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棵树评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6课时 有几棵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6课时有几棵树一.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需求;2.了解植物及树木的分类;3.能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2.引导学生具有探究、研究的能力;3.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一步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本质,避免人云亦云;3.教会学生如何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流程1. 激发兴趣,发现问题1.张老师在班上展示图片,引出问题:“世界上有多少棵树?我们学校有多少棵树?”2. 教师示范1.张老师让学生根据校园地形图计算学校占地面积;2.然后,让同学分组,在校园中寻找树木,使用框架计数器进行计数。
3. 学生探究1.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计算出校园占地面积;2.分组后,使用计数器对校园树木进行计数;3.学生向其他小组展示计数器与众不同的使用方法;4.各小组讨论,改进计数器使用方法。
4. 提高认识,引导探讨1.张老师指导学生根据已有数据计算校园树木总数;2.学生讨论如何精确测量树干粗细、高度及树冠面积;3.张老师提醒学生量度中遇到的难点,帮助学生解决。
5. 数学运用,解决实际问题1.学生使用已有数据计算出校园树木总数;2.将数据换算成全市树木总量;3.学生吸收课上经验,在家庭、街区范围内寻找树木,计算家庭、街区范围内树木总量;4.学生善于将总数进行换算,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五.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方面,我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首先,激励学生情感上的投入和认识上的准确把握对教学非常重要,钩住学生情感,在理念的构建上做得更充分和精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其次,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几棵树说课稿
《有几棵树》说课稿一年级付霞一、说教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页---75页的有几棵树。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地口算8加几;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 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三、说教法,说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一年级的小学生更是用形象来思维的。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介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植树”这一场景,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四、教学流程:学习一个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体验,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
因而我在本节课中力求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互动,在互动中发展。
具体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二)松弛有度,课中休息(三)自主探究,巩固练习(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感受一年四个季节,小朋友们想不想去?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个季节么?这样引导使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
(二)松弛有度,课中休息(三)自主探究,巩固练习儿童的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也是一个想象力极其丰富的世界,充满好奇,充满对未来的希望。
有几棵树说课稿
有几棵树说课稿 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有几棵树》,本内容出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二)”中的第四节,是一节新授课。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匡助学生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9 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十几减 8、9 的计算做好铺垫。
故本课在本单元起到一个承上起下的作用。
教材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模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 8 加几的加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操作活动,探索 8 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并能正确计算 8 加几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及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学习形式化的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于这种思想,结合我班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进一步体味凑十法。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索、合作、互动的教学方法,并运用游戏、操作、交流等形式辅助教学,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索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实践(摆学具)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 8 加几的计算过程,体验成功的快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索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便、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树有多少棵说课稿
小树有多少棵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数字概念,并会数数和比较数字大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掌握数数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数字概念及数数,包括认读数字、数数、比较数字大小等。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的数字概念,能够正确数数和比较数字大小。
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数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操作实践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小树图片,提问:“同学们,这里有多少棵树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2. 引导学生用数字表达树的个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1. 数字的认识(1) 教师出示10以内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数字。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数字的规律和特点。
2. 数数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数,如:一只手点数,另一只手协助。
(2) 学生通过操作实物(如小树、小棒等),练习数数。
3. 比较数字大小(1)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引导学生比较数字大小。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数字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赛,看哪组数得又快又准。
2. 玩“找朋友”游戏: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找出相应数量的实物。
(四)小结1. 教师总结本课重点知识,强调数数的方法和数字大小的比较。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回家后数一数生活中的物品,并与家人分享数数的乐趣。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说课稿设计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这一课。
一、教材分析《有几棵树》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数数,并能够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数数的基本方法,对数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10以内数的认识,他们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数数,认识10以内的数,能够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数数,认识10以内的数,能够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数的顺序和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我会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小猴子的水果树》来导入新课。
故事中,小猴子种了一棵水果树,果实成熟了,小猴子请朋友们来帮忙摘水果。
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水果树上的水果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活动(1)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水果模型,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数一数水果的数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数水果的经历,交流数数的方法。
(3)我会选取一些学生代表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并让大家评价一下哪个代表的数数方法更好。
3. 巩固练习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我会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几棵树,让学生们数一数树的数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课时 有几棵树(一)教案与反思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6课时有几棵树(一)【教学内容】有几棵树(一)【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是重点;【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难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课前教学准备】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二)比较1.计算对比。
9+6=158+6=14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9+8=9+7=9+6=9+5=9+4=9+3=9+2=8+9=8+8=8+7=8+6=8+5=8+4=8+3=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
(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 7+8 8+45+8 8+6 8+38+5 2+8 4+88+7 9+8 8+93+8 6+8 8+2【板书设计】8+6=148+6=142444【教学反思】提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让学生自主探索“8+6”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算法也就不同,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说课稿(6)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7.4 有几棵树》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数量的概念,能够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量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还处于初步阶段。
