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量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测量整理与复习课时编号课题测量整理与复习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地对测量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掌握。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能灵活的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准备教学过程1.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哪些知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在下面的方框内。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单位,千克、克、吨都是()单位。

2.小青走800米用了8分钟,平均每分钟走()米。

3. 5厘米=()毫米 3000千克=()吨500毫米=()厘米 4300千克=()吨()千克4.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两圈长()米,还差()米是1千米。

5.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点燃一会后燃去了5厘米,还剩()厘米。

1.苗苗的身高是142()。

A厘米 B分米 C米2.一个鸡蛋约重70()。

A吨 B克 C千克3.1千克和1千米比较()。

A1千克大 B1千米大 C无法比较4.数学课本的宽是147()。

A毫米 B厘米 C分米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000()。

A:克 B:吨 C:千克1.熊妈妈给小熊出了一道题:有一根80厘米长的铁丝,让小熊按每段8厘米的要求剪,在剪之前要先算一算,可以剪多少段?要剪几次?2.刘星离开家到学校上学,已经走了380米,还有620米就到学校了,刘星家离学校多少米?合多少千米?3.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现在有20名顾客,平均体重为6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课后反思(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一

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二年级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尺子、三角板等)课前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数学书,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估计一下它的长和宽吗?(指名几位)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书本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1厘米多一点,有的说2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探究活动,发现新知。

教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请你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并强调测量的方法,要求学生测得准确一点。

教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刚才哪些同学估计的数比较接近你测量出的实际数据?生1:我测量出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大约是1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长度和质量的基本计量单位(米、厘米、千克、克)。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如米与厘米,千克与克)。

3. 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长度和质量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2. 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量感和对计量单位的认识,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长度和质量的基本计量单位:米、厘米、千克、克。

2. 单位之间的换算:米与厘米,千克与克。

3. 实际情境中的应用: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长度和质量基本计量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2. 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际情境中计量单位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单位换算中的进率理解和应用。

2. 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卷尺、天平、钩码、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用米尺、卷尺、小物品(如书本、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度和质量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和质量的基本单位及其意义。

展示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单位换算。

活动实践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和分享测量结果,强调单位选择的重要性。

小结与讲解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小结,指出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

强调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单位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对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讨论。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清晰展示长度和质量的基本单位。

列出单位换算的公式和步骤。

通过图表或示例展示单位选择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一

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和画线段。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使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和画线段。

教学准备:准备尺子,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1毫米有多长。

并会测量和线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比一比。

在小动物运动会上,两只蚂蚁A和B比跳远,让学生做裁判,比一比它们谁跳得远。

课件出示a、b两条线段(a=5厘米,b=5厘米3毫米),让学生观察比较哪一条线段比较长。

2.要想准确地比较a、b两条线段的长,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

这节课就来学习毫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练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练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练习课)教学设计测量(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一第1、4、5、6、7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加深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联系,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对长度单位间进率的认识更清晰。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尺子、作业纸。

教学环节一、准备练习1、系统复习长度单位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能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随意指两个长度单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进率。

2、小组活动:用手势分别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短。

3、出示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猜猜它们的长度(注意长度单位的运用),然后师生量一量,共同验证,对估计比较准确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基础练习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先判断,再测量。

(注意提醒学生回忆正方形的特征,该选用什么单位)2、练习五第4题。

要求: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3、练习五第5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老师适当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发展练习1、练习五第6题。

要求:(1)理解题意,寻找解决办法(2)列式后出现矛盾怎么办?学生尝试解答,再全班交流。

2、练习五第7、8、9题。

要求:师课前需查找相关资料完,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3、游戏:排队与对话。

要求:请学生将写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的纸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小到的顺序排列。

拿到某个长度单位的学生请用那个单位说一句话。

四、课后小结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呢?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五、课时作业1、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1)小红身高134毫米。

(2)一辆汽车重200千克。

(3)5米等于5000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

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

因此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教学设计

6 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一课时教学内容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教材第34、第35页)教学目标1.本节课通过对所学的长度、质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系统掌握。

2.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谈话导入:计量单位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计量?二分类整理1.师生一起回忆常用计量单位。

同学们谈了许多地方要用到计量,计量就要用到计量单位,那么,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常用的计量单位:米、厘米、分米、千米、克、千克、吨……提问:1毫米、1分米、1千米分别有多长?1吨有多重?2.归纳概括,形成知识网络。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的想法,把这些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2)组织学生反馈交流,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1支铅笔长约2( )。

(2)一袋面包重约200( )。

(3)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 )。

(4)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 )。

2.填空。

100毫米=( )厘米50千米=( )米3分米=( )毫米25米=( )分米16吨=( )千克(考查知识点: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力要求:熟练进行单位间的换算)B类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考查知识点: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思维训练用载质量8吨的货车6辆,2次能将这些货物全部运走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1)分米(2)克(3)千米(4)吨2. 105000030025016000B类1吨=1000千克1000÷100=10(只) 所以10只熊猫约重1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时精品教案 第3单元 测 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时精品教案 第3单元 测 量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2,5题。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初步的估测能力。

