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大豆贸易

合集下载

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然而,大豆进口贸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国内需求、生产能力、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以及政策调整等。

本文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首先,国内需求是影响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于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加。

大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和油脂加工等领域,因此,国内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大豆进口量。

当国内需求增加时,中国将增加大豆进口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中国的生产能力也是影响大豆进口贸易的因素之一。

尽管中国境内有大豆种植产业,但由于种植面积有限以及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中国的大豆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中国必须依赖进口来弥补差距。

第三,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豆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农产品,其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当国际大豆价格上涨时,中国进口商将面临较高的进口成本,可能会减少进口量。

相反,当国际大豆价格下跌时,中国进口商将受益,进口量可能增加。

最后,政策调整也是影响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政策调整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豆进口贸易。

例如,政府对于大豆进口的关税和配额等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影响进口商的进口决策。

此外,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可能对大豆进口贸易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需求、生产能力、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以及政策调整等。

因此,在制定大豆进口政策和进行进口决策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进口贸易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同时,还应该加强国内大豆种植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能力,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以确保国内大豆市场的供应安全。

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我国大豆出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国大豆对外贸易存在生产成本高、政策保护不足、单产水平低和销售困难等问题,提升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必须关注市场区位、质量问题。

关键词: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我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地,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然而,由于对大豆重视不够,大豆种植科研投入不足,使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萎缩,单产增长缓慢,总产量也一直徘徊不前。

近年来,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2000年已突破一千万吨,超过当年世界大豆贸易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

相对进口而言,我国大豆的出口不增反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百万吨以上下降到20世纪初的二十万吨。

总之,我国大豆出口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大豆出口的优势与劣势(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1 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

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

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亿亩。

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

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

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

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 有一定的质量优势。

我国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优势,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则低两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种植高蛋白大豆,为高蛋白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突出的质量优势,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动物蛋白,而且对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较大。

欧盟、日本和韩国正努力寻求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

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就达94万吨。

基于国内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进出口战略研究

基于国内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进出口战略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分析法、统计描述法和实证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 包括:
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
研究方法
2、运用统计年鉴等官方数据,对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出口的数量、结构、贸易 政策等进行统计描述;
研究方法
3、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了解粮食生产者、贸易商、政府等容
引言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备受的问题。近 年来,随着国内粮食生产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逐渐引 起人们的。本次演示将对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分析现状、原 因、影响及解决方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四、支持论点并举例
3、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国际资源提高国内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例如,可以通过加强与大豆生产国之间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和采购渠道, 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五、总结观点并展望未来
五、总结观点并展望未来
本次演示基于国内粮食安全的视角,探讨了中国粮食进出口战略研究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在制定中国粮食进出口战略时,应遵循政策目标、市场导向和资源 保障等原则。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 流与合作等措施,提高国内粮食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的目标。
三、中国粮食进出口战略的制定原则和方向
3、资源保障:为保障国内粮食生产所需的资源,应加强耕地保护、水资源管 理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国内粮食生 产能力。
四、支持论点并举例
四、支持论点并举例
以中国大豆进口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 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亿吨。这一数据既反映了中国对国际 市场大豆资源的依赖程度,也体现了中国在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方面面临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大豆生产、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

并通过对我国的大豆竞争力水平、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以及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的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引言: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5000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

然而自我国于1996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不但损害了占农业人口4.66 %的大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还使得我国油脂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豆交易过程中,少数跨国公司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豆的生产、流通,并通过基金买卖等方式,间接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价格,并使得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最终成为“大豆风波”(2004年3月份,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的美国大豆升贴水期货价格为1064美分/蒲式耳,但5-6月份,大豆价格竟突然直线下落,至7月已跌至590.4美分/蒲式耳1 )的直接受害者。

随后ADM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油脂压榨企业的地价收购,加强了其对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控制。

在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只有认真审视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大豆振兴计划出谋划策,才能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面对挑战。

一、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一)、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日益成为人民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迅速扩大。

然而在我国大豆呈现刚性增长之际,本土大豆的产量却始终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大豆需求的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到2003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吨,超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生产规模(见表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中国大豆之争的感想与启示

中国大豆之争的感想与启示

中国大豆之争的感想与启示中国大豆之争,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商业竞争,更是一场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发展、经济利益和国际地位的深刻较量。

这场斗争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感想和启示。

一、感想1.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揭示了我国在粮食生产上的不足。

这使得我们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自给率。

2. 市场竞争与垄断的危害美国政府对大豆产业的巨额补贴,使得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

