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银行的倒闭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2

合集下载

对巴林银行破产倒闭事件的经济学思考

对巴林银行破产倒闭事件的经济学思考

地震的事件震惊全球金融界———曾经风靡全球、历史显赫的 林银行一直都用一个名为“99905”的账户来记录操作过程中
老牌英国贵族银行巴林银行宣布破产。回顾这家拥有 233 的错误。然而,伦敦总部后来要求创建另一个错误的账 户
年悠久历史的英国皇室,巴林银行规模之大,业务之广泛,无 “88888”,不久之后又要求恢复使用“99905”账户。由于没
理论探讨
对巴林银行破产倒闭事件的经济学思考
余 鑫
摘要:巴林银行倒闭事件是金融衍生品滥用的结果,曾
一、案例回顾
在金融界引起极大震撼。通过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提
尼克·里森,被誉为巴林银行的“天才交易员”,是整个
出对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防范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议, 巴林银行事件的关键人物,在巴林工作期间由于业绩出色,
(责任编辑:汪杨)
85
FINANCE&ECONOMY 金融经济
损失越来越大,里森想要扭转乾坤,开始铤而走险。1994年 1 月,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势头,里森看好日本股市,于是押宝日 经指数期货。但是,他错了,1995年 1月 18日,日本神户发生 72级大地震,这场地震也震荡了日本的经济,日经指数大幅 度下跌,里森不甘承受巨额的亏损,于是购买更多的日经指数 期货合约,希望能转回损失。由于期货合约的杠杆性,四周之 内,巴林的财务完全失控,亏损达 86000万英镑,是其股份资 金的 183倍,巴林银行最终被推入了坟墓。
(三)统一特殊目的载体立法 目前,我国尚未对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载体领域有专门 的立法。实践中,解决不同类型的特殊目的载体的问题更多 是依据现有的《证券法》、《公司法》、《信托法》等相关的法律 法规,但特殊目的载体不同于普通实体公司,这些法律对发 行证券和设立公司的限制对于目的载体的特殊之处并不合 理。但为了特殊目的载体而修改一系列法律费时费力,也不 利于资产证券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考虑到 特殊目的载体的特殊性,可出台单独的法律专门规制资产证 券化和特殊目的载体运行中的问题。 (山西财经大学 法学院 030006) 本文系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资产证券化 在我国的法律 实 证 分 析———兼 论 山 西 省 资 产 证 券 化 的 推 进 策略”(2014-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操作风险的反思与启示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操作风险的反思与启示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操作风险的反思与启示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6期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宣布其因进行不当期货交易导致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荷兰国际集团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

一时间,世人唏嘘。

一代商业巨头就此陨落。

惋惜之余,我们应认真分析巴林银行破产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此事件中,银行内部不合规因素较多,使银行面临较大的风险,最终因交易员里森看涨的股票走势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导致巴林银行巨额亏损而倒闭破产。

由此可见,操作风险与金融风险是导致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

本文尝试从操作风险入手,分析其破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内部控制松散。

相关资料显示,在2月26日悲剧发生以前,巴林银行的证券投资就已暴露出极大的风险性,但并未引起该行高级管理人员的重视。

随后,巴林银行本身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失灵导致悲剧的发生。

可以说,巴林银行的倒闭不是一人所为,而是一个结构漏洞百出、内部管理失控的机构所致。

第二,部门间职责不明。

在巴林新加坡分公司,Nick Leeson同时负责交易与结算,这给了他很多自己作决定的机会。

作为总经理,除了交易之外,他还设置了监管行政财务经理、签发支票等四项权利。

尽管公司总部非常清楚他的行为,但担心因为冒犯他而失去这位“明星交易员”而未采取任何行动,甚至他代号为88888的误差账号被使用长达1年,直到他辞职时才被发现。

第三,缺乏全球性的信息沟通与协调。

尽管金融市场,特别是衍生金融产品市场正逐步迈向全球化进程,但大多数相关法规仍由各国自行制定,且实施范围不得超出国界。

在本案中,巴林银行总部、新加坡期货部、东京股票交易所等均由各国独立管理,且这些管理者并没有就业务沟通交流过相关信息。

显然,信息不对称及缺乏全球性的协调也是未能阻止巴林破产的又一原因。

我们应从巴林银行破产的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出现类似的悲剧。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根本原因、如何被蚕食、管理制度是否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话的意义。

