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3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案 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新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新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程标准]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949年,国民党败退某某,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过程(1)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__》,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3.含义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某某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某某、某某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某某、澳门的回归1.某某回归(1)条件:①__________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某某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__________”伟大构想,为某某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

(2)过程:①1982年,英国首相____________访华,就某某问题同________进行了会谈,双方同意通过________途径商谈解决某某问题。

②________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关于某某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某某恢复行使________,____________进驻某某。

(3)意义:________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某某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2.澳门回归(1)前提:________的回归,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X例。

(2)过程: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________,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背景(1)两岸“停火”:________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两岸“三通”:中央人民政府倡导两岸直接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1)________年开始,某某当局被迫采取一些措施,允许____________赴大陆探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高中历史 第六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5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六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5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经过:(1)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 领导人宣布就职;(2)____________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 “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3)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1)国内的意义: ①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 华民族发展的____________; 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由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___港澳台问题辨析 (1)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 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2)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 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3)“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 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4)“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但首先得到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5)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共同点:都享有自治 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 主权实体的性质。
温馨提示1:易错辨析: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 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 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某某同胞书》……这是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解决某某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也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D.倡议国共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答案:A解析:《告某某同胞书》X重宣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X,A项正确。

B项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C项发生在1992年,D项出自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的《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故排除B、C、D三项。

2.为早日解决某某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港澳问题的解决。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国家统一后,某某的社会制度不变B.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C.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社会制度D.某某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答案:B解析:“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

3.“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

”这段文字应出自( )A.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B.《双十协定》C.《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九二共识”答案:C解析:A项与某某问题无关;B项是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所签署的关于和平建国的协议,与材料无关;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故本题选C项;D项是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共同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与材料不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过程:①筹备: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时间、地点、内容)②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结束了100多年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②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壮大了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格局。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制定原因(目的):保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颁布时间:1954年9月宪法内容:《中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的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新中国的政治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宪法》确立)代表产生方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

代表组成: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人大制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它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1954 年《宪法》确立。

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年)。

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原因:我国的国情决定: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民族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确立实施过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明确规定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总结(第六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总结(第六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包括26课)(现代:中国)自查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标志、意义?建国初期民主法制的建设的内容?“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一国两制”的内涵、理论形成过程和实践表现?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的表现、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中央政府针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标志?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有哪些?新中国的民主建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大职责,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文化大革命主要原因: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发展为以阶级斗争为纲表现:“文革”中,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及至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典型的事例是刘少奇冤案。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遭到空前地践踏,最突出的表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教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平反一系列冤假错案。

2.法制建设: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XX年一系列法律的颁布,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1999年《行政复议法》的出台,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民主建设:最突出的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一、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1.特点:(1)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 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 .特点: 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 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 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各民主党派 1949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起 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起, 自1949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起,就正式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以后又写入他们各自的历次党章, 的领导,以后又写入他们各自的历次党章,成为他们共同的政治准则 。这同资本主义国家各政党之间为争夺领导权和执政地位而相互倾轧 是根本不同的。 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 是根本不同的。(2)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中, 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中,都有致力于社会主义事 为实现国家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内容。 我国各民主 业,为实现国家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内容。(3)我国各民主 党派和共产党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府工作, 党派和共产党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府工作,不存在轮流执政的 问题。 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 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 问题。(4)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 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第2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第2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人民版必修1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 [试解 ________ 试解] 试解 [解析 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 解析] 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 解析 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 治政策。 治政策。 [答案 A 答案] 答案 )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中的“两制”是指 )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中的“两制”是指( 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 . C.两种军事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 . 解析: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解析:“一国两制”的含义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 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 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 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答案: 答案:B 2.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 年 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 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说明了“ 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 两制” ) 两制”( A.构想正式提出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 . C.有了法律依据 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 .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将“一国两制 写入宪法,说明“一国两制”有了法律依据。 ”写入宪法,说明“一国两制”有了法律依据。 答案: 答案:C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案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1、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巨大历史意义。

②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实践意义。

③分析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模拟记者招待会,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过程,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②阅读图片、历史材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历史信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③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问题;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3、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教学方式:根据情意原理,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有关的资料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已学过的历史和学生曾经、现在经历的现实,从而既解决教学的重点,也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根据活动原理,让学生充分参与,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突出三个结合: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内体验相结合。