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导致了中国本土大豆种植业的衰落。

同时,国际资本的垄断也使得我国在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受到限制。

这让我们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发挥调节作用,维护公平竞争,防止垄断行为。

3. 多元化进口的重要性中国在大豆战争中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度依赖单一国家。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多样化的进口渠道,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同时,这也需要我们在外交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启示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我们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研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式,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2.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不公平竞争和垄断行为。

对于外国政府对农业的巨额补贴,我们应该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合理的市场待遇。

同时,我们还应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防止国际资本的垄断,确保我国在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

3. 多元化进口策略为了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我们应该实施多元化进口策略。

通过拓展进口来源地,增加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降低对特定国家的依赖。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农业的发展。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环境及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环境及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环境及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贸易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地位。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加剧,中国大豆进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环境及竞争力,对于促进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大豆贸易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目的及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环境及竞争力的分析,探讨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大豆贸易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内容包括:(1)介绍中国大豆贸易的背景和发展历程;(2)分析中国大豆贸易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挑战;(3)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大豆市场的竞争力;(4)探讨如何提高中国大豆贸易的竞争力;(5)结合国际贸易形势和政策,预测未来中国大豆贸易的趋势。

3. 研究方法及步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和数据,对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优劣势以及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和整理大豆贸易相关文献和数据;(2)分析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历程;(3)评估中国大豆贸易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4)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大豆市场的竞争力;(5)提出提高中国大豆贸易竞争力的措施和建议;(6)结合国际贸易形势和政策,预测未来中国大豆贸易的趋势。

4. 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优劣势以及竞争情况,同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大豆贸易的竞争力提供参考和支持。

同时,对于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大豆市场的竞争和把握未来的市场机遇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大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南美洲、北美洲和亚洲等地。

我国生产的大豆供不应求,因此进口已成为我国大豆贸易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针对我国目前的大豆进口贸易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一、大豆进口量自2010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747万吨,较上年增长0.5%。

而2018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724万吨,较上年增长9.5%。

可以看出,我国大豆进口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我国大豆进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等国。

其中,2019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为2423万吨,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为5110万吨,从阿根廷进口的大豆数量为804万吨,从加拿大进口的大豆数量为18万吨。

可以看出,巴西是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家。

大豆进口价格的变化对我国大豆进口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2018年起,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对我国大豆进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8年5月起,我国宣布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增加25%的关税,导致我国进口大豆价格显著增加。

不过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降低了大豆进口关税,并积极扩大大豆的进口来源,以减轻大豆进口价格的压力。

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有三种形式:全豆、压榨豆和半成品加工豆。

其中,全豆是指未经加工、整粒的大豆种子;压榨豆是指将全豆压榨出一定量的植物油后,剩余的蛋白质部分;半成品加工豆是指经加工处理的大豆成品,例如豆腐、豆浆等。

我国大豆进口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口中的重要部分。

大豆进口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较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增长,因此大豆进口对我国确保食品安全、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同时,要加大对大豆生产和进口监管力度,保护国家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

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4 中国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缺失
• 中国
✓ 农业补贴种类有限 ✓ 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在我国还是空白。 ✓ 我国医疗体制、社会保险体制不健全,农民的生活负担也较重
• 美国
✓ 大豆是特别付款 ✓ 1996年以前是政府收购体制 ✓ 1996年以后改革产销体制,农民直接在市场销售,政府为农民支付
补贴
3.中国大豆依赖进口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 加快大豆产业行会、商会的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 制,强化农民对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风险的防范意识
• 并通过完善农村的网络建设,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 • 大豆行会和商会应架起农民和企业间的联系,及时发布相
关数据 • 行会应组织农民学习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的技术以及运
用电子商务方式销售产品的相关知识 • 并对大豆的种植制定统一的、严格的标准,使企业能在国
35
34
净进口额(万吨)
-93.9
-110.9
-53.9
-27.4 -78.1

-9 •
92 •
260
303
412
1021
1369
1104
2047
2548
2611
2790
3046.1
3708.6
4221
净出口 净进口 转基因大豆挤占市场 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1.2 外资占领大豆产业
黑龙江省:国产大豆的最后堡垒
• 使大豆产业走向集群式的发展道路,不断促进产区内生产 、加工技术的交流合作,不断降低豆农、企业的单位成本 ,不断提升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4.4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优势
• 分化新品类,打造新品牌 • 建立反转基因食品统一战线 • 推广转基因文化并大力宣传视频安全问题

