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实验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是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因此,本课题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生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着重培养他们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同时进行设计简单实验的尝试。

学生分析: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于化学的认识朦胧、肤浅,对于化学的了解几乎为零,通过前面的学习,虽然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对于怎么研究物质、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要力求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

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对于第一次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没有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使之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归纳结论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教学模式:科学探究式教学准备: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以史导入新课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的贡献1.发明化学实验器具2.发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3.发明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设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初步认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掌握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过程、现象以及结论。

2、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

3、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学习重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讨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蜡烛、火柴、小刀、干燥的烧杯、水槽、蒸馏水、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看过西游记,一定也记得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它能炼出仙丹。

其实太上老君是在做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就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师的作坊,虽然长生不老的仙丹和点石成金都不靠谱,但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师发明了许多实验器具及一些分离物质的方法,也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作出了贡献。

由此可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学好了化学实验,能为我们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化学实验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新课讲授【讲解】今天我们就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为例来学习探究实验的过程。

在进入实验之前,我们要明确观察实验的三个阶段。

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

实验前,我们要观察参加反应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实验中,我们要观察到的光、热、火焰、沉淀、气体等现象的产生,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后,我们要观察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接下里我们一起来看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2、P13内容【讲解】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有一根蜡烛,大家都知道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学习重点】化学实验的观察及描述方法。

【学习难点】学会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物质发生变化的情况有哪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途径又是什么?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阅读课本P11~P12的内容。

提出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

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交流讨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进行讨论。

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方案;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选择其中的几个环节进行。

知识模块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阅读课本P12~P14的内容,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探究实验: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烧过程中;熄灭后的现象。

投影:蜡烛燃烧的实验视频。

学生:观看,进一步了解实验中发生的变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 2课时,共 2 课时授课题目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授课类型:□1、常规课□2、公开课□3、综合课 4、新授课□5、巩固课□6、复习课□7、试卷讲评□其他:授课班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教学思路设计内容与方法选择: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工具的说明和使用:多媒体,实物展台,黑板教学步骤相关说明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引入】介绍中国古代练丹术和西方炼金术。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下面让我们一起在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和密度等。

白色、固态、圆柱形、容易切开,浮在水面上石蜡较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2、燃着时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⑴火焰分几层?⑵哪层温度最高?(火柴梗迅速水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⑶验证燃烧产物(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等)火焰明亮、放出热量⑴火焰分为三层⑵外层炭化最明显,内层几乎未炭化。

⑶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具有可燃性⑴从外到里为外焰、内焰、焰心⑵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外焰加热)⑶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3、熄灭后⑴观察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现象⑵点燃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⑴产生白烟⑵蜡烛复燃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思考】“烟”与“雾”区别?烟:固体小颗粒雾:小液滴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相关资料】2。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实验。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4)、能意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提供资料一激发兴趣一活动探究一得出结论一提高认识等。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或相关的录像资料。

2.学生用具第一课时:白色蜡烛、水、小刀、水槽、小试管、火柴、小烧杯、石灰水。

第二课时: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饮料管、木条、胶头滴管、水、石灰水。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第二课时:化学实验报告的写法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投影或放录像、图片等]有关炸药的发明。

1.硝化棉(硝化纤维素):硝化棉是一种炸药。

如果点火,它就燃烧。

如系上雷管,它便爆炸。

硝化棉用来制爆破筒、供矿井爆破(通常与硝化甘油混用)、深水爆破及制作无烟火药。

克里斯琴、舍恩拜因偶然发现了硝化棉!舍恩拜因是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化学教授。

1846年的某一天,他正在妻子的厨房里做化学实验,当时打破了一个烧瓶。

烧瓶里装了硝酸和硫酸,这些化学品洒了一地。

当时舍恩拜因找不着拖把,于是一把抓起妻子的棉围裙就去擦污迹,之后将围裙挂在热炉子前烤干。

当围裙干燥到一定程度时,着火了,烧得一点不剩。

舍恩拜因就这样发明了硝化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实验探究:火柴梗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变黑。
获得结论:火柴梗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
反思交流:给物质加热,应该在火焰哪个部位?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将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结】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小结】蜡烛熔化并燃烧,发光发热,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芯。其中外焰最明亮,焰芯最暗。
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科学探究的六个必要环节进行蜡烛火焰温度的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哪一部位?
假想猜测:A、焰心B、内焰C、外焰
设计方案:取一根火柴梗迅速放入火焰中,1秒钟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前后的情况。
提示学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可将干而冷的烧杯换成用石灰水润湿内壁的少别或将上一步中的烧杯取下,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结】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用品
仪器
小刀、烧杯、镊子、
药品
蜡烛、澄清的石灰水
其它
火柴、小木条、学案、课件等


