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14课时)生物群落的构成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教案 苏教版必修3

第2节生物群落的演替引入在草原上,人们放牧的牛羊是否牛肥马壮,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鹰的数量。

原因是:鹰爱吃田鼠,田鼠爱吃蜜蜂窝中的幼虫和蜜,蜜蜂是三叶草传粉时比不可少的媒介,三叶草是牛马的主要食物。

你知道这些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教学过程一、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1.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种群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的关系。

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有密切的互利共生关系,植物体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游离的氮元素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体利用。

此外还有人体中某些细菌与人、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白蚁与鞭毛虫地都是共生关系。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生活在一起,争夺同一资源的现象。

竞争的资源可以是食物、水分、空间、阳光、无机盐等。

一般地说,生态位互相重叠的生物种群之间竞争激烈,如同一生活型的植物之间、食性相同的动物之间的生态位完全重叠,竞争尤为激烈。

例如水稻和稻田中的杂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小家鼠和褐家鼠争夺居住空间,牛与羊争夺食物等等。

3.捕食:是指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例如植食性动物中的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物,肉食性动物中的狼又以兔为食物,等等。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个体数量关系变动是相关的。

4.寄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为营养并对寄主造成危害的现象。

生物界寄生的现象非常普遍,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

如蛔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他动物体表,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粒中,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中,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等等。

二、知识梳理概念: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种间互助:互利共生举例: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大肠杆菌某此细菌与人体,等等。

生物群落中种间关系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同一资源现象竞争种间斗争举例:生态位互相重叠的生物种群之间竞争激烈,如牛和羊;水稻和稗草等等。

苏教版必修三生物群落的演替作业

苏教版必修三生物群落的演替作业

生物群落的演替1.有关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原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 •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 .原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B •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起点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C. 一般来说,原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 •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能量减少3.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是()A •裸地形成T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T环境变化T物种竞争T环境变化T群落稳定和平衡B •环境变化T裸地形成T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T物种竞争T群落稳定和平衡C.裸地形成T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T物种竞争T环境变化T群落稳定和平衡D •环境变化T裸地形成T物种竞争T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T群落稳定和平衡4.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群落演替是群落自身发展的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影响B .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C. 一般来说,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逐渐增多、结构逐渐复杂的方向发展D •海洋生态系统中不会出现群落演替5.我国在某些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当地森林、草原等的面积B .改变产业方向,提高经济效益C.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D.增加植被6.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群落的演替B .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C.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只是破坏性的7.人类的下列活动,有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A .围湖造田B .过度放牧C.封山育林D .退草还耕【能力提升】&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1)描述生物群落的组成。

(2)说出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3)阐明群落的演替类型及其过程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2.学习重点:(1)理解生物群落的组成。

(2)理解生态位的概念。

(3)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4)生物群落的结构3.学习难点:(1)理解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2)理解生态位的概念。

(3)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4)对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实践活动“看”——知识经纬生物群落的构成“导”—自主预习一、生物群落1.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类型(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2)群落演替的特点:①可预测性:演替是群落组成总是向着一定的方向、具有一定的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

②不可逆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过程。

③稳定性: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状态。

2.演替的类型(1)原生演替(初生演替):指在一个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举例:在火山岩、沙丘、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2)次生演替:是指在生物群落或曾经被生物占据过的地方发生演替,又称次级演替。

弃耕的农田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 小灌木→→ 乔木林。

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3)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群落演替的原因(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即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

(2)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2.人类的活动方式:(1)不合理的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的利用;环境污染。

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工业废渣、废气等,都会导致生物群落衰退;外来物种的引入等使退化。

(2)合理方式: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等;人类还可以建立,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苏教版苏教版必修3第3章教材分析

苏教版苏教版必修3第3章教材分析

必修3第3章教材分析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内容简介本章由3节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生物群落的构成、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一节介绍种群的概念、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第二节介绍生物群落的概念、组成以及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第三节介绍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和原因以及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本章主要活动有: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志重捕法;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分析两种草履虫之间的竞争现象;观察小型环境中生物群落的演替;研究不同生态位的植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放眼社会,“退耕还林与生态保护”。

内容地位以生态学为代表,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4个层次上寻求生命系统的奥秘,是现代生物学发展的宏观方向。

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层次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

本章内容与前后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调查池塘生物群落的构成”和“观察小型环境中生物群落的变化”的活动及“不同生态位的植物结构是否有差异”研究性学习中,都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能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在“调查池塘生物群落的构成”活动中,需要有关植物的结构和光合作用的知识做基础;本章讲述的种群、群落的知识,也是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态的基础。

