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doc

合集下载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中心城区规划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中心城区规划
2020年青岛城 市规划:
中心城区
规划
集团管理咨询项目
© 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201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城市总 体规划(2011——2020)》。新版总体规划划定了中心城 区的开发边界,按照“三主、五副、多层级”网络型 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将青岛分成:城市主中心、 城市副中心、东岸城区、北岸城区、西岸城区。详细 规划各中心区的定位,将青岛打造成“三城联动、组 团发展”的海湾型中心城区。
▪ 崂山区:国家级崂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和滨海度 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蓝色硅 谷海洋科技研发产业带和高等教育集中发展区,青岛 的金融商务、财富管理和文化节庆会展中心。
集团管理咨询项目
© 公司版权所Βιβλιοθήκη 2008【北岸城区】:▪ 高新区、西片区、东片区
▪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 、现代化综合服务中心:按照“生态优先、科技领衔、做高做强” 的要求,高水平建设“科技、生态、人文型”宜居新城。
集团管理咨询项目
© 公司版权所有 2008
【城市副中心】:
▪ 李沧、崂山、城阳、青岛湾老城区和辛安五个城市副中心 ▪ 李沧副中心:是胶州湾东岸中部地区公共服务中心,对于完善青岛的公共服务
中心体系具有积极作用。规划自铁路青岛北站至李村中心形成以商务办公、商贸物 流等现代服务业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包括李沧交通商务区和李村商贸中心,重 点加快推进铁路及轨道交通枢纽的建设,大力发展交通商务、商贸流通产业。 ▪ 崂山副中心:在麦岛路以东、松岭路以西、枣儿山以南区域,形成以金融商务 、财富管理、文化体育、科技研发、行政办公、旅游会展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 心。 ▪ 城阳副中心:以城阳区行政服务区为轴心,正阳路与南北向城市主干路为轴线 ,重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综合配套功能,形成以办公、商务、旅游、教育功能为 主的城市副中心。 ▪ 青岛湾老城区副中心:包括中山路及火车站、邮轮母港周边地区。规划形成以 文化旅游、交通集散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逐步搬迁行政办公职能,改善交通条 件,为旅游产业的发展置换充足的用地空间,增强传统历史文化价值。 ▪ 辛安副中心:以黄河路为轴线,形成以科技研发、商贸物流功能为主的城市副 中心。围绕山东科技大学,加快推进村庄改造,积极转移、搬迁传统制造业,实现 一般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置换用地空间,发展成为辐射带动西 海岸新区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科技研发中心。

青岛市城市规划1

青岛市城市规划1

组团布局 严格保护海湾、山体、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地区,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 态地区及各类重大市政、交通走廊,合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严禁城镇空间 的随意扩张和无序蔓延。 依托综合交通走廊,着重强化城镇的集聚化、紧凑型发展,积极完善城镇规 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全面推进青岛市各规模等级城镇的组团式布局、网 络化发展。 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以及外围的平度城区、莱西城区, 科学规划建设滨海沿线的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 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 轴向辐射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三条区域城镇发展轴向外辐射拉动,实现区域协调发 展,形成由中心城区向外轴向辐射、点轴分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依托济青高速、胶济铁路,形成中心城区-胶州-平度-济南发展轴。重点 发展胶州市、平度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潍坊、淄博、济南市相协调。 依托蓝烟铁路、青威高速、烟青一级公路,形成中心城区-即墨-莱西-烟 威发展轴。重点发展即墨市、莱西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烟台、威海市相协 调。 依托同三高速、204国道,形成中心城区-胶南-日照发展轴。重点发展胶南 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日照市相协调。 七、规划区范围
青岛市城市规划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内容概 内容概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要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 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 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3、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 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集约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置,调整、提升 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 局。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于山东半岛、沿黄流域乃至黄海西岸与东北亚等更广阔区 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二、城市性质 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 市。 三、城市职能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新城市规划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

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

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城市框架: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2020年人口1200万 2050年经济达发达国城市水平本次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doc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doc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

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其中,全域统筹结合功能区的设置,把全域的海陆资源、城市发展资源统筹在一个大的城市群框架下、突破各区市行政界线,在全域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城乡协调,构建以新型功能区为特征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

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其中,全域统筹结合功能区的设置,把全域的海陆资源、城市发展资源统筹在一个大的城市群框架下、突破各区市行政界线,在全域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城乡协调,构建以新型功能区为特征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传承和延续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坚持“环湾布局、生态间隔”的规划理念,形成“三城联动”的空间组成架构。

