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世纪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处理好几者之间关系
德育管理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广元中学 赖永红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职业认同与合理期望
1、职业认同
(1)普通的一行 ) (2)自由的一行 ) (3)坚守自己的“一元” )坚守自己的“一元”
2、对学生合理期望
(1)卡耐基的感悟 )
(2)家庭教育的影响深刻而持久 ) (3)合理设定期望值 )
二、直面现实与坚守理想
1、直面现实
1) (1)德育时空受限
(2)学校出不起乱子 ) (3)升学挨不起板子 )
2、坚守理想
(1)不能把德育管理庸俗化 ) (2)不要贪天之功为己有 ) (3)不要忘记育人为本 ) ·好心态 ·好习惯 ·好德行
三、耐得住寂寞与出得了风头
1、耐得住寂寞
(1)不要担心校长不知道 ) (2)敢于面对“高温高压”的岗位 )敢于面对“高温高压” (3)用好教育和管理的两手 ) (4)重视偶发事件的处理 )
五、学生训导与班主任培训
1、学生训导
(1)氛围要好 ) (2)观点要正确 ) (3)材料要鲜活 ) (4)关注生活 ) (5)扣抚学生心灵 )
2、班主任培训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自己做到:可信、可亲、学生敬畏 自己做到:可信、可亲、 ·相信学生:可爱、可塑、可控 相信学生:可爱、可塑、 ·师生关系不是亲情、友情关系 师生关系不是亲情、 ·距离要适度
2、出得了风头
(1)重视聚焦时刻 )
(2)凸显影响力和冲击力 )
四、把握底线与彰显个性
把握底线, 1、把握底线,自我约束
(1)照相取角度,为师显正面 )照相取角度, (2)教育管理行为要规范 ) (3)永远不要恨学生 ) (4)永远不要与学生对着干 )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阵地。
学校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与未来,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学校是一个集体教育的场所,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的重要地方。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如何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但也要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能抹杀学生个性,更不能压抑学生的人格发展。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达到平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是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深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也要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学生接受到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和知识,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可以相得益彰,相互交融,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有文化底蕴和现代素养的优秀公民。
三是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学校教育要既注重理论的学习,又要注重实践的锻炼,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相辅相成,学以致用。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一些学生存在着学习理论知识虽然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实践能力方面却有所欠缺的现象,如何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关处理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几个关系的建议
面对国际格式的转化、国内社会的转型、基础教育的转轨,中小学德育工作将经历一场严重的考验,但同时也是德育发展的有利机遇。
为此,当前处理好新时期德育工作中的几个关系相当重要,特建议如下:(1)要处理好行政治理和科学探究的关系。
新时期德育是一门科学。
改革和治理中小学德育的决策要科学化、***化,必须和科学探究相结合。
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个特征是复杂性。
因此,行政出题目,科研找答案,决策作指导,将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个新方式。
自觉地发挥科研气力,是开创中小学德育新格式的长远之计。
是否重视教育科研,是衡量教育行政干部由经验型向科学决策型转变的重要标准。
(2)要处理好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关系。
德育的科学性,指德育的内容和方法符合客观要求、教育规律;德育的针对性,指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又要和具体环境中具体对象的具体特征相结合。
这两者的关系,主要是要解决德育内容落后于现实,既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又脱离学生实际的新题目。
这就要求德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针对性,二者相结合,便能增强实效性。
(3)要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德育的特征是引导学生自我熟悉、自我辨析和自我塑造,把新的时代的要求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使其成为优良品德形成的内驱力。
教师的主导功能主要培养和进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由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同时,教师也应大胆地坚持正确导向,这样才会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4)要处理好学校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进步,改革开放成就明显,这些对青少年学生是活生生的正面教育。
同时,社会上的某些消极因素也在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德育工作者,不要怨天尤人,要相信教育的气力,尽不能由于社会上存在***现象就放弃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要立足学校小环境,引导学生善于历史地分析,全面的比较,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作为自己的判定和选择。
中学德育工作需处理好五对关系
‘‘
破 意 味 着舍 弃原 先 的 德 育 设计
、
,
”
、
道 德 的 成长 提供 了 注 脚
。
“
”
“
”
。
,
,
育 模 式 的 建设 才 具 备 针 对 性 和 可 操 作 性 活 动 整 合 道 德 资 源 实 施 道 德 教 育 的 过 程 中 逐 思 从 破 中反 追 问 能 更 好 地 为 立 提 供 价 步 达 成 破 和 立 的 动 态 平 衡
, ,
自
行寻 找生
德 育 内 容 和 德 育 方 式 符 合 中 学 生 的 发 展 实 际 和 活 中 的 德 育 素 材 拍 摄 微 电 影 在 拍 摄 和 观 看 影 片 时 代 发 展 的 要 求 的 过 程 中 让 学 生 自 己 思 考 和 反 思
。
。
一
破 和 立 的 关 系 为 了 在 破 和 立 的 相 互 关 系 中 寻 找 平 衡 德 育 工 作 是 项 破 立 相 辅 相 成 的 系 统点 提 升 学 校 道 德 教 育 的 效 率 德 育 工 作 者 要 用
”
“ ”
, ; ,
的 互 动 转 换 走 向 道 德 的 发 展 和 成 熟 从 道 德 施 育 新 价 值 和 增 长 点
因 为 它从 另 外
,
一
个角度为
教主 体来看
为 道 德 的 正 向 修订 提 重 新 整 合 德 育 资 源 反 思 德 育 效 能 意 味 着 从 批供 了 契 机 学 校 管 理 者 或 班 主 任 在 德 育 实 践 活 判 走 向 建 设 有 效 地 破 才 能 髙 效地 立 德动 中 要 始 终 围 绕 着 这 对 正 反 命 题 在 践 行 道 德
中学德育工作需处理好五对关系