教学特点本章内容属于宏观生物学,学生在生活中有接触,但没有相关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因此教师可从周围环境中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题或讨论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本章有些内容侧重于阐述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如种群的增长。

对于这些教学内容,应当尽量结合实例进行分析,避免单纯地讲述概念。

本章安排了7个活动,教师可根据各个活动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含答案)

学习目标:1.说出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2.描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3.描述生物群落的结构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含答案)一、生物群落1.群落(1)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组成:群落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多样性的基础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3.物种丰富度(1)概念: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表示方法——物种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D=Sln A。

S-物种数目;A-标地面积;D-物种丰富度指数。

4.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1)土壤动物的分类:按照体型和习性可将土壤动物分为微型土壤动物、小型土壤动物、中型土壤动物和大型土壤动物。

(2)取样方法:一般采用取样器进行取样。

(3)取样:用取样器或手捡的方法将大型土壤动物放入采集罐,其内盛有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4)样本鉴定:根据资料,分拣鉴定标本。

(5)结果统计:通过统计样方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确定物种丰富度的等级。

二、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1.互利共生: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

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2.竞争: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妨碍作用的现象。

竞争的资源有食物、水分、空间,以及阳光、无机盐等。

3.捕食: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个体数量变动往往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反馈关系,调节着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4.寄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利用的物质为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现象。

三、群落结构1.形成原因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

2.类型(1)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分层现象。

①植物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层次。

②动物的分层与不同层次提供的食物和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物群落的演替》(含答案解析)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物群落的演替》(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生物群落的演替》1.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群落阶段演替到灌木群落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③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2.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3.下列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4.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5.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6.群落演替受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B.新物种迁入的最初表现大多是种间相互制约C.新物种定居后会出现生态位的分化D.种内斗争的加剧不利于群落更替7.下列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蒙古草原牧场的演替B.火山喷发形成长白山天池后的演替C.整体搬迁到山下后的山村的演替D.大兴安岭砍伐森林后的恢复演替8.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 )9.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高中生物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1.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不完全一样C.一个种群的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D.调查种群密度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我们防止有害动物解析:选B。

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不一样,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个体的特征则是寿命、性别和年龄等。

2.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解析:选C。

要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常使用样方法,即随机选择多个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随机取样是关键。

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上海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解析:选D。

春运期间,上海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

4.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解析:选D。

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保证较多的幼小个体得以生存;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控制网眼尺寸并不能改变性别比例。

5.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 )A.提出假设→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B.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检验和修正→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C.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D.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提出合理假设解析:选C。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作业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作业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一、选择题1.关于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B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演替C .演替是群落长期变化积累的体现D .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它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解析:选B 演替应是群落的根本性质发生了改变的过程,即使没有干扰和破坏,群落也会发生演替,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

2.右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可分别表示( )A .甲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乙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 .甲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乙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 .甲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乙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 .甲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乙表示食肉类的生物量解析:选A 在初生演替过程中,生物总量是逐渐增加的。

先驱物种一般是较为低等的植物,但某个阶段的生物种类数量在演替到这个阶段时逐渐增加,由此阶段向另一个阶段演替时逐渐减少。

3.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A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选D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

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气候特征不同,蝶类的生存离不开气候等环境条件,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有关。

4.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选B 发生于火山、冰川泥以及沙丘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此岛屿已到了森林阶段,一定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演替;人类的活动会使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不同地段上的差异属于水平结构,空间上的垂直分布属于垂直结构。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苏教版必修三备课资料)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苏教版必修三备课资料)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知识点一种群的概念1概念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2.种群概念的理解(1)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必须具有一定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2)两个“关键词”:“同种”和“全部”。

①“同种”:指同一物种,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

②“全部”:指全部个体,包括该物种的全部幼体和成体,也不分性别。

(3)种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①内涵: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一系列特征。

②外延:有复杂的种内关系。

注意: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的特征是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③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④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

知识点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

(2)特点①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种群密度也是不同的。

(3)调查方法①植物:样方法。

②动物:标记重捕法。

注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以及迁入和迁出等都影响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1)出生率①概念:一个种群的出生率是指该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②实例:假设2008年我国平均每1万人中出生120个孩子,那么我国人口在这一年的出生率就是12‟。

(2)死亡率①概念:一个种群的死亡率是指该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②实例:有l 000个个体的田鼠种群,在一年中有30个个体死亡,那么这个种群的死亡率就是30%o。

