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58练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核心考点(精华版)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核心考点(精华版)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文化生活》核心考点宏观把握教材:第一单元:文化的作用:第1课:文化对社会作用第2课:文化对人的作用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5课:文化创新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中华文化第7课: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0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单元:文化作用(第1课、对社会;第2课、对人)第1课: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文化的内涵如何理解?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实质: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推行强权政治。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加练套餐第四辑第58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新人教版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2017·天津高考)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
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城市建设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城市传统地名不仅是简单的自然实体标记,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
通过保护传统地名,对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加以储蓄留存,强化城市文化的涵养功能,为一个地区的公众打造风格独特的“精神的田园”。
这表明( )①传统地名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意义和概括功能②继承和发展地名文化能凝聚公众的城市归属感③地名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地名文化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当下中国文艺创作要善于从古典文化的精髓中汲取营养,从浩若烟海的典籍中找寻“中国好故事”。
当然,继承传统不等于因循守旧。
还要善于与现代技术和消费需求进行深入对接。
这告诉我们,文艺创作要( )①继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源泉②把握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③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④批判继承,推陈出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
可见(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④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某全国政协委员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富矿,我们需要从中不断攫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去传承它。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综合复习题10
课时作业(二十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基础题)下列关于传统文化表述正确的是()①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②只存在于历史中,不存在于现实中③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④具有绝对稳定性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A解析:②④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俄国著名剧作家果戈理说:“当诗歌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知识改变命运①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缩影②诗歌和传说都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③建筑作为流动的艺术是时代的展现④要加大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力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缩影,我们要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故①④符合题意,③排除。
诗歌和传说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②错误。
3.2 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②传统思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③传统习俗在社会生活中延续④文化对人的影知识改变命运响深远而持久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现实,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2016·临川一中月考)中国历来描写中秋月的诗词歌赋,多以期盼团圆为主题。
如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吟唱着悲欢离合之痛,让团圆的期盼成为离人孜孜不倦的憧憬。
中秋盼团圆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期许。
这一传统文化()①已成为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支柱和民族之魂②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民族凝聚力④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依然保持着它的基本特征A.①②B.①④知识改变命运C.②④D.①③答案:C解析: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①不选;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依然保持着其基本特征,②④正确;③不符合题意。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之时政专题(第四集):1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含答案)
时政专题一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背景材料】2017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创建于1997年,每两年评审一次,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并加强保护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对文献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上一次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于2015年入选。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对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考点链接】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1.文化对人的影响。
在世界著名四大古文字中,中国的甲骨文与写在水草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刻在泥板上的巴比伦楔形文字,以及雕在石头上的印第安人玛雅文字一起交相辉映,做都曾在世界文明宝库中大放异彩,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总要贡献。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
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3.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甲骨文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
古代中国人举行重大活动前需要占卜,占卜的主要工具之一就是龟甲,占卜完的结果就记录在龟甲上,以便事后进行验证。
所以甲骨文最早是占卜专用文字。
高考部编版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实现了首都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③表明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④发挥了首都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解析 题干中北京的做法有利于首都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该目标 仍没有实现,②错误;题干中并不体现首都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④不符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归纳总结
1.全面理解文化的特点
角度
特点
内容
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 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但 通过社会实践,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与社会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关系
有的现象
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与文明 的关系
文化不等同于文明
易错易混 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 解析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并非所有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 ) 解析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 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 转化为物质力量。( × ) 解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 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转化,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易错易混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
( ×) 解析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 现。 2.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域民族文化的总和。( × ) 解析 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不能认 为是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3.中华文化只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 ) 解析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 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2.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解析:中华诗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它是中华民族 的血脉和根基,这体现了A。B、C、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命题点二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训练3 中央文明办提出,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 之追忆、重阳之敬老,要在这些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 日”主题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 ①有利于彰显节日文化内涵,打造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的精神与情感 ③实现 了与时俱进,确立了民族节日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④能够让道 德完全适应现代生活,滋养人们的心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命题领悟,
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的理 解。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也可能以主观题形式综合考查对 传统文化的认识。
[疑 难 剖 析]
1.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
从传统文 化自身看
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 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答案:B
2.(2015·安徽卷,8)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 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 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 的烙印。由此可见( )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2)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 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之文化生活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之文化生活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文化生活模块综合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漫画《文化输出》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②要在文化渗透中提高文化影响力③要在文化传播中提高文化认同感④要维护文化安全,提高文化软实力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解析:B漫画反映的是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推行强权政治,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妥;③与题意不符。