中学德育工作需处理好五对关系作者:杨云周建民来源:《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7年第4期【摘要】德育工作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发展的前提,是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德育工作者应从德育内部着手,以五对相互依存的德育关系为切入点,寻找高效推动德育工作的杠杆,精准开展各项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活动;德育实效;德育过程【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1-0031-02【作者简介】1.杨云,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江苏宜兴,214200)教师,一级教师,宜兴市优秀青年教师;2.周建民,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江苏宜兴,214200)副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优秀班主任。
中学德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处理好德育的五对关系,使德育功能、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符合中学生的发展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破和立的关系德育工作是一项“破”“立”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
从道德行为主体的维度看,同一道德主体在成长、认知、蜕变的过程中经由“破”和“立”的互动转换,走向道德的发展和成熟;从道德施教主体来看,“破”意味着舍弃原先的德育设计、重新整合德育资源、反思德育效能,意味着从批判走向建设。
有效地“破”才能高效地“立”,德育模式的建设才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破”中反思、追问能更好地为“立”提供价值评判。
例如,对于一项低效的德育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主导因素是什么?因变量有哪些是非预设性的?它出现的背景如何?这些反思为如何“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邀请专业人士开设法制报告和放映露天电影是我们学校德育的重要活动,但由于形式陈旧、内容单一,这种德育形式现在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导向作用。
基于这一现实,学校摒弃了大一统的“形式主义”,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活动,将法制报告改成“法制在我心中”或“我心目中的法制”讲座,以学生身边的事为案例,通过鲜活的案例进行法制教育,更容易为学生所接收。
道德教育中须处理好的三对关系
黎
玮: 道德教育 中须处理好 的三对关 系
・9 ・
在 儿 童 i 2 , 中所 拥 有 的绝 对 权威 。正 因 为他 律 阶 段 , 儿 童对 理 解 和执 行规 则 是 如此 的直 观 , 这 提 醒教 育 者 得为儿 童 制定 “ 好” 的规则 、 树立“ 好” 的榜样 。 首先 , 对榜 样要 有 清醒 的认识 。“ 榜 样 既可 以是
皮亚杰用“ 临床 ” 观 察 法 研 究 发 现 儿 童 道 德 发
展 由他 律走 向 自律 的过 程 。道 德教 育最终 目的是培 养 儿 童 的 自律 , 但 不 可 否认 儿 童 自出生 起 , 就被 抛
员的社会尊严 同时保障了社会正常运转。概言之 ,
无 论 是 从 人 的 自然 属性 还 是 社 会 属 性 都 决 定 了人
明呈 现榜 样 的形 式 可 以多 样 , 这 一 方 面为 父母 和教
种新的意义。皮亚杰认为 : “ 理性 的模式 , 尤其是
这个重要 的互惠的模式 ( 关系逻辑的根源 ) , 只能在
协作 中发展起 来 , 也 只有通 过协 作才 能发 展起来 。” 【 ” 总之 , 通过协作 , 规则 被 儿 童 的理 性 认 同 , 它 所 体
态, 不能将规则与所处 的情境结合 , 规则所传递 的
实 质还 无法 理解 。儿童 为做个 好孩 子 和出 于本能 对 长 辈 的敬 爱而 去遵 守他 们 制定的规 则。因此 , 可能 长 辈 的一 个 眼神 、 一 句 话 都 成 为一 个 规 则 , 更 不 用 说 命令式 的“ 应该 ” “ 必须 ” “ 不许 ” 所 表 达 的 明示 规 则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立德树人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核心理念,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品德高尚、素质全面的人才,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
在实践中,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课程与素质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学与学生的关系。
首先,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课程与素质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学校必须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并在教育实践中注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健康、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其次,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传统教育强调的是知识传授,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将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教学与学生的关系。
学校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培养人才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此推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处理好这三对关系的基础上,学校教育才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将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素质全面的人才。
最后,我们相信,只有学会立德树人,才能够让人类社会更加光明和美好。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即通过教育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然而,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要教育界处理好三对关系,分别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首先,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对于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生应该通过学校教育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家国情怀、民族自信等优秀品质。
同时,学校教育也不应停留于传统文化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真正领悟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其次,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现代社会变化快速,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学校教育不能脱离时代,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要求。
学生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应用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社会交往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必须牢固地建立起来,以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与社会的连接和融合。
最后,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但学生的个体差异离不开考虑。
学校教育不应该一刀切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应该注重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性格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让学生全面发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在实施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自由与规范的关系。
只有处理好这三对关系,学校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立德树人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要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基础。
