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园林

合集下载

黄山古文化之五:园林水口

黄山古文化之五:园林水口
【天然黄山猴研究园】科研基地名。位于黄山南大门浮溪。占地面积10余亩。1985年春,由安徽大学、安徽农学院、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和日本东京农工大学、京都大学合资,将黄山剪刀峰下30多只短尾猴围到浮溪,办起天然黄山猴研究园,进行黄山短尾猴的科研工作。这群猴短尾长眉,毛色纯正,以棕褐色居多,也有几只罕见的乌黑毛色的短尾猴,且身材高大,四肢粗壮,两眼炯炯有神。群猴长期驻留该园,每天除采食果、树叶、树皮外,工作人员按早中晚三餐寇量饲喂玉米籽。进餐时,工作人员一声口哨,群猴飞跃而出争食嬉戏。经数年繁殖,群猴已发展到50多只,且不畏人。每当游客进园,群猴围住游客长嚎短歌,模拟人的动作嬉戏,趣味盎然。
【多景园】庭园名。位于歙县城南练江之滨。占地0.41公顷,集徽派园林和徽派盆景于一处。人口为门楼,台阶两侧有伏狮,正对门楼有巨型照壁,壁座为红石须弥座。园内有盆景和梅溪两景区。盆景区中为池,西南有塔影亭,引借对岸长庆寺塔景入园,为园林中借景佳作。这里的徽派盆景铁干虬枝,盘根错节,蟋龙腾跃,游龙探海,千姿百态,点缀在花窗回廊之中,曲桥池塘之侧。梅溪景区北为假山,上广植梅树数十株,绕以小溪;山南临池,人工瀑布直泻而下。过假山,豁然开朗,迎面为报春堂,歇山顶屋面。西南环绕挹秀廊,廊中有玉照亭,从廊上可远眺西干山风景区。
【戴震公园】园林名。坐落于屯溪区华山岭上,依山而建。占地330亩,周长2.5公里。西起"镇海桥",东连珠塘,山径曲折,浓荫蔽日,水深幽静。公园东大门有戴震塑像,高4.9米,用暗红色麻石雕成。塑像为坐姿,戴震手捧书卷、凝神静思。园内没有戴震陈列馆。珠塘保存了原由戴震设计的塘坝等级闸。该园充分发挥徽派盆景及徽派建筑的特长,兼蓄江南园林之胜,布局错落有致。分为梅竹双清、珠溪夜月、齐云远望、金粟迎秋和松云亭、万花谷等六大景区。金粟迎秋景区建有墨乡亭,栽植桂花百余株,枫香、紫蔽千余株;珠溪夜月景区建有珠塘码头和东源桥,沿塘驳岸150米,环塘山径600米,备有游艇供游人乘览;齐云远望景区建有小型动物园;梅竹双清景区辟建徽派盆景园,有花墙、花架廊、温室、门厅等建筑,形成园中园。

水口园林的设计及对徽派园林的影响

水口园林的设计及对徽派园林的影响
XN O G U IN N C N
它 的建 筑含 有非 常丰 富 的徽 州文化 内涵 。从 园林 结构 到 园 名构思 ,从 景点 名 称到 景物 布置 ,无 不体 现徽 州 文化 的 底 蕴 。第 三 ,以徽 州地 理 山水 为背 景 。徽 州山 水迤 逦 ,丘 陵 起 伏 ,地 少形狭 ,山高 水长 ,这样 的地理 状况 制 约 着徽 州 园林 f 范 围 、格局 、体式 。因 此 ,靠 山 采形 ,傍 水 取 势 , j ,
与 自然 一山 林 . 机结 合 的最佳 位 置 。空 间 开 敞 。 “ 口 有 水 园林 ”虽 多 为私 人 出资 ,但它 却 无 墙无 篱 笆 ,视 线开 阔 , 空 间通透 。内涵 丰富 。 “ 口园林 ”选 址 布局 上遵 循 风 水 水
理 念 ,构筑 沿袭 徽派 建筑 ,更 有儒 家思 想 、封 建 形 制 、徽 洞 及墙 上长 方形 漏窗 相隔 ,形 成 了感觉 上 的前 园 、中园 与 州文 化 、新 安画派 等 多种 底蕴 。 后 园 。如此 处理 ,使 得整 个庭 院处 于 一种 “ 与 不隔 ,界 隔 与 未界 ”之 间 ,给庭 院增 添 了幽深 之美 。再 加 上庭 院 中所 参 考文献 : 置 的石 几 、石鱼 盆 和假 山 、盆 景 与花 卉 ,更是 给人 移 步换 【] 1 陈刑, 云, 马道 姚光钰 . 州水 口N+ : 徽 fE术浅析U安徽建筑, 9 8(6 . - 】 19 , ) 0 水 】 2 0 , ). 0 景 ,美不 胜 收 的感 觉 。另有 一 类是 官 府 享用 的 衙 署 园林 。 [] 于 勤 . “ 口 园林 ” 与 风 水 理 念 U 安 徽 建 筑 , 0 2(5 2吴 这 类园 林是官 家 自建 自用的 。 中国传统 社会讲 求 “ 而优 学 则 仕” ,封建 官吏 大多是文 人 ,其 审美情 趣 ,文 人心 态在衙 署园林 构 筑 中均能 得到 较好 的体 现 。如徽 州府 衙 的环 境就 是 “ 山水掩映 ,清幽雅 致 ,绮 丽豪华 的佳境 。 ”再有 一类 是

