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三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响原理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对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延伸和拓展,为学习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等知识做好铺垫,表达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离平衡概念。
能运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通过实验掌握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和实验探究的根本方法。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的分析与应用,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通过小组实验,合作探究交流得出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对化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四、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讲练结合演示教学六、设计理念在教学方法采用六人一组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引入、分析到运用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小组学生分工明确,有记录的、发言的、实验探究的,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七.教学设计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知道今天这幅美丽的背景图片时那种自然景观吗?观看、思考溶洞创设情境学生思维集中,激发学习热情【温故知新】1、写出CH3COOH和NH3·H2O电离方程式?学生板书书写电离方程式答复相应问题复习已有知识,回忆化学平衡本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充分表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学生动手的小组探究实验,使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的观察、思考、讨论,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了新的认识。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2.学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3.能够运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
2.教学难点: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不同?2.提问:弱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如何导电的?电离过程有何特点?二、探究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2.讲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强调电离平衡的概念。
三、学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1.介绍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解释其物理意义。
2.通过实例讲解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分析电离平衡常数与溶液浓度、温度的关系。
四、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应用1.讲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如缓冲溶液的配制。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条件,使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发生移动?3.分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2.强调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练习题:计算某弱酸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
2.思考题:如何通过改变条件,使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七、教学反思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一、导入新课1.强调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
2.提问:为什么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不同?二、探究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1.观察实验:将少量强电解质溶液和弱电解质溶液分别加入两个烧杯中,分别插入电极,观察导电现象。
2.分析实验现象: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弱。
【高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高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介绍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2.在化学平衡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电离平衡概念。
能运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通过合作学习,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电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用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强电解质的电离均衡三、教学方法:四人一组,采用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学习的方法。
四、设计理念1.在教材处理上结合苏教版、人教版的特点,重点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从对比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c(h+)不同,再通过阅读课本了解醋酸和盐酸在水中的电离情况,由学生小结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
通过设计科学探究实验、交流与讨论,归纳出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
2.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材的特点使用四人一组的合作自学、科学探究自学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导入、分析至运用都给与学生足够多的思索空间,教师尽早予以鼓励,非政府学生参予探究、合作自学。
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小组学生分工明晰,存有记录的、讲话的、实验探究的,学生的个性获得张扬,课堂沦为学生蜕变的乐园。
五.教学设计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1)在四个大烧杯中分别重新加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hcl、naoh、ch3cooh、nh3.h2o溶液各10ml,将连有灯泡、导线的碳棒分别插入溶液中。
(2)在锥形瓶中先各摆20ml0.1mo.l-1盐酸和0.1moll-1醋酸,后同时导入等量的nahco3粉末,然后快速套上气球观察四个灯泡的亮暗程度,思索影响导电能力的因素,产生相同实验现象的原因。
观察现象,比较反应产生气泡速率的快慢。
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一.教学对象:本教案主要适用于高中化学必修二,以及大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与不电离之间的平衡状态。
2.掌握弱电解质的离解度及其相关计算方法。
3.了解电离平衡的化学意义和相应的化学反应。
4.知道酸碱度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分析。
2.离子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3.酸碱度量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和板书讲解,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在讲解后进行互动问答,让学生思考、探究、总结。
五.教学内容:I.弱电解质电离1.电离平衡a.动态平衡与化学平衡b.离子浓度2.弱电解质的离解度a.离解度与离子平衡常数b.选定溶剂下离解度的量化表示3.离子浓度的计算a.简化离子平衡常数表达式b.表达离子浓度II.酸碱度量方法1. pH的定义和计算a. 酸碱指示剂b. pH计和pH的范围2. 酸碱中和反应a. 酸度计和电位计b. 离子浓度与pH的关系六.教学时序:教学活动 | 教学目标 | 时间---|---|---引入 |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线思路 | 5分钟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分析 |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与不电离之间的平衡状态;掌握弱电解质的离解度及其相关计算方法;了解电离平衡的化学意义和相应的化学反应。
| 20分钟酸碱度量方法的理解 | 知道酸碱度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会通过pH计和酸度计等化工仪器计算pH值。
| 15分钟互动问答及讨论 | 加深理解与掌握,解决具体问题。
| 15分钟总结 |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相关理论的印象。
| 5分钟七.教学评估:1.出10道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认知及相关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出5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解释酸碱度量方法的原理,并结合pH计和酸度计等化工仪器进行正确的操作。
3.出2道计算题,考查学生的离子浓度的计算能力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第一章:弱电解质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教学内容: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
3. 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特点。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回顾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2. 讲解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平衡。
作业布置:1. 复习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弱电解质。
第二章: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及移动原理。
