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杨修之死》教案版本:人教版2011·2016年8月印刷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杨修之死》精品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杨修之死》精品教案

杨修之死罗贯中知识目标:1、掌握一些重点字词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三国演义,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教学难点:讨论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现在中国出了一个电视明星,他不是唱歌的,也不是跳舞的,他是一个说书的。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易中天,是他引起了一股新的“三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随着这股热潮来品评这些三国人物吧!《杨修之死》一文选自《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相传是施耐耐庵的学生,共同创作《水浒传》。

曹操大家一定很熟悉吧。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所知道的情况来简要说说你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大致认识。

曹操:魏国的首领,历史上有“奸雄”之称。

所谓“奸雄”指的是他既有雄才大略,是个大英雄,同时又非常奸诈多疑。

是三国演义中反面人物的典型形象。

这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曹操大不一样。

那么,杨修又是什么人呢?他跟曹操有什么关系?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可以说是一个才子。

他字德祖,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

《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

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华闻名洛阳,也因为才华被曹操罗致并委以主簿要职。

有人说杨修因为才华被曹操重用,也因为可简化被曹操斩首。

这种说法对吗?我们还是从课文中找答案吧!介绍有关背景与情节: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导言杨修(公元5年~公元18年),东汉末年名士,曾官拜幽陵令、始安太守。

他的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作为荀子的门生,他对荀子学派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所突破。

然而,他在公元18年被汉成帝所杀,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人物。

本文将探讨杨修之死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并从历史学和人文学两个方面分析杨修的价值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公元18年,汉成帝死后,其外戚王氏掌权,铲除反对势力,尤其是东海王刘衡一派。

杨修的岳父是刘衡旧部,他提出刘衡的儿子刘玄为皇帝,招揽左右,成为一个有力的反对势力。

此时,杨修已身处朝廷,担任尚书令,有着一定的权力地位。

王氏为了削弱反对势力,将其打入“营党自乱”的大营高地,欲借此机会弄死杨修。

杨修中计,来到一座被设置了机关的台阶,被推下而死。

二、杨修之死的原因1.政治原因杨修在朝中有着相当高的政治地位,且与反对势力有所牵连,王氏便借机除掉了他。

2.文化原因杨修是一个文学家,他主张“群经易传,道术分明”,反对经学教条主义。

然而,当时经学主导,文化界不容异己,对杨修的思想产生排斥。

3.人性原因虽然王氏是杨修的表姐,但她看重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不顾表亲情分。

三、杨修之死的影响1.历史人物的遭遇杨修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官场黑暗的一面,也象征了文化界对异己的排斥。

他的悲剧成为历史人物的经典代表。

2.思想的传承杨修倡导“以文为官”,主张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悲壮气氛的鼓舞杨修被害的悲壮外在鼓舞了后世人物的振奋,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杨修的价值与意义1.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杨修的遭遇令人唏嘘,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和表达方式也备受批评,对他的人格和价值产生了备受争议的争议。

2.文学成就的突破杨修的文学成就得到了许多后世文学家和散文家的赞赏和推崇。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结和注释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

2、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3、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问题导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结合事件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教具:教案课本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幻灯片。

关羽、张飞、周瑜和杨修的图片。

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的关羽因性格刚而自矜,为孙权所杀,勇冠三军,熊虎之将的张飞因性格粗暴为部将所杀,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骑马定乾坤的周瑜因心胸狭窄,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而“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的杨修因何死在求贤若渴的曹操手下,欲知详情如何,请看课文《杨修之死》。

二、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发生的事件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初探真知……师:杨修确实才华横溢,连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惇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文中有一句话,是夏侯惇对杨修的高度评价,请找出来——1、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讨论完成,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2、教师总结:杨修的真知体现在他善于破解破释,同时他又善于洞悉他人,他处事果断,料问如神,(出示PPT3)所以后人有诗赞曰: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难怪文中的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这样看来,杨修应该是曹操的知己啊,然修真知魏王肺腑吗?(二)再探真知?1、杨修真的了解曹操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用文中的话来谈一谈。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那么从文中那些字眼可以看出杨修的恃才放旷?学生可能的回答有:便、竟、径、指而叹等(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揣摩语气读读学生找到的句子)2、杨修的恃才放旷招来了曹操怎样的态度?在书本上用最快的速度找到。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杨修之死》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一、导入:同学们,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话说有一日,曹操和杨修路过《曹娥碑》。