市政园林中雨水口和排水沟的类型及应用

市政园林中雨水口和排水沟的类型及应用

水效 率极 高 ;安 装、检修 方面 ,施工 挖沟深度 浅 、找坡简 单、易于施工、安装施工速度快,能够确保工期。
缝 隙式排水 系统是 由钢制缝隙式盖板 、树 脂混凝土排水
沟底座、跌水井和检修 口组成的模块集成 式排水系统。
( 4)无盖 的 沟渠 :应 用于 山体 公 园 。
9 % 以上 的 山体 滑坡 与 雨 水 的作 用 有 关 。 一旦 雨 水 进 入 O
32J 园路 的 雨水 口类 型 ./ 区 \
321 色 的复 合 树脂 雨 水 口 _ 绿 .
2雨水 口存在 的一些问矗 . 21 分雨水 口采用平箅式 收水。暴雨 时雨水排 除不及 . 部 时 ,产生积水现象。经常挟带树枝泥砂等杂物 ,平算式易被
堵塞。
应 用 于 没 有 路 侧 石 的 园 路 且绿 化 种 植 面 低 于 路 面 的 ,雨
立 式 雨 水 口有 立 孔式 和 立 算 式 ,适 用于 有缘 石 的道 路 。
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31 联 合 式雨 水 口 .. 3
城市非点源污染物进入水环境 的首要通道。它既为城市道路
排 涝 ,又 为城 市 水体 补 水 。
联合式雨水 口是平箅与立式 的综合形式 ,适用于 路面较 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果 ,也 不 会 出现 局 部 积 水 现 象 ;线 性 排水 沟材 质 为树 脂 混 凝
土 ,具有重量轻、抗老化、抗冻、抗腐蚀性 强、承重力强、
表面光滑、渗透率为零等特点 ;独特 的 “ ”和 “ ”型的独 V U 特设计其截面能够有效增大排水能力 ,增 强 自净功能 ;线性
的设计给人很直观 的线性观感简洁统一 ,线性连续截水 、排

基于风水意象的水口旅游景观建构

基于风水意象的水口旅游景观建构

基于风水意象的水口旅游景观建构摘要:水口,就是指某一地区水流进出之处,水流进之处称为“下水口”,水流出之处称为“下水口”。

水是财富、兴旺的象征,古人因此常在下水口附近兴建亭、桥、楼、阁以锁财运,兴文运。

抛开古人“水即财源”的象征意义,水口的设置对于城市空间布局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且曲折环抱的流水也为城市景观增添了情趣与生气。

在此,笔者选取了成都市内合江亭(下水口)、望江楼(文昌阁)、安顺廊桥(镇江桥)这三处含有典型风水内涵的实体景观,作为“三点一线”的水口旅游景观格局的具体构建。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旅游景观文化内涵,还能够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体现出规划布置的整体性、协调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水口;旅游景观;合江亭;望江楼;安顺廊桥风水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幽曲等思想的影响,对水口的要求是:“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

”在这里,实际上是讲求水口之处要有“犬牙交错”之势。

纵观成都市内风水格局,城内府南两河相会之处,即合江亭便是成都的下水口。

以望江楼公园为依托,配以合江亭、望江楼、九眼桥、安顺廊桥等古体建筑为点缀,再加上府南河沿岸的滨江绿道,这一带可以打造成一个完整的水口旅游景观。

水口旅游景观的建构(一)合江亭——承载美好愿望的下水口“成都有很多河流,有的环绕城市,有的穿城而过。

”这是马可·波罗在游记中为成都河流记下的一笔。

实际上,环绕成都的是两条人工开凿的河:府河和南河。

府河绕过城北,南河绕过城西、城南,环绕着成都的市区,最终汇于合江亭。

据说,合江亭早在唐代就已修建,后历经战火而亭倒屋塌,面目全非,直到1989年,成都市政府重建合江亭,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合江亭,位于成都市府河与南河交汇之处,因两江汇合而得名。

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来自古人对理想环境的原始追求,即在基址水流出处修建水口标志,“所以贮财源而兴文运也”。

如今,承载着古人的美好愿望,合江亭已经成为锦江河畔的标志性建筑,更因两江交汇之寓意犹如男女之结合,而成为成都新人心中的精神象征。

徽派古园林建筑特点及其种类

徽派古园林建筑特点及其种类

徽派古园林建筑特点及其种类徽派古园林始于南宋。

此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南迁至临安(即今杭州),徽州成了南宋的大后方。

随着徽州与当时京城各种交往的日渐频繁,园林意识也渐渐由西而入。

所以徽派古园林在开始时有着较为明显的杭州园林的痕迹。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才逐渐显现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

由于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它注重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统一。

第二,以徽州文化内涵为基本内容。

它的建筑含有非常丰富的徽州文化内涵。

从园林结构到园名构思,从景点名称到景物布置,无不体现徽州文化的底蕴。

第三,以徽州地理山水为背景。

徽州山水迤逦,丘陵起伏,地少形狭,山高水长,这样的地理状况制约着徽州园林的范围、格局、体式。

因此,靠山采形,傍水取势,顺其自然就成了其一大特色。

其实质就是师法自然。

第四,以徽州动植物和本土建材为建园素材。

虽然它有少量有外来饰物作点缀,但绝大部分基本上都是以徽州本土的动植物为素材进行装点的,尤其是以徽州的梅、竹、松、石为基本素材建园,一方面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求得园内构建与园外大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第五,以徽派建筑风格为基调。

有的园林坐落在庭院之中,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浑然一体。

有的园林虽然建筑不多,但点睛之处无不彰显着徽派建筑的风韵。

第六,以幽静怡人为目的。

它虽然具有游玩、观赏、修身、养性、聚会等多种功能,但幽静是第一要义。

因为修建园林,主要是达官巨贾们退隐后而享用的,或者是为退隐而做准备的。

只有幽静,方能修身养性,只有幽静才能使人身心放松,延年益寿。

徽州园林可以按其所处的不同环境和功能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种类:一类是显赫家族自建自用的私家园林。

