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大研究生考试运动训练学笔记
《运动训练学》课程笔记
《运动训练学》课程笔记《运动训练学》第一章运动训练学导言课程笔记在本章中,我们被引入到《运动训练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学科价值。
作为一本深入探讨运动训练规律和有效组织方法的科学书籍,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理论问题,还包括了广泛的应用实例,如专业竞技训练、大众健身指导和体育教学。
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与学科定位-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其有效组织方法的科学,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这一学科不仅关注于技术层面的提升,还涉及到心理、战术以及健康管理的综合培养。
2. 学科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训练学开始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至今,它已成为体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的深化。
3. 当前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当前,运动训练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科学训练方法的普及程度不高等。
-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科学化训练方法的普及率,以及增强对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训练的研究。
4.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任务与研究方向- 该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揭示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提出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组织措施,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侧重于如何科技支持下的训练方法创新,以及如何在日益增加的赛事和训练要求中找到平衡点,保证运动员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5. 运动训练学的实践意义-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科学的训练是提高性能、赢得比赛的关键;对于普通人群,运动训练学提供了科学健身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帮助专业运动员提升竞技表现,同时也为普通人群提供了科学的健身指导,促进健康和福祉《运动训练学》第二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课程笔记本章深入探讨了运动训练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辩证协同原则。
这些原则是为了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最大限度地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同时保障其健康和持续发展。
《运动训练学》课程笔记
《运动训练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竞技运动概念、价值与功能一、竞技运动概念1. 定义:竞技运动是指在一定规则限制下,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进行的,旨在通过技能、体能、智力和心理素质的较量,争取最佳成绩的体育活动。
2. 特点:(1)竞争性:竞技运动的核心在于参与者之间的竞争,追求胜利和优异成绩。
(2)规则性:竞技运动有明确的规则,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秩序性。
(3)身体运动性:竞技运动通常涉及身体活动,对参与者的体能和技巧有较高要求。
(4)不确定性:竞技运动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即使是实力较强的选手也可能输掉比赛。
(5)观赏性:竞技运动往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兴趣。
二、竞技运动价值1. 健身价值:(1)提高心肺功能:通过竞技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和肺部的功能。
(2)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竞技运动有助于肌肉力量的增强和耐力的提升。
(3)改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竞技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教育价值:(1)培养道德品质:竞技运动可以培养运动员的公平竞争、尊重对手、团队精神等道德品质。
(2)锻炼意志力:竞技运动中的挑战和困难可以锻炼运动员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
(3)提高智力:竞技运动中的策略和战术运用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智力水平。
3. 社会价值:(1)促进社会融合:竞技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有助于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2)传递社会价值观:竞技运动可以传递公平、正义、勇气等社会价值观。
(3)提升国家形象:在国际竞技舞台上取得优异成绩可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
4. 经济价值:(1)带动体育产业发展:竞技运动可以带动体育用品、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创造就业机会:竞技运动产业的发展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3)商业赞助和广告:竞技运动赛事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赞助和广告投入。
5. 文化价值:(1)文化传承:竞技运动中的许多项目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2)文化交流:国际竞技运动赛事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平台。
运动训练学复习笔记
运动训练学笔记1.1888年,法国人皮埃尔·顾拜旦首先倡议恢复奥运会2.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组成部分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解释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时间,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4.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1)运动员比赛时的竞技水平(2)对手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6.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在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及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7.虚拟现实训练法是指运用高科技设备,将未来可能出现的比赛场景体前在电脑上“虚拟”处理,从而帮助运动员提高预见能力及在各种情况下灵活有效地运营战术的能力的训练方法8.模拟训练法是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特征的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9.运动员的基本素质:(1)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3)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4)适应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10.运动竞赛:是指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与社会的媒介。
11速度障碍:是指运动员达到某一速度水平后长时间停滞不前,甚至不再提高的现象。
北体大精编考研-运动训练学详尽精细笔记
北体大精编考研-运动训练学详尽精细笔记第一章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运动训练学教练员运动员简答简述现在运动训练具备哪些特点如何理解运动训练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论述试述竞技体育的构成要素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试述运动训练学与各专项训练理论的关系试述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试述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方法应用1.2000年悉尼奥运会平衡木冠军刘璇,2001.12.15正式宣布退役。