2.“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
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
这说明()①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②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C网络语言被广泛使用,体现了①④;②中的“深远持久”与材料无关;③中“被动的”观点片面。
3.目前,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但人车争路的现象屡见不鲜。
“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
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④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A②中的“决定”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错误;不同国家文化影响下的人们对交通规则的认识体现了①③。
4.(开封模拟)著名数学家王梓坤说:“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
”这表明读好书()A.是获得世界奥秘的****B.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C.是提高人的素养的唯一途径D.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解析:B材料旨在强调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读好书属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故B正确;A、C、D都是错误的。
专题15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2019年高考政治答题模板(原卷版)
2019年高考政治答题模板专题15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答题要素】批判继承十发展创新十反对错误倾向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③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典例探究】典例1.(2018•江苏高考)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典例2.(2017·课标卷Ⅱ) 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
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典例 3.(2016•课标卷Ⅰ)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
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
“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典例 4.(2016·江苏高考)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温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单元整合讲义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政府之所以强调全民阅读是因为文化可以为社 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能够影响人的实践活 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④正确;优秀文化才能提高人 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①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 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③错误。
3.“全民阅读”应该重在培养公民的阅读习惯,从被动
(4)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 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 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 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信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 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信息②: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之一。
信息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 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信息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 的影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说明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意 义。
[参考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 质力量。建设书香社会,减少浮躁,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凝 聚力和创造力。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建设书香 社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建设有实力和有活力 的国家。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 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升全民 族的精神境界。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12
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明确考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二、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三、夯实基础(见默写纸)四、易错易混知识辨别,并能说明理由。
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3、传统文艺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4、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即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5、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6、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8、文化继承,要求对传统文化能够原封不动的承袭,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9、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0、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影响。
1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去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定功能。
五、重难点解析1、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传统文化是什么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提醒区分:①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的角度来说明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题型训练四引文类选择题
题型4 引文类选择题题型概述引文类选择题一般以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等为背景,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
这类选择题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题干列举一段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第二种,题干列举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让学生分析题肢中哪些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符合题干观点;第三种,题干列举一段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题肢也是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让学生分析哪些题肢与题干中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相一致。
解题策略解答引文类选择题,必须理解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的含义,若对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的意思都搞不清楚,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则无从谈起。
而一些古代、外国的名人名言本身晦涩难懂,则更增加了解答此类试题的难度。
它要求学生具有比较高的语文鉴赏能力和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仔细品读引文,准确、全面获取引文中的有效信息,要将泛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通读全文,把握引文的时代背景和语境,又要抓住关键信息,把握引文的中心思想,这是解答引文类选择题的前提。
(2)运用政治学科思维,对引文进行针对性分析。
要根据设问的要求,对引文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方面的解读,找出引文体现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观点,这是解答引文类选择题的关键。
(3)连接题干和题肢,选出正确答案。
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把题干和题肢放在一起统一进行考查,排除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和说法绝对的题肢,选择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
典型例题“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不飞跃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道”是运动变化的过程,是元气运动变化的结果。
2018-2019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含解析)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一、单项选择题Ⅰ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B.旁听一次价格听证会C.参加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活动D.就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向环保局提出建议解析:A属于经济活动;BD属于政治活动;C属于文化活动,故C符合题意。
答案:C2.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
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
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中“自然而然”的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③说法片面,排除;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C3.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是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C.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D.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D只看到一面,C说法错误。
答案:A4.20世纪30年代一首《毕业歌》激励着学子们投笔从戎,汇入抗日救亡的洪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解析:A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C正确。
答案:C5.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
2018高中政治(第06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3!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对于中国人来说,随礼是人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名目繁多的酒席操办,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也使家庭苦不堪言,再次引起了官方的关注。
下列关于“随礼”的说法正确的是A.随礼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B.随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C.随礼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改革或者完全抛弃D.随礼应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并适时调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①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①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要反对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错误态度全盘肯定和全盘肯定。
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必然隔断历史;全盘肯定,必然看不到发展,看不到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和人的发展作用的双重性。