碑的背面题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曹操对杨修说:“你懂不懂得它的含义?”杨修回答说:“懂得。

”曹操说:“你不要讲出来,让我想想看。

”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也已经懂得了。

”于是让杨修另外记下他所理解的意思。

杨修记道:“这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记下的含义与杨修所记相同,于是他感叹说:“吾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这位才情让文韬武略都冠绝当世的曹操都深感佩服、自叹弗及的杨修最后的命运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那段风云激荡、金戈铁马的纷乱年代,探寻他悲剧的原因。

二、制作杨修的死亡诊断书,整体理解文章杨修的诊断书科别:社会学姓名:杨修此诊断之依据:《三国演义》身份:曹操行军主薄,谋士主要职责:拟制文书,出谋划策最终命运:为曹操所杀死亡时间:曹操进攻汉中,进退两难之时所犯之事:“鸡肋”事件,被曹操以“造言祸乱军心”之名杀死。

初步诊断: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发展过程:1、改造园门2、分食一盒酥3、梦中杀人事件藏吴质事件5、教植斩杀门吏6、为植作答教7、鸡肋事件深入分析死因杨修才能之高也让我们深感佩服,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到了他的才能?你能用杨修有‗‗‗‗‗‗‗‗之才的句子来概括吗?(明确:敏捷之才、过人之才、应变之才、洞察人心之才)再探其才A、这样有才智的人最初得到了曹操的重用,人人争相与之交好,可是其为人放旷,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请你在文中找出能证明其放旷的地方。

行为不知约束,目无君主、目无军纪。

无内敛,谦虚之才B、从“径入告操”、“后有人告操:此乃杨修之所教也”、“偷答教来告操”几件事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行事草率鲁莽,无周密谋划、周全考虑谨慎之才。

C、曹操对杨修的心理有哪些变化?杨修知道吗?他真的了解曹操吗?不了解曹操奸诈多疑、阴险残忍、嫉贤妒能的性格,无知人之才D、曹操最终“已有杀修之心”,那么杨修犯了什么忌讳使得曹操想要杀掉杨修?卷入立嗣之争,触犯曹操,无政治斗争之才E、杨修知道自己的放旷会给自己的命运带来什么吗?也许知道,但性格使然,无法控制;也许不知,恃才傲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小说脉络,概括文中典型事件。

2、赏读语言,品味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朗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抓住关键词分析杨修曹操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杨修之死得到启发:如何才是真正的智慧;热爱传统文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对关键词的品析深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课时一学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1)庖官()(2)食讫()(3)佯惊()(4)伺查()2、解释关键词数犯曹操之忌()()适庖官进鸡汤()二、授新课【导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看杨修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死因是什么。

活动一:三国故事会活动1:任选文中的七个故事中的一个表演课本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举手上台任选一幅图表演。

活动二:大话三国人物示范:以鸡肋事件为例。

请大家找出杨修说的话,以及夏侯惇和曹操看到军士收拾行装后的表情。

由鸡肋事件,可见杨修胸无城府,一介书生,卖弄聪明而不知死活,不知收敛,不懂政治。

一盒酥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活动三:三国人物之杨修论死因学生认为杨修死因: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其三:主要缘于政治斗争。

小结:我们通过杨修之死,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杨修之死因归纳一、学生从故事中作者的倾向里读出的死因是杨修之死原因在己。

二、学生分析每个故事曹操的表里不一虚伪狡诈的反应,认为死因在曹操狡诈凶残。

三、老师补充材料,辅助学生真正理解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卷入曹操立世子的政治斗争。

板书设计:1.杨修被杀插 2.改建园门3.分食酥饼杨修恃才放旷学会与人相处4.语破奸心曹操老谋深算5.轻视吴质6.教植斩吏叙 7.巧作答教8.失利葬修作业布置:以“你想对杨修说些什么”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短文。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第17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第17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第17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的目标是:1.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境遇。

2.学习四种修辞手段(比喻,借代,排比和反问)及应用。

3.通过探究文本,感悟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杨修之死的故事通过讲述杨修之死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境遇,并学习四种修辞手段的应用。

2.课文分析通过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所蕴含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境遇。

(2)学习四种修辞手段(比喻,借代,排比和反问)及应用。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播放一段有关古代文人的视频,勾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通过一些图片、文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境遇。

