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重症肝炎
肝炎发病后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或应用损肝药物、妊娠晚期罹患肝炎等易诱发本病。
(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初期类似一般肝炎,起病后10 d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具有以下指征之一者可以确诊。
1.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
2.黄疸迅速上升(数日内血清胆红素上升大于171umol/L),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酶胆分离、A/G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
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治疗】
本型肝炎的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肯定有效的特效疗法,故应采取综合疗法。其原则是:支持疗法,减少肝细胞坏死,促使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井发症,加强监护,千方百计维持病人生命,等待肝功能的恢复。
对肝-肾综合征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控制水分摄人量遵循量出为人、宁少勿多的原则。通常以每日显性失水加非显性失水再减去内生水为人液总量的标准,有发热者体温每升高l℃,成人可酌情增加入水量60ml--80ml。
2.山莨菪碱
3.前列腺素E1
4.利尿剂的应用①速尿100mg溶于50%葡葡糖溶液20ml内静脉注射,每日2次;病情严重者,可采用大剂量,有报道用1000mg--2000mg/d者;②血管扩张剂可消除肾血管痉挛和肾肿胀,改善肾血流量。氨茶碱0.25g稀释于5%--10%葡萄糖溶液20mml中,静脉注射,2次/d--3次/d;③利尿合剂:将普鲁卡因1g、氨茶碱250mg,苯甲酸咖啡因250mg、维生素C3g溶于10%--25%葡萄糖溶液500ml中,l次/d--2次/d静脉滴注。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第9页
(二)各型肝炎临床诊疗依据
• 3. 重型肝炎:
• (1)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 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显著,快速出现Ⅱ度 以上(按Ⅳ度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 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 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还未出现 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
(注射部位瘀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电解 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 活动度≤20%。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第12页
• 4. 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 但自觉症状常较轻,皮肤瘙痒,大便灰白,
常有显著肝脏肿大,肝功效检验血清胆红
素显著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 原活动度>60%或应用维生素K肌注后一周 可升至60%以上,血清胆汁酸、γ谷氨酰转 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水平可显著升
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楚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
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脏肿大;胆囊有时可见 “双层征”。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第8页
• 慢性肝炎试验室检验异常程度参考指标
项目
轻度
中度
重度
ALT和/或AST(IU/L) 胆红素(μmol/L) 白蛋白(A)(g/L)
≤正常3倍 ≤正常2倍 ≥35
>正常3倍
>正常3倍
• (1)轻度 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效指标 仅1或2项轻度异常;
• (2)中度 症状、体征、试验室检验居于轻度和重度 之间;
• (3)重度 有显著或连续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 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 痣、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者。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8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发性 反应 多 、病 死率较 高 的一种 ,现 对我 院20 年3 一20 年3 08 月 09
10ml 0 左右。保持患者体 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纠正低钾 、
低钠 及碱 中毒症 状 。
1. . 2胰高糖 素一 胰 岛素 ( —) 法 :胰 高糖 素 1 及普 通胰 岛 4 GI 疗 mg
素 1 Ou,加 于 葡萄 糖 液 内静 脉滴 注 , 1 2 : ,阻止 肝 细胞 坏 ~ 0/ d
吉林 医学2 1年4 00 月第3卷 第 1期 l 2
8  ̄ 重型病 毒性肝炎 临床分 析 6J
杨春林 ( 云南省昆明市宜 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昆明 62 0 5 10)
【 要】目的 :探讨重 型病 毒性肝 炎 的临床特 点 、治疗方 法 以及 预后 分析 。方法 :对 20 年3 ~ 0 9 月 确诊 的8例 重型病 毒性 摘 0 8 月 20 年3 6 肝炎 的 临床特 点 、治疗 方法 及 预后 进行 回顾 性分 析 。结 果 :8例 重 型病 毒性 肝炎 患 者 中 ,急 性重 型 病毒 性肝 炎发 生率 81%,治愈 l 6 .4 0 例 ,好 转2 例 , 自动 出院3 ,病 死5例 。结 论 :及时诊 断 、治疗并 采取 积极 措施 防止并 发性 反应 的发 生 ,能有效 提高 患者生 活质 量 , 1 例 2
月确诊 并治疗 的8 例临床 病例 的 回顾 性分 析结果 报告 如下 。 6
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组 全身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
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即甲、 乙、丙、丁、戊型,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 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除乙型肝粪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4 型均为RNA病毒,而且4型之间也有较大差 异。
