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线性离散码性能分析
软件工程中的代码量化分析技术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代码量化分析技术研究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软件工程从业者们似乎已经掌握了编写代码的基本技能。
然而,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代码运行效率低、代码可读性差、易错等现象,这些问题往往难以直接识别和解决。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软件工程界发展出了代码量化分析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代码中潜在的问题,还能为代码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什么是代码量化分析技术代码量化分析技术指的是将软件代码转化为数学或统计分析的形式,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优化。
其中包括一些度量指标,比如代码长度、函数复杂度、模块耦合度等。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开发人员评估代码的质量、结构和性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提供一些优化和改进方案。
二、代码量化分析技术的应用在软件工程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可以使用代码量化分析技术。
比如,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开发人员可以使用代码度量工具来评估软件系统的规模、复杂度和可维护性。
在编码和测试阶段,通过对代码进行性能和可靠性分析,能够帮助检测出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在软件维护和升级阶段,代码分析工具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有的代码结构和架构,发现并消除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具体来说,代码量化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实现以下几点:1. 评估软件质量和成本通过代码度量工具对软件系统的代码规模和复杂度进行评估,开发人员可以了解到开发所需投入的成本和时间,同时还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瓶颈,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开发计划和预算。
2. 提高软件性能和可维护性在进行代码优化时,我们可以使用代码分析工具来消除代码中的性能瓶颈和影响,为软件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可维护性提供支持。
3. 帮助检查潜在的缺陷和风险通过分析代码的结构和信息,软件工程师可以发现并消除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保证软件系统在开发和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代码量化分析技术的挑战和展望尽管代码量化分析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意义,但是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题目-PCM编码与传输性能分析验证
《现代通信系统》实验设计报告题目:PCM编码与传输性能分析验证一、提出背景话音PCM的抽样频率为8kHz,每个量化样值对应一个8位二进制码,故话音数字编码信号的速率为8bits×8kHz=64kb/s。
量化噪声随量化级数的增多和级差的缩小而减小。
量化级数增多即样值个数增多,就要求更长的二进制编码。
因此,量化噪声随二进制编码的位数增多而减小,即随数字编码信号的速率提高而减小。
自然界中的声音非常复杂,波形极其复杂,通常我们采用的是脉冲代码调制编码,即PCM编码。
PCM通过抽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平台来设计一个PCM编码与传输系统,主要分为编码和传输两个部分。
通过这个设计来考察线性编码和非线性编码(以A 律为例)的性能,然后对编码后的二进制码流,分别采用双极性(BNRZ)基带传输、BPSK传输以及QPSK传输,考察它们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性能。
本设计用误码率和量噪比等指标来对系统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运行的实验结果来与理论进行对比,并分析该系统的性能。
图1 非均匀量化(对数量化)原理框图三、实验原理3.1 量化3.1.1 均匀量化均匀量化的量化间隔是固定不变的,与输入信号的大小无关,即均匀量化的量化器对所有信号的量化噪声是一样的。
当信号较小时,信号功率变小了,而量化噪声的功率没有变化,所以同样强度的量化噪声对微弱信号的影响要比对大幅度信号的影响大得多,使得微弱信号的信噪比大大降低。
3.1.2 非均匀量化非线性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量化间隔随着输入信号的改变而改变,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大,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
从而保证在量化级数不变的前提下,量化噪声对不同幅度的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改善了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克服了均匀量化的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
目前,广泛采用的两种非线性编码为A 律13折线编码和u 律15折线编码。
检测信号的处理方法
检测信号的处理方法一、引言检测信号是指通过各种测量设备和传感器获得的信号,可以是声音、电信号、光信号等。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检测信号的处理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检测信号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采样和量化、谱分析等。
二、滤波滤波是一种常见的检测信号处理方法,它通过对信号进行滤波器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使得信号更加清晰和准确。
常见的滤波器有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等。
低通滤波器可以滤除高频信号,高通滤波器可以滤除低频信号,而带通滤波器可以选择性地滤除某个频段的信号。
三、采样和量化采样是指将连续的信号转换为离散的信号,常见的采样方法有均匀采样和非均匀采样。
均匀采样是指等间隔地采集信号样本,而非均匀采样则是根据信号的特点进行采样。
采样后的信号需要进行量化,将连续的信号幅度转换为离散的数值。
量化可以分为线性量化和非线性量化,线性量化是指将信号幅度按照相等的间隔进行量化,而非线性量化则根据信号的特点进行量化。
四、谱分析谱分析是指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分量的过程,常见的谱分析方法有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等。
傅里叶变换可以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得到信号的频谱信息。
小波变换则可以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小波分量,提取信号的局部特征。
五、自适应滤波自适应滤波是一种根据信号的特点和环境条件动态调整滤波器参数的方法。
它可以根据信号的变化自动调整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增益,适应不同的信号特点和环境要求。
自适应滤波在信号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语音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中。
六、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一种通过计算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来分析信号的方法。
相关性可以用来衡量信号之间的相似程度和相关程度,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有互相关和自相关等。
