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

吉林市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一英语第I卷客观卷(选择题共50分)一、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ALanguages are always changing. The English of today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of 500 yeas ago. In time, some languages become more important and others become less important. Some even die out completely. About 1, 000 years ago English was a little known language.If a language has a large number of speakers, or if it is very old, there may be differences in the way it is spoken in different areas. That is, the language may have several dialects. Chinese is a good example of dialect differences. Chinese has been spoke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y many millions of speaker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alects of Chinese are so great that speakers of Chinese from some parts of China cannot understand each other.There are other kinds of dialects. In some languages we find words or expressions and even grammatical forms which are used only by men and others used by women. What's more, each generation(一代人) uses its own expressions and grandparents and grandchildren may sometimes hav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1. The English of toda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500 years ago because _______.A.people are no longer what they wereB.languages are changing all the timeC.it develops at great speedD.it has many speakers to use it around the world2. Some languages may even die out. “Die out” means ________.A. appear againB. used once moreC. be out of useD. used by some people living far away .3. Why doesn't a grandfather understand his grandson? Because his grandson ______.A.can speak EnglishB.is from the countryC.uses children's languageD.lives in another place4. People of the same country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cause _______. A.some people are not open enoughB.they don't like to speak to each otherC.they speak in different waysD.they have different opinions5. A language may have many dialects. “Dialects” means ________.A.languages which are different in words, Grammar, etc.B. languages with different pronunciationsC.languages without Grammar rulesD.none of the aboveBHenry found work in a bookstore after he finished middle school. He wouldn’t do anything but wanted to get rich. Mr King thought he was too lazy and was going to send him away. Henry was afraid and had to work hard.It was a cold morning. It was snowing and there was thin ice on the streets. Few people went to buy the books and the young man had nothing to do. He hated to read, so he watched the traffic. Suddenly he saw a bag fall off a truck and it landed by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It must be full of expensive things, ”Henry said to himself. “I have to get it, or others will ta ke it away. ”He went out of the shop and ran across the street. A driver saw him and began to whistle(鸣笛), buthe didn’t hear it and went on running. The man drove aside, hit a big tree and was hurt in the accident. Two weeks later Henry was taken to court(法庭). A judge asked if he heard the whistle when he was running across the street. He said that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his ears and he could hear nothing.“But you’ve heard me this time.”said the judge.“Oh, I’m sorry. Now I can hear with one ear.”“Cov er the ear with your hand and listen to me with your deaf(聋的)one. Well, can you hear me? ”“No, I can’t. sir. ”6. What was Mr. King?A. a driverB. a doctorC. a policemanD. a shopkeeper7. Why did Mr. King want to send Henry away?A. Because Henry was too lazy.B. Because Henry hoped to be rich.C. Because Henry finished middle school.D. Because Henry sold few books.8. The driver was afraid to _______, so he drove aside.A. hit HenryB. hurt himselfC. fall behindD. lose the bag9.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judge”mean in Chinese?A. 裁判B. 律师C. 法官D. 原告10. Why did Henry say that he was deaf?A. He wanted to have a joke with the judge.B. He wanted to get the judge’s helpC. He wanted to find another piece of workD. He didn’t want to pay for the accident.二完型填空(每小题1.5分,共30分)A beautiful girl was shopping with her mother in Blue-sky Market. It was 11 hard outside.Many people all stood there under the awning(遮雨篷).They waited,some patiently(耐心的),others impatiently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The girl’s 12 was so sweet. "Mom, let’s run through the rain,”she said suddenly.“What?”Mom asked.“Let’s run through the rain!”“No, Honey.We’ll 13 until it slows down a bit,”Mom replied.The child waited about another 14 and repeated, “Mom,let’s run through the rain.”“We’11 get 15 if we do,” Mom said.“No,we won’t , Mom.That’s not what you said this 16 ”the young girl said as she tugged(拽)at her mom’s arm.“This morning ? 17 did 1 say we could run through the rain and not get wet?”“Don’t you 18 ? When you were talking to Daddy 19 his cancer, you said, ‘If God can get us through this, he can get us through 20 !”’The people became __21 .Nothing could be 22 but the rain.Mom thought for a moment about what she would say.“Honey, you are 23 .Let’s run through the rain.” 24 they ran off. People all stood watching, smiling and laughing as they 25 past the cars and through the puddles(水坑).They 26 their shopping bags over their heads .They got wet through,but they were 27 by a few who laughed like children all the 28 to their cars.People can 29 your money and health, but no one can ever take away your memories. So, don’t 30 to make time to make memories every day.11. A. blowing B.snowing C. raining D. shining12. A. sound B.voice C. noise D. language13. A. leave B. go C. run D. wait14. A. second B. minute C. month D. day15. A. wet B.hurt C. lost D. bad16. A. morning B. afternoon C. evening D. night17. A. When B. What C. Why D. How18. A. say B. stop C. ask D. remember19. A. with B.for C. about D. of20.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other D. another21. A. surprised B. sad C. silent D. nervous22. A. seen B.smelled C. heard D. known23. A. right B. clever C. stupid D. brave24. A. Because B. While C. Then D. But25. A.walked B.rushed C.jumped D. stepped26. A. held B. brought C. threw D. pushed27. A. watched B.helped C. saved D. followed28. A. time B. way C. direction D. money29. A. take away B. take up C. take off D. take back30. A. try B. hope C. forget D. decide第II卷主观卷,共70分。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测试卷历 史 (A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信阳中学期中考试)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道:“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 )A .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B .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C .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 .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2.(2018江淮中学联考)以下下表中内容表明,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下表A .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B .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C .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D .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3.(2018厦门外国语期中考试)“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A .专制皇权商品经济 B .官僚政治地主经济 C .科举制度地主经济 D .封建割据商品经济 4.(2018上蔡中学月考)“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理解错误的是 A .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 .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C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D .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5.(2018重庆一中期中考试)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3、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因该是A 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 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 国家强盛,疆域辽阔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6、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7、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这说明宋朝A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8、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9、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吉林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吉林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吉林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反映了()A.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度B.中国古代的宗法观念C.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D.中国古代的仁爱思想2.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实现了民族独立B.推翻了封建帝制C.确立了共和政体D.增强了民族意识3.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一“伟大创举”是()A.实行政党政治B.实行联邦制C.实行民主共和制D.创立内阁制4.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C.都属于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5.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6.监察制度的存在,使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