教学用具:有关课件、有关影音资料。

4、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4分钟)发放“学案”,学生有感情朗诵《望大陆》,提问反映了什么历史现实与人民感情?台湾与祖国分离,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感情。

提问: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说说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投影课题,欣赏向镶嵌在大海上的明珠一样的台湾。

听朗诵,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并回答问题。

听朗诵调动学生情绪,思考并回答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7分钟)一、课堂问题探究:解放初期中央政府曾想用什么途径解决台湾问题?什么因素使中央政府没有采取这一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武力解决。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3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3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8某某学业水平测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某某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某某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某某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某某义B.一个中国C.和平统一D.两岸三通,故选B项。

2.“一句话,中央政府关于某某大政方针的宗旨,就是为了某某好、为了某某明天更好,就是为了某某同胞好、为了某某同胞明天更好。

”特别行政区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A.设立区域B.实施目的C.社会制度D.时间期限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而某某、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故选C 项。

3.(2017年4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某某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

某某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X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故选B项。

4.(2017年6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1963年,中国共产党致信某某当局,“只要某某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某某领导人意见妥善处理……某某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某某领导人全权处理……某某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某某领导人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这说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方针B.大陆和某某的敌对关系被打破C.中国共产党主X和平解决某某问题D.某某试图脱离美国控制,中共中央主X和平解决某某问题,妥善处理国共两党关系和两岸问题,故选C 项。

5.(2017年6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1992年,某某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重要共识,通称“九二共识”。

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岳麓版

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岳麓版

③ 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
3、开国大典——仪式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新特色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新特色
一、新中国的成立:
〈共同纲领〉规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 1、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条件 国家;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筹备 和政策。 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49.9
①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新特色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建立和完善。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新特色
1956年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基本的政党制度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

第六单元单元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两大核心内容:政治建设、祖国统一。

三个发展阶段:建国初期的确立、“文革”期间的挫折和新时期的发展。

二、重大历史线索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历程:(1)二者的联系: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二者的区别:①性质不同。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二者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②职能不同。

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全国人大的职能是履行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以及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③产生和组成方式不同。

人民政协由协商产生,即由上届委员会协商决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华侨的代表以及特邀人士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组成,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间接选举产生。

三、题型应用体验组合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题干文字、备选小项和选项。

该题型不仅可考查多个知识点,而且还能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2.按其解答要求可以分为排序型和排除型两种:前者要求对备选小项中给出的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后来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对备选小项是否符合题意要求进行排除,然后确定正确的答案。

【典型例题】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③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④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技法攻略】析题干―→一看时间1954年:反映人民政协职能转变。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解析: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C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 包括( )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 改革开放以来民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 主与法制的建设 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 “一国两制”的 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 理论与实践 史意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年元旦,宣布实现两岸停火,倡议两岸直接实 行“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2)1992年,汪辜会谈,在“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 九二共识 上达成共识,即“ ________”。 一国两制 (3)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 ________”是两 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第6课时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纲
课标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 的成立 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民 主 政 治 制 度 的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 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建设 “文化大革命”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体 社会主义原则。 现了人民民主 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 (2)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以 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 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 (3)地位:是我国的________ 设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的建立、发展及意义。
创立的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重
要意义。
首首 页页
课课课前前前预预预习习习案案案
课堂探究案





一、开国大典 1.背景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自主思考 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提示:政治上,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已基本结 束,国民党军队◆已全书基优质试本题随被意编消辑 灭◆ 课;堂理教学论流程上完美,展中示 共◆ 独七家研届发错二题组中卷系统全会的召开;组 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2.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升起第一 面五星红旗。 3.意义 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首首 页页
课课课前前前预预预习习习案案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史料 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
类 别政府党派来自团体驻区 机关
工人
文教 卫生
私营 工 商业
少数 民族
宗教
街道 居民
人 数9
比 5.11 例%
6 4 8 53 24 13 13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首首 页页
课课课前前前预预预习习习案案案
课堂探究案
教材图解 阅读教材第94页图片《黄炎培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届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言》及图右侧文字,说明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总结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一)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概况: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2、目的:筹划成立新中国2、主要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规定了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同时,又是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

)3.地位: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4、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准备,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易混(错)警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只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

(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⑴军事:国民党统治被推翻,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⑵政治: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⑶组织准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3、意义:①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③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三)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背景:三大改造展开2、目的: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3、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制定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特点: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6、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专题六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