2. 利用图表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
2. 讲解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3. 通过图表和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作业布置:1. 复习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分析实例,判断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
第三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掌握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能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影响因素解释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内容:1. 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 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各个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讲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分析实例,让学生运用影响因素解释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并且最终建立电离平衡,并且已经熟练掌握化学平衡的理论知识,已具备运用平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计部分学生将会对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浓度变化对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大小的影响感到难以理解。
[学习内容分析]该部分知识主要包括“电离平衡常数”、“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两部分内容。
该节所学“电离平衡常数”与前面所学“化学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以及后面将要学习的“溶度积常数”都属于平衡常数系列,可让学生对比学习,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前面所学“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影响”的基础上,学习“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更是水到渠成。
学好本节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对下节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作用,从而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实质,有着重要的帮助。
此外,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单一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巩固前边所学的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又能使他们有效的扩展知识,为理解水解平衡的移动及水解原理的应用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说明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处理电离平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在解决电离平衡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相关的应用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应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化学科学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分析]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时应创设实验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知识,采用对比、类比、迁移等方法,引导他们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外界条件改变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材分析: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地位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并举,而本节内容又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是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和认识化学,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利用图像分析电离平衡的建立,使学生能借助数学模型学习化学。
掌握电离平衡的实质与分析方法,会分析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知识与技能:1.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
2.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3.了解多元弱酸的分布电离,会用电离平衡常数比较弱电解质电离的难易。
4.能说明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的分析与应用,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2. 通过小组实验、合作探究交流得出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分析、对比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2. 由弱电解质的电离、阴阳离子共存等特征,体会矛盾体双方相附相存的对立统一关系。
3. 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的相关应用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策略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定向自学—问题探究(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迁移法等教学过程实施方案设计意图【引入】生活中的实例(1)吃鱼时,不小心鱼刺卡在喉咙,喝醋或可化解;。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内容要求1.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2.学业要求(1).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能从电离的角度分析溶液的酸碱性、导电性(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3).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科学探究)。
一、教材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中二级标题“电离平衡”的内容。
本节内容在课标中要求学生认识弱电解质在水容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能举例说明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导电性等。
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完成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反应限度的基础上,巩固知识,学以致用,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既落实“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目标。
对比旧教材,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删去了醋酸离子化和离子分子化的方程式,和删除了电离和结合达到平衡的速率时间图,也删去了电离过程中各粒子浓度的表格。
同时把旧教材中作为科学视野部分的电离平衡常数放到了第三部分的内容,增加了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计算及其意义。
同时增加了实验3-2(由强酸制弱酸),更加强调K的应用,同时也增加了“思考与讨论”栏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该栏目中,镁分别与盐酸、醋酸反应时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非常直观,一方面让学生“看”到了醋酸电离平衡移动的过程,另一方面显示了强、弱电解质的差异,同时通过最终所得气体体积相等这个事实,得出“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所含氢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相等”的结论,由此使学生突破本学习的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最全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教材分析(1)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并举,而本节内容既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又是水的电离与盐类水解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前提和基础。
(2)本节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和认识化学,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知道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其它平衡体系。
通过引导学生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可有效突破本节重难点。
(2)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理解外加物质、温度、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应用可逆反应的相关知识,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2)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认识事物变化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的学习,初步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等辩证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五、教学策略设计: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探究(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迁移法等。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PPT)、学生平板电脑等。
八、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相结合。
