文言虚词,准确翻译文句。
3、理解孔孟“仁”的含义以及实现“仁”的途径,并内化为对“仁”的追求。
教学重点:1、诵读本板块,背诵其中闻名的章句,增加文化积存。
2、积存“恶”“诸”等多义词及文言虚词,准确翻译文句。
教学难点:探究孔孟“仁”的含义以及实现“仁”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解、诵读、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专题的研读,我们了解了孔孟关于人性论断,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性相近”,孟子更进一步强调,人之本性为善。
孔子和孟子深刻地理解了人性,并凭此构建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道德体系。
他们认为,“仁”植根于人性,并依循着人性自然健康的进展;“仁”是一种广博宏大的爱,包蕴着一切美德;仁是一种勇气和力量,引导着人实现善的理想。
那么,“仁”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本板块孔孟是如何论述的呢?【二】文本研读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妨碍自己。
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
这种人可能依旧有的,但我没见过。
”【评析】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
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差不多不多了,因此孔子说他没有见到。
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要紧依旧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能够达到仁的境界的。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因此,颠沛必因此。
高二语文《人的起点》教案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语文《人的起点》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
2.理解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之间的关联。
3.理解、背诵和默写名句。
教学重点:1.了解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
2.理解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之间的关联。
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子证”和“子隐”。
2.怎样理解孟子的“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教学方法:讲解、诵读、讨论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人生的起点是什么呢?人的起点就是人的本能,孔子说“人生直”,孟子说“人性善”。
他们开掘了人性的源泉,点亮了人性的光辉,直到今天这些思想仍然给人们无穷的教益。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人性的本质。
二、文本研读1.子曰:“人之生也直。
”(《论语·雍也》)【注释】“直”与“真”是同源字,基本意思是正直、诚实、耿直、坦率等,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是人的内在性情真实、自由的展示。
【译文】人生的本性刚开始都是正直诚实的。
【评析】“直”强调的是真性情的自然表露,内不以自欺,外不以欺人。
对于个人来说,以正直诚实之性自处于世,可以保全其身;若不,往往会有灾祸,即使保全也是侥幸。
对社会来说,个体的正直诚实可以使之和谐美好。
2.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也。
”(《论语·颜渊》)【注释】知,通“智”;达,明白;错,通“措”;枉,邪恶;乡,通“向”;皋陶,伊尹,能臣。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放置在邪恶的人的位置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孟子选读人和教案
《孟子》选读《人和》教案本单元共有七课,每一课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所选择的语料主要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并具有很高的认识和鉴赏价值。
《人和》选录四则短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
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与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
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好文言知识,还应深入系统地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从而提升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材处理(1)、在讲授选文时,努力展示孟子思想的高度、深度、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2)、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概说的相关部分,以了解孟子及其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整体情况。
(3)、要联系到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
启发学生要有大的关怀“反求诸己”,不能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从自身寻找不能与人和睦相处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古汉语知识。
2、理解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
3、理解深刻的寓意和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思想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2、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情境引入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一筐鲜草;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
第二天国王打开第一间屋子的门,发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而筐中的鲜草都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屋子的门,令他大吃一惊……十条狗都遍体鳞伤,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完好无损。
国王不由得感慨:假如狗能像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用美味的肉。
语文人版论语孟子(人与文化)教案
语文人版论语孟子(人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文本,整理有关文言知识。
2、了解孔孟热爱、尊崇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3、懂得“诗”、“礼”、“乐”等传统文化对一个君子精神成长过程的妨碍和作用重难点:1、理解并翻译本板块中的闻名章节2、了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尽信书不如无书”等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谈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理念和师道思想,最高的教育目标是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汲取一定的营养。
那么孔孟对传统文化是什么态度和认识呢?二、文本研读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确实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
他之因此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
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要紧特点。
他这么说,是为了鼓舞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激凝】:除了这句,孔子认为传统文化对人的进展有作用的句子还有哪些?5、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能够无大过矣。
”【注释】(1)加:那个地方通“假”字,给予的意思。
(2)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
【译文】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能够没有大的过错了。
”〔再给我数年时光,五十岁学好易经,也许能够没有大错误了。
〕【评析】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
他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他特别喜爱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特别多次。
这说明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11、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论语中的孟子思想教案
论语中的孟子思想教案孟子思想教案一、概述《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孟子是孔子的门徒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将以《论语》中的孟子思想为主要内容,介绍孟子的基本思想及其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孟子思想的核心理念;2. 掌握孟子思想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3.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孟子思想的核心理念孟子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性善”和“格物致知”。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个体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人们应该通过不断修养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实现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
