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复习课堂有效性探略论文

合集下载

历史新课改反思:探索创新收获

历史新课改反思:探索创新收获

历史新课改反思:探索创新收获历史新课改反思:探索创新收获伴随十年新课改一路走来,xx区历史教研团队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收获。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改进教研方式为重点,牢固树立服务基层、以研促教、引领成长、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引领全区广大历史教师学习新课改理念,反思新课改现状,增强新课程意识,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现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推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

回眸xx区十年历史新课改,却不得不从20xx年开始。

由于区划调整和本人20xx年开始担任xx区历史兼职教研员等诸多因素,我们的回眸和反思也只好从这里启程。

回首六年的兼职教研员工作,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感激的心情,教育局和教研室领导给了我展示才干的舞台,兄弟学校为我提供了教研活动的条件,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学员和历史同行们给了我无私的支持和鼓励。

六年来,我乐此不疲地为xx历史教研出力,心甘情愿地为历史同仁服务,竭尽所能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

六年来,我与新课改一起成长,与历史同仁一起进步。

我的成长使全区的历史教研更加充满活力,大家的进步成为推动xx历史教研的巨大动力。

一、广开渠道,促进多方交流1、每学期举办区级研讨课。

为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使课堂教学走“创新、实效”之路,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区级公开课2—3节,让区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交流课。

20xx年5月19日,xx中学訾xx老师和48中吴宝明老师在xx中学分别开设《中外交往和冲突》和《明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两节公开课。

20xx年xx月26日,徐京梅老师在57中开设《追“根”溯“园”》的活动课公开课。

2006年3月30日,xx中学朱玉成老师和訾xx老师分别上了《秦帝国的兴亡》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两节交流课。

2006年5月17日57中徐京梅老师和xx中学吴大德开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和《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两节观摩课。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逐渐从热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在的本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高中历史教学回归本色,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从新课改要求我们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方式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等方面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前言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逐渐从热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在的本质,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

那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高中历史教学回归本色,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1)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的授课方式上,学生活动很少,而教师讲得多,。

教师很少主动去关注学生的需求、体验和感受,忽视了学生思、说、写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后的重复操练和强化训练来加以巩固知识点。

(2)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只顾自己讲解,致使需要当堂进行巩固的基础知识没有被学生真正消化,而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很少能拿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历史复习,这样就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显得极为欠佳。

三、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新课改要求我们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如果想提高提高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应该转变观念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放得下架子,和学生像朋友一样交流,一样平等相待。

历史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主要因素。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主体报告《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执笔: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研室施福荣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等,都在发生着变化。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集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追求。

它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靠有限的常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憾,形成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第八条明确提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就是依据此目标进行编写的。

这些活动课的设置一方面对教材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但是在听课和调研过程中,许多老师上这些课时,与平时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并没有体现出“综合性”“探究性”和“活动性”的特点来,还有许多老师怕上,不愿意上这种课,归根到底的原因是老师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理解综合探究课的真正内涵。

目前关于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各学科中都有研究,尤以《科学》学科为甚,科学需要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究,它往往建立在假设与实验的基础上;《历史与社会》这样的人文学科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探究,一般建立在问题和调查实践的基础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目标价值取向相同的学习方式,他们是有一定共性的,因而科学探究中的一些的方法和策略,在研究社会现象时,同样有效。

新课程改革中,还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所提倡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等教学理念也正是我们《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提倡和要求的,所以他们的研究,对本课题中有关基本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无疑是有启示的。

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应用论文

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应用论文

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的应用摘要:如何有效开展高三年级的历史复习?笔者以自身的体会介绍了“问题解决复习课模式”,介绍了在这一模式下开展历史复习的具体过程,而这一模式的实效性通过课堂实践得以证明,作者希望这一模式的运用有助于历史一轮复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问题解决;复习教学;环节;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275-01进入高三后,复习课是我们日常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如何开展有效的复习教学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前几日,高三教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本次活动旨在加强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探讨历史复习教学的有效模式,并为我市高中历史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研讨会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听课;第二个环节是通过评课来探讨、交流复习的经验,方法。

在两节复习研讨课中,其中一位教师展示了“导学案教学复习模式”,另一位老师展示了“问题解决复习模式”,他们以轻松的课堂氛围和有效的课堂效益得到了参加活动的教研员和教师的好评,下面我以“问题解决复习模式”《美苏争锋》这节复习课为例,介绍这种模式在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中的应用,以期有助于一轮复习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问题解决”复习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将复习内容设置成问题,指导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复习历史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一复习模式即注重发挥教师点拨、示范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个性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问题解决”的教学理论是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

