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_教学设计_陈元正

合集下载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一、设计背景: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对于了解DNA分子的结构是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基石。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了解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对DNA分子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掌握DNA的碱基配对关系;3.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三、教学内容:1.DNA的组成:由磷酸、五碳糖(脱氧核糖)、氮碱基组成。

2.DNA的碱基配对关系:A+T,G+C。

通过观察碱基结构图,并分析氢键的情况,引导学生理解碱基配对的规律。

3.DNA的双螺旋结构: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并解释DNA的双螺旋结构特点,如螺旋上是由磷酸和五碳糖交替排列,碱基对包裹在螺旋的中央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介绍DNA分子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DNA分子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投影或黑板,以PPT或教学手册为主要工具,结合文字、图片及图表,系统、详细地讲述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DNA 的碱基配对关系和双螺旋结构。

3.碱基配对练习(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DNA分子模型或图纸,让学生根据碱基配对规则,搭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通过观察、讨论和比较,学生搭建出正确的DNA分子结构。

4.实践探究(30分钟):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DNA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DNA的结构。

并反复强调DNA的双螺旋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

5.情景应用(20分钟):以一个案例或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分析和解答:为什么DNA分子是双链的,而不是单链或多链的?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回答。

6.总结和展示(10分钟):教师总结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并帮助学生归纳并概括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简案)清河中学高二生物组陈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说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概述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能力目标:(1)制作DNA分子的平面和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成员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的平面和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模型制作法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模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模型的材料和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模型,并制作PPT多媒体课件、对话单和教案;学生预习本节课相关内容,并完成对话单上的“生本对话”部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几张不同的笑脸,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孩子的长相各不相同呢?”学生回答:“每个人的遗传物质(DNA或基因)不同。

”。

教师又问:“那么,每个人DNA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借此引出DNA 分子的结构,导入新课。

二、新课研学(一)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并带领学生学习一遍。

(二)复习回顾1.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脱氧核苷酸又是由哪三部分构成的呢?(三)模型建构模型建构1: DNA的平面结构教师:大家都知道,蛋白质是由它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形成的,那么,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学生:首先,许多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再经过盘曲和折叠,最终形成蛋白质。

教师:那么,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又是如何形成DNA的呢?教师安排各小组利用已发的材料在黑板上尝试构建DNA的平面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DNA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的结构教学设计篇一:《dna分子的结构》一等奖教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力目标】: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科学思维及动手能力【情感目标】:体验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研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新知准备:画出一个脱氧核苷酸,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教学过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实验报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第___组【实验原理】1、dna分子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规则的___________结构,2、dna分子由两条_________排列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____________排列在外侧,_______排列在内侧。

【材料用具】dna基本组成单位塑料模型【方法步骤】依据自己构建的模型,填写下表探究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1)从总体上看,dna是一种什么结构?是由几条链构成的?两条链的方向如何?(2)dna分子中外侧排列的是什么?内侧排列的是什么?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哪一部分是dna的基本骨架?(3)dna中的碱基是依靠什么结构连接起来的?遵循什么原则?拓展延伸:双链dna分子中各种碱基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a= , g= ,a+g= ,也就是:(a+g)/(t+c)= 小试牛刀:某生物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18%,则鸟嘌呤的分子数占多少?探究2、dna分子的特性:(1)不同dna两条长链上的什么结构是稳定不变的?(2)什么结构是千变万化的?(3)每个dna分子各自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吗?(4)以上三个问题分别体现了dna的什么特性?课堂反馈:1、某同学制作一dna片段模型,现准备了10个碱基a塑料片,8个碱基t塑料片,4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塑料片,那么至少还需准备碱基c塑料片的数目是()a.8b. 24c.16d. 122、如下图所示,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3、在dna分子的两条链上排列顺序稳定不变的物质是()a.四种脱氧核苷酸b.碱基对c.脱氧核糖和磷酸d.核糖核苷酸4、下列有关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a、两条主链上的对应碱基以氢键连接成对b、配对碱基的互补关系为a—g,t—cc、各个碱基对的平面之间呈平行关系d、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内侧课下思考:如何以构建的模型为基础,形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即dna分子是如何完成复制的)?dna分子的结构预习案教师寄语:细心决定成败,完美永无止境预习目标:1、熟练掌握dna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篇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内容抽象,微观,不容易理解,本段教学我打算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反思”这样7个方面进行剖析。

