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课程标准已修改
设计构成 课程标准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构成》课程标准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五年四月《设计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构成设计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必修课,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
作为设计艺术的重要基础理论,构成设计已成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构成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教育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构成要素,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造型课,是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它通常分为平面构成设计、立体构成设计、色彩构成设计三个方面。
平面构成主要学习的是平面空间内点、线、面等各种形态元素的性质特征及组合规律和方法,通过把不同形态的点线面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体会各种构成形式的审美效果和美的法则;色彩构成是对色彩进行深入地研究,研究色彩的科学原理、各种色彩组合搭配的规律和原则;而立体构成学习的是三维空间内各种形态元素的分解和组合的规律和方法。
任何一种艺术设计种类,其实都是一种建立在平面、立体、色彩设计基础上的综合设计。
装潢设计中的广告、招贴、标志、CI等均需利用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综合知识,而商品包装、书籍装帧、POP等的设计更需要全面地掌握和应用构成设计的原理。
因此构成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探索新的视觉语言,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
它学习和研究的基本内容是造型要素及其组合规律的科学,它能够把对平面和立体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以独立的而又相互作用的形式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它的基础设计理念对世界各国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形态、色彩、肌理、空间等方面的创造而进行的一种偏重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训练,以及大量的实践操作训练。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从而获得丰富的、适应于现代装潢艺术设计的造型艺术知识,为以后专业设计领域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以适应装潢艺术设计行业的人才岗位需求。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学生构成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室内装饰设计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构成原理及运用等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构成原理、构成要素、构成形式、构成综合运用”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并将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地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能进行构成创作与创新,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了解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史,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构成形式及形式美法则,能将构成创新运用于实践。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对比与调和的方法,能通过色彩搭配表达情感并运用于实践。
3.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半立体构成的方式,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构建空间造型。
4.具备创新、审美、安全、环保的理念,具有市场分析、成本控制和版权意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介绍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课程代码:350004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时:64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3、方法能力(1)能独立进行构成基本形象的设计能力;(2)能独立进行构成的骨骼、构成方法的能力;(3)具备色彩基本常识能力;(4)具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能力;(5)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6)具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设计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构成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实践中。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形态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等;2. 培养创意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构成原理进行创新设计;3. 提高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4. 培养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构成元素的制作和组合;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设计项目。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构成基础理论、形态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实际案例分析等。
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2. 学习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能够独立完成形态构成的制作和组合;3. 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配色方法,能够运用色彩构成进行设计;4. 学习空间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空间构成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5.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6.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中,提高设计水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具体如下:1. 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加强师生互动。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期末考试采用实际设计项目的方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实际设计项目,包括方案设计和制作。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构成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构成基础课一直都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设计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
构成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理性的思维,最终推导出创新的、合理的造型,最终有效的完成创作。
在学习构成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解形态、理解形态的各个基本要素,学会应用各种构成法则进行有视觉传达目的性的训练,把平面、立体、色彩、空间等要素综合起来,避免以往纯粹的形式法则单一的作品。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方式和方法通过构成基础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构成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
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和创作条件进行创新。
加强学生对创作形式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平面、色彩和空间的综合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从形式到内涵得到全面的提升。
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前期,进行理论教学,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践环节也可分部分进行,组织学生进行符合课程要求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构成作品范例,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以前学生制作的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在制作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
达到增强学员构成意识感觉,提高学员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作者:————————————————————————————————日期: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时:7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一)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一)设计构成课程标准什么是设计构成?设计构成是指设计中不同元素形成的整体效果,包括视觉效果、表现方式、心理反应等方面。
一个好的设计构成应该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清晰明了的表现方式以及令人满意的心理反应。