该理论强调课堂教学应当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

该过程包括创设情景、设问启发→研讨史料、思辩探索→归纳评价、激励创新→研析高考、迁移训练共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设问启发。

复习课的教学,需要我们依据考纲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手段,利用多样教学资料如图片资料、历史诗歌、文字资料、实物资料等,创设教学需要的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于新课程理念为引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于新课程理念为引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于新课程理念为引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物理学科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得到较好落实,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还缘于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上海市教研室今年初颁发的《关于改进中小学基础型课程课堂教学的若干意见(试行)》提出:课堂教学全过程设计,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强调其有效性。

因此,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改进教学过程设计,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力图从“二期课改”理念的理解和实践层面,重点探析教学过程中的新课导入、实验探究、练习指导等主要教学环节,来阐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有效性的途径和策略。

: 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有效性实践研究毋庸置疑,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学过程设计又是备课的主体和关键。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教师和相关教学资源间的互动,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听,还应指导学生去看、做、问、议、讲、想、练,使学生在观察、思维、质疑、解惑、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只有通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得到落实;只有通过教师潜心研究分析教情和学情,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妙设计新课导入,在认知冲突中启动学生思维新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出要让学生处于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全身心、多观感地参与学习活动。

物理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新课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良好开端。

恰当的新课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动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成功的新课导入能有效把学生引到将要探究学习的新课上来。

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提升

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提升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长期以来,专题复习一直是困扰九年级历史教师的难题。

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实践,摸索出一些具有实效性的做法。

谨以此文略作阐述。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直击中招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课有自身的特点,比如时间短、容量大,重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迁移、运用。

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确立专题复习的目标——“节时、提质”。

鉴于此,我们目标确立的起点是学生的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七、八年级的历史基础知识薄弱到匪夷所思的程度,这一点我们不必讳言。

对于九年级的历史知识,因为学生刚刚学完,所以掌握情况较好。

我们在制定复习目标中涉及到七、八年级内容的时候要放低起点,切不可“自以为是”。

其次,目标制定的原则是夯实基础知识系统,以专题复习为载体,以掌握知识体系为目标。

历史中考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部分试题强调知识间内在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性与拓展性,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专题复习能够实现知识的重新组合,把局部的、零散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的、系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最后,以步步为营为战略,以吃透中考考点为目标。

专题复习中必须紧密围绕考点,运用手中的课本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在全面的前提下把每一个考点落实到位。

课本是最重要的复习、考试资源,我们一定要立足课本,通过不断地练习巩固,深化、活化历史知识,争取在中考中运用自如。

二、现身说“法”,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浅谈我校在历史专题复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

首先,巩固基础知识(用先自主后合作最后教师质疑的形式完成)。

时间大约10分钟,目的是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措施是给出学生所要回答的问题和准备时间,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准备。

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问题时既要做到全面考查又要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成为系统复习相关知识的过程。

第二,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启发学生组内合作完成)。

时间10—15分钟。

本阶段要求教师在充分领悟中考指南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所要复习的内容提前进行整合,使相关知识点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在立足于知识点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知识链条,最终形成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论文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论文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三历史专题复习策略之我见研究近年高考试题特点,发现专题复习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应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的深化和提高,必须以形成网络、揭示本质、探明规律、发展思维为主攻方向。

但是在专题复习中,学生往往容易停留在知识条理化的层面,达不到系统化的要求。

所以,为了更好地搞好专题复习,大面积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在牢牢把握新课改基本精神下,我打破以往思维模式,在专题复习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现就历史专题复习谈几点我粗浅的看法。

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

一、以四种新史学观指导专题整合,拓展历史视野。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历史,其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大众化进程。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点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整体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横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要重视交往、强调友好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文明史观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文明单位的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

它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历史观,认为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社会史观则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分析研究社会问题,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之外的所有问题。

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

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

从社会空间角度去理解历史。

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究摘要:新中考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要拓展,教学手段要创新。

于是,历史教学一改往日沉闷死板的教学风格,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如今学生的发展需求,历史教师需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落实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词:中考;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引言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在认识和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过去、认清现在、展望未来,从而通过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深化学生对祖国的情感。

