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评价量规
通过介绍与观察透镜,实现对教学目标1 的落实。
通过平行光照射透镜的实验,实现对教学目标2 的落实。
通过平行光照射透镜的实验,实现对教学目标3的落实。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采取讲练实验结合的形式,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课题。学生们很容易在遇到月牙形透镜时判断失误,故讲解完两种透镜后,马上跟进练习题,让学生认识到判断透镜种类不能以“凸出来”或“凹下去”作为标准,而要以透镜的形态区分。本课的知识点较为分散,我将其分为了“两种透镜”、“四个概念”、“三条特殊光线”三部分,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很好地验证了光的折射也是可逆的,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规X性及解题的规X性,同时在小的却容易错的地方,时刻加以点拨。作业与习题的难度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判断两种透镜。
教学指导策略及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分辨透镜的能力。
2、四个概念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来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教学背景分析
单元整体分析: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上一章中“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对于一束平行入射光而言,光线越远离透镜主轴,出射光偏折程度越大,由此产生了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2022《透镜》说课稿(精选11篇)
2022《透镜》说课稿(精选11篇)《透镜》说课稿篇1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透镜》。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一、《透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第三章的关键,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知道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通过让学生分析得到平行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用毅力去战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
4、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探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学习方法: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形象具体,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探究、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课教学以实验为教学的主线,以讲学稿为学习载体,采用实验、讨论、交流、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四、教具准备:电教媒体、自制教具、凸透镜、凹透镜五、教学流程:本节课分为七个部分完成:(一)课前预习:分为温故知新和问题线索两部分。
本过程是在复习光的折射的基础上,结合问题线索有序地对教材进行全面预习,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此环节准确的找出了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顺利的猜想和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本流程按学点进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说课稿六、教学流程:(通过课件)情景导入→认识透镜→学生探究实验→动画模拟→归纳概括得出结论→课堂检测→归纳小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此环节采用故事导入和复习提问相结合来引入新课。
设计理念:从身边曰常生活提问,用冰取火的奥妙蕴藏着怎样的科学道理?可以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再是在利用学生回答的问题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线分别起反射还是折射作用自然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透镜。
第二环节:进行新课,我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通过学生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完成对透镜的简单认识。
我将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及实验等方法去区分两种透镜,在此环节学生会发现透镜中间与边缘的薄厚不同,此环节学生通过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观察、思考、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
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两种透镜的概念,并通过课件演示把透镜分类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在讨论得出结论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从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进而把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交代到位。
第二阶段:通过课件演示,引领学生观察讨论,完成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教学。
首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继而通过课件演示光路图,让学生观察分析,逐步学会从真实而又复杂的物理实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并得出结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胡发散作用的,讲清焦点和焦距的概念。
接下来学生经过交流和讨论归纳小结得出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课件演示放大镜会聚太阳光寻找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点燃了火柴,揭密用冰透镜取火的现象,在此渗透找焦点和测焦距的方法,并巧妙引出导入的问题,解析了学生课前的迷惑,然后同时给出两个光路图,请学生对比来完成电路图。
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基本思路:
【教学目标】
1.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
2.通过观察和初步实验辨别凸透镜 和凹透镜;知道透镜 焦点和焦距;
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教学Fra bibliotek点】透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透镜的光学性质。
【难点突破】体验通过日常经验初步认识透镜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P90-91“凸透镜和凹透镜”部分内容,分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凸透镜?什 么是凹透镜?什么是薄透镜?
2. 什么叫做主光轴?什么叫做光心?
(二)阅读课本P9 1-92“透镜对光的 作用”部分 内容,分析下列问题:
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课本P92“焦点和焦距”部分内容,分析下列问题:
8.什么叫凸透镜的焦点?9.什么叫焦距?
10.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对光的会聚作用有什么影响?