1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编写在高中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2的第6章第1节。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在讲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使学生从结构方面更加了解为什么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另一方面,它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和进化教学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DNA分子结构》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通过制作DNA*面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DAN结构的发现历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4教学方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我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5学习方法俗话说“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篇一:dna分子结构-教案】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

与原教材相比,本节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故事讲述的方式,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并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本节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的象征。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本节内容既是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等相关生物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也是现代生物遗传学学习的基础,其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结构、dna复制以及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

学生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学习,准确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以为以后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双螺旋结构模型;(2)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的特点。

2、能力目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模型构建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体验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辛和乐趣。

(4)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三、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四、教学难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五、重难点的突破方法通过已知知识的复习,学生在了解dna分子结构探索历程的同时,尝试构建dna分子结构的模型,在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教学过程中以“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长链—平面脱氧核苷酸双链—立体双螺旋结构”为主线逐步深入,以“基本单位是什么”,“脱氧核苷酸如何构成脱氧核苷酸长链”,“ 脱氧核苷酸长链如何构成dna分子”、“碱基排列在螺旋内侧还是外侧”、“碱基对如何连接”等一系列质疑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动手构建模型并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DNA分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2中《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继续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遗传的本质。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表达”等内容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在构建模型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获取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和DNA分子的特性等知识。

本节教学需要2学时完成,本节课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探究遗传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合作交流的精神,感悟科学研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难点:掌握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师课前准备:PPT课件;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组件:蓝色大球(代表脱氧核糖),白色小球(代表磷酸),绿色、蓝色、红色和黄色圆柱(分别代表A、T、G、C四种碱基),白色细柱(代表磷酸二酯键),白色粗柱(代表碱基与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PPT,展示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DNA雕塑,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将它作为高科技的标志吗?我们已经知道DNA是遗传物质,那么DNA分子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呢?这就需要从认识DNA的结构开始。

二、复习旧知,问题引导,构建核苷酸长链提问:DNA的全称叫什么?它由哪些元素构成?基本单位是什么?由几部分构成?碱基有几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快速画出一个脱氧核苷酸,找出学生画错的例子给予纠正,指出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正确的连接方式。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2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2

思维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提出新的实验方案能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再剖析。

如鼓励学生思考:本实验为何采用此方法?用其他的方法是否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本实验的实验材料能否被替代?实验步骤是否可以进行某些改进等等。

二是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相比,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大胆探索,尽可能地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例如在“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时,我就鼓励学生把它变成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之间的关系。

考虑到学生没有使用过吸耳球,我在实验前向学生出示了吸耳球并简单介绍了它的作用。

然后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制定了下列实验步骤:①取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注入10mL 澄清的石灰水;②在甲试管中用玻璃管吹气,反复吹一段时间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浊浑,丙试管做对照;③取一段直玻璃管插入乙试管中,不断用吸耳球向玻璃管内压气,时间同向甲试管中吹气的时间相同,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④比较甲乙试管,发现甲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深。

⑤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空气中含较少的二氧化碳。

三是就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

教师应善于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对相关知识或问题进行探索、尝试、验证等,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智慧,给他们的创造和表现留下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能。

例如学习“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时,可让学生设计一个相对简单的实验说明“吸烟有害健康”;学到“骨的成分”时,可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成年动物骨中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学到血细胞时,可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血红蛋白的特性等等。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教案一:DNA分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理解DNA分子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功能。

教学重点:1.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掌握DNA分子的组成和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1.理解和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了解DNA分子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功能。

教学准备:1.电子白板和投影仪。

2.幻灯片和视频资料。

3.DNA分子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图与生物体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Step 2: DNA分子的组成和基本结构使用幻灯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DNA分子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解释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由糖、磷酸和碱基组成。

阐述碱基是形成DNA的双螺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强调DNA是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的,形成一个螺旋。

Step 3: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详细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并展示DNA分子模型。

通过比较DNA与梯度的形状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

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的链沿着中心轴向相对旋转而成。

Step 4: DNA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功能介绍DNA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解释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控制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提及DNA replication 和蛋白质合成等基本过程。

Step 5: 拓展知识和应用让学生查找和分享DNA的其他相关知识,如DNA的变异、突变和基因工程等。

通过讨论和互动,加深学生对DNA分子的理解和应用。

Step 6: 小结和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

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教学延伸:1.让学生制作DNA分子模型,以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DNA分子在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概念,知道DNA是生物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2. 使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了解其空间构型和组成成分。