4.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灵活地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在测量身高的时候,你们用到了什么单位?(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2.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米尺、卷尺、直尺……)二、创设情境,质疑导入1.现在请你仔细阅读一下教材,你能估计一下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吗?(指名几位学生)2.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一端要对准0刻度,尺子紧靠数学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3.学生汇报。

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它的准确长度怎么办?4.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它们,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三、操作活动,体验感悟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

(师PPT课件放大尺子)师:大家找的和他找的一样吗?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

第三单元 测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 测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2. 使用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进行实际测量。

3. 测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4. 测量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2. 教学难点:测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测量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3. 测量活动所需的物品(如绳子、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测量知识的兴趣。

2. 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1)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2)讲解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

(3)举例说明厘米和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3. 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1)展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2)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示范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4.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布置测量任务:每组学生需要测量指定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3)实施测量: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4)讨论与交流:每组学生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测量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讲解测量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2)引导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与交流: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测量(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测量(教案)

第3单元测量(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认识和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测量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的重要内容,它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内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此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能够促进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学策略1.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

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还要增加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

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重视学生估测方法的掌握,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本套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为此专门安排了例题,并且在练习中提供了大量的估测活动。

但估测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培养。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长度或质量进行估测的意识,同时要注意对估测的方法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用熟悉物体做参照物的方法和测量较长距离时可运用分解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1/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单元|人教新课标19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单元|人教新课标19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单元 |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 学会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长度测量。

3. 能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长度、比较物体大小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 长度的概念和单位2. 长度的测量方法3. 测量工具的使用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长度的概念、单位及其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教学PPT、实物模型等。

学具:直尺、卷尺、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长度的概念和单位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

2. 讲解:介绍长度的单位,如厘米、米等,并通过实物展示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练习。

第二课时:长度的测量方法1. 讲解:介绍长度的测量方法,如直尺测量、卷尺测量等。

2.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检查和纠正。

第三课时:测量工具的使用1. 讲解:介绍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和卷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测量工具的使用练习,互相检查和纠正。

第四课时:实际问题解决1. 讲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测量知识。

2.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测量练习,如测量桌子长度、比较书本大小等。

3. 交流与讨论:学生分享测量过程和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板书设计1. 长度的概念和单位2. 长度的测量方法3. 测量工具的使用4. 实际问题解决作业设计1. 长度单位换算练习2. 长度测量练习3. 实际问题解决练习课后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三单元 测量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三单元   测量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

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shùxué)第三单元《测量》教案第1课时(kèshí) 毫米(háo mǐ)的认识教学(jiāo xué)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huó dòng),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gūjì)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cèliáng)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jiēshì)课题“毫米(háo mǐ)的认识”。

二、自主(zìzhǔ)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量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教案新人教版20190408136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量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教案新人教版20190408136

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本节课通过学习对所学的长度、质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系统掌握。

2、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谈话导入:计量单位是由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计量?
二、分类整理
1、师生一起回忆常用计量单位
同学们谈了许多地方要用到计量单位,计量就要用到计量单位,那么,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常用的计量单位:米、厘米、分米、千米、克、千克、吨……
提问:1毫米、1分米、1千米分别有多长?1吨有多重?
2、归纳概括,形成知识网络。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的想法,把这些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2)组织学生反馈交流,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教师板书:
长度单位千米1000 米10分米10 厘米10 毫米
质量单位吨1000千克1000克
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1支铅笔长约2()。

(2)一袋面包重约200()
(3)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

(4)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

2、填空。

100毫米=()厘米 50千米=()米 3分米=()毫米 25 米 =()分米 16吨 =()千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第三单元 测量【精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第三单元 测量【精品】

第三单元测量一、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质量单位:吨3.解决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2.加强操作和体验,感悟新知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4.介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具体编排(一)毫米、分米的认识1.例1(毫米的认识)——见课件2.例2(分米的认识)——见课件3.例3(简单的单位换算)(二)千米的认识1.例4(千米的认识)2.例5(单位的换算)3.例6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安排的是估测活动。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例4通过各种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远的基础上展开的,意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以及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吨的认识1.例7及“做一做”(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熟悉的“儿童的体重”作为参照物比较,丰富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具体感性的认识,并通过推算,加深学生对1吨=1000千克的认识。

2.例8及“做一做”(单位换算)3.例9及“做一做”(1)例9,是解决与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介绍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2)突出用列表法一一列举时,需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

使学生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

(3)呈现一名学生从“只用2吨的车运4次”想起,提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索留出空间,同时在学生思考的关键环节上要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有序地列出各种方案,防止列出方案时产生遗漏和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1支铅笔长约2()。
(2)一袋面包重约200()
(3)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
(4)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
2、填空。
100毫米=()厘米50千米=()米3分米=()毫米
25、学前准备
谈话导入:计量单位是由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计量?
二、分类整理
1、师生一起回忆常用计量单位
同学们谈了许多地方要用到计量单位,计量就要用到计量单位,那么,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常用的计量单位:米、厘米、分米、千米、克、千克、吨……
提问:1毫米、1分米、1千米分别有多长?1吨有多重?
2、归纳概括,形成知识网络。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的想法,把这些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2)组织学生反馈交流,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教师板书:
长度单位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吨1000千克1000克
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本节课通过学习对所学的长度、质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系统掌握。
2、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