11.如何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
(四)讨论总结:如何画出三条特殊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
三、当堂达标训练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
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 能大于l
2、如何测一个 凸透镜的焦距,写出 实验的 方法。
3、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下所示,正确的图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透镜板书设计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透镜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②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②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2.2 教学难点①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3 专家建议能够熟练区分不同的透镜,并且区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重点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是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是对光有发散作用,这里还要注意区分透镜和面镜,一字差,但是差远了。
结合实验、生活实际,能对两种透镜的种类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认识和理解,在做题的时候能够起到帮助。
4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5 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学生提问题: 什么叫透镜?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一样吗?若不一样,它们由什么透镜组成?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师】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6.2 新知介绍探究什么叫凸透镜(convex lens)?什么叫凹透镜(concave lens)?【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透镜》说课稿
《透镜》说课稿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透镜》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节。
我说课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一、说教材(一)、《透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通过让学生分析得到平行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冰透镜、水透镜的讨论,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通过讨论空矿泉水瓶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4.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5.难点:对会聚和发散的理解二、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1、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符合新课程理念。
通过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究、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过程,积极主动获得物理知识。
2、演示法:可直观有效的辅助教学。
3、多媒体辅助法:利用课件动画模拟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起到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在本节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学习法: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通过课件)情景导入→认识透镜→学生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动画模拟→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反思发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说课稿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授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时,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进度。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透镜实验和问题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探讨成像规律。在讨论环节,各小组分享实验成果,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提高。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光学基础。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对透镜光学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对焦距、焦点等概念的理解不够清晰,难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上,可能会对物距、像距的关系产生困惑。
(3)通过学习透镜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透镜的定义、分类及其光学性质;
(2)透镜的焦距和焦点;
(3)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透镜光学性质的掌握,特别是焦距和焦点的理解;
3.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生活中的透镜应用为切入点进行新课导入。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物品,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透镜》。
2.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理解;
初二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20211129460
初二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20211129460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差不多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能够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要紧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适应,学会方法,增强学习爱好。
2.教学目标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看时抓住事物本质特点,通过观看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究新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专门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会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认真观看、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爱好,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差不多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关于生活中专门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然而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差不多环节把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截了当体会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周围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明白得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依照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形,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说课稿