3. 培养学生通过模型建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基本概念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 DNA的空间构型4. DNA的组成成分5. 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空间构型和组成成分。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推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DNA的结构。

2. 利用模型建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DNA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DNA的结构。

2. 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准备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和绘图。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对DNA结构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介绍DNA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DNA是生物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知识讲解】1. 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释其空间构型和组成成分。

2. 通过模型建构,使学生直观地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加深对DNA结构的理解。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DNA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进一步了解DNA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DNA在细胞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DNA结构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DNA的基本概念,包括DNA的定义和功能。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包括螺旋的形状、螺旋的直径、碱基对的数量等。

4.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DNA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DNA分子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一、设计思想:以DNA模型的建构为依托,通过“分析原型---模型假设---模型检验---模型应用”的过程式教学,尝试模型建构的科学方法,通过对DNA分子结构原型的分析过程,体验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美国教育学家克莱恩曾经说过:“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

”教学中让学生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学具动手构建模型,然后通过师生或生生的互评,水到渠成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达到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中体现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生本教育”理念,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分子必需有特定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同时理解DNA的分子结构,既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理解基因的本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的“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等内容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生物学科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知识目标的任务不是很难,相对来说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过科学史渗透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教育,二是通过运用学具构建模型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节内容安排二课时,这里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安排DNA分子结构特点的拓展和有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和应用。

三、学习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他们自然会产生“DNA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怎样的结构?”这样的疑问,而这正是促成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奋点。

此外,学生在初中科学和必修一的学习中已掌握了核酸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等知识,日常生活中也有相关的经验积累,这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学生更擅长于形象直观思维,其空间想象力不足,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有必要利用学具进行直观的模型构建,以增强其理解力,培养动手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DNA的分子组成,概述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阐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二、小组自主学习
教师让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47、48页的构建DNA双螺旋模型的资料
分组讨论总结DNA的分子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通过展示DNA分子平面结构图片以及双螺旋结构图片,讲解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氢键等结构,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DN分子
掌握DNA分子得到平面结构特点以及结构。
1.知识目标
(1)说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己制作DNA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练习
让同学们说出图中所给出的DNA分子的10个基本结构
思考并回答问题
巩固知识
五、课后拓展
让同学们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个DNA双螺旋的结构模型
收集生活的材料,制作DNA模型,并在下堂课学习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时进行展示。
提高同学们动手操作能力。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题目
DNA分子的结构
学科
生物必修二
教学对象
高二
课时
15分钟
教材背景
教材内容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由DNA分子结构发现的历程、DNA分子结构的特点以及制作DNA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组成。从地位上和作用上看,它是之前所学内容《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内容的深化,更是接下来遗传与变异核心内容《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以及选修《DNA技术》《基因工程》的基础。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内容包括:⑴由沃森和克里克的实验得出dna分子的结构;⑵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其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通过复习脱氧核苷酸结构,学生说出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种类、碱基种类、元素种类。

⑵利用人体模型,呈现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结构,学生说出dna分子结构特点。

⑶通过阅读文字,学生说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⑷通过展示各小组dna分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dna分子结构的特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⑴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⑵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3.能力方面
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模型构建提高学生肢体协调能力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就科学家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领悟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中应用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突破方案:
1.构建人体模型进行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结构组成的过程。

五、教具准备
dna分子的直观结构模型
六、教学方法。

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程中关于模型建构方法在学科中应用是本节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过程,一方面让学生总结科学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对DNA双螺旋结构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将模型建构方法应用于其他学科。

这是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设计要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学会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情感目标:3、讨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4、培养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精神。

5、善于观察事物的现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问题。

能力目标:6、通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升科学探索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难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

五、教学策略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分子领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较难掌握。

教材中安排设计“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践活动。

有助于理解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

为了将抽象的知识及时形象化,我将“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实验改成“边学边做”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导入展示课件:同学们,北京大学中关村的“麻花”,成为世人瞩目的标志。

这个标志性雕塑,合同是按DNA结构设计的,但是制作方在制作时将旋转方向搞错,制作方因为后期更换雕塑的费用与北京大学引发了官司。

a)DNA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旋转方向如何?2、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应当吸取哪些经验或者教训?学生讨论:1、知识重要性。