如较为出名的有唐模的檀干园,该园模拟西湖而建,故有“小西湖”之美称;西溪南的果园,主人是明嘉靖间的巨富吴天行,园的设计者为祝枝山、唐寅;潜口的水香园,占地2000多平方米,气势宏大。

明、清两朝不少达官显贵,文人名士游过此园;富堨的娑罗园,为乾隆时名医汪世渡的祖居别墅,因其子汪大顺为皇帝治愈顽疾而得御赐红豆树(即娑罗树)两棵,栽于园中,并以此而名之。

徽州水口园林的建筑特色——兼与苏州园林比较

徽州水口园林的建筑特色——兼与苏州园林比较
区 岩 寺 的原 村 口 ,是 徽 州 水 口文 化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文峰塔 当地 人又 称水 口塔 。始建 于明嘉 靖年 间 14 5 4年 , 距今 已 4 0余年 了 。文峰 塔 高 6 6 7米 , 角 六
徽 州 各 地 的水 口园 林 , 致 的特 点 是 : 山 采 大 随 势 . 水取形 , 就 自然 景 观 为 主 , 以人 工 建 筑 ( 牌 辅 如 坊 、 榭 、 阁 、 桥 、 楼 、 院 等 ) 植 物 , 山 亭 楼 路 塔 书 和 使 川 、田野和 人 工建 筑 融合 成 自然和 谐 的有机 整 体 , 具 有导 向 、 观赏 、 界定 、 卫等功能 。 防 如唐 模水 口园 林 ,沿着 一 条石 板 小路 进 村 , 村 口有 小 桥 、 角 亭 、 同胞 翰 林 ” 坊 、 树 、 檀 干 八 “ 牌 古 “ 园 ” 往后 是 “ 星 楼 ” 文 昌阁 ( , 魁 、 以求 本村 兴 文运 , 发 科 甲) “ 氏宗 祠” 再 往后是 水街 、 、许 , 村庄 。
于 居 住空 间狭 小 , 般 没 有 大 的 聚 集 广场 , 是村 一 于 外水 口不仅 是 “ 父老 兄 弟 出作 入息 , 会 于斯 ” 目 成 的
作 者简 介 : 陈
晖 (97 。 16 一) 安徽 黄 山人 , 安徽 华 晖 工程 咨 询 有 限 公 司工 程 师 , 家 注册 监 理 工 程 师 。 国
七层 , 有旋 式梯 道拾 级 而 上 。 由 乡里 人 郑 佐倡议 修 建 , 为提高 文 风 , 为镇河 妖 。凤 山台 早于 文峰 塔 既 又
6年建 造 ,9 8年 叶挺 、项 英 率领 的南方 八 省红 军 13
游击 队 在此整 编 成新 四 军 ,为阅 兵和 训练 的地方 。

旅游景观学整理

旅游景观学整理

旅游景观学一名词解释1之一。

其特征是服饰紧贴身体,像掉进水中刚被拉出来一样。

2吴带当风: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创的样式,吴家样中造像服饰线条有粗细变化,造成衣纹飘举,如同风吹拂而飞扬。

3宝城宝顶:宝城是地宫之上高大的砖城,砖城内填土高出城墙形成的圆顶叫宝顶,宝城前有方形城台,上建明楼,称“方城明楼”。

(有较高艺术性。

明清两朝20多个皇帝都采用此种形式。

)4以山为陵:利用自然界的山丘作为陵墓的坟头,在山腰的岩石上开凿进去修筑墓穴。

5知苦断集(佛教教义):知苦断集就是说知道了生死的痛苦之后,就应该把招集烦恼的恶业断除。

(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包括苦、集、灭、道。

苦谛是把社会人生判定为“苦”,全无幸福欢乐可言。

集谛是推究致苦的原因。

)6重檐庑殿顶: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7黄肠题凑:黄肠即柏木之心,其色黄而质地致密。

题凑谓以木条木块累叠互嵌,其端皆内向聚合。

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回形结构,是西汉帝王陵寝独特的形制。

(是一种高规格葬制,只有天子才能享用,但天子也可以把这种待遇赏赐给王侯级皇室成员及宠臣。

)8金缕玉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

9华严三圣:在华严经中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密宗言大日如来)。

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

10三清四御:三清:“道”的化身,道教最高神。

玉清元始天尊(诞辰冬至日)历二月十五日。

)四御: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为道教所奉的总执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后的四御之首)11九五至尊:“九五之尊”在古代宫殿建筑中指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 代教 学 设备 、 段多 样化 教 学 的前 提下 , 手 1 3熟练的掌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是学生就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 即是教师基本功的要求 , 又 业 的一 大优 势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运用 在当今时代对 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是 越来越 多媒伪 学 是必然的要求 。 对于教师来说, 讲授好 高 ,中职学生在学习好本专业课的基础上若能熟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是J利开展多媒体教学 、 练的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操作,对学生的就业是一 I 哽 课 件教学的前提。 对学生来说 , 提出了—个最基本 大优势。这样对企业来说 , 了—份钱收到了双重 花 的要求 , 就是学生要了解多媒体教学 , 要会运用多 的效益 , 降低了企 业用人成本; 而对学生来说就业 媒体教学设备与教师交流 , 这样才能够更好 的学 机会却大大的增加了。 实践中说明了这—点 , 中 在 习、 掌握知识。 例如: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 学生必 职毕业 的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有计算机操作等 须会陡用计算机与教师交流 ( 提问、发表个人意 级证书的学生 , 对其就业是一大优势。 见、 模拟演示等 )而这些 目的的实现均需要 在熟 , 2斛 算机应用基础》 在计算机专业课中的重 练掌握 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的。 否则, 学生在多媒 要作用 体网络教学中就会产生障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2 1学好《 计算机应用基础》 是学好各专业课 效果。 的必 备基 础 ( 转 2 0页 ) 下 5
的 自然科学 。 2风水理沧 蝴
正确的币 园 { 植 林树木, 不紧可以起到挡风聚气的功效 , 还能维护 遵循自然规律 , 促进圆 性 态发展。举侈 说 , 崃 假