挂着奥运金牌刘璇激流勇退,而事实上就在那以前,她就已经转型成一名北京大学新闻学院的大学生。
你认为我国优秀运动员是否应该在个人的竞技顶峰时期获得一次或几次大赛胜利之后便“激流勇退”?为什吗?2.霍根班德是悉尼奥运会4枚奖牌的获得者,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和200米自由泳亚军。
霍根班德的教练是年轻的雅可,在雅典奥运会前,雅可一共训练了4名运动员。
雅克认为高水平的运动员需要根精细的训练,为此他还与一些专家共同讨论霍根班德的训练计划,包括生理专家、营养专家、体能训练指导和流体力学专家。
请跟据运动训练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霍根班德的训练思路。
第二章1项群理论训练2.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竞技体育项目可划分为哪几类项群?分别包含哪些项目?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划分,竞技体育项目可以划分为哪几类项群?分别包含哪些项目?按动作结构的特点不同进行经济体育项目的划分,可分为哪几类项群?分别包含哪些项目?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实践意义3.请分析短跑(100)、长距离游泳、举重、竞技体操、射击、排球等5运动项目运动技术的作用与特征?请选择跳水、射击、柔道、排球中人以两个运动项目,分析两个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请说出100米跑与10000米跑两个运动项目专项耐力的表现特点,并说明两个运动项目采用重复训练法训练时,在距离、强度负荷量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请说明体操与篮球两个运动项目专项耐力的表现特点。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总结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总结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项群: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
4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内容包括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项群训练的特点。
5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6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
7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过程之中。
8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称为竞技能力。
9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程度。
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10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1制胜规律:指在竞技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12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应,运动训练普遍经验的概括和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
13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学笔记重点
运动训练学笔记重点一、运动训练学概述1.定义: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提高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的应用科学。
2.目的: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素养和心理素质,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服务。
3.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有效的训练方法,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优秀运动员。
二、运动训练原则1.个体化原则: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技术水平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2.循序渐进原则:训练强度、量、难度等应逐步增加,避免过大的跳跃。
3.系统化原则: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等应形成完整的体系,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超负荷原则:训练负荷应超过运动员的原有水平,以促使运动员不断突破自我。
5.反馈与调整原则:及时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
三、运动训练方法1.基本技术练习:针对运动员的技术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技术水平。
2.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3.战术训练:培养运动员的比赛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比赛水平。
4.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比赛稳定性。
5.恢复训练:通过合理的休息、营养补充、按摩等方式,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身体机能。
四、运动训练计划1.年度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全年的训练安排,包括训练周期、阶段目标、主要任务等。
2.阶段训练计划:将年度训练计划细化为各个阶段的训练安排,明确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和任务。
3.周训练计划:根据阶段训练计划,制定每周的训练安排,包括训练天数、每天的训练内容和负荷等。
4.课时训练计划:根据周训练计划,制定每次课的训练安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北体大精编考研-彩编运动生理学精重点笔记
绪论名词解释运动生理学新陈代谢☆同化过程☆异化过程☆兴奋性☆刺激☆兴奋☆应激性☆适应性07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运动性疲劳☆(十二章)第一章名次解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肌电图07兴奋-收缩耦联☆阈刺激单收缩:单收缩就是一次神经冲动引起肌肉的一次收缩强直收缩☆:是连续的神经冲动传来时,前一次神经冲动引起的肌肉收缩还来不及放松就进入下一次神经冲动引起的收缩状态而发生的肌肉强直现象,即肌肉收缩后一直保持紧张状态。
向心收缩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绝对肌力相对肌力绝对力量相对力量运动单位☆运动单位的募集☆简答、论述1简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2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3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生理特点?与运动训练有何关系?☆☆4简述运动中影响爆发力大小的因素?☆5试比较骨骼肌进行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时的生理特点?☆6如何应用肌纤维类型的基础知识指导运动训练?(试述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实践的关系?)☆☆☆7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各生物化学特征?☆☆☆8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第二章名词解释红细胞压积渗透血流量渗透压等渗溶液碱储备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血红蛋白的氧离作用红细胞的流变性血凝纤溶、纤维蛋白溶解运动员血液假性贫血、运动性贫血血液重新分配简答、论述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2试述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3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4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运动训练5人体在运动中是如何人维持酸碱平衡的?(血液、呼吸、肾脏)第三章名词解释窦性心率自动节律性心音连续心音心动周期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动脉脉搏心力储备心电图窦性心率徐缓血压期前收缩减压反射代偿间歇高血压运动性心脏增大简答、论述1.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2.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动脉血压的?3.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074.试述心率/脉搏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5.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