吸取什么教训。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以及当从事国际银行业务的银行把业务由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银行于分支机构间,银行于管理当局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总部对分支机构,政府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不力,制度落后。

在里森任职期间,由于里森本人分管交易与结算,这种做法给了里森很多自己做决定并执行的权利。

随后,巴林银行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但由于其对资产负债表不重视,因而没有查出里森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松懈及工作的疏忽,进一步纵容了里森……巴林银行的命运就此终结。

总之,巴林银行的管理制度是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的话也证实了这点。

巴林银行集团的管理层的失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内部制度的松散,交易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不明,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划分不清等正是我们该从这个案例中吸取的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1、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政府及监管当局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金融系统的行业监管体系。

例如,完善相关法律主体,制定金融法规细则;构建科学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准则性;建立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2、监管部门和银行内部必须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相匹配,更好起到内控作用,避免风险。

例如,完善稽核制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以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

3、银行对分支机构,特别是跨国分支机构的外部监管制度尽量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漏洞,规定子公司、分支机构资金和业务的比例限制,建立关于内部业务和对外交易的强制信息披露,必须信息公开。

从巴林银行和雷曼兄弟的破产看我国金融监管

从巴林银行和雷曼兄弟的破产看我国金融监管

从巴林银行和雷曼兄弟的破产看我国金融监管作者:谷思滕永平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年第12期摘要:从1995年巴林银行的轰然倒塌到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次贷危机发生后十年中人们陷入了反思:金融危机是人性中不可克服的缺陷所导致的吗?金融监管是否让我们更加安全?答案是肯定的。

关键词:巴林银行;管理机制;雷曼兄弟;次贷危机;金融监管一、巴林银行倒闭尼克里森,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总经理及首席交易员。

为了掩饰手下一名交易员的失误,里森大量买进日经225 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然而发生神户大地震,里森所持头寸遭受重创。

为了扭转局面,里森再次大量买入期货合约。

1995年2月24日,日经指数暴跌,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损失惨重,巴林银行倒闭。

原因分析:1.员工的自我约束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成倍放大的投资回报率的是同样成倍放大的投资风险。

如果由于某个员工的疏忽大意,就会由小失误酿成滔天大祸。

2.职责权限界定不清晰。

巴林银行应该学会职责分散化,里森同时兼任交易与清算部门的工作,是首席交易员和总经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倘若他只做好本职工作——总经理,那么他便没有理由隐瞒他作为交易员的错误。

3.巴林银行的内部奖金分配模式巴林银行的奖金比例高达50% ,即公司毛利的50%作为奖金发给相关业务员及人员。

这更加刺激了里森一类的交易员进行高风险的操作。

二、雷曼兄弟破产2008年9月15日,在次贷危机加剧的形势下,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最终丢盔弃甲,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原因分析:1.杠杆率过高以雷曼为代表的投资银行它们的自有资本太少。

为了筹集资金,只好在债券市场发债来满足中长期资金的需求。

在赚取收益,扣除要偿付的融资代价后,就是公司盈利。

公司用很少的自有资本来运营,借贷越多,自有资本越少,杠杆率就越大。

杠杆效应的特点就是,赚钱时,收益随杠杆率放大;但亏损时,损失也按杠杆率放大。

2008年年初的时雷曼兄弟杠杆率高达32。

巴林银行倒闭原因及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原因及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原因及教训期货市场经常发生投资者因抱侥幸心理而由小输演变成大亏的例子。

表面上看,巴林银行事件与我们国内投资者似乎相去较远,其实不然。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风险是如何由小变大,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带来的巨大危害,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惨重教训。

首先,我们对巴林银行事件回顾1995年2月,具有230多年历史、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这一消息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震动。

巴林银行1763年创建于伦敦,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

它既为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又像一个商人一样自己做买卖,也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风险。