为什么需要设计构成课程?学习设计构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中的基本元素,提升设计能力和实践技巧。
通过学习设计构成课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创作出更有创意、更有吸引力的作品。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内容以下是设计构成课程的标准内容:1.基本元素:首先要介绍设计中的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颜色、纹理等。
每个元素都应当详细解释,涵盖使用场景、效果表现等方面。
2.整体构成:整体构成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整个作品的效果和表现方式。
要详细介绍整体构成的概念、定位、布局等方面。
3.色彩搭配:色彩搭配决定了整个作品的感觉和效果,所以这是设计构成课程中需要重点介绍的内容之一。
4.效果表现:好的效果表现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立体,也更容易吸引眼球。
通过学习效果表现,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视觉呈现能力。
5.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构成知识,课程应该增加一些实践案例。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案例,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践技能。
结语设计构成课程是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技巧的关键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设计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中的基本元素,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设计构成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设计构成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设计构成课程标准的教学,我们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设计中的基本元素:让学生了解设计构成中的不同基本元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构成的知识。
2.能够熟练运用设计构成:通过不同的练习和学习,让学生掌握设计构成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在自己的实际设计中。
3.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创造出真正出彩的作品。
构成课程标准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构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课时数:64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1.前言1.1课程的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构成》是会展设计类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理论教学课程。
通过《构成》学习, 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审美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本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切入口,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思维创新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对设计作品的鉴赏的过程中来激发创新意识。
本课程将枯燥的知识讲解分解成为构成命题与设计案例、知识点讲解、相关领域的应用几个部分,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大量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设计构成的规律和特点,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讲练结合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设计案例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对经典设计作品的赏析,掌握基础的构成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构图能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根据高职“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模块教学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设计鉴赏能力的实际,形成了能力本位、模块教学、融“感受、欣赏、创造”为一体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学分:4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1.刖百1.1课程性质本课程所学习的内容是从事艺术设计、摄影摄像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方面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审美素养。
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形体的空间关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及综合材料表现方法。
运用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在构成训练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启迪创意设计灵感,为创作完成构思和表现提供有效的观察、表现手段。
本课程学习中主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综合材料手段,完成构成训练项目,掌握一定的造型与构成制作能力,使学生拓展眼界,提高审美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演变本课程是艺术设计、摄影摄像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三个专业通识基础课程。
在加强专业融合背景下,融合创新,发挥专业特点,以具体的项目实施完成三大构成训练,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整合课程内容,拓宽课程视野。
1.3设计思路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
引导学生将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运用到摄影摄像的实践中,提高审美、创新及动手能力,启迪创意设计灵感,为创作完成构思和表现提供有效的观察、表现手段。
2.2具体目标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色彩的空间构成与运用,研究视知觉与表现形式,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新媒体艺术和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理论学习与综合构成实践密切相连的课程。
《构成学》课程标准
《构成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B)适用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建学时: 32学时(2分)编写执笔人:审定负责人: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简介《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的过程,本课程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基础.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1.2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三大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等综合技能的提升,为学生后续更好的掌握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提供良好的设计架构,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构成,造形方法及表现形式,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课程的任务: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美学》、《美术基础》。
后续课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本课程建议实践学时12课时,理论学时20课时。
2.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构成设计》课程标准(修)
《构成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根据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典型职业活动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分析整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是《造型基础》、《卡通漫画线描》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学习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制作等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构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掌握构成设计方法,掌握动画领域中的构图、色彩和空间关系,使学生具备审美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2课时三、课程学分2学分四、课程目标、内容、考核标准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设计根据该课程标准,学校在教学实施前,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明确课程实施的载体,制定课程实施具体方案,细化考核标准和确定评价方法。
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建立一定的平面和立体空间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构成设计的兴趣,将所学的平面、色彩、空间关系等知识应用到动画设计的作品中。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计学习活动,开展教学。
