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2讲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第一章、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1中国的疆域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东、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海陆兼备。
辽阔的疆域: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②陆界20000多千米③陆上邻国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②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③隔海六国印尼马来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最北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4度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度E。
最南曾母暗沙4度N。
最西帕米尔高原73度E。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位。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
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1.2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现行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乡)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1.3中国的人口数量世界第1: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1/5。
目前人口数为13亿。
增长速度较快:1人口基数大2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
分布疏密不均:腾冲——漠河,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处特点人口少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
201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7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中国地理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2)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一年四季常绿 B.“金色中国”——高寒 C.“绿色中国”——一年两到三熟 D.“银色中国”——伏旱 (3)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 ( )
的交流;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 设的和平周边环境。
易错剖析:本题涉及到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较多,要求学生答出特点 并分析成因,学生极易因找不到分析的着手点和信息点而没有思路或 者分析错误。 解析:第(1)题,在等温线图上要会读出特殊区域的数值范围;分析气 温的差异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条件等方面考虑,图示地区 位于内陆,故应主要从地形方面考虑。第(2)题,根据地形和气温的关 系,等高线和等温线可以相互转换。结合经纬度和图上其他信息,要 能进行空间定位。第(3)题,可根据河流的位置、形状和河段分析河流 的水文特征。第(4)题,葡萄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光照强、温差 大、有充足的水源等。从C地区的自然特征方面可以进行分析。第(5) 题,分析铁路的意义要结合其所在的位置,第二亚欧大陆桥具有十分 重要的国际意义。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由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和
荒漠的景观变化,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特色。 (2)青藏地区:高寒为主的自然特征,高原牧场为主的畜牧业,雅鲁藏 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的灌溉农业。 3.不同尺度的区域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不清
【典例1】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 题。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广袤的领土和丰富的地理资源,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亚欧两个大陆的国家。
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从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点出发,对中国的地理区域特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
一、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和政治中心,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
该地区地貌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气候呈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土地资源丰富,夏季大量降水,适合农业生产。
此地区以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电力、交通运输等为主要产业,同时还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被广大人民视为“国家的腰带”。
二、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带,主要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份。
该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其中江南水乡是中国著名的赏景区。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汽车、信息技术、金融等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三、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的沿海经济优势区,主要包含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省份。
该地区气候温暖潮湿,热带作物生长旺盛,经济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导。
广东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具有重要地位,福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区。
此区域交通网络发达,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四、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区和工业区,主要包含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份。
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气候多样,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大,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要区域。
此区域以农业、煤炭、能源为主导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大量人气投资。
五、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气候寒冷,土地肥沃,人口较为稠密,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中国的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经济地理的特点对于其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的经济地理背景出发,探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各地区的特色产业。
一、经济地理背景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宽约5500公里,南北长约5300公里,地理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区特点。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以及南北部分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福义不一,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这一区域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同时,其地理位置也使得东部沿海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跨国公司的投资。
在东部沿海地区,像上海、广东等地成为了中国制造业和出口业的中心。
这些地区以其高度的产业集聚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
例如,浙江省的温州市以其轻工业和家电制造业闻名,成为国内外的重要产品供应地。
三、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西部内陆地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相对欠缺,吸引外资的机会也较少。
因此,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然而,西部内陆地区也拥有独特的优势。
西南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旅游业投资,例如四川的九寨沟和云南的丽江。
此外,西部内陆地区的能源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例如三峡水电站在中国能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四、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之间,地理位置具有独特的优势。
这一区域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同时又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网络。
近年来,中部地区通过积极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例如,湖北省的武汉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中国内地汽车工业的重要基地。
此外,湖南和河南等地也因其制造业的发展而受到关注。
中部地区的崛起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国家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_范恒山
国家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范恒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北京100824)提要: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区域政策因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区域问题而生,是国家为了推动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依据区域比较优势而对不同地区作出的政策安排。
所以,区域政策构成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调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区域政策的不断细化、实化和差别化,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十二五”时期,区域发展仍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内国外环境较以往更加复杂。
新的时期,国家将继续着重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关键词:区域政策;区域协调;区域发展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12)05-0077-04一、“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政策的基本特点自觉地系统地研究制定区域政策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举措,大体分三个阶段。
一是国家通过调整工业布局来推进内地与沿海均衡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大体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
为了改变当时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和沿海与内地工业布局畸形发展的格局,同时,考虑到当时特殊的国际政治氛围,国家提出了调整沿海内地工业布局的战略举措,并通过这一布局调整来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代表性的论断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两个必须”: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根据这一战略思想,国家投资明显向内陆地区倾斜。
这个转变加速了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使建国初期极不平衡的工业布局格局初步得到改观,到目前为止,内地工业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仍依赖于这一时期打下的基础。
理论界通常把这一阶段称之为生产力均衡布局或区域均衡发展阶段。
二是沿海地区率先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体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中图 版初中地理七上2.1《位置和疆域-中国的地理位置》 课件 (共26张PPT)
猜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
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 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 尾靠全球最大陆 。猜猜说的是谁?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位置和疆域
中国的地理位置
想一想,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 置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猜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
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 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 尾靠全球最大陆 。猜猜说的是谁?
