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种群、群落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
()【答案】√【解析】植物不仅为动物提供了食物,而且还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更多的生态位,所以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故本题答案为:正确。
【考点】群落结构2.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答案】C【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分母变小,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A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分母变小,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B错误;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数值偏小,C正确;取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基数偏大,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D错误;答案是C。
【考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名师】知识拓展: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①随机取样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3.使用性引诱剂能专一性杀害某种性别的昆虫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这种方法属于()A.化学防治B.机械防治C.生物防治D.无法判断【解析】对有害动物的控制方法有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其中用器械捕捉属于机械防治;用杀虫剂属于化学防治;用信息传递的方式处理属于生物防治,包括释放信息素、释放天敌等。
性引诱剂属于信息素,使用性引诱剂能专一性杀害某种性别的昆虫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综上所述,C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4.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答案】C【解析】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A错误;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B错误;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D错误.【考点】动物丰富度5.如图是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此可以判断() A.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B.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C.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D.B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答案】C【解析】分析曲线可知,由A到D,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点时降为0,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S”型,D点时种群数量最大,AB错误;影响A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是种群密度较小,影响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环境资源有限,C正确;B点对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S”型的K/2,此时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
高中生物高考第十二单元 种群和群落(作业)
第十二单元种群和群落1.(2021全国甲卷·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B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D、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
故选C。
2.(2019全国卷Ⅰ·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可知,更新培养基时间间隔越短,细菌甲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数量越多。
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中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C.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若 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全部个体,该图含有阳光、空气、水等生态因子,A错误;相邻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不占A种群能量的10%~20%,B错误;E和F是不同物种,存在着生殖隔离,但处于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若 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可推测D种群的数量增加,则以D种群为食物的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的特征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2.在弃耕农田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弃耕农田演变-过程为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将越来越大直至发展到顶级生态群落,达到动态的平衡,所以A错误;总光合产量,将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大,植物种类的增多,数量的增大而使总光合产量逐渐的增大直至动态平衡,所以B正确;在演变-过程中总光合产量逐渐的增大直至动态平衡,则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与其成正比,所以C错误;在弃耕农田演变-过程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则其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小,所以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分析图像的能力。
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答案】B【解析】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数量比1975年下降快,即被淘汰的个体数量多,所以1972年生存斗争程度高,A错误;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时每样方个体数减少量接近550株,而幼苗至成熟阶段每样方个体数减少量减少量接近100株,所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要保留原始数据,否则会使误差增大,C错误;由图中种群数量变化可知,5年间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不呈S型,D错误。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型 ⑤年龄组成 稳定性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衰退型(2)种群特征的空间关系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在自然种群众最广泛)3.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数学方程式:Nt=No λt③种群增长率:不变(λ-1)[(Nt -Nt -1)/Nt -1](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存在种群环境容纳量,即存在K 值,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 ,K 值可改变,由环境(食物、空间、敌害)决定③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增长率最大,K/2时捕捞鱼时获得最大捕捞量4.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5.群落的特征:丰富度(重要特征)、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空间结构)(1)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树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的地区(温度越高)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 ②捕食 ③寄生 ④竞争(3)群落的结构①垂直结构: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地面以下、以及水域生态系统)植物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其栖息条件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呈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优势物种的取代)(2)类型——起点不同、速度不同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的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高考生物知识复习专题12——种群和群落常考试题及解析
C.种群数量的稳定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D.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
1
6.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变
C.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D.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不同
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 值)约为 2 000 只 B.种内斗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 1850~1865 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 10 年时 D.图乙第 15 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 1880 年的种群数量情况 1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 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14.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
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9.下表是科研人员对稻鱼共生系统(即:同一片农田中既种水稻又养鱼)和水稻单种系统调查得到的部分数
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
调查农户(户)
3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 述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练习题