大豆出口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大豆出口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大豆出口贸易现状分析论文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大豆的出口贸易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目前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豆出口贸易发展迅速,2001年我国大豆出口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496.1万吨。

但是,随着我国对大豆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生物燃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豆的出口量逐年下降。

截至2019年,我国大豆出口量为62.32万吨,较2001年下降87.41%,大豆出口贸易已经大幅萎缩。

对大豆出口贸易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

二、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现状的原因分析1. 国内需求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豆需求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对高蛋白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大豆是人们蛋白质摄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导致我国大豆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的增长,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我国大豆出口需求不断下降。

2. 生物燃料工业的发展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加剧,生物燃料工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物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质能源来生产燃料的工业。

与传统燃料相比,生物燃料具有可再生、低碳排放等环保优势。

目前,生物燃料工业是世界范围内发展最迅速的工业之一,而大豆是生物燃料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

我国生物燃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大豆需求不断增加,大豆出口贸易则逐年下降。

3. 世界大豆市场格局的变化随着我国大豆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大豆市场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拉美、非洲等地的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世界大豆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加之欧盟、日本等大豆进口国家的大力扶持,导致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市场份额大幅萎缩。

三、对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启示1. 我国应逐渐减少大豆的出口,增加大豆的内需随着我国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应逐渐减少大豆的出口,增加大豆的内需。

基于我国粮油食品安全的大豆供应链协调整合对策研究

基于我国粮油食品安全的大豆供应链协调整合对策研究
、 、 、
大豆供应链协调整合对策研 究
三 、促进大豆供应链协调整合 、保障 食 品安全 的对 策研究




S O W T分 析
首先 ,优势 分析 ( II s ℃ h, t 1 简称 S。 ) 黑 龙江省 人豆蛋 白质含 量较高 , 产纯 天然 的 盛 非 转基 因大豆 ,非 转基 因人豆 油是 上 等油 , 在 健康 和 安全 性方 面具 有 巨大 的 比较 优势 。 另外,大豆供应链通过系统集成 , 可以很大 程 度 上 降 低大 豆 交 易 成 本 ,形 成 规 模 化生
产、精细化加工、连锁化销售。其次 ,劣势
分析 ( e!l s W a e ,简称 w)  ̄s 。黑龙江 本地 大豆 相 对于进 口大 豆存在 着价 格劣 势 , 资企业 外 开始凭借进 口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优势 占领东பைடு நூலகம் 北 大豆市 场 。充其 原 因 , 是豆 衣各项 税费 一 较 高 ;二是 大豆 流通 渠道 不畅 。另外 ,大 豆 供应链的组织协 阔性不强,供应链 比较松
民的大 豆 ,装卸 、验 收 、收购 人 员的成 本和 场地 租用 费等 平均 收购 成本 是 7 元 /n. 5 屯 而 在 沿海 , 一 大豆 进 口货船靠 上码 头 ,从船 艘 到车问的平均成本只有约 1 元 /吨。 8 2 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供应链特点 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供应链 的特点 如 下 :舀先 ,对大 豆及 制品 建立严 格 的监管 机制 ,以生产监管、检疫监管和市场监管确 保大 豆 及豆油 的质量 安 全 。 次 , 其 核心 企业 由大 豆加 工商 ( 为 大型油 脂集 团 )和物 一般 流 中心组 成 ,形 成集仓 储 、加 工 、物流 为一 体 的集成 化产 业链 。第 三 , 息共 享平 台保 信 证 大 豆供 应 链 充 分 共享 和 全 程供 应链 可 视 性, 提高 整 个系统 的透 明度 和敏捷 h。 网 , 生第

浅谈我国大豆进出口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大豆进出口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大豆进出口问题及对策【摘要】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我国取消大豆进口贸易管制以后,国外大豆大量进入我国市场,我国迅速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大豆净进口国。

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大豆需求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引发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豆;进出口;对外依存度大豆起源于我国,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食用和药用。

在1996年之前,我国的大豆产量一直大于需求量,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过,我国大豆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国内大豆价格受制于国外厂商,对国内大豆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一、我国大豆的进出口(一)我国大豆出口从1996年起,我国大豆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主要是因为我国在1996年取消大豆进口配额,并将进口关税下调到3%;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在大豆进口方面执行不超过3%的低关税措施,且进口量无限制,致使中国大豆进口急剧。