这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效课堂的概述高效课堂主要就是指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具有高效型及高效性,这样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要高效,在正常课堂的基础上完成较高效率的教学,达成传授给学生知识的任务,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学习。

课堂只是一种组织形式,一种方式方法,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现状在初中历史教师谨遵新课改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处理不及时,或者采取的处理对策不够科学合理,导致这些教学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改革的成效。

一方面,历史课堂中的灌输教育还留有一些痕迹。

另一方面,教师没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机械记忆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依旧选择机械记忆法来学习历史知识。

尤其是在学生临近考试时,往往会在临时抱佛脚的情况下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

教师要让学生从根本上转变机械的学习方式。

三、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一)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已经逐渐走进中学课堂。

借助多媒体可以将历史事实更为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视觉和听觉多项感官的刺激,构建更为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活跃度的作用。

以构建知识网提高历史复习效率论文

以构建知识网提高历史复习效率论文

以构建知识网提高历史复习效率【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用构建知识网的方法进行历史复习,能有效提高历史复习效率。

这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融会贯通,从而轻松掌握知识并迅速提高对历史信息的提取能力、分析能力和答题水平。

【关键词】知识网提高复习效率【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79-01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特别是高三教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怎样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事实证明用构建知识网的方法进行历史复习,能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网络,明晓这些网络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清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我就以构建知识网提高历史复习的实效性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期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1 精心备课,明确基本知识点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涉猎历史专业知识,因为“教师具备丰富、广博的知识,利于在备课过程中提取精华,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

作为历史教师,在平时备课时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认真研究历史教材、教参和历史读物等,还要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学工作人员、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使知识融会贯通。

合理调控、整合所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到主次分明、清浊自显。

并把这些学习内化为自己的自觉的行为,从中感受乐趣。

2 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历史知识网络是历史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方式,是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是按专题进行,因此在历史知识的前后联系方面有时显得不够连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复习时对历史知识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予以梳理,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线索,构建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调整知识结构,再进行前后联系,提醒学生把握专题的知识体系。

统编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复习课教学策略刍议—以全球史叙事路径下的俄罗斯为例

统编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复习课教学策略刍议—以全球史叙事路径下的俄罗斯为例

统编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复习课教学策略刍议—以全球史叙事路径下的俄罗斯为例2喀什市特区实验学校 844000摘要:2020年随着教育部统编高中历史新教材在多省多地推广使用,标志着在国家意志下教育探索迈入新的阶段。

新教材体现出唯物史观下的大时空观、文明交互演变下的历史观等诸特征,为教学提供了便利、拓宽了师生的视野。

然而面对教学任务大、时间短,如何开展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已成为绕不开的问题。

本文尝试在全球史叙事路径下,以俄罗斯历史演变脉络梳理教材内容,探索全球史视域下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的可行路径,庶几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统编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俄罗斯;全球史观;深度学习一、选题背景、写作缘起1.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师生观强调: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以及提示新旧知识间相互联系的线索,将当前学习和旧有知识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使之向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2012年至今,教育部在党的号召下先后主持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彰显出国家对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视程度。

2.现实意义传统高中历史教材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模块,许多教师熟悉此种专题式教学的节奏和方法。

但是,面对新教材跨度大、内容密集、兼具学术性等特点,要在一年时间完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共五十四课,难度相当大。

而学生初中阶段历史基础薄弱,提取信息能力欠缺,缺乏知识体系建构,要适应新教材的学习难上加难。

因此,教师采取适应学情、契合新教材理念的教学方法和课型,已是刻不容缓。

二、基于课标、立足教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贯穿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二是明确课程性质和历史观培养,三是重视大概念教学理路,四是明确教育目标和育人功能。

[1]新课标的颁布对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生自主,互动合作,构建高效历史课堂论文

学生自主,互动合作,构建高效历史课堂论文

学生自主,互动合作,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与主动探究的互动过程,是新一轮课改的要求,互动合作与主动探究的历史课堂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历史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互动合作主动探究20世纪70年代,一位美国预言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会学习是人的各个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基本条件,学会自主学习的人,必然具备较高主动学习能力。

在我实践的历史课中注重以下七个环节:一、课前预习,激发兴趣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探究学习,除了要有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课前学生的带着问题去预习,因此课前预习凸显重要。

