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遵循原则
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确保坚持八个“相统一”
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确保坚持八个“相统一”作者:马一辰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9期摘要:文章对八个“相统一”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等八个细化角度入手,提出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学理性;教学质量引言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思政课创新必须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化改革的可行路径展开探究讨论。
一、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实现高校思政课的表里兼备所谓“学理”,即科学的法则原理。
由此可知,坚持“学理性”就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问题、解释问题、分析问题。
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中,将学理性与政治性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教学建设、学科建设以及学科建设的有机统一,进而使课程内容做到既有政治理论为“表”,又有科学研究为“里”,避免带给学生政治理论“凭空产生,空洞无据”的错误感觉[1]。
例如,高校思政教师在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政治理论时,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我国社会中普及落实的意义,更要从哲学、社会学、神经科学等科学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自由”、“法治”、“诚信”、“爱国”等词汇背后的来源和根基。
拿“诚信”这一具体的价值观概念来讲:诚信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始终推崇的哲学思想与行为准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贤孟子就有“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的言论观点,指出恪守誠信是自然“天道”与社会“人道”运行发展的必然要求。
将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引入到课堂当中,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诚信”这一价值观概念贯穿古今的重要性与科学性。
坚持“八个统一”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坚持“八个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作者:岳金霞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05期〔摘要〕坚持“八个统一”,是扎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
当前,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就必须准确认识、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即处理好“表”与“里”、“道”与“术”、“破”与“立”、“虚”与“实”、“变”与“不变”、“权”与“责”、“灌”与“疏”、“博”与“专”之间的关系,以期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关键词〕“八个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改革创新;矛盾〔中图分类号〕G64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9)05-0103-05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1 〕。
“八个统一”为我们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当前,相关教育部门要贯彻落实好“八个统一”,就必须准确认识、正确处理思政课改革创新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矛盾问题。
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准确把握思政课的“表”与“里”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实践阵地。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学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体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则是思政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又是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
在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过程中,首先要讲政治〔2 〕。
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而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重要指导地位,其政治性是不言而喻的。
遵循“八个统一” 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创新
遵循“八个统一” 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创新作者:戴木才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年第02期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
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
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这“八个统一”,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的规律,遵循了教书育人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对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要把内容创新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核心问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内容为王,万变不离其宗。
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不具备思想性、科学性、前瞻性、逻辑性和趣味性,不能满足学校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发展需要和順应时代发展要求,无论教学形式、方式方法如何千变万化,都不可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
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
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作者:康沛竹艾四林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13期【摘要】“八个相统一”是对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进一步深化了对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等一系列规律的认识,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与时俱进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
【关键词】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改革创新是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改革创新中增强活力。
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政治性和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
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能搞“去意识形态化”“去政治化”,绝不能搞所谓“党派中立”,必须理直气壮讲好、传播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政治立场、政治信仰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难有政治上的坚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讲理,以理服人。
要实现政治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善于用学术讲政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原则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原则作者:张红星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06期摘要:中央16号文件印发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把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掀起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热潮,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涌现出了一批学生实践教学优秀作品。