相关分析可以用于信号识别、信号匹配和信号追踪等领域。
七、小结检测信号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采样和量化、谱分析、自适应滤波和相关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信号特点和应用需求来选择和组合使用,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七章解析
1、线性定理 齐次性 Z [ae (t)] aE(z ) Z[e1 (t) e 2 (t)] E1 (z ) E 2 (z ) 叠加性 2、实数位移定理
Z[e(t- kT )] z -k E(z)
Z [e(t kT)] z k [E(z)- e(nT)z -n ]
n 0
k -1
z变换实际上是采样函数拉氏变换的变形,
因此又称为采样拉氏变换
z变换只适用于离散函数,或者说只能表征
连续函数在采样时刻的特性,而不能反映其 在采样时刻之间的特性。
2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25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二、Z变换的性质
0T
*
采样器可以用一个周期性闭合的采样开关S来表示。
理想采样开关S: T (t ) (t nT )
n 0
1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理想单位脉冲序列 采样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幅值调制过程。
1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1 jns t T ( t ) e T n -
1 jns t * 代入采样信号表达式:e ( t ) e( t ) T (t ) e( t )e T n
对采样信号表达式取拉氏变换: 1 E* (s) E(s jns ) T n 采样信号的付氏变换: 1 E* ( j ) E[j( ns )] T n
T (t)的付氏级数形式:
T (t)
n -
(t - nT) C e
线性分组码 实验报告
线性分组码实验报告《线性分组码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线性分组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对线性分组码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探讨,结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线性分组码在通信系统中具有较高的纠错能力和可靠性,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引言:线性分组码是一种常用的纠错编码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
它通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添加冗余信息,以实现对传输数据的纠错和恢复。
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线性分组码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线性分组码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实验目的:1. 了解线性分组码的基本原理和编码、解码过程;2. 掌握线性分组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方法;3. 验证线性分组码在通信系统中的纠错能力和可靠性。
实验方法:1. 学习线性分组码的基本原理和编码、解码过程;2.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构建通信系统模型、选择适当的编码方式和参数等;3. 进行实验验证,对比不同编码方式和参数下的通信系统性能。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发现线性分组码在通信系统中具有较高的纠错能力和可靠性。
在不同的编码方式和参数下,线性分组码都能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这表明线性分组码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结论:线性分组码是一种有效的纠错编码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和验证,我们对线性分组码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量化(均匀、非均匀)、编码(线性、非线性)定义和描述
y AX 1lnA
y1lnA| X| 1lnA
0| X| 1 A
1 | X|1 A
A=87.6时(S/Nq)dB(A)曲线
A律13折线压扩特性
具体实现的方法是:对X轴在0~1(归一化) 范围内以1/2递减规律分成8个不均匀段,其 分段点是1/2、1/4、1/8、1/16、1/32、 1/64和1/128。
矢量量化
1.
矢量量化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量化技术, 更 是一种高效率的压缩编码技术。其基本思想是: 将 若干个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值分成一组,形成 多维矢量空间的一个矢量, 再对该矢量进行量化处 理,从而有效地提高量化效率, 如图 所示。
具有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叫做线性编码, 与之对应的具有非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就叫 做非线性编码。
(1) A律13折线编码的码字安排
前述已说明A律13折线的分段是对输入 信号归一化范围(0~1)分为8个不均匀段, 故要表示不同的段落号就需要有三位码。
采用A律13折线编码时所需的码位数是8,
a1
a声信号的分级间隔及量化值
量化噪声功率的计算
量化信噪比随l、X e关系曲线
3. • (1)
非均匀量化的特点是:信号幅度小时, 量化间隔小,其量化误差也小;信号幅 度大时,量化间隔大,其量化误差也大。
非均匀量化及压缩扩张技术
非均匀量化及实现
采用均匀分级量化时其量化信噪比随信号电平的 减小而下降。
8 段 折 线 的 分 段 示 意
A
律 13 折 线 压 缩 特 性
A律13折线量化信噪比
编码与解码
二进制码组及编码的基本概念:目前使用 的二进制码组的编码关系有3种:
一般二进制码编码 循环码编码 折叠二进制码编码
PCM测试方法范文
PCM测试方法范文PCM(相位变调调制)测试方法是一种测试信号传输质量的方法。
PCM 是一种数字编码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
在PCM测试中,主要通过对传输信号的抽样、量化和编码等过程进行测量和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PCM测试方法的步骤和常见的测试指标。
1.信号采样:通过采样器对模拟信号进行等时间间隔的采样。
采样频率需要满足奈奎斯特抽样定理,即采样频率要大于等于被采样信号中最高频率成分的两倍。
2.信号量化:使用采样器对采样值进行量化。
量化是将连续的采样值转换为离散的量化级别,通常使用一个固定的量化器来实现,量化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化级别和量化误差。
3.信号编码:将量化后的数据编码成二进制形式的数字信号,以便于数字传输。
4.信号解码和恢复: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解码,恢复成原始的模拟信号。
5.信号质量分析:通过对原始信号和解码后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噪比、失真、码位误差等性能指标。
在PCM测试中,常见的指标包括:1.信噪比(SNR):表示信号和噪声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传输信号质量的重要指标。
信噪比越高,说明传输的信号质量越好。
信噪比的计算通常是通过对信号的幅度进行统计分析来得到。
2.失真:由于采样和量化过程中引入的误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失真。
失真通常分为量化失真和非线性失真两种类型,可以通过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波形形状等来判断失真程度。
3.码位误差:指传输信号中编码误差导致的信号误差。
通常通过计算编码与解码后的信号之间的偏差来评估。
4.带宽:指信号在传输中所占用的频带宽度,通常衡量传输系统的带宽资源利用率。
5.抖动:指信号传输中的时钟偏差,可能导致信号的抖动和时序错误。
在PCM测试中,可以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来进行测量和分析,如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等。