针对历史课堂我经常让学生在讲课前预习,在学案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预习思考、一个是预习检测,预习思考主要是以思考题的形式出现,而“预习检测”主要是把整课知识点以网络形式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例如在我讲授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预习思考题:(1)阅读第一自然段后,你能自己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吗?(2)如果让你从走长征路,你该怎么走?(3)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以及历史意义各是什么?(4)长征开始、结束、转折点各是什么?(5)怎样理解长征历史意义?什么是长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有发扬长征精神的事例吗?请举例说明?(6)长征中有哪些艰难险阻?通过预习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体现“激发兴趣,促进发展”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互动合作与主动探究。

二、设置情景,巧妙导入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恰如其分的导入能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内容的情景中,导入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但应紧扣本课学习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

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的情景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到探求新知识上来,同时教师也自然的把学习目标展现给学生,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渴望和探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导入亦如此。

新课改背景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模式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模式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模式探究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教师探索出了“四步两结合”的复习模式,所谓四步是指:第一步,课前编写学案巩固基础;第二步,课件中运用材料呈现复习要点;第三步,去细留粗、归纳线索;第四步,精选习题,突破重难点。

所谓两结合,就是教学中运用学案和使用课件相结合。

标签:新课改;四步两结合;复习模式;课件;学案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新课改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们想要取得良好的等级以便进入理想的高校,而学校却要求教师尽量少占用时间、压缩课时,并严格的限制教师布置课外作业。

这样,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转变教学模式就成了所有历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以来,我们学校总结出了“四步两结合”复习法,所谓两结合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学案和使用课件相结合。

所谓四步是指:第一步,课前编写学案巩固基础;第二步,课件中运用材料呈现复习要点;第三步,去细留粗、归纳线索;第四步,精选习题,突破重难点。

一、课前学案巩固基础在新的高考形势下,依然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

编写学案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基础知识、理清历史线索的方式。

学案的编写应严格以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复习基础知识和理清历史线索为主要目的。

在编制学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以课标和教学要求为依据不少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编制学案时,唯恐历史知识点不够全面,要参照补充其他版本教材的内容,这样严重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唯一依据就是课程标准,高三复习时只要按照江苏省颁发的《教学要求》去做就可以了。

2.学案的编制要简明扼要,不可过于繁杂在我们学校,由于上课时已开发出一套课件,所以编制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复习基础知识,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学案讲求简明扼要,以免冲淡了专题的主要线索。

二、课堂运用材料呈现复习要点在新一轮课改中,由于各地教材版本不同以及对三维教学目标考查的需要,材料题被提到了重中之重。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83学习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探讨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推进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象。

在当今新课程大背景下,学校应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避免无效教学,减少低效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并获得成功,这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轻师生过重负担等问题。

基于这样的实际,我选择“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确定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目标和策略,减轻师生过重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的、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教学: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意蕴:一是有效果,二是有效率,三是有效益。

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学中采用的一些计策和谋略。

具体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序性方法和教学操作手段。

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策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

史信息资料 , 充分 利用这些信息 资料 , 是培养学生历史信息整合 能 实实传授给学生 , 又能游 刃有余地调控课堂 , 让学 生在 轻松愉快 中 力 的有效 途径 。合理使 用教材提供 的材 料 , 可 以提高教 材的利用 上好每一节历史课。 2 . 加强教学反思 率, 加深学生 对教 材的理解 和对知识 的掌握 。 要结合考试说明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 和规律 , 回归课本 ,
生的人格 , 营造平 等 、 宽松 、 和谐 的学 习氛 围, 增 强学生学 习的 自信 心; 其次要 以学生为 中心设 计教学过程 , 倡导师生 互动 、 对话式 的 教学方式 , 通 过学 生积极 主动地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坚韧 不拔 、 不怕
挫折 、 奋发有为的人格品质和永不满足、 不断追求新知 的科学态度 ; 再次 , 要多进行 “ 一题 多问 , 一 题多思 ” 的题型训 练 , 在解 决问题 的 过程 中培养学生 的创 新意识 ; 最后 , 密切联 系社会 现实 、 关心 时事
热点, 引导学 生经常看新 闻、 读报纸 、 记政 策 , 特别是 国家召开 的有
重大影响 的会议 、 出台的有关 国家建设 的政策 、 制定 的涉及社会发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 学生 的 自主学 习,但高考复 习中教师 的 展的方针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 中, 要特别关 注新 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 小结 中的画龙点睛是必不可少的。 小结 是巩 固 史学观 , 用“ 文 明史观 ” “ 全球史观 ” “ 现代化史 观” 审视 历史 。复习 和深化课 堂复 习效果 的“ 点 睛之笔” 。所 以 , 教师 在小结教材 内容
关键词 : 新课程理念 ; 高考复 习; 有效性 新理念 、 新说 法 、 新成果层出不穷 , 如何恰 当有效 吸收运用 , 这 于这些 知识 , 要阅读有关新 课程理念 的书籍 , 通读如刘 宗绪 、 黄安

