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的来源和用途;(2)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种类和作用;(3)理解纳税人的概念、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财政税收问题的能力;(2)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提高学生对财政税收政策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的来源和用途;(2)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种类和作用;(3)纳税人的概念、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2. 教学难点:(1)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2)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界定。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财政税收政策的具体运用;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3.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材;2. 辅助材料:相关案例、图表、数据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财政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2. 讲授新课:(1)讲解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的来源和用途;(2)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种类和作用;(3)阐述纳税人的概念、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财政税收政策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对财政税收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财政税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财政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纳税人应具备的法治观念。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财政税收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识记:税收的概念;税收的基本特征。

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运用:剖析某违反税法的案例,说明违反税法谋取应受到处罚,提高自觉纳税的自觉性。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觉悟:提高学生遵守税法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纳税光荣的意识。

【教学重点】税收的定义【教学难点】税收的三大特征【教学过程】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1、税收(1)内容(2)定义2、税收的基本特征(1)特征:(2)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3、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税收具有强制性,具体说就是A.每个公民必须限期纳税,否则将受法律制裁B. 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C.征税的对象、数额由法律规定,并强制性执行,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变更,否则将受法律制裁D.税收不同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而有自己的特征2、税收具有固定性。

这里的“固定性”是指A.税收的征收对象、范围、比例是永远不变的B. “固定”并非一成不变,若需要变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即可随时变更C.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将征税对象及征收数额确定下来,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变更D.税收的数额是固定的3、有些企业采取虚报出口货物价格而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属于A.偷税行为B. 骗税行为C.逃税行为D.抗税行为4下列选项中不属税收基本特征的有A.长期性B. 强制性C.无偿性D.固定性5、任何国家的税收都是A.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分配关系B.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分配关系C.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分配主体是国家,税款取之于民D.为统治阶段服务的6、列宁说:“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这一论断主要揭示了税收的A 强制性B 无偿性C 固定性D 剥削性7、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的税收征收机关是A 国务院及财政部B 各级人民政府C 中国人民银行D 国家税务总局及其在各省市县设立的.国税局和地税局8、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财政和税收的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国民收入及其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纳税人的基本含义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相互关系,运用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组织财政收,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使社会全体成员都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并做到自觉纳税,这些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措施。

具体要求1.知识要求识记: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财政收入与支出范围;税收、纳税人的基本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理解: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运用:根据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说明公民应增强依法纳税意识,并做到自觉纳税。

2.能力要求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的能力。

如指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为什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如指导学生学会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回答下面的问题:“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是,“财政收支平衡只能提大体平衡,不可能是收支绝对相等”。

理论联系实际说明问题的能力。

如指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用自己了解到的社会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3.觉悟要求通过本课第一节(国民收入的的分配与财政)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与作用;通过本课第二节(税收和纳税人)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以自觉依法纳税为荣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2.财政的作用3.税收的性质和作用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难点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2.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含义课时安排共6课时,第一节3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经济?2.概述上学期所学的《经济常识》上册的主要内容。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政和税收的基本概念,理解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掌握税收的分类、特征和原则,了解我国的税收体系。

3. 理解纳税人的概念,明确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4. 培养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提高税收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财政的概念与作用1.1 财政的定义1.2 财政的作用2. 税收的基本概念2.1 税收的定义2.2 税收的特征2.3 税收的原则3. 我国的税收体系3.1 税收分类3.2 税收层级3.3 税收优惠政策4. 纳税人的概念与权利义务4.1 纳税人的定义4.2 纳税人的权利4.3 纳税人的义务5. 税收法治观念与依法纳税5.1 税收法治观念的重要性5.2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5.3 违反税收法律的责任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的相关知识。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3. 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复习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财政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2. 讲解财政的概念与作用:讲解财政的定义,阐述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财政的重要性。

3. 讲解税收的基本概念:讲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原则,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基本知识。