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的数据显示,2011/12年度我国大豆的出口量仅为190万吨,远远低于2011/12年度我国大豆的进口量。

(二)我国大豆进口1996年是我国大豆进口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1995年以前,我国大豆的产量一直高于需求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但是1996年之后,随着进口关税的下调,国内大豆市场放开,国外大豆大量涌入,进口量逐年攀升,而国内大豆的出口量维持不变,是我国大豆进出口发生逆转,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2000年,随着大豆年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我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11/12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5234万吨,国内大豆的产量约为1510万吨,进口依赖度高达77%。

二、我国大豆进出口存在的问题(一)进口市场集中对外依纯度高企1995年,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只有7%左右,但是随着我国大豆市场的放开及关税的下调,2011年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89%。

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及差异化竞争战略

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及差异化竞争战略

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及差异化竞争战略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但是自市场对外开放以来,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国际冲击,大豆产业处于全面危机之中。

为此,xx年起国家对东北大豆主区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2016年又改临时收储政策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但是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际冲击日益严重。

解决国产大豆的问题,学者们提出要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

但是,中国的大豆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国内企业与跨国粮商间的竞争、本国农民与外国农民的竞争,更是政府间的竞争、协会间的竞争,是各国主体协同能力的竞争,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2016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2016年两会期间农业部长明确提出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增加大豆,这为大豆差异化竞争战略从国家层面实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本文首先分析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和政策中的地位演变,接着分析指出供给侧结构改革要与需求侧改革配套,最后提出了需求侧改革的核心战略是差异化竞争战略,并分析差异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和政策中的地位演变xx年前:调减大豆生产。

长期以来,“谁来养活中国”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中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面临着水土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增长缓慢,以及人口与收入提高、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双重矛盾。

因此,政府工作的重心,一直以提高粮食总产量,满足消费的需要为第一要务。

要提高粮食总产量,就要必须提高玉米、小麦、稻谷等高产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减少大豆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而要满足消费的需要,就必须提高大豆的进口量。

1996年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生产量渐渐减少,进口量逐渐攀升,谷物产量逐渐增加,较好地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大豆进口量增加更快,xx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首次超过生产量,并超过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

xx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产,就与粮食的种植结构调整,即高产谷物替代低产大豆的生产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导言:大豆是全球重要的粮食、油料和饲料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用途。

近年来,我国大豆需求不断增长,国内产能有限,因此大量依赖进口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将探讨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增强我国大豆供应的可持续性。

一、大豆进口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影响1. 提升农业投入品供应:大豆进口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农业投入品,如豆粕、豆油等。

它们广泛应用于养殖和食品工业,为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大豆进口助力我国农业结构转型升级。

饲料用大豆的大规模进口改善了畜禽养殖的条件,提高了养殖产能和饲料效益。

此外,豆油的进口促使我国种植结构更加注重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增加了农民收入。

3. 扩大农业外贸规模:大豆进口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带动了农产品的出口。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大豆的进口和加工产生的副产品出口为我国农业外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大豆进口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 增加国际市场风险:国际大豆市场波动直接影响我国的进口成本和进口数量。

如美国大豆产量减少、巴西和阿根廷等主要供应国发生政策调整,都可能导致我国大豆进口受限,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稳定。

2. 扩大外汇支出:大豆进口规模庞大,需求量巨大,因此我国每年外汇支出巨额。

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大豆进口对我国外汇储备构成压力。

3. 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大豆作为重要的原料,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我国食品、畜禽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成本和利润。

若进口大豆价格上涨,将推动我国食品价格、肉类价格上升,对居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三、应对对策及建议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大豆种植品质和产量,加强大豆栽培技术研究,培育适应我国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大豆品种。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 提高“保护+创新”农业政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推广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保护能力。

浅析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大豆贸易

浅析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大豆贸易

浅析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大豆贸易随着国内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粮食需求量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攀升。

尽管中国作为一个粮食大国,农业产能已具有一定实力,但粮食安全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豆贸易成为了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浅析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和发展。

一、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现阶段大豆进口量占全球总进口量的60%以上,成为国内畜牧业和食用油生产的重要原料。

而其主要进口大豆来源则在于南美地区,分别为巴西、阿根廷和美国,其中,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占比最大,两地大豆进口量占中国总进口量的8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巴西和阿根廷种植的大豆受气候影响较大,例如干旱、洪灾等,一旦出现生产堵塞问题,中国的进口大豆市场很可能将受到很大冲击。

