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的讨论如何更有效
高中历史如何发挥课堂讨论的积极作用
高中历史如何发挥课堂讨论的积极作用摘要: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比比皆是,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积极地学习,是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直摸索和探究的问题。
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讨论积极作用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0.104所谓课堂讨论,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某些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共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讨论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全班进行。
课堂讨论的关键性在于学生在商讨和辩论中,可以相互启发,从而达到研究和探求真理目的的教学模式。
课堂讨论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适当且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可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争辩和讨论中思索,对于所掌握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和准确,且对于某些领域的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那么,如何发挥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方法:第一,精心命题,明确讨论目标。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
”由此可见,教师要想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讨论题目,既要避免过于抽样,又要难易适度,这就取决于教师对于讨论目标的定位。
命题的首要原则是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牢牢把握教学大纲,重点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对于所要讨论的题目,教师应当明确重点和难点,以及讨论后学生所能掌握什么知识,对于学生的能力有哪些方面的提高等等。
总之,教师对于所要讨论的题目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明确讨论所能达到的目标,能够灵活地控制讨论的整个过程,避免因意外情况出现偏差,从而使讨论达到理想的结果。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运用问题教学讨论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
”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
(1)注意命题的综合性。
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2)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
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
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联系到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中借鉴教训,得到启示,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国企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等社会现象。
构建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策略
构建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策略构建高效历史课堂,需要历史老师认真的学习教育理论,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策略历史是高中课程里一门重要的课程。
学习历史,可以培养高中生的爱国情怀,可以熏陶他们的爱国意识,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改善不良状态,从而在成绩上有所上升。
高中历史课是向同学们讲授历史知识,构建高效历史课堂,需要历史老师认真的学习教育理论,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那么,我们应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呢?一、做好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
这种灌输知识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效率低下,不能调动高中生们对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而且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
我们想要打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就需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做好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自主、探究、合作这三个点。
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把师生互动放在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是为了活跃课堂,使学生们都可以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学会思考、参与竞争、合作探究。
打造高效课堂,需要老师转变教学理念,做一个引导者而非传教者,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同学们从被动学转换到主动学。
历史,使一些过去发生的事情,很多同学对这个学科不感兴趣,要想使学生感兴趣,就需要教师逐渐引导,组织好课堂教学。
历史教师要合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吸引同学们主动学习。
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很多种,最简便的一种是提问,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回答,或者给同学们分成小组,小组内或各个小组之间相互提问,增加每个学生的存在感,使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独特性。
现在课堂上都用多媒体讲课,师生们可以好好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毕竟只有知识丰富了,才能刚开的开展高效历史课堂。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的质量的高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目前学校教育关注的焦点。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谈谈自己一点体会。
一、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把好备课关1、认真研究课标、《课程标准解读》、高考考试说明和相应的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吃透教材,既要真正落实“三维”目标,也要适应高考形势,切实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三维”目标与考试成绩两者其实并不矛盾,也只有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关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落到实处,起到良好的导向、调控、激励以及评价作用,才能使教学更加准确有效,学生成绩更加突出。
2、认真研究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基础、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才能真正备出有针对性的、有实效的教学案,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得有备而来,分层教学、有的放矢,提高有效性。
3、认真研究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例外”。
学生是能动活跃的主体,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或做出一些“出格”的动作。
如果在课前就能对这些问题作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就能尽量避免或减少课堂上的例外干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认真锤炼自己课堂教学的语言。
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有限的时间如何将更多的知识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语言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和师生情感交流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语言锤炼的要点就是尽量简洁精确而不失风趣。
也只有语言风趣才能更好的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语言精确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认真设计编写学案。
好的学案不仅有助于学生减轻负担,也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学习重难点,更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好的学案的编写应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怎么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学就怎么编制学案,怎么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感悟方法、养成习惯、提高成绩、健康成长就怎么教,就怎么编制学案和使用学案。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