高二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4.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5.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豚草0.3 0.6 1.1 1.5 2.3狗尾草10.0 9.2 8 6.8 5.5龙葵 3.0 2.0 0.4 0 0 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6.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时间K 种群大小A .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不断增加B .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总呈现S 型C .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直接明显降低种群数量D .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 7.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高三生物练习题及答案:种群和群落
【导语】以下是为⼤家推荐的有关⾼三⽣物练习题:种群和群落,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持! ⼀、选择题 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
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草履⾍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时机应选择在d点 C.若图⽰蝗⾍种群增长曲线,则⾍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容纳量,⼀般不随环境的变化⽽改变 [答案]A [解析]e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速率为0;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时机是K/2处,即c点;防治⾍害应在b点;环境容纳量随环境变化⽽变化。
2.如图表⽰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B.⽓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的增长率 [答案]A [解析]由于⾷物和空间等条件有限,种群密度越⼤,种内⽃争越激烈,因此,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环境容纳量即K值,受到环境条件(包括⽓候条件)的影响;环境阻⼒在d点之前就已经开始影响种群增长;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对应K/2值),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
3.下图表⽰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若图①所⽰为草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肯定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的变化表明⽣态系统崩溃 D.图④表⽰海洋⽣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表明捕捞过度 [答案]A [解析]图②中发酵罐菌种数量的K值与空间、营养、氧⽓等环境因素有关,K值增⼤不⼀定是增加了营养供应的结果;图③中c点后该种群灭绝,但该⽣态系统不⼀定崩溃;图④中d点捕捞后没有低于K2,所以不属于捕捞过度。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一个气候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种群B.个体最小的种群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答案】D【解析】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在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其生存机会最多;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其生存机会较少.而形体的大、小与是否适应环境、是否会被淘汰无关,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实质。
2.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
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第4年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年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答案】C【解析】前4年,λ值为定值,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时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性,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8到10年间λ值<1,种群数量减少,第10年的种群数量最少,“S”型曲线的增长率应该是先增加后减少,而图中第8到第16年种群增长率先减少后者增加,C错误;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λ大于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B.4:4:1C.1:2:0D.1:2:1【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在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1/3,Aa=2/3,故A=2/3,a=1/3,随机交配后,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下一代AA=4/9、Aa=4/9、aa=1/9,B正确。
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环境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10.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 )(捕捞呢)A.即将增长的水平 B.1/4K的水平 C.1/2K的水平 D.K的水平11.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2.2011年夏秋之际,“2010年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的阴影还未散去,据报道又有多人被蜱虫咬伤,一度引起村民恐慌。
蜱虫一般都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
如果携带这些病毒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
蜱虫的生活方式、蜱虫体内的病毒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别是()A.捕食分解者B.寄生消费者C.寄生分解者D.竞争分解者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村庄里所有的骡子是一个种群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蓝藻是一个种群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群落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是一个种群4.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A.水B.光照C.温度D.无机盐5.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活的生物有所不同,下列关于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存在季节性变化B.森林生物群落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则生活在林下C.草本植物与乔木、灌木竞争中处于劣势,热带雨林中没有草本植物D.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不尽相同,可使环境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6.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这里所有的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这些生物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这些生物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这些生物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B.将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约K/2C.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增加速率不成正比D.种群数量增加时,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18.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丙和丁、乙和丁的种间关系相同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C.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湖泊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湖泊生态系统中只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9.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可见细胞质的流动和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结构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先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经诱导的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D.在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应从静置培养液中部取样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苔原生态系统经足够长时间后便可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B.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控制人类活动,禁止放牧C.给予农田生态系统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提高其稳定性D.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强二、综合题11.“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
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C.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种群密度和数量变化是种群特有的特征【答案】A【解析】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A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理解的能力。
2.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答案】C【解析】甲图的年龄组成中幼年个体数量多于老年个体数量则是增长型,在t2时期的年龄组成应该是幼年个体与老年个体数量相当的稳定型,所以A错误;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所以B错误;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增长速率最大,很可能属于年龄组成的增长型,所以C正确;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所以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种群特征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解图像的能力。
3.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
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
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
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
