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 声的世界专训:声的探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分析沪科版
第三章声的世界对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能从平时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相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科学内容◇ 经过实验研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流传的条件。
◇ 认识乐音的特征。
◇ 认识现代技术中与声相关的应用。
◇ 知道防治噪声的门路。
全章概括1.本章要求声音是人们最熟习的现象之一,学生不单在生活中已累积了大批与声音相关的感性认识,并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与声相关的知识。
只管有这些先期经验与知识,可是关于“为何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何能听到声音 ?”大部分学生其实不很清楚,关于声音在生产和技术中的应用就更是陌生。
本章将使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认识和认识。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 试验稿 ) 的基本理念之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案例,指引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物理结论;经过实验的察看和剖析知道声音流传的条件;从生活中领会到声音拥有音调、响度和音品三个特点;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频次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特别是超声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应用。
经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与声相关现象的察看,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旁,培育他们喜爱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感情。
经过利用简单的生活器具、乐器进行相关声现象的实验,使学生逐渐形成充足利用手边器械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
经过本章的学习,不单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超声、次声和噪声,更重要的是应当了解超声技术在生活、生产、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有自觉减少次声和噪声源的意识,对社区的声环境有简单的评论,对社区中的声污染能提出防备和改良建议。
在本章教课中应以察看、实验、剖析为主,重申知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中还要重申学生的踊跃参加和勇于表达自己看法的精神;要鼓舞学生做一些与声现象相关的家庭察看和小实验;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声相关的科技( 普) 资料,并让学生做一些适合的社会检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3章 声的世界 第1节 第1课时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1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点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4-35,完成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合作探究】演示一触摸发声的物体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3)敲响音叉,然后把它贴近脸颊.1.你有什么感觉?答:感觉到物体在振动.2.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演示二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1.观察到有什么现象?答:会看到水花飞溅.2.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答:因为音叉在振动.3.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还能听到声音吗?答:能听到声音.4.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演示三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泡沫塑料小球不断地跳动,说明了什么?泡沫塑料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动答:说明了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纸盆在振动.演示四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在发声物体(鼓面)上撒一些纸屑,并用棒不停地敲击鼓面.1.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纸屑不断地上下跳动.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演示五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只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只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1.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能听到声音吗?答:刻度尺在振动,能听到声音.2.当刻度尺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答:当刻度尺停止振动时,不能听到声音.3.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音叉、尺子、扬声器、鼓面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答:实验的物体发声时现象无声时现象结论音叉振动不振动音叉振动时产生声音尺子振动不振动尺子的振动产生声音扬声器振动不振动纸盆的振动产生声音鼓面振动不振动鼓面的振动产生声音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拓展延伸1.不同动物发声的方式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2.不同动物的发声部位麻雀发声的部位是声带;青蛙、蝉发声的部位是鼓膜;蜜蜂发声的部位是翅膀下的小黑点.【教师点拨】1.在归纳物体发声的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2.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帮助学生运用转换法设计实验观察到微小的振动.【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C)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C)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知识点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5-36,完成以下问题: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例如:用锤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合作探究】演示六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听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答: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电铃的声音明显变小.2.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到的电铃声音有什么变化?答: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电铃的声音.3.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答: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4.由以上现象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演示七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如图所示,将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将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将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能否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答: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液体能够传声.演示八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两个学生合作,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1.同学乙能够听到什么?答:能够听到同学甲写字的声音.2.由以上活动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固体可以传声.演示九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实验一: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实验二:回忆生活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可以观察到水波的形成和传播,那么类似于水波,声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答:声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教师点拨】1.在进行真空电铃实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推理实验方法的运用.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水波不仅可以较好的理解声波,同时还要让学生接受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跟进训练】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C)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3.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4.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真题特训 第三章《声的世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①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②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①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②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即: V固>V液>V气。
4.回声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再进入人耳,此时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②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到达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这就要求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距离障碍物17m远。
【易错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因为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能继续传播并存在。
有时虽然物体在振动,但由于振动幅度过小,或发声体与我们之间的空气稀疏,也不能听到声音。
【规律总结】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比较法、归纳法和转换法。
运用比较法,比较物体发声时和未发声时的区别;运用归纳法,通过对各种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运用转换法,将人的眼睛不易观察到的物体的振动,转换为其他物体的振动,从而表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
例如: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放入水中,会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
【典例分析】(2020·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______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______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______ 不能传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精品课件
课堂小结
声 音 的 产 生 与 传 播
产生 条件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 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
传播
声速: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 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
声源
物离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 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 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 和回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
讲授新课
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
相距多少m,能把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t 1 1 S v vt= 340m/s 0.1s=17m 2 2 2
讲授新课
一 声音的产生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1 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用手拨动:
听到了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 _________
振动 ②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 _______ 橡皮筋振动引起的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不能 ______
讲授新课
实验2 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其发声,然后观察尺在 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停止振动时, 观察还能否听到声音?
