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名词解释

高中历史必修一名词解释

高中历史必修一名词解释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禅让制:传说远古社会,黄帝以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采用民主的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3.赋役: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

4.分封制:对象:贵族、功臣、王族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特点:层层分封,上下级有严格的隶属关系5.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6.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7.秦朝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虚设);九卿:众卿列卿之意。

8.郡国并行制:又称郡国制,汉朝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

9.禁军:帝王封建时代,帝王直辖,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亲卫、近卫、御林军等不同称呼。

10.宰相: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意。

它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

11.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盛行于秦汉。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

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其组织机构与中央政府略同,郡以下设县或道。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

12.中书省:古代官署名。

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课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初步的国家机构。

- 商朝:继续沿用世袭制,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官僚体系,强化了中央集权。

- 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封建诸侯来巩固中央统治,同时确立了宗法制。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各国争霸,频繁发生战争,推动了军事、政治、经济的变革。

- 各国实行变法,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推动了法制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3.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制度,设立郡县,同时实行推恩令,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 政权更迭频繁,出现了多民族融合的局面。

- 士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对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5.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创新- 隋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更加公平。

- 唐朝:完善科举制度,设立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势力的监控。

6.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枢密院等机构,分权制衡。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广大疆域的统治。

- 明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重视农业生产。

- 发展了灌溉技术,如都江堰、灵渠等,提高了农业产量。

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逐渐专业化,出现了丝绸、瓷器等特色产品。

- 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形成了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

3. 社会结构与阶层- 社会结构以士农工商四民为主,各阶层有明确的社会地位和职责。

- 士族和地主阶级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政治和经济有较大影响。

4.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 文化上出现了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辉煌成就。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过关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过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建立:公元前1046年,标志是武王伐纣;灭亡:公元前771年,标志是周幽王被杀。

2、分封制(含义:封邦建国)①目的:“封邦建国,以蕃屏周”,巩固西周统治。

②分封者:周武王和周公旦。

③内容:除王畿外的土地和人民。

④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⑤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封地和人民;再分子弟;相对独立。

⑥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⑦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但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3.宗法制①目的: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的办法,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②影响: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③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2大宗和小宗的划分及其关系。

④与分封制的关系:1王权与神权的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①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公元前221年)②扩展疆土的措施: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加强边防;统一岭南地区开凿灵渠,置郡管理;开辟“五尺道”--意义: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皇帝制度①自称“始皇帝”(称号由来:功高三皇五帝),确立“皇帝”制度。

②特点:皇帝独尊(朕)皇权至高无上3、中央官职-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①职责:丞相-扶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②议政方式:朝议(作用:A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B但是采纳程度如何取决于皇帝,其功能和作用极其有限)4、郡县制(源自春秋战国)(郡守-行政)(郡尉-兵事)(监御史-监察)①与分封制的差别(特点):①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历史1-一二三四

历史1-一二三四

1、形成过程:
①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道路。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③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2、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实质: 雅典的民主制以奴隶制为基础,是奴隶主的民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
(外邦移民、妇女、奴隶没有民主权利。——少数人的民主)
7、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8、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
的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9、德意志统一的方式是王朝战争。 10、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1、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
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权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
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在《南京条约》中,关税协定和开放通商口岸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太平天国运动首次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5.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6.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7.1859年《资政新篇》不是太平天国的产物,是洪仁玕个人智慧的结晶,没有得到 实施的原因是没有必要的社会条件 8.1894年7月,丰岛海战标志中日甲午战争开始,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北 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甲午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日军在旅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 屠杀 9.1895年,《马关条约》开始,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其中 最明显的体现是《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10.19世纪末列强进入帝国主义,对外表现是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 11.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12.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之后,惩办反帝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参加反 帝性质组织,表明了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与发展- 宗法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与作用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的确立- 三公九卿制的设置与职能- 郡县制的推行及其意义3. 汉朝的政治制度-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皇权与宦官、外戚的斗争- 推恩令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运作- 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唐朝的盛世及其政治特点5. 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变法与政治改革-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政治结构- 明清两朝的皇权加强与中央集权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土地制度的演变- 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2. 商业经济的兴起- 古代的货币与贸易-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限制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 宗族与家族的社会作用- 社会流动性的限制与机会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1.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经典的编纂与影响- 儒家文化在政治与社会中的作用2. 道家与法家思想- 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想-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法制3. 科技发明与创新- 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古代天文学与数学的发展- 医学与药物学的成就四、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人物1. 重大历史事件- 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 秦朝的统一六国-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2. 重要历史人物- 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功过- 唐太宗与武则天的政治智慧- 宋太祖与明太祖的开国功绩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社会矛盾与历史进程的关系2. 历史研究的方法-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探讨3. 历史教育的意义- 历史知识的传承与普及- 历史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培养以上是对高一必修一历史课程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历史思维方法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 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