由于善于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

它的业务范围也非常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铁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的项目,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

由于巴林银行在银行业中的卓越贡献,巴林银行的经营者先后获得了五个爵位。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由于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公司交易形成巨额亏损引发的。

1992年新加坡巴林银行期货公司开始进行金融期货交易不久,前台首期交易员里森,同时也是后台结算主管即开立了“88888”账户。

开户表格上注明此账户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误差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帐,但这个账户却被用来进行交易,甚至成了里森赔钱的隐藏所。

里森通过指使后台结算操作人员在每天交易结束后和第二天交易开始前,在“88888”账户与巴林银行的其他交易帐户之间做假账进行调整,里森反映在总行其他交易账户上的交易始终是盈利的,而把亏损掩盖在“88888”账户上。

里森作为一个交易负责人,曾经通过大阪股票交易所,东京股票交易所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买卖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期货,从中赚取微薄的差价。

由于差价有限因此交易量很大,通过这种风险较低的差价交易,也一度为巴林银行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在1994年头7个月获利3000万美元。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操作风险的反思与启示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操作风险的反思与启示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操作风险的反思与启示作者:伍秋晓来源:《经营者》2018年第06期摘要 1995年2月26日,英国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9.16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反思其破产原因,是内部不合规因素导致其面临巨大的操作风险,加之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错误判断,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由于操作风险具有人为性与突发性,我们应着重分析该事件中操作风险的产生原因,并寻求规避的方式,以求为我国现代企业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与意见,避免类似悲剧再度发生。

关键词巴林银行操作风险反思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宣布其因进行不当期货交易导致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荷兰国际集团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

一时间,世人唏嘘。

一代商业巨头就此陨落。

惋惜之余,我们应认真分析巴林银行破产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此事件中,银行内部不合规因素较多,使银行面临较大的风险,最终因交易员里森看涨的股票走势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导致巴林银行巨额亏损而倒闭破产。

由此可见,操作风险与金融风险是导致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

本文尝试从操作风险入手,分析其破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内部控制松散。

相关资料显示,在2月26日悲剧发生以前,巴林银行的证券投资就已暴露出极大的风险性,但并未引起该行高级管理人员的重视。

随后,巴林银行本身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失灵导致悲剧的发生。

可以说,巴林银行的倒闭不是一人所为,而是一个结构漏洞百出、内部管理失控的机构所致。

第二,部门间职责不明。

在巴林新加坡分公司,Nick Leeson同时负责交易与结算,这给了他很多自己作决定的机会。

作为总经理,除了交易之外,他还设置了监管行政财务经理、签发支票等四项权利。

尽管公司总部非常清楚他的行为,但担心因为冒犯他而失去这位“明星交易员”而未采取任何行动,甚至他代号为88888的误差账号被使用长达1年,直到他辞职时才被发现。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与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与教训

更多资料请访问.(.....)更多企业学院:...../Shop/《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总经理、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学院》《国学智慧、易经》《人力资源学院》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46套讲座+6020份资料46套讲座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38.shtml...../Shop/39.shtml...../Shop/41.shtml...../Shop/44.shtml《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324份资料...../Shop/49.shtml《员工管理企业学院》《工厂生产管理学院》67套讲座+8720份资料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Shop/42.shtml...../Shop/43.shtml《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Shop/45.shtml《销售经理学院》《销售人员培训学院》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72套讲座+4879份资料...../Shop/46.shtml...../Shop/47.shtml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教训[论文宝]巴林银行事件发生后,英国监管当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形成了一份300余页的研究报告《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Lessons Arising From the Collapse of Barings),对改善跨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

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

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教训

浅谈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教训1995年2月27日,英国经营了233年的皇家银行---巴林银行突然宣布倒闭。

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同时也给金融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公司内部原因(1)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控制不力,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在新加坡分行,里森既是清算部负责人,又是交易部负责人,一身二职,说明巴林银行内部管理极不严谨。

同时,巴林银行也没有风险控制检验机构对其交易进行审计。

(3)管理层不执行银行期货交易的内部规定。

对海外银行投入其本金超过25%的限额规定。

无视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发函提示,续继维持“88888”号账户所需资金的注入。