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新时代深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要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流程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增强获得感四个原则。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原则中图分类号:G4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06.07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将社会实践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地位予以明确。
此后,实践教学作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
高校思政课教师根据大学生特点和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区实践教学资源,探索出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出现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院校特点的学生实践教学优秀作品。
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要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流程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增强获得感四个原则,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八个相统一”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启示
“八个相统一”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启示作者:张为波来源:《管理学家》2020年第08期[摘要] 思政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
“八个相统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蕴含着课程价值论、课程建设原则、教学方法论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八个相统一;思政课;高职院校;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一、“八个相统一”的提出与基本内涵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党中央以办好思政课为主题召开专门的会议。
会上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八个相统一)。
“八个相统一”拓展了对思政课改革发展和创新建设的规律认识,为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政课作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是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部分,更是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八个相统一”深刻阐释了办好思政课的目标追求和具体路径,从主渠道、主阵地角度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养人”这一根本问题[1]。
二、“八个相统一”的内在逻辑阐述及其启示意义“八个相统一”分开来看,个个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虽然视角各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而言,蕴含着课程价值论、课程建设原则、教学方法论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
这三个层面,课程价值论是主要灵魂和关键核心,课程建设原则层面和教学方法论层面是为了贯彻落实思政课政治价值而实施的原则和方法。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对照“八个相统一”加以深刻领会,能给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发展和创新建设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课程价值论层面的阐述与启示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是围绕着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和价值意义在不同维度上的阐述。
“八个统一”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实践路径
“八个统一”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实践路径作者:胡孝四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34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指导原则。
贯彻落实“八个统一”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途径的拓展等方面。
在内容选择上要坚持正面引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价值相结合。
在方法创新上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灌输与启发相统一。
在途径拓展上主要是加强实践教学和隐性教育。
关键词:“八个统一”;高校思政课;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政课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基本要求。
“八个统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对思政课的重大问题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刻回答,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
”[1]一、“八个统一”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容选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比中小学更加偏重理论性。
这既体现在现行大学思政课教材中,也体现在教师实施的教学体系中。
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目标。
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精心选择教学资料。
第一,正面引导的原则。
这是由思政课的政治性决定的。
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
选择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首先不能违背中央精神;其次要多讲正面的案例,少讲反面的案例,多从正面证明问题,少从反面揭露问题。
当然,对于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绝对不能回避,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的办法,主要是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是枯燥的,也是深刻的。
只有掌握了深刻的理论,才能认清各种现象。
如何把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教学案例的选择、素材的运用要尽可能来自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大学生的生活实际。
“八个统一”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实践路径
DOI:10.19392/j.cnki.1671 ̄7341.201934037 八个统一 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实践路径胡孝四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㊀江苏南京㊀210015摘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 八个统一 ꎬ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指导原则ꎮ贯彻落实 八个统一 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㊁教学方法的创新㊁教学途径的拓展等方面ꎮ在内容选择上要坚持正面引导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㊁知识与价值相结合ꎮ在方法创新上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㊁灌输与启发相统一ꎮ在途径拓展上主要是加强实践教学和隐性教育ꎮ关键词: 八个统一 ꎻ高校思政课ꎻ实践路径㊀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 思政课 )教师座谈会上对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政课提出了 八个统一 的基本要求ꎮ 八个统一 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ꎬ 是对思政课的重大问题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刻回答ꎬ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ꎮ [1]一㊁ 八个统一 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容选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比中小学更加偏重理论性ꎮ这既体现在现行大学思政课教材中ꎬ也体现在教师实施的教学体系中ꎮ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目标ꎮ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精心选择教学资料ꎮ第一ꎬ正面引导的原则ꎮ这是由思政课的政治性决定的ꎮ思政课教师要坚持 学术研究无禁区㊁课堂讲授有纪律 