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戏,戏中有诗——《汉宫秋》的戏剧性与抒情性探析
元杂剧《汉宫秋》之艺术成就新论
元杂剧《汉宫秋》之艺术成就新论摘要:《汉宫秋》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的代表作,明臧懋循曾将其置于《元曲选》之首,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
多年来,对于该作品的研究一直集中于词曲及意境上,但实际上它在以喜衬悲的手法运用,以及剧情锤炼上也有不俗的成就。
关键词:汉宫秋马致远元杂剧《汉宫秋》是元代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的代表作,讲述的是王昭君出塞合番之事,由于奸臣作恶,匈奴向汉索要汉元帝之妃昭君和亲,汉朝孱弱只得将其送出,而昭君行至汉匈交界处,投黑水自尽!该剧“借历史故事,为自己的时代,为自己的民族谱写了一曲充满失国之痛、亡国之恨的哀歌,在历史与现实,爱情与政治,个人与民族的交叉点上,展示了作品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意蕴的深厚”。
[1]对于这部包含了历史、政治、民族多重意义的爱情悲剧,除了其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之外,研究一直主要集中在该剧的取得的巨大的艺术成就上:“典雅清丽”的词曲风格具有余韵悠长的诗味;凄美哀婉的意境则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尤其是以“秋天”的意境作为结撰全剧的背景,突出了秋的萧瑟悲凉,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荒漠的气氛,[2]而长空孤雁的悲鸣,更是缠绵往复地写出了元帝内心的忧伤。
但实际上,《汉宫秋》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远不止于此。
接下来让我们进行详细的分析。
我国很多古典悲剧在剧中都是“悲喜交集、苦乐相错的,但这种乐和喜,一般都是服务于苦和悲的”。
[3]而这种手法在《汉宫秋》中也是运用的十分巧妙的。
如在第一折之中,汉元帝循着琵琶声发现了倾国倾城的昭君,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行为举止俨然是一个风流才子的形象。
而昭君请求他施与恩惠于自己双亲时,在慷慨允诺之余也不忘调侃昭君的农家出身:【金盏儿】你便晨挑菜,夜看瓜,春种谷,夏浇麻,情取棘针门粉壁上除了差法。
你向正阳门改嫁的倒荣华。
俺官职颇高如村社长,这宅院刚大似县官衙。
谢天谢地可怜穷女婿,再谁敢欺负俺丈人家!这一段唱词生动活泼,诙谐中带有浓浓的庶民情味,充满了轻松的喜剧气氛,而在他即将离开时的那段唱段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明夜里西宫阁下,你是必悄声儿接驾;我则怕六宫人攀例拨琵琶”。
古代戏曲赏析汉宫秋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古代戏曲赏析汉宫秋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古代中国戏曲作为一项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中,《汉宫秋》作为一出经典的历史剧目,展现了古代宫廷中丰富多彩的秋季生活。
通过对《汉宫秋》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宫廷文化,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一、《汉宫秋》的历史背景《汉宫秋》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个主题,以西汉宫廷为背景,展现了汉武帝时期宫廷内外勾心斗角、情感纠葛的情节。
该剧以历史为基础,融入了一些虚构元素,使其更具戏剧性和艺术性。
二、《汉宫秋》中的古代宫廷生活《汉宫秋》通过剧中人物和情节,展示了古代宫廷中丰富多彩的秋季生活。
在这个季节里,宫廷内外都会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如秋祭和祈福等。
同时,宫廷里的人们也会有各种文娱活动,如赏月、品茗、弈棋和观戏等。
三、《汉宫秋》的文化意义1. 历史意义:《汉宫秋》作为具有历史背景的戏曲作品,对于了解古代宫廷文化和社会制度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通过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宫廷中的阶级结构、礼制规范以及宫廷政治等方面的情况。
2. 文化价值:《汉宫秋》所展示的古代宫廷文化和生活方式,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从而使人们在欣赏戏曲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古代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
3. 人性思考:《汉宫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了宫廷内外人们的欲望、矛盾和情感纠结。
通过对这些人性的描绘,戏曲作品引发了观众们对于权力、情感和人性的思考,令人深思。
四、古代戏曲在当代社会的价值1. 传承经典:作为一项古老的艺术形式,古代戏曲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通过对经典戏曲作品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文化交流:戏曲作为中国的独特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文化交流价值。
通过国内外的演出和赏析,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戏曲,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3. 精神追求:古代戏曲所展示的深厚情感和人性思考,是当代社会的大众精神追求。
赏析元曲:关汉卿《汉宫秋》
赏析元曲:关汉卿《汉宫秋》北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开篇便以“人中有丘壑,然后有词章。
若夫《典论》之类,岂足多数哉?然千古秀才,终难当《王右军》之赋;何者?其人可访。
乃关、应两人丹青逼真画面呢。
“哀号摧肝肺,万里驱曹军。
”这首《王右军之赋》,以其悲壮的氛围和磅礴的笔墨,让这首文章成为了一首不可磨灭的传世名篇。
《汉宫秋》是由元代文学家关汉卿所创作的一首琵琶曲。
此篇词章以叙述了北汉宫的秋天景色为中心,笔者在此文章中试图通过笔墨的运用,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及其内涵。
《汉宫秋》一文选取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做題材,通過對於主人公唐明皇的描寫,以及描述她思念夫君,无法入眠的画面描写,以及形容被巍巍高山以及闻名世界的长城所穿插等等。
以至于这篇曲子在历史上被赋予了“场面大、手笔大”的特点。
首先,《汉宫秋》采用了华丽的辞藻和声韵来体现整篇曲子的气氛。
比如“山原旦春晚充夜,半殿仙姬散珠簪。
“这一段词句之间所运用的平仄抑扬使得词章的节奏感大幅度加强。
再如“高木无阴,外有长城万里闻名,有你的这里都不重,可是我心中的你一点也返不起。
”在这里作者通过对于唐明皇思念夫君以及失眠这个状态的形容使得读者感到阵阵心酸。
同时,有一定声韵的使用,使得这篇曲子更具空灵的美感。