通过对PCM传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测试和评估,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
总之,PCM测试方法是一种用于测试信号传输质量的方法,通过对信号的采样、量化、编码和解码等过程进行测量和分析,评估信号传输的质量指标。
实验二 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1
实验二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时域/频域)一、实验目的1.掌握离散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时域参数的分析与计算方法;2.掌握离散系统稳定性的频域典型参数分析与计算方法。
二、实验工具1.MATLAB 软件(6.5 以上版本);2.每人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1.在 Matlab 语言平台上,通过给定的闭环离散系统,深刻理解时域参数的物理意义与计算方法,内容包括如下:●阻尼比参数分析:Z 平面与 S 平面的极点相互转换编程实现;分析 S/Z 两个平面域特殊特性(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圆周等)的极点轨迹相互映射方法;系统阶跃响应参数:上升时间和超调量等。
2.采用频域分析方法,通过编程计算,进一步理解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参数,包括如下:●通过幅频图,进行增益裕度分析;●通过相频图,进行相位裕度分析。
四、实验步骤1.阻尼比计算注释:Example 1 Damping ratio computationts=0.1;gp=tf(1,[1 1 0])gz=c2d(gp,ts,'zoh')kz=tf(5*[1,-0.9],[1 -0.7],ts);sys_ta=feedback(gz*kz,1,-1)p=pole(sys_ta)- 2 -radii=abs(p);angl=angle(p)damp(sys_ta)real_s=log(radii)/tsimg_s=angl/tszeta=cos(atan(-img_s./real_s))wn=sqrt(real_s.^2+img_s.^2)运行结果:2.水平 S 平面线到 z 平面的映射注释:Example 2 Mapping of horizontal s-plane line to z-planexx=[0:0.05:1]'N=length(xx)s0=-xx*35;s=s0*[1 1 1 1 1]+j*ones(N,1)*[0,0.25,0.5,0.75,1]*pi/tsplot(real(s(:,1)),imag(s(:,1)),'-o',real(s(:,2)),imag(s(:,2)),'-s',... real(s(:,3)),imag(s(:,3)),'-^',real(s(:,4)),imag(s(:,4)),'-*',...real(s(:,5)),imag(s(:,5)),'-v'),sgridz=exp(s*ts)plot(real(z(:,1)),imag(z(:,1)),'-o',real(z(:,2)),imag(z(:,2)),'-s',... real(z(:,3)),imag(z(:,3)),'-^',real(z(:,4)),imag(z(:,4)),'-*',...real(z(:,5)),imag(z(:,5)),'-v'),zgrid3.垂直 S 平面线到 z 平面的映射注释:Example 3 Mapping of vertical s-plane line to z-planes0=j*xx*pi/ts;s=ones(N,1)*[0,-5,-10,-20,-30]+s0*[1 1 1 1 1]plot(real(s(:,1)),imag(s(:,1)),'-o',real(s(:,2)),imag(s(:,2)),'-s',...real(s(:,3)),imag(s(:,3)),'-^',real(s(:,4)),imag(s(:,4)),'-*',...real(s(:,5)),imag(s(:,5)),'-v'),sgridz=exp(s*ts)plot(real(z(:,1)),imag(z(:,1)),'-o',real(z(:,2)),imag(z(:,2)),'-s',...real(z(:,3)),imag(z(:,3)),'-^',real(z(:,4)),imag(z(:,4)),'-*',...real(z(:,5)),imag(z(:,5)),'-v'),zgrid4.恒定阻尼比 S 平面线映射到 z 平面注释:Example 4 Mapping of constant damping ratio s-plane lines into z-plane s=s0*[1 1 1 1]-imag(s0)*[0,1/tan(67.5*pi/180),...1/tan(45*pi/180),1/tan(22.5*pi/180)]s=[s,real(s(:,4))];plot(real(s(:,1)),imag(s(:,1)),'-o',real(s(:,2)),imag(s(:,2)),'-s',...real(s(:,3)),imag(s(:,3)),'-^',real(s(:,4)),imag(s(:,4)),'-*',...real(s(:,5)),imag(s(:,5)),'-v'),sgridz=exp(s*ts)plot(real(z(:,1)),imag(z(:,1)),'-o',real(z(:,2)),imag(z(:,2)),'-s',...real(z(:,3)),imag(z(:,3)),'-^',real(z(:,4)),imag(z(:,4)),'-*',...real(z(:,5)),imag(z(:,5)),'-v'),zgrid5.将圆 s 平面线映射到 z 平面注释:Example 5 Mapping of circle s-plane line to z-planephi=xx*pi/2s0=(pi/ts)*(-cos(phi)+j*sin(phi))s=s0*[1,0.75,0.5,0.25,0]plot(real(s(:,1)),imag(s(:,1)),'-o',real(s(:,2)),imag(s(:,2)),'-s',... real(s(:,3)),imag(s(:,3)),'-^',real(s(:,4)),imag(s(:,4)),'-*',...real(s(:,5)),imag(s(:,5)),'-v'),sgridz=exp(s*ts)plot(real(z(:,1)),imag(z(:,1)),'-o',real(z(:,2)),imag(z(:,2)),'-s',... real(z(:,3)),imag(z(:,3)),'-^',real(z(:,4)),imag(z(:,4)),'-*',...real(z(:,5)),imag(z(:,5)),'-v'),zgrid6.阶跃响应注释:Example 6 Step response measurek=[0:1:60];step(sys_ta,k*ts);7.根轨迹注释:Example 7 Root-locus analysisrlocus(gz*kz)Amplitude;注释:Example 8 Root-locus analysis in page 56 numg=[1 0.5];deng=conv([1 -0.5 0],[1 -1 0.5]);sys_z=tf(numg,deng,-1)rlocus(sys_z)注释:Example 9 Root-locus analysis in page 57numg=[1];deng=[1 4 0];ts=0.25sys_s2=tf(numg,deng)sys_z2=c2d(sys_s2,ts,'imp')rlocus(sys_z2)8.频率响应注释:Example 10 Analysis of frequency response and roots locus in page 59 a=1.583e-7;k=[1e7,6.32e6,1.65e6];w1=-1;w2=1;ts=0.1;v=logspace(w1,w2,100);deng=[1.638 1 0];numg1=k(1,1)*a*[-1 1]numg2=k(1,2)*a*[-1 1]numg3=k(1,3)*a*[-1 1]sys_s1=tf(numg1,deng)sys_s2=tf(numg2,deng)sys_s3=tf(numg3,deng)bode(sys_s1,sys_s2,sys_s3,v),grid onnumg=1.2e-7*[1 1]deng=conv([1 -1],[1 -0.242]);sys_z2=tf(numg,deng,ts)rlocus(sys_z2),grid on五、实验思考1. S 平面与 Z 平面不同位置的映射关系分析s平面虚轴的映射s平面整个虚轴映射为z平面单位圆,左半平面任一点映射在z平面单位圆内,右半平面任一点映射在单位圆外。
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是指通过数学运算和算法实现对数字信号的分析、处理和改变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通信、音频、视频、雷达、医学图像等领域,并且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相关的算法和技术。