4. 讲解我国的税收体系:讲解税收分类、层级和税收优惠政策,让学生掌握我国的税收体系。

高三人教版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人教版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一轮复习教案

★3.(2008 年江苏)2008 年我们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
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采取上述措施有利于 A
A.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B.抑制人民币汇率上升 C.促使财政收入增加 D.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 ★4. (2011 年浙江)2011 年 4 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 5.3%。为有效控制通货膨
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D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011 年重庆)2010 年,重庆市政府拿出部分资金,在全国率先启动公租房建设项目,并
A.7000 元
B.6562.5 元
C.8750 元
D.6604 元
探究点四:税收的作用
(1)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面对经济发展过热,可以通过增加税收,
4
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发展过冷,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实现社会总供给与
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2)引导居民合理消费: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生产具有导向
社会的建设。
★8.(2011 浙江)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 2000 元提高到 3000 元,其它条件不变。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月收入 3000 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 B.月收入超过 3000 元的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C.居民整体收入增加
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1.社会总产品: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的产品的总和。

2.社会总产值:在市场经济条下,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总产品。

3.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剩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

4.积累: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质储备的那部分。

.消费:国民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的那部分。

6.财政: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利,强制性的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国家掌握的收入,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7.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8.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9.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10.税收的固定性: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11.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12.关税:对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Ⅱ、基本原理、观点1.国民收入的分配原理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2.积累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在我国,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一致性表现在: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积累代表长远利益、共同利益,消费代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

第一册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教案

第一册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教案

第一册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教学题目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2)、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范围(3)、税收的基本含义(4)、税收的基本特征(5)、纳税人的基本含义(6)、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1)、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原则(2)、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3)、我国税收的性质(4)、税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根据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说明公民应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自觉纳税,依法行使纳税人的权利二、能力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1、从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可以看出,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别用于积累和用于消费两部分,而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在处理积累和消费二者的关系上,强调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3、在预算及其执行过程中,收支相抵是最理想的状态,收大于支、节余过多或大于收,出现赤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的能力三、思想觉悟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以依法自觉纳税为荣的意识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求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2、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点课题国民收入的分配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说明公民应该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依法行使纳税人的权利二、能力要求从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可以看出,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别用于积累和用于消费两部分,而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重点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教学难点国民收入的概念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类型讲授新课 [1][2][3][4]下一页讲授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注导入新课人类社会生产有四大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第三、四课中我们了解了有关社会生产环节的知识,今天我们来了解有关社会产品分配的问题讲授新课一、国民收入的分配(板书)1、社会总产品→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行业→实物形式用G表现形式→社会总产值=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劳动者工资、奖金+留用再生产价值=C+V+M→价值形式(板书)2、国民收入(V+M)(板书)(1)、含义:实物形式:社会总产品-生产资料=净产品价值形式:社会总产值-生产资料价值=净产值(板书) (2)、作用:(板书)V+M: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V: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M:扩大再生产的能力(3)、增加途径:(板书)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4)、分配:(板书)①过程:初次分配→范围:物质生产部门再分配:范围:全社会用途: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重点建设、社会共同消费、集体福利、地区间协调发展、防止两极分化、自然灾害②结果:形成两大部分基金即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3、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板书)(1)、含义:积累→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物质储备)→长远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眼前(2)、关系:对立→互为消长统一→互相促进 [3][4]下一页(3)、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原则:①、增加(V+M)实现积累与消费都有所增长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让学生阅读第二页小字部分,从而引出社会总产品让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讨论并总结出怎样才能增加国民收入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出积累与消费二者的关系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社会总产品?什么是国民收入?同时也知道了按最终用途,国民收入分为用于积累和消费的两部分。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3. 培养学生对财政税收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政税收政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税收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财政税收的作用和原则。

3. 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4. 我国的主要税收种类和税率。

5. 税收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财政税收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税收政策的具体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税收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财政税收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三、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税收政策案例。

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教学PPT。

四、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着重讲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财政税收知识的理解。