ꎮ选择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首先不能违背中央精神ꎻ其次要多讲正面的案例ꎬ少讲反面的案例ꎬ多从正面证明问题ꎬ少从反面揭露问题ꎮ当然ꎬ对于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绝对不能回避ꎬ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的办法ꎬ主要是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ꎬ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ꎮ第二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ꎮ理论是枯燥的ꎬ也是深刻的ꎮ只有掌握了深刻的理论ꎬ才能认清各种现象ꎮ如何把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ꎬ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ꎬ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ꎮ教学案例的选择㊁素材的运用要尽可能来自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大学生的生活实际ꎮ同时注意选取国外素材ꎬ通过国内外的横向比较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㊁理论㊁制度和文化的优越性ꎬ帮助同学们树立 四个自信 ꎮ第三ꎬ知识与价值相结合的原则ꎮ思政课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ꎬ还要进行价值引导ꎮ思政课教学需要各门学科知识㊁社会生活知识做基础ꎬ但是又不能局限于知识层面ꎬ还要考虑思想价值层面ꎮ在选择教学素材时ꎬ不要被眼花缭乱的知识所迷惑ꎬ特别是各类网络信息ꎬ一定要做好甄别ꎬ考虑其思想性和价值性ꎮ思政课教师 要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和思想理论回应学生ꎬ为学生释疑解惑ꎬ帮助学生在事实判断的过程中学会价值判断ꎬ学会正确的价值选择ꎮ [2]二㊁ 八个统一 与高校思政课的方法创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其他课程ꎬ其目的是帮助广大同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ꎬ由此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也具有自己的特点ꎮ第一ꎬ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ꎮ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要联系社会㊁学生生活实际ꎬ在理论教学之外ꎬ还要开展实践教学ꎮ在近年来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ꎬ社会实践成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ꎮ各地各高校探索出了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ꎬ包括参观考察㊁社会调查㊁志愿服务等等ꎮ目前高校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面临不少实际问题ꎬ比如经费问题㊁组织问题㊁实践地点的选择问题㊁安全问题等等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和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共同解决ꎮ第二ꎬ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ꎮ思政课教学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ꎮ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教师是教学主题的确定者㊁教学内容的选择者㊁教学过程的组织者㊁教学活动的引导者ꎮ每次课的教学主题是什么?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引导学生?这些都需要教师来决定ꎮ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者ꎬ成为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者ꎮ教师在主导教学活动的同时要善于调动同学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ꎬ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思政课教学效果落到实处ꎮ第三ꎬ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ꎮ高校思政课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ꎬ而是思想的启迪和价值的引领ꎮ在一些高职院校和理工科学生中ꎬ基本知识的灌输依然十分必要ꎮ因为知识是思想和价值的载体ꎬ没有基本知识作为基础ꎬ不可能让同学们理解基本思想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ꎮ在知识传授过程中ꎬ通过启发诱导ꎬ让同学们自己解开思想困惑㊁明辨是非曲直ꎬ是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ꎮ三㊁ 八个统一 与高校思政课的途径拓展传统课堂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途径ꎬ经过多年改革ꎬ思政课教学途径已经有了很多拓展ꎮ 八个统一 也指明了思政课教学的更多途径ꎮ首先是实践教学ꎬ主要指走出思政小课堂ꎬ走进社会大课堂ꎮ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发动学校㊁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ꎬ实现合力育人ꎮ家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目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ꎮ社会方面一是发挥好各级政府的作用ꎬ协调实践地点㊁实现学校与实践单位的有效连接ꎬ政府出面肯定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ꎻ二是发挥好各高校的合作企业或单位的作用ꎬ校企合作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社会实践ꎮ其次是隐性教育途径ꎮ从某种程度上来讲ꎬ隐性教育对价值观的形成比显性教育效果更好ꎬ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形式主要是校园文化ꎮ校园文化中的各类活动㊁各类媒体都是隐性教育的有效载体ꎮ在活动方面ꎬ主要是发挥各类社团活动的育人作用ꎬ实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ꎬ实现自我成长ꎮ另外ꎬ学校组织的讲座及其他文体活动ꎬ也可以尽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ꎮ在媒体方面ꎬ学校及院系的网站㊁公众号ꎬ班级QQ群ꎬ校报校刊ꎬ广播站等都需要加强管理ꎬ充分利用这些载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ꎮ另外ꎬ现在各高校普遍推广的课程思政其实也属于隐性教育ꎬ即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类课程教学之中ꎬ其效果也是潜移默化的ꎮ参考文献:[1]吴家华. 八个统一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J].红旗文稿ꎬ2019(7):11.[2]冯刚ꎬ陈步云.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政课 八个统一 的建设规律[J].中国高等教育ꎬ2019(9):11.作者简介:胡孝四(1971 ̄)ꎬ男ꎬ安徽安庆人ꎬ法学硕士ꎬ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德育与高职教育ꎮ14㊀科技风2019年12月科教论坛。
微思政:熔炼“八个相统一”助力思政课创新发展
微思政:熔炼“八个相统一”助力思政课创新发展作者:李思蓓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第10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栽培。
但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却客观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和问题。
2019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以“八个相统一”为高质量的教学把脉。
这一理念犹如催开百花的春风,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移动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重塑课堂教学新格局成为教改的前沿课题。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加快催生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
根据2020年4月28日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今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较2018年底增长了7992万。
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较2018年底提升了0.7个百分点。
综上可见,国家人才质量培养的顶层设计和互联网大数据势不可挡的纵深发展态势以及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正倒逼着教育信息化不断转型升级。
本文通过调研审视重庆市某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问题,着眼于立德树人与创新育人,整体构建熔炼“八个相统一”的“微思政”教学模式,并广泛运用于学校实践。
力图构建出思政教学实践的新样本和新样态,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更多红利效益。
一、问题与考验:样本调研视阈下的思政课暴露发展短板通过对重庆一高校K校开展区域样本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前高校思政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素养修炼不够,课堂趣味性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但对于绝大多数思政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不留白式”的教学法仍然是较为普遍的方式。
