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2019年语文【4份试卷合集】八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题文)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她的沉静。

B.“轻舒双臂……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这几个段落,把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

C.“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刻画了她入水时的情景。

D.课文的结尾段是正面描写,点出爱国主题。

3.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骤雨(zhòu) 窒息窈无消息

B.诘.责(jié) 吹嘘.(xū) 不辍和颜悦色

C.佃.农(tián) 匿.名(nì) 凄然藏污纳垢

D.黝.黑(yǒu) 滞.留(zhì) 愚顿筋疲力尽

4.(题文)下列句中与“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中“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

B.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C.惩山北之.塞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5.()是毛虫的天敌。

A.黑步甲 B.金步甲 C.被管虫

二、名句默写

6.默写。(16分)

①关关雎鸠,。,君子好逑。

②求之不得,。悠哉悠哉,。

③,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④,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⑤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⑨负势竞上,。

三、字词书写

7.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词,并在横线上解释所填字词。

(1)五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连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各项中,对《使至塞上》这首诗颈联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以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

..,犹望见此物。故行者..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

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与它们现在的常用义是否相同。

①成就

..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途径信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末尾引用行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4)选文与《三峡》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书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藻荇泛指水草,在此是指_____________ 。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说

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表现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章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了解作者及所处的背景。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后写的。被贬黄州,近于流放。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11.课外阅读

穷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帆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渔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渔。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多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的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五个孩子了,闹着玩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嗳,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嘛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