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比较熟悉,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量的概念,能够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量的概念,能够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数量的变化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片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棵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两组物体,如苹果和橙子,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每组有多少个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量的变化规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eaching Design, Reflection and Comment on "There Are Several Tree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
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是驻城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0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
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
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
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有几棵树评课稿
有几棵树评课稿
在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植树这一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环保教育重视算法的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本案例中得到体现。
本案例教师能利用教材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整百、整干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实录、课件及反思(精选3篇)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实录、课件及反思(精选3篇)《有几棵树》、实录、及反思篇1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导入语(课前观察,小组比赛,给第2、3小组纪律好画上智慧果。
)师:今天智慧爷爷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感受一年四个季节,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生:想!师: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个季节么?生:春、夏、秋、冬。
2.春天播种希望。
(1)师: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
(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春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
现在陈老师就带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生:好!(教师掀开黑板上的纸张,分别有两排树)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生:8棵。
师:第二排呢?生:6棵。
(2)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快速转动小脑筋,举手回答陈老师的问题。
生:上面有几棵树?下面有几棵树?一共有几棵树?师:你真厉害!还有什么问题?生:第一棵树的右面有几棵树?师:你真棒!不过你的第一棵树是第一排还是第二排呢?(师指着树问)生:第一排的。
(师奖励生1和生2小红花)师:哦,第一排的第一棵树的右面有几棵树呢?生(全体):7棵。
师:还有问题么?生:上面多几棵?下面少几棵?师:你回答得很好,不过不完整,谁能来帮帮他?生:上面比下面多几棵?下面比上面少几棵?师:你们都好棒,提出很多问题。
那一共有几棵树?谁来列个算式呢?生(全体):8+6=14。
(师板书8+6)师: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可是陈老师却不懂怎么计算这个得数,我想要你们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好吗?(3)师:恩,那现在请小朋友拿出小棒摆一摆,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你就要停下来,坐端正。
预备,开始!(教师指导部分学生摆小棒)(4)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音乐声响起,示意学生坐端正)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生:8+6=14,数一数这边有8棵,那边有6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是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主题是“有几棵树”。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并掌握“几”的概念,能够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几”的概念,能够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并且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认为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的概念,能够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
而难点则是如何通过实际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准备了教具和学具,包括树木的图片,数数的小棒,以及写有数字的卡片。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一些树木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在图片旁边写上相应的数词,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的概念。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或者小区里有几棵树,并用数词来表示。
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几”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课后,我需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我也可以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这是因为我认为教材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的概念。
我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课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几”的概念。
然后,我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互相数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或者小区里有几棵树,通过实际的操作,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课时 有几棵树(二)教案与反思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7课时有几棵树(二)【教学内容】有几棵树(二)【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一、实践应用,拓展延伸(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二)出示图片:蝴蝶(三)出示图片:蜻蜓(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课外研究7+()6+()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三、巩固练习课本82页第3、4、5题【板书设计】有几棵树(二)8+5=136+8=148+8=16【素材积累】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北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课时 有几棵树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第4课时有几棵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翰皓学校陈阵语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8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材第81页)二、教学目标1.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在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8加几的进位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一、情境引入师: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有绿草、红花、大树,温暖的阳光,多好啊!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去春游啦!瞧,他们已经来到草地上。
(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情境图)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板书课题:有几棵树)二、学习新课1.探究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用接数法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情境图)师:同学们,你从图中获取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师:我们观察到小河的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要计算图中一共有多少棵树,应该如何列式呢?师:你们知道8+6等于多少吗?怎样计算呢?(学生用1根小棒表示1棵树来摆一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8根小棒代表小河左边的8棵树,右边摆6根小棒代表小河右边的6棵树。
教师边引导学生边提问。
师:数一数,现在一共多少根小棒?师:如何计算的?(学生独自思考,指名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用接数法计算。
8+6,就是从8开始往后接着数六个数,即9,10,11,12,13,14,所以8+6=14。
(2)用“凑十法”计算。
①师:左边有8根小棒,再加几根是10根?这几根从哪里拿来呢?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再加2根是10根,从右边的小棒里拿。
师:右边被拿走2根小棒,还剩几根呢?现在合起来是多少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板书)②师:右边有6根小棒,再加几根是10根?这几根从哪里拿?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再加4根是10根,从左边的小棒里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有多少棵树 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有多少棵树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研讨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小树有多少棵》。
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口算乘除法,主要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
本单元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小树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钱”两个情景活动之中;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参观科技馆”和“植树”两个情景活动中。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课时安排是8-9课时。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加上新教材图文并茂,学生之间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和交流,学生爱做,敢说,使学生学习数学始终处于一种乐于探索,积极主动的状态,学生在计算方面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是:如何发现规律,理解乘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法。
五、教学设计(一)创境激趣明晰目标1、创境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