教学问题
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问题1: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难点训练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预先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2.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记录实验现象。

3.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小刀、蜡烛、玻璃导管、水、白纸等。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新课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

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学生阅读教材12页“探究”学生讨论及猜想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教师点拨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2.燃烧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观察火焰;(2)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3)燃烧后产生的物质是什么?3.熄灭后:观察现象,并让学生用火柴试着点燃产生的白烟,并注意燃着的火柴不可过于靠近烛芯。

学生积极讨论,放开思路,并设计实验说明物质的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二人一组):共同合作: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

设计实验说明火焰温度的高低。

(学生讨论,并且按照方案,进行实验)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1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的表述探究所能得到的结论。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实验、分析、归纳五、安排:1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引入通过讲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

倾听,理解让学生了解观察实验的方法视、听、嗅、触。

介绍观察实验的步骤化学实验观察应分三步骤,即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观察之后应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实验条件下物质的变化,体现的性质。

倾听,理解让学生了解正确观察实验的步骤。

创设问题情境蜡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那么关于蜡烛的有关性质你知道哪些呢?引导同学进入本课题探究蜡烛的有关性质。

甲:蜡烛是白色或红色圆柱体的固体。

乙:蜡烛燃烧时会熔化为液态,蜡液流下来之后,又很快凝结为固态。

丙:蜡烛硬度较小,容易切断或折断,且不溶于水……增加同学探究蜡烛有关性质的兴趣、热情。

点燃前取一支蜡烛观察颜色、状态、形状、硬度,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儿石蜡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操作并记录,然后由同学互相补充自己看到的不同的现象。

让学生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了解蜡烛的有关物理性质。

燃着时:测定三个焰层的温度。

取一只点燃的蜡烛,让同学观察其火焰颜色。

甲:外层为明亮的黄色,内层颜色较暗,中间颜色最暗。

乙:三个焰层颜色不同,那么温度是不是也有区别呢?培养同学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并引出下面的问题。

为了弄清同学的疑问,三个焰层的温度到底相同还是不同,同学可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第一单元东升镇旭日初级中学尉书娟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1.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2.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实验报告。

2.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实验报告。

3.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3.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4.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

4.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现象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提出问题:1.蜡烛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3.燃烧的蜡烛熄灭后出现的白烟是什么?4.……(二)查阅资料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二)实验步骤2、点燃前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②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烛芯:外壳: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结论现象实验探究步骤棉线白色固体由石蜡制作白色、半透明、固态、圆柱状,有轻微的气味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硬度较小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现象实验探究步骤②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 后取出3、点燃蜡烛①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蜡烛燃烧,放热,靠近烛芯处熔成液态,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

火柴靠焰心部分基本不变色而外焰部分变黑石蜡有可燃性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结论现象实验探究步骤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4、熄灭时①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③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的表述探究所能得到的结论。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实验、分析、归纳五、课时安排:1课时化学实验观察应分三步骤,即实让学生了解正确蜡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那:外层为明亮的黄经过讨促使了蜡烛的很快熄灭。

距离定生成物水震荡,观察现象。

氧化碳两种物锻炼学生积极思六、板书设计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点燃前: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熄灭后:白烟1、检验物质燃烧后有水生成: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证明有水生成。

2、检验物质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3、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4、黑烟:是没有完全燃烧的碳(炭黑);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却后形成的石蜡固体。

5、烟:是固体小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雾:是小液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七、教学反思正确引导学生,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及时思考的习惯。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明确问题和探究目的,关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如实记录,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最后认真填写报告。

新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新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新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三、教学难点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四、课时安排
元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展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3.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展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4.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和方法,进展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那么。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4. 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3.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
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组长签字:
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员:
授课日期及时段课时2
教学目的
〔1〕看法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画实验现象
的方法;
〔2〕能无看法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求价值的效果,能在教员指点下
依据实验方案停止实验,并经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剖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初步学习书写探求活动报告的方法
重点难点
1.训练先生自动发理想验现象;
2.培育先生表述实验现象的才干。

教学内容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迷信
我们的生活中充溢了化学,化学使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化学世界里充溢了巧妙的变化。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迷信,许多的效果与发明都是经过实验失掉的。

因此必需注重化学实验,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讨的内容。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经过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载和剖析等,可以发现并验证化学原理、学习迷信探求的方法并取得化学知识。

首先,让我们对蜡烛及其熄灭停止探求。

一、对蜡烛及其熄灭的探求
蜡烛熄灭是我们最熟习的一种化学现象,关于该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索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熄灭后生成什么?除了熄灭,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1.扑灭前
[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应用排水吹气法搜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另取两个1.空气瓶简直没有变化
2.呼出的气体瓶变混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
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2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实验准备:1、澄清石灰水,水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回顾旧识: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思维联想: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实验探究: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指导: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课本第九页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观察提示: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探究参考: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