一、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再通过算法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信号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1. 信号采样:信号采样是指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一系列的采样点。
通过采样,将连续的信号转换为离散的信号,方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2. 量化:量化是指对采样得到的信号进行幅度的离散化处理,将连续的幅度变为离散的幅度级别。
量化可以采用线性量化或非线性量化的方式,通过确定幅度级别的个数来表示信号的幅度。
3. 编码:编码是指对量化后的信号进行编码处理,将其转换为数字形式的信号。
常用的编码方式包括二进制编码、格雷码等,在信息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数字信号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介绍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通信领域:在通信领域中,数字信号处理用于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处理过程。
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实现高速、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2. 音频和视频处理:在音频和视频处理领域,数字信号处理可以用于音频和视频的压缩、解压、滤波、增强等处理过程。
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实现音频和视频信号的高保真传输和高质量处理。
3. 医学图像处理: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数字信号处理可以用于医学图像的增强、分割、识别等处理过程。
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可以提高医学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雷达信号处理:在雷达领域,数字信号处理可以用于雷达信号的滤波、目标检测、跟踪等处理过程。
离散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离散信号分析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离散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离散信号的表示方法,包括时域和频域表示。
3. 熟悉离散信号的基本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4. 理解离散系统响应的概念,并学会使用MATLAB进行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
三、实验原理离散信号是指只在离散时刻上有定义的信号,其特点是时域上的不连续性。
离散信号可以通过时域采样和频域变换进行分析。
四、实验内容1. 离散信号的生成与表示使用MATLAB生成以下离散信号:- 单位脉冲序列:δ[n]- 单位阶跃序列:u[n]- 单位斜坡序列:r[n]- 正弦信号:sin(nω0)- 指数信号:e^(αn)并分别绘制这些信号的时域波形图。
2. 离散信号的运算对上述生成的信号进行以下运算:- 加法运算:δ[n] + u[n]- 乘法运算:δ[n] e^(αn)- 移位运算:δ[n - 1]- 反褶运算:δ[-n]绘制运算结果的时域波形图。
3. 离散系统响应假设离散系统由以下差分方程描述:y[n] = x[n] + x[n - 1] - y[n - 1]使用MATLAB编写程序,对输入信号x[n] = δ[n] 进行仿真,并绘制系统响应y[n] 的时域波形图。
4. 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对上述生成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其频域表示。
绘制信号的频谱图,并分析信号的频率特性。
五、实验步骤1. 使用MATLAB编写程序,生成上述离散信号。
2. 绘制信号的时域波形图。
3. 对信号进行运算,绘制运算结果的时域波形图。
4. 使用MATLAB编写程序,对输入信号进行仿真,并绘制系统响应的时域波形图。
5. 对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绘制信号的频谱图。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离散信号的生成与表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生成了上述离散信号,并绘制了它们的时域波形图。
可以看出,这些离散信号在时域上是不连续的。
2. 离散信号的运算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离散信号的基本运算规律,如加法、乘法、移位和反褶等。
离散化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离散化方法及其精度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与进步,我们能够对越来越多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而对于一些连续的变量,我们需要将其离散化,转换为离散的取值,进行更加精细地计算和处理。
离散化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技术,将连续型变量转化为有限个可能值的算法。
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域中,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离散化,然后通过一些离散数据来建立模型,寻找规律或者进行分类预测。
离散化方法主要包括等距离散化、等频散化、K-Means聚类、最大间隔离散化等。
在离散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分段数、分段范围、分段方式等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离散化方法,并对其精度进行分析。
1. 等距离散化等距离散化是指将连续变量通过等距划分的方法转化为有限的离散值。
例如将体温按照每0.5度划分一段,得到相应的分段范围。
等距离散化方法简单易用,但是会受到数据分部、噪声的影响,不适合处理实际数据。
此外,等距离散化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会因数据分布不均匀而损失一些有用的信息。
2. 等频散化等频散化是指将连续变量按照相同的样本个数进行分段,将得到的相同样本数的数据分段后,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段范围。
等频散化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处理数据,而且准确性较高,适用于数据特征明显的情况。
但是,等频散化方法在处理非正态分布的数据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计算资源。
3. K-Means聚类K-Means聚类是指通过向量之间的距离和相似性,在计算机学习和数据挖掘中将相似的数据组合到一起的算法。
数据样本通过计算和选择距离最小的质心来进行聚类。
K-Means聚类方法相对于其他的离散化方法,具有更高的自适应性和高维性。
不过,该方法可能产生不稳定的聚类结果,且较难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
4. 最大间隔离散化最大间隔离散化是指根据最大间隔原理,将连续数据划分为离散值的算法。
距离相近、相似性高的数据将被聚成一类。
最大间隔离散化方法在处理噪声数据时能够使计算结果鲁棒性提高,但在处理不均匀分布的数据时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同时也加重了计算的复杂度和耗时。
量化(均匀、非均匀)、编码(线性、非线性)定义与描述
例题
抽样值为444 △,经A率13折线编码后得到 码字11011011,其后7比特对应432 △,对 于第六大段,每小段长16 △,所以补上8 △的补差项,得440 △。对应的12位线性 码为0(按880编)
图2.39 A律13折线解码器方框图
标量量化:对每个样值单独进行量化处理 ➢假定各个样值是互不相关彼此独立的 ➢实现简单 ➢效果非最佳——实际信号各样值间存在 较强的相关性——可压缩
8 段 折 线 的 分 段 示 意
A
律 13 折 线 压 缩 特 性
A律13折线量化信噪比
编码与解码
二进制码组及编码的基本概念:目前使用 的二进制码组的编码关系有3种:
一般二进制码编码 循环码编码 折叠二进制码编码
几 种 编 码 方 案 的 误 码 信 噪 比
天平称重示意图
线性编码与解码 1、级联逐次比较型编码电路级联逐次比较型编码器就 是参照前述的天平称重的原理构成的。
矢量量化
1.