依托以胶州湾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固化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统筹旧城更新与新区建设,促进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均衡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东岸城区做优做美、北岸城区做高做新、西岸城区做大做强,构建功能复合、生态宜居、内生活力的海湾集合型中心城区。

青岛新闻网3月4日讯201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新版总体规划划定了中心城区的开发边界,按照“三主、五副、多层级”网络型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将青岛分成: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东岸城区、北岸城区、西岸城区。

详细规划各中心区的定位,将青岛打造成“三城联动、组团发展”的海湾型中心城区。

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216.8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48%,人均35.55平方米。

【城市主中心】:东岸浮山湾中心区、西岸唐岛湾中心区、北岸红岛湾中心区 浮山湾中心区:是青岛市的行政服务、金融商务、商业旅游服务中心。

范围为延安三路、敦化路、燕儿岛路及浮山湾围合的区域,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唐岛湾中心区:是西海岸新区的行政服务、商务商贸、金融信息、港航服务、文化旅游中心。

范围为太行山路、香江路、衡山路及唐岛湾围合的区域,以及朝阳山周边区域,面积约4.24平方公里。

红岛湾中心区:是青岛市的国际会议、文化交流、科技研发、旅游服务中心,由红岛的国际会议、文化旅游中心,智力岛的科技研发中心,河套的商务会展、体育医疗中心共同组成,面积约6.25平方公里。

【城市副中心】:李沧、崂山、城阳、青岛湾老城区和辛安五个城市副中心 李沧副中心:是胶州湾东岸中部地区公共服务中心,对于完善青岛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2.空间拓展战略
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在全域范围内按照“中心城市-外围组团-重点镇-一般镇”的城镇空间体系结构,坚持职住平衡、产城共融、高效配置资源,引导人口在全域城镇体系中合理分布,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发展。
3.经济发展战略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区域协调
周边城市协调发展
按照《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的要求,发挥青岛城市群的空间职能作用,加快构建省域“双核、四带、六区”的城镇化总体空间格局,带动区域发展的胶济沿线城镇发展带、烟威青城镇发展带和沿海城镇发展带,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整体协调发展。
产业协调发展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 作者:
———————————————————————————————— 日期:

附件2: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城市开发边界
划定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外围组团和各镇开发边界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在各自总体规划中划定。
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中心城区规划ppt课件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中心城区规划ppt课件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
1
2

201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城市
总体规划(2011——2020)》。新版总体规划划定了中
心城区的开发边界,按照“三主、五副、多层级”网
络型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将青岛分成:城市主中
心、城市副中心、东岸城区、北岸城区、西岸城区。
详细规划各中心区的定位,将青岛打造成“三城联动、
部地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提高建设标准,综合考虑有效
服务半径,合理配置各类公共设施,构建形成“三主、五副、多
层级”网络型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实现公共设施空间均衡布
局。
12
优化工业用地布局

以构建集约紧凑的生产空间为目标,按照产业集聚化、工业园区化的原
则,进一步整合、盘活存量工业用地,优化工业用地布局,促进中心城区产
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10
有序引导东岸、北岸及西岸城区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
标,统筹旧城更新与新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绿地、
广场等公共空间,提升居住环境质量。至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居
住用地216.8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48%,人均35.55
的现代服务业集聚与发展中心;加强崂山西麓风景资源与水源地
保护,协调好城市建设、旅游发展与景区保护之间的关系。
7
【西岸城区】:
西海岸新区的核心区

西海岸新区的核心区: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
战略的实施,支撑国际海洋经济合作,辐射带动
半岛蓝色经济区。按照“海陆统筹、创新引领、
集约紧凑、提升品质”的要求,建设国际集装箱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中心城区规划ppt课件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中心城区规划ppt课件

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
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
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
界。
依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规
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关注人才公寓建设,实现职住平衡。
采取多渠道住房发展政策,适时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健全完
善住房保障体系;优先满足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人才公寓
等保障性住房需求,实现房地产市场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供需结
构基本合理。
构建“多中心”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加强黄岛、红岛及青岛北
部地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提高建设标准,综合考虑有效
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蓝色硅
谷海洋科技研发产业带和高等教育集中发展区,青岛
的金融商务、财富管理和文化节庆会展中心。
6
【北岸城区】:
高新区、西片区、东片区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
港、现代化综合服务中心:按照“生态优先、科技领衔、做高做
强”的要求,高水平建设“科技、生态、人文型”宜居新城。
浮山湾中心区:是青岛市的行政服务、金融商务、商
业旅游服务中心。范围为延安三路、敦化路、燕儿岛路及
浮山湾围合的区域,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唐岛湾中心区:是西海岸新区的行政服务、商务商贸、
金融信息、港航服务、文化旅游中心。范围为太行山路、
香江路、衡山路及唐岛湾围合的区域,以及朝阳山周边区 域,面积约4.24平方公里。
兴产业和高端先进制造业聚集区。至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工业用地82.37平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01•【字号】青政发〔2016〕14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2016年1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以下简称《批复》),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十三五”期间我市谋篇开局的科学依据,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定蓝图。