下列官职或机构不具有监察职权的是()A.御史大夫B.通判C.按察司D.军机处7.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D.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8.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和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和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历史必修1 1-11课)注意事项:1.本试卷答题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

共37道小题。

2.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把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3.下列情形之一者,该题不能得分。

⑴答案超出边框者;⑵不在指定位置书写班级、姓名、考号者;⑶答案结构混乱者:不段落化、序号化;⑷字迹特别大、小、潦草者;⑸态度不认真,明显应付了事者;⑹卷面特别脏、褶皱者……第一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大夫D.王-大夫-士-卿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 D.士4.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右面“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D.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5.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7.图2和图3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图2 图3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8.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

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①秦设御史大夫②唐设三省六部③北宋设参知政事④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9.明朝极大地强化了君主专制,其中,在中央采取的重大行政措施有①确立三省六部制②废除丞相③设置内阁④增设军机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11.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征是A.小国寡民B.长期混战C.文明程度高D.血缘关系密切12.雅典民主制实质上是A.奴隶主贵族的民主B.奴隶和平民表面上的民主C.所有公民的民主D.统治者推行独裁的工具13.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的出现是由于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1页共6页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2页共6页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3页(共10页)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4页(共10页)---------------------------------------------装----------------------订-----------------------线--------------------------------------------A.奴隶反对奴隶主的结果B.平民反对贵族的结果C.罗马版图扩张的结果D.奴隶主的自觉行为14.组织编写《民法大全》的罗马皇帝是A.屋大维B.戴克里先C.哈德良D.查士丁尼15.罗马共和国成立于A.公元前5世纪B.公元5世纪C.公元前6世纪中期D.公元前6世纪末16.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下院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C.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17.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具有革命意义是因为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18.美国1787年宪法制宪原则出于下列哪位思想家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狄德罗19.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A.三权分立B.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C.允许奴隶存在D.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20.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政治权力B.协调当时各种社会矛盾C.确立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D.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21.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A.拿破仑统治的确立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2.法兰西共和政体确立的深远意义在于A.杜绝复辟势力B.推翻了帝制C.确立了民主政治D.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3.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吉林省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吉林省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吉林省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西周时期,周王娶了王后,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妃,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王后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妃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周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A . 女儿B . 大儿子C . 二儿子D . 三儿子2. (2分) (2017高二下·崇仁期中) 秦朝县令管理地方政务,监管财政,税收,府库,司法,监察,征兵等相关事宜。