所制定的课程实施具体方案要体现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也要体现对学生沟通、协作、语言表述等方法能力培养的考核标准要求。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强的整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构成设计的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平面和色彩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动画设计及制作中的实际问题;另外,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通过网络和其他参考资料,搜集相关案例及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完成此部分内容的学习。
(三)评价方法本课程评价原则是坚持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即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本课程评价可以采取设计完成稿评价及学科竞赛评价的方式。
设计完成稿主要评价学生对构成要素的掌握以及运用的熟练程度;通过学科竞赛,组织班级和年级竞赛,评价学生的设计及创作能力。
《构成艺术设计与训练》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构成艺术设计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以及逻辑的、抽象的、理性的、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训练学生能用正确的设计观念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以逐步完成从基础到设计的过渡。
构成艺术设计由三大部份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平面构成是造型的基础,主要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色彩构成是探讨如何利用色采要素搭配出高审美价值的色采;立体构成是研究造型与空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的过程。
构成艺术设计作为设计基础课,除了包括造型或者设计的入门知识外,还针对造型领域中共同存在的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所以学生在掌握了构成课程相关知识后可以应用到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等多个岗位工作中。
(二)课程基本理念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课程特殊强调启示、培养每一个学生正确的设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构成艺术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从基础到设计的过渡,增强实践能力。
构成艺术设计课程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以及逻辑的、抽象的、理性的、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训练学生能用正确的设计观念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以逐步完成从基础到设计的过渡。
培养学生设计、创造能力。
构成艺术设计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辟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份组成:概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
它们分别阐释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辟与利用建议、教学时间安排、实验实训场所设备配置建议。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已修改.doc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课程代码:350004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时:64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构成课程标准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构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课时数:64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1.前言1.1课程的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构成》是会展设计类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理论教学课程。
通过《构成》学习, 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审美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本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切入口,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思维创新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对设计作品的鉴赏的过程中来激发创新意识。
本课程将枯燥的知识讲解分解成为构成命题与设计案例、知识点讲解、相关领域的应用几个部分,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大量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设计构成的规律和特点,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讲练结合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设计案例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对经典设计作品的赏析,掌握基础的构成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构图能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根据高职“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模块教学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设计鉴赏能力的实际,形成了能力本位、模块教学、融“感受、欣赏、创造”为一体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建筑装饰专业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专业1、前言1.1 课程性质构成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功能旨在培养学生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与思维能力、造型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具备平面设计构图、色彩语言的运用表达、空间形态创造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是美术基础的延续课程,并为后续专业方向课程奠定基础。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任务引领、做学一体的原则,根据本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围绕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在平面、色彩、空间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培养需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课程内容组织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主线,选取典型的三大构成在生活中运用的典型案例,设计包括平面构成基本要素构成作品绘制;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创作;立体构成作品创作与运用;色彩构成色相环绘制;色彩构成表现与运用共5个任务。
以任务为中心,通过任务整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素养,将本课程设计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平面、立体、色彩三大构成的专业基本原理,能够根据形式美的法则及构成方法,运用构成形态手段进行设计表达,为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设计能力的专业素养奠定基础,达到建筑装饰专业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并达成以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注重专业绘图习惯的培养,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遵纪守法、注重安全和环保意识;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团队协作意识。
职业能力目标:⚫能运用点线面元素设计平面构成作品⚫能运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设计平面构成作品⚫能运用平面构成的构成基本形式设计平面构成作品⚫能运用立体构成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和空间造型要求设计立体构成作品⚫能运用色彩构成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和色彩配色及表现方法设计色彩构成作品3、课程内容与要求4、教学活动设计参考5、实施建议5.1教材编写建议(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现代构成》课程标准
《现代构成》课程标准《构成基础》课程标准开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课程总学时:112课程类别:职业技能专业必修课编写日期:2015.9一、课程性质、特点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设计基础》课程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职业技能必修课。
该课程分为二维图形设计基础、三维图形设计基础两个模块设计基础内容。
本课程通过对形式语言的把握,理解设计的实质,为将来的专业核心课程服务,提供扎实而实用的设计基础概念。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通过本课程中对各模块设计基础元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其基础设内容及基本技能,能将各种不同基础元素相互结合,通过相应的结构造型、材料、色彩,能够适用与各类其它设计中,为后续课程服务。
同时,该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对造型的基础知识与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着重解决学生的造型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思维理念意识的形成。