二、中国大豆贸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内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量在不断攀升,这也给中国大豆贸易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中国中产阶级日益壮大,肉类消费的增加也带动了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这直接拉动了大豆进口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农业和畜牧业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如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进农村发展等政策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但是,中国进口大豆的单一依赖问题、南美地区的气候风险以及国际贸易局势的波动等都是对中国大豆贸易发展的巨大挑战。

三、中国大豆贸易的对策建议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保障中国粮食产业安全的前提。

就大豆贸易而言,既要保证贸易的稳定性,又要尽量降低安全风险,这也为中国大豆贸易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应加强与南美地区主要大豆进口国家的合作,并与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同时,应适当降低大豆进口的单一依赖程度,加强国内大豆种植和加工能力的建设。

这样不仅可以适度缓解中国对国外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也可以提高本土农业产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

大豆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大豆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大豆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大豆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为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大豆的重要性。

一、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大豆是我国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大豆种植面积广泛,产量高,对我国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粮食作物,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且氨基酸组成完整,是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的良好来源。

因此,大豆对于我国人口众多的粮食安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二、大豆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

大豆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其油脂含量可以达到20%以上。

大豆油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用油之一,也是我国餐饮业的重要原料之一。

大豆油的营养价值高,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大豆的种植和加工对我国的经济和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豆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饲料。

大豆不仅可以作为粮食和油料,还可以作为畜牧业的重要饲料。

大豆豆粕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原料,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

大豆豆粕不仅可以用于饲料加工,还可以直接作为饲料原料供畜禽食用。

大豆豆粕的营养价值高,对畜禽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大豆的种植和加工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大豆的种植和加工对我国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的种植和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豆的种植和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农业机械设备,这就为农村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同时,大豆的种植和加工还可以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因此,大豆的种植和加工对我国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

大豆不仅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同时也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饲料。

大豆的种植和加工不仅可以保障我国人民的粮食供应,还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之一,大豆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不断受到国内外市场环境、政策、技术与品质优劣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

2019年,我国进口大豆量为8810万吨,其中,美国占比为30%、巴西占比为54%、阿根廷占比为14%。

这三个主要进口国的大豆产量加起来占世界大豆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产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世界大豆价格和我国大豆进口市场的供求。

此外,我国对大豆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采购偏重高品质大豆的趋势愈加明显。

高品质大豆具有优质、高产、稳定和适应性好等特点,可以满足我国饲料、油脂等行业不断提升的品质要求,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的水平。

在技术方面,我国加工业在大豆加工上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大豆品质的差异化依然是当前行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因此,未来进口大豆贸易需要从技术水平、品质监管等诸多方面来改进,实现进口大豆贸易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大豆进口市场正不断发展,进口量和进口渠道的变化是大豆市场变化的重要体现。

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

此外,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大豆进口贸易。

因此,我国大豆进口市场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政策密切相关,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稳定市场。

国际大豆供求背景下的大豆贸易研究

国际大豆供求背景下的大豆贸易研究

政策稳定性
加强大豆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连 续性,为大豆市场的稳定提供保 障。
04
大豆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全球大豆贸易的发展趋势
供应方面
全球大豆供应量持续增长,主要生产国包括巴西、阿根廷、美国等。近年来,巴西和阿根 廷的大豆产量增长较快,对全球大豆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需求方面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球大豆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大豆主要消费国包括中 国、美国、巴西等。其中,中国对大豆的需求量最大,占全球大豆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左 右。
03
大豆贸易政策研究
进口贸易政策
进口配额
国家对大豆进口数量采取的限制措施,通过配额制度来控制大豆进口量。
进口许可证
国家发放许可证制度,对大豆进口进行审批和监管。
进口关税
国家对大豆进口征收的税费,通过调整关税来影响大豆进口成本。
出口贸易政策
01
出口配额
国家对大豆出口数量采取的限制措施 ,通过配额制度来控制大豆出口量。
《国际大豆供求背景下的大豆贸 易研究》
2023-10-26
contents
目录
• 国际大豆供求分析 • 大豆贸易概述 • 大豆贸易政策研究 • 大豆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 大豆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 研究结论与展望01国大豆供求分析大豆生产供给
1 2
世界大豆主产国
巴西、阿根廷、中国等国家的大豆产量占全球 总产量的80%以上。
的可持续发展。 • 策略 • 建立完善的大豆质量保证体系: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控制,确保大豆质量和安全。 • 多元化出口市场:开拓新市场,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提高出口的稳定性。 • 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大豆进出口政策