在这一关系中,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社会担当,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道德。
在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要注重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和参与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学校教育还要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创设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担当。
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要注重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内在表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积淀和精髓。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基础和根本,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方面,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
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学校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三对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对关系是学科和素质的关系。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科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素质教育是学生
发展创新和动手能力、品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要融合学科和素质教育,让学生了
解知识和人生价值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第二对关系是教育和竞争的关系。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也不能只关注
学生能否进名校、考取优秀成绩。
教育是培养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事业,要让学生具备多元
思维、创新精神、担当责任的品质,在社会职业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同时,学校
教育不应过分追求竞争的结果,强调教育的过程和培养的品质,让学生关注自我价值的提升。
第三对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学校教育是系统性的集体教育,要发挥好同学互相
学习、竞争、合作的作用。
但也要注意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长、需求和发展节奏,不
能一刀切或强行要求所有学生向同一目标发展。
学校教育要扶持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每个人都能在集体中发挥最大价值,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和谐发展。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摘要】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实践中,学校教育必须处理好培养学生自主性与规范性、平衡独立性与合作性、处理竞争性与合作性、促进个性发展与集体精神结合等关系。
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立德树人的途径和方法值得关注,未来学校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弘扬立德树人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学生受益于优质教育。
【关键词】学校教育、立德树人、关系处理、自主性、规范性、独立性、合作性、竞争性、个性发展、集体精神、社会实践、途径、方法、未来发展方向、立德树人理念、教育事业、发展。
1. 引言1.1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环节。
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正确思考、积极应对。
学校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质的学校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新一代人才,为社会注入活力和希望。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学校教育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环节。
通过学校教育,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优秀人才。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
1.2 立德树人的意义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立德树人的意义在于提倡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素质的提高,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立德树人,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和心理支撑。
最新-正确认识和处理德育中的八个关系 精品
正确认识和处理德育中的八个关系一、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当前,要着重纠正一些学校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克服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上存在的教学是硬任务,德育是软任务;分数是硬指标,表现是软指标、德育要为智育服务、升学率上去了,一切工作都上去了等不正确的认识,使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真正在头脑里扎根。
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要依靠科技和教育,光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是不行的。
学校必须理直气壮地抓智育,抓教学质量。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学校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要理顺关系。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健全制度。
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例会、学生管理、表彰奖励等制度。
三是要抓好队伍。
要选派那些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担任党团队干部、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心德育工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多作贡献。
四是增加投入。
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安排经费时,应明确划出德育的专项经费,保证德育教学、教研、师资培训、社会实践等所需经费,努力改善和优化德育工作手段。
二、目标与任务的关系。
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应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培养目标来确定,应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小学、中学、大学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地规划各个教育阶段的工作目标、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
小学以培养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五自自学、自理、自强、自护、自律能力和良好的品德行为及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初中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为重点;高中以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法制观念和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科学的思想方法为重点;大学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上的自律能力为重点。