矢量量化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量化技术, 更 是一种高效率的压缩编码技术。其基本思想是: 将 若干个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值分成一组,形成 多维矢量空间的一个矢量, 再对该矢量进行量化处 理,从而有效地提高量化效率, 如图 所示。
非均匀量化及实现
采用均匀分级量化时其量化信噪比随信号电平的 减小而下降。
小信号出现概率大,大信号出现概率小 非均匀量化的特点是: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
小,其量化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 大,其量化误差也大。 总体提高了信噪比
非 均 匀 量 化 特 性 及 量 化 误 差
非均匀量化实现框图
107 64 43 32 a5 1
43 32 11 16 a6 0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四版)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四版)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是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课程,对于理解现代通信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材是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第四版,根据最新的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进行了全面修订,以适应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教育的需求。
在第四版中,我们对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同时,为了提高读者的实践能力,本教材还增加了大量的实例和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1. 信号与系统概述: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时变系统等。
2. 信号分析:讲解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变换域分析等基本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
3. 系统分析:阐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性质,包括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频率响应、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系统的零输入响应等。
4. 信号处理:介绍基本的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滤波、调制、解调、采样、量化、编码等。
5. 应用实例:通过实际的应用实例,展示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在通信系统、控制系统、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四版)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是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课程,对于理解现代通信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材是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第四版,根据最新的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进行了全面修订,以适应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教育的需求。
在第四版中,我们对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同时,为了提高读者的实践能力,本教材还增加了大量的实例和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1. 信号与系统概述: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时变系统等。
2. 信号分析:讲解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变换域分析等基本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
抽样,量化,编码
PCM(Pulse-code modulation),即脉冲编码调制。
其工作原理是:脉冲编码调制就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后在信道中传输。
脉冲编码调制就是对模拟信号先抽样,再对样值幅度量化,编码的过程。
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抽样必须遵循奈奎斯特抽样定理。
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
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抽样速率采用8KHZ。
量化,就是把经过抽样得到的瞬时值将其幅度离散,即用一组规定的电平,把瞬时抽样值用最接近的电平值来表示,通常是用二进制表示。
量化误差:量化后的信号和抽样信号的差值。
量化误差在接收端表现为噪声,称为量化噪声。
量化级数越多误差越小,相应的二进制码位数越多,要求传输速率越高,频带越宽。
为使量化噪声尽可能小而所需码位数又不太多,通常采用非均匀量化的方法进行量化。
非均匀量化根据幅度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幅度小的区间量化间隔取得小,幅度大的区间量化间隔取得大。
一个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后,得到已量化的脉冲幅度调制信号,它仅为有限个数值。
编码,就是用一组二进制码组来表示每一个有固定电平的量化值。
然而,实际上量化是在编码过程中同时完成的,故编码过程也称为模/数变换,可记作A/D。
话音信号先经防混叠低通滤波器,进行脉冲抽样,变成8KHz重复频率的抽样信号(即离散的脉冲调幅PAM信号),然后将幅度连续的PAM信号用“四舍五入”办法量化为有限个幅度取值的信号,再经编码后转换成二进制码。
对于电话,CCITT规定抽样率为8KHz,每抽样值编8位码,即共有2∧8=256个量化值,因而每话路PCM编码后的标准数码率是64kb/s。
为解决均匀量化时小信号量化误差大,音质差的问题,在实际中采用不均匀选取量化间隔的非线性量化方法,即量化特性在小信号时分层密,量化间隔小,而在大信号时分层疏,量化间隔大。
对离散型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对离散型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离散型数据是指可计数且只能取有限个数值的数据,如性别(男、女)、血型(A、B、O、AB)等。
对离散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频数分析(Frequency Analysis):频数分析是对离散型数据进行初步描述和总结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每个取值的频数(即该取值出现的次数)来了解各个取值的分布情况。
根据频数可以计算频率或者百分比,以更直观地描述不同取值之间的差异。
2.数据可视化:可视化是离散型数据分析的重要手段,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对于离散型数据,我们可以使用条形图、饼图等来呈现不同取值的频数或百分比。
此外,还可以使用象形图(Pictographs)来以图像的形式展示数据,从而更容易理解。
3.交叉分析(Cross-tabulation):交叉分析是通过比较不同离散型变量的交叉组合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构造交叉表,我们可以计算各组合的频数或百分比,进而探寻不同离散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交叉分析常用于探索一些变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分布差异,例如性别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等。