如 园林 中设 计了—卟招 财亭 , 果 如

f - 正好 方位 八卦中找出与东南方相 对应的五行为木 , 为了优化这个方位 , 在这个方位 放置与木行相关的物品比如盆栽, 可增强这个东南 方位的能量。 这样—来, 来此游览的 ^ 便会得到有 利气煞有利于愉悦游览 情 。 植物作为园林陶 成 的要素 , 除了—般的风景含 义 在风水学的应用 外, 中 赫 抒 了糊 辣 { 盼含义 桔, ” ‘ 谐 音, 。 ‘ 与‘ 牯 士’ 不但 可以种植在公 共场所 , 还可以盆栽柑桔 成为 ^ 们春 节时家窿的摆设; 梅花其五片花瓣被认为是五个吉 祥神 , 于是有了‘ 五福” 轷F 图。中国传统园林的组 景, 因地制宜 , 睢就势, 随 ; 构思高超 , 极富变化。主要 有 l 种表现手法 , 对景、 8 即: 借景、 夹景、 框景、 隔景 等, 这些手法均与风水理论有着很深的关联, 在此 以借景为例 阐述。 析 借景是中国传统园林 中最常 见的 表现手法。 借景的目的是把各种在形、 香上 声、

徽州水口园林唐模檀干园考述——为文化生态保护工程而作

徽州水口园林唐模檀干园考述——为文化生态保护工程而作


2 ・
黄 山 学 院 学报
21 0 1生
葱葱 , 而原 来 掩 映 其 中 的庙 宇 寺 院 则 已荡 然 无存 , 初 清
里 天 ” 榭 ( 三 、 句 )再 经 池 中 平 桥 和 画 阁 ( 五 、 水 第 四 , 第 六 句 )玩 赏 书 法 碑 刻于 镜 心 事 中 ( 七 、 句 )然 后 回 , 第 八 ,
尽在檀干园 的池内以及池 的周边 ,并 不见得 另有什么 “ 葺 园亭 ” “ 之东 南 ” 诗题 所谓 “ 葺 园 亭 ”显 然 新 在 池 。 新 , 是相对南山 的“ 檀园 旧址 ” 言 , 称乾隆年 间“ 而 指 增修”
的 檀 干新 园 。
乾隆年 间增修的檀干新园 。更 早一些还可 以见于 黄在中的笔下 。 黄在 中, 字溯从 , 歙县西 乡潭渡人 , 他有 诗作《 园集》 岸 传世。 黄在 中的《 唐模观赛会经新池作》 4
址” 言 。 而 指称 溪 北 增 修 的 “ 干 新 园 ” 檀 。
在鲍倚 云所 写诗中 。 清初始建 的“ 檀园 ” 只是一个
“ 旧址”仅 有一座古亭 , , 而乾隆年 间“ 增修 ” 的檀干园则
比较全面地得 到了展示 。试看他 的男一首诗 , 题为《 首
冬 游檀干水 口, 周览新葺园事 , 同诸生作 , 得船 字》 诗 ,
园区一 溪之隔、 俯仰相望 。直 到新 中国建立初期 , 口 水 南山上还 有大 片成林 的数百 年橡 子古树 参天蔽 日郁郁
作者 简 介 : 大 白 (9 9 , 徽 黄 山人 , 山 学 院 文 学 院教 授 , 究方 向 为古 代 文 学和 徽 州文 化 。 汪 1 4 一)安 黄 研
初 ” 代 创 建 园 林 的 工 程 。 是 主 持 檀 干 园 “ 隆 间 增 年 就 乾 修” 的事 务 也 都 不 大 可 能 。1 3 1 m 最 早的檀干园林可能即如 县志所说 是始建于清朝

“水口园林”与风水理念

“水口园林”与风水理念
自然 和 改 造 自然 。 造 良好 的 人 居 环 境 , 趋 于 “ 时 、 利 、 创 并 天 地 人
造 之 精 ” 令 人 叹 为 观
和” :强 调 入 与 自然 的 和 谐 , 实 质 是 追 求 理 想 的 生 存 与 发 展 环

止 。古村 落 在选址 、 布 局 、 系 构 成 上 。 深 水 深
且 这是 中国独有 的一 种文 化 。
2 .风 水 与 环 境
有水 蜿蜒 , 这正是 许 多古城 古村 在此 建 园的天 然条 件 。
32 “ 口园林 ” . 水
的社 会背 景 安徽 皖 南 山 区 黄 山脚 下 的徽 州 ,现存 有 众 多 的古 村 落 古 民 居 , 誉 为 “ 国 明 清 被 中
侧 如 果 没 有 使 水 口迂 回 曲折 的 山 , 么 水 流 直 奔 而 下 , 生 气 ” 那 “ 就 会 散 失 殆 尽 。 流 幽 缓 曲 折 , 山 涧 迂 回 , 认 为 大 吉 。 以 水 在 被 并 “ 牙 交 错 ” 水 口为 最 佳 , 使 这 意 愿 得 遂 , 水 口 紧 密 , 口 犬 的 为 使 水 山 多 冠 以 “ 蛇 ” 狮 象 ” 类 成 对 的 动 物 名 称 。此 处 有 山嶙 峋 , 龟 “ 之
民居博 物馆 ” ,徽 州 民 居 以其 “ 局 之工 、 布 结
构之 巧 、 饰之 美 、 装 营
风 水又 称堪舆 。 早 的“卜 之文 ” 商周 之 际 已出现 。 最 宅 在 周
朝 时 , 水术 大为 发展 , 式 的记载 始 与汉代 。 风 正 风 水理论 实 际是 包含 地理 学 、 象学 、 观学 、 态学 、 气 景 生 城 市 规 划 学 等 学 科 的 一 种 综 合 性 自然 科 学 。 然 风 水 术 中 夹 杂 着 虽 大 量 迷 信 成 分 和 糟 粕 ,但 其 追 求 理 想 生 存 环 境 的 主 题 是 永 恒 的 , 旨是 审 慎 周 密 地 考 察 自然 环 境 , 应 自然 , 节 制 地 利 用 宗 顺 有