本次演示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提高高 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然而,由于研究时 间和样本的限制,本次演示所提出的建议尚不够系统和全面。未来研究可以进一 步拓展和深化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范围,为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 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内容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这 个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 次演示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以期为未来的 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在过去的研究中,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 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等。优 点方面,已有研究提出了不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如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 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3、进行有效的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手段,要制定合 理的评估标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谢谢观看
二、有效教学的概念和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 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满堂 灌”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 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 文言文学习中。例如,在教授《游褒禅山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通过表演、讲解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 成果。
如何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
如何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历史学科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学科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许多高中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为了帮助高中生提升历史学科的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一、增强阅读能力历史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高中生需要通过大量阅读不同类型的历史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积累知识和理解历史事件。
因此,提升阅读能力是提高历史学科学习效果的关键。
为了增强阅读能力,高中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阅读技巧:学习并运用一些提高阅读效率的技巧,如快速阅读、略读、精读等。
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注意力,高中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2. 扩大阅读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讲义,高中生应该拓宽阅读范围,包括历史小说、历史杂志、历史学术期刊等。
各种类型的历史文献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并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3. 多元化资料:除了书籍和文献,高中生还应该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接触多元化的历史资料,如历史纪录片、历史博物馆等。
这些资源可以丰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二、培养思辨与批判能力历史学科要求学生有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
高中生应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这些重要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以下是几种培养思辨与批判能力的方法:1. 引导式提问: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深入思考历史事件。
而学生自己在学习历史时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通过提问并寻找答案,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2. 对比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历史事件、不同历史人物或不同历史观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对比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事件的更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3. 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表达观点和辩论论据的能力。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辩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并提升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关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5页
关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随着江苏省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步伐也越来越快,从体系到内容变化都相当大,从以前的通史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专题模式,对学生而言突破通史构建专题学习难度有所增加。
另外高考模式变化也很大,历史作为第一选修要求没降低,试题设计也在重视书本的基础上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大部分题目都从新情境和新材料入手,或者采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切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思考作答则需要学生用多元化的角度,结合多种史观,这无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可现实中这样的模式下我们历史教学课时较之老模式却大大减少。
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就显得十分必要。
作为一名一线中学历史教师,积极思考和实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变得更迫切了。
有效教学是一个复杂、不易操作却又有待积极尝试和推广的长期工程,在此,就如何提高历史有效教学发表自己的浅见。
一、重视课前的预习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预习不能流于形式或者老师只是每节课结束时都简单一说,而应该通过多种办法布置好任务。
比如,要求他们必须查课文中的资料哪怕是翻字典查一个历史名词;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原创些小题目哪怕只是几道选择题,布置时可以要求每个同学都做,也可以分组分配不同任务,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可以说方法很多,我们可以视教学内容机动选择运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布置任务而根本不检查,一定要让学生把他们的预习成果大胆展示给老师和同学,让他们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创新意识,并鼓励他们互相交流,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下一课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更有兴致学历史。
二、把握好课堂节奏此模式下要求我们的课堂在快节奏中加大教学容量,这就要求教学结构更加严谨,时间也得更加紧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课时不足了,但历史包罗万象,我们的内容很饱满,分到每节课似乎容量都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不要求的内容要大胆舍弃。
从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角度谈几点体会
0 6 3 6 0 2 )
史 意 义 。 第 三 部 分— — 以 史 为 鉴 、 珍 爱 和平 , 给 学 生 以正 确 的 爱 国主 义 观 念 :牢 记 历 史 并 不 是 要 延 续 仇 恨 ,而 是 要 以史 为 鉴、 珍爱和平 。 3 . 重视 对 学 生人 文精 神 的 培 养 《 普 通 高 中历 史 课 程 标 准 ( 实验 ) 》 在 课 程 目标 的 “ 情 感 态 度与价值 观” 中指 出 : “ 加深对历史 上以人为本 、 善 待生命 、 关 注 人 类 命 运 的 人 文 主义 精 神 的理 解 。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 努 力 追 求 真 善美 的人 生 境 界 。 确 立积 极 进 取 的人 生 态 度 , 塑 造 健 全 的 人 格 .培 养 坚 强 的 意 志 和 团 结 合 作 的 精 神 。增 强 经 受 挫 折、 适 应 生 存 环 境 的能 力 。 ” 从 中 我 们可 以看 出 , 对学 生人 文精 神 的 培 养 是 历 史课 程 的 重 要 目标 . 也 是 历 史 课 程 的最 高 目标 。 然而说教式 、 教条式 、 僵 化 的 历 史 教 学 很 难 培 养 学 生 的人 文 精 神, 导 致 历 史 教 学 人 文 精 神 的 缺 失 。例 如 , “ 大跃进 ” 中饿 死 很 多人 , 有 的学 生 认 为 这 样 控 制 了 中 国人 口增 长 。 又 ̄ n 2 0 0 1 年 美 国“ 9 ・ 1 1 ” 事件后 , 有 的学 生 认 为是 美 国强 权 政治 的报 应 , 反 映 了学 生 对 人 生命 权 的不 尊 重 . 是 人文 精 神 的缺 失 。 4 . 提 高 学 生 运 用所 学 历 史 知 识 分 析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 历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高中历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历史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合作学习机制、促进学习反馈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历史学科本身拥有丰富多样的教材内容和独特的人文气息,但学生往往对历史课程产生兴趣缺失。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
引入有趣的历史故事、人物生平、历史事件或历史考古发现等,让学生感到历史的魅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场所,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开展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历史的复原或研究,提高学习主动性。