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
甲型肝炎以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甲型肝炎病后免疫 力一般认为维持终身。
乙型肝炎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且为无黄疽型多见, 感染后对有同一亚型HBsAg的病毒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 对其他亚型免疫力不完全。30岁以后,我国近半数的人可 检出抗-HBs,故HBV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
2.慢性活动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情继续发展,病程超过一年仍有明 显的症状,全身乏力、消瘦、面部及下肢浮肿等,可有黄疸、 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腹水及进行性脾大等。肝功能反复 不正常,或波动明显。肝大明显,质地较硬。部分病人可有肝 外脏器损害,如关节炎、肾炎、脉管炎、皮疹及干燥综合征等。
三、重型肝炎 (hepatitis gravis)
2.蛋白代谢功能检测 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硬化时血清白蛋白降低, 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降低或倒置,对诊 断有一定价值。
3.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测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查,血清胆红素定量 和直接胆红素定量等,有助于确定有无黄疸及性质、程度等, 用于诊断。
4.其他 凝血酶原时间长短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有助临床观察病 情轻重。
1.急性重型肝炎 多数以通常的急性黄疸型开始,病情急剧恶化, 黄疸迅速加深,肝脏明显缩小。于起病10日内出现精神症状, 如烦躁、错乱、谵妄、嗜睡、扑翼样震颤、昏迷、抽搐等,后 期多因肝、肾功能衰竭、脑水肿及脑疝等死亡。病程不超过3 周。
病毒性肝炎教案
病毒性肝炎教案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3、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素质目标:1.具有勤奋研究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时2能力训练任务与案例任务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任务2:分析案例中患者,能正确接待患者任务3: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任务4: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教学重难点重点:1.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难点:1.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解决方案:从临床案例入手,引出本次工作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提问式、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资源:教材《内科护理学》、《内科学》、课程网站教学资源:题、作业、课件、课程录像等教学过程设计课程教学总计(工夫:90分钟)【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5分钟)演示病例1:患者男性,24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天入院。
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伴尿黄,渐呈浓茶样。
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 1.5cm,质软,压痛。
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
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0u/L。
入院诊断:急性肝炎(典型)。
【步骤一】简述讲授病毒性肝炎的概念、病原学(时间:10分钟)教师:1.讲授:自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我国乙肝感染率已经由过去10%下降到7.4%,按我国人口13亿计算感染人群下降率是非常明显的。
这要归功于计划免疫政策的实施,XXX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乙肝发病人数众多,仍不可掉以轻心。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相应的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感染,经粪口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诊断要点】(一)流行病学资料甲型肝炎:1.注意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2.病前半月至一个半月有无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去外地或国外旅游、出差。
3.食物或水型暴发,起病前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染水等。
4.儿童及青少年为好发病年龄以及秋、冬和春季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乙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丙型肝炎:1.输血及应用血制品史;2.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史;3.母亲为HCV感染者;4.与HC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等。
丁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戊型肝炎:1.注意发病前2月内是否到过疫区、有不良饮食习惯、进食未煮熟食物或饮用生水、或与戊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等,如当地有戊肝暴发流行则更有助于诊断;2.可籍水或食物型传播引起暴发流行,暴发以水传播为主;3.流行发病多见于雨季或洪水后,散发病例季节不明显;4.多见于成年人。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各型肝炎的潜伏期不同,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乙型肝炎1~6个月,平均3个月;丙型肝炎2周~6个月,平均40天;丁型肝炎4~20周;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
重型病毒性肝炎258例临床治疗研究
死 组患者 中血清 H VD A的 阳性率 (77 B N 5.%)明显较好转组
(38 ) , 明在 慢 性 重 型 乙 型 肝炎 病 例 中 , 8. 低 说 % 复制 指标 与 病 情 不 成
年龄越大 , 后越差。我们观察钊死亡组年龄明显低于好转组 , 国 预 与
内 外对 年 龄大 肝 功 能 衰 竭 患 者 预 后 差 的观 点 不 一 致 。这 可 能 与 本 组 专 r研 究 慢性 重 型 乙 型 肝炎 有 关 , 与国 内 有 _ 乙型 肝 炎 发 病 年 龄 J 但 芙