其次,《汉宫秋》在描写场景时采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
例如,“秋月寒于故国月”一句通过对比形象来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
又如“夜深不吟、宫关锁”一句,通过夜深和锁门的描写,使得整个宫殿显露出荒凉的氛围。
这些描写手法不仅增添了曲子的层次感,也更好地展示了元曲的独特魅力。
最后,关汉卿在《汉宫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对景来表达主题。
比如通过对比夫君与长城的形象,一方面表达出主人公对夫君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展现了长城宏伟壮观的景色。
同时,他还通过对夜晚和白天的描写、对山原和玉楼的对称等手法来体现曲子的悬念性和层次感。
综上所述,关汉卿的《汉宫秋》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独特的元曲。
古代戏剧欣赏汉宫秋
古代戏剧欣赏汉宫秋汉宫秋,是一部以古代宫廷为背景的戏剧作品。
通过精彩的剧情和丰富的角色塑造,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神秘与辉煌,并通过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探讨了权力、爱情、忠诚等主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汉宫秋》这部古代戏剧的欣赏价值。
第一部分:剧情概述《汉宫秋》以西汉末年为背景,主要讲述了汉宫内外的权谋、情感纠葛和宫廷生活的变迁。
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有力的皇后、聪明狡黠的妃子、忠诚的宦官和野心勃勃的官员。
第二部分:角色塑造《汉宫秋》中的角色塑造非常丰富有力,每个角色都有明确的性格特点和深度的内心世界。
皇后是权谋的主导者,她机智聪明,善于利用人和事物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妃子们展现了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情感纠葛,她们之间的竞争和争夺使剧情更加紧凑;宦官则代表了宫廷内的无声力量,他们常常面临忠诚与自我保护的两难抉择;官员们则通过整个故事的发展,展示了欲望与贪婪的丑恶面貌。
第三部分:情节发展《汉宫秋》的情节曲折多变,令人瞠目结舌。
剧中皇后巧妙利用权谋手段,不仅成功掌握了大权,还与妃子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
妃子们为了争夺宠爱和地位,纷纷出招策划阴谋,悬念迭起,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欲望和暗斗的世界。
第四部分:主题探索《汉宫秋》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之外,还通过细腻的台词和动人的场景,涉及了一系列的主题探讨。
权力是这部戏剧的核心主题之一,剧中展现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和破坏,以及权力斗争带来的人间悲欢离合。
爱情也是剧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妃子们对皇帝的爱慕和执着,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渴望和纠结。
忠诚与背叛也贯穿整个剧情,宦官和官员们面临忠诚与私利的冲突,他们的选择凸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第五部分:整体评价《汉宫秋》作为一部古代宫廷戏剧,不仅具有精彩的剧情和角色塑造,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主题探讨,展示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壮丽与悲凉。
该剧在剧本创作、舞台布景、演员表演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令人震撼和动容。
结语:《汉宫秋》作为一部古代戏剧,在表现力和艺术价值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古代杂剧《汉宫秋》的剧情分析与演绎
社交媒体推广
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 发布演出信息和剧照、短视频等 宣传素材,引发网友的关注和转 发,形成口碑传播效应。
互动体验
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 (AR)等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 的观剧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 汉朝宫廷之中,增强观剧的代入 感和互动性。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杂剧体制的运用
结构紧凑
剧情发展自然流畅,情节跌宕起伏,通过杂剧体制中的折 、出等结构单位,将故事分为不同段落,使得剧情层次清 晰。
唱念做打综合呈现
《汉宫秋》作为杂剧,注重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 式的综合运用。其中,唱词优美动人,念白富有节奏感, 做功细腻传神,武打场面精彩纷呈。
角色行当丰富
剧中角色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各具特色。通过 不同行当的演员扮演不同角色,展现了丰富的人物性格和 形象。
灯光音响烘托氛围
灯光和音响的运用对于营造舞台氛围至关重要。《汉宫秋》中的灯光设 计巧妙地营造出宫廷的辉煌与落寞,音响效果则通过悠扬的乐曲和悲凉 的唱想探讨与解读
爱情、忠诚与家国情怀主题
1
《汉宫秋》通过王昭君和汉元帝的爱情悲剧,展 现了爱情与家国情怀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该剧在元朝时期广为流传 ,对于当时的文学和戏剧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宫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汉宫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被誉为“元曲四大悲剧
”之一。
该剧不仅在元朝时期广为流传, 也对后世的文学和戏剧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 表现和丰富的人物形象,使得该 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角色塑造
《汉宫秋》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性格多面,既有善良无辜的受害者,也有冷酷无情的权势 者。西方悲剧中的角色则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变化,塑造出更为立体的人物形象。
《汉宫秋》的剧评
马致远《汉宫秋》主题解析出处: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3月摘要:《汉宫秋》的主题是非政治性的,也不是爱情。