唐模景区简介

唐模景区简介

唐模景区简介
唐模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是一个以水口、徽派园林和水乡景致为主要特色的古村落旅游景区。

唐模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以水口园林、徽派建筑和田园风光为特色,被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唐模景区内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自然环境优美,徽文化底蕴深厚。

主要景点包括水口园林、水乡景致、徽派建筑等。

唐模的水口园林是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理念。

此外,唐模景区还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如“家风”、“水口”、“忠孝”、“翰林”等徽文化,以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等。

游客可以在此领略秀美的田园风光,感受古朴的民风民俗,观赏堪称经典的乡村园林,游览闻名遐迩的风雅水街,体会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

总的来说,唐模景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古村落景观、历史文化、地方特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适合家庭旅游、文化交流、摄影创作等。

古代园林与风水

古代园林与风水

古代园林与风水我国古代园林“以创作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园而著称于世”(汪菊渊,1992),而我国古代风水亦以审辩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术”而流传至今。

作为我国古代山水文化体系的两个重要成份,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否则曹雪芹何以在《红楼梦》里以风水模式为兰本而评价稻香村的园林环境“背山无脉,临水无源”呢!多年来,学术界对于我国古代园林的研究颇多,但囿于各种原因,罕有关于古代园林与风水之内在联系的研究问世,致使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风水对于古代园林创作的渗透与影响,也使我们多从山水诗画的角度而罕有从风水的角度来评价与赏析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

鉴于此,本文拟以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创作之相地立基、造园意匠、掇山理水以及水口园林等方面来初步探讨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希望藉此文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相地立基1 关于相地我国古代园林的“相地”是指勘测与选择园地。

但相地原为风水术的别称,原意为观察山水形势、选择最佳地点。

由古代园林借用“相地”、“卜筑”等风水用词这一客观事实,足可说明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渊源关系。

事实上,据清代档案显示,世代从事皇家建筑规划设计事务的样式雷,每遇宫苑规划设计任务,均要与钦命风水大臣同赴实地相度风水(即相地),并绘制专门的风水形势图呈献皇上。

鉴于相地的重要性,成书于明末的造园名著《园冶》一书即把“相地”置于卷一。

该卷云:“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

村庄眺野,城市便家。

……多年树木,碍筑檐恒;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

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接下来,它还把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六种类型,并分别说明其不同的相地方法。

从上述关于相地的总结性文字可知,我国古代园地选择大体遵循下述原则:并且,这些原则与风水选址原则几乎同出一辙。

诗意盎然的休宁水口文化

诗意盎然的休宁水口文化

诗意盎然的休宁水口文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休宁崎岖的山道上漫步,走着走着,眼前突然一亮,遥见山路的前头:古树参天,绿荫蔽地,小桥流水,花影扶疏,亭榭楼阁,错落有致。

好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如此简约又如此旖旎;如此淳朴又如此典雅。

这就是休宁古村落精致玲珑的水口。

几乎所有休宁古村落的村头或者路口,都有这样一个融自然山水与人工营造于一体的美丽水口。

它是村落特意展示的第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是徽文化濡染下的乡村园林;它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丹青,也是村民挥之不去的永远的精神家园。

今天的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现代的名称:“中国乡村最古老的公共花园”。

确如其言,实至名归。

休宁水口的扛鼎之作,当数万安镇的水口古城岩。

山下江水清澈,渔舟唱晚,一座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的高公桥如虹卧波。

临河悬崖峭壁之巅,明嘉靖年初建的楼阁式宝塔巍然耸立。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建的“汪王故宫”屹立山顶。

故宫右侧象峰下,泉水顺渠道淙淙流淌。

渠傍石板铺路,路的进口处有石牌坊,上镌“越国古城”四字。

渠路两旁,古木参天,松涛环响,鸟语花香,绿草如茵。

依山傍水处,建有半亭、魁星阁供人休憩。

明万历胡胜虎倪受兵二十二年(1594年)又建有还古书院,抗清义士金声,曾在这里读书讲学,练剑谈兵。

晨曦初露时登山东望,水阔天空,大气磅礴,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光芒四射,霞光灿烂。

这便是“海阳八景”中的“寿山初旭”美景。

如今,这里建立了明清徽派建筑群,一幢幢古民居与优美的山水相拥相抱,充盈着人性化的自然美和自然化的人性美。

商山镇黄村的水口可谓构思奇巧,匠心独运。

黄村分为上门和下门二村。

诡异的是,上村民居朝南,下村民居朝北,二村之间成葫芦状,据说是让财气、运气、宝气、人气都在葫芦内运行,形成“壶中乾坤”。

下村民居背靠三山,水口筑有月形塘,号称“三猪共槽”。

四条水沟与月塘相通,又取“四水归堂”之意。

葫芦状出口为下村水口。

小溪潺潺,林深木茂,凉亭拱桥,古色古香。

园林给排水设计经验(公园、景观)