十、板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等”、“动”、“定”、“变”。
3.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同离子效应、温度、电解质浓度等。
4.弱电解质电离的拓展:(1)醋酸电离的平衡常数叫做醋酸的电离常数,记作Ka.(2)Ka的大小可以衡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其他情况相同下,弱酸的Ka越大,其酸性越强。
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选修 4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均衡》教教案【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高考说明】①认识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观点②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均衡第1课时【学习目标】⒈认识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观点。
⒉ 认识强、弱电解质与构造的关系,能正确书写常有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⒊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均衡,以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均衡的影响。
【旧知回首】⒈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⒉练习:[议论]以下物质中Cu 、NaCl 固体、 NaOH 固体、 K 2SO4溶液、 CO2、蔗糖、 NaCl溶液、 H 2O、酒精。
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⒊写出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Na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H SO : 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 ___________________243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离子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而共价型的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新知解说】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察看试验3-1:P40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与醋酸的比较)填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观点化合物种类电离程度在溶液中存在形式电离过程323422练习:以下电解质中: NaCl 、 NaOH , NH·H O、 CH COOH ,BaSO, AgCl , Na O, K O,Na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强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弱电解质议论:⒈ CaCO3、 Fe(OH) 3的溶解度都很小,CaCO3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 3属于弱电解质; CH3COOH 、HCl 的溶解度都很大,HCl 属于强电解质,而CH 3COOH 属于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的概念,知道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的区别。
2. 让学生掌握电离平衡的概念,理解电离平衡的原理。
3. 让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原理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电离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资料。
2. 教学视频或动画,展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强电解质的概念,进而引入弱电解质的概念。
2. 讲解弱电解质的概念讲解弱电解质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的区别。
3. 讲解电离平衡的原理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的原理。
4. 电离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及计算讲解电离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引导学生掌握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原理进行分析。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电离平衡的相关知识。
9.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如浓度、温度等。
2. 实验演示:进行弱电解质电离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并进行交流分享。
七、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电离平衡原理的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案设计•相关推荐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案设计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电离平衡的特征;2、掌握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3、掌握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的概念,并能用平衡常数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课前预习】对于醋酸的`电离:CH3COOH CH3COO-+ H+1)开始时,V电离和 V结合怎样变化?2)当V电离= V结合时,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画出V~t图。
【课堂教学】【交流与讨论】根据预习的V~t图像及已有的化学平衡的知识,请归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交流与讨论】观察课本P61的表格,根据已有的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知识,归纳和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及意义。
(2)影响电离平衡常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电离平衡常数与稀溶液的浓度_________,与温度________,一般来说随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__。
(3)电离度α的表达式及意义。
(4)电离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学以致用】以0.1 mol/L的醋酸溶液为例,当改变下列条件时,下列各项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平衡移动方向 Ka n(H+) c(H+)α通入少量氯化氢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升温加少量醋酸钠固体加入少量冰醋酸加水【总结归纳】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课堂巩固】已知NH3 + H2O NH3 H2O NH4+ +OH-加入物质盐酸 NaOH溶液 NH4Cl溶液加水通入氨气平衡移动方向【问题解决】现有两瓶醋酸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 mol/L和0.1 mol/L,那么这两瓶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的比值是大于10、小于10、还是等于10 ?【课后反思】我的问题和收获。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1.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旨在教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根据教学要求,学生需要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同时,本节课也旨在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定量观”、“动态观”,使研究者能够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交互作用进行概念、理论建构。
教学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演绎推理能力,从定量的角度建立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条件改变后平衡的移动的认识。
2.教材分析及研究者分析本节课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是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等知识的深化,也是对前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本节课也为学生后续研究水的电离、盐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打下基础。
然而,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比较抽象,所涉及的都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因此学生对此可能存在认知障碍。
3.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核心思路是培养学生的定量观,用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更多依赖于量化分析,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从大量的、基于实验的数据中,经过归纳梳理,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科学规律。
因此,将本节内容设计成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再质疑,再论证,让学生运用化学实验数据猜测、计算、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体验化学数据之美,感受科学探索之美。
4.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下:创设情境、投影展示:导入新课时,可以使用油画《拉瓦锡和他的夫人》等作为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借鉴实例,巧用数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作用。
例如,可以提出“海水提取镁考虑的工业设计”和“工业提取金属中所考虑的工业设计”等问题,让学生分析和归纳数据的作用。
投影醋酸品读数: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投影展示醋酸品读数等数据,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定量观。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pH的含义。
