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古诗词提高生物教学形象性
浅析高中生物课教学中古诗词的巧用
浅析高中生物课教学中古诗词的巧用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历经千百年仍脍炙人口的诗词。
在这些诗词中,有很多描写了生物学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笔者广泛阅读前人诗词解析和诗词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的相关文献,认并将之自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诗词中体现的生物学现象或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我国古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诗人在对自然景观的观察、筛选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所以,有大量的诗词描写了生物学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常用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描写生物个体的特征。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形象地描写了鹅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特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金黄甲”描写了菊花不同于其他“百花”的个体特征——在秋季开放。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简洁生动地勾画出腊梅在寒冬开放,气味芬芳的鲜明特性。
(2)反映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精确地反映出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并隐含着一条食物链;“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明春天来临,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另有《诗经·国风》“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描述了鸠占鹊巢现象,也反应了生物科学定义的种间竞争关系。
(3)描写生物的生活、生殖、行为等。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了动物的运动及生活环境;“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则描绘了与植物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现象。
2. 诗词中蕴含的美和其中的人文教育价值在传统的自然科学教育认识中,科学教育是严谨的、理性的,人文教育是感性的,两者界限分明。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两种教育显然不应继续界限分明了,只有把两种教育恰当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同时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更好地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
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不够严谨,有的甚至还有错误。
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
例如,在讲授“家蚕的一生发育变化”时,可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向学生提出疑问:难道是“春蚕到死丝方颈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
再如,学生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节时,教师可运用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小诗《天天做早操》:“公鸡叫,天亮了,早上空气多么好。
小学生,上学校,排起队来做早操。
”提出疑问:早上空气真的多么好吗?其实,经过生态学家近年的研究知道,早上的空气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空气最好的时刻应是每天下午15~17时。
理论形象诗这是一类将抽象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加以形象化的小诗。
例如,在讲授啮齿目动物鼠类有关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内容时,学生对旧社会流行的鼠疫的危害缺乏感性认识。
这时,我们巧妙地运用了清代诗人师道南的《死鼠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曰,人死如拆堵。
昼死人,莫问数,曰色惨淡愁云雾。
三人行,未十步,忽见两人横截路……”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当时鼠疫大流行时的悲惨景象,通过学习加深了学生对鼠疫的了解。
标教学法等,都有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而设置悬念是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那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的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生物教学中诗词俗语的妙用
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是对于植 物生命
教师 以精 炼 的语言 ,通过归纳总结 、转化升华 和设 置
悬念 等 方式使 知 识 系统化 ,让 学 生对 所学 的知识 加深 印 象 ,增强记 忆 ,使新知识 有效地纳入 学生 的认知结 构。 比
周期 的生动写照 ,能 很好地引 出 《 被 子植物 的一生 》的教 学 ,概括 了被子植 物的一生要经历生 长 、发育 、繁 殖 、衰
四、利 用诗词俗语 总结知识并设置悬 念 ,多方面发 展
能 力
青 天”——让学生感 受大 自 然 的美 ,自觉地去保 护它 。在 讲 授有关 “ 生物 的多样性 ”部 分课 程时 ,基 于我国是世界
上鸟类众 多的 国家之一 ,可运用学生很熟 悉的诗句 “ 春眠 不觉 晓 ,处 处闻啼鸟 ”来 启发学生 。 “ 离 离原上草 ,一 岁
一
冲淡主题之嫌 , 反 而效果更差 。总之 ,教学 中教师要多联 系社会现实 ,巧妙地将诗词 、 俗 语融入生 物课 堂 ,多用生 物学 的原 理 和方 法去 审视 和解 决 社会 生产 与 生活 中 的问 题 ,同时也鼓励学生将所 学到的生物 学知识带入生活 实践
老 和死 亡 的过 程 。
如在学 习生态系统一节 时 ,用 “ 落红不 是无情物 ,化作春 泥更护 花”演绎着细 菌 、真菌在 自 然 界中 的作用 ,更能体
现 生态 系统 中生物 与非生物 、生 物与生物之 间相互 依存 , 相互影 响的关 系。用 “ 十月怀胎 ,一 朝分娩 ”来结 束人 的
想象力等 ,使课 堂教学锦上添花 , 余 味无穷 。
一
形 象的例子 。在讲 解种子 的萌发 条件时 ,指 出 “ 好 种出好
诗词——让生物课堂变得更美
诗词——让生物课堂变得更美<青年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等等,和生物相关的古典诗词举不胜举,只要你用心定会对教学大有裨益。
下面我把古典诗词和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作如下归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对植物分布影响植物的开花与温度相关,大林寺的桃花之所以比别处开得迟,是因为大林寺在庐山牯岭之上,海拔高,因而气温低的缘故。
同时这也是一个有效积温的问题。
因为地势高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达到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发育就慢。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日照对植物的影响当落叶树木叶片变红时,也就意味着树叶快要凋落了,引起落叶树木落叶的环境信号不是天寒而是日照时间的缩短,不过这两个信号的变化趋势在由秋入冬时恰好吻合,当植物接收到日照缩短这个信号后,在激素的调节下,叶柄基部的一种特殊结构──离层的细胞就迅速分裂,并产生大量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这些酶使离层细胞的中层和细胞壁溶解,最后离层处的细胞几乎都被溶解。
于是叶子就掉了。
“一叶落知天下秋”是成语“一叶知秋”的来源。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光合作中色素的种类:类胡萝卜素、花青素春天光照、温度、水分条件都良好,所以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特别快,植物体在迅速积累了大量营养后,就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