(1)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2)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3)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了镐京,西周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4) 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史称“东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确立时期。

2.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1) 分封制①原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②内容:周武王将广大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在领地里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③特点: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形成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影响:扩大疆域,稳固统治。

后来诸侯争霸,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 宗法制①原因和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③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④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以血缘为依据),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嫡长子继承)。

(注意: 中国人的团聚、族谱、祠堂、辈分、正统等文化现象都与此有关)3.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1) 神权与王权结合。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不能称为中央集权)。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了解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早期政治制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四、中国古代监察与谏议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五、各朝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宋:二府三司制,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明清专制顶峰(一)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贵族政治)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商周的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官僚政治)演变趋势: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集中;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日益收归中央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由建立到完善,不断强化的过程特点:1、君主专制:皇权至高无上2、中央集权制:中央权力高度集中3、官僚政治:建立完整的官僚体系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1、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于社会稳定2、经济上: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民族关系上: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消极:1、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阻碍社会发展与进步3、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使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阻碍科技创新,文化的发展4、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割断了中外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另外表达:1、中央集权制度历朝的具体措施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2、秦汉-隋唐,进步性居主流:有利于都民主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盛世出现提供政治保障3、宋-明清,消极性居主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经济上扼杀社会创造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社会进步;思想上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改革中央机构:秦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唐三省六部制等等2、加强地方控制:秦郡县制,元行省制3、加强监察机制:秦御史大夫,汉刺史,宋通判4、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秦朝起,皇帝任免官吏,隋唐科举5、加强思想控制:秦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三)中国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的趋势:1、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发展到公开考试2、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封建社会后期,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四)中国古代监察与谏议制度1、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3、未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与低效现象1、在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方面起重要作用2、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无上权力(五)各朝政治制度一、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大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西周。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详细介绍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夏王将国家事务统归一人管理,这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开始。

(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西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地方官员由贵族世袭。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渐瓦解,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太仆、廷尉、典客、奉常、郎中、常侍、少府、治粟内史和宗正。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初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和封国制(也称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限制诸侯王权力,大大削弱王国势力。

又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

(2)唐朝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各级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3)北宋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相权;派文官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握全国行政和军政大权。

行省制度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官员处理政务的效率。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丞相,设内阁以备皇帝顾问;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没落趋势。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其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一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

措施:①军事上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原始社会



西周:都镐京(西安)
BC1046—BC771年
BC1600— BC2070 —BC1600年 BC1046年
东周
都洛邑 (洛阳)
春秋 进入分裂时期
BC770—BC476年
战国 封建社会的开端
统一全国 秦:都咸阳
BC475—BC221年
西汉:都长安(西安)
短期统一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 依据是什么呢?如果是现在, 他的遗产又该如何分配?
“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 吗?
就周王室而言:
在诸侯国内:
在卿大夫封地内:
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 法 制 是 分 配 的 原 则
分 封 制 是 权 力 的 分 配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有关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探究:结合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概 括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 特点:
宗法制,构成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 特征。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的 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 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1、王位世袭制
2、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相、卿士
兄终弟及 父子相传 掌管政务
王位在一 家一姓中 传承
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 卜、祝、史 朝大事 师 执掌军权
地方
封侯、伯(方国首领)
3、特点:神化王权,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商朝(BC1600-BC1046)
方国联盟:方国是与商族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专制统治,暴政造成人民处境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 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 3 、设置官员 4 、建立武装(1)分封制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 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 、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 4 、缴纳贡赋 5 、召见述职( 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 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 : 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 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 3) 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过程(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高一历史必修一1-3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1-3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必修一历史是学生踏上高中的校园刚接触的第一次历史,学好就很重要。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明确分封制、宗法制两个主要概念(内容、特点、作用)(一)分封制1、内容: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他们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2、特点:分封诸侯,以藩屏周。