(2交易员权力过于集中,过度从事期货投机交易。

里森作为总经理,他除了负责交易外,还集监督行政财务管理人员;签发支票;负责把关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交易活动的对账调节;以及负责把关与银行的对账调节四种权力于一身。

稳健经营的机构,都应严格控制衍生产品的投资规模,完善内部监控制约机制。

(4)混淆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

如果代客户交易,公司会向客户收取一定的佣金或交易费。

但如果混淆了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则不便于管理,对风险无法进行辨识,最终导致控制的失败。

(5)奖金结构忽视企业风险系数,奖金与基本年薪的比例失衡且忽视对风险的考虑,就会使员工为获得高额奖金不恰当地增加公司的风险。

二、外部原因金融监管不力英国和新加坡的金融监管当局事先监管不力,或未协力合作,是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国监管部门出现的问题是:第一,负责监管巴林等投资银行的部门曾口头上给与宽免,巴林将巨额款项汇出炒卖日经指数时,无需请示英格兰银行。

第二,英格兰银行允许巴林集团内部银行给予证券部门无限制资金的支持。

新加坡金融监管当局存在的问题是:首先,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促进业务的发展,在持仓量的控制方面过于宽松,没有严格执行持仓上限,对会员公司可持有合约数量和缴纳保证金情况没有进行及时监督。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解析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解析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解析分析2篇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解析分析(一)近年来,金融业的发展备受瞩目,然而,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巴林银行的倒闭案例就是金融业风险的一个典型例子。

本文将对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进行解析分析,探讨其原因和教训。

巴林银行是一家成立于巴林的中型银行,成立时间较短,仅运营了十年左右便宣告倒闭。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家新兴银行会倒闭呢?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巴林银行的经营策略。

通过对巴林银行历史经营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其经营策略存在一定的问题。

巴林银行在创立之初采取了激进的扩张策略,积极开展各类金融业务,包括信贷业务、资本市场业务等。

然而,由于对市场的研究不够充分,对于风险的评估不准确,巴林银行在经营中过于冒进,超出了自身能力范围,从而导致了后续的问题。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管理也存在问题。

在巴林银行的日常运营中,管理层对风险的控制不力,存在着违规操作和管理缺失的现象。

例如,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了一些违规行为的产生。

此外,巴林银行的高层管理层过于注重业务扩张和短期利益,忽视了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性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后续问题的逐步暴露。

再者,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与全球金融危机有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涉及到的金融机构纷纷出现问题。

巴林银行由于其自身的经营策略问题和内部管理问题,使得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承受了更大的压力,最终导致了倒闭。

针对巴林银行倒闭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教训。

首先,银行在制定经营策略时应慎重考虑市场情况,合理评估风险,不可盲目冒进。

其次,内部管理应健全,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性的意识。

最后,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全球金融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总结起来,巴林银行倒闭案例给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

金融机构应引以为戒,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以避免类似的倒闭事件再次发生。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解析分析(二)在金融行业中,银行的倒闭案例一直备受关注。

巴林银行的破产与财务监管漏洞

巴林银行的破产与财务监管漏洞

巴林银行的破产与财务监管漏洞1. 引言巴林银行是巴林国内最大的银行之一,在金融行业具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近年来巴林银行突然宣布破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此次破产事件凸显了巴林银行的财务监管存在严重漏洞,迫使监管机构深入调查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监管问题。

本文将探讨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以及所暴露的财务监管漏洞,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2. 破产原因2.1 虚假账目和不当财务操作巴林银行的破产主要是由虚假账目和不当财务操作引起的。

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夸大了收入、利润和资产的数额,虚增了公司的实际价值。

此外,公司还通过操纵财务数据掩盖了风险和损失,进一步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2.2 失控的风险管理巴林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失控问题。

公司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导致无法及时识别和管理风险。

特别是在投资方面,巴林银行的投资决策过于冒进,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2.3 不透明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保障财务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然而,巴林银行的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的不透明问题。

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监管机构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和审核。

此外,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导致许多违规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3. 财务监管漏洞3.1 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制度是财务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林银行的审计制度存在严重的不完善问题。