讲授新课
说话时 声带
在振动
敲鼓时 鼓面
在振动
树叶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讲授新课
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讲授新课
二 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 声音怎样传播出去?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新版沪科版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3.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同学敲一下铁 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D )
10. 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
介质
v/(m·s-1)
介质
水(5 ℃)
1450
冰
水(15 ℃)
1470
软橡胶 (常温)
水(20 ℃)
1480
软木
海水(25 ℃) 1531
铁(棒)
v/(m·s-1) 3230
40 至 50
500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 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5. 回声现象是由于声音的___反__射_____而产生的.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1. 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 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 是为了( B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音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教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2.难点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色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过程一、声音的世界播放根据课本P34图3一l、图3—2、图3—3素材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足如何听到声音的?……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每位同学用;乒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呜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呜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呜叫时的姿态?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生乙:鸟呜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生丙:青蛙鸣叫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生丁: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对生物很感兴趣,观察很仔细。
你们知道有一种树叫笑树吗?笑树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声的世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新版】
专题技能训练(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类型 1 声音的传播现象分析
1.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相同的音叉把泡
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_空__气____
中传播;若宇航员在月球
上作如图所示实验,敲击
右边的音叉,泡沫塑料球
___不__会___(填“会”或“不
返回
类型 2 声音反射现象分析
5.“空谷回音”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___反__射___的作用。
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
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使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
射___减__少___(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
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的材料__柔__软__多__孔__(填“柔软
即 s - s =2 s,解得s 727.6 m。
340m/s 5200m/s
返回
12.(巢湖校级月考)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 汽车的速度为10 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 s后 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 多少?(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
解: 已知:v1=10 m/s,v2=340 m/s,t=2 s,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 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 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 方法: _用__灵__敏__仪__器__替__代__人__耳__测__量__反__射__声__音__的__强__弱_______
(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___大__理__石___作为反射面效果 最好。
八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三章声音教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传播同学们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这个声音是怎样传播过来的呢?? 实验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做媒介大家已经知道了气体能够传声,那么固体和液体是否也能传声呢?请同学们设计说明。
固体能够传声: 实验结论:固体能够传声。
3、液体能够传声:演示实验:真空中能传播声音吗? 3、声音的传播速度 演示实验:声音的产生条件:振动我们已经知道振动的物体能发声,振动物体通过什么把振动传给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呢气体能够传声:以''听到飞机声”为实例, 实验设计:①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② 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学生实验:在盛水的水槽中,用两个石块互相敲击,你能听到石块的敲击声吗?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实验:将一只小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
可清楚地听到铃声。
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铃声会有什么变化?实验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回答让学生做出''空气是传声介质”的假设,并让学生设计出检验假设的实验。
实验分析:课桌紧挨在一起时,轻敲桌面能听到较大的声音。
课桌分开后,用同样的力量轻敲桌面,听到的声音很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由此证实了猜想。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并相互讨论、交流学习。
观察现象分析结论备注:1、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铁道游击战中,战士们趴在铁轨上听鬼子是否来了,说明铁轨(固体)可以传声。
3、音叉被敲响,右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生将小球弹起.启发学生说出右边音叉的发生是靠空气传播的.4、叉股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第2、3章复习课(1)(2)。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新)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全章课件(53张)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用泡沫塑料将闹钟包裹起来,人站在5米处,听闹钟声音的响度. 2.用棉絮将闹钟包裹起来,人站在5米处,听闹钟声音的响度. 3.比较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得出结论.
判断方法:
响度大,则该材料的隔声性能差.