心得体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突出“新”字(最新)
心得体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突出“新”字(最新)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对于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标定了航道。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就是说在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统一的要求前提下,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自身的长项,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不同,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教学必须突出一个“新”字,即内容要新,方法要新,语言要新。
内容要新,就是在遵循教学大纲教材的同时,尽力使教学内容变得鲜活,具有吸引力。
首先,作为一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仅掌握和熟悉教材是不够的。
一位专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应该超过其他专业课教师,教学中做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才能产生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效果。
因此,要围绕教学内容和与之相关的学科广泛涉猎,大量记忆,并及时吸收新材料、新观点,做到从理论到实际,小到某一知识细节,都要知之甚详。
比如,旧上海那个“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外滩公园面积有多大?要能够回答出17亩4分4厘3毫。
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具体是什么时间?要能够详细指出是在1945年8月6日上午8点15分17秒……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做到信手拈来,教学才能有真正的发言权、主动权。
其次,教师必须把握教学对象的特点,精选教学案例。
要使教学在理论阐述上更有深度,必须注意收集和运用综合性、典型性的资料,尽可能地让具体的例证来显示我们见解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来显示我们提供的乃是历史的公正的证言。
如共产党为什么得到人民支持、国民党为什么被人民唾弃,可以举出很多例证。
例如,由于河南老百姓长期遭受国民党压迫之苦,对国民党在河南的统治者汤恩伯恨之入骨,将其列为河南四害之一,即“水、旱、蝗、汤”。
1944年4月,豫湘桂战役发生时,河南百姓不是保护国民党军队,当汤部败退时“豫西民众到处截击国军”。
可见国民党丧失民心到了什么程度,这样的国民党怎能不失败。
“八个相统一”谷文昌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遵循
·13·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Fujian R adio & TV U niversityN o.2,2021General,N o.1462021年第2期总第146期“八个相统一”:谷文昌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遵循张琛琪(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一、引言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提出思政课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创新,以增强思政教育效果,并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
[1]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也指出思政教育与国情特征存在密切关联,高校需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式,全方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未来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谷文昌精神是以谷文昌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20世纪50—60年代为改变福建东山恶劣的生存环境、落后的生活条件,带领当地百姓战风沙、抗旱涝、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发展生产过程中凝结而成的地方红色文化。
习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称赞道谷文昌同志的精神事迹,展现了其作为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胸怀、高尚情操。
正如总书记所言,谷文昌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做好谷文昌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对提高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二、提升谷文昌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首先,政治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方式,能够展现出社会主义办学优势所在。
[2]谷文昌精神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传承的思想,在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具体要求,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指明了方向。
小学思想政治课八个相统一
小学思想政治课八个相统一小学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个相统一,即思想与行动相统一、学习与实践相统一、个人与集体相统一、自由与纪律相统一、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统一、团结与斗争相统一。
下面将从这八个相统一的角度来详细阐述思想政治课的内容。
思想与行动相统一。
小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应该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并通过行动来表现出来。
比如,学会尊重师长、爱护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学习与实践相统一。
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的更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比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互助合作、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个人与集体相统一。
思想政治课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更要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
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懂得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并培养他们积极融入集体,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
自由与纪律相统一。
思想政治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行为和思想观念,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纪律意识。
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明白只有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才能保证个人的自由和集体的稳定。
民主与集中相统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民主参与能力,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在集体中服从集中领导,形成团结一致的集体精神。
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思想政治课要抓住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明白概念,培养他们主动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统一。
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规范。
团结与斗争相统一。
思想政治课要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在正确的原则下勇敢斗争。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①秦书生(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169)摘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指导,提出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的重要论断。
“八个相统一”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的集中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八个相统一”来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担当起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责任,用心教学,精心育人,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习近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政课教师;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85(2020)06-0020-08DOI :10.16697/j.1674-5485.2020.06.004收稿日期:2020-04-20①基金项目: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与发展研究”(19JHQ020)。