为贯彻《批复》要求,依法科学实施《总体规划》,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围绕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目标,提升、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配置各类空间资源,构筑“一轴、三城、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与风貌特色;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构建城市安全防灾体系;适应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推进陆海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将青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

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附件2:《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总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胶州湾西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

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李哥庄镇(青岛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

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年至2010年) 信息发布、资料查询 投资青岛、置业安居 请到请到房地产咨询网 http://www.qdask.com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应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根据建设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青岛市人民政府1994年第29次常务会议决定,对一九八四年一月五日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进行修订。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文)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8、《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9、《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及其调整补充意见  10、《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5年-2010年)》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重视自然人文环境、节约土地淡水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效能,按照"追求现代功能、鲜明地方特色、保护自然风貌、建设国际名城"的原则,把青岛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吸引辐射能力、较高的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空间。

第四条 规划期限为1995年-2010年。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00年,远景规划展望至二十一世纪中叶。

  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确定为青岛市市区和青岛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因城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总面积为1946.2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市区面积1316.27平方公里,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为629.95平方公里。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省政府转报国务院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规划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构想,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全面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统筹区域发展,实施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城乡发展战略,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2.坚持海陆统筹,实现蓝色跨越。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示范区。

3.坚持区域协作,实现共赢发展。

立足山东半岛、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亚,不断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

4.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生态基底保护,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5.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协调发展。

优化城镇化布局,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域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6.坚持科学布局,实现集约发展。

转变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镇化管理、生态安全管制、城市安全防护,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妥善处理好新增用地和存量挖潜关系,构建紧凑高效、特色鲜明的组团式、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与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国际性的港口与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1.国际职能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2.国家职能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示范区)、国家海洋科技城、综合交通枢纽。

2020青岛城市规划

2020青岛城市规划

2020青岛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作用主要是指由土地和空间使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之间的协调。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20青岛城市规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20青岛城市规划◆加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特色的保护保护“山、海、岛、城” 延续青岛特色《总体规划》提出,在历史文化名城领域,青岛的保护工作分为市域历史文化与城市风貌特色保护、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两大部分,旨在整体保护青岛“山、海、岛、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全面保护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提高依法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弘扬青岛的海洋文化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延续青岛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保护要素方面,深入挖掘青岛名城的价值与特色基础上,保护整体自然环境、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地下文物埋藏区和大遗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重视自然环境和山水格局保护保护“三山、三水、三湾、一带”的整体山水格局,保护与山体、河流、海岸线等自然要素密切相关的古遗址、古村落;系统挖掘和保护沿海分布的明清海防卫所体系、北胶莱运河沿岸宋元金交通贸易遗产廊道。

保护北部大泽山-天柱山山脉、东部崂山山脉、西部小珠山-大珠山-铁橛山山脉;保护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条河流;保护胶州湾群、鳌山湾群、灵山湾群;依法保护七百余公里长的海岸带及海岛资源。

保护市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加强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保护515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7处。

保护黄岛区琅琊、胶州市里岔-普集、即墨市王村、平度市古岘、莱西市沽河5片地下文物埋藏区。

保护即墨故城-六曲山墓群遗址、琅琊台遗址、三里河遗址、西皇姑庵遗址、赵家庄遗址、东岳石遗址、西沙埠遗址、祓国都城遗址等大遗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

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其中,全域统筹结合功能区的设置,把全域的海陆资源、城市发展资源统筹在一个大的城市群框架下、突破各区市行政界线,在全域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城乡协调,构建以新型功能区为特征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三城联动破解了青岛城市空间尺度过大,传统的以东岸城区为主的单中心城市结构已经无法继续支撑青岛未来的城市群格局发展的桎梏,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构转型,在胶州湾东西北三大城区构建三主五副公共服务中心体系,聚合高端职能,逐步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大青岛核心区域,提升区域中心地位。

轴带展开则进一步升级。

以三城为起点,沿“一轴三带”向纵深拓展,带动外围组团发展,同时向周边辐射。

通过骨干复合交通廊道,聚集信息流、物流和人流,形成青岛多中心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生态间隔是青岛有序发展的根本,是以山体、海湾、河流、湿地、滩涂、林地和各类自然保护区为生态屏障,加快构建支撑青岛永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