可以说,要是有一个好的县令,对于人民生产,生活都很重要。

与材料不符合的选项是()A . 县令一职始于秦朝B . 县令之名,起于战国C . 县令权力较为集中D . 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3. (2分)据史书记载,孔子看到季氏士大夫跳“八佾舞”(64人跳的宫廷舞蹈),曾愤慨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孔子看来,季氏士大夫所作所为A . 有伤风化B . 生活奢侈C . 违背礼制D . 挑衅国君4. (2分) (2015高一上·连江期中)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仙”李白这首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项历史功绩()。

A . 建中央集权制度B .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 . 修万里长城D . 书同文,车同轨5. (2分) (2015高一上·临川期中)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 ①②B . ①④6. (2分) (2018高一下·六安开学考) 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 . 世代相袭B . 皇帝任命C . 地方推荐D . 考试选拔7. (2分) (2015高一上·鞍山期中) 在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古代中国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 . 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 . 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 . 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对皇帝的监督效能D . 行省制是满族创立清朝时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8. (2分) (2017高一上·江西月考)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吉林省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吉林省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吉林省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5高一上·南岳期中)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 .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 . 西周初分封制D . 西周末王室衰微2. (2分) (2016高二下·大庆期中) “封建制”本意即为“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土。

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此处所指“封建制”的是()A . 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B . 汉高祖封长子刘肥为齐王C . 明太祖封七子朱榑于青州D . 康熙封四子胤稹为亲王3. (2分) (2016高二下·大庆期中) 文王世子之制,是指周文王在位之时便指定周武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当时这种制度还处在初创时期,其后,这种世子制度逐渐成为成文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也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样做的目的是()A .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B . 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C .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D . 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4. (2分) (2015高一上·南昌期中) 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

此变化说明()A . 宗法观念逐渐淡化B . 仁政思想得到贯彻C . 郡县制度得到加强D . 分封制度走向崩溃5. (2分)(2016·盘山模拟) “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 皇权至上B. 天人合一C. 君权神授D. 天赋人权【答案】C【解析】“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君主的权力是神授予的,即是在宣扬君权神授思想,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皇权至上和天人合一的信息,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天赋人权是西方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材料中汉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明显是臣下装神弄鬼,造假讨好皇帝,山鸣谷应,天子万年,形象化地演绎了专制君主无限膨胀的自我尊崇心态,实质是宣扬君权神。

2.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

我们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是A. 注重气节,健全人格B. 仁爱友善,以德服人C. 先义后利,关注民生D. 人性本善,舍生取义【答案】A【解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注重气节、健全人格的精神,反映的是个人的气节,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是仁爱、德治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论述的是义利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人性本善论,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孟子的言论强调的是人要经得住富贵的诱惑,贫贱的挫折和武力的威吓,即注重人的气节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吉林省长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吉林省长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消除诸子矛盾 D.实现长治久安3.《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启(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

从宋姓起源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B.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C.周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D.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4.秦朝时为“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而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的是A.专制皇权 B.重视人才 C.尊崇自然 D.宗法观念5.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

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膨胀C.监察制度的弱化 D.谏议制度的消亡6.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7.《后汉书·章帝纪》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毎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30×2﹦60分)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广建诸侯藩国B、区分血缘亲疏C、保证法律执行D、巩固分封秩序3、《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4、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6.秦统一后,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有: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③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④修长城、驰道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明太祖9、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政治作用是()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B、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C、为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筹措军粮D、防止人民反抗10、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2、农村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礼乐制3、据《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这表明周代社会A。

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平等C。

君臣之间的界限不明显D。

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且趋激化4、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废王称皇帝,是秦始皇大胆的革新之举……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皇帝制度的创立主要是适应了A。