回答下列问题:⑴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
⑵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
⑶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种群和群落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河南郑州二模)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C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解析:①~④分别表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A错误、C正确;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是控制③性别比例,D错误.2.(湖南衡阳一模)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没有影响解析:果园中有各种生物,此群落存在垂直结构,A正确;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正确;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可能对果树的产量有影响,D错误.3.(福建龙岩一模)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改变解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D 错误.4.(山东青岛期末)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 .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 .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 .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 .第N 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 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 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 正确;第N 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 错误.5.(江西吉安一中期中)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 .将M 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为(M×n)÷m 只解析: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A 正确;种群密度的调查对于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等采用样方法,对于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故对于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 错误;标志重捕法是一种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结果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C 正确;根据个体总数(N )初次捕获标记数(M )=再次捕获个体数(n )重捕标记数(m ),可计算出该鹿群的总数,D 正确. 6.(山东莱芜一中一模)右图表示在鱼塘中饲养鲤鱼时,鲤鱼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在t0~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鲤鱼的数量为K,则在t1时鲤鱼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t2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若在t2时鲤鱼的数量为K,则在t1时鲤鱼的数量为K/2,B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过t1~t2间,捕捞后使鱼种群数量在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在t1~t2时,该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还在增长,D错误.7.(河北滦南一中期初考)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C.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解析: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与图甲相符,A正确;据图可知,甲表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乙是捕食,丙是竞争,噬菌体是寄生生物,B正确、C错误;根据丙图可知,开始时两物种都能存在,说明存在种内互助与竞争,后来一种生物消失,X的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D正确.8.(山东莱芜一中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解析: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错误.9.(江西南昌二模)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A.该鱼种群数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快速增加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C.不同年龄段的该鱼生活在不同深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从该鱼种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约占该鱼种群获得能量的10%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幼年个体、成年个体和老年个体比例相当,说明该鱼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则该鱼种群数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鱼的活动能力较强,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该湖泊中的不同年龄段的该鱼属于同一个种群,而群落的垂直结构描述的是不同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而该鱼所处的营养级可能还有其他生物,D错误.10.(山西平遥中学一模)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D.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是因为草本植物低等、寿命短解析: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A错误;一般情况下,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于植物提供的营养,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B正确;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成为优势物种,D错误.11.(山东聊城二模)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B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D.第3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解析: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甲的数量先达到最大值,一定时间内,随着乙数量的增多,甲的数量在减少,推测甲为被捕食者兔子,乙为捕食者狼,A正确;K值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B错误;结合B项的分析,从图中信息可知,兔子的K值应该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C正确;据图分析可知,第3年时兔子的数量在下降,因此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D正确.12.(天津南开一模)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 t=N0λt,其中λ为1.5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解析: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田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 t=N0λt,其中λ为1+0.015=1.015,B错误;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C正确;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田鼠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四川绵阳三模)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典型的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布着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植物的这种分层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1)森林中自上而下这种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2)当森林遭受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林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功能,这种现象反映出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性(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为调查该森林中金丝猴的种群密度,第一年捕获30只猴,其中金丝猴5只,做标记后原地放回,第二年又捕获了30只猴,其中有标记的金丝猴2只,没有标记的6只.在不考虑迁入、迁出、出生、死亡等情况下,此地区金丝猴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20只.解析:(1)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2)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抵抗力稳定性,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3)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可知此地区金丝猴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5×8÷2=20.14.(15分)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上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弱光;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乔木.(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碳元素(CO2)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解析: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上升;由曲线图可知b→c,物种③为优势物种,物种①因不能耐受弱光而逐渐消失,而物种②因能耐受弱光所以其种群密度降低到相对稳定;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乔木将占主导地位.(2)该坡地经治理后,在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加了对大气中CO2的固定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产出.15.(15分)(安徽江淮十校三模)下列为小李同学构建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⑤表示年龄组成.(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其数学模型:N t=N0λt 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λ-1.(3)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填“偏大”“偏小”或“相等”).(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5)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常常表现出集群分布.解析:分析题图,①表示迁入率或出生率,②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③表示迁出率或死亡率,④表示死亡率或迁出率,⑤表示年龄组成,⑥表示性别比例,⑦表示标志重捕法,⑧表示样方法.(1)种群中个体的出生或迁入能使种群密度升高;利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 t=N0λt,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λ-1.(3)⑦表示标志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5)种群的空间特征有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常常表现出集群分布.。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练习题.docx
