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基础知识总汇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资料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早在中国春秋时期,《学记》就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中包含了循序渐进、启发性教学和教学相长等重要思想。

捷克夸美XXX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美国XXX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苏联赞XXX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则主张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苏联XXX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的概念包括广义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的学校教育,以及偏义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则具有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书”和“五经”,贯穿了儒家思想。

然而,遗传素质并不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社会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

同时,环境决定论也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以及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全面发展教育则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其中,“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因素。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而XXX则于1912年最早提出了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美育的任务则包括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讲授法,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知识的传授和讲解;(2)讨论法,是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3)实验法,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4)案例法,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5)游戏法,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研究和掌握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考点 5: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全)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全)

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差异性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1—2):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转,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运算,思维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教学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金额给的发展水平。

(2)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启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走到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与支持和知道,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完成最终任务。

4.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婴儿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学前期)(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初中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0岁以后)(成年晚期)学习理论1.学习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1)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教育者——教师的主体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四、教育的起源(12)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特征:(1)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其他国家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

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一、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培训文章本文旨在为准备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的培训。

通过阅读本文,考生可以了解教师招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的要点、难点以及常见题型,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一、考试大纲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

考试形式多以客观题和主观题为主,考查范围广泛,难度适中。

二、知识点梳理1、教育学:教育学是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史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教育家的思想。

2、心理学: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心理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

3、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律制度、学校管理条例、教育行政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以备应对相关考题。

4、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理论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考生需要掌握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新课程改革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

5、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以备应对相关考题。

三、考试难点解析1、教育学难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如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等,理解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关系,明确教育制度与教育实施的关系。

2、心理学难点:考生需要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特点,了解心理学的各种流派和理论,并能实际运用。

3、教育法律法规难点:考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法律精神,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熟悉各种教育法律文书,如合同、协议等。

(超详细)(完整版)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复习纲要

(超详细)(完整版)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复习纲要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156)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单选、填空、判断)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动态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2.冯特——心理学之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民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3.区别: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二、西方的心理学流派流派代表人物观点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试题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试题

师聘请公共基础知识(教化学, 心理学, 师德)试题一, 填空题1, 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化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 社会主义主义老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养, 业务素养和心理素养。

3, 申请认定老师资格者的一般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 参与接着教化是中小学老师的权利和义务。

5, 老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果为主,做到客观, 公正, 精确。

6, 所谓老师德性,是指老师在教化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 施行义务教化的学校在教化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运用全国通用的一般话。

8,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化目的是增加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 《教化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 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化经费为辅的体制。

10, 《义务教化法》规定,国家, 社会, 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 少年接受义务教化的权利。

11, 实施教化行政惩罚的机关,除法律, 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化行政部门。

12, 学校对校舍, 体育设施, 消防设施, 各种仪器设备平安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 参与老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果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与老师资格考试。

14, 中学, 小学校园四周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 学校应当敬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化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 单选题1, "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老师严峻超编,不情愿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A, 《学校管理条例》 B, 《老师法》2, 老师之间要"虚心谨慎,敬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扶植,维护其他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切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化的--。

(A)A, "双赢"协作原则 B, 和平共处原则3, 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建设在老师对待教化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整理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整理考点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中介;教育影响是桥梁;受教育者是依据3.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4.义务教育的意义?①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③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5.制定教育目的的意义?依据?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③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二战后)?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8.影响身心发展的因数及作用?遗传: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②**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④遗传素质仅能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环境使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能有效地控制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9.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情感,自我意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超级重点知识整理(本人亲测)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超级重点知识整理(本人亲测)

1.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的识记。

2.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艾宾浩斯。

3.心智技能的特点是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4.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器械型操作技能。

5、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包括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两种成分。

6、奥苏伯尔的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知识结构简化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7、过度学习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8.常规性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9.深层特征的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1.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符号表象形式来呈现。

12.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

13.加涅将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五个方面。

1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5.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提出的。

16.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

17.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18.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同时,归因方式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19.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经验类化说。

20.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2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2.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23.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24.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25.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2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

27.人的学习主要通过视觉。

28.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双向表。

教师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教师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教师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考试,可以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教师考试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的规律、原理和方法。

2. 教育学的发展与主要学派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启蒙教育学、心理教育学、社会教育学等阶段,有代表性的学派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学等。

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全人教育、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以及个性化教育等。

4.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阴阳教育、启蒙教育、自我决定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5. 教育学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