它是借历史悲剧书写人生迷茫,表现了了自古以来备受尊重、前程远大、自命不凡的中原儒生,在元代备受歧视和践踏的现状,使他们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柱而感到困惑和痛苦。
关键词:马致远、《汉宫秋》;精神家园、失落、悲哀体会:大敌临头,女人出击进行和解,大义凛然,尽显英雄气概;相较之下,汉元帝则哭哭啼啼、怨恨、哀伤、如同弃婴一样,难道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吗?马致远的《汉宫秋》是一个末本戏,它的主角不是王昭君而是汉元帝。
昭君的唱词与独白都是为了衬托汉元帝而精心设计。
作为一个皇帝竟然不及一个女人。
其实这样映射出了元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元灭宋后统治着汉族社会,外来民族对汉族的统治只是一味的打压和歧视,即使是汉人对元统治者进行反抗,最后也均以失败而告终,而这类人在《汉宫秋》的形象就是王昭君,不论怎样的去反抗,最后都不得不远嫁匈奴。
作者是敬佩与同情这些人,所以在安排上给予了他们较好的结局。
汉元帝则是剩下的一些人,无力反抗元统治者。
只能“依旧与汉朝结好,永为舅甥”,这句话也揭示了汉人的地位低下,汉元帝“哀怨似作瀣露四横,凄凉似和半夜歌声,悲切似唱三叠阳关令。
”这些都是悲观与失望的交集的民族心声。
与《汉宫秋》相比,同是皇帝后妃题材的《长生殿》却不同,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把重点放在昭君出塞、与君话别,后者的重点则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上。
马致远是一个可悲的人他生于金人统治的北方,曾经20年四处奔波,想要谋取一官半职,甚至写了一些阿谀粉饰之辞,但是他却是有民族意识,正如刘荫柏引用恩格斯对歌德两面性格的分析之后所言:“在马致远身上表现出来的某些气质,与歌德有近似之处。
他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清高而鄙视人间权势的天才;有时则又是向往于功名利禄的用人;有时激愤、雄豪,胸中风吼雷鸣;有时消极卑微,身上散发着世俗气。
”而《汉宫秋》的主题是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哀痛,在乱世失去美好家园,却无力回天的哀怨、困惑、迷茫的人生感受。
《汉宫秋》赏析
《汉宫秋》赏析
马致远的《汉宫秋》并不取材于正史,而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文学的成就,然后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构思剧本的情节和人物的。
马致远在戏中主要抒发了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摆弄的悲哀,表达出高高在上却无实际权力之君王的无奈和地位低下的宫女被权臣肆意欺凌的痛楚。
这是个乱臣贼子横行天下的时代,无论是君王还是奴婢,都是乱臣进行权利争斗、掠夺权利与名誉地位的政治筹码,徒有虚名的人士只能像棋子一样任人摆布或充当无为的看客。
汉元帝这样的艺术形象,直接影射出元代君主的样貌。
作者在第四折写到了汉元帝对王嫱的思恋,进一步渲染他孤苦凄怆的心境。
在汉宫,只是孤雁哀鸣,“一声声绕汉宫,一声声寄渭城”,凄厉地陪伴他度过寂寞的黄昏。
汉元帝对王嫱的倾心相爱,首先是为王嫱的琵琶声所吸引,接着便是为王嫱的姿色所倾倒。
但是汉元帝对王嫱的爱情并没有因其和亲而扩大和感动,对于王嫱的离别也没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挽留,只是空谈地怅惘罢了。
他对王嫱没有特别器重的意味,这就反映了汉元帝对王嫱爱情的局限性,作者没有过分美化汉元帝对王嫱的爱情,只是简单勾勒了一笔“猛到椒房,那一幅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又横心上”。
汉元帝的形象就此中和,恰到好处,既温柔多情于王又反映出汉元帝对于治理国家稳定朝政的无能。
无论是王嫱、汉元帝还是毛延寿,作者都自然而又逼真地刻画了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在剧中是复杂而又和谐的整体。
剧末以“秋天”的意境作为结束全剧的背景,突出秋的萧瑟悲凉,更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的气氛,表达出作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
《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著名历史剧《汉宫秋》是元代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
按照当时的历史形势,是汉强胡弱。
《汉宫秋》却改变了胡汉之间的力量对比,把汉朝写成软弱无力、任由异族欺压的政权。
作者虽然写到君臣、民族之间的矛盾,但着重抒写的,却是家国衰败之痛,是在乱世中失去美好生活而生发的那种困惑、悲凉的人生感受。
首先,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马致远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
其次,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到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
在《汉宫秋》中,马致远构拟了帝王“不自由”的戏剧情境,流露出对平民生活的羡慕。
随着剧情的推进,作者逐步转换了汉元帝的感情色彩,让一个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更多地表现出有如普通人的情感愿望,从而引发人们对他更多的同情,在他身上看到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
艺术上,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
如作者在第四折写汉元帝对昭君的思念,进一步渲染他孤苦凄怆的心境。
在汉宫,人去楼空,汉元帝挂起美人图,苦苦追忆,朦胧间昭君人梦,梦醒则茫然若失,只是孤雁哀鸣,“一声声绕汉宫,一声声寄渭城”,凄厉地陪伴他度过寂寞的黄昏。
在金元之际,马致远选择了汉室受到凌辱的历史题材,不能说他不曾寄寓着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环绕着汉元帝、王昭君的形象,他向人们揭示的,主要是对历史、对人生的体悟,他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摆弄的悲哀。
加上《汉宫秋》以“秋天”的意境作为结撰全剧的背景,突出秋的萧瑟悲凉,更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荒漠的气氛,这又表达出作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
简述《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简述《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汉宫秋》是马致远著名的历史剧,写汉元帝和王昭君的故事。
但作者并未拘于史实,而是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感情,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
作品改变汉元帝主动将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的历史事实,突出毛延寿卖国投敌,唆便匈奴出兵威胁,强行索取王昭君,最后王昭君在汉蕃交界处投江自杀。