园林给排水设计经验(公园、景观)

喷灌有高压和低压的区别,也可以分为移动式、固定式和固定式三类:1。

移动式喷灌系统:移动式喷灌其动力、水泵、管道和喷头等是可以移动的,由于管道等设备不必埋入地下,所以投资省,机动性强,但是管理劳动强度大。

适用于水网地区的园林绿地、苗圃和花圃的灌溉;3.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这种系统的泵站和干管是固定的,支管和喷头可以移动,优缺点介于移动式和固定式喷灌系统之间。

适用于大型花圃或者苗圃。

此外,喷灌系统还包括为喷灌。

微喷灌微喷灌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隶属于微灌范畴。

微喷灌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以定时定量的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果园、药材种植场所,以及扦插育苗、饲养场所等区域的加湿降温.滴灌滴灌是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损失,如果再加上地膜覆盖,可以进一步减少蒸发,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

但如果滴灌时间太长,根系下面可能发生浸透现象,因此目前滴灌都是由高技术的计算机操纵完成,也有由人工操作的。

滴灌水压低,节水,可以用于对生长不同植物的地区,对每棵植物分别灌溉,但对坡地需要有压力补偿,用计算机可以依靠调节不同地段的阀门来控制,关键是控制调节压力和从水中去除颗粒物,以防堵塞滴灌孔。

水的输送一般用塑料管,应该是黑色的,或覆盖在地膜下面,防止生长藻类,也防止管道由于紫外线的照射而老化。

滴灌也可以用埋在地下的多孔陶瓷管完成,但费用较高,只有时用于草皮和高尔夫球场。

渗灌渗灌技术已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应用许多年了,是人工将地下水位抬高,直接从底下为植物根系供水的方法。

渗灌常用于商业温室产品,如对盆花进行灌溉,还可以施肥,用含有肥料的水溶液从底部浸泡花盆10 到20分钟,然后水可以回收,这种运作需要高技术自动操作,设备费用贵,但节省人力、水和化肥,同时维护和操作费用也很低,原理和地下滴灌一样。

徽派园林景观特色研究

徽派园林景观特色研究

作为三大地域园林中极具风情的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徽派园林一直是很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心驰神往之地。

无论是徽派三雕,还是徽派建筑,抑或是徽派园林,都有着近千年的发展历史,凝结着徽州地区人民的智慧。

文章以徽州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为起点,以徽派建筑为切入点,初步探讨徽派园林的景观特色。

一、徽州概况1.自然地理古时徽州,简称“徽”,又称新安,辖地即今安徽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以及江西婺源,现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徽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量比较充沛,这种独特的山地、丘陵地貌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对徽州的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如,极具地方特色的徽派建筑在功能、造型上就十分契合当地的地形与气候特点,因而区别其他建筑流派,在中国传统建筑流派中独树一帜。

2.历史文化徽州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

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称中国三大地域显学,徽学的重要组成——新安理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尤其在南宋时期具有重要的地位。

新安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和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徽州,因而徽州又被誉为“程朱阙里”。

朱熹热爱故乡,自称“新安朱熹”,也正是因为这份热爱,他曾多次回乡省亲,并为徽州当地的学者讲述程朱理学,因而很多徽州学者信奉程朱理学,这也为程朱理学成为徽州正统的学术思想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水土”的理解不应该仅限于水流和土地,其也是浸染、养育“一方人”的地区思想文化。

从这一角度看,新安理学对于徽州地区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本性的。

二、徽派建筑1.历史发展古典园林的营造,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自然观和审美观,也就是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开篇中提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正是因为这种追求,造园师和建筑工匠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文化背景之下,建造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和建筑。

在皖南地区特有山地、丘陵地貌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加上徽州地区独特的风俗文化的熏陶,建造出独树一帜的徽派建筑也就有迹可循了。

徽派园林的指导思想

徽派园林的指导思想

徽派园林是汉族园林建筑的一个流派。

古典园林是指依据地形、地貌、水体等自然因素巧妙地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动植物等所构成的完整统一的整体风景组合。

它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人们游赏憩息场所。

徽派古园林是中国江南园林的一个派生体系。

它涵盖范围较广,既包括存在于徽州土地上的园林,同时也包括存在于徽州地域之外、以徽州文化理念为指导、供客居他乡的徽州人聚会或赏玩之用的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园林。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才逐渐显现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

由于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它注重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统一。

第二,以徽州文化内涵为基本内容。

它的建筑含有非常丰富的徽州文化内涵。

从园林结构到园名构思,从景点名称到景物布置,无不体现徽州文化的底蕴。

第三,以徽州地理山水为背景。

徽州山水迤逦,丘陵起伏,地少形狭,山高水长,这样的地理状况制约着徽州园林的范围、格局、体式。

因此,靠山采形,傍水取势,顺其自然就成了其一大特色。

其实质就是师法自然。

第四,以徽州动植物和本土建材为建园素材。

虽然它有少量有外来饰物作点缀,但绝大部分基本上都是以徽州本土的动植物为素材进行装点的,尤其是以徽州的梅、竹、松、石为基本素材建园,一方面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求得园内构建与园外大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第五,以徽派建筑风格为基调。

有的园林坐落在庭院之中,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浑然一体。

有的园林虽然建筑不多,但点睛之处无不彰显着徽派建筑的风韵。

第六,以幽静怡人为目的。

它虽然具有游玩、观赏、修身、养性、聚会等多种功能,但幽静是第一要义。

因为修建园林,主要是达官巨贾们退隐后而享用的,或者是为退隐而做准备的。

只有幽静,方能修身养性,只有幽静才能使人身心放松,延年益寿。

徽州园林可以按其所处的不同环境和功能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种类:一类是显赫家族自建自用的私家园林。