用分封诸侯的方法巩固统治。

3、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宫4、作用:A.积极:(1)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3)形成西周贵族集团,“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4)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B.消极:由于诸侯国相对独立性,造成内乱,威胁中央。

5、分封主体:姬姓亲族、功臣、姻亲、殷商族、降族,被商灭掉的古国(二)宗法制1、内容:在氏族组织中层层由嫡长子世袭为宗主,作为氏族延续的主干,而其余诸子则不与嫡长子享受平等地位,只能另立小宗作为氏族延续的旁支。

2、特点:(1)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2)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3)大、小宗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的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4、作用:(1)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战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2)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3)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牢固地维系封建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三)二者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

二、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血缘色彩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中央集权制度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高中历史必修一(1-3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1-3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点复习(政治文明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周王将和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

(3)分封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4)作用:①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之间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宗,其他嫡长子的兄弟(次子、庶子)为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能够享受“”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防止,强化王权,“国”和“”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选官制度:制(世官制)选官标准: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1)制度:①皇权②皇位③皇帝(2)中央官制—制:三公指(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百官)、(协助皇帝管理)(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守和县令由直接任免,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3、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选官制度:制选官标准:三、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西汉(1)汉武帝集权:中央:①建立地方:①设置—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②实行—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选官制度:含义:各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消极:容易,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形成小集团。

2、隋唐(1)中央机构:制结构:①三省——省(起草)、尚书省(负责)、门下省(封驳)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地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地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地内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西周地分封: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地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地政治格局(可简记为加强统治)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3第2第汉朝汉朝阁;第51.2.3.4.主”第61.法律形式地变化习惯法——成文法2.法律发展过程公民法(主要是《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地最终完成3.《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地诞生.4.罗马法地核心内容:(1)保护私有财产;(2)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罗马法地影响:(1)维护罗马帝国地统治;(2)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地法律体系,影响深远;(3)对近代欧美国家地立法和司法产生影响;(4)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地有力武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地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地建立1.光荣革命:1688年2.1689年《权利法案》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地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特点:议会地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地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地位3. 责任内阁制内阁首脑是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第82.对制衡第91.2.3.议制.(2第10课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地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虎门销烟,中国人民禁烟(直接原因)结果: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内容:见课本51页3段要求背诵,可以简单记忆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定关税.影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结果:1858年《天津条约》内容见课本52页第3段中间部分,可简记为:公使驻京;开口岸;赔款;允许游历经商传教;自由通航权.1860年《北京条约》内容:可简记为:承认;开口岸;割地;赔款.影响:主权和领土进一步损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人民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起义原因:中国面临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2.运动全过程:1851年金田起义——1852年永安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4.第121.2.第1.(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4)组织基础(5)军事基础(6)有利时机2.革命团体:(1)1894年第一个兴中会(2)1905年8月,第一个统一地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3.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地民主宪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地进步意义.4.辛亥革命意义:伟大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客观打击帝国主义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地发展创造了条件.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地崛起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评价:一次不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封建地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地开端.3.4.。