作者简介:秦书生,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的重要论述。
“八个相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重要遵循。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其领导者、管理者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
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1]。
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呈现。
阐述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基本遵循
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教师要将“有意义”的思政课讲得“有意思”,真正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关键在于教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守正创新必须坚持用“八个统一”。
这为教师将思政课“有意义”讲得“有意思”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教学立场遵循: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思政课的教学立场和根本遵循。
政治是方向,学理是底色,方向必须正,底色必须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2]。
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任何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必须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无论任何风吹草动,都不为所动、不为所困、不为所扰,永远站在党和人民一边,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思政课教师要向学生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理论、关心国家大事、站稳政治立场,真正爱党、爱国、爱人民,做到听党话、跟党走。
讲好思政课必须要有学理的支撑。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
讲好思政课,不能照本宣科,需要遵循规律,讲究学理,以理服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透彻的阐述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基本遵循*石颜阁(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摘要: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生气、形式教条、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厌学,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把思政课“有意义”讲得“有意思”?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统一”给我们提供了基本遵循。
坚持“八个相统一”,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 王文强[1]
作者机构: [1]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课研究
页码: 127-12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八个相统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策略
摘要: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为新时期上好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
笔者认为,只有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灌输与启发并重;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主体与客体互动;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多样与统一融合;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显性与隐性共育,才能更好地打造有信度、有温度、有高度、有效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从而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透过“八个相统一”看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
透过“八个相统一”看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发布时间:2023-05-12T03:34:07.351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3月总第445期作者:梁小娟[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根本遵循,不断推进高中思政课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然而,当前高中思政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有悖于“八个相统一”的不良现象和问题,影响了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高。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第一中学744400摘要:习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想要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就要做到“八个相统一”。
这为我们进行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八个相统一” 高中思政课问题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根本遵循,不断推进高中思政课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然而,当前高中思政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有悖于“八个相统一”的不良现象和问题,影响了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高。
一、“八个相统一”的主要内涵第一,在加强政治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认同,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第二,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价值选择,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第三,创设阶梯式情境问题,从“简单枚举”到“历史维度”,再到“比较维度”,最后实现“反驳谬误”,实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第五,在遵循课程结构、开课顺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统一要求下,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实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第六,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收放结合,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第七,采用议题式的教学设计,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中得出课标要求中所要“灌输”的知识,实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第八,在学校思政课承担德育课程重任的同时,有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以及社会各领域对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发布时间:2021-05-19T09:53:47.99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5期作者:贾晓黎[导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八个方面统一”的重要论述“八个方面的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山西东山供水工程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八个方面统一”的重要论述“八个方面的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其领导和管理者,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分析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意义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已经上升到战略研究的高度。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略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
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挑战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科学地把握新形势,找出主要矛盾,是正确的做法。