4.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卡方检验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离散型变量是否相关。
它比较实际观察值与理论期望值之间的差异程度,从而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独立性或相关性。
卡方检验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两个离散变量之间的统计显著性水平,并得出结论。
5.列联表分析(Contingency table analysis):除了以上方法,对离散型数据进行分析还可以采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
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以得出准确、有意义的结论。
同时,数据预处理和合理选择变量也是离散型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数据清洗、特征选择等手段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解释性。
图像编码中的向量量化技术解析(四)
图像编码中的向量量化技术解析在图像编码领域中,向量量化(Vector Quantization)是一种常用的无损压缩技术。
它通过将连续值的数据集合映射到离散的码本中,以达到减少数据量的目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向量量化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
1. 原理解析向量量化的核心思想是将连续的特征向量分组为离散的码本。
它首先根据训练集合中的特征向量,通过聚类算法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然后,通过计算每个类别的平均向量作为该类别的代表向量。
最后,将输入的特征向量映射到离其最近的代表向量,以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
2. 应用领域向量量化技术在图像编码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是图像压缩,如JPEG2000标准中使用的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编码。
通过将图像分块并对每个块进行向量量化,可以大大减少图像的数据量,从而减少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的消耗。
此外,向量量化还被广泛应用于图像的特征提取、图像检索等领域。
3. 优缺点分析向量量化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无损压缩:与有损压缩技术相比,向量量化可以保留输入数据的完整性,不会导致信息的丢失。
(2)高效处理:向量量化具备快速编码和解码的特点,适合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3)适应性强:向量量化通过训练集合获取代表向量,可以自适应不同数据集的特征分布。
然而,向量量化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1)复杂度高:向量量化的计算复杂度较高,特别是当数据集较大时。
这也导致了向量量化在计算资源受限的设备上应用受限。
(2)存储开销:向量量化需要保存码本和代表向量,这会增加额外的存储开销。
(3)灵活性有限:向量量化在划分类别和计算代表向量时会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在某些场景下可能无法满足精确的需求。
4. 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向量量化技术中也涌现出许多改进和新的研究方向。
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向量量化算法是当前的热点之一。
深度学习可以通过对大规模训练数据的学习,自动获取特征分布和相似度的模型,从而提高向量量化的精度和效率。
量化线性离散码性能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全部作者:朱治雨邓单朱近康第1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个人通信与扩频实验室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线性离散码的系统模型,然后研究了量化线性离散码。
通过对线性离散码码字矩阵每1个元素的实部和虚部进行量化,本文试图找到消耗较少存储资源,却又具有与原码字几乎相同的互信息量(Mutual Information, MI)和比特差错率(Bit Error Rate, BER)性能的近似码字。
仿真结果表明:这样的近似码字能够通过对原线性离散码进行适当量化处理得到。
关键词:MIMO;线性离散码;量化(浏览全文)发表日期:2008年04月11日同行评议:(暂时没有)综合评价:(暂时没有)修改稿:<>1.绪论1.1研究背景网络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网络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带来切身实际的利益,城域网、企业网、局域网、家庭网和个人网络都是网络发展的体现。
网络发明的初衷并不仅仅是表现在它的规模上,而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消除资源访问的壁垒,让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应用方面也体现出了很大的潜力,能够共享和调度成千上万的计算设备协同并发工作,能汇聚数百万计的信息资源加以归类、分析和发布,还可以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们实时沟通交流。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大量的、复杂的信息交流显得由为重要。
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那些如何复杂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技术帮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从某一地方传送到另一地方,而且简单、快速、准确,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而在现代企业中,网络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已显得举足轻重。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企业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强。
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丰富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网络依赖的日渐紧密,那么对于网络吞吐量,网络延时,网络链路的稳定性以及网络服务的多样性就会产生新的要求,同时也希望网络应用的花销能更加低廉,这样针对电信网络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将会产生巨大的挑战,本实时通信系统的成功应用将会给运营商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稳定,并且低廉的网络运营成本,本实时通信系统帮助企业实现巨大的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为用户带来的更加高效,快速,稳定并且廉价的网络服务资源。
量化分析方法
量化分析方法量化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数学和统计学的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数据越来越多,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量化分析方法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量化分析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推断总体数据的方法。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和推断统计分析。