(完整版)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

(完整版)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总体特征:早期政治制度,带有原始性(血缘色彩浓厚)一.夏、商1.王位世袭制(夏朝)——经济上私有制→政治权力也变为私有(“家天下")2.中央官制:相、卿士3.地方:侯、伯(臣服、方国→松散)二.西周1.分封制①目的:巩固统治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拱卫王室(服从、镇守、作战、贡赋、朝觐)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积极:开发、扩大、趋向严密→加强统治;消极:地方独立性(官员、武装、赋役)→西周后期遭破坏③影响: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①目的:父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解决矛盾→统治秩序②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世袭制、分封制的规则)③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大小宗④作用:贵族特权、垄断→稳定、团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第2课: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提示:从第2课至第4课,主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强化)春秋战国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禹沿用禅让制,但他的儿子夏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2.夏商时期的统治: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充满神秘色彩(王权神化)3.分封制⑴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⑵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见觐职的义务⑶特点: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⑷初期结果: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⑸后期结果: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原因:生产力的发展)4.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⑴概念: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⑵核心内容与特点:王位由嫡长子(皇后的大儿子)继承⑶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核心)②皇权世袭③皇位独尊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公:①丞相:协助皇帝负责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检查百官③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三公九卿”的作用:①互相配合,彼此牵制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3.地方制度秦朝实行郡县制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②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国家的统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雅典民主)1.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①自然因素:多山多岛环海②政治因素: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③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达④文化因素:吸收亚非文明,接近古巴比伦、古埃及2.城邦、公民①城邦:具有共同血缘和地狱的公民团体城邦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②公民资格: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①习惯法⑴时间:罗马共和国前期⑵特点:贵族随心所欲的解释法律②成文法⑴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⑵标志:《十二铜表法》的制定⑶作用:①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②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历史必修一背诵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背诵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背诵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

-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 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封地里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二者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皇帝制度。

-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 三公九卿制。

- 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三公九卿制下,三公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 郡县制。

- 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防止丞相、外戚、宦官、官僚集团权力过大 威胁皇权?
如何加强对官吏的监察和选拔官吏帮助自己管理天下? 选官制度和官僚监察制度 如何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形成割据势力? 地方行政制度
主要解决 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体 制 的 演 变
1.君主专制 政治支柱 2.官僚政治 政治支柱
汉武帝为削弱相权,
频繁换相,为改变
丞相位尊权高传统, 又不断降低丞相的
李蔡
严青翟
畏罪自杀 3年 汉武帝在位54 年间,先后用相 12人.其中除 4人在任上正 出身并残酷对待任
职丞相的人。以至 常死亡之外 , 有 3 人被免职 ,2 人畏罪自杀 ,3人被下狱处死. 赵周 下狱死 2年7月
于公孙贺听到汉武 石庆 去世 8年3月 政府高层官员受到严厉处置数量如此之多,在历史上是


(3).明朝八股取士: 科举制成为专制君主钳制思想,培养奴仆化官僚 的工具。
(4)对社会基层的严密控制:
明代户籍制度严密控制军民的出行超过百里;里甲制 度十分严格;乡村族权和政权紧密结合。
导致民众都成为奴隶,导致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 醒缓慢。
(6)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恶果:
导致官僚和臣民奴仆化和奴隶化,唯上是从、因 循守旧之风盛行和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缓慢。
பைடு நூலகம்
皇 帝
议政王大 臣会议;军 日常事务 国大事;限 制皇权 内 阁 6.清代: (1).军机处
康熙:
南书房, 强化皇权
雍正: 军机处
人员构成: 亲信充任 人员精简 临时兼差
杜 绝 权 臣 擅 权
军机大臣从皇帝 亲信和重臣中调 任。“著在军机 处学习行走”
从运作程序看: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皇帝朱批 皇帝审定
(2).清代的密折制度: 超越政府机构,发展了君主专制技术,使皇 帝直接驾驭臣下;提高了行政效率。
正常渠道:地方官员——通政使司————内阁 康熙:地方官员奏折————皇帝(百余人) 雍正:地方官员奏折————皇帝 1200余人;密奏人亲自书写;严禁传看、探问、转告; 保密、内容宽泛,涉及军政、民政、行政、财政、官吏、 传闻) 各级官员相互监督,相互告密,便于皇帝直接驾驭臣下; 上通下达方便皇帝掌握全国的情况,提高了行政效率;
第1讲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 2 讲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体 制
皇帝制度 ——君主专制 中央官制行政体系:三公九卿制 ——家国合一管理方式 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朝议制度
——中央集权 ——官僚政治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 皇帝都苦恼什么? 君权与相权;选官制度;地方制度;监察制度
跪受笔录 交片(六部) 按谕拟诏 廷寄(地方)
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
皇帝朱批 跪受笔录
皇帝审定 按谕拟诏
交片、廷寄
从行政效率看
垂 直 控 制 地 方
直 接 控 制 六 部
诡秘
精准
迅达
6.清代:(1).军机处 解决了君主决策和行政效率问题,淡化、取代 议政王大臣会议,架空内阁并驾驭六部、地方,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皇权强化、决策和理 性、行政效率
官僚选拔制度 官僚监察制度
3.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巩固统一
一.中央官僚行政体系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矛盾)
1.汉朝:
姓名 窦婴
离任原因 免职
任职时间 1年2月
许昌
田蚡 薛泽 公孙弘
免职
去世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3年8月
3年9月 7年6月 2年4月 2年10月
明神宗—— 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
(2).明代内阁的设立:——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运作机制:票拟 内阁权力 地位上升
牵制
皇帝(朱批)
司礼监秉笔太监:朱批(朱批) 宦官专权
宰 官 阶