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黄、橙、红之间变化,那是类胡萝卜素的作用,类胡萝卜素种类很多,颜色也很多,最常见的有橙黄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
另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红、紫、蓝之间变化,那是花青素的功劳,花青素有一个特点,能够随着细胞内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酸性时它是红色,碱性时它是蓝色,中性时却是紫色。
“春天孩儿脸”,天气变化无常,光照、温度、湿度变化较快,而这些变化都可引起细胞内酸碱度的改变,从而导致花朵颜色的持续变化。
用诗词学生物 用生物析诗词
用诗词学生物用生物析诗词黄陂区第二中学陈连俊 430346中华文明的瑰宝——诗词是最凝炼的语言,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其中浓缩着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情感生活、历史变迁等等。
而笔者发现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诗词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运用诗词来掌握有关生物学知识,这样使学生在运用生物学的有关知识解读赏析诗词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能强化有关知识的记忆,促进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
下面就枚举几例与同行交流。
一、生物科学与诗词的“意境”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可结合学生春雨之后听到蛙鸣的体验,介绍青蛙冬眠过后的鸣叫与交配、繁殖的关系。
无独有偶,辛弃疾的《西江月》也有描写蛙鸣的情境。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其中不仅有蛙鸣,还有植物——树枝、水稻,鸟类——鹊、昆虫——蝉。
简直就是一幅夏夜生态图画,更可以引伸到生物群落、食物链,食物网,动物的习性,生物的相互关系等等。
将“蛙”在唐宋诗词中的鸣唱,引入生物教学过程,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图象声音,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韵律,感受到生命之美,意境之美。
二、生物科学与诗词的“统一”许多诗人,在描写生物现象时经过细致的观察,能准确揭示现象与本质,科学与文学都是以“真”为前提的。
也正是因为“真”,我们才能将诗词引入生物教学。
如在讲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我首先朗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熟悉的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野火过后,草本植物到来年春天可焕发生机,恢复原状。
而海南黎苗族同胞从前习惯于刀耕火种,烧山种“山兰”,控制不好引起山林大火,植被受破坏后恢复非常困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一是草原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种类少,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受破坏后很快可以恢复。
所以才能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物科学教育中诗词的妙用
生物科学教育中诗词的妙用大庆市第五十五中学袁玉芬大庆市采油十厂第九中学王清玲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们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而且语言精练,朗朗上口,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
那么,将古代诗歌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运用于中学生物课程的教学中,将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生物教学中引入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例如,在讲授“生物圈”时,调动学生想象,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美丽画面之中。
以“四季”为例,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了生命,是那样地鲜活,那样地透明,那样地可爱。
还有奔腾不息的长江,烟波浩渺的湖泊,无边无垠的草原……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幅美景。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如通过图片、音乐、古诗词朗诵、课件展播等直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让学生置身优美的环境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从而引导学生体验一种回归,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回归。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教学疑难点或抽象理论知识,这时如果适当运用一些诗歌,既可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又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病毒有关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内容时,学生对旧社会流行的鼠疫的危害缺乏感性认识。
这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清代诗人师道南的《鼠死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
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
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两人横截路……”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当时鼠疫大流行时的悲惨景象,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鼠疫的了解。
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
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不强,不够严谨,有的甚至还有错误。
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
例如,在讲授“家蚕的一生发育变化”时,可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向学生提出疑问:难道是“春蚕到死丝方颈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
再如,学生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节时,教师可运用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小诗《天天做早操》:“公鸡叫,天亮了,早上空气多么好。
小学生,上学校,排起队来做早操。
”提出疑问:早上空气真的多么好吗?其实,经过生态学家近年的研究知道,早上的空气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空气最好的时刻应是每天下午15~17时。
化的小诗。
例如,在讲授啮齿目动物鼠类有关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内容时,学生对旧社会流行的鼠疫的危害缺乏感性认识。
这时,我们巧妙地运用了清代诗人师道南的《死鼠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曰,人死如拆堵。
昼死人,莫问数,曰色惨淡愁云雾。
三人行,未十步,忽见两人横截路……”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当时鼠疫大流行时的悲惨景象,通过学习加深了学生对鼠疫的了解。
目标教学法等,都有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而设置悬念是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那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的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让“诗”意点缀课堂——浅析生物学教育教学中古诗词的运用
诗词 中所 寄寓 的生物学和人文教育价值 ,并将 之 自然地引入 到课 堂教 学中 ,取得 了良好 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 中的实践 ,谈一谈认 识
和体会 。
一
、