理清三种关系 助推德育工作
理清三种关系助推德育工作摘要:立德树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抓好德育工作,是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也是是抓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德育;智育;活动;家庭教育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始终融入教育化教学的全过程,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进一步的理清德育工作中三种常见的关系,更好的规范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学校德育建设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一、理清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一)德育是培养人的素质关键。
社会主义德育是要解决中国人的思想政治信仰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教育者通过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思想道德施加一定的精神外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信仰、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一个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学校教育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
只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德育教育,才能有效促进学生高尚文明品质的形成及其发展,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发展动力和情感的支持。
特别是学校要切实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教育,增进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
(二)智育是培养人的重要基础。
智育问题是一个研究解决和推动人类的智力向高水平发展的社会科学问题,是通过适当的途径和科学方法系统地传授科学技术和文化相关知识,使我们的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财富,并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智力、综合文化水平和较强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进而改造当今世界的潜在知识和能力。
在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最关键的是科学和技术的竞争,竞争的实质也是科学知识和能力兼备的人的国际竞争。
因此,要把我国进一步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必须把现代化的教育事业摆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而要大力发展现代化的教育和事业,智育必须永远是发展的基础。
(三)科学处理好德育和智育的关系。
德育工作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德育工作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广西马山县马山中学黄大达德育工作虽然是艰苦而复杂的,但也是有章可循可学的。
要搞好德育工作,就必须处理好如下的几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
这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是相对而言的。
如果我们把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或大学的各个德育目标当作是长期的,那么,我们每一周、每一个月的德育目标就是短期的。
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时间的长短问题,长期目标原则上是包含短期目标的,但有时的短期目标是临时性增加的,所以短期目标又既有相对的独立性。
短期目标是组成长期目标的主要内容。
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我们不能因为要完成长期目标而忽略了短期目标,也不能因为要完成短期目标而影响长期目标的完成。
二是要处理好传统性与时代性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传统是指我们德育工作中那种比较具有稳定性、传统性的内容,比如诚信教育、团队教育、挫折教育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比较稳定的,具有传统性的。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现实生活的许许多多情况,制定出一些具有时代特色、时代意识的德育内容,比如时尚文化、网络文明等等,就是说,我们的德育工作,既要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知识,也要使他们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那才能有利于他们的生存与发展。
三是要处理好内塑与外塑的关系。
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要达到内塑心、外塑形的作用与效果。
所谓的内塑,就是指我们的德育工作要把学生的内心塑造成怎么样的一种心态、怎么样的一个层次、怎么样的一种标准,通俗一点讲就是我们的德育工作给学生的内心造成了一种怎么样的作用与效果。
而所谓的外塑,就是指我们的德育工作的内塑作用在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式,比如是某种神态或态度,某种动作或语言等等。
当我们教给学生某一种道理之后,学生就有了相应的形为、语言、神态与态度等,那说明我们的德育工作已经到了某种标准。
比如说礼貌教育,当我们传授给他们礼貌相关的知识与道理后,学生就渐淅变得文明起来,一言一举都有了明显的进步,那就说明这种教育已经达到了内塑心、外塑形的基本要求了,否则,还得继续强化这种教育。
德育治理需协调五个关系
德育治理需协调五个关系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校德育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解决德育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有对症下药。
要想彻底解决德育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另辟蹊径,采取不同于以往管理式的手段,而采取治理手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根除德育的病根,切实提高德育效能,促进德育的健康发展。
何谓“德育治理”?我们认为,德育治理是指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在德育活动中出现相互冲突和相互竞争的利益各方进行调节的一种过程。
这样的德育治理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居高临下式的、灌输式的或是控制管理式的德育管理活动,而是强调参与治理的各方平等合作,在治理过程中协调互动。
那么,中小学德育应当如何治理呢?应该协调处理好哪些关系呢?本文试从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和德育环境及其各子要素之间关系的协调,对中小学德育治理进行论述与分析。
一、协调好德育内外主体之间的关系从德育治理的外部主体来看,要协调好学校、政府和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把学校看做是社会道德文化传递的中心,忽视了家庭和政府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导致现在学校单方面进行学生德育工作,成效微乎其微的局面。
因此,从德育外部主体来看,必须要均衡好学校、家庭和政府三者在德育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形成学校、家长和政府三者合一的全面网络。
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家长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以班级为单位对家长进行德育培训,让家长意识到家庭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大作用,教家长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
通过这种家校合作的模式使家长和学校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使家长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实现从家到校学生德育工作一条龙。