上课一开始我们想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园林工人都要准备很多树苗去植树呢!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等待要栽种的小树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呢?这时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说课稿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几棵树》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一片树林里,有几棵树以及如何数树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数学基础薄弱。
在数数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从1数到10,但对数的顺序、数量关系等概念尚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的顺序和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基本的数数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的顺序和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片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有几棵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课文内容,讲述有几棵树以及如何数树的故事。
3.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并讨论数的顺序和数量关系。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手指、小棒等工具,模拟数树的过程。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数数的方法,强调数的顺序和数量关系。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数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思考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三则】【名师】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三则】《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之一〖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
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是驻城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0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
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
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
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
(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师傅在为8棵、6棵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师: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有几棵树教学设计与反思北小何艳红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基础,初步渗透“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掌握凑十法,并能熟练应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知识目标: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能力目标:1.渗透一题多解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学情分析我校是新建成的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5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
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
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对其中的算理不是很明白。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
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 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有几棵树》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等奖
《有几棵树》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等奖1、《有几棵树》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教学步骤: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
(积木型板图)1、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3、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8+6 8+8 5+8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8+6=14怎么来?(1)8+6=14 (2)8+6=14(3)9+6=15 (4)8+6=148+6=14 看见8就减2(5)8+6=14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比一比,谁算得快。
(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 7+8 8+4 5+8 8+68+3 4+8 8+7 8+5 2+89+8 8+9 3+8 6+8 8+2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P103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 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数学问题进行练习,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数的概念、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等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的概念,能够正确识别数字;2.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比较数的大小;3.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1.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
2.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数字的识别。
2.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引导法、探究法、情景模拟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家附近有没有树?”学生们纷纷回答:“有!”“那么,你们能数出你们家附近有几棵树吗?”教师再次问道。
学生们互相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一些小朋友上来数出自己家附近有几棵树,并总结出规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通过教读口算题和让学生完成口算练习的方式,巩固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方法。
2.讲解新知教师通过讲解P22-P23的例题,引导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每个小组独立完成课本上P24-P25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环节复习教师在板书上写下一道口算题,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作答,之后教师采用随机抽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口算的讲解和答案的讲解。
5.作业布置按教学进度要求,布置相关作业和预习任务,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的数学课程学习,学生对数字的认知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简单的识别数字,掌握了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够完成基础的加减法运算。
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导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其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授课时间适中,学生反应良好,参与积极。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使学生学得更加有趣生动。
通过讲解、引导、练习等多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强化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进一步注重教学方法及策略的综合运用,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兴趣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几棵树》评课稿
一年级组主评:黄维梅
锁老师的这一节课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处理,自始至终以逛公园为主线,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想法,还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与互助,并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
通过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可以使他们从多角度看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宋老师的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
主要特点: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矫正了过去计算教学中算法的“一统化”。
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多样化”也很好地释放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人也许有快慢之说,而对不同的人却不存在优劣之分。
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宋老师没有提前透露自己的观点,只是组织学生们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尽量满足每只举着的小手,鼓励他们敢于争论,呵护每一位学生的
创造力。
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刻,也正是他们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的时刻,这正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用学生那颗智慧的火花去点燃其他学生,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康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新课开始,利用工人给树木涂防护漆从而对学生进行保护树木,爱护花草的教育;在小组学习时进行合作团结的教育;在学生相互评价时进行欣赏他人、真诚有礼的教育;在帮小蚂蚁搬家时进行助人为乐的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因势利导,使教学不仅成为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成为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8+6=?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算法也就不同,教师给学生这个机会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通过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也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一点思考:
算法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算法多样化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他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不同,
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
教学8+6时,放手让学生试算,学生中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氛宽松活跃。
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变得聪明自信,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
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