诗 词中体现 的生物学现象或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生物的保护色 ;另有 《 诗经 ・ 国风》 “ 维鹊有巢 ,维鸠 居之” 描述 了 鸠占鹊 巢现象 ,也反应 了生物科学定义的种 间竞争关系 ;张九龄 《 感 遇》 “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因地 气暖 ,自有岁 寒心” 则说 明
2 0 1 3 年・ 3月 ・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等
让 “ 诗 ” 意点 缀课 堂
浅 析 生物 学教 育教 学 中古诗 词 的运 用
郭晓4 4)
要 :古代诗词 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并具有一 定的 美学价值和人 文教 育价值 ,生物 学教 育教 学 中适 当引入诗词 不仅有利 用学生
究 ,2 0 0 3( 0 2).
信息化的重要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 术对人类社会 的全 面渗透 ,其
中包括对高校师资管理的渗透 。信息 的共 享性为高校师资 的共享创造 了 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互联 网技术与全 国乃至 国际著名 学府的教育
系统建立链接 ,使 师资力量 、教学设备 和教学手段都相对 落后的高校 的学生也能够接受国内外 知名学者 和专家的指导 ,既 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弥补本单位师资力量的不 足 ,又能节约经费 开支 。此外 ,高校师资 共享网站还可以对全国各类 高校 现有的教师资源进行 有效的整理 、分
了生物的遗传性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 三 )描写生物的生活 、生殖 、行为等 “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 竹外桃花 三两枝 ,春江 水暖鸭先知 ” , 说明了动物 的运动及生活 环境 ;“ 春种 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 、“ 离离
古典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
古典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摘要】古典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以古典诗词作为媒介,结合生物知识展开教学,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赏析古诗词,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物的相关概念和知识,并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和形态激发对生物形态的想象和理解。
审美体验也助力学生记忆和理解生物知识。
这种结合方式不仅推动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和理解,还在综合文学与科学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探索和热爱。
古典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增添了新的视角和灵感,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享受到了诗词带来的美感和愉悦。
【关键词】古典诗词, 高中生物教学, 结合意义, 媒介, 学生兴趣, 生物知识, 理解, 想象, 审美体验, 记忆, 理解, 推动学习, 综合文学与科学, 自然探索, 热爱.1. 引言1.1 了解古典诗词与高中生物教学的结合意义古典诗词与高中生物教学的结合意义在于将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相融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感,能够引发学生对生物学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诗词的赏析和解读,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学之美,还能够了解生物之奥秘,拓展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和形象化描写,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形态和结构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生物学概念。
古典诗词所带来的审美体验也能够助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学习生物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着诗意和美感。
通过将古典诗词与生物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文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1.2 为何选择古典诗词作为生物教学的媒介选择古典诗词作为生物教学的媒介,是因为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力。
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达方式,能够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唤起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概念繁多,抽象且晦涩,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记忆。
古典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
古典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摘要】古典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古诗词对生物概念的表达,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在生物实验中的运用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感知和实践进行深入学习;古诗词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传递生命哲理,学生可以培养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古诗词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生物教学的吸引力,还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为生物教学增添魅力。
古典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还能让生物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关键词】古典诗词、高中生物教学、生物概念、生物实验、学生兴趣、生命哲理、自然热爱、重要性、思维方式、魅力1. 引言1.1 古典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古典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古诗词凝练精巧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使得它们在生物教学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通过古诗词,我们可以将抽象的生物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古诗词中常常描绘出大自然的景象和生物的形态特征,这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古典诗词还可以在生物实验中发挥作用。
通过引用诗词中的相关内容,可以使实验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专注和投入。
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喜欢学习生物知识。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古典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还可以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古典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诗词之美,感悟生物学知识之奥妙。
2. 正文2.1 古诗词对生物概念的表达古诗词在生物概念的表达方面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
通过古典诗词,可以生动地描绘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古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思想精髓。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古诗词可以用来增强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悟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是在课堂上引用古诗词,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古诗词的内容和形式,深入理解生物学中的概念和问题。