3. 思考税收政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六、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税收征纳过程,增强学生对税收实际操作的了解。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学案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学案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学案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学案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一、国民收入的分配1、我国80年代以前实行票证的根本原因:。

2、社会总产品:。

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

(注意:社会总产品是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由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

)3、国民收入:。

(注意: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和的能力。

☆4、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5、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分为两类::①(主要部分,例如建工厂、修铁路、开垦土地、兴修水利);②(例如修建学校、医院、剧场、体育馆);③(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①②。

☆★6、积累和消费的关系:(1)二者具有一致性。

积累主要用于,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的基础;消费是生产发展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2)二者又具有不一致性(矛盾)。

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的关系。

如果用于积累部分过多,会造成;相反,消费部分过多,对生产成果“分光吃尽”,。

☆★7、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1)。

积累的最低限(也即消费的最高限)是,积累的最高限(也即消费的最低限)是。

(2)。

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数量相一致。

(3)。

注意: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要受客观经济条件(就是上面的三点)的制约。

所以上面三点又称为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或者是制约因素。

8、判断消费和积累是否合理安排的标准:能否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相互促进。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1、财政就是国家的,是国家凭借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其本质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2、国家财政是通过实现的。

⑴、预算是。

是国家的,是国家财政的。

决算是。

⑵、预算体系:①;②⑶、预算包括和,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

高考政治《财政与税收》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财政与税收》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2013届高考政治《财政与税收》复习教案新人教版一、最新考纲审析1、考点(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3)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4)依法纳税:我国税收的本质,依法纳税2、考查重点(1)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2)财政和税收的作用(3)税收的特征(4)依法纳税3、关注热点(1)结合我国近年来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的支出,认识财政对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意义(2)结合我国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分析财政对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调整经济结构的意义(3)结合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运用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作用等知识分析其必要性和意义二、核心考点梳理考点一国家财政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构成: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3)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同时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财政支出(1)含义: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构成: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税收的分类、征收和管理。

3. 让学生理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4.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税收的分类3. 税收的征收和管理4. 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5. 我国的主要税种及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税收的分类,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2. 教学难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我国的主要税种及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分类、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征收和管理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我国的主要税种及特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财政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理解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

3. 讲解税收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税收,让学生了解各种税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 讲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了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培养纳税人的法律意识。

5. 案例分析:分析税收征收和管理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6. 讨论我国的主要税种及特点: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税种及特点。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反馈。

六、教学练习1. 设计一系列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巩固学生对财政税收基本概念、税收分类和纳税人权利义务的理解。

2. 安排一定时间的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练习题,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七、拓展阅读1.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财政税收的拓展材料,如经济学原理教材、税收政策解读文章等。

八、课堂小结1. 在课程的阶段,教师应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洁明了的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高中高一政治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高中高一政治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高中高一政治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经济常识第五课复习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执教:张轶 2005-12-5一、知识结构1.国民收入的分配(1)国民收入的含义。

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水平。

(2)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只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广泛地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升劳动生产率,才能一方面大力增加产量,一方面尽可能地降低消耗,从而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3)国民收入的用途。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

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

2.准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积累和消费具有相互促动的—面,也存有不一致的一面。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准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理应有所增长。

积累的最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升。

片面的高积累、低消费,或者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都是有害的。

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在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两部分的价值形式称作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一方面,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另一方面,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再次,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准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之,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要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3.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2)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高中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三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

高中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三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

高中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三单元总复习教案一、考点填空1.国民收入的分配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

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有所增长;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另外,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关系2.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财政收支平衡是理想的状态,财政赤字和财政大量结余都是不理想的。

思考:财政赤字并非意味着通货膨胀。

提示: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否则,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现象。