中国大豆进出口政策

中国大豆进出口政策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

由于国内大豆供应无法满足需求,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大豆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进出口政策来管理国内大豆市场。

首先,中国采取了一定的进口关税措施。

对于非贸易壁垒国家(Non-Tariff Barrier Countries),中国对大豆实施较低的进口关税,以鼓励更多的大豆进口。

而对于贸易壁垒国家(Trade Barrier Countries),中国设定较高的进口关税,旨在保
护国内大豆生产者的利益。

其次,中国还实行了进口配额管理机制。

通过配额管理,中国限制了可进口的
大豆数量。

这样的政策旨在稳定国内大豆价格,并保护国内大豆生产者的利益。

配额分配通常基于原油籽油消费需求、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等因素进行评估。

此外,中国还对进口大豆进行了质量和安全检验。

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海关对
进口大豆进行检验,以确保满足中国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

这些检验举措是保障国内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另外,中国还注重鼓励大豆进口企业与国内农民合作,促进大豆生产和流通链
条的协同发展。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确保国内大豆市场的稳定供应。

总之,中国大豆进出口政策旨在保障国内大豆市场的稳定供应、保护农民利益、确保食品安全。

通过进口关税、配额管理、质量检验和鼓励合作等措施,中国努力平衡进出口大豆的交易,并保障国内市场的稳定发展。

中国大豆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大豆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大豆贸易的发展历程近几十年来,中国大豆贸易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进口依赖到逐步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在大豆贸易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下将以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中国大豆贸易的发展历程。

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中国的大豆产量严重不足,国内需求巨大。

当时,中国主要依赖进口满足国内需求。

然而,由于进口量的不稳定性和价格的波动,中国政府决定采取措施,加大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于是,大豆种植成为中国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随着国内大豆产量的逐步增加,中国的大豆贸易开始发生变化。

199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部分。

这使中国能够更自由地参与国际贸易,并获得更多的进口渠道。

2000年代初,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国内大豆的产量。

同时,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主要用于饲料、食用油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中国进口大豆的数量不断增加。

2010年,中国大豆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尤其是巴西和阿根廷。

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大豆进口来源国。

中国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大豆贸易协议,并提供了更多的贸易便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大豆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口量也不断增加。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贸易在中国国内的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还努力提高国内大豆产量,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总的来说,中国大豆贸易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进口依赖到逐步实现自给自足的演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国内大豆产量的增加,并加强与大豆生产国的合作。

中国大豆贸易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为中国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豆贸易在中国的地位将继续增强,为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研究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研究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研究粮食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需求之一,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更加重要。

面对国内粮食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问题,我国不得不加大粮食进口力度,以保障国内的粮食安全。

本文将从粮食安全视角探讨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措施。

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进口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达到133.75万吨,比2018年增长9.9%。

其中,大豆、小麦、玉米和大米是我国粮食进口中的主要品种。

在我国的粮食进口中,大豆占比最大,是我国进口粮食的重要品种之一。

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而自产大豆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所以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一直比较大。

此外,小麦、玉米和大米也是我国进口量大的粮食品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粮食进口贸易关系到国内粮食安全问题。

当前,我国的粮食储备严重不足,为了保证国内对粮食的需求,我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尽管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给了国内粮食市场一定程度的保障,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进口贸易对国内农业的冲击。

由于我国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大豆、小麦、玉米和大米等主要品种上,这些品种的过量进口会对国内种植业造成影响,导致国内农业的产业链失衡。

2、价格稳定性较差。

由于粮食进口贸易的价格波动性较大,再加上我国的粮食储备体系不健全,这就使得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性较差。

3、风险因素较大。

我国目前的粮食进口贸易主要依赖于少数几个主要供应国,这就使得我国的粮食市场存在很大的风险因素。

一旦供应国发生重大变化,对我国的粮食市场将会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另外,在粮食进口贸易中,还存在着一些贸易壁垒的问题。

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和限制性的技术壁垒,会限制来自其他国家的粮食进口,不利于我国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

针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中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1、鼓励国内粮食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大豆贸易作者:崔戈焦玉平来源:《社会科学》2019年第02期摘要: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开始由一个大豆净出口国向大豆净进口国转变。

新世纪之后,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大豆进口国。

通过探析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变迁的原因,可以发现,大豆贸易是大国在粮食外衣下进行的一场政治博弈。

美国在世界大豆贸易中居于隐形控制的领导地位,中国过度对大豆国际市场的依赖,有可能影响国内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