2. 了解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综合、分析、归纳等方法在解决水溶液问题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相关应用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时反应速率相同吗? PH值相同吗?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PH值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时反应速率相同吗?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知道如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存在着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平衡。
它符合化学平衡的一切特征。
【分析】以CH3COOH的电离为例分析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 CH3COOHCH3COO—+ H+。
【提问】上述v-t图体现了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有什么特点?【讲解】电离平衡时:v (离子化=v (分子化> 0;溶液中的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讲解】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板书】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
2、符号:K (弱酸 Ka ,弱碱 Kb 对于AmBnmA n++ nBm —K =[A n+]m [B m —]n[AmBn]【练习】写出CH 3COOH 和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答案】K a = [H +][CH 3COO —][CH 3COOH]NH 3•H 2ONH 4++ OH —K b = [OH —][NH 4+][NH 3•H 2O]【板书】3、影响因素:温度T T 升高,K 增大4、K 的意义:K 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K 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讲解】比如说 :K a 的意义:K a 增大,达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增多,酸性增强;Kb 的意义:K b 增大,达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OH —]增大,碱性增强。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doc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摘要]“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以演示实验为基础,对实验现象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会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认识知识的本质。
整个教学设计力求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弱电解质电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是高中化学新课标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是本章的重点。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在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本节内容既是初中所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的深化,同时又是本书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延伸和拓展;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形式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本节内容包括“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三部分,且高考考纲要求: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并能利用化学平衡理论去分析浓度、温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因此第二部分为本节的难点。
对学生而言,在已有的化学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可逆性也有了感性的认识,能否从一般的化学平衡理论过渡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小灯泡实验”和同浓度下盐酸、醋酸pH值的测定,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2)在化学平衡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电离平衡概念,自我总结电离平衡的特征,画出电离平衡的v-t图像。
(3)以CH3COONa对CH3COOH电离平衡影响的实验为基础,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2)通过合作学习、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课题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高二化学)
课题: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高二化学)2009.12.1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2.理解电离平衡概念。
能运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情感目标】1.认识电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渗透由现象到本质的辩证观点;2、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重、难点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的引入】【问题1】高一时我们学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而导电。
那么在相同条件下他们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一样吗?下面我们以醋酸和盐酸为例进行试验探究。
【演示实验】在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1HCl、CH3COOH溶液各50mL,将连有灯泡、导线的碳棒分别插入溶液中。
打开电源现象:【思考与交流1】相同条件下,为什么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呢?信息提示:影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因素有:1、溶液中的离子浓度2、离子所带电荷数3、温度、电压等请同学阅读课本63页的图3-2和3-3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提示】1、搞清各个比例模型的代表的物质 2、存在哪些微粒区别是:【结论】【板书】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概念强电解质:在中,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中,的电解质;强调:1、对象---------电解质;2、存在---------在水溶液中;3、判断依据----------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能否全部电离)常见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如NaCl等可溶性盐,也包括BaSO4、AgCl等难溶性盐常见的弱电解质 弱酸: ; 弱碱: ; 少数盐水是一种特殊的弱电解质【思考与交流2】醋酸在水溶液中只有电离吗?请观看动画 ,概括醋酸在水溶液中的变化特点。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三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缺答案
苏教版选修4-3-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使学生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二、教学重、难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化学反应原理》习了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且知道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其它平衡体系。
引导学生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可有效突破本节难点.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化学,已初步掌握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并且选修化学的学生对化学学科很感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和总结归纳.六、教学过程:引入]交流与讨论:(教材第64页)1、电离开始后,V(电离)和V(分子化)怎样变化? 各离子及分子的浓度如何变化?2、当电离达到最大化之后V(电离) 与V(分子化)存在什么关系?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溶液中各离子及分子的浓度是否变化?小结]我们知道,醋酸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CH3COOH会电离成CH3COO-和H+,与此同时,电离出的CH3COO-和H+又会结合成CH3COOH分子,随着CH3COOH分子的电离,CH3COOH 分子的浓度逐渐减小,而CH3COO-和H+浓度会逐渐增大,所以CH3COOH的电离速率会逐渐减小,CH3COO-和H+结合成CH3COOH分子的速率逐渐增大,即CH3COOH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板书]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讲述]在醋酸电离成离子的同时,离子又在重新结合成分子。
当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就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选修4-3-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使学生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化学反应原理》中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且知道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其它平衡体系。
引导学生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可有效突破本节难点。
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化学,已初步掌握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获取知识。
并且选修化学的学生对化学学科很感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和总结归纳。
六、教学过程:
[引入]交流与讨论:(教材第64页)
1、电离开始后,V(电离)和 V(分子化)怎样变化?各离子及分子的浓度如何变化?