神化皇权的需要B.显示皇帝至尊地位的需要C。

结束割据的需要D.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需要5、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他所说的“之”是指A.郡县B.丞相C。

太尉D.王国6、清朝赵翼有诗云:“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皇袍便罢兵。

”与诗中相对应的宋太祖的措施不包括()A、“杯酒释兵权”B、以枢密使分割宰相权力C、三分禁军D、设刺史防止地方势力过大7、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B、行中书省C、宣政院D、理藩院8、下列机构,属于监察体制的有( )①御史大夫②参知政事③御史台④都察院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9、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

.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中央集权B.皇权至上C.为政以德D.以法治国10、下列关于内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B、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的文渊阁当值C、明太祖朱元璋设立内阁制D、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11、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C、龙生龙,凤生凤D、举孝廉,父别居1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井田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B项正确;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因该是A. 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 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 国家强盛,疆域辽阔【答案】C【解析】“国家安定,民生改善”不符合秦朝史实,排除A项;秦朝实行文化专制,存在时间很短,“文化繁荣,经济昌盛”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国家强盛,疆域广阔”与材料“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不符,排除D项;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故C项正确。

4.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行宰相权,参预朝政”,说明唐高宗继续沿用分割宰相权力的办法来达到进一步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目的,所以答案选B。

A项科举制与材料无关,CD项与唐高宗的政治意图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5.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 郡县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利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

郡县制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无关,故A排除。

察举制以孝廉为依据,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

行省制属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材料未涉及,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6.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只能说明宋代君主权利的在不断增强,也就是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的意思,故D项正确;唐朝君主的权力是收到限制的,故A项错误;材料“唐代谏官由宰相谏举”说明B项错误;材料“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说明C项错误。

点睛:材料“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唐代谏官由宰相谏举”是本题解答的题眼,从中可以得出答案。

7.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这说明宋朝A.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知州”、“知县” 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的信息可知A项符合题意;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C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地方行致的控制,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州8.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 秦代B. 汉代C. 唐代D. 宋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秘阁”“通判”和所学知识可知,两者官职属于宋代,D项正确。

秦代、汉代、唐代没有设有“秘阁”“通判”等官职,排除AB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关键信息“秘阁”“通判”等,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宋朝时设立。

9. 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A. 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 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 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 执法无准、量刑无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具体考查明代朱元璋的治国理念。

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确立是在战国时期,排除A;根据材料“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可以看出朱元璋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B项正确;“尊儒尚法”(或者“外儒内法”)一直都是汉武帝以后封建社会的治国理念,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从体现D项。

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代朱元璋的治国理念10.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 强调重农意识B. 关心百姓疾苦C. 申饬官员无能D. 关注地方稳定【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的信息说明雍正帝在发生水灾之际,责问地方官吏要关注地方的安宁,故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重视农业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是从地方稳定的角度阐述的,没有提及民众苦难问题,故B项错误;雍正帝只是责问官员,没有提到官员无能的信息,故C项错误。

11.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B. 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D. 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秦朝御史大夫是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A项排除;汉朝丞相是正式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不符,故B项排除;唐朝的三省六部也是正式的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皇帝私人顾问”及“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的内阁制12.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君主专制被颠覆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君权至上的后果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君权至上的后果,故B正确。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A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故C排除。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影响13. 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

材料反映的是A. 古希腊文明B. 古罗马文明C. 不列颠文明D. 阿拉伯文明【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在欧洲眴窄的一隅”,排除B,因为古罗马曾经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也可排除D,因为阿拉伯世界位于亚非两洲的结合部,不属于欧洲;依据“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应是指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影响深远,故排除C,选A项。

14.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一种直接民主制,雅典民主的局限主要是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和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综上所述,ABC三项未涉及到这一本质,D项更符合题意。

所以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局限15.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之诉。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 确保法律程序的严密性B. 保护私有财产转让的合法性C. 关注以经济赔偿方式解决纠纷D. 以实用性原则解决财产纠纷【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意思是他人占据了所有人的财物,所有人不可以强行夺回,但可以依据财物金额提请双倍的诉讼请求。

这种规定一方面保护所有人的财产权,另一方面又不破坏他人的现有物,是比较实用的解决财产纠纷的方式。

故答案为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