中国应尽早主动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国内大豆生产和市场稳定,以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关键词:大豆贸易;大国控制;粮食安全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0257-5833(2019)02-0013-16作者简介:崔戈,大连理工大学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焦玉平,大连理工大学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中心研究生(辽宁大连116024)导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豆消费历经了由净出口国向高度依赖进口的巨变,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大豆进口国。

1996年前,中国是大豆出口国,进口量极少。

进入21世纪,中国大豆进口量迅速增长。

2000年,中国进口大豆1042万吨,占世界总进口量首次超过20%;2009年,中国进口大豆4255万吨,超过世界大豆进口量的一半;2015年,中国大豆进口再创新高,达到8169万吨,全球大豆出口量的60%以上流入中国。

回顾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变迁,有两个时间点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1996年和2001年。

1996年是中国大豆贸易的分界线,中国由一个大豆净出口国开始向大豆净进口国转变;2001年后,中国大豆进口量迅速增长,在世界大豆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进口量的快速增长反映出中国大豆行业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

1992年,中国对进口大豆依赖仅为1%,截止2015年,大豆消费的88%依赖进口。

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大豆产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豆需求量供不应求,进口量巨大,但大豆种植规模在近十年里却不断减小。

20世纪中期,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超过10000千公顷,是世界大豆主要种植国之一;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大豆种植面积仍保持在8000-9000千公顷左右;但在近十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迅速下降,由2006年的9304千公顷下降到2016年的7202千公顷,下降了近四分之一。

20纪90年代初,中国大豆消费量仅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10%,现今,中国消费了世界近30%的大豆。

在需求量如此旺盛的情况下,为何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却逐年下降?中国大豆消费从能够自足到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并在进口绝对和相对数量上都保持着高速增长,这种翻转性变化如何得以實现?同时,中国大豆市场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意味着什么?学界通常从大豆贸易的角度进行解释,笔者认为,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变迁不仅是一场贸易战,更反映出大国之间在经济外衣下的政治博弈。

本文即试图厘清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变迁的原因,论证美国在中国大豆进口中的隐形控制,探索未来中国大豆可能存在的发展空间,为增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政策建议。

一、中国大豆种植和进出口变迁的原因一般而言,大宗农产品需求量飞速增长,那么国内种植规模也会相应有所增长,或是至少保持稳定。

黄宗智等人认为,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新农业兴起之间的矛盾,大豆种植面积难以增长。

同时,中国大豆播种面积在近二十年内变化不大,保持15%左右的浮动。

但是,国家补贴政策的完善(尤其是2014年“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将可能进一步起到稳定大豆生产的作用黄宗智、高原:《大豆生产和进口的经济逻辑》,《开放时代》2014年第1期。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时间点缩小至最近十年,会发现大豆种植面积绝不是保持稳定,而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新的补贴政策确实有所成效,但缺陷依然明显,大豆种植面积并没有在下降后回到原位。

两个因素导致了大豆种植规模减小:低利润和物美价廉的进口大豆冲击。

(一)低利润大豆利润有两个来源:种植利润和政府补贴。

在中国,大豆种植利润不高,政府补贴体系也不够完善,致使豆农种植积极性低下,种植规模下滑。

1.种植利润低下对比中国四大粮食利润发现,种植大豆所得利润最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对比主要粮食作物实际利润,2000-2016年,稻谷平均为539元/亩,玉米次之,为433元/亩,小麦随后,为335元/亩,而种植大豆实际所得利润最低,平均仅为280元/亩。

尤其是在近几年,大豆实际所得利润下降迅速。

2012年大豆种植实际利润为435元/亩,2016年下降到164元/亩,仅为2000年收益水平(2000年和2001年大豆实际收益分别为157元/亩和139元/亩)(见表1)。

这也解释了为何玉米净利润在近年来下滑甚至超过大豆,但是种植面积不降反增。

在忽略家庭用工折价和自营地折租的情况下,农户更愿意种植玉米而不是大豆,这在玉米和大豆广泛种植的东北地区尤其明显。

第一,净利润指产品产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现金、实物、劳动力和土地等全部生产要素成本后的余额,反映了生产中消耗的全部资源的净回报。

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产值合计-总成本。

第二,实际利润指生产过程中忽略家庭用工折价和自营地折租所得利润。

其中家庭用工折价是指生产中耗费的家庭劳动用工按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折算的成本,反映了家庭劳动用工投入生产的机会成本。