优化教学内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
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应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历史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并重点呈现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筛选教材内容、整合优质资源、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等方式进行优化。
选择有较高学习效益的历史题材,精选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和故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判断。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灵活多样性。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研究、展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解,让学生获得基本历史知识;采用讨论法进行历史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采用研究法进行历史文献分析和资料查找,提升学生的文献综合利用能力;采用展示法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和班级交流,增强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动投影仪、智能电子白板、网络教学平台等,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促进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流。
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
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以《美术的辉煌》为例凤台一中:纪磊一、理解——何为有效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课堂教学”讲座中提出了衡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三个要素,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积极),并把有效教学的标准界定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的教)、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这三个方面。
笔者认为: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并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于学生素质的积淀,缔造有效的高效的有思想有灵魂的课堂教学。
二、思考、实践——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科学有效1、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研究,去开发。
只有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历史是一门系统的科学。
作为教师只有认真通读全套教材,才能系统的分析教材,准确地把握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把握每个知识点在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在充分理解后,做出准确定位。
例如,《美术的辉煌》一课,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②理解:19世纪以来各类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过程与方法①问题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类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②情景再现:分组讨论并请学生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③历史比较:对比各类美术流派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各类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个性。
这些艺术家立足于社会现实,对艺术执著追求,对生活无限热爱,从而创作出不朽的传世之作;②通过对艺术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高中历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而高效的课堂构建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
下面将结合核心素养为主线,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一、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高中历史不仅是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对比研究、问题解决等,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要引导学生在历史事件中发现规律和趋势,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收,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讲解某个历史事件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就该事件进行辩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研究。
可以通过提问、反思、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资料查找和分析。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或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兴趣。
四、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是对过去的研究和总结,但也有很多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和道理。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现实世界的运作规律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将历史与当前的社会问题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五、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高中历史课堂的评价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既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素质的评价。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在知识和心智方面获得进步,真正有效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就目前而言,有效教学的研究早已在教育界开展得轰轰烈烈,探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教师工作的本质,也是历史课改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例,进一步思考改变历史课堂无效现象的手段和途径。
一、高中历史课堂无效的现象(一)课堂提问的无效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交流,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提问是否有效也就成为衡量一堂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但是由于教师逻辑的不严密或是备课过程中不够精益求精,历史课堂有时会呈现无效设问,这就起不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培养能力的作用,课堂效益明显降低。
(二)材料呈现的无效历史教学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文字、图表、地图、图片、影视、动画等。
在历史教学中引进材料,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其中解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就是高中历史新课程考核目标和要求之一。
由此引进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史料阅读、提炼史料信息和史料分析的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由于教师提供的材料不清晰、不典型以及量过多等原因,导致材料引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通过引进历史资料,来培养学生史料阅读、提炼史料信息和史料分析的能力是可取的。
但由于材料一的文字量太多,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又太少,所以材料一的呈现基本是无效的。
(三)课堂讨论无效课堂讨论,就是学生或老师先提出一些带有探讨性质的问题,而后老师让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或者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别讨论,通过老师的指导得出最后结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有效的打破以往课堂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得状态变的活跃、主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历史课讨论式学习的几个步骤
历史课讨论式学习的几个步骤
历史课讨论式学习是一种旨在通过讨论和互动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历史课讨论式学习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话题选择
在进行历史课讨论式学习之前,老师需要事先确定讨论的话题。
话题的选择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与课程内容相关。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来确定话题的难易程度,确保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资料准备
在确定了讨论的话题之后,老师需要准备相关的资料,例如历史事件的背景资料、相关的文献资料、图片或视频等。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讨论的话题,并且为他们提供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讨论引导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需要做好讨论的引导工作。