北体大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辅导班内部和个人整理笔记
北体大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辅导班内部和个人整理笔记-《运动生理学笔记——名词解释》这是根据去年北体辅导班与自己的感觉,我第一轮复习整理的笔记,其中肯定有疏漏的地方,请各位补充补充,共同进步。
我的第二轮复习后将会贴出一些细节题和一部分大体整理笔记。
让我们共同努力~~~运动生理学笔记曾亮名词解释1、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2、用阈下刺激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收缩;若用阈刺激就可引起收缩。
如果再加大刺激强度(即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全或无”现象。
3、在理论上把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时(一般只需超过1毫秒),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叫做基强度。
4、用基强度来刺激组织时,能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时间,叫做利用时。
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就是刚刚引起反应的阈强度。
基强度是长时间刺激的阈强度。
厂用阈强度的倒数来表示兴奋性。
6、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这一特定时间成为时值。
7、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
8、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的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9、在神经的一端进行刺激,膜电位就出现迅速而短暂的变化,这是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或峰电位。
10、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除极相)和一个下降相(复极相),在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水平以前,膜的两侧的跨膜电位还经历一些微小而缓慢的变动,这称为后电位。
11、肌肉接受一个短促的刺激,产生一次短促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12、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
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强直刺激。
运动训练学考研重点笔记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运动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员的起始性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有潜质的运动员选拔出来从事运动训练的竞技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社会的媒介。
4运动训练(07,10):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06,11):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05):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04,06,07):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和名次。
2竞技能力(08):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3竞技水平(05):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
4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在竞技运动的即称为竞技能力。
5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同性的模型。
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述,归纳,抽象。
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
6竞技能力结构: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北体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体育艺术系2 0 1 2 级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2014年12月一、判断题1.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
×2.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3.运动技术对标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4.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主要包括运动成绩诊断和竞技能力诊断。
×5.将足球的运球、传球、接球、射门等技术组合在一起,进行8分钟的持续练习,此方法为重复训练法。
×6.间歇训练法是在一次练习后,机体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
×7.形式变换训练方法的运用主要反映在练习内容、练习方式、练习条件或环境的变换上。
×8.运动员自身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最根本内因。
√9.训练水平既可以反映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又可以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10.运动员竞技能力要素中某种能力的缺陷,其总体竞技能力就会受到限制,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11.重复训练法是在一次练习后,机体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
√12.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都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
×1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比例是固定的×14.少年运动员进行耐力训练的基本办法是间歇训练法×15.少年运动员进行耐力训练的基本办法是持续训练法和游戏法。
√16.灵敏素质练习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17.最大力量练习最好安排在其它练习之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8.运动技术是以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为基础的,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19.跳远项目的动作要素包括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环节构成。
×20.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是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之一。
√21.竞赛规则制约着运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考研复习重点名词解释部分
2013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考研复习重点名词解释部分(会从中选5个共30分)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项群: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
4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内容包括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项群训练的特点。
5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6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
7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过程之中。
8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称为竞技能力。
9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程度。