其计算公式为:家庭用工折价=劳动日工价*家庭用工天数。

自营地折租指生产者自己拥有经营权的土地投入生产后所耗费的土地资源按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折算的成本,反映了自营地投入生产时的机会成本。

自营地折租应主要参照当地土地转包费或承包费净额计算。

第三,家庭用工折价和自营地折租反映的机会成本并无现金投入。

在实际生产中,农户所关心的收入往往是不计自家劳动投入和自营地折租的。

这里所说的实际利润是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以黑龙江为例,玉米播种面积的绝对数值以及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比例都呈现上升趋势;大豆播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虽保持在30%-40%之间,但是绝对数值却下降迅速:2006-2009年间大豆播种面积高达4000千公顷,到2016年已不到3000千公顷(见表2)。

这说明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下降主要是以黑龙江为主的东北地区种植面积下降。

很明显,在整体耕地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下降,玉米播种面积上升。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主产区,近年来却不断减少种植,直接导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

大豆种植利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种植成本的增长。

以中美大豆成本收益对比为例,2000-2006年,中国大豆平均总成本为245元/亩,远远低于同时期美国的343元/亩,相应地,中国大豆种植利润也较高。

2006年后,中国大豆成本增长迅速。

2011年,中国大豆成本首次超过美国,2011-2016年间,中国大豆年平均成本为619元/亩,同时期,美国仅为469元/亩。

大豆成本的迅速增长直接致使种植利润减少。

高成本往往导致高单价,否则“谷贱伤农”,但在优质、低价进口大豆的冲击下,中国大豆因“滞销”而不得不降低价格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个问题还会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讨论),从而发生高成本、低利润的恶性循环。

具体来看,美国大豆总成本分为两部分:运营成本和间接费用。

运营成本包括种子费、肥料费、农药费、作业费、燃料、修理费、排灌费和利息,间接费用包括雇工费用、家庭劳动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土地机会成本、税金保险和管理费。

运营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左右,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但未达到40%。

在运营成本中,比例最大的三项是种子费、农药費和肥料费,分别约占总成本的10%、6%和5%。

间接费用约占总成本的60%-70%,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土地机会成本(占总成本约30%)和固定资产折旧(约占总成本的20%)。

中国大豆总成本分为两部分: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

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

物质与服务费用包括种子费、农药费、化肥费以及租赁作业费等,占总成本的30%-40%,其中间接费用下降明显(主要是2006年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但租赁作业费增长明显,占总成本比率超过10%;人工成本包括雇工费用和家庭用工折价,占总成本的30%左右,其中90%左右为家庭用工折价费用。

土地成本包括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折租,约占总成本的30%,其中自营地折租下降明显,但仍占土地成本的70%左右统计数据来源:2000-2004年中国大豆成本收益及费用和用工情况,参见赵小平等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版,第61、64页;2005-2010年中国大豆成本收益及费用和用工情况,参见曹长庆等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27、28页;2011-2016年中国大豆成本收益,参见施子海等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年版,第27、28页;2000-2003年美国大豆成本收益详细,参见赵小平等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版,第707页;2004年美国大豆成本收益,参见赵小平等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698页;2005-2010年美国大豆成本收益,参见曹长庆等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476页;2011-2016年美国大豆成本收益,参见施子海等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7》,中国统计出版2017年版,第626页。

对比中美大豆种植成本发现,中国大豆种植中的人工成本要远远高于美国,主要是家庭用工折价的增长,但租赁作业费也同时高出美国。

这说明中国大豆种植仍然主要为小规模种植,依赖家庭劳动高于美国。

并且,小规模种植使得机械主要来源于租赁而不是豆农自家拥有,导致机械化相对不高但机械作业费却不断增长。

另外,对比中美大豆种植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发现美国固定资产折旧占总成本20%左右,而中国不到1%,这也证明了美国豆农自家拥有机械量要远远高于中国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一百元以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生产用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役畜、经济林木、防护林、堤坝、水渠、机井、晒场、大棚骨架和墙体以及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参见施子海等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版,第613页。

这启示中国大豆种植的规模化。

在种植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中国大豆单价在近几年内却不升反降,致使豆农种植利润进一步下降。

目前,与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对比,中国大豆单价仍然较高,在大豆贸易中处于劣势。

以中美大豆单价为例,2000-2016年,美国大豆平均单价为2.12元/千克,同时期中国大豆单价为3.42元/千克,中国大豆平均单价是美国的1.6倍(见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