首先,审计机构在对巴林银行进行审计时没有充分发挥独立性和公正性,存在利益冲突问题。

其次,审计报告缺乏透明度和及时性,导致监管机构无法及时了解银行的真实财务状况。

3.2 风险监测不到位巴林银行破产事件揭露了监管机构风险监测不到位的问题。

监管机构应当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确保银行能够有效控制和管理风险。

然而,在巴林银行的破产事件中,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并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银行的破产。

3.3 监管机构的行为不力巴林银行的破产事件还揭示了监管机构的行为不力。

监管机构在对巴林银行的监管中存在疏漏和失职现象。

巴林银行倒闭的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的案例分析

日经指数期货
尼克•里森认为日本经济走出衰退,日元坚挺,日本股市必大有可为。日经指数将会在19000点 以上浮动,如果跌破此位,一般说日本政府会出面干预,故想一赌日本股市劲升,便逐渐买入 日经225指数期货建仓。
1995年1月26日,里森竟用了270亿美元进行日经指数期货投机。
不料,日经指数从1月初起一路下滑,到1995年1月18日又发生了日本神户大地震,股市因此暴 跌。里森所持的多头头寸遭受重创。
1993年7月
里森接到了一笔买入6000 口期权的委托业务,但由 于价格低而无法成交。为 了做成这笔业务,里森又 按惯例用“88888”账户 卖出部分期权。后来,他 又用该账户继续吸收其他 差错。
倒闭过程
1994年 随着行情不利变化,亏损额已 由2000万、3000万英镑一直 增加到7月份的5000万英镑。 为了应付查账的需要,里森假 造了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 款。
“888888”错误账户
银行对代理客户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错误进行核算的账户
1992年巴林银行有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 的差错,如将买入误为卖出等等。 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差错记录均进入这一账号,并发往伦敦总部。
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的清算负责人乔丹·鲍塞(Gordon Bowser) 要求里森另外开设一个 “错误账户”,以记录小额差错,并自行处理,以省却伦敦的麻烦。 由于受新加坡华人文化影响,此“错误账户”以代码“88888”为名设立。
(二)加强对金融衍生交易的监控 1、企业应当建立包括衍生工具业务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应当建立严格的职责划分和 交易授权、限额控制制度。 2、应重视表外业务的管理,防止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而造成损失, 进而 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3、巴林银行的倒闭,并不能否定衍生金融工具本身,衍生工具是金融业不断发展的 产物, 只要加强金融机构内部和外部监管,衍生工具会成为投资者良好的融资和风 险防范手段。要大 力发展、培育和扶植这一业务,普及金融衍生业务知识,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完善金融衍生业 务交易市场,造就金融衍生业务人才,规范金融衍生 交易行为,使之不断成长、壮大。

巴林银行的倒闭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2

巴林银行的倒闭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2

(3)员工收入结构的不合理性从当时尼克·李森的薪资结构中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合理性。

我们以1993年时候举个例子,当时李森的年薪大概在5万英镑左右,但是奖金却有高达十万英镑。

更夸张的是到了1994年,由于其业绩优秀,李森的奖金提升至15万英镑,都快接近他工资的3倍了。

我们都知道在交易员这个行业,平均分红收入在百分之5左右,高的分红机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交易员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促使的他们去涉及一些高风险的产业。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巴林银行当时的薪金结构是有很大的问题的,正是这种不合理的薪金结构,才给了尼克·李森违规交易的动机。

同时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巴林银行管理层只重视不断增长的收益,而忽略了内部控制,从而引起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1.我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1).监管机制上面的问题相比于国外一些先进的银行体制,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相对而言不是很健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相应的风险识别工具,我们无法对已经出现的一些风险进行有效的归类和处理以及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无法有效的去预防。

第二个方面是风险预警系统上面的问题。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客户信息采集方面不是很完善,导致我们无法对客户的信息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和对其风险的评估。

第三个问题是对一些风险无法做到很好的规避或者说是转移。

第四个是我国商业银行制定的风险监管方面的策略不够完善,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最后一个问题是对银行内部监管过程的监控没有很好的落实。