将汉朝的‚和亲‛之举视为国家衰弱的象征,写历史兴亡之感,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揭示了汉元帝昏庸软弱、贪淫好色的真面目。
当然,把汉元帝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天子,确是有意无意的美化。
此剧主要通过内容的精心安排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国家安危,竟只靠一个弱女子出塞和亲来维系,她的悲剧也是民族的悲剧,是对昏君、庸臣和卖国者的抗议。
从具体的艺术表现说,作者在剧中用了许多声情并茂的唱词表现汉元帝失去昭君时的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字字含情,苍凉凄楚,极富艺术感染力。
古代戏曲赏析汉宫秋
古代戏曲赏析汉宫秋汉宫秋是一部古代戏曲作品,它展现了古代宫廷中丰富多彩的秋季景观和宫廷生活。
该剧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广大观众,并成为中国戏曲瑰宝之一。
下面将从剧情、音乐和舞蹈等方面来赏析汉宫秋。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汉宫秋》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宫廷生活图景。
整个剧中以汉代宫廷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精彩的表演展示了古代皇室的日常生活。
从皇帝和嫔妃们的私生活到宫廷内政事务的处理,每个角色都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观众可以通过欣赏该剧,了解到古代宫廷的繁华与尊严。
其次,音乐在《汉宫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剧中的音乐曲调悠扬,旋律优美,能够与剧情相呼应,增加戏剧的氛围。
不同的场景和情节都有相应的音乐伴奏,让观众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
此外,该剧中的音乐还通过打击乐器和乐队的演奏,为观众呈现了宫廷的庄严和华丽。
另外,舞蹈也是《汉宫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剧中通过舞蹈展现了古代宫廷女性的婀娜多姿和优雅风采。
舞蹈动作流畅,富有韵律感,展示了古代女性的仪态和修养。
特别是在描绘秋天的场景中,舞蹈更是通过舞姿的起伏和扭动,生动地表现出秋天的丰收和自然之美。
总体来说,《汉宫秋》通过其精巧的剧情、悦耳的音乐以及瑰丽的舞蹈,成功地刻画出了古代宫廷中的秋季景观和生活画卷。
观众通过欣赏该剧可以感受到古代宫廷的独特魅力,并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该剧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扇了解古代历史的窗口,带领观众回到那个辉煌的时代。
总之,《汉宫秋》是一部古代戏曲作品,通过其精彩的剧情、优美的音乐和出色的舞蹈,成功地展现了古代宫廷中的秋季景观和生活。
观众在欣赏该剧的过程中,能够领略到古代宫廷的繁华与尊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该剧不仅具有观赏性,更是一部让人思考和感悟的作品,值得广大观众深入品味。
古代戏曲欣赏汉宫秋中的戏曲片段解析
古代戏曲欣赏汉宫秋中的戏曲片段解析古代戏曲欣赏汉宫秋中的戏曲片段解析汉宫秋中的戏曲片段,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的一大精华,展现了古代皇宫中的盛况与细腻的情感描写。
本文将对汉宫秋中的戏曲片段进行解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背景设定在这个戏曲片段中,舞台背景以汉代宫廷为主题。
通过精心的布景和服饰设计,再现了当时皇宫宏伟壮丽的氛围。
舞台中央摆放着华丽的宝座,两旁是一对对站立的侍卫,居高临下的气势令人肃然起敬。
整个舞台上还有丰富的鲜花和酒器,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
这样的背景设定为后续剧情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角色扮演在这个片段中,各角色的扮演非常重要。
首先,皇帝扮演者需要具备威严和英武的形象,他是整个宫廷的核心,也是众人的焦点。
其次,皇后扮演者需要展现出娴静和温柔的气质,凸显她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宫女、太监等配角,他们需要通过表情、动作来衬托主角的魅力。
通过角色们的扮演,演员们能够将观众带入一个真实而与众不同的古代王朝世界。
三、剧情发展在汉宫秋中的戏曲片段中,剧情发展起伏跌宕,充满了悬念和情感冲突。
通过情节的设计,观众被带入皇帝和皇后之间的纷争和爱情故事。
剧情的高潮出现在片段的中段,此时皇帝发现自己深爱的皇后已被其他人欺骗,心生愤怒并决定为爱情而战。
他向皇后表明自己的决心,发誓要战胜一切阻挠,保护皇后的安全。
而皇后则在剧情发展中表现出对皇帝的深深爱意和对他忠诚的态度。
这样的剧情发展,引发观众对于爱情和权力斗争的思考和共鸣。
四、表演技巧在古代戏曲欣赏中,演员的表演技巧至关重要。
在汉宫秋中的戏曲片段中,演员们需要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多种手段来凸显角色的个性和情感。
他们需要用声音来展现皇帝的威严,皇后的娴静和害羞,宫女的热情等等。
此外,舞蹈和动作也是演员们展现角色形象和表达情感的关键。
例如,在描绘皇帝的怒气冲冲时,演员可以通过舞蹈和动作来表现出他的决心和力量,从而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古代戏剧作品《汉宫秋》读书报告
古代戏剧作品《汉宫秋》读书报告《汉宫秋》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戏剧作品,描绘了汉朝宫廷中嫔妃们的生活和情感纠葛。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研究,我深受感动,对于古代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下面将从作品的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汉宫秋》以“宫廷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汉朝宫廷中嫔妃们的遭遇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勇气、坚韧以及面对爱情和权力的抉择。
作品以宫廷为背景,通过对嫔妃的塑造,展现了弱者在权力和利益面前所面临的困惑和挣扎,引发了我对于历史中女性价值观的思考。
该剧情节曲折而扣人心弦,通过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使故事更加丰满,引发读者的强烈阅读兴趣。
从皇帝与各妃子的关系、各自的斗争手段,到嫔妃们的情感纠葛,无不展现了权力的腐败和个人的欲望。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各具特点。
比如主角“崔慧心”,她是一个智慧聪明、足智多谋的妃子,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慧心处理了许多宫廷的复杂关系,成为了众多妃子中最受宠爱的。
她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代女性的力量。
