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精选篇1)一、地位和作用: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力”作必要的准备。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
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了悬念。
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我采用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并掌握与之相关的实验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从而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会使用气压计进行测量。
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强与天气、高度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是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与天气、高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大气压强的概念和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准备了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气球等教具和学具。
第一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当我们把气球吹起来后,如果用一根针扎破气球,气球内的空气会迅速喷出。
我会让学生观察这个现象,并提问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第二步,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大气压强的变化。
我会将气压计放在一个高处,然后让学生观察气压计的读数变化。
学生会发现,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计的读数会减小。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第三步,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气压强与天气的关系。
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现象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第四步,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气压计进行大气压强的测量。
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活动重难点是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与天气、高度的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大气压强的概念,了解了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会使用气压计进行测量。
同时,他们也应该已经了解到大气压强与天气、高度的关系。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例如,他们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大气压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如温度、湿度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5.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6.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评价
1.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开始讲授新知。首先,教师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然后,教师介绍大气压强的测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如帕斯卡(Pa)、毫巴(mbar)等。接下来,教师详细讲解大气压强的来源和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图像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大气压强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大气压强的作用。
2.实验观察: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如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练习完成后,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以及大气压强的来源和变化规律。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疑惑。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9 大气压强 教案
9.3 大气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学会计算大气压强。
(3)知道大气压强的影响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多媒体演示实验,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够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2)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大气压强的影响和应用。
教学难点: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用大气压强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分析根据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的学习,在大气压强这一课程中,学生学习了大气与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等因素的关系。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气的物理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感受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如气压计的应用、天气预报等。
通过这些实例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大气压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和让学生解决疑惑,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总之,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的学习内容涵盖了知识点的完整性和实用性,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都有所提升,学习效果不错。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覆杯”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覆杯”实验的结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而且各个方向都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 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9.3 大气压强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大气压强的来源和作用,以及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索大气压强的奥秘。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大气压强的来源和作用。
2. 学会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能运用公式计算大气压强的值。
3. 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来源和作用,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难点:大气压强的计算,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水银柱、实验器材(包括瓶子、水、纸片等)。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如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为学生学习大气压强打下基础。
二、探究大气压强的概念(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来源和作用。
2. 进行实验演示,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学习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气压计的构造,讲解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四、生活中的大气压强(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
活动重难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来源和作用,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难点:大气压强的计算,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来源、作用以及测量方法。
在课后,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大气压强的应用,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等。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共7篇)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大气压强一、教学目标:1.体验大气压强的现象。
2.探求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积极的探究精神。
二、教具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分别自带熟鸡蛋一个,矿泉水一瓶,钉子一个,玻璃杯一只,小水桶一个;实验室准备:吸钩若干,广口瓶,小茶壶一个,水槽,胶皮管,酒精棉,火柴,试管,玻璃皿等。
三、教学实录: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知道,人生活在大气中。
那么,大气有哪些特征呢?生:大气有质量,大气有密度,大气有压强……师:大气有压强吗?如果有,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为什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呢?(点评:新颖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说明:学生分组做以下实验:(1)用吸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2)“覆杯”实验;(3)“瓶口吞鸡蛋”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实验”。
如可以将吸钩上下拉,斜着拉,看能不能拉开;可以将装满水的杯侧放,再观察水还会不会流出来;不装满水,再观察水会不会流出来。
)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气体到底有没有压强?气体如果有压强,那么气体的压强有哪些特点?生:气体有压强。
生(A):将两个吸钩放在一起,不挤压,很容易拉开;挤出里面的空气后,用很大劲拉也拉不开。
说明外面大气存在压力,所以拉不开。
生(B):将玻璃杯倒满水,用硬纸片压在杯口,倒过来水和纸片都不往下掉。
说明外面有大气压力“托住”纸片,所以纸片掉不下来。
生(C):给广口瓶加热,冷却后,瓶口的鸡蛋会自然被吞进去。