0°
160 °E
180 °
中国
北半球
南半球
东 半 球
西 半 球
0°
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纬度位置:
纬度南北跨度大, 大部分位于中纬 度地区,属北温 带,小部分位于热 带,没有寒带。热 量条件好。
热带
自然环境南北差异大
位于北温带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位于热带的海南橡胶林
中国在地球 “五带”中的位置
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农作物及动植物资源丰富。
指出蒙古、日本的海陆位置,并将它们与我国对比,说明 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蒙古:内陆国
日本:岛国
蒙古是内陆国,水路交通不便;日本是岛国,多港湾, 海运发达,但没有陆上邻国。
中国海陆兼备:我国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 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的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亚欧大陆 西部国家直接往来。
亚欧大陆(亚洲)
中国
太平洋
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 岸(东部濒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多 港 湾 岛 屿
中国的位置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东半球,北半球 南北跨度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热量充足。自然环境南北差异大。 位于亚欧大陆(亚洲)的东部,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临太 平洋,有众多岛屿和港湾,海陆 兼备。 重要提示:(可从是否 有利于对农业生产、交 通和对外交流几个方面 着手)
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大体分为5个方面。
1.条件:指对全国和各个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有影响的主要 条件,如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人口——劳动力资源、产业发展的历史 基础、技术条件、其它社会经济条件等。
2.结构:主要经济——产业部门的地区组合本身就是一定区域内的经 济产业结构问题:结构的完整性和各主要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中国经济地理的基础理论
(一)人地关系协调论;
1.人地关系协调是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根本目的。 人地关系三段论(翟宝辉(1999),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中国科学技术协
会,P218):战胜自然、人为中心、和谐相处。
人自身研究:数量、质量、构成、分布、观念、取向、需求、偏好等 历史、政治研究:经济史、环境史、生态史、外交史、经济人物研究等 专项研究:人口、环境、资源、产业等 方法论和政策研究:优化研究、协调手段等 2.人地关系协调论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 皮书》。 结合中国经济地理,我们重点分析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集 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对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要求、WTO原则对产业发展 的影响、我国特别问题研究,包括东西问题、南北问题、二元结构、城 市贫困、赤贫问题等。
(一)及时搜集、积累有关资料;
(二)善于学习、掌握中国经济地理 研究的有关方法论;
(三)训练与掌握学习、研究中国经 济地理的基本功;
(四)明确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主线 与重点。
一、中国经济地理面临新的挑战
区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组成的人地相关的地域系统、客观存在
中国经济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地理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中国的经济地理是指中国在地理空间上的经济发展分布情况及其相互关系。
这种经济地理分布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历史、文化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经济地理的区域特点、地区发展差异、国家发展战略和未来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中国的经济地理呈现明显的区域特点。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东西方向跨度很大,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差异较大。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发达的港口和交通网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这里的城市化程度高、工业发达、人口密集。
东部地区代表着中国的现代工业和先进制造业,是中国商品出口的重要基地。
西部地区则是中国的资源富集区,拥有大量的能源、矿产和农产品资源。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相对较差的交通条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中部地区则是东、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是中国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枢纽地区。
其次,中国的经济地理也显示出明显的地区发展差异。
中国顶层设计战略将国家分为不同的开放区域,如沿海经济开放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沿江经济带等。
这些开放区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比如沿海经济开放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岛屿经济和沿海地区的繁荣发展。
而内陆和边远地区则相对较弱,受制于交通条件、资源开发能力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地区发展差异也导致了中国的区域分工和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加剧了收入差距和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
因此,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政策和项目,如西部大开发、东北 revitalization 等,以促进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和整体发展。
再次,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地理密切相关。
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资源约束、环境限制和人口红利递减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推行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等战略,旨在通过改革和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地域分异认识思路图解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驱动力
自然地带
外能 太阳 辐射
内能 岩浆 活动
地带性-
水 纬度地带性
显域性
平
地
外能内能 综合作用
自然 地带 性 水热 组合 规律
带 性
经度地带性
人类作用力?