此外,作品还通过对其他妃子的塑造,展现了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嫉妒心态。
例如,妃子“李玉”比较妒忌崔慧心,不断出谋划策试图排挤她,给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复杂与火花。
通过阅读《汉宫秋》,我不仅对古代宫廷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冲突和命运抉择。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我沉浸于其中,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宫廷之中。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情节的安排和人物的塑造,使得整个故事生动而有力地展现出了古代女性在宫廷中的悲欢离合。
总的来说,古代戏剧作品《汉宫秋》以其主题的独特性和情节的生动性打动了我,使我更加着迷于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对作品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研究,我对于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部戏剧作品将会一直陪伴在我心中,激励我不断追求对古代文学的探索和研究。
《汉宫秋》诗文解析
《汉宫秋》诗文解析汉宫秋,历史长河中的黄金时代,一个极富诗意的时刻。
这首诗《汉宫秋》以华丽的词藻和独特的意境,描绘了富丽堂皇的汉宫秋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追忆。
通过深入解析诗中的意象、用词和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诗的开头,“天而高,山而遥”描绘了壮丽的天空和遥远的群山。
这种辽阔和高远的感觉犹如触摸到了苍穹之上的星辰,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接着,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露气斜,诗兴要饶炉火炕姑酌酒途中嘲”,将天空与地面的景色相互映照,以展现出温暖和诗意交织的景象。
诗的下一节,作者以优美的描写,将我们带入了汉宫的神秘内部。
“明月白鹤门”,映衬出明亮如镜的月光和翩跹起舞的白鹤,以及宏伟的门楼。
这种写景手法使我们仿佛亲身置身于汉宫壮丽的景致之中。
而“宝浴夜桃红”则展现了盛世繁华的景象,用丰盈的桃花来形容皇宫的辉煌和美丽。
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用纤细的笔触勾勒出了汉宫内宫女们的婀娜妆容。
“罗新纱舞来”,以娇美的纱舞来描绘宫女的轻盈舞姿,这种优雅和娴静的描写方式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宫廷女子的独特魅力。
随后,诗人又刻画了明媚的红颜与秋水相映,“倚栏语销,低纱歌送”,给人一种浓郁的诗意和情感。
在诗的结尾部分,“关山玉漏远”,借景写人,以远处的关山和悠远的玉漏来暗示岁月的流逝和光阴的逝去。
这种对时光流转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深邃和哲理。
最后一句“且乐今宵花月下,共留明朝醉翰墨”,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希望能与爱人共享此刻。
通过对《汉宫秋》这首诗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描写技巧,使诗中的景色更加生动鲜明。
从描绘天空、山川到描写宫廷、宫女,再到写情写意,每一个环节都构成了一幅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空间。
这首诗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我们带入唐代的汉宫,感受其中的优雅与华丽。
正是因为《汉宫秋》这首诗的高度诗意和艺术性,它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阅读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宫廷文化的瑰丽,也能够思考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流转。
元戏剧《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鉴赏
元戏剧《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鉴赏元戏剧《马致远》鉴赏《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这是一个抒情悲剧,主要写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深情厚爱,对权奸的无比憎恶,以及对忠臣良将的思念。
全剧用爱国还是误国,抑或叛国,这一思想红线贯穿始终,构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
(一)《西京杂记》中有一段关于照君出塞和番的记载,说的是汉元帝时宫妃极多,不能一一相见,元帝便命画工把宫妃画成图形,按照图形召幸。
许多宫妃用五万甚至十万金钱贿赂画工,只有王墙不背贿赂,所以见不了君王之面。
匈奴王派人向元帝求婚,元帝按图形所画,决定派王嫱(昭君)前往匈奴和亲。
到了动身的那一天,元帝召见昭君,发现昭君容貌为后宫第一,而且善于应对,举止婉雅,元帝后悔不该派昭君和番。
但要对匈奴国讲信用,便不再更换他人。
事后元帝追查此事,把画工全赶出宫去了,没收画工家资巨万。
画工中有一人便是杜陵的毛延寿。
《汉宫秋》作者对昭君出塞的故事进行了根本改造,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表现马致远自己的爱国民族情绪。
当然作者既用元帝之名,也并非完全“出师无名”。
首先,元帝时汉朝已历十代,中央集权削弱,权奸势重,险象丛生;汉元帝一反汉宣帝“霸” 、“王”之道杂用,而采用儒学治国。
这些情况在剧中都有反映。
其次,《汉宫秋》中爱国主义主题和历史上昭君和番所起的爱国进步作用相一致。
历史上昭君出塞的原因是匈奴呼韩邪单于主动归汉称婿,汉元帝以后宫王嫱赐之,结束了自武帝以来与匈奴的连年战争,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当然没有汉武帝时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也就不会有呼韩邪单于的主动归汉;而呼韩邪单于主动归汉称婿,也不必象关羽对待孙权求婿那样断然拒绝,招致汉匈不睦。
经过楚汉相争,人民需要安定,汉初与匈奴和亲符合人民愿望; 但匈奴却视汉为软弱可欺,越来越骄横,不断侵扰边郡,劫掠人口畜产,在汉朝国力强盛时,汉武帝向匈奴发动反侵略战争也符合人民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经过对匈奴连年战争,一方面巩固了边界安宁,使匈奴力量衰竭,不敢犯汉。
语文教案 古典戏剧 汉宫秋 的解读
语文教案古典戏剧汉宫秋的解读语文教案古典戏剧汉宫秋的解读古典戏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更传承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众多古典戏剧作品中,汉宫秋是一部备受瞩目的作品。
本篇文章将就汉宫秋的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意境表达进行解读。