这是因为外面的气体压强大于里面的气体压强,把鸡蛋压进瓶中。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大气存在着压强?生:将一摞书放在气球上,往气球里吹气,气球就能顶起书;吸盒装饮料时,纸盒会变形;还有拔火罐……(点评:学生举的例子越多越好,旨在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师:大气压强有什么特点?生:和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大气压强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案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大气压强》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具体阐述。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的教案设计中,我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气球、塑料瓶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如吸管喝饮料、铁轨下面的小孔等,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作用。
2. 实验一:用气压计和水银柱演示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数值。
3. 实验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气压计,观察和记录不同高度气压的变化。
4. 实验三:通过吹气球、挤压塑料瓶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讨论大气压强的作用和应用。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六、活动重难点1. 实验一:让学生理解气压计的原理,掌握水银柱的高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2. 实验二: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观察的能力,理解不同高度气压的变化。
3. 实验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理解大气压强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 大气压强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节奏。
因此,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我的课堂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引导他们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作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作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孩子们体验到物理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和作用。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瓶、水、吸管、盆子、镜子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气球,提问:“为什么气球会鼓起来?”引导孩子们思考大气压强的存在。
2. 实验探究: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塑料瓶在注入水后的变化,引导他们发现塑料瓶被大气压强所支撑。
3. 知识讲解: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作用,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重要性。
4.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用吸管和盆子进行实验,观察吸管在盆子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发现吸管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大气压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和作用。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孩子们对大气压强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后,我准备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和原理。
同时,我也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优秀教案《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案《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其应用。
2.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及标准大气压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及标准大气压的概念。
2.教学难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如吸管吸水、吸盘吸在墙上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探究大气压的存在(1)进行覆杯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大气压存在的结论。
3.大气压的测量(1)介绍托里拆利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2)讲解标准大气压的概念,并让学生记住其数值。
4.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1)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不同高度下的气压变化。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5.大气压的应用(1)讲解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吸尘器、打气筒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大气压的应用。
6.课堂小结(2)强调大气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作业布置1.复习大气压的存在、测量方法、与高度的关系及应用。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查找资料,了解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讲解、举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存在、测量方法、与高度的关系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如课堂讲解时间较长,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大气压的存在: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解释为什么用吸管吸水时,水会被吸起来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这是因为吸管内部气压减小,外部大气压将水推向吸管内部,这就是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现象,如飞机升空、吸管吸饮料、抽水机工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有关吗?它们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物理原理,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大气压强。”
3.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产生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通过对大气压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规律的美妙和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力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了解了压力、压强等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大气压强的学习将更具挑战性和实际意义。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大气压强的现象,如吸管吸饮料、吸盘固定物体等,但尚未形成系统、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主动探究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直观性、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大气压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5.能够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4.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困难,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
5.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教师引导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效果。
3.作业设计:
(1)书面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梯度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大气压强概念、计算及实验操作的理解。
(2)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注射器吸药液、抽水机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理解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醒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4.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1)完成课本第9.3节后的习题,巩固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及实验操作。
(2)设计一道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生活实例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学步骤:
(1)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 大气压强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孩子们亲手操作,观察现象,从而引导他们探索和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水杯、气球、塑料袋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实验材料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气球在空气中会膨胀的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空气对气球产生的压力。
2. 讲解:向孩子们解释大气压强的概念,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作用。
3. 实验:让孩子们亲手操作,通过改变气压计中的气体压强,观察气压计的指针变化,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4. 实践:让孩子们用水杯、塑料袋等工具,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大气压强的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家庭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探索和深入了解大气压强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设计意图中提到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孩子们能够直观理解大气压强的关键。
教学目标的制定,特别是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是孩子们需要掌握的重点。
再次,活动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这是难点之一,因为需要让孩子们亲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 大气压强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 大气压强一、教学内容1. 大气压强的概念:介绍大气压强的定义、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2. 大气压强的测量:讲解气压计的原理和构造,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气压计。