(2).银行监管技术上面的问题随着银行业监管和金融创新越来越引起各国银行管理层的重视,国外对于银行监管中风险测量与评估有着一套科学的方法,并且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上有着一套健全的管理方法来控制风险。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测量与评估技术相对简单,落后,风险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主观性的判断,缺乏量化分析指标与模型,依然无法有效的监测当今商业银行存在的许多监管上面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方法。

基于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的思考

基于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的思考

基于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的思考【摘要】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监管与风险防范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的深刻思考。

本文首先探讨了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在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分析了银行监管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然后对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

最后从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中得出启示,强调了强化银行监管措施、提高金融风险应对能力以及加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可以为未来的金融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巴林银行倒闭事件、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监管、风险防范、金融风险管理、银行风险管理、银行倒闭事件的启示、银行监管措施、金融风险应对能力、银行内部风险管理。

1. 引言1.1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的背景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发生在20XX年,是一起引起全球关注的金融风险事件。

这家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链断裂问题,导致不能继续维持运营,最终宣布破产倒闭。

这一事件影响深远,不仅对巴林国内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在国际金融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的背景可以追溯到该银行过度扩张经营规模,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风险控制,导致资金链断裂的根本原因。

监管部门在银行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疏漏,对银行的监管不力也是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事件的爆发彻底揭露了巴林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对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1.2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的影响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广泛的金融市场震荡和公众信任危机两个方面。

该事件引发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投资者对其他银行也产生了担忧,导致股市下跌、资产贬值等现象频频出现。

许多企业和个人也受到了影响,因为他们的存款或投资可能被牵连而受损失。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严重损害了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任,许多人开始对其他银行的稳定性产生怀疑,造成银行业整体形象受损。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巴林银行是一家在巴林运营的商业银行,成立于1980年。

然而,2019年,巴林银行宣布破产,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金融界。

这起银行倒闭案例引起了人们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关注,并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银行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了大量不良资产的积累。

另一方面,是受到了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全球经济下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

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

其次,巴林银行倒闭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首先,倒闭事件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动荡。

其次,倒闭事件对其他银行的信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最后,倒闭事件也对客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尤其是对那些存款在巴林银行的客户来说,他们可能无法及时取回自己的存款。

再者,巴林银行倒闭案例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启示。

首先,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必须高度重视资产质量,加强内部管理,防范各类风险。

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银行存在的问题,防范系统性风险。

最后,客户在选择银行时,也应该对银行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等方面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提高风险意识,保护自身利益。

综上所述,巴林银行倒闭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加强内部管理,防范各类风险。

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银行存在的问题,防范系统性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客户的利益,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1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2引言:巴林银行的倒闭,是1995年国际金融界的爆炸性新闻,尽管时间已过去十多年,但巴林事件所折射出的银行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

345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

当然它也得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风险。

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

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6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有资金都出自巴林银行。

尽管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一家犹太人开办的罗斯切尔特银行,但巴林银行还是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银行。

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队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

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

7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皇室。

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

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录,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8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

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

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

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

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诺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

巴林银行倒闭原因及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原因及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原因及教训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巴林银行倒闭原因及教训期货市场经常发生投资者因抱侥幸心理而由小输演变成大亏的例子。

表面上看,巴林银行事件与我们国内投资者似乎相去较远,其实不然。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风险是如何由小变大,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带来的巨大危害,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惨重教训。

首先,我们对巴林银行事件回顾1995年2月,具有230多年历史、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这一消息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震动。

巴林银行1763年创建于伦敦,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

它既为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又像一个商人一样自己做买卖,也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风险。

由于善于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

它的业务范围也非常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铁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的项目,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

由于巴林银行在银行业中的卓越贡献,巴林银行的经营者先后获得了五个爵位。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由于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公司交易形成巨额亏损引发的。

1992年新加坡巴林银行期货公司开始进行金融期货交易不久,前台首期交易员里森,同时也是后台结算主管即开立了“88888”账户。

开户表格上注明此账户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误差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帐,但这个账户却被用来进行交易,甚至成了里森赔钱的隐藏所。