站在战略总体高度,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略体系布局,提出战略思路、战略方向、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实施方案和战略保障。
在战略部署的基础上,深入反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等各项具体策略的实施情况,探讨了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并对国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和借鉴。
要把思想政治课建设作为战略工程,系统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略形势,构建国家战略层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从思想建设、教育教学发展、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等方面,从综合多学科的角度分析和澄清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和微观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找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政策与战略、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协作创新、教学效果等重大问题上的作用。
立足思政课堂,践行“八个相统一”
立足思政课堂,践行“八个相统一”发布时间:2021-03-30T10:12:54.5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9期作者:高媛[导读]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全面践行“八个相统一”高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群力经纬中学校摘要: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全面践行“八个相统一”。
思政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八个相统一”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践行“八个相统一”,再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落实“八个相统一”。
思政课要承担历史使命,思政教师要致力于立德树人,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关键词:“八个相统一”、思政课堂、德育。
正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直击思政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标定航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
思政课在初中现名称是道德与法治,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后,一直立足自己的课堂教学,深入思考如何践行“八个相统一”,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一、立足思政课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在思政课堂上,思政教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分析时政热点时要保持政治清醒,运用专业学理进行分析,学会“用学术讲政治”,启发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应用学理解释现实,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宣传正能量,严筑思想防线,弘扬家国情怀。
我们要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为学生做好榜样。
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立足思政课堂,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知识性与价值性是所有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基本元素,思政课堂更是如此。
我们要帮助学生通过知识性学习,感受价值性认知。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材每一节课的内容中都包含“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环节,教师以学生个体经验为起点,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碰撞,认同知识的价值性,再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5主持人: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100088)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
这对我们深刻认识思政课的性质、功能和目标,深化对思政课教学的规律性认识,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八个相统一”体现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规律,既有对强化思政课本质属性与功能的论述,也有对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要求。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特邀专家学者围绕“八个相统一”撰写一组研究文章,与读者共同探讨。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
“八个相统一”具有丰富内涵,也指向思政课实际中的现实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理解: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凸显了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思政课灵魂与载体的契合;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体现了思政课的时代使命;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实现了思政课的根本要求;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遵循;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强化了思政课的科学教学关系;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统合了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强调了思政课教育方式的协同。
关键词:八个相统一;思政课;守正创新;遵循原则作者简介:卢黎歌,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西安710048);隋牧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陕西杨凌712100)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高教工委委托项目“陕西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系列讲话精神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9)05-0009-05“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遵循原则□卢黎歌隋牧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立德树人)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1]办好思政课,动力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2]“八个相统一”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大原则,有着丰富的内涵。
我们要在深刻理解“统一”的哲学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八个相统一”的精神实质,以使其能在具体的思政课改革和创新中准确发挥指导作用。
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思政课本质属性的凸显思政课具有政治和理论的双重属性。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八个相统一”的逻辑起点,在“八个相统一”中处于核心位置、具有统领地位。
它决定了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也决定了思政课的价值实现。
政治在本质上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治理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影响力会直接或间接地辐射到社会共同体的每个成员,并涉及每个成员的实际利益。
不同的政治主体都会有不同的经济政治诉求,会根据自身的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政治现象作出不同的解释和论述,再通过各种媒体舆论场影响其他人。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利益主体复杂的社会主义大国,既需要有活跃的思想,有反应各方诉求的通畅管道;也需要凝聚政治共识,引导社会形成并体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基本理念、立场和观点。
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92019·05思政课就是要很好地发挥正确政治导向作用,引导实现教育的“四个服务”功能,即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功能。
因此,思政课的政治属性解决的是育人的方向问题,它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大学鲜明特征的必然要求。