注意:①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Ⅱ%o表示。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苏教必修3苏教高二必修3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苏教必修3苏教高二必修3生物课件

导致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也有明显的不同。
答案:C
12/10/2021
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探究
(tànjiū)

探究
(tànjiū)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变式训练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C.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
D.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
解析: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其地下层主要有
一些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蚯蚓及某些昆虫等;草底层主要有另外一些昆
虫及爬行类、啮齿类动物等;草本层(即草本植物或灌木枝条的上部)主要有
另一些不同昆虫及其他动物(如某些鸟)。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必然会
妨碍的现象,竞争的资源可以是食物、水分、空间、阳光、无机盐等。 3.捕食 指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4.寄生 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为营养,并对寄 主造12成/10危/202害1 的现象。
第四页,共三十四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竞 图a 争
图b 捕 食
12/10/2021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如图 a;生存 能力相同,则如图 b。一般生态位越接近的 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牛与羊;农作物 与杂草;大草履 虫与双小核草 履虫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 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性变化

2018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含答案

2018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含答案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一、群落演替的类型1.概念 群落的演替是指在生物群落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化过程。

2.基本类型(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裸地上发生的 演替。

②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在群落中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而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原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有可能存在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②实例:在完全被砍伐的森林、火烧后的森林或草原、弃耕后的农田等地方进行的演替。

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内部因素(1)动力: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2)催化剂: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

2.外界环境因素(1)群落外部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影响甚至改变群落演替的进程。

(2)群落自身的演化也会对环境发生作用,导致外界环境出现变化。

1.在生物群落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化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

2.初生演替是指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裸地上发生的演替。

3.在群落中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而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原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有可能存在的地方进行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4.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因素、群落内部因素具有促进、抑制、改造或重建的作用。

(3)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环境因素,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对自然环境因素、群落内部因素具有促进、抑制、改造或重建的作用。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2)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3)群落演替中的乔木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4)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5)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6)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7)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2.在裸岩上发生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 )A.苔藓能进一步分解岩石,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B.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C.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解析:选B 苔藓比地衣高,在竞争阳光的过程中处于优势,能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有利于生长。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1.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

下列存在共生关系的是( )A.亲鸟与其雏鸟B.豆科植物与链球菌C.北极熊与海豹D.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解析:选D。

亲鸟与其雏鸟间的关系是种内关系;豆科植物与链球菌之间为种间关系,但二者没有构成共生关系;北极熊与海豹之间为种间关系,但二者也没有构成共生关系;牛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与牛之间构成了共生关系,牛为这些细菌提供栖息的场所和营养物质,而这些细菌帮助牛消化摄取胃中的纤维素。

2.下列词语中,不.可以用来描述群落中种间关系的是( )A.恩将仇报B.自相残杀C.弱肉强食D.同甘共苦解析:选B。

自相残杀可以用来表示种内关系的种内斗争。

恩将仇报可表示为寄生;弱肉强食可表示为捕食或者种内斗争;同甘共苦则是种内互助或者互利共生。

3.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个):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解析:选C。

由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甲类群的物种数目比乙类群的少,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对于物种4来说,甲类群中的种群密度明显小于乙类群的;对于物种7来说,甲类群中的种群密度大约是41个,乙类群中的种群密度大约是27个,所以C项正确。

4.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A、B、C、D四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解析:选A。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物群落的构成》 学生版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物群落的构成》 学生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生物群落的构成》1.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群落所在的大小B.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的物种组成D.群落的水平结构2.有一种紫腹巨蚊,当它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

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 )A.竞争、捕食B.捕食、竞争C.都是捕食D.捕食、寄生3.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4.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5.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下列生产实践中没有利用生态位原理的是( )A.不同农作物间作B.“四大家鱼”混合放养C.适时捕捞D.稻田养鱼6.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不同的鸟,分别为甲、乙、丙,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高度不同。

第四种鸟丁与乙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若丁从X点处进入该环境后,乙种鸟最可能( )A.与丁种鸟和睦相处B.移到本树的上层或下层,与甲种鸟或丙种鸟共同生活C.还在原处生活,但食性会发生变化D.与丁种鸟发生竞争7.广场草坪整齐划一,没有明显高矮之分,则在该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的分层情况是( )A.动物和植物均有分层B.动物有分层、植物没有分层C.动物和植物均没有分层D.动物没有分层、植物有分层8.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丙个体的体型一定比甲大9.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地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B.不同地域内同一时间段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同一地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大型土壤动物较多10.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时生物群落的构成目标导航 1.说出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2.描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3.描述生物群落的结构。