例如,在讲授植物的生长发育时,可以引用《望岳》中的句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让学生思考岱宗山与齐鲁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概念。
另外,古诗词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授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以引用《渔歌子》中的句子:"莺儿燕儿俱下沉,鱼我所欲也",让学生观察句子中的生物,并分析它们的生殖方式。
此外,古诗词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培养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授生物进化时,可以引用《兰亭序》中的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让学生思考宇宙的演变过程,并利用古诗词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总之,古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在使用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古诗词,并认真解读和分析古诗词的内容和形式,以保证古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效果。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少数老师尝试将古诗词融入生物教学中,但整体应用并不普遍。
古诗词对初中生物学习有积极影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古诗词与生物知识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概念。
通过提升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古诗词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生物学科,激发学习潜力。
推广古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怀和科学素养,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且有益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古诗词, 初中生物, 应用研究, 教学, 知识理解, 记忆, 趣味性, 有效性, 学生学习, 推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物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它涉及到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和发展等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方法的重要科目之一。
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物知识的学习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不高或者记忆困难的问题。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含义常常能够打动人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想象力。
将古诗词与生物知识相结合,或许可以为枯燥的生物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发掘生物教学的新途径,拓展教育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古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分析古诗词对初中生物学习的影响,探讨如何将古诗词与生物知识相结合,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通过研究古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古诗词对学生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方式,最终达到推广古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生物学是一门极具趣味和生活气息的学科,然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多学生却觉得枯燥乏味。
为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采用“诗趣法”来进行生物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将生物知识和诗歌相结合,以诗词形式表述生物学知识,让学生在诗词中感受生物的神奇与美妙,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生物诗词的创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物内容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作为创作对象,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生物的特征、习性、生活环境等内容写成诗词。
学生可以写一首关于树木的诗:“古树千年立,深根铸长青。
枝繁叶茂浓,绿荫挡炎日。
风过柳枝舞,雨霁花枝新。
生长需光合,成林益生灵。
”这样的诗词既能表现出生物的形态结构,又能表达出生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态作用,很好地将生物知识与诗词结合起来。
二、诗词欣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生物诗词,通过学生的口述让整个班级欣赏和品味这些诗词。
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著名的生物诗词或者自己创作的生物诗词,让学生欣赏和品味。
通过欣赏和品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内容,感受生物的神奇和美妙。
三、诗词解读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生物诗词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的知识和观点来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含义。
对于上面提到的关于树木的诗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光合作用和树木的生态作用等内容,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获得生物知识。
通过诗词解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加深对生物的理解和认识。
四、生物实践活动结合生物诗词,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的魅力。
可以组织树木观察活动,让学生去校园或者周边的公园观察树木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环境,通过观察来感受生物的神奇和美妙。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生物的认识,还能够体验到生物的生态环境,增强对生物的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
生物学是一门涉及生命起源、结构、功能、演化等方面的学科,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科学课程。
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物学的知识内容较多、概念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我们可以运用“诗趣法”进行初中生物教学。
“诗趣法”是一种将诗歌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教学内容,能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接受,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诗趣法”,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学的知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并提高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结合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创作一些有关生命的诗歌,如《生命的奇迹》、《微观世界》等。