a. “性善”: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他强调每个人都有道德上的良知,应该凭借良知的指引来行善积德。
b. “格物致知”:格物是指通过感悟外在的事物来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致知则是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认识世界和改造自己。
孟子主张要进行实践与思考的统一,通过与社会的互动与反思来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2. 孟子思想的教育意义孟子思想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强调人的教育和修养需要注重以下几点:a. 德育:孟子认为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b. 心灵教育:孟子提出“心正”、“养心”等重要概念,强调通过提高个人内心的修养和净化心灵来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行为。
c. 教育公平:孟子主张教育公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的发展潜力都应该得以充分发展。
3. 孟子思想的社会影响孟子思想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a. 和谐社会:孟子主张通过仁爱之心来构建和谐的社会。
他认为,人人都有负责任的义务,要以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才能创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
b. 公正治理:孟子强调君主应该具备德治的能力,以道德和正义来治理国家。
他主张君主应该尽忠于天命、关爱民众,实行公正的政治。
语文人版论语孟子(人与文化)教案
语文人版论语孟子(人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文本,整理有关文言知识。
2、了解孔孟热爱、尊崇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3、懂得“诗”、“礼”、“乐”等传统文化对一个君子精神成长过程的妨碍和作用重难点:1、理解并翻译本板块中的闻名章节2、了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尽信书不如无书”等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谈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理念和师道思想,最高的教育目标是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汲取一定的营养。
那么孔孟对传统文化是什么态度和认识呢?二、文本研读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确实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
他之因此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
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要紧特点。
他这么说,是为了鼓舞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激凝】:除了这句,孔子认为传统文化对人的进展有作用的句子还有哪些?5、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能够无大过矣。
”【注释】(1)加:那个地方通“假”字,给予的意思。
(2)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
【译文】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能够没有大的过错了。
”〔再给我数年时光,五十岁学好易经,也许能够没有大错误了。
〕【评析】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
他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他特别喜爱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特别多次。
这说明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11、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完整版)学习孟子教案
(完整版)学习孟子教案研究孟子教案介绍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孟子的思想,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本教案,学生将能够:1. 了解孟子的生平和思想背景;2. 掌握孟子的主要理论,包括人性善、仁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3. 分析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适用性。
教学内容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孟子的思想背景2. 孟子的主要思想- 人性善和人性恶的辩证关系- 仁爱的核心价值-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3. 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孟子思想对个人的启示和引导- 孟子思想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解读孟子的思想,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其核心概念和理论。
2. 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深入探讨孟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3. 材料阅读:提供相关书籍、文章等材料供学生参阅,进一步加深对孟子思想的理解。
4. 视频研究:选取相关视频资源,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孟子思想。
5.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探讨孟子思想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体会。
评估方式本教案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够充分展现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2. 个人写作:学生撰写的文章内容完整、观点明确,能够体现对孟子思想的深入思考。
3. 期末考试:通过设立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题目,考察学生对孟子思想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孟子的原著及相关研究文献2. 相关学术文章和在线资源3. 导师或教师的指导和解答参考文献1. 孟子《孟子全书》2. Dawson, Raymond. Confuciu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3. Ivanhoe, Philip J. Readings from the Lu-Wang school of Neo-Confucianism. Hackett Publishing, 2009.以上是一份关于学习孟子教案的完整版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人版论语孟子(人的起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
2、理解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之间的关联。
3、理解、背诵和默写名句。
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
2、理解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之间的关联。
教学难点:
1、怎么样理解“子证”和“子隐”。
2、怎么样理解孟子的“假设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教学方法:讲解、诵读、讨论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人生的起点是什么呢?人的起点确实是人的本能,孔子说“人生直”,孟子说“人性善”。
他们开掘了人性的源泉,点亮了人性的光辉,直到今天这些思想仍然给人们无穷的教益。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人性的本质。
【二】文本研读
1.子曰:“人之生也直。
”〔《论语·雍也》〕
【注释】“直”与“真”是同源字,差不多意思是正直、老实、耿直、坦率等,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是人的内在性情真实、自由的展示。
【译文】人生的本性刚开始基本上正直老实的。
【评析】“直”强调的是真性情的自然表露,内不以自欺,外不以欺人。
关于个人来说,以正直老实之性自处于世,能够保全其身;假设不,往往会有灾祸,即使保全也是侥幸。
对社会来说,个体的正直老实能够使之和谐美好。
2.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也。
”〔《论语·颜渊》〕
【注释】知,通“智”;达,明白;错,通“措”;枉,邪恶;乡,通“向”;皋陶,伊尹,能臣。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放置在邪恶的人的位置上,如此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择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
【评析】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
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大概与别处不同,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有内在的联系。
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
正如闻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明。
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
但在历史上,许多贤能之才不但没有被选拔反而受到压抑,而一些奸佞之人却平步青云,这说
明真正做到智并不容易。
3.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因此: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
【注释】党,乡党,乡里;直躬,坦率正直;攘,偷;证,告发,检举;隐,掩藏。
【译文】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
”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
正直就在其中了。
”
【讨论】如何看待孔子的“父子互隐,那么直”?