2、当电离达到最大化之后V(电离)与 V(分子化)存在什么关系?
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溶液中各离子及分子的浓度是否变化?
[小结]我们知道,醋酸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CH
3COOH会电离成CH
3
COO-和H
+,与此同时,电离出的CH
3COO-和H+又会结合成CH
3
COOH分子,随着CH
3
COOH分子的电
离,CH
3COOH分子的浓度逐渐减小,而CH
3
COO-和H+浓度会逐渐增大,所以CH
3
COOH的电
离速率会逐渐减小,CH
3COO-和H+结合成CH
3
COOH分子的速率逐渐增大,即CH
3
COOH的电
离过程是可逆的。
[板书]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CH
3COOH CH
3
COO-+H+
[讲述]在醋酸电离成离子的同时,离子又在重新结合成分子。
当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就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
这一平衡的建立过程,同样可以用速率—时间图来描述。
[投影]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建立示意图
[归纳]请同学们根据上图的特点,结合化学平衡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电离平衡。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1定义: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提问]电离平衡也属于一种化学平衡,那么电离平衡状态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后回答]前提:弱电解质的电离;①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②动态平衡,即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反应并没有停止;③达电离平衡时,离子和分子共存,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④指电离平衡也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外界条件改变,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2、电离平衡的特征:弱、等、定、动、变
[提问]哪些条件改变可引起化学平衡移动?
[回答]浓度、温度、压强。
[投影]3、外界条件的改变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总结:越稀越电离,升温促进电离
[板书]3、影响因素:①浓度②温度
[投影练习]思考250C时,0.1mol/L的乙酸溶液达到电离平衡,改变下列条件,请填表:
[学生活动]教材第65页“交流与讨论”实验测定的醋酸电离达到平衡时各种微粒的浓度,请填写表中空白,将你的结论与同学交流讨论。
[投影]
下表是醋酸达到平衡时各种微粒的浓度(25o C )CH 3COOH
H CH 3COO
[板书]4、电离平衡常数
[讲述]对于弱电解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各组分浓度间有一定的关系,就像化学平衡常数一样。
如弱电解质AB : [投影板书](1)表达式:AB
A +
+B -
AB)
()
-B ()A (c c c K ⋅=
+电离
[讲述]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 a 表示,弱碱用K b 表示。
请写出CH 3COOH 和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学生活动]K a =COOH)CH ()H ()-COO CH (33c c c +⋅ K b =O)
H NH ()-OH ()NH (234⋅⋅+c c c
[讲解]从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分子越大,分母越小,则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即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因此,电离平衡常数可用来衡量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那么,用电离平衡常数来比较电解质相对强弱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启发]电离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其数值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但与浓度无关。
电离平衡常数要在相同温度下比较。
[投影板书]
(2)意义:K 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可用电离平衡常数表示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 (3)影响电离平衡常数大小的因素:
a.电离平衡常数大小是由电解质的本性决定的,在同一温度下,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不同。
b.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只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受浓度变化的影响。
5.电离度
(1)表达式: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可表示为: α=
已电离的弱电解质浓度
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
×100%
(2)意义: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程度的大小 (3)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
温度越高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 浓度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
[投影练习]250C 时,0.1mol/L 的乙酸溶液达到电离平衡,改变下列条件,请填表:
[课外作业]教材第69-70页4、5、6、7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紧抓住“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两个重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利用问题探究,层层深入,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反馈效果来看,不仅学生掌握知识很牢,很扎实,学习到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兴趣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