一、故事情节汉宫秋是一部以汉代历史为背景的古典戏剧。
故事围绕着刘邦与项羽的争霸,以及后宫嫔妃之间的纷争展开。
主要情节分为三幕:第一幕:刘邦与项羽分野江山,刘邦登基为帝,封项羽为关中王。
悲痛之中,项羽在辕门射戟,预示着他不久的失败和死亡。
第二幕:汉王刘邦与嫪毐、吕夫人的婚姻纠葛。
嫪毐为千金之女,但她却以吕夫人的美丽和聪明为由,得到刘邦宠幸。
吕夫人深感失落,情急之下毒害嫪毐,最终被刘邦知道并治罪。
第三幕:吕后登上皇后宝座后,她以手段妒忌和排斥各位嫔妃,使得后宫内部人心浮动。
最后,吕后命令临江,威逼削发的剧情,使得唐婉不得不削发逃离后宫。
这一幕不仅展示了吕后的权力威严,也突出了唐婉的坚强和机智。
二、角色塑造在汉宫秋中,每个角色都是特立独行的,具备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以下是几位重要角色的塑造:刘邦:他具备明君的品质,既智慧又仁慈。
在剧中,他巧妙应对内外的困难,成功登基为帝,并封项羽为关中王。
他对妻嫂嫒妃待以真情,但对清宫格外残酷。
项羽:他是一个英勇无畏的将领,但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矛盾复杂的人物。
他深爱项婵,并为了爱情而坚守最后的尊严。
他的失败不仅是因为对手的智计,更是自身情感的困扰。
吕后:她是一个阴险狡诈、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冷酷无情,妒忌心重。
她通过各种手段排挤嫂嫂,最终成功登上皇后宝座,成为争宠之后宫的女皇。
唐婉:她是一个聪明机智、机灵过人的妃子。
面对吕后的排斥和迫害,她不畏权贵,敢于削发逃离后宫,保全自己的一份尊严。
三、意境表达汉宫秋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展示了权力斗争与爱情纠葛的缠绕。
作品中描绘的后宫生活充满了欲望和危机,表达了人性的复杂和人心的善恶。
古代戏剧鉴赏教案汉宫秋中的历史题材与艺术表达
古代戏剧鉴赏教案汉宫秋中的历史题材与艺术表达一、引言戏剧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远的艺术表达。
其中,古代戏剧《汉宫秋》作为历史题材的典型之作,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同时也融入了精湛的艺术表达,成为了后世研究戏曲的重要参考之一。
本教案将从历史题材和艺术表达两个方面,进行对《汉宫秋》的鉴赏与教学。
二、历史题材的鉴赏1. 选材《汉宫秋》选取了西汉时期宫廷政治斗争为题材,具有强烈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
故事情节围绕汉代的后宫生活展开,展示了帝王之间的权力斗争、后妃之间的恩怨情仇,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2. 剧情《汉宫秋》通过展现刘策与霍光之间的斗争,以及刘策与赵飞燕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帝王后妃的凄艳命运。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扣人心弦,将历史人物与戏剧悬念融为一体。
3. 人物形象剧中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每位角色都有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例如,刘策以勇猛果敢著称,赵飞燕则是一个痴情而又坚强的女子。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塑造,剧中人物栩栩如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心理和命运。
三、艺术表达的鉴赏1. 音乐和舞蹈戏曲中的音乐和舞蹈是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汉宫秋》中,音乐通过婉转悠扬的旋律和戏曲唱腔,使得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之中,感受到人物情感的起伏。
同时,舞蹈也是戏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舞者的身姿和舞步,呈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
2. 服饰和道具古代戏剧中的服饰和道具也是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宫秋》中,演员身着汉代的官服和后妃的华美服饰,通过服装的细节刻画,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历史时代。
同时,剧中使用的道具如玉佩、冠冕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使得观众在观看戏剧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古代宫廷的气息。
四、教学设计基于以上对《汉宫秋》的鉴赏,可以将其运用于戏曲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戏曲艺术。
1. 组织观看组织学生观看《汉宫秋》,并引导学生关注剧中人物的形象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艺术表达的呈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戏曲五首》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戏曲五首》赏析本文档将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古代戏曲五首》进行赏析。
该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古代戏曲的不同形式和艺术特点。
以下是对五首古代戏曲的简要赏析:1.《汉宫秋》- 作者:不详- 类型:唱词曲牌《汉宫秋》是一首流传于汉代的古代戏曲。
通过悲怆的旋律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歌词,描绘了汉宫秋景和宫廷中妃子们的离愁别绪。
这首曲子展示了古代宫廷生活的辛酸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妇女的境遇。
2.《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类型:传统戏曲《牡丹亭》是元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传世名作。
该剧以卓文君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婉转动人的唱词和精彩的表演,展示了爱情的纠葛和人生的坎坷。
这部戏曲以其深情迷人的艺术形式,深受观众喜爱。
3.《长生殿》- 作者:洪昇- 类型:传奇剧《长生殿》是明代剧作家洪昇根据唐代文学作品创作的一部传奇剧。
该剧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展现了盛唐时期的宫廷生活和皇帝与妃子之间的情感纠葛。
这部戏曲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4.《红楼梦曲》- 作者:暂缺- 类型:折子戏《红楼梦曲》是根据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改编而成的折子戏。