描述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进行分析,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来描述数据的特征;推断统计分析则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推断总体数据的特征,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等。
其次,我们介绍数据挖掘方法。
数据挖掘是一种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隐藏的模式和规律的方法。
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
分类是指通过对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将数据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聚类是指将数据根据其相似性进行分组;关联规则挖掘则是发现数据中不同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
再次,我们介绍回归分析方法。
回归分析是一种通过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建模,来预测因变量的方法。
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线性回归是通过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建模,来预测因变量的取值;逻辑回归则是对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的情况进行建模,用于预测分类结果的概率。
最后,我们介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数据走势的方法。
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平稳性检验、自相关函数分析、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
平稳性检验是用来检验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具有平稳性的方法;自相关函数分析则是用来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的自相关性;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则是常用的预测方法,用于预测未来数据的走势。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量化分析方法涵盖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信号的量化
信号的量化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信号量化的定义与重要性
二、信号量化的方法
三、信号量化的应用实例
四、信号量化的优缺点
五、信号量化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信号量化的定义与重要性
信号量化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指将连续信号转换为离散信号的过程,其目的是便于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信号量化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降低传输误差以及实现数据压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号量化的方法
信号量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均匀量化:将输入信号的取值范围等分为若干个区间,然后将每个区间的取值映射到一个整数,得到量化后的离散信号。
2.非均匀量化: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度大小,将其映射到不同的整数。
非均匀量化能够更好地保留信号的幅度信息,从而提高信号的质量。
3.浮点量化:将输入信号映射到一定位数的浮点数,以达到更高的量化精度。
三、信号量化的应用实例
信号量化在通信、音频处理、图像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
在音频压缩中,采用信号量化技术可以将音频信号压缩成数字音频文件,从而降低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在图像处理中,信号量化可以用于图像的压缩和重建。
四、信号量化的优缺点
信号量化的优点在于能够将连续信号转换为离散信号,便于计算机处理和分析。
同时,信号量化还可以实现数据压缩和降低传输误差。
然而,信号量化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量化导致的信息丢失和量化误差等。
五、信号量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号量化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提高量化精度、降低量化误差以及实现更高效的信号压缩等方面。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对采样信号 e* (t) 进行拉氏变换,可得
E* (s)
L
e*
(t
)
L
n0
e(nT
)
(t
nT
)
L (t nT ) enTs 0 (t)estdt enTs
E * (s) e(nT )e nTs
n0
从上可知 e* (t) 只描述了在采样瞬时的数值,所以 E * (s)不能
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原理图
1) A/D转换 包括两个过程:采样过程、量化过程。
2)D/A转换 两个过程:解码过程、复现过程。
15
A/D转换 D/A转换
16
(3)数字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3、离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1)由数字计算机构成的数字校正装置,效果比连续式校正装 置好,且由软件实现的控制规律易于改变,控制灵活。
称采样开关。为了简化系统的分析,可认为 趋于零,即把
采样器的输出近似看成一串强度等于矩形脉冲面积的理想脉 冲 e* (t) 。
7
8
信号的复现
在采样控制系统中,把脉冲序列转变为连续信号的过程 称为信号复现过程。实现复现过程的装置称为保持器。
10
采样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根据采样器在系统中所外的位置不同, 可以构成各种系统,如果采样器位于系统 闭合回路之外,或者系统本身不存在闭合 回路,则称为开环采样系统;如果采样器 位于系统闭合回路之内,则称为闭环采样 系统。最多是误差采样控制的闭环采样系 统。
采样信号频谱
(s 2h )
3、香农采样定理
香农采样定理:如果采样器的输入信号e(t) 具有有限带宽,
并且有直到 h 的频率分量,则使信号e(t)完满地从采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化线性离散码性能分析1朱治雨,邓单,朱近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个人通信与扩频实验室,合肥(230027)摘要:本文首先介绍线性离散码的系统模型,然后研究了量化线性离散码。
通过对线性离散码码字矩阵每一个元素的实部和虚部进行量化,本文试图找到消耗较少存储资源,却又具有与原码字几乎相同的互信息量(Mutual Information, MI)和比特差错率(Bit Error Rate, BER)性能的近似码字。
仿真结果表明:这样的近似码字能够通过对原线性离散码进行适当量化处理得到。
关键词:MIMO;线性离散码;量化中图分类号:TN929.533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空时编码是目前无线通信研究的热点。
线性离散码(Linear Dispersion Codes, LDC)是近年来研究得较多的空时编码技术。
Hassibi and Hochwald[1] 首先提出了线性离散码的概念,并且提出了基于容量最大化准则的码字设计方法。
Robert W. Heath[2] 提出了基于互信息量(MI)和比特差错率 (BER)性能联合优化准则的码字设计方法。
近年来,基于不同的设计准则或系统模型,一系列的作者提出了多种码字设计方法[3-8]。