思政课又是理论课,其政治属性的彰显,不排除宣传的方式,但主要还是通过其内在的学理“魅力”来实现的。
思政课及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科学,具有自洽的逻辑,是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
强调思政课的学理性,是因为它在实际中发挥着并将进一步发挥特殊作用。
一是以学理支撑政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其理直气壮的真理性和高深的道义情怀让真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合法性”,站在了道义高地,赢得人心。
二是将“彻底的理论”武器运用于教学。
思政课的理论,要经得起“为什么”的追问,要能禁得起拷问,就要以理论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彻底性让人们真心服膺。
因此,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体现在政治有学理的基础,用学理表达政治。
在教学实践中,要防止政治性和学理性相脱节,导致两个极端的问题。
如果只强调政治性忽视学理性,思政课会被当作上级意图的“传声筒”和政策的“播音员”,进而被导向庸俗化、标签化和简单化,就无法“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分析回应”是为了解答学生的困惑;“理论说服”是为了转变学生的理念;“力量引导”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导航。
同理,如果只强调学理性而忽视政治性,则导致所谓的“学术中立”,就无法让学生面对复杂变化的社会现象明辨方向,更无从谈论学生对政治信息、政治理念、政治情感和政治立场的理解、内化和认同,进而无法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二、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思政课灵魂与载体的契合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具有科学性,后者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价值性,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性。
就思政课而言,价值性和知识性之间的关系是灵魂与载体的关系,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中。
价值从哲学认识论上来看,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
思政课的价值性,在于将价值引导蕴含于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根主线,贯彻在学校不同学段思政课的各门课程之中。
思政课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包括了几乎哲学社会科学的所有领域。
通过跨学科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的各种现象和矛盾,回应时代的重大关切,为学生答疑解惑,是思政课的知识性体现。
同时,对思政课的知识性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有这样的深入和强化,即其不仅体现在思政课所涉及的知识,还包括蕴含价值内涵的其他专业知识。
正因为如此,课程思政才有存在的可能,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下面会有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的“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就是强调,思政课不仅要传授丰富的知识,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奠定能力基础,还要培育学生认识世界的理智态度,滋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思政课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统一,体现于知识承载价值、价值提升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要防止价值性和知识性相分离的问题。
思政课如果只强调价值性,忽视知识性,就可能使教学变成抽象空洞的、话语霸权式的说教。
没有知识的支撑,价值性就会打折扣。
同样,如果只强调知识性,就偏离了思政课的价值属性。
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的知识性与其他专业课的知识性有所不同,它是作为价值载体存在的,离开了价值性,其知识性也会黯然失色。
知识性一定要富含鲜活的思想、深邃的哲理,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如果只有抽象的概念、脱离实际的理论,这样的“知识”是不为学生喜爱的,更不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思政课时代使命的体现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是就思政课的时代使命而言的课程内容改革创新之原则。
建设性,是指积极促进事物发展的性质;批判性,是体现富于洞察力、判断力、辨别力和敏锐智慧反思的性质,二者的重要意义汇于思政课对于意识形态的功能之中。
这是因为,不管自觉与否,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超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科学。
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关乎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
思政课必须也能够在引领和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性侧重思政课对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发挥“立”的功能,而批判性侧重思政课对意识形态中错误观点和思潮“破”的功能。
这也就意味着思政课肩负着从“立”和“破”双向推进意识形态安全的时代使命。
因此,思政课建设及其102019·05改革创新,要坚持“四个服务”的根本方向,全面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牢牢把握教学教材体系、学科支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整体建设的基础上,聚焦于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既要传播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理论和思想,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
同时,又要培育学生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思维和精神,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供素质和方法保障。
思政课及其改革创新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实际上是在坚持构建和完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
而任何“话语权的核心是有理论支撑、有具体内涵的概念或范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内核,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3](P52)。
任何人都能应用、能够做各种解释的,不能算话语,只能算词语。
如前所述,一方面,思政课可以通过构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充分发挥其建设性。
另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教学科研的全过程,做好理论斗争、舆论斗争,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进而避免人们陷入思想危机和信仰危机。
思政课的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体现在立足批判性,着眼建设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防止不敢勇于面对社会矛盾,对错误观点和思潮不敢批、不会批、不愿批的现象。
只有正视问题、揭示矛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才能既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又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思政课的重点,应该围绕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社会热点和思潮;不要回避问题,不要附和错误观点,更不能秉承否定性批判的思维,拾人牙慧,把舆论场中的负能量当作独立思考和有个性,对社会的问题的批判和反思,采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态度。
正确的态度是,引导学生培养建设性批判思维,做社会的建设者。
四、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根本要求的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思政课的根本要求。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关系直接源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论起源于实践、植根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和评判,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空论”或“谬论”。
其次,理论能够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这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显著标志。
毋庸置疑,不言自明,理论性和实践性天然统一于思政课。
思政课的丰富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的实践、他们所处时代工人运动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