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

3、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难点训练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预先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2.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记录实验现象。

3.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小刀、蜡烛、玻璃导管、水、白纸等。

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师随笔备课资料1.趣味化学资料石蕊试液的发现1645年一天的早晨,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来到书房,放在那里的一篮深紫色的紫罗兰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拿起一束,边闻着花香边向实验室走去。

走进实验室后他顺手把紫罗兰放在了桌子上,开始做实验。

在实验中助手威廉不小心把酸液溅到了花瓣上。

“真可惜”,波义耳一边说,一边把紫罗兰浸入一只盛满清水的烧杯里,洗去花瓣上的酸液。

过了一会儿,波义耳从烧杯里取花时,发现紫罗兰竟变成了“红罗兰”!花儿为什么变红了呢?波义耳感到非常奇怪:他又用其他酸做了同样的实验。

结果证实凡是酸都能使紫色的紫罗兰变红。

他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这太妙了,要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酸,只要用紫罗兰试一下就行了!”波义耳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发现,用酒精和水处理大多数植物的浸出液都有遇酸或碱改变颜色的性质。

其中,最明显的是一种地衣类植物的浸出液,它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这就是人们使用至今的石蕊试液。

2.思想方法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技巧与方法(1)实验前观察反应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预先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2.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记录实验现象。

3.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小刀、蜡烛、玻璃导管、水、白纸等。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师随笔
备课资料
1.趣味化学资料
石蕊试液的发现
1645年一天的早晨,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来到书房,放在那里的一篮深紫色的紫罗兰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拿起一束,边闻着花香边向实验室走去。

走进实验室后他顺手把紫罗兰放在了桌子上,开始做实验。

在实验中助手威廉不小心把酸液溅到了花瓣上。

“真可惜”,波义耳一边说,一边把紫罗兰浸入一只盛满清水的烧杯里,洗去花瓣上的酸液。

过了一会儿,波义耳从烧杯里取花时,发现紫罗兰竟变成了“红罗兰”!花儿为什么变红了呢?波义耳感到非常奇怪:他又用其他酸做了同样的实验。

结果证实凡是酸都能使紫色的紫罗兰变红。

他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这太妙了,要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酸,只要用紫罗兰试一下就行了!”波义耳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发现,用酒精和水处理大多数植物的浸出液都有遇酸或碱改变颜色的性质。

其中,最明显的是一种地衣类植物的浸出液,它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这就是人们使用至今的石蕊试液。

2.思想方法
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技巧与方法
(1)实验前观察反应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2)知道反应需要的条件,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3)实验过程中,观察反应中出现的现象,如物质燃烧时发光、放热、火焰颜色等。

(4)实验完毕后,主要观察生成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如: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难点
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教学准备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细木条、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火柴等。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学生回忆小学自然(或科学)课和七、八年级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教师演示,学生当助手:
1.向一瓶氧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2.向一瓶空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3.向一瓶二氧化碳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4.向一瓶二氧化碳中倾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

分析思考得出如下结论:
(1)氧气可以支持燃着的木条燃烧,越烧越旺,说明氧气相对含量越多。

(2)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细木条熄灭。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出现的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越多。

5.“呼吸”是生命的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6.请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二、活动探究
1.分别收集两瓶空气(A、B)、两瓶呼出的气体(C、D)。

向A、C中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做好观察和记录。

2.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B和D气体中,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

3.对着玻璃片呼气。

三、展示交流
交流各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四、评价整合
1.对异常现象的分析:
(1)对C瓶内无浑浊现象的分析:①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没有盖玻璃片就振荡,二氧化碳扩散后,瓶内二氧化碳量少;②可能是没有进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气体。

(2)对点燃的木条不是同时放入两个集气瓶内,产生的实验现象评价。

你认为怎样操作更简便?
2.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不对着玻璃片呼气,也可得出类似的结论。

此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五、反思小结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
1.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物质有什么初步结论?
2.通过对异常现象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
3.通过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
4.在探究实验和交流反思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

5.请将本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情节或体验,记入你的成长记录中。

六、布置作业
竹节在受热后由于节内气体膨胀而炸裂。

依据所学的生化知识设计实验来探究竹节内的气体成分与空气成分有何异同。

板书设计
教师随笔
备课资料
思想方法
科学探究的方法
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其主要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科学探究不一定非要包括所有环节,有的科学探究只需其中的几个环节,有的还可能需要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探究。

各环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1)提出问题
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
①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②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3)制定计划
①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②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具有控制实验条件(变量控制)的意识。

(4)进行实验
①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并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②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5)收集证据
①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

②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③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④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6)解释与结论
①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②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③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④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7)反思与评价
①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②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③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8)表达与交流
①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②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