如何评判历史课

如何评判历史课

如何评判历史课篇一:如何评价一堂历史课如何评价一堂历史课组织、参与听课评课活动,目的在于考察课堂教学的信度和效度,研讨课堂教学的经验与教训。

怎样去发掘、整理课堂教学价值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思考、入手:(1)从课程目标和课程价值的角度,去评判一节课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方面有何独特的价值;(2)从横向、纵向对比的角度,去分析评判一位教师在对教材知识内容的处理和知识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发掘上,有何独特的价值;(3)从课堂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几个部分的各个教学环节上,,去分析评判这些环节的设计实施是否到位、是否简洁有效、是否有机衔接、是否主次分明详略得当;(4)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去分析评判是否关注到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否关注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否关注到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针对了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5)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次数、人数、态度,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在课堂上的生成性认识上,去分析评判课堂教学价值实现的深度与广度。

在新课程中,“一堂好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清晰。

教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需要重点讲解和解决的知识点,重点培养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学有所获。

对教学难点,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透彻讲解。

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主要是看“学生的表现,即学生能否在教师的组织下获得有效的学习”,而衡量学生有效学习的标准是看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历史知识目标是否完整、课题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教师基本功扎实, 驾驭课堂能力强。

一般强调的教师基本功是:对教材熟练,讲课自然;语言准确精炼而有感染力、亲和力,沟通协调能力突出;板书规范,字体端正;驾驭课堂和教学应变能力强。

尤其是语言和教态是否有亲和力。

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解析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解析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解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解析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此背景下,一位历史教师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战略大决战》为例,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双方及战争结果,掌握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双方及战争结果。

2.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及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吗,在中国革命历程中,有三次规模空前的战役,它们分别是哪三次?它们有什么历史意义?”以此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双方及战争结果。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辅导。

3.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战役,分析其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学生通过讨论、论证,形成共识。

4.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补充。

教师对各组的成果进行点评,总结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你认为,三大战役在中国革命历程中为何能取得胜利?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了解三大战役的基本情况,能够分析其在革命历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2.教师评价: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三历史复习课堂实施路径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三历史复习课堂实施路径
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提出了教育学意义上的
瑞士的民法有所参考,……后两编……更注重的是
中国固有的礼教民俗。
“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深度学习是以理解为基础
——摘编自李启成《中国法律史讲义》
的意义探究型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
材料三 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
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维活动,推动
篇历史小论文;②根据上述民法试题所给的材料,
选取一个考查角度,自主命制一道“高考”非选择题
(教师进行评比);③选取民法入典历程中某一阶段
章,在立法实践上体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
念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凝练,起着提纲挈领的
民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
作用。提炼核心概念有助于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合
导下,思想解放,民法典编纂再次被提上日程,但是
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落实学科核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改革伊始阶段思想未完全
不分,以刑事责任代替民事责任;民法观念不发达,
民法中的平等、自由、权利等观念一直没有形成。
——摘编自房绍坤《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
编纂的特点和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入典历程的
特点和民法入典的意义。
此题涉及民法(观念)从中国古代到近代再到
现代的发展历程,需要学生调动和运用课本的相关
知识来分析。从反馈来看,学生虽然对相关知识有
时期的时代特征紧密联系,所以对民法入典内容的
建设的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
考查色的民法典。”
用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网络,这个过程不
教师可以以民法编纂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
仅是温故的过程,而且是知新的过程。教师可以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复习的课堂有效性探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
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
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
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现在的高考是以课程理念为指导,如何把握新课程高考的变化,对高三历史备考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是我们目前要积极探究的。

本文就如何提高历史复习的课堂有效
性,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要改变以教师、教材为主的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以课程标准为主的教学思想,让课堂充满活力。

1、更新观念,是提高历史复习课堂有效性的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客观真实的历史态度、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和借鉴反省的自
我意识,而不单纯追求学生知识存量的增加。

现在的高考是以课程理念为指导,如何把握新课程高考的变
化,对高三历史备考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更新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一是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通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较突出地体现了三种史学
观念----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对三种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
们备考新课程高考的基础。