如较为出名的有唐模的檀干园,该园模拟西湖而建,故有“小西湖”之美称;西溪南的果园,主人是明嘉靖间的巨富吴天行,园的设计者为祝枝山、唐寅;潜口的水香园,占地2000多平方米,气势宏大。

珠三角围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生态智慧分析

珠三角围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生态智慧分析

南方建筑,2021(3):图1大岭村总平面图于受到土地资源限制,具有规模小、分布分散的特征[7]166。

在山水皆备的地区,人们倾向于选择背山面水的地段营造聚落。

聚落通常筑于山脚,既能利用山体阻挡冬季寒风侵袭,又能便利地用水资源作舟船交通之用,还能迎来夏季凉风,达到通风降温的效果。

这种后枕主山、前临溪水,居中选址、负阴抱阳的选址模式符合传统聚落“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环境模式,体现了人们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利用自然条件创造舒适环境的生态智慧。

如广州番禺大岭村,背靠菩山,玉带河环绕村前,各式民居有序地排列在山水之间,河流前布置有各式农田耕地、鱼塘,形成“山-水-村-田”的空间格局(图1)。

这种山水环抱的景观环境同时符合典型的生态循环小气候,利于动植物生长,使得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态环境就此塱头村建于临水高地上,既可免除水患,又能方便取水;利用高地建屋,不占用周边低洼的鱼塘及农田,合理利用了土地。

聚落西面和生态林之间,有大片耕地,满足传统农业社会背景下人们自给自足的生产需求。

1.1.3平原水网型传统聚落 河网密布的冲积平原具备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特征,在以水运为主的时代早已成为商业重地,但不能忽略的是密集的河道水系也会产生重大的洪灾隐患。

因此人们选址尽量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地基稳定、大农业生产体系最具代表性。

1.2.1改造自然、促进循环的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模式是是围田区先民为解决水患与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长期探索创造出来的洼地利用方式,因在塘基上分类种植桑树、甘蔗、果树三种作物而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以及果基鱼塘。

基塘农业体系蕴藏着丰富的生态学原理,一方面将渍水地就势深挖成塘,可有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另一方面将挖出的泥土堆积在四周成为塘基,显著地增加了可耕作的土地面积,衍生出了鱼塘养殖业。

整套体系既改造了自然环境, 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体现了顺应与改造自然、趋利避害发展农业的智慧。

水口园林

水口园林

水口园林的内涵、特点及作用与意义中国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总结出了顺应自然、符合自然变化规律的风水理论,并将风水理论运用到从选址到建造的整个人居环境的营建过程。

水口是风水学三纲(气脉、明堂、水口)五常(龙要真、穴要好、砂要秀、水要抱、向要吉)的纲要之一,是“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亦即两山夹峙、左环右绕的水流出口)。

国人常常通过风水手法的运用以及长时间的苦心经营,将该地带营建成为山石犬牙交错、清流左环右绕、建筑各抱地势、树木郁郁葱葱的风景之地,形成了“水口园林”。

水口对择地的独特要求使水口园林与一般意义上的园林不同,为求得开天门、闭地户的优秀风水环境,水口处理时须建筑桥台、楼塔等物,增加水口的锁钥之势。

最普遍的作法是以桥作关锁,辅以树、亭、塘;人文层次较高的地区则以文昌阁、奎星楼、文笔塔等高大建筑为主,辅以庙、亭、堤、桥、树等。

平原地区的水口则常在水中央立洲(称为“罗星洲”)或作土墩,并在洲或墩上建庙或阁,如浙江乌青镇的分水墩上即建有阁。

因此水口园林具有如下特点:以水口关锁缠绕、变化多端的真山真水为基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质朴、山水天然。

如歙县唐模村的徽州水口园林“檀干园”、棠樾的“西畴”以及黟县宏村的“南湖”。

水口园林的营造方法常用“掩、静”,“掩”即用山石、树木、建筑、堤桥等掩蔽水口、水源,产生深藏不露、不尽尽之的感觉。

风水认为“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叶泰《地理大成·山法全书》),“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户闭则财用不竭”(《人地眼图说》卷七“水口”)。

“静”即水体以静赏为主,即使是溪流也仅清漪微涟。

水口的建造关注空间尺度关系,追求山水相依、刚柔相济、天人合一的均衡和谐的效果,使水口景观要素(桥、树、亭、塘等)在空间序列中能较好地获得回转曲折、顾盼有情的蜿蜒的动态美感。

水口的桥梁建造是改善人居环境交通状况的重要手段,它的择址在可以形成关锁之处,而关锁之处也往往是河流最小跨度的地方,在此修建桥梁实际上是最经济实用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口园林的内涵、特点及作用与意义中国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总结出了顺应自然、符合自然变化规律的风水理论,并将风水理论运用到从选址到建造的整个人居环境的营建过程。

水口是风水学三纲(气脉、明堂、水口)五常(龙要真、穴要好、砂要秀、水要抱、向要吉)的纲要之一,是“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亦即两山夹峙、左环右绕的水流出口)。

国人常常通过风水手法的运用以及长时间的苦心经营,将该地带营建成为山石犬牙交错、清流左环右绕、建筑各抱地势、树木郁郁葱葱的风景之地,形成了“水口园林”。

水口对择地的独特要求使水口园林与一般意义上的园林不同,为求得开天门、闭地户的优秀风水环境,水口处理时须建筑桥台、楼塔等物,增加水口的锁钥之势。

最普遍的作法是以桥作关锁,辅以树、亭、塘;人文层次较高的地区则以文昌阁、奎星楼、文笔塔等高大建筑为主,辅以庙、亭、堤、桥、树等。

平原地区的水口则常在水中央立洲(称为“罗星洲”)或作土墩,并在洲或墩上建庙或阁,如浙江乌青镇的分水墩上即建有阁。

因此水口园林具有如下特点:以水口关锁缠绕、变化多端的真山真水为基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质朴、山水天然。