反之响度小,则该材料的隔声性能好.
小结
一、声音的分类:乐音和噪声
声在空气 中怎样传播呢?
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怎样通过空气传到我们 的耳朵引起听觉的呢?
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象 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
声源
有时候在电影里看见这样的画面,演 员的口形与观众听到的话不是同一时 间的,听到的声音要比演员的口形慢 半拍。
声音在常见物质的传播速度
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想想议议: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 象?是怎样发声的? 蝉 蟋蟀、蜜蜂 乐器
实验探究二: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空气能传播声音
真空呢?
除了空气等 气体外,液 体也能传播 声音。
如: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请大家做一个小实验:
物质名称 空气 水 钢铁 传播速度v/m.s1
340 1500 5200
问题: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 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如果要想 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
如果我们想知道声音在室温状态 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该怎么 办?说出实验方案。
本节小结
一、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 三、声音传播的速度
噪声—— 是指声源振动无规律、声波波
形杂乱无章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 第3章 声的世界 第1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海浪
琴弦
这些发声物体有什么 共同的特点?
小提琴弦
吉他琴弦
自学互研
知识板块一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师演示:把用绳悬挂着的乒乓球去接触正在发声的 音叉。
现象:正在发声的音叉, 把乒乓球弹起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 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鼓,所 纸片弹起
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 的水花
1.如下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 都在___振__动____。
5、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 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 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 也。”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 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 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
固体可以传声,并且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强
6.蛟龙号在探测海深,下潜的速度20m/s,某时刻向 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4s时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 中的速度是1500m/s)求此时距离海底距离。
3.如图甲所示,小红将手表放在课桌上,用耳朵贴 在桌面上,能听到手表清晰的“滴答”声,这说明 _固__体____能传声;如图乙所示,小明将两块石头放在 水中互相撞击,他也能听到撞击声,这说明 ___液__体_____和__气__体___都能传声。
知识板块三 声速和回音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较慢,在液体中传播较快,在固 体中传播最快。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 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约__3_4_0__m/s。 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发生_反__射__, 声波返回形成_回__音__,它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 定海底的深度、鱼群的位置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真题特训 第三章《声的世界》 3.2 声音的特性(原卷版+解析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3.2 声音的特性【知识梳理】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2..乐音与噪声①乐音: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使人感到愉悦和美妙的声音。
②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③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a 在声源处减弱;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 在人耳处减弱。
【易错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1)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2)日常生活中的“高”有时指音调,比如“女高音”、“这个调太高,我唱不上去”等;有时指响度,比如“引吭高歌”“不敢高声语”等;(3)响度除与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区分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说话人等都是利用音色这个特性;(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音调、音色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声音的振幅会逐渐变小,也就是响度会越来越小。
【规律总结】1.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如果发声体的结构不发生变化,它振动的频率也就不会变化,即发声体的音调不变;(2)一般而言,发声体越短、越细、越薄、越紧,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则音调越低;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要控制振幅相同,改变振动的快慢,如控制拨动橡皮筋的力度相同,改变橡皮筋的松紧程度,观察橡皮筋振动的快慢变化;(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要控制振动的快慢相同,改变振幅,如控制鼓皮的松紧程度相同,改变敲击鼓皮的力量大小,观察鼓皮的振动幅度。
3.转换法的应用:可以在鼓皮上放泡沫塑料,观察不同力量敲击鼓皮时,泡沫塑料弹起的高度大小,从而感受鼓皮的振幅大小变化。
【典例分析】(2021·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响度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思路小结】1.明确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等因素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有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3章声的世界第1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问题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3章声的世界第1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问题式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源2. 声音的传播:介质与声速3. 声音的接收:人耳与听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振动是声音的来源。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速的概念。
3.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接收过程有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难点:声速的概念及其计算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音叉、鼓、尺子等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导学案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身边的声音现象,如敲击物体、说话、音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动画,讲解振动、介质、声速等概念,让学生理解声音的本质和传播规律。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
4. 例题讲解:选用一些典型例题,讲解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应用,如声速的计算、声音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比较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检验学生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板书设计:板书重点知识点,如振动、介质、声速等,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六、作业设计1. 请简述声音的产生原理。
2. 请说明声音传播的条件。
3. 请计算声速为340m/s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1秒的距离。
答案: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340m/s。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声速的概念及其计算声速是描述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物理量,对于理解声音传播的规律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能·提升训练知能提升1.下列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2.(2022·湖北鄂州中考)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速等于光速3.如图所示,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
这个事实说明()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5.(2021·辽宁丹东中考)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产生的。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6.如图所示,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发出声音的。
7.右图是流星经过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发热、发光的一幅照片。
流星绝大部分位于70~120 km的高空,因此只见闪光,不闻声响。
那么流星划过天空时究竟有无声音呢?你的判断是(选填“有”或“无”)。
8.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
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 。
9.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击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桌子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素养课件 第3章 声的世界
知识点 次声
有些声音听不到是因为声音“太小了”,有些声听不到 是因为频率不在可闻声范围内.