取 综合 治疗 , 适合 者应该 尽 实施 中西药联合 人 f肝技术 , 以降低
编辑 , 贺丽
重型 病 毒性 肝 炎 2 8 临床 治疗 研 究 5例
吴 小 宁 . 徐 丹
( . 沙 市 第四 医院 , 南 长 沙 1长 湖 4 0 0 2 长 沙市 传 染 病 医院 , 南 长 沙 1 0 6; . 湖 400 1 0 6)
军 医 大学 学 报 ,0 12 ( )7 6 7l 2 0 ,3 6 :1 ~ 7
了工作 压力大 . 了家庭 有老 、 为 下有小 , 息 佳 , 休 特别是男 性患
者社交应酬饮酒 的多 , 定期 { 奉榆少 , 这些都是加重本病 的诱 发因素 ,
因此 也 是 死 亡 组 年 龄 明 显 低 于好 转 组 的主 要 原 因之 提 示 在 临 床
型 病毒 性 肝 炎发 生率 高 HB 感 染是 主 要 病 因 , V 与 其 它 病 毒 重 叠 感 染较 多见 。治 愈 3) , 转 6 V HB (例 好 3例 , 自动 出 院 9例 , 死 1 6例 。 结论 病 5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及预后观察
1 - 3 1 徐健. 老年性阑尾炎临床诊断治疗体会[ J ) . 吉林医学 , 2 0 1 0 , 3 1
( 1 5) : 2 2 5 4 .
[ 4 ] 杜军儿. 老年急性 阑尾炎 3 6 例临床分 析[ J ] . 当代 医学 , 2 0 1 0 ,
1 6( 3 4) : 7 2 - 7 3 .
6 6 — 6 7 .
[ 1 ] 季涛. 老年急 性阑尾 炎诊 治体 会 C J 7 . 海南 医学 , 2 0 0 9 , 2 0 ( 1 ) ;
细胞分类 比例增加 。( 5 ) 误诊 比例 高 ( 2 8 . 3 3 %) 。老年 人对 疼 痛反应迟钝 , 症 状不典 型 , 不 引起 患者本人 的重视 , 多数 患 者同时合 并慢 性 内科 疾 病 , 加 之 症 状 不典 型, 容 易 延误 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诊, X线检查可见右下腹 小液平 , 易误诊为 肠梗 阻。( 3 ) 腹 部
组住院时间 ( 1 3 . 9 8 土4 . 4 5 ) d 、 死亡 6 . 6 7 , 高于 中青 年组 的
( 1 0 . 2 3 土3 . 3 4 ) d 、 0 . 1 2 。
综上所述 , 老年 急性 阑尾炎 患者 往往 临床表 现不 典 型、
本文结果显示 , 老年急性 阑尾炎 具有下 列临床及病 理特
点: ( 1 ) 合并 高血压 、 糖尿 病 、 冠心病 、 慢 性阻 塞性肺疾 病 、 脑 血管意外等多达 7 5 . O 0 , 导致 临床症 状 复杂 , 增 加 治疗 困 难 。( 2 ) 临床 表现 不典 型 , 老年 人机 体 反应 迟 缓、 敏感 性 较 差, 加上老年人腹肌萎缩 、 腹部 脂肪较多 , 因此其临床表 现不 典型 , 且 与实际病理 变化程 度不 相符 合 ( 如 转移性 腹 痛) [ 3 ; 本文老 年 组 转 移 性 右 下 腹 痛 5 3 . 3 3 低 于 中 青 年 组 的 8 2 . 4 7 , 部分并有 胃肠道 反应 , 少数患者 以腹部胀 痛不适 就
《重型肝炎治疗进展》课件
重型肝炎治疗进展
汇报人:PPT
目录
01 02 03 04 05
添加目录项标题 重型肝炎概述
重型肝炎的治疗现状 重型肝炎治疗进展
重型肝炎治疗的挑战和展望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重型肝炎概述
定义和分类
分类:根据病因不同,重型 肝炎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和 非病毒性肝炎。
定义:重型肝炎是指肝脏受 到严重损害,导致肝功能衰 竭的一种疾病。
未来治疗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药物研发:新型抗病毒药 物、免疫调节剂等
治疗策略:个性化治疗、 综合治疗等
技术进步:基因编辑、细 胞治疗等
临床研究:多中心、大规 模临床试验等断:早期发现和诊断重型肝炎, 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手术、营养支 持等多种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非药物治疗
肝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合适的供体和良好的经济 条件 肝细胞再生:通过干细胞移植或基因编辑技术,促进肝细胞再生
免疫调节: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肝脏炎症和损伤
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营养,帮助肝脏恢复和再生
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是目前重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方式 联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方式 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联合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
肝炎和戊型肝炎。
非病毒性肝炎:包括酒精性 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
疫性肝炎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病毒性肝 炎、酒精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等
发病机制:免疫 系统异常、肝脏 细胞损伤、肝功 能衰竭等
症状:黄疸、腹 水、肝性脑病等
重症肝炎的诊断治疗
重症肝炎的诊断治疗§1. 概念病毒性肝炎发生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称为重型肝炎。
急性肝衰竭的定义是迅速发生的严重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至40%以下,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而ALT迅速下降(酶-疸分离)、胆碱脂酶活性显著降低。
在发病10日内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急性肝衰竭,称为暴发性肝衰竭(急性重型肝炎),在发病10日至8周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急性肝衰竭,称为亚暴发性肝衰竭(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类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的病例,我国学者称为慢性重症肝炎。
§2. 病因FHF最见的病因是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其次为药物性或中毒性,其它病因罕见。
FHF的病因一般分为①感染;②药物、毒物等化学物质;③肝缺血缺氧;④代谢异常;⑤其它。
急性甲型引起的FHF约为0.1%~0.01%,1988年上海甲肝暴发流行时,在发病的数万名患者中,22例为FHF。
急性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与急性甲肝相似,但它引起的FHF较甲型多见。
我国新疆地区1986~1988年曾有戊肝流行,在有临床与病原学研究的199例中,16例为急性FHF(8.04%),全部均有肝昏迷,孕妇17例中,发生重肝者6例(35.3%),非孕妇68例中,发生重肝者2例(2.9%),这提示孕妇感染HEV后病情重,发生FHF者远较非孕妇多。
HBV单独感染及与HDV协同感染引起的FHF及亚暴肝,据国外报告,分别占25%,60%及65%。
现已确认HBV与HDV协同感染患者发生FHF的危险性比单纯HBV感染者要高的多。