2、树立科学严谨的做事作风。

3、DNA结构是怎么样的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抛砖引玉,引入课题。

课题资料阅读与分析。

在学习DNA的结构前,我们重新复习一下组成DNA的化学元素有哪些?DNA的组成单位是什么?同学们桌子上有准备好的制作DNA结构的有关材料。

【教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DNA分子结构》在高中生物遗传物质这一节中是最基础的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DNA的复制及遗传规律有很大促学作用。

DNA模型的制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对DNA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双螺旋结构的巧妙之处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和理解,因此通过这个实验,怎样引导才能使学生对DNA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是本课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会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掌握制作技术。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DNA分子的结构。

(3)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2)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用微观和宏观的不同角度来看待生物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DNA双螺旋结构比较抽象,需要学生通过空间想象才能理解,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加深对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解。

为了使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程序可采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知识结构顺序,层层递进,完成对DNA双螺旋结构的认识。

2.学法在本节学习中,学生将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观察模型和图像,归纳总结知识点,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来完成这次探究性学习。

六、教学过程板书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模型构建一:脱氧核苷酸模型构建二:脱氧核苷酸链模型构建三: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构建四: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NA分子的结构特点DNA分子特性。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掌握DNA的核苷酸组成和连接方式;4.使用模型演示DNA的结构。

教学准备:1.讲解PPT;2.DNA模型或者DNA结构图示;3.多媒体设备;4.讲义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即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提问:DNA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你们知道DNA是什么吗?它在细胞中起什么样的作用?Step 2: 知识讲解 (15分钟)1.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DNA的概念和结构。

2.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包括螺旋中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碱基、磷酸和核糖/脱氧核糖。

3.介绍DNA的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磷酸基团、五碳糖和氮碱基。

4.解释DNA的两条链是如何通过碱基配对相互连接的。

Step 3: 模型演示 (25分钟)1.准备一个DNA模型或者使用教室中的DNA结构图示。

展示给学生观看。

2.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模型上的各个部分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3.将模型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一起参与拆解和组装DNA的过程。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来完成这个任务。

4.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组装好的DNA模型,并分享他们的理解和体会。

Step 4: 概念强化 (10分钟)1.分发讲义和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巩固所学的概念。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练习题。

2.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概念的巩固和强化。

Step 5: 总结 (5分钟)1.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学生所学的关键点和重要概念。

2.提醒学生DNA结构的重要性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探索DNA分子的更多知识和应用。