三、教学内容、目标及考核标准学习模块课内学时模块分解重点内容与要求模块一二维图形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64 一、基础概论1、平面构成的概念2、工具与工具轨迹的创造重点内容:平面构成的概念、工具轨迹与设计元素的创造。
要求:掌握平面构成的基础概念以及熟悉不通工具对不同基础设计形态的创造。
二、点形态的设计1、点形态的设计概念2、不同工具、不同手法的点形态的设计实践重点内容:点形态的设计概念和手法。
要求:掌握从点的大小、形状、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设计的方法。
三、线形态的设计1、线形态的设计概念2、不同工具、不同手法的线形态的设计实践重点内容:线形态的设计概念和手法。
要求:掌握从线的粗细、线形、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设计的方法。
四、面的形态设计1、面形态的设计概念2、一次分割设计3、二次分割设计重点内容:面形态的设计概念和分割设计。
要求:掌握对“10X10cm方形”一次、二次、多次分割4、多次分割设计设计的画面美感组织设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构成基础课程代码:350004
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学时:64学分:4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
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学习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
(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
(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
(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
(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
(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
(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
(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
(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独立进行构成基本形象的设计能力;
(2)能独立进行构成的骨骼、构成方法的能力;
(3)具备色彩基本常识能力;
(4)具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能力;
(5)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
(6)具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4、社会能力
(1)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用于创新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具有质量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5)具有社会责任感。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项目1 平面构成
(1)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项目的流程分析与设计,掌握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基本形象的设计,以及各种骨骼布局;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绘图工具的使用,学习重复、渐变、特异、发射、密集等构成方法;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种构成作品。
项目2 色彩构成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进行色彩常识的学习;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色轮的制作,以了解色彩的属性;学生掌握色彩的相关知识;
(3)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色彩进行简单的认知练习;在此基础上掌握色彩调和的基础知识;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调色实习,感知色彩的调配方法,熟悉色彩的习性;
(5)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构成制作,完成色彩的明度、纯度、色度对比;
(6)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完成相似色、同类色、对比色、互补色的对比作品;
(7)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冷暖、面积、软硬、轻重、远近等对比;
(8)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建议
(1)本课程实践性较强,为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在讲义或教材的编写体例上要首先突出项目实施的方法和步骤,给出构成设计的完整步骤。
(2)必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贯穿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原理的过程中,内容循序渐进,学习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不断循环,使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不断提升。
(3)有关专业本身发展的历史、本课程知识的延伸以及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对其它课程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作为辅助阅读内容体现在教材中。
(4)预测学生完成实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讲义或教材中必须予以特别强调,说明道理以及注意事项。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在课程考核中,进行了相关考试改革。
(1)传统教学
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时大量采用传统教学,本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非常简单易懂,制作(PPT)电子教案的作用不大。
(2)样画教学
构成基础是艺术类学生最基础的训练,大多是构成方法与规律,具有一定的程式性。
所以用样画教学,学生一看就明白。
并且这类作品全部要求学生手绘,如果在电脑上操作,反而不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更无法培养学生认知色彩、驾驭色彩的能力。
(3)网络、光盘等辅助教学手段
分利用网络、光盘上的公共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过,此类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也很少,并且多上各地学生自行上传,本身就没有正确性和权威性。
3、教学建议
(1)教学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将“教、学、练、做”融为一体。
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课堂上可以采用“四阶段教学法”:
第1个阶段,案例引入,提出问题。
第2个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第3个阶段,归纳总结,引申提高。
第4个阶段,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2)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拓展训练法。
建议学生3-5人一组为学习团队,通过模仿训练掌握网页制作的技巧,建议开展拓展实践训练
4、评价建议
本着这门课程的实操性强,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分两个部分:职业素养考核、技能考核,遵循“73”的考核方式:
(1)职业素养考核,包括平时的出勤率、课堂表现(30%)、考试成绩(70%)的情况等,占总评价成绩的70%。
这部分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其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30%)以及表现出来的效果(70%)。
(2)期末实做考试,根据学习过的实做内容,进行变化和组合,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并实施。
目的是考核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考核的成绩占总评价成绩的70%。
附件:
构成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一、教学实施的基本思路
构成基础课程是艺术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平面构图能力、色彩驾驭能力,这种能力在以后的专业设计中起着浅移默化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能对纯粹构成基础所开成画面效果那样的实例,所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努力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任务。
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没必要按照公司管理的方式进行,但画室里也要注重培养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图像处理、设计创意思维、艺术设计素质。
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他个人的努力,看到了某一艺术设计的实现,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
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在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二、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
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画室,画室的文化氛围特征:
(1)画室安排放置桌椅,每人或两人一张,要有足够大的面积供学生放置调色盘、绘制工具和完成较大幅面的作业。
(2)在离水源比较近的地方,便于学生接水调色和换水。
(3)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效果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项目的模块设计
根据构成基础课程有关要求,本课程安排了2个学习模块,通过完成学习情境中的工作任务,进而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有关知识及实现方法。
学习项目的模块设计思路是:目标——方法——过程——结果的顺序执行,计划总课时64,具体内容如下表:
学习项目1 平面构成
学习项目二:色彩构成
制定人:王晓东审定人: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