高度地带性
三 维 地 带 性
非地带性隐域性
地质地貌分异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组 成要素及其本身综合特征的相似与差别,然后挑选出一些具有相互 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目的是要保证所划分的单元,是 一个具有特点的自然综合体。
主导因素原则通常选取能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的某一指标 作为确定区域界限的主要根据。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西北干旱区
位置靠近欧亚大陆中心,在中国的第二阶梯上,东 南季风对其影响很小,加之有山脉横亘其上,因而气候 为干旱或半干旱。河流稀少,主要为内流区。相应的植 被为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只在较高山地才有山地森 林和高山草甸存在。土壤一般瘠薄,盐渍化常见。在广 大的盆地中,多有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存在,为风沙的重 要来源地。区内人类活动的影响虽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强 烈,但由于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风沙危害和草原退化 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区划对象:中国地表自然界 区划目的:为农、林、牧、水利事业(大农业)服务 区划基本原则:高级区划单位遵循地带性原则,体现为气候-土 壤-生物一致性,低级区划单位遵循非地带性原则,体现为地形和地 表物质的分异 区划方法:自上而下划分,主要采用主导标志和部门叠置方法 区划体系:多级序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第2讲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
• 【图解考点】 北方地区
位 置 范 围
南方地区
• 续表
东北平原、华 长江中下游平原、 北平原、黄土 东南丘陵、江南丘 高原、大兴安 陵、两广丘陵、南 岭、小兴安岭、 地形 岭、珠江三角洲、 长白山、太行 区 雪峰山、云贵高原、 山、辽东丘陵、 四川盆地、武夷山、 山东丘陵、汾 台湾山脉、巫山、 河谷地、渭河 横断山 平原 主要
• (3)旅行考察队员们对沿线四地农业可持续发 展提出了建议,其中合理的是 ( )。 • A.甲地—立足气候优势,发展彩色农业 • B.乙地—利用土地优势,发展粮食生产 • C.丙地—瞄准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农业 • D.丁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
• 解析 泰山、华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山 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由于山体海拔并不 太高,山上会分布有山地针阔叶混交林,不 会有山地针叶林带分布;黄山和衡山属于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由山麓向山上分布有山地落叶阔叶林;g—f之 间主要是平原地区,是重要的农业区,而不 是牧业区;甲地位于云南,由于四季如春的 气候条件而能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即彩色 农业。 • 答案 (1)C (2)D (3)A
•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南方与北方:① 气候 划分的主导因素北方与西北:② 季风 影响 青藏与西北、北方、南方:③ 地形
• 二、北方地区 • 1.地形区 三江平原 • 图中的a④ c⑥ 。
松嫩平原 、b⑤
黄土高原 、
• 2.气候:大部分属于⑦ 气候。 温带季风 中温带 • (1)从温度带来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 ⑧ ,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 暖温带 ⑨ 。 湿润地区 • (2)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属 半湿润地区 于⑩ ,其余大部分属于 鞍山 大同 ⑪ 。 胜利 • 3.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图中的d⑫ 铁 长春 太原 矿,e⑬ 煤矿,f⑭ 油田,g大庆 油田。 • 4.城市:图中的h⑮ ,i⑯ 。
高中地理鲁教版(新)选择性必修2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学案 中国地理分区
中国地理分区[地理必备考点]中国南方、北方、西北、青藏地区的划分、界线、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省份的位置、自然及人文特征、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特点和环境问题。
[学科核心素质]区域认知: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根据区域的具体实际,找出优势与不足,进而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
地理实践力:结合“热点”与"焦点”问题,培养观察、思量、分析、评价、解决我国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
[知识体系导图]必备知识一、中国四大区域地理特征1. 中国四大区域概况(1)四大区域:① --- 、北方地区、②----- -、青藏地区。
(2)四大区域重要的分界线①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一线;②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相当;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主要是--------- 、祁连山脉、--------。
中国地理分区四大地理分区省级分区跨省区域长江沿江地带香港和澳门北方南方西北青藏位置、范围、主要区域特征区域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台湾省南方与北方:气候,气温为主导(3)划分的主要依据北方与西北:夏季风影响,降水为主导青藏与西北、北方、南方:地形2. 北方地区(1)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②气候③河流: F 、G 、H -- -、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
④资源(2)人文地理特征(3)突出环境问题①东北平原: -----流失。
②华北平原: - -、风沙、盐碱。
③ 黄土高原: -----流失。
3. 南方地区4.西北地区5.青藏地区(1)地形区:图中的a-----山脉,b巴颜喀拉山脉,c 唐古拉山脉。
(2)气候: -----。
(3)河流:图中的d -,e --- ,f ---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4)城市:g-----,h--- -,i-----。
(5)交通①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 铁路。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部分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②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
④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
第十二页,共27页。
【解析】第(2)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人口数量变化 的原因。东部省级行政区为我国人口增加的地区, 但其自然增长率低;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人口增 加,但其经济(jīngjì)发展水平低;排除①③。
21
第二十一页,共27页。