靠扩大财政赤字搞经济建设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这是因为,政府财政赤字的大幅度增加,需要政府举债维持财政支出,可能造成流通中的纸币量大大超出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导致大量货币形成的社会需求不能得到有效供给,造成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社会经济形势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如果能用好政府手中的钱,靠扩大财政赤字搞经济建设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一个政府财政赤字的底线,一般是财政支出的20%,国际公认的财政赤字和累计国债余额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3%和60%的警戒线,娩于这一比例即被视为在安全线内,在此情况下,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第一章: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1.1 财政的概念与分类讲解财政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财政的分类: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1.2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解释税收的定义和作用阐述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1.3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分析财政与税收的密切联系讲解财政收入的其他来源:债务收入、非税收入第二章:税收制度与纳税人2.1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介绍税收制度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税种、税率、税基、税收优惠2.2 纳税人的界定与分类明确纳税人的定义和范围讲解纳税人的分类:自然人纳税人、法人纳税人、其他纳税人2.3 税收征管体制与税务机关介绍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构成与特点讲解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第三章:主要税种及其征收管理3.1 增值税解释增值税的定义和特点阐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和计算方法3.2 企业所得税讲解企业所得税的定义和税率分析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及其适用范围3.3 个人所得税阐述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税率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和计算方法第四章:税收法定原则与税法体系4.1 税收法定原则讲解税收法定原则的含义和意义分析税收法定原则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4.2 税法体系的构成介绍税法体系的三个层次:宪法、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3 税收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讲解税收违法行为的种类和特点阐述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第五章:税收政策与宏观调控5.1 税收政策的概念与目标解释税收政策的作用和目标分析税收政策与经济政策的联系与区别5.2 税收优惠与税收激励讲解税收优惠的含义和种类阐述税收优惠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及宏观调控作用5.3 税收支出与税收负担分析税收支出的概念和特点讲解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和优化策略第六章:税收筹划与纳税策略6.1 税收筹划的含义与原则解释税收筹划的概念和目的阐述税收筹划的原则:合法性、合规性、综合性、动态性6.2 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与案例分析讲解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选择税种、利用税收优惠、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分析实际案例,展示税收筹划的操作过程和效果6.3 个人税收筹划的方法与建议阐述个人税收筹划的方法:合理安排收入、选择税种、利用税收优惠给出个人税收筹划的建议,提高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第七章:国际税收与跨国纳税7.1 国际税收的基本概念与问题讲解国际税收的定义和涉及的问题:避免双重征税、国际避税与反避税7.2 国际税收协定及其作用解释国际税收协定的含义和类型阐述国际税收协定对跨国纳税人的影响和作用7.3 跨国纳税人的税务申报与合规要求讲解跨国纳税人的税务申报流程和要求阐述跨国纳税人的税务合规要求,包括财务报告、税款支付和税务审计等第八章:税收违法行为的防范与应对8.1 税收违法行为的识别与防范分析税收违法行为的特点和识别方法给出税收违法行为的防范措施,降低税务风险8.2 税务审计与税务调查讲解税务审计的概念和程序阐述税务调查的方法和处理手段,保障税收法律法规的实施8.3 税务争议的解决途径与法律责任介绍税务争议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阐述税务争议中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第九章:税收与经济的关系9.1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讲解税收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和手段9.2 税收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阐述税收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税收政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挑战9.3 税收与财政可持续性的关系讲解财政可持续性的概念和意义阐述税收政策在保障财政可持续性方面的作用和挑战第十章:税收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10.1 我国税收制度的历史与发展回顾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税收制度的特点和不足10.2 国际税收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介绍国际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分析国际税收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10.3 未来税收制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预测未来税收制度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税收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税收制度与纳税人:理解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以及纳税人的界定与分类是学习税收法律知识的基础。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第一章:财政与税收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掌握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原则。

3. 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财政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原则。

3.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财政的作用和分类。

2. 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原则。

3.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财政与税收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财政与税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财政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3. 讲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原则。

4. 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5. 案例分析:分析财政与税收的实际应用。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财政与税收的重要性。

7.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一、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制度的概念、构成和类型。

2. 掌握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 理解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税收制度的概念、构成和类型。

2. 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 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税收制度的概念、构成和类型。