里森通过指使后台结算操作人员在每天交易结束后和第二天交易开始前,在“88888”账户与巴林银行的其他交易帐户之间做假账进行调整,里森反映在总行其他交易账户上的交易始终是盈利的,而把亏损掩盖在“88888”账户上。

里森作为一个交易负责人,曾经通过大阪股票交易所,东京股票交易所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买卖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期货,从中赚取微薄的差价。

巴林银行破产案的10个教训

巴林银行破产案的10个教训

巴林银行破产案的10个教训1995年2月14日,世界首家商业银行,一个在金融业掷地有声的金融巨头---巴林银行倒闭了,其倒闭主要原因是新加坡分行总经理里森通过“88888”号帐户操作金融衍生产品所致。

里森从1994年底开始认为日本股市将上扬,所以未经批准就做风险很大的被称作“套汇”的衍生金融商品交易,期望利用不同地区交易市场上的差价获利。

在已购进价值70亿美元的日本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后,利森又在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货市场上作价值约200亿美元的空头交易。

不幸的是,历史不是按照个人的意愿转动,日经指数并未按照利森的想法走,在1995年1月就降到了18500点以下,在此点位下,每下降一点,就损失200万美元。

利森又试图通过大量买进的方法促使日经指数上升,但都失败了。

随着日经指数的进一步下跌,利森越亏越多,眼睁睁地看着10亿美元化为乌有,而且整个巴林银行的资本和储备金只有8.6亿美元。

尽管英格兰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但都失败了之手。

分析该银行破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管理层不执行银行期货交易的内部规定。

对海外银行投入其本金超过25%的限额规定。

无视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发函提示,续继维持“88888”号账户所需资金的注入。

二、银行内部监督松疏,控制不力。

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让里森既直接从事交易又担任交易负责人,两种职能未能完全分开。

而监督巴林银行的英格兰银行却没有发现这个致命的弱点。

三、交易员权力过于集中。

里森作为总经理,他除了负责交易外,还集以下四种权力于一身:监督行政财务管理人员;签发支票;负责把关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交易活动的对账调节;以及负责把关与银行的对账调节。

我们都知道,他分管交易和结算,这与让一个小学生给自己改作业、打分没什么区别。

四、混淆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

如果代客户交易,公司会向客户收取一定的佣金或交易费。

比如说大家熟悉的股票交易一样,公司一般根据客户的要求做交易,当然有时也提供一些建议。

巴林银行倒闭案的启示

巴林银行倒闭案的启示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

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

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

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

对于期货交易市场还不成熟的中国来说,吸取巴林银行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

(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

(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

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

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

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不能因为其收入和盈利较高就回避其面临的风险,而应对其适用更严格的避险和内控措施,因为金融业的多次危机证明,盈利收入越高,尤其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往往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和启示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和启示

( 三) 巴林银行倒闭过程
里森被授权从事风险并不大的风险套 利交易。 1992年7月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由于 操作失误,里森为其隐瞒并将损失放 入“88888”帐户。 此后,类似失误都被记入“88888” 帐户,此帐户的亏损越来越大。 为了弥补亏损,里森大量购入225种日 经股票指数期货。由于判断失误,造 成巨额亏损,并又被转入“88888” 帐户。 巴林银行资不抵债,最终破产。此时 才暴露出里森的越权违规操作。
巴林银行的破产
巴林银行简介
巴林银行集团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 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 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 莎白二世。 该行成立于1762年,当初仅是一个小小的家族 银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银行集团。巴 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业 务网络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在中 国上海也设有办事处。
巴林银行简介
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 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因遭受巨额损失,无力继续 经营而宣布破产。 从此,这个有着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 业银行在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目前该行已由 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接管老
牌银行竟在一夜之间破产?
(一)交易员尼克.里森
(二)“88888”帐户
(三) 巴林银行倒闭过程
(一)交易员尼克.里森
• 尼克.里森,1989年 7月10日正式到巴林 银行工作,由于工 作出色,他被伦敦 总部视为期货期权 结算方面的专家。 1992年巴林总部派 他到巴林新加坡期 货公司出任总经理。 • 在巴林银行新加坡 期货公司,里森被 授权从日本的股票 市场和利率市场中 套利,这是一种低 风险的交易,实际 上利用225种日经股 票指数期货在新加 坡和大阪两个交易 市场上的差价赚取 利润。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与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与教训