在欧洲所见的FHF及亚FHF患者,由HCV引起者占23~44%。
此外,非肝炎病毒为CMV和HSV与HBV协同感染亦可致FHF。
§3. 病理急性重型肝炎组织学上分坏死型和水肿型。
㈠坏死型:以急性大块坏死为特点,坏死的新旧程度一致,肝细胞溶解消失,仅存小叶周边残存少量肝细胞,肝窦扩张、充血,炎症细胞稀疏,可见较多嗜中性白细胞浸润,早期肝小叶网状支架及门管区结构保存,残存肝细胞及小胆管有胆汁瘀积。
84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相关因素分析临床治疗
84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的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统计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情况。
结果 84例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慢性重型患者76例(90.48%),其中肝硬化患者达到68例,占到89.47%。
hbv-dna定量阳性71例(84.52%)。
经过治疗患者,1年后复发患者14例,一年内复发患者20例。
结论采取积极规律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肝脏功能,阻止患者向慢性重型疾病转变。
【关键词】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28-02我国是世界上乙肝大国,乙型病毒性肝炎具体发生机制有待阐明,但是由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主要与患者体内病毒量与患者机体自身关系密切,影响因素较多。
临床资料表明,重型肝炎导致患者病死率可以达到60%-80%[1]。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2010年1月——2011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患者形成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相关因素,为临床上进行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具体报道见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于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2]。
84例患者中,男51例,女33例,患者年龄段在32-86岁,平均(63.8±11.6)岁;病程在2-47年,平均(19.8±7.5)年。
所有患者均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排除肝癌、脂肪肝以及其他影响患者肝功能的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包括患者疾病分型、抗病毒治疗、临床表现等方面。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病毒性肝炎是指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可分甲、乙、丙、丁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由胃肠道途径传播。
临床可引起急性肝炎和重型肝炎。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由胃肠道外途径如血液、围生期、性传播。
临床除急性和重型肝炎外,可以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组织有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变性、炎症、坏死、增生和纤维化。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黄疸、肝脏和脾脏肿大和肝功能异常。
血清和肝组织中可检出各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根据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分别表现为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多种临床类型。
【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应做好鉴别。
必要时应作肝脏组织学检查,最后作出诊断。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
(一)临床诊断潜伏期:甲型肝炎为2~6周,平均4周。
乙型肝炎为4~25周,一般10~12周。
丙型肝炎为2~26周,平均8周。
丁型肝炎为3~12周。
戊型肝炎为4~10周,平均6周。
1.急性肝炎(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流行病学资料:①密切接触史,是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病人(尤其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或有性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②有注射史,是指半年内有输血、血制品及消毒不严格的药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等;③吃过不洁食物,是指经常在外吃饭、并吃过贝壳类食物如毛蚶等。
2)症状:指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厌食及厌油腻、恶心等。
3)体征:肝肿大并有压痛和叩痛。
部分病人有轻度脾肿大。
4)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和病原学检测阳性。
血清ALT升高并有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三项中有两项阳性或血清ALT升高及体征(或血清ALT升高及症状)均明显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一)
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一)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重型肝炎是严重的肝脏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病史•患者有明显的肝炎病史。
•患者曾经接触过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源。
临床表现•肝区疼痛或胀痛。
•黄疸:黄疸出现时间早,发展快,黄疸指数高。
•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检查出现明显异常。
•肝性脑病:意识障碍或言语障碍。
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或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升高:ALT>10倍或AST>5倍正常值。
•急性期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
•急性期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Anti-HCV)。
•急性期血清D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Anti-HDV)。
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检查:肝脏难以观察或者表现为回声欠清、不均匀。