知识点 响度、音调、音色
波形的“高度”代表响度的大小,波形的 疏密程度表示音调的高低,越密集音调越高;波 形的形状表示音色,一般乐音是规则的形状,噪 音是杂乱无章的.
知识点 噪声的防治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的波形无规则,乐音的波形很规律.
知识点 噪声的防治
声音强弱的等级是以人能听到的声音为标准划分的,0 dB 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不要理解成听不到声音.
学科素养课件
新课标沪科版·物理 八年级上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识点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中国古典乐器笛子,演奏时依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知识点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转换法: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 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如左栏图甲中将扬声器的振 动通过纸盆上的碎纸屑的跳动来体现,左栏图乙中发声的 音叉的振动通过溅起的水花来体现.
知识点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人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
简单来说,人的双耳的位置在头部的两侧,如果声源不在 听音人的正前方,而是偏向一边,那么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就 不相等,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就有差异,人们把这种细微的差 异与原来存储于大脑的听觉经验进行比较,并迅速做出反应从 而辨别出声音的方位.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分辨声音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的方法:声波 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 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 递了能量.
知识点 次声
中国民间有预测地震的民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 的智慧,其中有几句话“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 跑.”地震快发生时,会发出次声波,人类听不到,但是大 多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广,能听得见次声波,次声波会 让动物们很不舒服,所以会有异常反应.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课件
6 .用两个小纸盒和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说明 _声__音___可__以__通__过__固__体__传__播__。
7.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你就听不到铃 声了,原因是( B )
到___2__次声音,分别通过__铁__管___和__空__气__传播的。如果
要想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击声,你应该_向__铁__管__里__灌__满__水__。
4 .在峡谷中大叫后能听到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_0_._1_s_,人耳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假如从呼喊到 听到回声用了3s,则反射该声音的高山距离人__5_1_0__ m。 (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 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 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在__桌__面___上__撒__一__些__纸__屑___ _或__放__一__些__轻__小__物__体___。
我们敲击音叉使其发声,用一个 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 视察。
现象:音叉将悬吊的乒乓球弹开。 分析: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了。
转换法:物理学中,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通过可见、 直观的现象去认识的探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请你说出下列物体发声时是什么在振动?并再列举
一些物体振动时发声的事例。
蝉
青蛙
2.学生阅读课本第37页人耳听到声音部分的内容,并回答: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答: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变听到了声音。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学生阅读教材第37-38页关于声速的内容,并说出获得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学生总结】 (1)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2)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最小的是气体。 【教师补充】 声音传播的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4.回声 学生阅读课本第38页“回声”部分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做回声? (2)回声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学生总结】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 回音(或回声)。 (2)利用回声探测海底深度、探测鱼群等。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 声的世界 第1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授课课件
知1-讲
总结
从现象“喉头振动、激起水花” 归纳出共同的特征是 发 声的物体在振动,结论的得出采用了归纳法。有些振 动不易观察,可以采用转换法把微小的振动“放大” , 在被敲击的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泡沫)等轻小物体,通 过轻小物体的跳动间接反映桌面的振动。 (1)能够发声且正在发声的物体才是声源。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发
知识点 2 声音的传播
知2-导
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 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 么我们不仅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知2-讲
水波:一块石子投入 水中,水面会上下运 动,一圈一圈向外传 播。
与水波相似,音叉振 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 也像水似的,产生波 动,并向四周传播。
知3-讲
5000 〈开放题,信息题〉小伟同学所在的课外科技活动小组,
通过实验测出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认真阅
读表格,你一定能有所发现。请你写出其中的任意两条。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15 ℃) 空气(25 ℃)
软木
铜(棒) 铁(棒)
340 346 500 3 750 5 200
总结
知2-讲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试题中的信息判断传声的物质。 虽然液体可以传声,但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不能获得 这个结论,而不能将其作为本题的答案。
知2-练
1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佩铃用手指甲轻轻地在木板 桌面滑动,附近的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但小明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却听到了声音。这个实验肯定 能说明( D ) A.空气能传播声音 B.桌面上的笔能传播声音 C.桌面上的书本能传播声音 D.木板桌面能传播声音