在诗歌中融入具体的生物概念和实例,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形式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的特点和生命的奥秘。
我们可以创作一些关于生物实验和观察的诗歌,如《昆虫的秘密》、《植物的成长》等。
通过诗歌的描述,让学生能够想象自己亲自进行实验或观察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
我们还可以运用“诗趣法”来进行生物概念的解释和理解。
将生物学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简洁的诗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创作《细胞之谜》等诗歌,用简单而具体的词句来描述细胞的组成和作用,使学生在诗歌朗诵中获得对细胞的直观感受。
我们还可以通过诗歌来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察和分析能力。
诗歌可以描述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适应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生物的变化和响应。
我们可以创作一首关于动物和植物自然界中的互动的诗歌,激发学生对生物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引言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牵扯到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往往难以深刻理解和记忆。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就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生活智慧,可以作为生物学教学的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一、古诗词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哲理和智慧。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与生命有关的诗词,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知识。
在讲解细胞结构和功能时,可以引用李白的《庐山谣》中“人生何处不相逢,来日方长,未来还会有很多新的细胞结合。
”来比喻细胞的结合与分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再在讲解生态系统时,可以引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水对山,山对水,相呼应,谁更优?”来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的知识。
二、古诗词与生物知识的融合古诗词作为文学之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与生物知识的融合可以极大地丰富生物学课堂的教学内容。
在讲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时,可以引用杜甫的《牡丹》中“世人皆晓东坡事,只有此开花万古愁”来引导学生理解植物从种子到开花结果的生长发育过程,让学生在美丽的诗句中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和生长过程。
再在讲解动物的进化过程时,可以引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来比喻动物种群的演化过程,让学生明白物种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又不断变化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的知识。
三、古诗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古诗词蕴含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可以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和熏陶。
在生物课堂中,通过选取一些表达生命情感的诗词,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石建东摘要: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关键词:生物教学诗词歌赋运用人文修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许多处引入了古人的诗词名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笔者认为:这些诗词名句的引入,既能向学生传达一定的生物学信息(因为诗词中包含了许多生物知识),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明珠,为代代国人所传传咏。
但,你可知晓,在生物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几句古诗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诗词歌赋在课堂中应用的理论依据初中学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好奇心强,有很强的记忆力优势。
心理学测验表明:少年儿童更易接受生动、具体、直观的知识和事物,而诗词歌赋正有以上的特点。
同时,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合作与交流式学习方式。
事实证明,发动学生收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很积极,兴趣都很浓厚。
再加上有些诗词歌赋本来就是歌颂美丽的大自然,这对培养学生爱自然、爱人类、爱社会、爱科学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于诗词歌赋的收集、妙用对学生本身存在很大吸引力,所以只要教师认真地引导,就会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收集、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收集,然后再进行班级内交流,还可以在一个探究性学习任务完成后,把探究过程、知识点编排成诗词歌赋。
在课堂中使用各种诗词歌赋,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并牢固掌握。
二、生物课堂教学中诗词歌赋的应用1、新课导入时运用诗词歌赋课本中引入的诗词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生物学知识,再加上文学本身所深蕴含的思想情感、丰富的想象力、诱人的创造力,使生物教学内容富于人文色彩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能表达人们对自然、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又能传承历史文化,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传统古诗词与生物知识结合,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审美情趣,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知识。
随着教育领域对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将古诗词融入生物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古诗词所展现的美感和哲理,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生物现象,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研究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探索古诗词与生物知识的结合方式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探讨与分析,旨在深入挖掘古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潜力,为教学改革和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古诗词与生物知识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意象和自然观察,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感受自然、理解生命,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探索生物学知识,拓展思维视野。
结合古诗词进行生物教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中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对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上为200字内容,稍作调整后即可满足要求】1.3 本文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古诗词与生物知识的结合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古诗词在生物学习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妙运用古诗词提高生物教学形象性