•CT检查:可出现大量肝内低密度区或肝脏弥漫性病变。
以上是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患有重型肝炎,建议尽快就医。
及早发现并治疗重型肝炎可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以上临床诊断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诊断请以医生的专业意见为准。
•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都会对临床表现产生影响,应该综合考虑才能确定是否为重型肝炎。
•在诊断的同时,应该进行病毒性肝炎参考标志物检测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予确定性诊断。
预防措施•注重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打疫苗,接种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性肝炎。
•注意用药安全,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
•合理膳食,减少饮酒和吸烟。
结语重型肝炎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我们应该增强防范意识,多了解肝炎相关知识,及时就诊,定期体检,预防重型肝炎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根据病毒的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可分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
这些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关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并探讨相关研究和优化方法。
一、临床诊断指标的研究与优化1.1 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黄疸、肝区不适、肝大等。
然而,这些症状在不同个体中表现有所不同,对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来说并不敏感和特异。
因此,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监测需要更具体的指标。
1.2 血清学指标在乙型肝炎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是主要的血清学指标。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标志物,可以用于初步诊断。
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指标,可以用于判断病毒感染的活跃程度。
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指标,但不能判断活动性。
然而,这些血清学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完美,病毒感染开始阶段HBsAg 可能呈现阴性,而HBeAg可能标志着潜伏感染期。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这些指标。
1.3 分子生物学指标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为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核酸检测技术可以检测病毒的DNA或RNA,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这些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病毒株系的类型和变异情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如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2.1 血清学指标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血清学指标可以用来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例如,在乙型肝炎治疗中,血清HBsAg和HBeAg的消失可以预测疾病康复。
血清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也是常用的监测指标。
重症肝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
重症肝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
乐音广
【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
【年(卷),期】2009(7)10
【摘要】@@ 重症病毒性肝炎(下称"重症肝炎")目前仍然是传染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笔者1998至2002年医院传染病房,治疗6例重症肝炎(其中亚急性重症5例,慢性重症1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14岁.经综合性治疗措施,6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乐音广
【作者单位】通山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甘露消毒丹治疗重症肝炎早期临床体会 [J], 王小平;陈治羽;熊焰
2.胆石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 [J], 何承祥;黄海;肖诗铭;刘禹;盛春晓;唐炎尧
3.重症肝炎早期观察及护理体会 [J], 龙家兰;石洁
4.亚急性重症肝炎早期发现护理体会 [J], 刘立红;李荷花
5.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重症肝炎16例的体会 [J], 徐莉;刘殿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肝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项目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肝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项目
罗远超;刘灵灵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03(010)006
【摘要】@@ 肝脏疾病包括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虫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营养性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和肝脓肿等.每一种肝病早期和晚期、急性和慢性的症状、
体征是不一样的,而每一名患者,患某一种肝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有的出现较多的症状,有的则较少,有的还不知道自己得了某种肝病.现在我们不分某种肝病,不分早期或晚期,不说明某个症状、体征产生的机制,也不描述其性质,仅将肝病患者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有关肝病的检查项目列举出来,以供在诊断
某种肝病时参考.