2.学生可以使用DNA模拟软件或者在线工具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和比对。

评估方法:1.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对问题的回答来评价他们的理解程度。

2.核对学生的练习题答案来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总碱基数的 50 %, 即任 意两个不互 补碱基之和相 等
且占碱基总数的 50 %。规律 Ⅱ :(A +G)/(T +C)=(A
+C)/(T +G)=1 即两非 互补碱基 之和与 另两碱基 之
和相等 , 两者比值等于 1 。
3 .2 DNA 分子中单链及互补链的 碱基比 例计算 先
按如下步骤总结出规律 :把 DNA 分子的巨大碱基数 化
成为最具 体 简单 的 数据 , 设 定每 一 条链 为 9 个 碱 基 。
如图 4 :
1 2
链 链
AGGGT TCCC TCCCAAGGG
图4
从图 4 得出 1 链上 有 A =1 、T =2 、G =3 、C =3 , 2
链上有 A =2 、T =1 、G =3 、C =3 , 列出式子 进行单链 的
一是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再剖 析 。如鼓励学生 思 考 :本实验为 何采用 此方 法 ? 用其他 的方 法是 否能 达 到相同的效果 ? 本实验的实验材料 能否被替代 ? 实 验 步骤是否可以进行某些改进等等 。
二是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 究性实验 。探究 性 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相比 , 更能发挥学 生的主体地 位 , 克 服思维定势的 束缚 , 更有利 于学生 的探 索精神 与创 造 性思维培养 。因 此教 师应鼓 励学 生不迷 信权 威 , 大 胆 探索 , 尽可能 地将验 证性 实验改 为探 究性实 验 。例 如 在“ 验证人体呼出的 气体中 有较 多的二 氧化碳” 时 , 我 就鼓励学生把它变成探究性实验 。让 学生自己设计 实 验探究 :人体呼 出气 体中的 二氧化 碳与 空气中 的二 氧 化碳含量之 间 的关 系 。考 虑 到学 生 没有 使 用过 吸 耳 球 ,我在实验前 向学 生出示 了吸耳 球并 简单介 绍了 它 的作用 。然后学生经过讨论 、分析 , 制 定了下列实验 步 骤 :①取甲乙丙三支试管 , 分别注入 10mL 澄 清的石 灰 水 ;②在甲试管中用 玻璃管 吹气 , 反复吹 一段 时间 后 ,
四种碱基的图形表示 , 可在排放 上作如下处 理 , 看
· 18 ·
生物学教学 2003 年(第 28 卷)第 11 期
出图形与名称 相似 的联系 , 通过图 形形 状直接 联想 到 英文符号 。如图 2 。
图 2 -1 把腺嘌呤(A)的碱 基图形 竖起 来 , 添加 一 条横线可看出就是一个“ A” 字 。图 2 -2 把胞 嘧啶(C) 碱基磁片横放可看出四边 形右端 就是 一个“C” 字 。 根 据碱 基互 补配 对原 则 , A 对 T , G 对 C , 其图 形表 示 是 “天生一对 , 地配一双”的“珠联璧合” 配对 , 就可记住 四 种碱基的图形 。如图 3 。
· 17 ·
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浊浑 , 丙试管做 对照 ;③取一段 直 玻璃管插入乙试管中 , 不断用吸耳球 向玻璃管内 压气 , 时间同向甲试 管中 吹气的 时间 相同 , 发 现澄清 的石 灰 水变浑浊 ;④比较甲乙试管 , 发现甲石 灰水变浑浊程 度 深 。 ⑤得出结论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 较多的二氧 化碳 , 空气中含较少的二氧化碳 。
碱基比例计算 。
第一步 :
1
链A G
+T +C
=13
+2 +3
=
3 6
2
链AG
+43;3
=
3 6
规律 Ⅲ
第二步 :
1
链AT
+C +G
=12
+3 +3
=
4 5
2
链AT
+C +G
=21
+3 +3
=
5 4
规律 Ⅳ
从第一步 1 链 、2 链的比 值相同 , 发现 1 链 2 链 的
互补配对的碱基(A 与 T 、G 与 C)同在分式的分子或 分
比值即为倒数 。得出 :规律 Ⅳ :对异侧为倒数 。
把复杂的数 据化为 简单 具体的 数字 , 利于 学生 理
解和记忆 。通过化繁为简 , 化难为易 的情境创设 , 学 生
在亲自动手动脑的学习中 , 切身体会 得到的规律 , 将 会
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
这样教学 , 正 如克莱 恩说 :“ 最佳 的学 习方 法是 先 做后辨认 , 或是一边 做一边 辨认 。”只 有充 分发 动和 依
靠学生 ,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 不仅能激发学 生
的兴趣 , 更主要的是 使学生 动手 、动脑 , 把 知识 变成 理
性的条文 , 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
3 整合规律 ,重视知识的拓展
以上几点是我在学法指导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 力 的几点探索和体会 。当然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的途径 还 有很多 ,我希望能与广大同仁交流 , 以 更好地改进生 物 学教学工作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DNA 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陈元正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 525300)