该剧以富贵之家贾府的兴衰为主线,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曲调,展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的情感纠葛和家族命运的变迁。
这部戏曲被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5.《杨门女将》- 作者:不详- 类型:豫剧《杨门女将》是一部豫剧剧目,以杨家将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杨家女将们的英勇事迹和抗敌情感。
这部戏曲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女性的坚强和勇敢,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以上即为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古代戏曲五首》的简要赏析。
这些古代戏曲以其精彩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人物情感,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文化传统和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戏曲汉宫秋剧情解读与演绎
古代戏曲汉宫秋剧情解读与演绎古代戏曲中的汉宫秋剧情是一种表达爱情和离别的经典主题,既有情感的张扬又有情节的发展,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本文将对古代戏曲汉宫秋剧情进行解读与演绎,以展现其魅力与内涵。
一、汉宫秋剧情概述汉宫秋剧情源于古代歌舞伎和戏曲剧种,以唱、念、做、打为基本形式,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唱词的表达,讲述了一段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
该剧情通常发生在汉代的宫廷中,以秋日为背景,描绘了宫廷的寂寥和人物的情感纠葛。
二、剧情解读1.情感表达汉宫秋剧情以情感丰富为特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高度的表演来传达角色的爱恨情仇。
男女主人公之间往往有着纠葛的情感,他们可能是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情侣,也有可能是被政治角力所迫离别的情侣。
剧情中的人物通过精湛的唱词和舞蹈动作,表达出内心的悲伤、思念和不舍。
2.离别主题汉宫秋剧情中常常出现离别的情节,这反映了古代宫廷生活的特点。
在剧情发展中,男女主人公可能因为政治原因或其他因素被迫分离,或者是因为个人选择而辞去宫廷生活。
离别引发了角色之间的情感冲突和反思,使得剧情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三、剧情演绎1.舞台设计在演绎汉宫秋剧情时,舞台设计的选择非常关键。
可以通过精心布置的宫廷景观、秋日的萧瑟树影、适宜的灯光和音效来打造出古代宫廷的氛围。
同时,舞台的布景、道具和服装需要符合古代宫廷的风格,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也要注入现代审美元素,以吸引现代观众的眼球。
2.角色表演在剧情演绎中,角色的表演至关重要。
演员需要通过精彩的唱词和舞蹈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充分展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
在扮演男女主人公时,演员要注重形象的塑造,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以使角色更具个性和魅力。
此外,演员的口齿清晰、表演自然也是演绎好汉宫秋剧情的关键。
3.音乐和歌曲音乐和歌曲在剧情演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可以选择古典音乐或者汉代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以增加场景的真实感和传统美。
歌曲的选择要与剧情相适应,既能表达角色的情感,又能契合剧情发展的高潮和转折点。
诗与剧《汉宫秋》
作者: 褚雪梅;孙瑞清
出版物刊名: 上海戏剧
主题词: 汉宫秋;戏剧艺术;主体心灵;当代戏剧;美学原则;美学精神;心理分析;中国古典悲剧;
百年史;马致远
摘要:<正> 当新时期戏剧艺术以短暂的十年期限,迅速越过以“讲故事”为特征的西欧戏剧的百年史程而追求主体心灵的诗意和哲理后,它的美学重心已开始由叙事原则转向了抒情表现原则。
这是一个怪圈,它的历史轨迹表明,当代戏剧的美学精神在摆脱了经典的话剧模式的同时,却日益在向以心理分析见长的中国古典诗剧的美学原则靠拢。
上述现象促使了我们从创作学的角度对古。
明代戏曲《汉宫秋》中的宫廷爱情与权谋纷争的描绘
明代戏曲《汉宫秋》中的宫廷爱情与权谋纷争的描绘引言明代戏曲《汉宫秋》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剧,围绕着汉代皇帝刘邦与后妃之间的复杂关系展开。
该剧生动地描绘了宫廷内部的爱情与权谋纷争,深入探讨了权力对于个人和群体之间关系产生的影响。
历史背景在明代,社会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然而,宫廷内却涌动着种种斗争和暗流。
这也成为了戏曲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剧情概述《汉宫秋》以刘邦登基为皇帝后,与多位后妃之间的故事为主线。
其中包括了爱情与权谋纷争等多重主题。
宠妃权谋在剧中,刘邦心系初恋情人虞姬,但因政治需要娶各地贵族女子为自己的御妃,引发了后宫复杂的权谋之争。
各位妃子为了争取皇帝的宠爱和权力,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斗争。
爱情与背叛除了后宫内部的政治斗争,刘邦与虞姬之间的爱情线也是该剧的重要元素。
然而,当虞姬被他人利用来达到其他目的时,她感到了巨大的背叛和痛苦。
皇权与个人命运《汉宫秋》还通过展示刘邦作为皇帝对于个人以及其他后妃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情节和台词,揭示了权力对于个体命运的重要性以及不可避免的相互关系。
情节发展《汉宫秋》将宫廷爱情与权谋纷争有机融合在剧情中。
通过多样化且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一个充满悬念和紧张气氛的故事世界。
反映社会现实明代戏曲常常透过历史故事反映社会现实,并以此探讨权力、爱情、勾心斗角等主题。
《汉宫秋》也不例外,在描绘宫廷内部纷争的同时,也间接反映出当时社会上的权利斗争和个人命运。
结论明代戏曲《汉宫秋》通过生动而精彩的剧情,深入展示了明代宫廷爱情与权谋纷争的复杂关系。
该剧通过揭示权力对于个体人物和整个群体命运的影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不予录入。这种主次分明的情节安排,使得全剧线 索清晰明了,有野立主脑冶野减头绪冶之效。
《汉宫秋》是末本戏,全剧由正末一人主唱,一唱 到底。对元帝这一形象的塑造,通篇的唱词是重要手 段,情节关目也在唱词中表现出来。全剧围绕汉元帝 设置的重要关目有巧闻琵琶、灞桥饯别和孤雁惊梦 等。正旦王昭君由于在剧中只有说白和科介,从拒贿 毛延寿而深居永巷、弹琵琶诉苦闷,到自请出塞和番、 留下汉家衣裳、沉黑江全节,这些精彩关目虽寥寥数 语着墨不多,但作者通过对昭君事迹进行有别于史实 的改编,打破了读者的期待视野。相比元帝来说,昭君 的情节安排更具有戏剧性。