【总页数】1页(P5)
【作者】罗远超;刘灵灵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病毒性肝炎和肝病防治的突破和进展——参加悉尼第11届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国际研讨会的体会 [J], 王福生;张玲霞
2.腕管综合征主要症状体征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比较 [J], 刘璠
3.咽喉反流性疾病主要症状体征特异度敏感度相关分析 [J], 张顺旺;曹仕宇;刘立波
4.引起肺气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主要症状与体征有哪些? [J],
5.HIV感染与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结核主要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研究 [J], 蓝如束;赵锦明;成诗明;周林;赵雁林;林玫;罗丹;刘飞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国家仍沿用1971年国际 肝炎 会议的诊断标准,日本 1981年第12次犬山会议亦制订类 似标准。 1993年Grady提出,黄 疸在出现肝性脑病0-7日为超急 性,8-28日为急性,29日-12 周为亚急性。并有的提出8-24 周内出现脑病者为后起病的肝衰 竭(Last of hepatic Failure, LOHF)。
重肝的治疗问题得到了国家 的重视,而曾被列为国家攻 关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摸索出一个综合治疗方法,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疗效 未突破尚须继续努力,进一 步提高存活率。
一.分型:重型肝炎又称暴 发型肝炎及肝衰竭。 1943 年发生流行,病死率为73% (94/178),死于10日内。 1944年Lucke首次提出致死 性流行性肝炎,2年后进一 步分为急性暴发性(指大块 肝坏死)和亚急性(亚大块 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肝组 织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较 陈旧的坏死区网状支架 塌陷, 并可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 细胞增生成团;可见大量小胆 管增生及淤胆。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 景上,出现又有大块性(全小叶 性)或亚大块新鲜的 肝细胞坏死。
三、重型肝炎的诊断:重型肝 炎的诊断和其他型病毒性肝炎 一样,亦应包括临床 诊断病原 诊断如有条件亦须做病理诊断, 目前仍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 国病毒性肝炎肝病学术会议上 修订诊断标准如下:
2.不同型病毒引起者 可有不同特点
(1) HAV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40岁 的A型肝炎易发生重肝。 (2) 自从献血员筛查后,乙肝及其引起重肝的 发病率,均有所减少,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HBV感染仍是重肝发生的重要病因,多由HBV 变 异株引起,如前C区G1896A变异或引起HbsAg阴性 的S区变异,在有的国家地区是发生重肝的重要 原因。慢乙肝重叠感染其他因子如HDV或HEV等, 亦易发生重肝。
痊愈或死亡4、其他:H来自V变异等(三)病理变化: 1.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 坏死面积≥肝实质的2/3,或亚大块坏死或 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的重度变性。坏 死面积>2/3肝实质者,多不能存活;反之。 肝细胞保留50%以上,肝细胞虽有变性及功 能障碍,渡过急性阶段,肝细胞再生迅速, 可望恢复。如发生弥漫性小泡性脂肪变性, 预后往往较差。
(2)HDV则被认为其本身就有 严重的致细胞病变作用;
(3)HBV感染:HBV本身无细胞致病性,HBV 在 肝细胞内生存及复制过程中不伴有肝细胞的病理 改变,其组织损伤是由于宿主对HBV异常剧烈的 免疫答应反应引起。①认为体液免疫反应是诱发 重型肝炎的重要因素, 体液免疫过强造成的免 疫损伤是其发生的病理基础,此反应可使HBsAg 迅速清除,重型肝炎发病后,HBsAg效价可明显 降低到原水平的1/2以下,且其抗原血症持续时 间明显缩短,一般肝炎为67天,而重型肝炎仅52 天,这是因为抗HBs早期出现高效价,报告认为 暴肝时,淋巴细胞合成抗HBs能力最强,类似疫 苗接种后的高应答反应。故认为重肝发生与机体 高免疫应答反应有关。