一、选择题2、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C 的环境中,其 最适生长温度为2°C 。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1975年以来, 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3.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耍是互利共生C.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4.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屮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草原类型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数/米s ) 20 18 10 平均产里(千克干重/公顷)2 000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知25.049.17&0A. 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5、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屮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 “S”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A. 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 “J”型增长B. 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 值C. 试管III 内种群的K 值与试管II 不同D. 试管IV 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II 开始下降6. 下图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① a 、b 、c 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倍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② 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a>b>c 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c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之比是a>b>cA. 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④ 7. 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三生物典型例题分析: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里的鱼B.一座山上的树C.一个公园里的草地D.一块油菜地里的油菜【解析】种群是同种生物中许多个体的集合体。
一个池塘里的鱼,一般不会由一种鱼组成;一座山上的树也不会是单一的一种树;一植物生长在一起所组成的;因此这三个选项的内容都不能称为种群。
【答案】D。
2、一个池塘中,藻类、水蚤、虾、鲤鱼等生物集合起来组成一个()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种群、群落概念的理解。
一个池塘中(即一定的空间),藻类、水蚤、虾、鲤鱼等生物集合起来,它们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应该是群落。
【答案】A。
3、下图反映了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
请据图回答:(1)三个种群的发展趋势是:A ;B ;C 。
(2)比较三个种群的密度发展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特征。
图式表示的是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不难看出,A属于增长型,B属于稳定型,C属于衰退型,当然也能判断出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A﹥B﹥C。
【答案】(1)趋于扩大;趋于稳定;趋于减少。
(2)A﹥B﹥C。
4、有两个重要因素(参数)决定着动物种群的增长。
哪两个?A 出生率和食物供应B 死亡率和迁移C 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D 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特征。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增长的变量,死亡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下降的变量。
迁入和迁出不是最本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才是决定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参数。
食物供应和领域大小不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它们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起作用。
【答案】D。
5、海洋水域的上层多为绿藻,中层多为褐藻,下层多为红藻。
这一生态现象说明:(1)影响海洋水域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
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_____逐渐减弱,水域中所分布的藻类植物的种类也就随之出现差异。
高中生物试题精讲精练专题:种群和群落(含参考答案)
考纲内容考纲解读种群的特征列举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初步学会微生物计数,交能分析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群落的结构特征简述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阐明群落的演替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能客观地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能客观地找到群落演替的观察指标纵观2014各地高考试题,2015年本专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
种群方面,常考点主要是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对有关种群方面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分析,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群落方面,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2015年的高考还会趋向于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特征与增长规律,直接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类型。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一.高频考点【名师点睛】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4.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5.“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
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6.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7.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8.种间关系包括:单键、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9.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0.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二.种群【名师点睛】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①“同种”“全部”“时间”“空间”②生态学: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组成单位。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生活在一片草原上的哪些生物可构成一个种群()A.一只蝗虫B.全部蝗虫C.全部昆虫D.全部生物【答案】B【解析】种群是同种生物在相同区域的一群个体,A表示个体,B表示种群,C表示多个种群,D 表示群落,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答案】A【解析】种群表示该区域中的一种生物,群落表示该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表示该区域中的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圈是指最大的生态系统。
根据题目意思可知是指所有生物,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不包括()A.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B.捕食者多数在个体数量较小的种群中捕食C.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大的种群中捕食D.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答案】B【解析】捕食者在捕食被捕食者时,主要是捕食其中的老、弱个体,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种群,一般不捕食数量少的种群,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B错误。