组团发展对于外围地区体现它的紧凑和高效的布局。

通过强调层次化、差异化发展,青岛将建立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形成特色突出、职住平衡、运行高效、联系紧密的空间布局,各个组团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全面承接蓝色经济发展战略蓝色经济发展战略要求青岛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和龙头。

在此战略指导下,新版总规在城市性质与职能、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城市规划区范围、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为承接国家战略打好了基础和平台。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王天青就城市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他表示,对照蓝色经济发展要求,新版总规进一步突出青岛的海洋优势。

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由上版总规确定的“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实现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中心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向东北亚航运中心迈进;青岛从我国风景旅游胜地向国际海洋文化名城迈进。

新版总规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也与蓝色经济息息相关,体现了海洋对青岛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支撑和承载作用。

其中,区域协作战略提出“推进青岛成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构筑国家参与全球海洋开发合作的示范平台,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海洋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产业发展以建设我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为目标,以电子信息、船舶海工、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家电等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为核心,构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蓝色高端新兴产业体系,助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城市安全战略将“岸线保护”列为重要内容;社会和谐发展战略要求“整体保护‘山、海、城、岛、湾、河’的历史空间格局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风貌,加强滨海地区城市设计和管理”。

城市规划区范围在海陆统筹的影响下大大拓宽。

在规划范围中第一次将12240平方公里的海域纳入总体规划范畴,进行统筹规划;把1783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纳入城市规划区实施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

“为了确保蓝色经济的发展后劲儿,新版总规还进行了战略留白,将田横岛、金口、鳌山湾区域预留为未来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近远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王天青表示。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新版总规围绕城市生态安全管制、资源节约利用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行专项研讨。

在生态保护与空间管制上,新版总规强化生态保护与空间管制,突出对胶州湾、崂山、大沽河的保护,严守生态优先的发展底线,力求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

以市域生态功能区为例,新版总规中,全市被划分为5类生态功能区:山地生态功能区、水系及湿地生态功能区、海域及海岛生态功能区、农业生态功能区、城乡建设生态功能区。

其中,海域及海岛生态功能区将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海域及60多个海岛纳入保护,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海岸带资源是青岛的核心资源,早在1995版总规中,我市就将海岸带纳入,通过专项规划、人大议案等方式进行了有效的保护,由此打造出岛城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此次将海岛资源纳入保护,可以为青岛海洋城市景观进一步加码。

”潘丽珍表示。

而在规划区内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三区,有助于城市组团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上,新版总规以自然山水格局为基础,建立了全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保护市域“三山、三水、三湾、一带”整体自然环境格局、中心城区“两山、一湾、多河”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城区顺应地形依山就势,山海城融为一体的整体城市风貌,进一步明确保护自然环境、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建筑、工业遗产、名村名镇、传统村落民居等保护要求。

与以往规划相比,新版总规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强调和引导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最大亮点——城市发展定位提升《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青岛全市人口规模将控制在1200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66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8%以上,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可以更好地承接国家战略。

城市发展定位的提升是新版《总体规划》的最大亮点。

面对国家战略和蓝色经济的新要求,新版《总体规划》将青岛城市性质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实现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中心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向东北亚航运中心迈进;青岛从我国风景旅游胜地向国际海洋文化名城迈进。

与城市定位提升相对应,青岛的城市职能也被重新设定,更好地匹配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对青岛的要求。

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规划理念,新版《总体规划》借鉴世界知名海湾城市发展经验,紧紧围绕蓝色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转化为法定规划成果。

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历史文化特征,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城市发展规模和城镇体系结构,建立了历史文化与城市风貌特色保护体系。

同时,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新版《总体规划》强化了海陆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等理念,编制空间范围首次涵盖了青岛行政辖区,对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出了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原则,确定了中心城区、外围组团、重点镇、一般镇的职能、规模和空间布局,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格局。

《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青岛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青岛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崔武)加快建设组团式海湾型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青岛城市发展规划解读:构建宜居幸福多中心城市群青岛城市发展规划解读:构建宜居幸福多中心城市群201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新一版《总体规划》是我市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城镇化与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落实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具体部署,是市委十一次党代会确定“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城市空间战略的深化诠释,是“十三五”期间城市谋篇开局的科学依据,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蓝图。

城市定位从东部沿海重要经济中心走向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对接国家战略围绕国家战略和蓝色经济的新要求,青岛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定位不断提升,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由95版《总规》确定的“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实现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中心向国家沿海中心城市迈进;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向东北亚航运中心迈进;青岛从我国风景旅游胜地向国际海洋文化名城迈进。

到2020年,全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200万人以内;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6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内。

规划确定青岛的城市职能为: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