(2)有人认为重型肝炎时多为非氨性脑 病,是数种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 Berthelet等实验证明,硫醇、氨盐及 脂肪酸均有促进肝昏迷的作用,硫醇 系肠内细菌作用于甲硫氨酸而生成, 正常情况下门静脉内硫醇可在肝内清 除,而重型肝炎患者血液中此三成份 均高于正常,仅只一种不足以促成昏 迷,三者协同作用可导致昏迷。
(一) 病原: 1.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有 A、B、C、 D、E 5 型,5型均可引起 重型肝炎,其中A、C 型引起重型肝炎较少,B型较多,据国内重型肝 炎协作组曾二次报告,第一次报告121例重型肝 炎中, B型占81.52%。另报告207例重型肝炎中 B型69.56%。上海瑞金医院报告166例重肝,乙型 占63.25%,A型或B+C型占4.82%,B+E型占3.01%, 未分型者占12.6%。二型或二型以上混合感染引 起重型肝炎较多,尤其是B型和D型,B和E型混合 感染,甚至三型(B、D、E或A、B、C)或四型混 合感染。
(3)γ-氨基丁酸(GABA)学说:抑制性氨
基酸神经递质介导的神经传导增强,抑 制性的减弱。 (4)内源性苯二氮卓类物质增加,其受 体是GABA超分子受体复合物的一部分。 (5)其他:肝硬化患者脑苍白球有锰沉 积、脑内β-内腓肽或血浆阿片类物质水 平升高等。
3、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 壁上的类脂多糖成份,位于细胞壁 外表,菌体 裂解或自溶时可释出而形成内毒素血症,正常情 况下肠道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可经肠壁吸收进入门 静脉,肝的吞噬细胞如枯否细胞可清除内毒素而 阻止其进入体循环,肝病尤其重型肝炎时肝降解 内毒素功能明显降低而形成内毒素血症,据报导 重型肝炎发生内毒素血症70~100%。已证实内毒 素血症可加重肝损害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故内 毒素血症亦是重型肝炎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 时其亦与肾功能衰竭、出血、休克及DIC的发生 有关。内毒素可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跃, 分泌IL-1、IL-6及TNF等炎性介质,参与各种免 疫病理过程。
HBV诱导Tc表达Fas-Ligand, HBV-Ag在肝细胞面大量表达, 同时亦引起Fas及Fas-L大量表 达,二者结合引起肝细胞凋亡。
③亦发现重型肝炎的病人干 扰素产生低下,其原因A.淋巴 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致干扰 素产生减少,B.病人血清存在 抑制因子。
亦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肝坏 死的发生中亦起重要作用,发现重型 肝炎患者血清及末梢血单个核细胞上 清液中TNF活性明显高于一般急性肝炎 及正常对照组,重型肝炎病人中死亡 病例之TNF活性亦明显高于存活病例; 动物实验亦证实TNF可引起及加重实验 性肝坏死。
(一)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 炎) 1.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2周 内出现极度乏力,明显消化道症状,3. 迅速出现Ⅱ度以上(按Ⅳ度划分)肝 性脑病,4凝血酶元活动度低于40%,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 缩小,黄疸急剧加深。5.或黄疸很浅, 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 均应考虑本病。
3.引起重肝的病原除上述肝炎 病毒外,还有许多其他病原, 如疱疹病毒、CMV、EBV、汉坦 病毒及登革热病毒等,钩端螺 旋体及多种药物如扑热息痛、 抗结核药及镇静药等。
(二)发病机理 1、肝炎病毒及其引起机体的免 疫功能紊乱; (1)在HAV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 的 肝组织中有大量的HAV,含有 HAV的肝细胞可做为免疫反应的靶 细胞而造成肝细胞损害,故认为 HAV本身及其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 均参与发病;
此外非特异性免疫如吞噬系统 补体系统等亦发生相应变化, 因而认为肝炎病毒侵入是发病 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否发病 及感染后病理损害的程度则主 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反应,是 诱发重型肝炎的重要因素。