二是要用新的复习观念贯穿复习过程:课程改革向我们传递了许多新的理念。

如”新课程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认知学派的著名学者j·k安德森在《认知心
理学辞典》指出历史的学习目标分两类:”陈述性知识:以历史事实为主,需要理解与记忆的知识。

程序
性知识:以思维技能为核心,需要理解、训练、反思与体验与体验的知识。

”这一理论为我们高中历史复
习教学有效性提供了一种思路,就是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要区别对待,对于”陈述性知识”以学生自己记忆为
主,对于”程序性知识”要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变革传统教学理念是高考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近年高考历史命题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理念上,课程观取代了教材观,注重对
历史课程的性质、价值和总体认识的考查,不是单一的局限于
教材;从内容上看,呈现出材料广泛、多样
、新颖,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史学研究的新成果等不断引入高考;从目标上看,除了对学生记忆、理解
能力的考察外,更重视学生”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日趋明显,如学生
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全球意识等。

如2010年广东高考历史第38 题开宗明义:”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该题以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考查了宋代市
民群体、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工人群体、农民工群体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如果教师平时教学仅以教材为
主,不注重学生比较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精神的培养,其学生很难正确解题。

二、教学过程的有趣性和互动性。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是提高历史复习课有效性的关键。

1、巧妙设计课堂导入,定下课堂成功的基调。

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一文中提到:”历史是整个的、有生命的、进步的东西”。

如何让活生生的历
史在学生脑海中重现,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设法让理论化的、枯燥的历史教材有趣生动起来。

高考历史复
习时,往往是总结、概括、归纳,比较理论化,学生会觉得枯
燥乏味,所以教师更要注重课堂的导入,每
堂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激发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新闻、漫画、故事、影视、图片、实物等都是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复习课堂上是可以用的。

如在复习必修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时
,我上课时便以一组图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战后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全球化)导入课题,让学生一开始就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个整体把握,并将世界货币基金组
织、世界银行的英语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翻译。

这样学生较容易地理解了世界经济发展演变的过程,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趣。

2、精心创设”情景”,让课堂充满激情。

历史是人类过去活动的遗存,创设历史教学的”情景”,让学生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走进历史,或将历史拉
入到现实生活中,使其”身临其境”地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才会充满激情。

教学过程中的”情景”,是指根据
特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创设的多种形象化、具体化的历史场景,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个或几个历史”
情景”。

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针对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探
究,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如复习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我讲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时,设计了这样
一个情景:”伯明翰是工业革命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工业城市,享有’’世界车间’’的美称,我们一起参观
伯明翰的方方面面(图片、材料等),从而得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早已被广泛引入高中教学,它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
、文本、动画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
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有效。

但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其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灵活性和整体性。

而传统
教学手段:黑板、粉笔、挂图等,却能给教师提供充足自由发挥的空间,随时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灵活
地修改,教师在板书的同时也给学生留下做笔记和思考时间,一堂课结束以后,整个教学内容能完整地呈
现在黑板上,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一目了然。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结合,”善用”多媒体而不是”专用”多媒体,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有序性。

合理整合教材内容、理顺知识的内部联系、形成清晰易懂的知
识结构,是提高历史复习教学效果的基本途
径。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学资源多元化,历史教材现有五种不同的版本,若再以某种版本的教材为绝
对经典,已不合时宜,而且新版教材的内容具有跨度大、跳跃大、内容多的特点,在”文科综合”背景之下
,课时相对减少了,我认为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考纲为指导对教材内容
进行整合,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调动学生的学。

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是以单元为框架进行的,教师
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本单元知识内部联系之后,对单元知识进行合理整合,使教学内容更有序、更具逻
辑性。

如复习必修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这样整合:第一课时以
2008年的金融危机由美国波及全球的新闻事例导入课题,讲清楚世界市场、殖民扩展和工业革命的概念及
其关系;再以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世界市场形成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

第二课时以学生
的探究为主,分两部分,一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笔记等,分组完成下面的表格(每四个空分给一
个小组):
第三课时依据表格内容归纳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含
义、条件、过程和评价”并进行精讲点拨:(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演变原因;(2)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曾经主
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国家。

通过整合梳理知识使知识结构更加难点重点突出,主题深化,学生容易把握。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也不断地深化改革,高考方案也在不断探索革新,而在第
一线的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从课堂导入到课堂小结、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手段,都要不断探索新的模式
,使我们的教学更能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