一、生物群落1.概念:在________________内、占据________________的相互之间有____________联系的各种生物________的集合。

2.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及表现(1)群落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__________种群组成。

(2)群落中________的多少和每个________的个体数量,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3)表现:从赤道到北极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苔原等不同类型的群落。

3.物种丰富度(1)概念: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

(2)计算公式:D=Sln A(S:物种数目;A: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多用于群落的野外调查。

二、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1.互利共生: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相互得益,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竞争: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现象。

资源有________、水分、________,以及________、无机盐等。

3.捕食:一种生物________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个体数量变动往往存在着______________的反馈关系,调节着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______________。

4.寄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__________的物质为营养并对宿主造成________的现象。

三、群落结构1.形成原因:群落中的各个________在____________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形成。

2.类型(1)垂直结构:指群落的________现象。

①植物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乔木层、________、草本层等层次。

②动物的分层与不同层次提供的食物和____________有关。

(2)水平结构①概念:指群落中的____________在水平状态下的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种群呈现局部范围内的________分布,如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具有____________。

3.生态位(1)概念: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__________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________关系与________。

(2)意义:生态位的____________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

生态位的________是群落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____________的能力。

知识点一群落间的关系1.如图,纵坐标表示甲乙的对数的比,虚线表示甲乙的对数的比相等,则( )A.甲种群与乙种群为捕食关系,甲种群依赖于乙种群B.甲种群与乙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乙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乙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甲种群的制约2.如下图所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图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

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种群日趋没落C.自然选择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绝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知识点二群落结构的分析3.在当前可耕种土地减少的形势下,某地区农民改变农田单一种植玉米模式,采用玉米和大豆间作的种植方法。

下列有关玉米和大豆间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加重水体富营养化B.害虫种类和数量都会减少C.充分利用了空间D.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4.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的关系C.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D.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知识点三群落及物种丰富度的理解5.下列各项中,关于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必须包含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B.种群和群落都包含本区域内的无机环境C.生活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草鱼是一个种群,全部生物是一个群落D.一个群落中的生物必须首先保证是同一种生物6.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D.物种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基础落实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 .一个池塘中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 .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2.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 .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 .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 .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3.在森林资源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A .有效避免竞争B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 .以上都正确4.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 .生存竞争B .占据空间C .资源利用D .生物进化5.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 )A .竞争与共生B .捕食和寄生C .捕食和共生D .寄生和捕食6.下列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①狼与羊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 ③牛喝水 ④昆虫与草 ⑤蛔虫与人A .①④⑤B .①③④C .②⑤D .①④ 能力提升7.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8.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 和图b 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 中3个物种与图b 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 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 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 .图a 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 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 .如果资源有限,图a 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 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 .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9.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A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 .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D .植物没有垂直结构10.下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对该图的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C.图X中从上到下、图Y中从左到右构成生物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增多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

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12.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某地区一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物种丰富度进行研究。

假定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1)探究的课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原理①这类调查常采用________法,能否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吗?________。

②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的群落。

(3)探究步骤①确定地点,准备取样器。

②取样,并将所取土壤装入塑料袋。

③__________,并将其放入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________中。

④观察并分类。

⑤统计和分析。

在观察、分类基础上对小动物进行统计、分析,请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

(4)请从其他角度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课时生物群落的构成答案知识清单一、1.同一时间一定空间直接或间接种群2.(1)微生物(2)物种种群(3)热带雨林温带森林 3.(1)物种数目(2)样地面积物种丰富度指数二、1.相互依赖根瘤菌与豆科植食性昆虫 2.同一资源相互妨碍食物空间阳光 3.取食相互制约种群数量 4.已消化利用危害三、1.种群进化相互作用 2.(1)分层①灌木层②微环境(2)①各个种群格局片状分布②片状镶嵌性 3.(1)位置功能作用(2)多样性分化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环境资源对点训练1.C本题通过曲线的变化来考查两个种群间的关系,分析如下:2.C [由于这两个种群有共同的食物,故存在竞争关系。

自然选择不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绝,因为现存的生物是对环境适应的,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

] 3.C [高矮秆作物间作种植,扩大了对空间的利用;大豆和玉米由于根系形态和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对营养元素需求数量和时间的区别,提高了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利用率,有利于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有可能增加;标志重捕法适宜调查个体较大,活动范围较广的动物,不适于调查土壤中的动物物种丰富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