3. 大气压强的应用:探讨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泵、吸管等。
4. 气压与天气的关系:介绍气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气压变化预测天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吸管喝饮料、水泵抽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大气压强之间的关系。
2. 知识点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然后讲解气压计的原理和构造,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气压计。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大气压强相关的例题,如气压计的使用、气压与海拔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以巩固所学内容。
5. 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教师讲解气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气压变化预测天气。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与大气压强相关的作业,如课后习题、实践调查等。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
2. 气压计的原理和构造。
3. 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习题:(1) 简述大气压强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2) 讲解气压计的原理和构造。
(3) 探讨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实践调查:调查周围的气压变化,观察气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气压与天气的关系一、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的测量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本节课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的理解;
(2)培养学生应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2、科学思维:
(1)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论证能力。
(2)通过让学生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来思考为什么没选水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3、科学探究:
(1)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派出小组代表归纳总结发言,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探究欲和崇尚科学、乐于思考、动手操作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
(1)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2)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明白大气压强的方向。
2、教学难点:
(1)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
(2)会用标准大气压解题。
三、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定义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大气压强的方向
4.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
5.托里拆利实验
6.标准大气压 P
0= 1.013×105 Pa。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3)会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科学思维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原因;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大气压的测量三、教学分析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由于刚学完液体压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推测:既然液体有压强,那么与液体同样具有流动性的气体是不是也有压强?由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通过现象分析或进行有趣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存在的认识,使他们确信大气压强是存在的。
用大气压强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比较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为更好地认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想想做做”栏目中的实验,通过自制的气压计观察大气压如何随高度变化。
最后还介绍了水的沸点跟大气压的关系,要求学生知道这个结论,能够与生活实际联系即可。
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课本“科学世界”栏目中介绍了活塞式抽水机,它的工作过程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可通过视频和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
但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容易被人们忽视。
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
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比较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
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三、教学策略
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后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只空杯、吸盘两个、饮料瓶、水、大小试管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老师演示:取一个饮料瓶,向里面倒一些热水,稍后把热水全部倒出去,迅速把瓶盖拧紧。
让学生观察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是谁把饮料瓶压瘪的呢?
演示:取两只试管,一只较细,一只稍粗,较细的试管刚好能够放进稍粗的试管里,并能在里面自由移动。
如图1,在稍粗的大试管内装满水,把较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
手扶小试管,将大试管倒置,放开手。
你将看到什么现象?
图1
指出上述发生的不可思议的现象,都与大气压强有关。
观察并回答,瓶子变瘪了,同时会听到“喀拉喀拉”的声音。
把瓶子压瘪的只能是空气。
观察并回答,大试管里的水会从两试管间的缝隙流出,同时看到小试
管不仅没有掉下来,反而在大试管中上升。
原理揭秘:装置倒置后,大试管中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流下来,小试管上方的空间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小试管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着向上运动。
所以会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液体压强是怎样产生的?
思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大气是否受重力?大气是否具有流动性?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是否也
有压强?
指出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具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与液体压强一样,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小实验: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多媒体课件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让学生感受大气压之大,简单分析其中的道理:向外抽气的目的是使球内部气体压强减小,球外面的大气压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很难分开。
让球内部进气,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半球分开。
这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回答: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大气与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学生做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运用类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有意识地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进一步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演示: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使水能随着容器上升?如果容器足够长,水能否升高到任意高度?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
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投影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开始时,水银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引导学生讨论:
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
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了解高压锅的道理。
利用视频展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能随着容器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
当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
通过测量大气压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可以间接地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刚开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水银会下降。
当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时,水银会停止下降。
所以大气压就等于760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学生讨论得出:因为,液体压强与水银柱的高度有关,而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无关。
破洞后的玻璃管与水银槽成了连通器,管内的水银将向下落回水银槽。
托里拆利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大气压托起液体,通过测量大气压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间接地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为了降低学生认识的难度,有必要增加几个过渡性的实验。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
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