如歙县唐模村的徽州水口园林“檀干园”、棠樾的“西畴”以及黟县宏村的“南湖”。

水口园林的营造方法常用“掩、静”,“掩”即用山石、树木、建筑、堤桥等掩蔽水口、水源,产生深藏不露、不尽尽之的感觉。

风水认为“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叶泰《地理大成·山法全书》),“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
“户闭则财用不竭”(《人地眼图说》卷七“水口”)。

“静”即水体以静赏为主,即使是溪流也仅清漪微涟。

水口的建造关注空间尺度关系,追求山水相依、刚柔相济、天人合一的均衡和谐的效果,使水口景观要素(桥、树、亭、塘等)在空间序列中能较好地获得回转曲折、顾盼有情的蜿蜒的动态美感。

水口的桥梁建造是改善人居环境交通状况的重要手段,它的择址在可以形成关锁之处,而关锁之处也往往是河流最小跨度的地方,在此修建桥梁实际上是最经济实用的选择。

所以水口园林不仅有环境美学价值,更深切的反应了中国人居环境营建的科学、实用的价值观。

水口园林也反映了古代先民“逐水而居”的择居理念,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种独特形式,也是我国古代关于人居环境建造科学、艺术与哲学的反映。

唐模古村——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在徽州这片特别的土地上,由于其山川阻隔和诸多原因,遗留着一个个相对封闭的村落,它们就像一页页发黄的历史卷张,向世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千年古村落——唐模。

该村由唐朝至今,经历了千百年的世事沧桑,形成了特有的人文和生存理念——充分融会了儒释道之精髓的哲学体系。

特别是历经了徽商鼎盛的明清时期后,代出名人。

而如今最能体现她那独特风韵的,莫过于村中那历史遗存的美丽景色、那经千百年逐渐完善的生存空间。

走进唐模,人们一眼就能看到的是唐模古村的水口园林。

由村中流出的小溪穿过一座座小石桥,翻越一道道拦水坝,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两岸数十株巨大的樟树,以终年常绿的伞形树冠,掩映着小桥、流水、人家。

在离村约一公里的地方,水口园林的内容更为丰富,树旁古亭飞檐翘角,二层八角青顶红柱,亭下石桌石凳,似乎是让远途归来的游子,歇息一下,重振精神与家人团聚;或许是让远走他乡的亲人,莫忘画中故乡。

据考证,古徽州水口园林之所以营造的精美且极富有情调,主要源于二个原因,一是村口如人的脸面,故需以优雅,先声夺人;二是受阴阳风水理论的影响,徽州人认为水流象征着时间和财富,随着流动将把一切都带走,故修好“水口”加以镇留。

据说唐模水口布局已被仿入“昆明世博园”。

过水口前行几分钟,便见一四柱冲天的高大石坊,坊名为“同胞翰林”。

是为纪念清朝康熙年间该村许氏兄弟两人均因才华出众,考上进士,被皇帝钦点为翰林而建,石坊高约16米,宽约10米,雕琢精美,出入该村人行其下,须昂首景仰。

由此可见入仕做官,在徽州社会中的地位之高。

作为徽州园林的主要部分,建于清初的“小西湖”,又名“檀干园”,更是让人驻足忘返。

据村史记载,当时该村一许氏富商常年在杭州经商,其母思子心切,每欲
前往终不能行,为娱老母,特投巨资,模拟杭州西湖景致,依水流山势建造了唐模小西湖,后将该处作为“许氏义塾”,用作后裔子孙接受学习教育的场所。

周边遍植檀木,又名“檀干园”,希望后裔刻苦学习,努力进取,成为国之有用人才。

小西湖占地10余亩,三塘相连,自然形成“三潭映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镜亭等景观。

尤其以镜亭内的18方明、清时期刻制的石碑,分别将朱熹、苏轼、米芾、黄庭坚、祝枝山等名家诗词手迹镌刻留真,铁画银勾,真草隶篆,既是文物精品,又是书法绝作。

汇集珍藏在一个村落里,可见徽商经济实力之强,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昌盛。

石质双孔高阳桥建于明代,为石质双孔,是古徽州独具特色的廊桥,整座桥面上建了五开间殿堂,堂中梁柱木雕精美,彩绘典雅绚丽,可称明代廊桥建筑之典范。

如今古桥已成为人们休息品茶和凭栏赏景的好地方。

临河小屋出高阳桥便是长约600米的唐模水街,独具特色的唐模水街,实为南北流向的小溪,溪宽5米、10米不等,清澈的溪流终年不竭。

沿溪两岸相对建造有近百幢徽派建筑,有民居、有祠堂、有店铺、有油坊,高低错落,形成夹溪的街道市井。

沿街还建有40余米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溪设美人靠,供村民及商家生活休息之用。

凭栏临水,尤如置身《清明上河图》的意境中,让人觉得步入遥远的宋明时代。

正如该村晚清诗人许承尧所云:“喜桃露春浓,荷云
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同序旦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


农家小院步入唐模,不禁会为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醇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可是游罢而归,却似乎又茫然若有所失。

确实,在唐模游历所得,用言语表述似乎很难。

也许我们领略的仅仅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由历史、建筑、文物、民俗、饮食以及哲学、观念等等多层次多方面内容构成的综合体。

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又都是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一种人化了的自然所显
示出来的文化性。

而这种文化性又有着其独特的品韵。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在唐模的游历收获的有所不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