2.讲述杨修之死的故事通过讲述杨修之死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和四种修辞手段的应用。

3.分组探究文本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探究文本,找出其中的四种修辞手段,并说明其作用。

4.课文分析通过课文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的问题。

5.展示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文本和人生价值观的感悟和思考。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和讨论。

同时在课堂上进行精彩的比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教学评估和总结,从而优化教学设计。

六.学习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进行学习反思和总结,从而结合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杨修之死》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杨修之死》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x

18.杨修之死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3、讨论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4、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重难点:1、讨论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2、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杨修之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3、讨论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4、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我相信,通过自学,同学们一定会胜利完成任务。

二、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1、出示自学引导(一)。

自学引导(一)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及配套练习“走近作者” 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学生结合注释及配套练习“走近作者” 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教师补充:【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冋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

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

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在所有历史小说之中,无论是就影响力之大或是流传面之广,《三国演义》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18 杨修之死罗贯中集体备课组成员:杨军(主备)、朱赤、田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②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重点: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

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曽学过的有关三国的作品导入。

二、资料助读作者和《三国演义》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三、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字音、字形庖.官páo 鸡肋.lèi 夏侯憞.dūn 分食讫.qì佯.装yáng大簏.lù伺.察sì麾.军huī绰.刀chāo 屯.兵tún恃才放旷shì酥sū阜fù覃zèn(2)重点词义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人教课标本九上:《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本九上:《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本九上:《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人教课标本九上:《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课标本九上:《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⑵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⑵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开篇词)导入。

二、作者简介三、初读课文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2、曹操对夏侯惇只是“佯怒”,“欲斩之”,为什么对杨修却是毫不留情?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四、再读课文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

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五、研读课文概括曹操、杨修的形象。

六、拓展迁移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悟,用一句话对杨修进行点评。

七、作业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

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

200字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杨修之死》教案版本:人教版2011·2016年8月印刷制作: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17 杨修之死罗贯中【教学目标】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重点)2.扫除生字词(基础知识目标,涉及练习三)3.了解作家作品及《三国演义》(文体知识目标)4.感知情节(插叙)。

(阅读目标,难点)5.小组讨论,概括人物性格。

(阅读目标,重点,涉及练习二)6.探讨杨修死因,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德育目标,涉及练习一)【教学重点】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重点)2.小组讨论,概括人物性格。

(阅读目标,重点,涉及练习二)【教学难点】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情节(插叙)。

(阅读目标,难点)【教学设想】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资料助读,了解背景;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简要复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杨修的死因,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开拓延伸,借助网络了解《三国》;联系实际,反观自我,知得失、明方向,谱写人生新篇章。

【教学方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

配套课件放在0826tp付费百度文库中【教学素材】《杨修之死》朗读.wmv;黑鸭子-滚滚长江东逝水.wma;孟文豪-滚滚长江东逝水.wma;课文图片14张。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课前出示课题幻灯片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请欣赏下面这首诗:杨修之死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zān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解说词:这首诗评价了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杨修到底因何而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杨修之死》。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重点)2.扫除生字词(基础知识目标,涉及练习三)3.了解作家作品及《三国演义》(文体知识目标)4.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情节(插叙)。

(阅读目标,难点,涉及练习一1)二、教学目标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重点)2.扫除生字词(基础知识目标,涉及练习三)3.了解作家作品及《三国演义》(文体知识目标)4.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情节(插叙)。

(阅读目标,难点,涉及练习一1)5.小组讨论,概括人物性格。

(阅读目标,重点,涉及练习二)6.探讨杨修死因,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德育目标,涉及练习一2)三、检查字词预习1. 沉吟:(1):低声吟咏。

(2):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2. 禀bǐng请:禀告请示。

3.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4. 谮zèn害:诬陷,中伤。

5. 惑huò乱:使迷惑混乱。

6. 对答如流: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反应快,口才好。

……7. 不置褒贬:不评价好坏。

8. 恃shì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9.庖páo官:厨师。

10.主簿bù:文书之类的官。

11.佯yáng:假装。

12.食讫qì:吃完。

讫,完毕。

13.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汉字写拼音,给拼音写汉字禀(bǐng)请(谮)zèn害(惑)huò乱恃(shì)才放旷庖(páo)官主簿(bù)佯(yáng )食(讫)qì(褒)bāo贬麾(huī)军绰(chāo)刀(辕)yuán门酥(sū)山(簏)lù惇(dūn )[随堂练习]练习三:将下面的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1.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原来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已的聪明才智,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曹操装作吃惊的样子说:“谁杀了我的近侍?”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丞相并不在梦中,你才真的在梦中啊。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答教》的条文来回答。