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了生物学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笔者广泛阅读前人诗词解析,认真研究一些诗词名句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内容,剖析和领悟诗词中所寄寓的生物学和人文教育价值,并将之自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认识和体会。
1.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或生物学知识
我国古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诗人在对自然景观的观察、筛选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所以,有大量的诗词描写了生物学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常用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描写生物个体的特征。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形象地描写了鹅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特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金黄甲”,描写了菊花不同于其他“百花”的个体特征——在秋季开放。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简洁生动地勾画出腊梅在寒冬开放,气味芬芳的鲜明特性。
(2)反映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精确地反映出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并隐含着一条食物链;“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明春天来临,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3)描写生物的生活、生殖、行为等。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了动物的运动及生活环境;“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则描绘了与植物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现象。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说明了鸟类的迁徙行为。
2.诗词中的人文教育价值
在传统的自然科学教育认识中,科学教育是严谨的、理性的,人文教育是感性的,两者界限分明。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两种教育显然不应继续界限分明了,只有把两种教育恰当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同时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更好地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在有意识地挖掘自然科学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同时,歌颂自然,赞美生灵,热爱生活的诗词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优美的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科学知识,更可以使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充满语言美和情感美,让学生时时得到美和爱的熏陶。
有许多诗句描绘了自然之美,抒发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如“西
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在学习生物科学的过程中忽然听到这样的诗句,学生往往能感受到大自然不同季节的美,学生也会在对美的欣赏、感受中认同生物科学的美。
很多诗词都是诗人借物言志的产物,其中与生命现象相关的诗词,往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意义、人性伦理等问题的看法,同时又蕴涵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人类永恒的美好情感,如亲情、同情、坚毅等,具有深刻的人文教育价值。
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借寸草抒发感恩母爱之情;“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表达了对蜜蜂辛勤劳动敬仰和短暂而辛苦的一生的同情。
当然,诗人与生物学家观察世界的方式有明显的差异,诗词所着意的角度,与生物学研究着眼的角度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如白居易诗“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首诗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赞美了伟大的父母爱。
但从生物科学的角度看,其实是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
但是,诗人诗句中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却是经过千百年的文明积淀,潜存于人类内心的永恒的情感,这在以往的生物学教育中是被忽视的,而在今天却是需要通过教育去开启、唤醒和提升的。
3.诗词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创设情景,巧妙导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夏日的夜晚,流萤点点,你知道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吗?”这可以作为《新陈代谢中的ATP》的导课。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那么,除了从现象上来辨认性别外,怎样从本质上确定性别呢?”这可以作为《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导课方式。
总之,利用诗词导课,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使其能领悟到“生活处处皆学问”,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2一语中的,突破重难点。
诗词的语言简洁、生动、优美,教学中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能够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将复杂的重点难点问题顺利攻克。
学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有许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此时引用诗词可以有效突破难点。
如引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形成但形态不够清晰的特点;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从细胞的不同方位观察,各分裂时期的图像也不同。
另外,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有性生殖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营养生殖,从“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生态系统能量来源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诗词无不简洁生动、高度概括地描述了各种生物学现象。
3.3编制习题,寓教于乐。
由于诗词语言优美、简洁生动,令人人印象深刻便于记忆,故可用于编制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强化。
试举例如下:(1)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2)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分别描述了枫叶、荷花的红色和荷叶的绿色,请用细胞的有关知识解答以下问题:
造成枫叶、荷花和荷叶具有不同颜色的分别是什么色素?这些色素分别位于细胞的什么结构内?为什么大部分树木的叶子到了秋天会变黄,而枫叶有却会变红?需要指出的是,生物课堂的“诗意”只是点缀,绝不能喧宾夺主变成诗文赏析课,更不能用生物学知识肢解诗词,为引用而引用。
因为过多地、不当地引用诗词,可能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生物知识上。
所以古诗词在教学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适时恰当,做到自然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