他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发资料、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老师需要确保讨论的过程不陷入僵化,而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第四步:观点交流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老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促进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辩论、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等方式来交流观点,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思考。
第五步:总结归纳
在讨论结束之后,老师需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他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总结观点、梳理讨论的主线等方式来对讨论内容进行概括。
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归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讨论的内容。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如何构建一节高效的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历史素养至关重要。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高中历史学科内容广泛,包括古代史、现代史等多个方面,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历史资料,使学生在感受历史的魅力的同时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即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以及影响,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可以通过布置课外阅读、独立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历史学科的内容繁多,建议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题材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开展小型研究课题,并在课堂上分享研究成果。
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四、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历史知识并非孤立存在,学生需要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
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让学生分析其与历史事件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近年来,新课改已然走进高中课堂。
高中历史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科目,如何解决高中课堂错在的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通报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有效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教学质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脱节,乏味无趣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由此可见,学习历史是为了服务于现实生活的。
而我们很多老师鉴于我们的学生“国语差”、“底子薄”、“理解能力低”等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只讲述史实,大量的采用教材中的材料或观点来串讲历史,缺乏新的材料和举例,缺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使历史变得枯燥乏味、支离破碎,学生“不愿听”,老师“干着急”。
(二)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鉴于以往的教学经验,也可能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或是为了减轻备课的压力。
许多老师依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授课,发挥书本和教师的主体作用,依旧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书千秋”,“老师以领导者的身份掌控间课堂的实施” [1]。
而学生上课“一双眼睛,两只耳,挺直腰板记满篇”,被动的听课,下课死记硬背。
这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最终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大大折扣,不利于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历史素养和创新维能力难以提高,也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理念,无法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力。
(三)教材总量偏大,课文较为浓缩,知识密度较大,内容覆盖面较广我们选用的统编版教材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教材总量偏大,课文较为浓缩,难以完成教学进度,《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有10个单元29课,加活动课1节,按照1节课2课时来算,共需要60课时;《中外历史纲要(下)》,共8单元,按照1节课2课时来算,按照高一课时/周,共需要34周完成。
且高一年级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所以想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是有难度的。
二是单元跨度大,知识密度较大,内容覆盖面较广,教学内容难以取舍。
关于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想法
关于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想法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吕洪华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法,使我们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我们发现: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看似“精彩”,其实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真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把握。
一、在新课标的宏观指导下,恰当地分析和使用教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历史情境中引入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
如我在讲授《五四运动》时,在新授之前播放播放影片《我的一九一九》片断,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历史活动场景,把历史知识的学习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
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历史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
如在讲授《新文化运动》时,我将学生分组,并让他们分别扮演李大钊、陈独秀等历史人物,介绍自己的观点。
高中历史课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课教学方法1.问题导向法问题导向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历史教学方法,通过带领学生提出和探究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并促使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教授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晚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研究找到答案,并逐渐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2.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上传递信息、展示图片、录像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使历史内容更加形象、可视化。
例如,在教授二战时期的重要战役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应战役的影像片段或动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进程和影响。
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历史情感和历史体验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历史人物,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想感受。
例如,在教授法国大革命时,教师可以指派学生扮演法国贵族、工人、农民等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感受当时人民的权利诉求和社会变革。
4.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一种拓展学生历史知识、增强学生历史体验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参加历史研讨会或社区志愿者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历史文物、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广泛地了解历史,提高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5.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历史任务和项目。
例如,在教授世界两次大战时,教师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国家的角色和经历,最后集体呈现和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思考多个角度、解决争议性问题,培养综合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讨论的探索与研究
、
三 、 以教师 为主 导 ,学 生为主 体是 搞好 课堂 讨论 的核 心 问
题
生 。”命 题 的原 则是 要 摆脱 应试 教育 的影 响 ,以提高 学 生索 质 为宗 旨,贯 彻 教 学 大 纲 ,着 重 于 对 基 础知 识 内涵 的理 解 和 掌