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10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1制胜规律:指在竞技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12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应,运动训练普遍经验的概括和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
13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学2、竞技体育3、运动训练(狭义)运动训练(广义)4、运动训练目的5、训练适应6、运动负荷7、恢复过程8、运动训练原则9、一般训练10、专项训练1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12、系统的不间断性原则13、周期性原则14、竞技状态15、合理安排运动员负荷原则16、区别对待原则17、训练方法18、持续训练法19、重复训练法20、间歇训练法21、变换训练法22、循环训练法23、竞技能力24、协调能力25、运动技术26、战术27、智力28、身体训练29、一般身体训练30、专项身体训练31、运动素质32、力量素质33、最大力量34、相对力量35、速度力量36、爆发力37、力量耐力38、耐力素质39、有氧耐力40、无氧耐力41、速度素质42、反应速度43、运动速度44、运动速度45、柔韧素质46、灵敏素质47、运动素质转移48、直接转移49、间接转移50、良好转移51、不良转移52、同类转移53、非同类转移54、可逆转移55、不可逆转移56、运动成绩二、填空1、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2、三级训练网是由(初级)、(中级)和(高级)构成。
3、竞技项目的分类通常有(依决定竞技能力)、(依运动项目的)和(依运动成绩的)三种分类标准。
4、竞技项目若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可将其分为(体育类)和(技能类)前者可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和(耐力性),后者又可分为(表现难美性)和(自立略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及格斗对抗性)。
5、训练适应的特性包括(普通性)、(特殊性)、(导时性)和(连续性)四种特性。
6、运动负荷可分为(量)和(强度)负荷。
7、运动负荷的构成是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组成,前者通过(次数)、(时间)、(距离)、(重量);后者由(速度)、(运度)、(高度)、(单练习的重量或难度)表现出来。
首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重点
首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重点1什么是竞技体育?论述竞技体育的起源(重点)2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和特点有哪些?3论述竞技体育在排解社会成员不良心绪中的作用(了解)4什么是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记忆!!)5项群训练理论的意义以及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运用项群训练理论与训练方法阐述运动项目之间的移植,创新关系)6谈谈你对“以赛带练”和“以赛代练”的理解(了解)7现代训练理论认为,训练过程中既有“学习”因素,又有“训练”因素,请问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重点)8决定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有哪些?谈谈你对现代社会片面追求运动成绩而忽视人文关怀的看法(思考)9简述体能主导类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的特点10何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反应?举例说明在竞技训练实践中的如何应用(从定性的角度,结合您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11联系实际说明论述建立目标的作用(了解)12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哪些?(了解)13什么是有效控制原则?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有哪些?(记忆,综合运用题目)14结合自己体会,简述如何把握项目的制胜规律15体能训练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其意义及基本要求有那些?(重点!)16简述速度障碍发生的原因及其措施17什么是模式训练法?其操作程序有哪些?如何在实际中运用?18论述篮球训练中最大力量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及训练方法(重点)19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影响其的因素有哪些?(重点!!)20最大力量的评定标准有哪些?如何确定最大力量训练负荷量度?(适宜符合的确定和意义,重点!!)21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包括选择方法的要求也要掌握)22为什么竞技状态的形成与发展是周期原则的主要依据23试述制定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是什么24什么是技术风格?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意义?(重点)25怎样抓好短跑队的速度耐力的训练(查!!)26举例论证心智能力在运动中的应用,及训练的常用方法27谈谈你对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方法(记忆)28试确定用基本训练方法发展最大力量训练的负荷量度(重点)29高原现象出现的原因,如何尽量减少其负面效果?(记忆)30什么是多年训练计划?说明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31为什么现代训练出现突出负荷强度的新趋向?运动训练实践中应怎样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关于负荷问题的是重点)32运动队管理的主要内容与主要任务是什么?(了解)33不同训练周期及其任务是什么?(了解)34如何把握运动训练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体育人文精神,了解)35什么是训练大周期?安排是怎样的?(了解大周期训练)。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内部运动生理学笔记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内部运动生理学笔记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三、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四、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五、生殖第二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稳态不断的受到破坏,而另一方面机体又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其不断的恢复平衡。
一、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线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靶器官,对其活动起到控制作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四、生物节律: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成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如何用生理学观点指导运动实践)1、最大摄氧量的研究2、对氧债学说的再认识3、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4、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5、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6、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影响7、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8、运动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9、运动与控制体重10.运动与免疫机能第一章骨骼肌的机能知识点内容: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骨骼肌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收缩和舒张。
北体大精编考研-运动训练学详尽精细笔记
第八章
1.竞技战术战术意识战术风格制胜规律
2.简述竞技战术的构成
建树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含义及内容
简述竞技战术战术与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
战术训练有哪些方法?
简述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何为制胜规律?简要说明其组成部分。
战术训练中,如何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
培养运动员战术运用能力时,教练员应该如何要求?