4.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他生物C.一块草地的全部蒲公英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答案】C【解析】一定区域内同一种生物个体总和构成种群。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是群落,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不是单一物种,所以不属于种群,一块草地的全部蒲公英是一个种群。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结构层次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花园里的玫瑰、月季、牡丹B.生活在云南地区的滇金丝猴C.生活在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D.植物园中的所有的树木【答案】B【解析】在一定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种群、群落1.(永寿县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到刺猬的生命活动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2.(陕西莲湖西安一中高三其他)某草原环颈雉的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环颈雉,人们进行了科研调查,下表为环颈雉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环颈雉的种群密度B.在调查的14年间,环颈雉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环颈雉的种群数量在第8年达到最大值D.在调查的14年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3.(湖北武汉高三开学考试)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该地区田鼠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比前一天增加1.5%,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研究者可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推测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 t=N0λt,其中λ=1.015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4.(全国高三开学考试)下列有关生物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博园中的滁菊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统计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可能影响其K值5.(河北邯郸高三开学考试)下表为某研究团队对某一海拔区坡内鸟类分层情况的研究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存在差异B.该海拔区域内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C.该海拔区域内,鸟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D.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具有竞争关系6.(安徽高三其他)农田是人工管理的特殊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块长势整齐的玉米田,不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一块弃耕的农田在进行演替时,新生物的出现来自外界的迁入C.一块农田中不会同时存在捕食、竞争和寄生这三种种间关系D.调查一块农田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目测估计法7.(广东广州高三其他)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
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水平结构分布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8.(湖南高三其他)如图表示巴西龟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在t0~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时D.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K/2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是a时期引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防止鼠害,在a时间点引入某种生物不是最合适的时期B.生物防治既能控制鼠害虫害,又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图中DE段鼠群的数量即是鼠群最小的K值D.引入的生物与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10.(五华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下列与调查方法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上某种田鼠的丰富度B.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中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1.(湖南高三其他)某湖泊中某种鱼的幼鱼和成年鱼具有不同食性,幼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鱼主要以小鱼、小虾为食。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湖泊不存在该种鱼的天敌,则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引入天敌后,该种鱼种群数量的环境容纳最会降低C.成年鱼与幼鱼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大量投放该种鱼到湖泊后,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2.(全国高三开学考试)群落的结构广义上包括群落的种类组成、种群的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的配置状态,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配置格局;而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结构在时间上的分化或配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春季乔木、灌木开始萌动;秋末植物干枯,草本层消失,这不属于群落结构的范畴B.竞争、捕食等种间关系,以及人为干扰,在生物群落结构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C.当生物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相对稳定D.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化13.(广东深圳高三其他)种植过大片草莓的农田。
闲置多年后,被木本植物覆盖。
成片的草莓不见了。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农田朝着木本植物方向进行初生演替B.光照在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演替就是一种生物替代另一种生物的过程D.草莓消失的主要原因是被次级消费者捕食14.(安徽高三其他)森林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等,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类群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森林群落的重要特征B.森林群落的形成速度受土壤、气候和物种迁移影响C.适度砍伐森林可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群落演替速度但不会改变演替的方向15.(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2019年7月以来,澳大利亚多地林火肆虐,过火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
持续数月的大火,已造成包括澳大利亚国宝考拉在内的超过10亿只野生动物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受灾的考拉应采取就地保护的措施B.单位面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最高的是森林C.火灾会改变当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火灾过后地区进行的是次生演替,很快能恢复到原来的生态系统16.(江西昌江景德镇一中高三月考)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17.(昌吉市第九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高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C.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说明了群落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D.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种群数量往往在K值附近波动18.(唐山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B.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D.若该种群为某海洋鱼类,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19.(广东珠海高三一模)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20.(安徽高三开学考试)下图是某自然区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t1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均达到K/2B.t2时刻,甲、乙两种群间的竞争程度最高C.0~t1,甲种群的增长量大于乙种群D.0~t2,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均成“S”型增长21.(云南红河高三一模)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群落中所有的树是一个种群B.传染病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关C.某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过程中,在K/2之后出现环境阻力,导致增长速率下降D.在同一地段上植物呈镶嵌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22.(韩城市象山中学高三月考)某地山火使原有的优势物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被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该草原生态系统一定能演替成森林C.失火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23.(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迁徙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生物多样性极为复杂与独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少竞争B.保护区的建立会影响到该湿地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保护区内东方白鹳的丰富度D.该湿地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迁徙鸟类的种群密度24.(全国高三开学考试)如图所示为酵母菌在固定容器中140小时内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增长曲线,其中对照组曲线为正常条件下不更换培养液情况下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甲表示种群增长所需营养物质条件基本不受限制B.在60-140小时范围内,曲线丙所示酵母菌数量呈指数增长C.曲线甲对应的种群增长率大于曲线乙对应的种群增长率D.若实验继续进行一段时间,曲线丁对应的种群数量会下降25.(广东珠海高三其他)拉关木是真红树植物的一种,广泛分布于南美、西非等地,1999年从墨西哥被引入海南东寨港,2007 年从海南东寨港引种至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2017年,研究人员对珠海淇澳岛拉关木人工林群落结构及幼苗扩散现象进行调研发现,拉关木林垂直分布明显, 林下植被主要为本土植物:老鼠簕;拉关木林内、林缘、沟渠、互花米草内均未发现拉关木幼苗。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红树林中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常用_____法。
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_____(答出两点条件)。
(2)研究人员在拉关木林内、林缘、沟渠、互花米草内均未发现拉关木幼苗,表明拉关木在淇澳岛构成生态入侵的可能性较_____(选填“低”或“高”)。
(3)红树植物细胞的渗透压明显高于陆生植物,这一特点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