更多资料请访问.(.....)更多企业学院:...../Shop/《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总经理、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学院》《国学智慧、易经》《人力资源学院》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46套讲座+6020份资料46套讲座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38.shtml...../Shop/39.shtml...../Shop/41.shtml...../Shop/44.shtml《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324份资料...../Shop/49.shtml《员工管理企业学院》《工厂生产管理学院》67套讲座+8720份资料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Shop/42.shtml...../Shop/43.shtml《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Shop/45.shtml《销售经理学院》《销售人员培训学院》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72套讲座+4879份资料...../Shop/46.shtml...../Shop/47.shtml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教训[论文宝]巴林银行事件发生后,英国监管当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形成了一份300余页的研究报告《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Lessons Arising From the Collapse of Barings),对改善跨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

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

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
1.我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
(1).监管机制上面的问题
相比于国外一些先进的银行体制,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相对而言不是很健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相应的风险识别工具,我们无法对已经出现的一些风险进行有效的归类和处理以及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无法有效的去预防。

第二个方面是风险预警系统上面的问题。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客户信息采集方面不是很完善,导致我们无法对客户的信息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和对其风险的评估。

第三个问题是对一些风险无法做到很好的规避或者说是转移。

第四个是我国商业银行制定的风险监管方面的策略不够完善,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最后一个问题是对银行内部监管过程的监控没有很好的落实。

(2).银行监管技术上面的问题
随着银行业监管和金融创新越来越引起各国银行管理层的重视,国外对于银行监管中风险测量与评估有着一套科学的方法,并且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上有着一套健全的管理方法来控制风险。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测量与评估技术相对简单,落后,风险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主观性的判断,缺乏量化分析指标与模型,依然无法有效的监测当今商业银行存在的许多监管上面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方法。

众所周知,当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迅猛,特别是在银行业中,一些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也使得银行业的风险监管变得愈发的困难,这对目前来说还不完善的我国的商业银行监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银行监管理念上面的问题
相比于国外的资本市场运作,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很完善,这体现在国内很多机构采用间接融资的方式来获取资本。

而这种融资方式对商业银行来说是高收益但同时也是高风险的。

而在如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都把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当成第一目标,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首先国内有部分商业银行就对风险的认识上不够全面,在一味的追求高收益的同时没有慎重的考虑风险,未将风险和收益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考虑,甚至有些人认为减少业务量就是风险控制,这一方面减少了银行的收益,另一方面也是大大的降低了银行的抗风险水平。

其次就是目前国内一些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只顾眼前收益,不重视长远的发展目标。

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以至于忽略了资产质量的重要性。

另外一点,我国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银行,这种相对集中的资产配置增加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3.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些建议
(1).加强现场的监管力度
我们知道,银行监管主要分为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两个方法。

巴林银行的悲剧告诉我们现场监管的重要性,对新加坡支行现场监管的不到位也是导致李森能够为所欲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方面,由于现在国内在一些监管技术方面的落后,导致了非现场监管系统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往现场
监管的方向倾斜。

注重现场监管人员的培养,当然同时也要重视非现场监管的发展,让其作为现场监管的辅助手段,不断地提高银行监管的力度。

(2).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
导致巴林银行的惨案原因之一就是管理者片面的追求当年的收益,而忽略了对风险管理的重视,这对我国商业银行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银行监管的目标是为了控制风险,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收益。

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要立足本国国情,确立目标明确的银行监管体系,在不断加大银行业对外开放力度的同时,不忘加强监管力度,把控制风险作为首要任务,保证银行的稳定运行。

(3).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现如今银行业加速发展的时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银行业监管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为止,我国的银行业监管的主要法律是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等,以及2003年修订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并且银监会的建立也在银行业监管这一块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外,另外相继的法律法规与之共同组成了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体系,确保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平稳,有序的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