1.对如何传承、发展、用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一套方法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这告诉我们,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①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②认为它既是社会财富也是社会包袱③运用其去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④利用其精华同时也要克服其糟粕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2.“孝”属于道德的范畴,并且是道德的根本,古人把孝看成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最高道德准则。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届高考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轮课时复习题及答案
2018届高考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轮课时复习题及答案2018届高考政治我们的中华化第一轮时复习题及答案 2018届高考政治我们的中华化第一轮时复习题及答案
5 c 2018届政治一轮复习时作业32
6 我们的中华化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明古国,浩如烟海的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化发展历程。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化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化的诞生时期
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化的发展
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化的“强势化”
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化的高度发展期,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殷周时期是中华化的萌动时期,对早期中华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不是形成时期,故①错误。
②③④⑤都是正确的。
答案D
2.有一首歌唱道“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化。
关于汉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中华化进入明时代的标志
②它是中华明的重要标志
③它是中华化的载体
④它是中华化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③ B.①②。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与传统文化相关主观题汇编
2018高考政治复习传统文化篇12题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
根据教育部要求,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小学生将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
新教材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增加了古诗词比例,新增了多篇传统文化内容。
2017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指出,优秀文化进校园要针对各个学段特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适合什么内容,教材里面就进什么内容。
优秀的传统戏曲、国画、书法,甚至包括中医药,都可以进,还包括传统体育,如武术、太极等。
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在感知、体验和创造中了解中华文明,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2)某班级以“弘扬国学”为主题举办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要求主题鲜明、传递正能量,每条不超过20字。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意见》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为此,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就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有位学者认为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他说,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要利用课程教学改革契机,把中华传统文化编写进中小学教材之中。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温习第58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2014·安徽高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从来被看做是最大体、最重要的德性之一。
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此刻,社会提倡“常回家看看”。
这告知咱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彼此借鉴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2.某市为了宏扬孝道,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其中有“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埋儿奉母”,讲的是汉代人郭正为节省粮食供奉母亲,决定埋掉儿子。
很多网友大呼同意不了。
对此明白得正确的是( )①新时期的孝文化应该摒弃传统孝道而从头开始②不符合社会进展要求的传统孝道是时期的包袱③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④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近来,各地高考改革方案中对英语和语文考试方式和分值的调整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其中北京拟:英语分值150分降至100分,语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专家分析说,这一调整:增加母语教学刚性要求,有利于提升国人母语的应用能力、人文素养和文化自豪感。
提高母语教学( )A.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B.是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必然要求C.集中表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D.有利于抵御落伍文化和腐朽文化的阻碍4.我国杂技历史悠长,因演出技术精湛而深受观众喜爱。
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成效,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
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要紧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知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④以现代艺术手腕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当下中国文艺创作要擅长从古典文化的精髓中汲取营养,从浩若烟海的典籍中找寻“中国好故事”。
固然,继承传统不等于因循保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2014·安徽高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
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2.某市为了弘扬孝道,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其中有“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埋儿奉母”,讲的是汉代人郭正为节省粮食供奉母亲,决定埋掉儿子。
很多网友大呼接受不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的孝文化应该摒弃传统孝道而从头开始②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孝道是时代的包袱③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④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近来,各地高考改革方案中对英语和语文考试方式和分值的调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其中北京拟:英语分值150分降至100分,语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专家分析说,这一调整:增加母语教学刚性要求,有利于提升国人母语的应用能力、人文素养和文化自豪感。
提高母语教学( )
A.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B.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必然要求
C.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D.有利于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
4.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
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
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当下中国文艺创作要善于从古典文化的精髓中汲取营养,从浩若烟海的典籍中找寻“中国好故事”。
当然,继承传统不等于因循守旧。
还要善于与现代技术和消费需求进行深入对接。
这告诉我们,文艺创作要( )
①继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源泉②把握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③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④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
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
可见( )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④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6·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
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
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在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
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拓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请列举一项优良家风,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传承该家风的两点意义。
答案精析
1.D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推陈出新,D正确;A、B、C错误。
]
2.B [①中摒弃传统的说法不对。
题干中“埋儿奉母”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孝道,是时代的包袱,“埋儿奉母”还说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②③正确。
④本身说法不对。
]
3.A [母语属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A符合题意;B、D 与材料无关;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
4.D [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现代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可见③④符合题意。
①与题意无关;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②中“取代”一词说法错误。
]
5.C [文艺创作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①错误;③正确的说法应是“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
6.B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摒弃了落后的祭扫风俗,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低碳”祭扫方式,故①④正确。
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排除③。
②说法太绝对,排除。
]
7.(1)“邻居节”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2)答案示例一孝老爱亲: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有利于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
答案示例二诚实守信: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果学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第(1)问考查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从材料中“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很容易确定邻里文化是传统文化;而“友爱互助”“和睦融洽”也很容易联想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从材料中的“百姓自己的节日”“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拓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体现出这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也是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做文化题,分析材料很重要,千万不可不看材料而闭门造车,那样很容易答偏答不全。
第(2)问是开放性题目。
要注意题中的信息是:一项优良家风,两点意义,只要根据要求来回答,得分应该比较容易。
注意家风是优良家风,可以结合前面的材料,选择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勤俭持家等家风来写,意义要写出两点,根据家风,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