二、心理学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的思维、情感、意识和行为等。

2. 心理学的发展和主要流派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阶段,有代表性的流派包括弗洛伊德派、皮亚杰派、托尔曼派等。

3.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 心理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心理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心理咨询法、心理学家法等。

三、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规划和安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2. 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前瞻性原则、周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等。

4. 教学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教学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等。

四、教育管理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管理活动。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一、教育心理学1、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理解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2、学习心理:掌握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了解学习动机的基本规律,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3、问题解决与创新: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4、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品德心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了解品德不良的原因和矫正方法。

二、普通心理学1、心理学概述:了解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掌握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2、心理过程:掌握认知、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过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了解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人格与情绪:理解人格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气质和性格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情绪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三、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制度: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基本体系,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要点。

2、学校与教师:掌握学校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了解教师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3、学生与教育教学:了解学生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法律要求。

四、现代教育技术1、教育媒体:了解教育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不同类型教育媒体的特点和优缺点。

2、教育信息技术: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了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多媒体教学:了解多媒体教学的定义、特点和模式,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课程基本理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基本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课程目标:掌握课程目标的设计原则和制定方法,了解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内容和特点。

3、课程内容与实施:了解课程内容的定义和类型,掌握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改革趋势。

4、课程评价与考试:了解课程评价的定义和类型,掌握新课程标准中课程评价的特点和考试改革的方向。

教职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职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职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1. 教育学心理学概述-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旨在探究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现象。

- 教育学心理学通常关注研究、发展和教学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

2. 研究理论2.1 行为主义研究理论- 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为,研究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实现的。

重点在于观察和描述可观察的行为。

-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2.2 认知研究理论- 认知研究理论认为,研究是个体能力的发展和信息处理的结果。

重点在于理解和解释研究者的思维过程。

- 著名的认知学派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2.3 构建主义研究理论- 构建主义研究理论强调研究是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构建和理解,通过主动参与和合作进行。

- 著名的构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包括杜威和维果茨基。

3. 研究过程和教学策略3.1 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包括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应用信息和评估信息。

- 教师应根据研究者的认知和发展水平,适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3.2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等。

这些策略可以增强研究者的主动参与和深层次的研究。

4. 教育评估与测试4.1 教育评估- 教育评估是对学生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估和反馈。

- 合理的教育评估可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动力和持续改进。

4.2 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前者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指导,后者用于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估。

5. 研究困难和特殊教育需求5.1 研究困难- 研究困难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会导致研究成绩下降和自信心受损。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困难,采取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和支持。

5.2 特殊教育需求- 特殊教育需求是指学生在研究和发展上存在特殊需求,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适应措施。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6. 教育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 教育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包括隐私保护、研究伦理和教师道德等方面的考量。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前言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和心理过程的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本篇文档旨在为教师招聘提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教育心理学相关试题。

知识点
1. 认知发展
- 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期、运动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 分别对应不同年龄段:出生到2岁、2-7岁、7-11岁、11岁至青春期。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2. 研究理论
- 神经构造主义:研究是产生新的神经连接和加强现有神经连接的过程。

- 认知心理学:通过思考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来研究。

- 行为主义:基于奖励和惩罚来改变行为。

- 社会文化理论:研究是通过与社会交互来理解和提高的。

3. 教育评估
- 评估包括描述、判断和改进三个方面。

- 描述:了解学生、教师、教学过程和环境的特点。

- 判断:根据描述结果进行判断。

- 改进:根据判断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4. 智力理论
- 多元智能理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例如语言、逻辑数学、空间、音乐、体育、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等。

- 资源利用理论:强调任务和学生之间的契合度,任务难度适当可以激发学生研究积极性。

- 研究风格理论:学生研究风格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风格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结语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招聘考生至关重要,掌握了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从而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希望本文档能够为考生提供帮助。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估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4.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教育评估心理学等。

教师应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6.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

教师应了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考点 5: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考点4 :教育的属性3.教育影响(中介) --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1.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 有目的地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 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 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考点5 :教育的起源“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6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无等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1 :“教育” 一词的由来: ♦考点2 :教育的概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从广义 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 的教育主要指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 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受教育者 施加 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巧记:♦考点 ----紧密集合(3) ♦考点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7:古代社会的教育1 .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 终身化。

(2)教育的 全民化。

(3)教育的 民主化。

(4)教育的 多元化。

(5)教育的 现代化。

※ 巧记:“全民多现终”2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 学前教育 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 延长义务教育 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 相互渗透 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教育各时期发展特点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 古代学校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一、填空: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0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0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10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0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10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10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10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0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1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

1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