专题六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专题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考纲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发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课程标准】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革的危害,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知识整合】一、新中国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1)、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政治)(2)、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军事)(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2、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3、意义: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③、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性质:是新中国的根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内容: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意义: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人教版】(复习课件)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人教版】(复习课件)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 会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一、关于政治协商会议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
与人民政协制度有何不同? ——参考《世纪金榜》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创立的背景、标志?有何意义? 二、请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三、这一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有何区别?
一、关于政治协商会议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创立的背景、标志?有何意义?
二、请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1.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对人民政权的形式 进行了积极探索。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 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3.文革期间严重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年间未召开会议,人 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
经济基础 阶级本质 组织和活动 原则 政党在政权中的活 动方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 人民民主专政 民主集中制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中共为核心)
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产阶级专政
三权分立 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一、关于政治协商会议 二、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
一、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二、为何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作用?
以1954年为界,政协职能有何 变化?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协会议重新召开;1982年,中共确立了 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 方针,使制度进一步完善。
4.“文革”期间被破坏。
关于政治协商会议
一、请概括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完善过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带详细解析)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带详细解析)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09·山东基本能力)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A.①②B.①④C.②③③④解析用排除法。

开国大典时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解放,如西藏、海南等地区,排除③;另外该油画肯定不是吸取山水画的特点,因为山水画注重意境,而该油画则是写实,排除②。

答案 B2.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

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

”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建国初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答案 A3.(2009·广东单科)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解析题目中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表述是“工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它最早出现在1954年颁布的宪法中,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中关于1954年宪法制定时的背景的描述,只有A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0·唐山模拟)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与治权合一的制度。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已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问题导学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主体地区是十亿人口,台湾近两千万,香港是五百五十万,这就有个十亿同两千万和五百五十万的关系。

主体是很大的主体,社会主义是在十亿人口地区的社会主义,这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行。

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实行的“____________”政策,该政策最初是为了解决________问题而提出的。

材料二统一后,台湾制度不变,台湾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台湾同美、日可以继续保持现有的关系。

……对解决台湾的条件更宽,就是台湾可保留自己的军队。

——邓小平在1984年4月与访华的美国总统里根的谈话(2)据材料一、二指出该制度实施的根本前提是什么?与香港相比,台湾可以保留哪些权利?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本质区别?
材料三美国权威杂志《财富》于1995年一度预言,回归将令香港死亡。

但香港回归十年后,最新出版的《时代》周刊,在13年后为此言论进行重新审视,以整整25页的篇幅承认其姊妹杂志《财富》当年报道错误,更直认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

——新华网(2007年6月27日)(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的意义。

二、海峡两岸关系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下列两幅图分别是20世纪50~70年代和80年代以来的宣传画
(1)根据宣传画,简要指出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据中国网络电视台报道,2010年两岸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

1-11月,台湾居民来大陆4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6%。

大陆居民赴台149万人次,同比增长69.6%。

截至2010年11月,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6 056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434万人次,赴台交流83 562项、578 551人次。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材料三北京时间2011年9月21日,美国宣布新一轮价值58亿美元的对台军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目前阻碍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要注意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防止出现方向性错误。

当堂检测
1.有一首在台湾非常流行的校园民谣唱道:“一样的血统,在一样文化中生活。

数十
年手足分离的乡愁,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分左右?”可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
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告台湾同胞书》
C.“一国两制”构想 D.“九二共识”
2.“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
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3.下边两幅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其理论依据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构想
4.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
腾。

”作者表达了()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
C.统一是台湾全体民众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5.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当局授权它为“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

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当时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B.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
参考答案:
【问题导学】
一、活动与探究:(1)提示:一国两制;台湾。

(2)提示:前提:坚持主体是社会主义,不放弃主权原则。

台湾权利:可以保留军队;区别: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香港问题属于中英的历史遗留问题。

(3)提示:“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民心所向。

它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和繁荣,也为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二、活动与探究:(1)提示:由武力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方式争取祖国和平统一。

(2)提示:两岸已实现“三通”;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增多。

(3)提示: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反华干涉势力,岛内的“台独”势力。

【当堂检测】
1.B 2.D
3.D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香港、澳门的区旗,香港、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4.A 解析:原乡人的血流返原乡,体现了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体现了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5.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