四、作家作品书中注①中有的划一划。

1.作家作品知多少?本文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罗贯中广泛搜集资料并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创作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罗贯中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

《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在国外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罗贯中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塑造了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2.走近三国人物(配图片)3.本文故事背景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故事发生在曹操和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退兵,只好退兵斜谷界口,以等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五、整体感知情节(插叙)1.全文写了曹操与杨修之间的七件事以反映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标注12个自然段,听读课文,思考:写了哪七件事?1.鸡肋事件1-3节2.改建园门 4节3.分食酥饼 5节4.梦中杀人 6节5.告密被疑 7节6.教植斩吏 8节7.为植答教 9节2.文章的叙事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本文用的是什么叙事方式?析:全文写的是七件事,起笔的第一件事是曹操借“鸡肋事件”杀了杨修。

而接杀杨修后的内容在第10自然段“曹操既杀杨修”,先佯怒夏候惇,后假装厚葬杨修,班师回朝。

所以全文是以第一件事“鸡肋事件以杀杨修”的顺叙来写,在这件事中运用插叙六件事以写杨修“数犯曹操之忌”以至引来龙去脉杀身之祸。

答:本文的叙事方式就全文而言是顺叙,而杨修“六犯曹操之忌”是插叙。

(记课题之上)[课后作业]课后查找如下网站资料:1.春韵——叩问经典(/kwjd/sgyy.htm)2.三国艺苑()第二课时过渡语:上堂课我们对课文情节的叙事方式插叙进行了学习,这堂课我们就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并从杨修死因中得到一点做人的启示。

第二课进学习目标1.小组讨论,概括人物性格。

(阅读目标,重点,涉及练习二)2.探讨杨修死因,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德育目标,涉及练习一)六、人物性格课文主要写了两个人物:杨修、曹操。

我们先来看年杨修其人。

1.是什么事件直接导致杨修的死?杨修的死是一次偶然吗?直接导致杨修的死:“鸡肋”事件。

杨修的死不是偶然的,而是他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杨修“数犯曹操之忌”,犯了几次?对杨修的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完成练习一1)Array3.[随堂练习] 议一议:杨修之死的原因。

练习一2:原因之一:杨修本身的内因:恃才放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由于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原因之二:曹操的外因:老谋深算、虚伪狡诈、暗藏祸心……由于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嫉妒他的才能,故杀之以除心腹之患;原因之三:政治原因杨修已深深卷入了曹丕与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社稷稳定考虑,必定会杀掉杨修。

4.结合以下材料,讨论曹操的性格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练习二2:狡诈,他不容像匈奴使者这样睿智的人存在。

5.结合下列语段,讨论曹操性格。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

众官告免。

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

……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练习二1:“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是曹操一贯伎俩,夏侯惇乃曹操亲信,得力大将,曹操根本不会杀他,“佯怒”一下,是故作恣态,以蒙骗众人耳目。

“厚葬”杨修,这并非曹操真正悔过,主要是杨修的话应验,只好来以此笼络人心。

6.据上分析概括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1)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从“六犯曹操之忌”的插叙可以看出)(2)曹操:虚伪奸诈,老谋深算,“古来第一奸雄”记课题上7. 课堂训练:据上联对出下联,客观评价杨修曹操:深谋远虑建霸业嫉贤妒能留恶名杨修:聪明机智显才华恃才放旷遭杀身七、[课后作业]有人为杨修写有这样碑文:“聪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可见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

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提示:一个人有才,还得会用才方可施展才华,远避祸害;做人要谦逊,不可锋芒太露;要了解自我,接纳他人,正视现实;学会与人相处……总之,应有健全的人格,要有健康的心理,学会谦逊做人。

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2.正视现实,接纳他人;3.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4.有积极向上、现实的人生目标;5.对社会有责任心;6.心地善良,有爱心;7.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八、老师寄语《杨修之死》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如:选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插叙的成功运用;历史的无情、政权相争的残酷;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三国演义》如甘露琼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请大家课外选读《三国演义》。

衷心祝同学们在成长的路途中,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