根据某一准则设计出的LDC,为一个码字矩阵集合。
从理论上说,存在准确满足某一码字设计准则的理想LDC码字矩阵。
但是,实际上,得到的LDC码字矩阵只能是理论解的近似。
这样,应该求取怎样近似程度的解成了一个问题。
在研究中,人们通常会根据某种准则生成尽量准确的码字,以达到尽可能好的性能。
但是,这种码字如果被应用到工程实际中,通常会消耗较多的存储资源,而且也给运算带来了不便。
工程实际中,人们总是希望在保证码字性能的同时节省存储资源。
本文试图找到近似满足某一设计准则的LDC码字,使得存储该码字消耗尽量少的资源,却能保持较好的性能。
本文首先根据文献[2]提出的算法生成接近理论解的LDC码字(例如,本文生成LDC码字矩阵的每一个元素实部和虚部都精确到了万分之一),称为原始线性离散码(Original Linear Dispersion Codes, OLDC)。
虽然,在性能方面,OLDC能够很好的满足设计准则要求,但是存储OLDC却需要消耗较多的资源。
本文的工作是基于OLDC,找到一个符合本文研究目的的更合理的近似解。
因此,接下来考虑OLDC进行量化处理(量化的实现见第3节),我们称对OLDC进行量化处理后得到的码字为量化线性离散码(Quantized Linear Dispersion Codes, QLDC)。
鉴于工程实际中,例如FPGA 设计中,数据存储一般采用二进制的方式,本文给出了符合这一特点的量化方式,以便于码字在实际系统中进行存储。
本文通过计算机仿真来比较QLDC和OLDC的互信息量(MI)性能和比特差错率(BER)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经过适当量化处理,存储QLDC码字矩阵的每一个元素实部或虚部消耗的资源明显少于存储OLDC的相应元素实部或虚部消耗的资源,而QLDC的MI和BER性能却十分逼近OLDC的相应性能。
本文余下的内容安排如下:第2节介绍线性离散码系统模型;第3节介绍量化线性离散码;第4节给出了仿真结果和分析;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
2. 线性离散码系统模型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72066)和863计划快速启动项目(2005AA123920)的资助。
Fig.1 线性离散码系统模型Fig.1所示是一个M t 根发送天线,M r 根接收天线的线性离散码系统模型。
假设H 是M r ×M t MIMO 信道系数矩阵。
H 各个元素独立,且都服从(0,1)CN 的复高斯分布。
设11{}N n n s −=为待发射的符号集合,10{}N n n −=C 为M t ×T OLDC 码字矩阵,T 为码字持续时间,N 为一个待发送符号块的符号数。
假定n s 的均值为0,方差为1。
如果基矩阵码字满足功率限制条件[2]:{}0,1,,1Hn nTtr n N N==−C C (1)上式中{*}tr 表示矩阵的迹,则发射码字可以表示为:10110(,,,){}N N n nn s s s s −−==∑S C ,在接收天线阵中T 个观测时间间隔组成的接收信号矩阵为:01110(,,,){}N N n n n s s s s −−==+=+∑R W C W(2)其中W 是M r ×T 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矩阵,W 中的各元素为独立且均服从0(0,)CN N 分布的复高斯随机变量。
E s 为M t 根发射天线上发射的总功率。
定义线性变换矩阵(Linear Transformation Matrix, LTM)[2]为:011:[(),(),,()]N vec vec vec χ−=C C C (3)将信道系数矩阵表示为::T =⊗H I H (4)上式中()vec i 是矢量化算子,表示将矩阵的各列按先后顺序构造为一个新的列矢量,⊗为克罗内克(Kronecker)积。
对式(2)的两边进行矢量化操作,得到:=+r s w (5)式中:()vec =r R , 121:[,,,]TN s s s −=s , :()vec =w W 。
3. 量化线性离散码假设x R ∈,A x A −≤≤, R 为实数集,[,]A A −为x 的取值区间。
对每一个Q Z +∈,Z +为正整数集合,将闭区间[,]A A −等分成为2Q 个子区间,这些子区间为:(1)(1)[,(1)0,1,...,2222Q Q Q AA A kA k k −−−+−++=−和(1)[,]2Q A A A −−。
对任何x R ∈,A x A −≤≤,若(1)(1)[,(1)0,1,...,2222QQ Q AA x A kA k k −−∈−+−++=−,则将x 映射为(1)2Q A A k−−+,若(1)[,]2Q A x A A −∈−,则将x 映射为(1)2Q A A −−,这个过程称为对实数x 进行量化,(1)2Q A A k−+,0,1, (22)k =−和(1)2Q A A −−称为量化值,因此上述2Q个子区间对应着2Q个量化值,本文称Q 为量化分辨率。
显然,量化分辨率越高,则量化值越接近原实数值。
量化过程可以用如下的映射规则表示:()()()()(1)(1)(1)(1)22212Q Q Q Q Q A x A x A A f x A x A −−−−⎧⎢⎥⎪⎢⎥⎪⎣⎦⎨⎪⎪⎩−≤<=−= (6)对每一个x R ∈,A x A −≤≤,按照如下的映射规则Q g 可以将上述量化值映射为一个整数:()()()()()(1)(1)221Q Q Q Q x A x A A g f x x A −−⎧⎢⎥⎪⎢⎥⎪⎣⎦⎨⎪⎪⎩−≤<=−= (7) 其中y ⎢⎥⎣⎦表示不大于y 的最大整数。
从上式可以看到,每一个x R ∈,A x A −≤≤,按映射规则Q f 得到的近似值()Q f x ,均可以通过映射规则Q g 映射为带符号的Q 比特二进制数。
因此存储()Q f x 需要Q 比特资源。
量化分辨率Q 越大,()Q f x 越接近x ,但存储()Q f x 所需资源越多。
下面考虑对OLDC 码字矩阵10{}N n n −=C 进行量化。
设n C 的第t m 行,第t 列的元素表示为()t n m tc ,()t n m t c 为复数,1t t m M ≤≤,1t T ≤≤,根据(1)给出的码字矩阵功率限制条件可知,2()t n m tTcN≤,其中2表示复数模平方。
因此,可以考虑将A 设为:A = (8) 式中y ⎡⎤⎢⎥表示不小于y 的最小整数。
对某一量化分辨率Q Z +∈,我们对n C ,n=0,1,…N-1的每一个元素的实部和虚部进行如式(6)所示的量化处理,这样,可以得到:()()()()()()()()Re Im t t t Q n n n Q m tQm tM Tc i c f f ×=+•C (9)式中()*tM T ×表示t M T ×的矩阵,()Re *表示复数实部,()Im *表示复数虚部,i 为虚数单位,21i =−。
将 ()Q n C ,n=0,1,…N-1组合为线性变换矩阵:()()()()011:[(),(),,()]Q Q Q Q N vec vec vec χ−=C C C (10)为了满足参考文献[2]中式(8)的条件,对 ()Q χ进行如下处理:())Q Q χ=(11)上式中,()*H表示矩阵的共轭转置。
将(5)式中的χ用()Q χ代替得到:())Q Q =+rs w (12)(12)式即为线性离散码系统中使用量化分辨率为Q 的QLDC 的接收矢量。
4. 仿真和分析本文通过计算机仿真来研究不同量化分辨率下QLDC 码字MI 和BER 性能,并与OLDC 的相应性能进行比较,以找到符合本文研究目的的QLDC 。
本文中将发送天线数设定为3,接收天线固定为2,码字时间长度为T =3,编码块发射符号数设定为N=3,调制方式固定为QPSK ,并且假设发送符号块自相关矩阵为单位矩阵。
互信息量根据文献[2]中(7)式计算;接收端采用迫零(ZF)算法或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进行解码。
SNR (dB)M I (b i t /s /H z )Fig.2 QLDC 和OLDC 的MI 性能, M t =3, M r =2,T =3首先研究不同量化分辨率下的QLDC 以及OLDC 的MI 性能。
考虑3根发送天线,2根接收天线的线性离散码系统。
Q=2到Q =10的QLDC 以及OLDC 的MI 性能曲线如图Fig.2所示。
从Fig.2中可以看到,Q=2到Q=4,QLDC 的MI 性能与OLDC 的MI 性能相比较差,但是从Q=5到Q=10,QLDC 的MI 性能曲线几乎和OLDC 的MI 性能曲线重合。
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量化分辨率的增加,QLDC 的MI 性能逼近OLDC 的MI 性能, Q 大于4时,QLDC 和OLDC 在MI 性能上几乎没有差别。
这说明,在该系统中,只需要5比特资源存储码字矩阵元素的实部或虚部,即能保证较好的MI 性能。
1010101010SNR (dB)B E RFig.3 QLDC 和OLDC 的BER 性能曲线,M t =3, M r =2,ZF 接收机,T =31010101010SNR (dB)B E RFig.4 QLDC 和OLDC 的BER 性能曲线,M t =3, M r =2,MMSE 接收机,T =3下面研究不同量化分辨率下的QLDC 以及OLDC 的BER 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