透镜一、使用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二、实验器材自制水透镜、自制超声波喷雾器、激光笔、光学器件(漫反射模拟面镜、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三、实验创新要点(一)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自制实验器材1、自制水透镜--用生活中常见的PVC水管、橡皮膜和医用注射器自制而成,通过注射器改变透镜中的水量,十分方便地实现从凸透镜到凹透镜的连续变焦。
2、自制喷雾器--用洗洁精瓶子、废旧电脑主机箱中的排气扇和雾化头自制而成,雾量随时可控,能呈现三维立体光路,安全环保。
(二)把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效果明显,增加实验可视性、真实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目的: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设计思路:平行光穿过水透镜,用注射器改变水透镜的水量,实现从凸透镜到凹透镜的连续变焦,观察光路的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再通过改变入射光的夹角,再次通过水透镜,认真观察前后光路的变化,进而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难点。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2、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3、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使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和和谐,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认识透镜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2、透镜的概念:主轴、光心、焦点和焦距(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越凹,发散能力越强。
(三)突破难点1、会聚就是使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偏向主轴。
2、发散就是使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偏离主轴。
(四)实验装置应用的拓展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演示“水生火”的实验创设情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
我们应该对他们有所了解。
本章先讲述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
然后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以使我们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以此为基础,带着问题去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然后介绍了眼睛、显微镜和望远镜。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本章把眼睛作为一种像照相机那样的光学仪器,深入浅出的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原理比较抽象,在理解上有些困难。
本章采用模拟的方法,用简单的手段,获得学习的基础,让我们了解到凸透镜成像的特征、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以及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可以看清微小或远处物体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1.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生活中的透镜。
4.眼睛和眼镜。
难点:1.对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理解。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3.生活中透镜的使用。
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三、学法指导1.观察比较法:本章大量应用了观察比较法,在学习透镜时,通过观察透镜的外形,找出凸透镜、凹透镜的不同点,有助于通过外观区分它们。
学习视力及其矫正时,在了解眼睛构造的基础上,弄清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然后近视眼和远视眼与正常眼睛视物的情况加以比较,才能有效地采取矫正方法。
2.实验探究法:本章中用实验探究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探究总结成像规律及应用规律分析问题。
3.组合法:望远镜和显微镜就是两个透镜组合的结果,学会了常用的组合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力。
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结构和原理上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学习时注意观察、比较,并注意联系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帮助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说课稿新人教版
《透镜》说课稿一、设计理念:《透镜》一节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加强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增强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规律,并完成相关作图。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透镜,学习透镜的知识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水到渠成的。
但是,由于我班学生的能力基础差,知识仍然会显得很抽象,教学做到形象具体是关键。
四、方法运用:以实验为教学的主线,以学案为具体的抓手,自学、交流、练习相结合。
五、教具运用:凸透镜、凹透镜、视频六、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导入:以“世界有多大,宇宙是什么样的?亘古以来这些问题就吸引并困惑着人类,直到十七世纪望远镜的发明,人们才开始渐渐的了解宇宙,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璀璨的星空,如这样的(图片)这样的(图片),然而这么伟大的事业竟然跟小小的透镜密切相关,从这节开始我们开始学习第五章。
”导入问题和情景之中。
2.新授进行:第一步:阅读学习目标。
第二步:教师给出问题,学生自己感受,总结出透镜的分类第三步:教师讲述,学生总结了解透镜的几个基本的术语: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引导学生绘制图形,标注这些元素,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5_1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了解什么是凸面镜,什么是凹面镜。
2了解透镜的核心、焦距。
3了解凸面镜对光的集聚作用和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作用。
进程与方式: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凸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维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和和谐。
教学重点:探讨凸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境中抽象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的飞跃。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世界有多大,宇宙是什么样的?亘古以来这些问题就吸引并困惑着人类,直到十七世纪望远镜的发明,人们才开始渐渐的了解宇宙,能够通过望远镜看到璀璨的星空,如如此的(图片)这样的(图片),但是这么伟大的事业竟然跟小小的透镜紧密相关,从这节开始咱们开始学习第五章。
二:新课1、阅读学习目标2、讲述透镜的概念3、提问见过哪些透镜,展现图片4、<学生活动>直接陈述透镜分为两类,让学生感受自己手里的透镜,中间和边缘的薄厚程度5、学生描述所感受到的透镜的样子,然后给出概念,同时完成学案任务一6、展台展现同窗们的做题功效7、通过小时候玩放大镜的生活实例引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8、讲述概念(光心、主光轴、)9、通过视频播放透镜对光的作用,引出核心和焦距,让学生描述核心的概念,强调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接着凹面镜对光的作用,视频观看;然后完成学案任务二一、2和任务三的一、3,展台展现10、通过温习评判的方式,让同窗们想在讲到光心的时候,涉及到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引出三条特殊光线;进而回忆什么样的光线是过核心的,让学生说。