第四折主要是借孤雁意象和梦境对元帝进行心理刻画紧扣剧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及其立意剧中前后共出现了五次雁叫科最后一次元帝在落叶萧条烛暗人静的宫中恍然睡去昭君入梦却被孤雁声惊醒幺篇伤感似替昭君思汉主哀怨似作薤露哭田横凄怆似和半夜楚歌声悲切似唱阳关三叠令将元帝对昭君的思念渲染到极致深化了悲剧意境
诗 中 有 戏 ,戏 中 有 诗
《汉宫秋》是《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的简称,是马致 远的代表作,也是流传下来最早的昭君戏作品,有较 高 的 艺 术 成就 和 历 史 价 值。对《汉 宫 秋》的 研 究 始 于 20 世纪 50 年代,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对其本事演变、 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的探析以及与其他戏 剧作品如《梧桐雨》的比较研究等几个方面。本文所要 分析的戏剧性与抒情性,仅有少数几篇文章对其抒情 特色有所涉及,尚无研究者对两者进行全面的分析。 《汉宫秋》作为一部传统的抒情戏剧,同时也具有戏剧 性 特 色 ,其 戏 剧性 虽 不 及《窦娥 冤》和《赵 氏 孤 儿》突 出,但仍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本文从抒情性和戏剧 性两个角度切入,具体阐述它们在《汉宫秋》中的体现 和作用,从而在共时平面上展现出《汉宫秋》各戏剧要 素及其相互关系,以此来探寻分析古典戏剧新的可行 方法。
《汉宫秋》围绕元帝和昭君两条主线来安排主要 情节,层层推进,两两映衬,同时串联起与其他人物相 关的情节,如毛延寿与昭君的索贿与拒贿,元帝和大 臣之间是否让昭君出塞而争执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系 统,主干突出又能够发散开来。同时对于矛盾冲突的 设置和人物形象的凸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矛盾冲突的设置 相比于西方戏剧,中国传统戏剧不专以激烈的矛 盾冲突取胜,但《汉宫秋》矛盾冲突的设置却是其亮点 之一。全剧围绕主要人物来设置矛盾,各重矛盾环环 相扣层单于自报家门交代了汉弱胡强 的背景,汉元帝风流多情难耐寂寞,毛延寿雕心雁爪 奉命选秀,单于恃强凌弱向汉索亲。接着第一折中毛 延寿借选秀中饱私囊、贪赃枉法,昭君不愿行贿而被 毛延寿点破美人图,被迫居于永巷,这是全剧第一个 主要矛盾,也是后续矛盾的生发点。继之,昭君苦闷难 耐借琵琶抒闷,元帝巧闻琵琶得见昭君,得知实情后 下令捉拿毛延寿,毛延寿畏罪潜逃并将美人图献给单 于,单于派使求索昭君,野若不肯予,不日南侵,江山难
—— —《汉宫秋》的戏剧性与抒情性探析 秦杰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文学 ANHUIWENXUE 艺
术 赏 析
摘 要:马致远的《汉宫秋》是一部戏剧性与抒情性兼具的作品。在戏剧性方面,《汉宫秋》对历史题材进行大胆 改编,巧妙地安排情节关目,使得全剧矛盾冲突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就抒情性而言,剧作者用抒情写 意的曲辞,选择抒情性意象,化引诗词和典故,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情感。正是戏剧性与抒情性的相互配合, 使得《汉宫秋》在中国戏曲长河中经久不衰。 关键词:《汉宫秋》 戏剧性 抒情性
综观全剧,各种矛盾层层相套,大小矛盾交织推 进,情节高潮与情感高潮交错,跌宕起伏,悬念丛生, 使戏剧具有较强的张力。同时,人物的特性如昭君的 坚贞、元帝的不自由、毛延寿的阴险毒辣也在矛盾冲 突中显现出来。
(三)历史题材的改编 《汉宫秋》是马致远根据昭君出塞故事改编而来, 据班固 《汉书·匈奴传》 载:野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 ……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 王嫱字昭君赐单于……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 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立二十八年,建始二年 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复株累单于 复妻王昭君,生二女冶盂。史书上所记的昭君故事简洁 平实,但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后世许多文人对其 进行了改造。《汉宫秋》 也是在史实的基础上敷衍而 成,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前代文人的影响,但也 较前人做出了很大的创新。 《汉宫秋》对历史题材的改编,在前面的分析中已 有所涉及。在故事发生的大背景上把番汉对立起来, 在形势上由汉强胡弱改编为汉弱胡强,为故事的展开 提供了一个可能生发的环境。另外,对昭君个人的经 历和结局也进行了改动。在历史上,昭君是一个由皇 帝野钦点冶的野和亲英雄冶,而在剧中则是昭君为息刀兵 主动和番,自沉黑江而死,成了一个具有强烈民族精 神和贞节观念的娘娘。较历史上的昭君,其曲折经历 和坚贞品格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冲击。同时,汉元帝 也由一个野难于失信冶的君主变成了一个风流多情、不 自由的帝王;而毛延寿历史上本无其人,剧中毛延寿 是在后世诗文改编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加工,不仅是 野丑画图冶的贪官,而且成为挑起争端的罪人。但正是 由于这些创新,原本平实的历史经过剧作者的改编, 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剧情也更跌宕有致。 二、《汉宫秋》的抒情性 王 国 维 在《宋 元 戏 曲 史》认 为 ,元 曲 为 一 代 之 文 学,其佳处可用野自然冶一词来囊括。而元杂剧之最佳 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野有意境冶的野文章冶。《汉
61
2018 年 5 期
总第 418 期
安徽 文学
安徽文学 艺 ANHUIWENXUE 术 赏 保冶于,这是第二个大矛盾,将昭君与毛延寿的冲突过 析 渡到元帝与毛延寿的冲突,引起汉胡对抗的紧张情势,
剧情达到焦灼点。是否交出昭君和亲,汉元帝与群臣 之间又形成了一个冲突点,大臣劝元帝不要因女色误 国,元帝愤大臣无一人可退番兵。双方僵持不下,最后 昭君做出妥协自愿和亲。至此,汉胡形势得到缓和,矛 盾双方暂时达到平衡状态。到第三折,元帝与昭君忍 痛惜别,昭君随番使入塞,行至黑江边投江而死,这是 昭君在守节与苟活的自我矛盾中做出的艰难抉择。第 三折矛盾已基本解决,第四折无实质情节发展,主要 展现元帝强烈的情感冲突,昭君入梦却转瞬消散,徒 留元帝的思念之情绵延浸漫。
一、《汉宫秋》的戏剧性 与西方戏剧不同,中国传统戏剧是以曲为本位, 这就决定了它的抒情特性。但散曲与戏曲是有区别 的,它与宾白、科介有机结合而构成戏剧,使戏剧同时 具备抒情性和戏剧性特征。在董健和马俊山的《戏剧 艺术十五讲》第三讲野戏剧性冶中,将戏剧性定义为野戏 剧艺术审美特征的集中表现冶淤,认为它是戏剧各要素 一以贯之的东西。而文学层面上的戏剧,其戏剧性主 要表现在集中性、紧张性、曲折性三个方面。据此,对 《汉宫秋》戏剧性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情节关目的安排 《汉宫秋》共四折一楔子,篇幅较为短小,受体裁 限制,全剧的情节安排要相对集中,以便在有限的篇 幅容纳较大的时空内容。《汉宫秋》的时空都是在说白 中简单点出,空间于汉宫与塞漠两个大背景之间转换, 时间从一个重要节点跳到另一个重要节点,在节点上 安排重要情节,进而对其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