1 创设情境 ,展开联想 , 牢记 DNA 分子的组成物质 的 知识 1 .1 勤动 手 , 理解 DNA 分子 的基 本单 位 ———脱氧 核 苷酸 用 直观手段 展示脱 氧核苷酸 的模型 , 观察到 一 个脱氧核苷酸 的物 质组成 包括 一分子 磷酸 、一 分子 脱 氧核糖 、一分 子含 氮的 碱基 。 拆开 模 型成 图 1 -1 , 注 意三种物质 组成 的排 列顺 序 , 让 学生 自行 组装 成 图 1 -2 。从图 1 -2 中得 到其数 量比 例关系 是 :脱 氧核 苷 酸 :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的碱基 =1 :1 :1 :1 。
母的一侧 , 其比例是相同 的 。即 1 链 、2 链(A +T)/(G
+C)都是 3/6 。得出 :规律 Ⅲ :单链配对同侧同 。
第二步 1 链比值为 4/5 , 2 链的比值为 5/ 4 , 互为倒
数 。发现 1 链 、2 链互 补配 对的 碱基(A 与 T 、G 与 C)
分别在分式的分子或分母的异侧 ,即(A +C)/(T +G)。
这样教学 , 学生的兴趣高 , 印象深 , 记得牢 。
1 .2 相似联想 , 认记四种碱基和脱氧 核苷酸的种类 回忆常以联想 的形 式出现 , 教学 中尽量 多形成 联想 和 利用联想 , 是 促进 记忆效 果的一 种有 效方 法 。对四 种 碱基的中文名 与英 文符号 产生 联想如 下 :联想 到纺 织 厂用的棉纱线形 状似 A , 有线(腺)-A ;想象 着画鸟 时 鸟开口吃东西时形状似 G , 有 鸟 -G ;把“C” 字旋 转 90° 平放在桌面上 , 就是一个面包 ,得胞 -C ;试想一个人 左 右平展双手后 , 遮住头部剩 下胸部时的 形状象 T , 得 胸 -T 。把 碱基 中 文 名的 第 一 个 字 与英 文 符 号 联 想 起 来 , 即腺 -A 、鸟 -G , 胞 -C 、胸 -T , 容易记忆 。而脱氧 核苷酸的不同 是在 于碱基 种类 的不同 , 即含有 腺嘌 呤 的脱氧核苷酸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余者类推 。 1 .3 观图形 , 形象识记碱基的图形表 示 教学中通 过 视觉与听觉结合 , 讲解与直观结合 , 所 学知识就会被 学 生迅速记忆及应用时的迅速提取 。
生物学教学 2003 年(第 28 卷)第 11 期
思维 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 量的重要环 节 。而
让学生自己设 计实 验 , 或提 出新的 实验 方案能 使学 生 获得新的知识 , 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 神和科研能 力 , 从 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 手:
先提出如 下问 题 :(1)DNA 分 子的 两条 链的 方 向 是怎样的 ? (2)排列 在外侧 的两 条链由 脱氧核 苷酸 的 什么物质组成的 ? 如何组 成长链 ? (3)DNA 分子的 立 体结构的内侧是什么 ? 碱基怎样连 接成碱基对 ? 有 什 么规律吗 ? 然 后把 部 分脱 氧 核苷 酸 和碱 基 对分 离 出 来 , 独立 显示 , 可 清晰 地揭 示 DNA 分 子的 结构 特 点 。 并由学生以自 我表 达的形 式理 解模型 的含义 , 加深 对 其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2 .2 动手实 验 , 整合 DNA 分子的 稳定性和 多样性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 验 , 使 学生全 身心投 入到“ 做”中 去 。边实验边总结整合 DNA 的稳定性 :一是两条长 链 盘旋成规则的 双螺 旋结构 是稳 定的 ;二 是双链 中脱 氧 核糖和磷酸交 替排 列的顺 序稳 定不变 ;三是碱 基互 补 配对原则严格不变 ;四是每个 DNA 分子的碱基对的 排 序千变万化 , 排列方式多种多样 。不同的 DNA 分子 的 差异在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 导致 DNA 分子的 多 样性 。说明生物体同样具有多样性 。
通过联想 , 进行直观 形象 的记 忆 , 学 生兴 趣高 , 容 易识记且印象深刻 。使学生处于潜伏 状态的学习动 机 和兴趣被激 活 , 转化 为活 动状态 。各 层次 的学 生都 在 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 ,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 2 利用模型 ,认真观察 , 理解 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 及 稳定性 、多样性 2 .1 观察模 型 , 掌握 DNA 的结构特 点 充 分发挥 直 观教学手段的作用 , 加强教学的直观 性 , 是我们经常 运 用的教学原则 。展示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 型 , 引 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 教师提供观察 方法 , 是解决此 内 容的较好途径 。
三是就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设 计 实验 。教师应善 于抓 住机会 , 鼓励 学生对 相关 知识 或 问题进行探索 、尝试 、验证等 , 充分 激发他 们的 创新 智 慧 ,给他们的创造和表现留下空间 , 让 他们充分展示 自 己的个 性与 才能 。 例如 学 习“ 呼 吸系 统 的卫 生 保健” 时 ,可让学生设计一个相对简单的实验 说明“ 吸烟有 害 健康” ;学到“骨的成分”时 , 可让学生设 计实验证明“ 成 年动物骨中有机物约为 1/ 3 , 无机物约为 2/ 3” ;学到 血 细胞时 ,可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血红 蛋白的特性 等等 。 当然 ,由于知识面或能力所限 , 学生在 实验设计中难 免 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 。这时教师不 必急于批评或 指 正 , 而应该让其他学 生通过 讨论 、分析 , 寻 找出 最佳 方 案 , 从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