知1-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训:声的探究
声现象探究点较多,如探究声速的影响因素、真空不能传声、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材料的隔音性能等,实验中,主要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探究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
(第1题图)
1.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她将实验记录填写完整:
(1)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发现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
(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时,距音叉远近不同的同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声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声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声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___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___。
(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控制变量法、比较法)
(第3题图)
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
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______;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装修隔音墙的是____________;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第4题图)
4.(中考·陕西)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
他们将发声的闹钟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_______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
实验结果如下表: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__________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5.李想同学家住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噪声污染严重。
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其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想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
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实验隐含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下列实验:用这些材料做成大小相同的盒子,先把闹钟放入其中一个盒子当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
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1)将材料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本实验你认为好的隔音材料应具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7.为了研究棉花和泡沫的隔音性能,小明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
器材:小闹钟、皮尺、棉花、方形泡沫块、便携式声强计。
实验过程:
①使小闹钟闹铃,用声强计在距离其5 m远处测出闹铃发声强度为65 dB。
②用棉花盖住小闹钟,再用声强计在距离其5 m远处测出闹铃发声强度为
55 dB。
③把小闹钟装在泡沫盒里,再用声强计在距离其________m远处测出闹铃发
声强度为60 dB。
(1)将实验步骤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棉花比泡沫的隔音性能________(填“强”或“弱”)。
消音材料的特点
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大雪过后为什么很寂静
你是否留意到: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人为的活动减少了吗?那么,为什么在雪被踩过后,大自然又恢复了以前的喧嚣?原来,刚下到地面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要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以仅有少部分声能能通过口径反射回来,而大部分的能量则被吸收掉了,从而导致自然界声音的大部分能量均被这个表面层吸收,故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场面。
雪被人踩过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原本新鲜蓬松的雪被压实,从而减少了对声的吸收,所以,自然界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1)大雪过后很寂静的原因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2)如图所示,体育馆顶端和四周用特殊的材料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这种特殊形状的结构具有降低杂音的作用。
猜想一下这些材料应该是________(填“松软”或“坚硬”)的。
(第8题图)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答案
专训
1.(1)振幅(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点拨:轻敲音叉时音叉振幅小,重敲音叉时音叉振幅大,这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1)A;B(2)55(3)控制变量法
点拨:(1)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择仅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
(2)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仅材料不同的琴弦B和D进行实验。
3.(1)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吸音性能
(3)聚酯棉(4)厚度
点拨:(2)研究的是材料的吸音性能与材料的关系,故表格中应填入“吸音性能”。
4.(1)不变(2)其他条件相同时,海绵的吸音效果最好
(3)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4)大理石
方法规律:(1)由控制变量法知,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材料的关系,只能改变反射面的材料进行实验,其他条件应控制不变。
(4)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空气中的声速,应选择反射声音效果最强的材料,即大理石。
5.(1)机械闹钟(2)B(3)泡沫塑料;控制变量法、比较法
点拨:(1)机械闹钟可以提供持续的、响度大小不变的铃声。
(2)方法A的缺点是:当声音的响度相差很小时,人无法作出准确地判断。
(3)泡沫塑料做隔音材料时,听到声音的距离最短。
6.(1)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纸板;玻璃(2)蓬松多孔
点拨:由题知,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的距离越小,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故泡沫塑料板的隔音性能最好,玻璃的隔音性能最差。
由几种材料对比可知,如果材料越蓬松,并且小孔越多,隔音性能越好。
7.(1)5(2)强
8.(1)C(2)松软
点拨:质地松软、多孔的材料吸收声音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