第三章
1.运动成绩竞技水平竞技能力运动能力训练水平运动员现实训练状态
运动员目标训练状态竞技能力结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竞技能力非衡结构
经济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训练过程运动员状态诊断竞技状态
2.请说明运动成绩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
竞技能力有哪几个方面因素组成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性特征及补偿效应的含义是什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经济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
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
适时恢复原则训练负荷负荷强度负荷量
2.简要说明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简要说明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
简要说明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
简要说明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4.结合运动项目谈谈如何抓好体能训练?
从田径和三大球项目中任选一项,分析该项目力量素质的特征以及如何发展力量素质?
从田径和三大球项目中任选一项,分析该项目速度素质的特征以及如何发展速度素质?
第七章
1.技术风格特长技术运动技术协调能力
2.简述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简述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3.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有哪些?
2.霍根班德是悉尼奥运会4枚奖牌的获得者,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和200米自由泳亚军。霍根班德的教练是年轻的雅可,在雅典奥运会前,雅可一共训练了4名运动员。雅克认为高水平的运动员需要根精细的训练,为此他还与一些专家共同讨论霍根班德的训练计划,包括生理专家、营养专家、体能训练指导和流体力学专家。请跟据运动训练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霍根班德的训练思路。
北体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北体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第一篇:北体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本材料仅供大家参考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的科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2、竞技体育: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点,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狭义):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广义):4、运动训练目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5、训练适应:通过运动训练同,机体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6、运动负荷: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
7、恢复过程:8、运动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应,对运动训练实践指导意义。
9、一般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以多种身体练习训练方法全面发展提高运动员各血管系统的机能,发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心理品质,掌握一些有利于提高专项的运技术、战术、理论知识。
10、专项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以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以及各专项运动作相似的练习,提高专项运动水平的所需要的各血管系统的机能发展专项运动素质和心理,掌握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理论知识。
1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项目特点运动员的水平和不同的训练时间阶段的任务,恰当安排两者训练比重的原则。
12、系统的不间断性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3、周期性原则:固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4、竞技状态:运动员参赛时的准备状态。
15、合理安排运动员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遇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6、区别对待原则: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训练学笔记》复习材料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训练学笔记》复习材料运动训练学笔记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从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体育竞赛活动的日益活跃,现代奥运会的百年盛事,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可以清晰地描绘出20世纪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
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少年儿童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工作。
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重要途径。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规则的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媒介。
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效果。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即竞技能力。
竞技体育可以简单理解为比较竞技水平高低的体育活动。
激烈的竞争性就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它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体大研究生考试运动训练学笔记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①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②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③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①运动员选材②运动训练③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①竞争性②规范性③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②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1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
B 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7.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18.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
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又称训练原理。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0.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
21.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
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
贯穿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力b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
贯穿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
C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
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B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
C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
训练学要点:a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B高度重视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C及时对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变更的原因,期望及方法的最大流表。
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B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C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
训练学要点:A保持训练的系统性(a健全多级训练体制。
B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
C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d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
)B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B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C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
B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
C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D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26.不同训练周期及其主要任务。
A基本训练周: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B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上去。
C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目标。
D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进适量恢复的出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
27.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科学基础:a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
B过渡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
训练学要点:A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负荷量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
)B渐进式地增加负荷量度(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跃式)C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只。
D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E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28.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B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c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训练学要点:a贯穿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运动专项、训练对象、训练条件)b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29.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
B动作技能形成原理。
训练学要点:a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直观教练原则的运用。
B注意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C注意直观教练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
30.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
B调节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
训练学要点:a准确判别疲劳的程度(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测试、心理测试)b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
(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31。
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32.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
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33.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a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b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c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d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e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
34.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A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B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3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36.运动训练手段的作用:科学地认识和应用不同训练手段的功效和特点,有助于科学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具体训练任务。
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各类竞技能力。
37.运动训练手段的动作结构:基本结构:A动作特征-力的支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
B动作构成-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节奏C动作过程-动作开始、动作进行、动作结束。
38.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依练习目的(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手段、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依训练手段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响(一般训练手段、专项训练手段);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基本训练手段、辅助训练手段);动作结构(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混合型;多元动作结构-固定性、变异性)3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操作程序:a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
B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
C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d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
E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
F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