2. 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 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税收制度的概念、构成和类型。

3. 讲解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4. 讲解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5. 案例分析:分析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实际应用。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重要性。

7.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纳税人、税率与税收征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纳税人的分类和义务。

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人教版

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人教版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知识1、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的区分1.国民收入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一定时期内()①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②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全部产品③社会总产品扣除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余的部分④社会总产值减去同期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2、国民收入、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共同形成国家的国民收入B.国民收入和税收收入共同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C.国民收入是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基础D.没有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就没有国家的国民收入知识2、国民收入的含义、实质内容、增加的根本途径、(标志)意义、最终用途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后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

3、要想实现材料中净产值的增加,其根本的途径是A、增加劳动数量B、延长劳动时间C、提高劳动强度D、提高劳动生产率★知识3、积累和消费(1)内容:注意:扩大再生产几个区别(2)关系(对立统一)(3)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原则①注意:进行积累的基本要求—最高限②难点:理解好③国家、企业更强调积累,居民主要是消费结论:国民收的分配主要有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

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否恰当中,主要看能否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4、构建和谐社会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

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A、增加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B、通过积累而不断扩大再生产C、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收入D、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2005年初广东省某地修建一所学校,耗资5000万元。

而业内人士透露维持这所学校的正常运转,每年也需要耗资400万元。

这5000万元和400万元分别属于A、扩大再生产和公共消费B、扩大再生产和个人消费C、积累资金和社会物资储备D、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公共消费6.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否恰当中,主要看A.能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大幅度提高C.能否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D.能否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7.近年来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 投资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消费率比世界平均低24个百分点, 这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常识高一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 人教版

经济常识高一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 人教版

7、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 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8、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的最主要 的形式。 9、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 的经济现象。 10、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 配政策。 11、增加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提高家庭消费水平 的根本途径是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12、财政、税收、价格、利率、银行都是国家宏观 调控的经济手段。 13、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集体经济。
经济常识知识体系图表
第一部分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基本理论)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二部分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经济运行 第七课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的环节) 第八课 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生产 分配 交换、消费
21、财政收入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而组织 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作用。 2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 调控主要是通过市场和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经济利益的 调节实现的。 2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24、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公民个人,对调节个人收入, 增加财政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25、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人人都应该 具有“纳税人”意识。
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社会总产 值
国民收入
标 项目
包括部门 社会所有部门(以 国界为准)
社会所有部门(以 国籍为准)
物质生产 物质生产部门 部门
价值表现 社会所有部门的增 社会所有部门的增 加值(以国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准) 加值(以国籍为准)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近三年本单元高考已考的知识点如下:年份及考卷考点题型分值2006 全国卷Ⅰ税收的作用单选题4分全国卷Ⅱ财政的作用非选择题12分北京文综国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单选题4分广东政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财政的作用单选题4分上海政治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单选题2分个人所得税非选择题6分江苏政治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单选题4分四川文综财政的作用非选择题10分2005 广东政治财政收入的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利息收入的来源单选题6分江苏文综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商业保险单选题4分北京文综运用税收进行宏观调控单选题4分天津文综财政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单选题4分2004 全国文综政府运用国债等筹资手段在治理淮河中发挥的作用非选择题10分江苏政治公共消费、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宏观调控所运用的经济政策、商业银行的基本单选题8分业务北京文综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非选择题10分上海政治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单选题2分单元知识网络第十讲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一、备考指导:1、高考考点:(1)国民收入的分配;(2)财政收入和支出;(3)财政的巨大作用。

2、学科内知识渗透:(1)用宏观调控的知识分析财政的作用;(2)用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的知识分析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3)用财政的作用分析国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等;(4)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财政的作用;(5)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积累与消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3、命题趋势:本专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有涉及,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主要对某一知识点或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进行考查,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辨析能力。

在该专题复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国民收入含义的理解、国民收入的价值形式、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的来源、稳健的财政政策等。