归纳:“孔子注重人之有真性情,恶虚伪,尚质直。
直者由中之谓,称心之谓。
其父攘羊,在常情其子决不愿其事之外扬,是谓人情。
如我中心之情而出之,即直也。
今乃至证明其父之攘人羊,是其人非沽名买直,即无情不仁,故不得为真直也。
”〔冯友兰语〕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确实是具有了“直”的品格。
看来,他把正直的道德纳入“孝”与“慈”的范畴之中了,一切都要服从“礼”的规定。
这在今天所以应予扬弃。
小结:在孔子看来,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妨碍个人的健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
只是真性情的流露并不是任性妄为的,需要同意礼的约束。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直是仁实现的基础。
【三】文本探究
9.孟子曰:“乃假设(相当于“至于”等〕其情〔指天生的性情〕,那么能够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假设夫为不善,非才〔指天生的资质〕之罪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授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注释】乃假设(相当于“至于”〕其情〔指天生的性情,指人的禀赋资质〕,非才〔指天生的资质〕,外铄〔铄,授予;自外而内取得〕。
【译文】孟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能够使之善良,这确实是我说人性本善的意思。
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质。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
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只是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
”
【提问】怎么样理解“乃假设其情,那么能够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假设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结论】这句话是全章的核心,也是“性善”说的要点所在。
孟子言情才,明显显示,善不只存在于彼岸,实内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
有了如此的心性禀赋,故求那么得之,舍那么失之。
仁义礼智,是人心与生
俱来的四端。
一个人即使未受教育,然而他只要保持自己平常而又正常的性情,譬如做事全凭良心,那么自然就会爱好美德。
【四】课时总结
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有什么关联呢?孔子的“直”发于天性,而非迎合某种社会标准的故作姿态,它是仁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孟子的“良知”即人人本有的善性。
两者基本上先天的,不是后天培养的。
“直”和“良知”都能使人行善,只是“直”强调外在的表现,而“良知”强调本有的知识状态。
【五】课堂练习〔32分〕
注:所有练习,文科必做;文言材料阅读题,理科不必做。
以后同。
1.名句默写〔6分〕
⑴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⑵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颜渊》〕
⑶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告子上》〕
2.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4分〕
〔1〕〔樊迟〕问知。
子曰:“知人。
”〔知—智〕
〔2〕举知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错—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乡—向〕
〔4〕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
〔亡—无〕
3.指出以下句子中有活用现象的字并解释〔3分〕
〔1〕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亲亲,仁也。
前一个“亲”动词,亲近;后一个“亲”名词,亲人。
〔3〕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尽,使动用法,今有成语“人尽其才”。
4.指出以下句子的句式特点〔3分〕
〔1〕富哉言乎!
主谓倒装。
〔2〕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介词结构后置。
〔3〕乡愿,德之贼也。
判断句。
5.翻译以下句子〔6分〕
〔1〕乃假设其情,那么能够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答:至于说到人的〔天生的〕情性,那是能够认为是善的,这确实是我说的天性善良。
〔2〕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答:仁、义、礼、智不是由外界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只是不去思考这些罢了。
6.〔文科必做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10分〕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那么然也。
〔《孟子·告子上》〕
⑴用斜线〔/〕给划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多划1处扣1分〕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那么然也。
⑵这段话是孟子反驳告子的“性无善不善”的,孟子的反驳手法要紧是什么?〔3分〕
答:譬喻,以水喻人性。
⑶这段话反应了孟子的什么思想?〔1分〕
答:人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