政府一方面可以利用行政权力监督学校的德育工作,督促其改进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强制性措施,严厉惩治误导青少年的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取缔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站,整治社会不良风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一个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从德育治理的内部主体来看,首先要协调好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双主体关系。
关于处理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几个关系的建议_1
关于处理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几个关系的建议面对国际格局的转化、国内社会的转型、基础教育的转轨,中小学德育工作将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但同时也是德育发展的有利机遇。
为此,当前处理好新时期德育工作中的几个关系相当重要,特建议如下:(1(2这(3向,这样才会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4)要处理好学校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革开放成就显著,这些对青少年学生是活生生的正面教育。
同时,社会上的某些消极因素也在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德育工作者,不要怨天尤人,要相信教育的力量,绝不能因为社会上存在腐败现象就放弃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要立足学校小环境,引导学生善于历史地分析,全面的比较,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作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
优化学校小环境,也会对社会大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关于当代道德教育问题的讨论: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道德教育的复兴”。
80年代末以来,道德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家教委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善大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通知、纲要和实施办法,委托有关物,一、德水平的总体评价上,我们应该采取后一种标准,即社会的、历史的标准。
凡是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有助于社会全面进步的道德,就是进步的道德。
这种道德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代表着现状的变革,代表着未来的”、“拥有最多的能够长久保持的因素”的道德。
相反的,就是过时的、丧失了合理性的、应该淘汰的道德。
这种标准也就是道德评价问题上的历史唯物主义标准。
遵循这样一个评价标准,与会者一致认为,当前我国社会道德水平总的来说是进步的、上升的、“爬坡”的。
由不平等走向平等,由人身依附走向人格独立,由重义轻利走向义利结合,由非主体性走向主体性,是道德进步的主旋律。
这种进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当代的学者们构想出来的,而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孕育出来的。
浅议德育工作的“八大关系
浅议德育工作的“八大关系一、“德育为先”与“教学中心”的关系“德育为先”与“教学中心”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两个基本问题,也是办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一对矛盾,处理不好,德育难以落实,教学难以搞好,人才质量难以提高。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从这个基点出发分析,可以发现二者相结合体现出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
德育的主渠道是教学,德育也要通过教学形式实施;教学中有大量德育资源,发掘好、利用好这些蕴涵在各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德育效果;教学也需要德育工作的配合与支持,特别是结合教学做好德育工作,会大大有助于做好教学工作。
二、德育工作中的党、政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党委领导变成党委包揽一切,事无巨细,党政不分,行政无事可干,学生工作变成党委的“专利”;二是行政不过问,放弃责任,认为学生工作是党组织的事,遇事便推,使党组织变成“孤军奋战”,要钱无钱,要人无人;更有甚者,极个别行政领导认为德育工作无用,是“不干正事”,刁难、为难、扯后腿,自己不干,也不让别人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党、政要从不同角度认清各自职责,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全面培养人、培养完整人的教育合力。
三、德育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在德育工作中,德育与行政管理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一方面,德育不是只靠讲道理就能奏效的,它需要行政管理措施的配合;德育工作只有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实际困难相结合,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才能收到更大实效。
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也决不是单纯使用行政手段,不从教育出发的管理,是见物不见人的管理,不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正确处理德育与行政管理的关系,重要的是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从严,纪律惩罚从宽;坚持对道德品质行为性质的问题从严,对属于思想认识性质的问题从宽;在思想认识问题上,对政治思想问题从严,对一般思想认识问题从宽。
德育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德育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作者:张明同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6年第5期甘肃会宁县大沟中学(730721)张明同[摘要]德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说德育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长期以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在成绩背后被忽视了的问题仍屡见不鲜。
诸如工作中顾此失彼、关系处理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德育的目的。
[关键词]处理德育关系[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50090一、处理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德育工作的关系1.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政治责任感,确实克服部分科任教师只教书而不育人的现象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关系到民族兴旺、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事。
只有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教师必须通过政治学习、理论学习、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教书育人的思想意识。
要把教书当作自己的天职,把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和心灵上培养及引导学生,使他们先成人后成才。
因此,教师的一切行为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
2.加强师德教育,纠正教育行业中的不正之风目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和教育思想意识被淡化,个别教师的教学思想由校内向校外倾斜,做家教、办补习班,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
殊不知,不务正业、只抓金钱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其言行势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既丧失教师的威信,又会使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教育工作中的要求提出质疑。