二、知识网络三、考点全析:(一)国民收入的分配(应注意对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正确把握)1、国民收入的含义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常识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1.社会总产品: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

2.社会总产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

3.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剩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

4.积累: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质储备的那部分。

5.消费:国民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的那部分。

6.财政: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利,强制性的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国家掌握的收入,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7.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8.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9.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10.税收的固定性: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11.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12.关税:对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Ⅱ、基本原理、观点1.国民收入的分配原理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2.积累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在我国,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一致性表现在: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积累代表长远利益、共同利益,消费代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

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会造成消费萎缩,或消费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而消费过多,对生产成果搞“分光吃光”,生产发展没有后劲,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

片面的高积累、低消费,或者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都是有害的。

3.财政的巨大作用原理⑴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实行资源优化配置;⑵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财政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⑶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⑷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财政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支出调节社会分配,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⑸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4.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原理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影响是基础性的,所以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国力。

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5.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原理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6.我国税收的性质原理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这税收,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

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而不是加重企业和人民的负担。

在我国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

税收都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7.我国税收的作用原理①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以税收为手段,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③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管的重要手段。

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原理每个公民都应具有“纳税人”意识。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应自觉履行。

同时应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应以纳税人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⑴背景:2000年国家实施经济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发行1000亿元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和教育建设、环境整治与生态环境、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并向中西地区倾斜;二是调整收入分配,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

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职工工资。

各级财政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公务员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进一步运用税收、价格等手段,并清理某些限制消费的政策和法规,鼓励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口。

⑵理论分析:①财政支出是指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

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各种职能才得以实现。

因此,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

②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重、难点分析】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之一。

只有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才能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及结构的优化,才能既保证生产的扩大,又保证人民生活的改善,从而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我国,积累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积累可以扩大生产,保证供应,更大地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消费可以促进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动力,可以推动生产的扩大,为增加积累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又存在不一致,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会造成消费萎缩,或消费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而消费过多,对生产成果搞“分光吃光”,生产发展没有后劲,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

片面的高积累、低消费,或者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都是有害的。

积累的最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有所增长。

在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部分的价值形式称作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否则,要么会造成供应紧张,引起物价上涨,要么造成产品积压、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企业都需要有积累,但必须充分考虑到劳动者个人的利益,使人民群众能从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⑴区别:①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调控发生作用。

②内容不同。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③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⑵联系: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②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需要时间,如果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

【历年高考试题分析】例1.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A.扩大再生产基金和生活消费基金B.物质生产部门基金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基金C.国家纯收入、企业基金、劳动者个人收入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解题思路】:这是1999年广东高考试题。

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试题难度较低,正确选项为D。

例2.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关于个性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从1999年11月1日起恢复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征税。

这将有利于①增加国民收入②增加财政收入③启动消费,拉动内需④调节个人收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题思路】: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居民存款储蓄征收利息税意义的认识。

做好组合式选择题应注意排除两类组合:一式包含错误题肢的组合;二式不包含正确题肢的组合。

征收利息税,居民在银行的存款收益减少,这将刺激居民将一部分储蓄流出来用于投资和扩大消费,同时,国家将这部分利息税主要用于扶贫和解决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起到了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可见③④。

A肢不包含④,D肢不包含③,应排除掉。

利息税作为一种税收,是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征收利息税无疑能够增加财政收入,而不是增加国民收入,故②应选。

排除掉包含错误题肢①的题肢组合C,这样就可准确选择出正确答案B。

【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国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储备和保护价收购制度,对粮食市场进行吞吐调节,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权利。

这一举措表明A.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B.财政手段是维护粮价的唯一手段C.运用财政手段才能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D.我国粮食问题并不需要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2.通常情况下,在财政预算中,收支平衡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是因为①收支平衡,表明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②如果节余过多,社会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③如果财政出现赤字,一定会出现通货膨胀④收支平衡,经济结构一定会得到优化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过去我们治理通货膨胀,主要运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现在我们治理通货紧缩,主要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拉动内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