内阁首辅

系统、完备,
隶属关系明确

无法定的下属机构
下属机构
权力来源
官僚制度所赋予 法定的最高行 政官员
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皇帝的顾问和侍 从人员
皇 帝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1).废丞相制度,君权和相权合一,皇权高度强 化。
(2).明代内阁的设立: 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奠定基础
明成祖—— 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
——票拟权——发展
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
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
运行机制,叫三省制。
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 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 原则上须经过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
(1)三省职权及政务运行机制:
——流程式分工的中央官僚行政体系
九卿(略) 三公 吏 民
皇帝
中 朝
参与决策
尚书 侍中 大将军
六 尚书台 曹
尚书令、仆射

二千石
汉朝的中朝和外朝
中都官
一.中央官僚行政体系的演变 (2).中朝制度:
——位低权重;架空三公的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 帝
政事堂:议政权 政务协商(政事堂)
三分相权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配合
公孙贺
刘屈髦 田千秋
空前的.
下狱死
下狱腰斩 昭帝时死
12年2月
2年2 2年
帝要任命自己为丞 相,吓得叩头流涕
不止,乞求免任。
一.中央官僚行政体系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矛盾) 1.汉朝:
(1).频繁更换丞相,用残酷的手段打击丞相权势。
(御史大夫) 大司空
执行
外 朝
(太尉) 大司马 丞相 大司徒
汉代中央机构
(2)特点: 三分相权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配合 政务协商(政事堂) 制度制约皇权(斜封墨敕) 家国分离
(3)影响: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提高了君主决策的合理性和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推动了隋唐社会的稳定 与经济文化的繁荣。 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标致着古代中国官僚 制度的成熟,影响深远。
“封驳”程序、台谏和文官政治提高了决策的 合理性,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 事事防范的制度设计原则,通过分化事权达到集权
机构重叠,冗官,财政开支大,行政 恶果: 效率低下。
4.元代:中书一省制 皇 帝
归入 归入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中书省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5.明 代:
皇 帝
宋代: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中书省 行 度 财 盐 财 户 支 部 铁 政 政 政 尚书省 枢密院 军 政 门下省 不参与政事
刑 部 工 部 隋 唐 三 省 六 部
不参与政事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机构或职务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枢密院
三司
职权范围
行政
军政
财政
三省、六部有名无实
3.宋代——二府三司制 宰相的权力再度被分割,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封驳审议 起草诏令 制度制约皇权(斜封墨敕) 执行
家国分离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1)三省职权及政务运行机制: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六部
礼部、 吏部、
刑部、 户部、
礼仪、官员考核和任免、 司法、户籍及财政、 兵部、 工部 军事、工程建设
三省制:
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