2、肝细胞发生大片坏死时,亦可引起物质代谢 紊乱及生理调节机制功能下降。 (1)氨基酸比例失调,血浆氨基酸谱发生变化。 肝脏是许多氨基酸代谢的重要场所,肝坏死时一 些必须在肝内代谢的氨基酸如芳香族氨基酸 (AAA)肝内不能降解,故血中AAA急剧升高,支 链氨基酸(BCAA)可正常或 BCAA下降,故血 BCAA/AAA之比值下降,正常是3~3.5,下降时可 低至0.6~1.2。二者竞争性透过血脑屏障而使 AAA更多进入脑内,AAA为神经传导介质胺的前身, 可导致 β- 羟苯乙醇胺、苯乙醇胺、鱆章胺等 抑制性假神经介质形成从而干扰脑功能而诱发肝 性脑病。认为此疗法仅对肝硬化的肝性脑病有效。
(二)亚急性重型肝炎(亦称亚急性肝坏 死):1.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15天至 24周出现极度乏力,明显消化道症状,3. 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 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4.出现II 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5.黄疸迅速加深, 每天血清胆红素上升大于17.1umol/L或大 于正常值10倍。6.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 脑病者,称脑病型(包括脑水肿,脑疝等; 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等) 者,称为腹水型。
(3) HCV感染发生暴肝者少, 一般0.5%-1.5%,其发生较晚, 多呈亚临床经过,年龄轻, 发生脑水肿者多见。
(4)HDV感染: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明HDV感 染是发生重型肝炎的重要因素,HDV有高度致细胞 病变作用,HBV与HDV混合感染二者损害肝细胞的 累积后果极易导致重型肝炎。HDV感染是乙型肝炎 发生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但不同国家地区发生 情况有所不同,多与HBV感染高低一致,如美国、 意大利、埃及及爱尔兰等国的急乙肝病人,HDV混 合感染率高(22%~28%),暴肝发生率西班牙70%, 英国16%。有的地区混合感染引起暴肝的病死率低 于单纯乙肝的暴肝,分别为52.6%和73.3%。但在 东非、南非等地区,HBV感染率高,但HDV感染率 并不高。
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 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 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 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 于40%,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 10倍)。
为便于判定疗效及预后估计,亚急性 和慢性重型肝炎可根据其临床表现, 分为早 、中、晚三期。 1、早期 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条件, 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 加深,血清胆红素正常10倍,凝血酶原 活动度30% ~40% ,或经病理学证实, 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亦未出现腹水。 40%
我国 1978年杭州全国病毒性肝 炎会议上制定标准将重型肝炎分 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此后对 此标准不断修改完善,1984南宁 会议、1990年上海、1995年北京 会议,目前则按2000年西安第十 次全国肝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 标准,仍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 性重型肝炎,具体内容后述。
二、病原 发病机理及 病理变化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 诊断及治疗
北京大学一院 王勤环
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 发病率低病死率极高的一 型, 其发病率小于0.2%,其主要 病理特点是急剧发生的大面 积的肝坏死。
临床主要表现是急剧发展的重症 黄疸,除肝炎症状极重外,还伴 有出血、水肿及肝性脑病等肝功 能衰竭表现。本病进展急剧、病 情凶险复杂,缺乏非常有效治疗 措施,治疗十分困难,病死率高 达70%~90%。故其治疗仍为临床 上急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