设置挑战性的问题,先举手后回答下列问题(增加神秘性和挑战性,提快乐趣);依照光路的可逆性,引出第三条光线,完成学案任务三二、411、展台展现学生的做题功效,找到错误纠正正确的做法。
小结:透镜的概念和分类透镜对光的作用会画三条特殊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板书设计:第一节透镜一:透镜1、概念2、分类凸透镜凹面镜二:对光的作用1、概念(1)光心(2)主光轴(3)焦距(4)核心2、对光的作用凸面镜:集聚凹面镜:发散三: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2、平行于主光轴3、过核心教学反思:本节课设置的学生互动少,要紧以讲述为主,本来设置的课堂演示实验改成了视频,学生参与的少,前面概念性的知识点用的时刻有点多,致使课堂前松后紧,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分占的时刻不充分,学生把握的不是很理想,关于画图的部份应该提早画在副黑板上,让学生上黑板上画,了解学生画图中碰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说课稿
透镜一、使用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二、实验器材自制水透镜、自制超声波喷雾器、激光笔、光学器件(漫反射模拟面镜、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三、实验创新要点(一)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自制实验器材1、自制水透镜--用生活中常见的PVC水管、橡皮膜和医用注射器自制而成,通过注射器改变透镜中的水量,十分方便地实现从凸透镜到凹透镜的连续变焦。
2、自制喷雾器--用洗洁精瓶子、废旧电脑主机箱中的排气扇和雾化头自制而成,雾量随时可控,能呈现三维立体光路,安全环保。
(二)把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效果明显,增加实验可视性、真实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目的: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设计思路:平行光穿过水透镜,用注射器改变水透镜的水量,实现从凸透镜到凹透镜的连续变焦,观察光路的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再通过改变入射光的夹角,再次通过水透镜,认真观察前后光路的变化,进而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难点。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2、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3、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使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和和谐,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认识透镜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2、透镜的概念:主轴、光心、焦点和焦距(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越凹,发散能力越强。
(三)突破难点1、会聚就是使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偏向主轴。
2、发散就是使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偏离主轴。
(四)实验装置应用的拓展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演示“水生火”的实验创设情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透镜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透镜》说课稿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透镜》选自人民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节。
一、《透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通过让学生分析得到平行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晶状体作用、冰透镜、水透镜的讨论,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通过讨论空矿泉水瓶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4.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5.难点透镜的作图及准确理解透镜的焦点三、教学策略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策略,1.大胆创设分组实验,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能够亲身参与的科学手段在透镜对光的作用这一得环节的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利用光具盘和激光器加以演示,学生观察到的是平面的光路,而后面的同学往往又看不清楚。
《教师教学用书》建议用手电筒作光源,通过观察光斑的大小判断透镜来对光的作用,实践证明这样做在白天的效果很不理想,同时由于学生没有观察到光路,而且初中的学生又正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难以抽象出结论。
从“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出发,我将配发的平行光源前面加了一个打有九个孔的纸板,制成了立体的九孔光源,将用于液体压强探究的水槽改制成一个暗箱,在里面安装上透镜,释放烟雾,学生即刻就会观察到清晰的立体光路,再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光路画在教师发的探究报告上并写出结论,从而达到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探究、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目的2.正确运用电教媒体,真实反映实验过程在全体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利用家用摄像头将实验放大后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体验到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克服了当前流行的用课件模拟实验的不真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说课稿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透镜》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节。
一、《透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通过让学生分析得到平行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晶状体作用、冰透镜、水透镜的讨论,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通过讨论空矿泉水瓶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重点
透镜对光的作用
5.难点
透镜的作图及准确理解透镜的焦点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策略,
1.大胆创设分组实验,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能够亲身参与的科学手段
在透镜对光的作用这一得环节的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利用光具盘和激光器加以演示,学生观察到的是平面的光路,而后面的同学往往又看不清楚。
《教师教学用书》建议用手电筒作光源,通过观察光斑的大小判断透镜来对光的作用,实践证明这样做在白天的效果很不理想,同时由于学生没有观察到光路,而且初中的学生又正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难以抽象出结论。
从“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出发,我将配发的平行光源前面加了一个打有九个孔的纸板,制成了立体的九孔光源,将用于液体压强探究的水槽改制成一个暗箱,在里面安装上透镜,释放烟雾,学生即刻就会观察到清晰的立体光路,再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光路画在教师发的探究报告上并写出结论,从而达到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探究、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目的
2.正确运用电教媒体,真实反映实验过程
在全体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利用家用摄像头将实验放大后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体验到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克服了当前流行的用课件模拟实验的不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