同时,青少年是喜欢模仿的,教师的不良思想和行为,长此以往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终身不利的影响。
3.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特殊优势作用,从中感受到学生在自身发展中取得的进步利用团队、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的先进性,广泛开展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诸如各种公益劳动、学科竞赛、读书报告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新世纪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处理好几者之间关系
1、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正确对待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必须坚持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和传统文化一样都是人创造的,它既是前代人和后代人在道德文化联系上的中介,又必须经过后代的自主选择才能承继,正确对待的态度首先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方针。
超越创新就意味着突破,既优于又高于资本主义文明又适应当代社会要求的新文明、新传统、新道德。
超越创新和批判继承是相辅相成的。
批判继承是超越创新的基础性步骤,没有批判继承,所谓超越创新是一句空话;反过来说,超越创新构成批判继承的目标指向,不能实现超越创新,所谓批判继承就毫无意义。
这两者的辩证统一,对我们来说就是要立足于现代和未来,既批判继承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的精华,使之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又从时代的课题出发,赋予它以现代意义,使之同时代精神相融合,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道德文明。
2、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异质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冲突和融合,都是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这在当代更是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因此可以说,在当代一个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既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能充分地吸收其他民族那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的积极成分和合理因素。
所以当代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只能是也应当是“民族意识”和“全球意识”的有机结合,是民族化和世界化的统一。
21世纪中国道德教育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以现代化建设实践为依据,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原则,继承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当代世界道德教育的文明成果,努力开拓自身发展创新的道路。
要发扬优良道德传统,并将其融入新构建的现代道德体系,使现代道德教育体系植根传统文化,富有中国特色。
同时,中国道德教育又将面向世界,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各国道德教育和的交流与合作,博采适合国情的道德教育先进理论、材料和经验,并将其融入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教育体系,使中国道德教育体系汇入世界大潮。
3、解放与规范的关系。
要力求解放与规范的协调发展。
道德教育再也不能是单纯从外部施加给人的说教和约束,而应是以人为本,把道德作为人的内在需要,把受教育者作为成长着的思想道德主体来培养,以主体德性的发展和德性主体的建构为根本目的。
因此,它将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的双手、学生的嘴、学生的空间和学生的时间,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着力提高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道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道德教育又将重视“规范教育”,把合理规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类道德文明与群体自律精神的集中体现,致力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学生日常行为等规范的养成教育,使这些规范化为主体内在“自律”的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建立更加合理的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为主体德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使主体真正获得对道德必然的把握即道德自由,使其得到真正的解放。
4、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
要力求一元化调节多元化。
在以市市场经济为先导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面对多元化的世界,面对时代价值取向和传统价值观念,每一个体都经常处在价值观念的冲突、判断和选择之中。
但任何社会和个体的社会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秩序和彼此对其价值追求的尊重,都需要约定一定的公共的价值要求和行为准则,去规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市场经济和利益主体越是多元化,越是需要从中约定一些一元化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否则任何个体和群体都不能在实现两个文明的活动中共存共荣。
我们应该在德育过程中正视社会和受教育者价值观的多元化,但要坚持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一元化,要用代表个体根本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一元化价值观念调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使人们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凝聚力,以维护社会秩序,并推动社会前进。
5、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两个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从社会学意义来看,德育过程的本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教育学意义来看,德育
过程是教育者主体性的实施和受教育者主体的实现过程。
教育者的主体性在德育过程中是一种实性存在,具有自我规定性,先于德育过程而获得;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在德育过程中在教育者的直接影响下完成和确立的。
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意义在于赋予受教育者主体性以可控制性的特征,受教育者主体性可体现为对控制的自主选择及体验。
我们在倡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双向交流和对话关系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要确立和实施主导地位,要把受教育者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体来看待,通过发展人的个体素质体现对受教育者成长与发展的关怀精神,要真正把握住受教育者已有的道德发展状况,发挥积极的激励作用,引起受教育者道德冲突,以产生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更应看到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作用,让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作用体现在实现目标要求中,培养受教育者强烈的参与意识、勇于进行道德体验的表现以及为远大理想奋斗的毅力和高度的自制能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并在成功体验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