讨 论 时 ,教 师 要 善 于 启 发 和诱 思 ,高屋 建 瓴 ,掌 握好 火 候 。当 出现沉 默 时 ,老 师要 拨开话 题 ,打破 沉 默 ,启 发 学生 发 言 ;当讨 论 进入 高潮 ,特别 是 出现争论 时 ,教 师要 因势 利导 ,
握 。命题 的范 围应 是有 影响 的 重大历 史 事件 、历 史现 象 和重 要
历史 人物 , 以及 与 当前 形势 和社会 发展 联系 密切的 热点 问题 。 在命题 的技 巧上 ,笔 者的 主要做 法是 : (一 )注 意 命 题 的 综 合 性 。如 “ 1 9 世 纪 后 半 期 和2 0 世 纪
关 于高中历史 课 堂讨论 的探 索与研 究
重庆 潼 南柏 梓 中学 张 洪
摘要 :课堂 讨论 是在 商讨 和辩论 中 互相 启发 ,从而研 究和 探 求真理 的教 学模式 。它强 调在 教 师教 与学 生学 的关 系中 ,改 变教 师 言堂 ”的传 统方 式 。变学 生被 动接 受知 识为学 生主 动地 学 习 。并去 研究 和 探求 真理 ;在学 生与教 学 内容的 关系 中 ,改 变学 生机
却表 现 出极 大 的革命 性 ,试 结 合史 实分 别指 出这种 反动 性 与革 命性 的表现 ,并 分 析其 原 因。 ”此题 涉及 教 材 《 世 界近 代现 代
的 规 律 勇 于探 索 ,即使 有 不 妥 之处 ,得 出的某 些 结 论 不 尽 成 熟 ,甚 至走 人 “ 误 区 ” ,教 师也 要 满腔 热 情 地 肯 定其 创 新 思
历史课堂讨论特点与方法
历史课堂讨论特点与方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历史课堂讨论的特点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历史课堂讨论的特点和方法展开讨论。
一、特点1.开放性历史课堂讨论强调学生参与,师生之间是平等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老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开放式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2.多元性历史课堂讨论要求学生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多元思考。
通过多种资源和资料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和多角度的历史认识。
3.启发性历史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兴趣。
二、方法1.问题引导老师在历史课堂讨论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案例分析通过历史事件和个案的分析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历史知识,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形成交流碰撞的思维火花。
4.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
5.全班讨论在历史课堂中,老师可以安排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某个历史问题,通过集思广益,激发出更多的观点和见解。
全班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历史课堂讨论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开放性、多元性和启发性的特点,以及问题引导、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全班讨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课堂的讨论如何更有效
摘要: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旺盛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是在平时的课堂中,课堂讨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反而降低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讨论有效
课堂讨论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
课堂讨论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实施讨论呢,下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做法。
1 课前: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
首先,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应紧扣主题。
根据学教学内容,提出明确的讨论任务,使讨论有方向。
叶圣陶先生说过,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
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使学生通过讨论,掌握重点,弄清难点,达成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课堂讨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
问题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易,便失去了讨论价值,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讨论采取“跳一跳摘得到桃子”的原则,这既有助于唤起学生讨论的欲望,也有助于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另外,课堂讨论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
教师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我在给学生讲西周的宗法制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宗法制,我紧扣主题,创设新颖情景材料,设置问题难易适中,取得很好的课堂讨论效果。
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及小故事,解决相关问题:
故事: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
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设置问题:
(1)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2)综合上述信息,概述什么是宗法制?什么是大宗、小宗?宗法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探究活动: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目前出版了很多有关百家姓系列丛书、家谱,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请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正方、反方小组(角色)围绕“当今中国还需要不需要宗法传统思想”作课堂辩论,要求各小组先讨论形成基本思路,然后在全班辩论。
这几个问题都是围绕教学的主题--西周的宗法制进行的,从故事入手,引起学生兴趣,接着延伸宗法制的含义和作用,最后结合中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和宗法制思想有关的现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课堂的讨论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2 课中:课堂讨论的组织展开
首先,建立合理的讨论小组和明确的分工。
教师要根据性别、成绩、习惯、性格、兴趣等因素加以分组,分组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
每个小组确立小组组长、中心发言人和补充发言人,由各小组组长组织组员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在此基础上自由讨论,组长要认真倾听,清楚地记录每位组内成员的观点,并最终整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次,讨论形式要适宜。
课堂讨论主要有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
集体讨论具有人多面广的特点,有利于集思广益,并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小组讨论虽然人少面窄,但是有利于首先在小组取得一致,解决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有时集体讨论与小组讨论交替进行,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应该考虑是否能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思维互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否能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另外,教师要适时指导。
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掌握好火候。
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
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时,我把班级的6个学习小组分成两组,分别负责一个
主题,并且让组长明确分工和记录。
讨论的时候先由各组内部讨论各自负责的问题,然后在全班进行集体讨论。
在讨论的时候,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对此,我引导学生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
学生自然对美国和苏俄的经济政策包括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有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3 课后:课堂讨论的课后反思
课堂讨论记录表是课堂讨论的最真实反映。
教师通过课堂记录表,能够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如何。
不仅可以做出对学生在课堂讨论的一个中肯评价,还能够让老师反思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及组织展开。
帮助教师纠偏补过,在以后的工作中减少盲目性,增强有效性,使教学相长。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针对课堂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这也恰恰是课堂讨论的核心内容。
作业反馈的好与坏,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课堂讨论的效果如何。
反思,通过信息反馈得到思考,以上两种反思都能比较客观地说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使课堂教学走向有效。
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讨论,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让我们真正变课堂为学堂,使课堂讨论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崔允漷.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2).
[3]黄莲花.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J].福建教育,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