【考点3】 自然(zìrán)地理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3—1】(2013·四川卷)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 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 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 很大。据此回答问题。
22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考点3】 自然地理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3—1】(2013·四川卷)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 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 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 厚度很大。据此回答问题。 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 ) A.昼夜(zhòuyè)温差大 B.秋雨绵绵 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
D.人口重心的迁移(qiānyí)与经济重心的迁移
(qiānyí)没有关系
18
第十八页,共27页。
【解析】第(1)题,考查我国各区域人口增长差异。我国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汉族人口集 中在东部。此外,汉族人口远多于少数民族,故其重心变 化没有少数民族的幅度大;故图中甲表示(biǎoshì)汉族人 口重心迁移,乙表示(biǎoshì)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由 图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向东迁移趋势明显,汉族人 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人口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 水平有关,故人口重心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有关系。
地理中国每集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每集的知识点总结第一集: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宽度和南北长度都很广阔,地形多样,包括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地理要素。
- 中国的地理位置在亚洲东部,临近太平洋,地理环境多样,包括温带、寒带、季风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差异。
第二集:中国的地理分区- 中国可以按照地理特征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四部分,每个部分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都有不同的特点。
- 在地理位置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每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都有不同的特点。
第三集:中国的地形地貌- 中国的地貌主要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几种类型,每种地形特征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
- 北方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南方的地形则是丘陵和盆地,而西部地区则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第四集: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多样,主要包括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季风气候,每种气候类型对于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人民生活都有不同的影响。
- 中国的气候带划分主要是依据地理位置和气候要素来进行的,每个气候带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第五集: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稀土等矿产资源,以及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 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而西部地区则资源短缺,需要依赖进口。
第六集:中国的交通运输- 中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四种交通方式,各种交通方式相互配合,构成了完善的交通网络。
- 中国的交通运输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东部地区交通发达,而西部地区交通相对落后。
第七集:中国的城市- 中国的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中国的城市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率较高,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率相对较低。
第八集:中国的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高,而西部地区的人口稀少。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3 北方地区
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程标准]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体系架构][素养考查]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差异,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课时93北方地区1.填出下列地形的名称A 六盘山,B 三江平原,C 山东丘陵;D 太行山,它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界山。
2.填出下列河流和湖泊的名称E 黑龙江,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界河,F 松花江,是其支流;G 鸭绿江、H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河;湖泊I 五大连池,从地质上看,属于休眠火山。
3.填出矿产地的名称①鞍山铁矿,②鹤岗煤矿,③大同煤矿,④招远金矿,⑦华北油田。
4.填出下列铁路线的名称a 京哈线,b 京沪线,c 陇海线,e 大秦线。
5.填出下列工业基地、工业中心和城市的名称工业基地:甲辽中南工业基地,乙京津唐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m 沈阳,n 西安。
g 北极村,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h 黑河,是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即黑河—腾冲一线最北点。
6.黄河流域的能源丰富上游河段以水能为主;中游地区煤炭丰富;下游两大油田:⑤中原油田,⑥胜利油田。
1.北方地区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水文以雨水补给为主;水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资源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等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主要的油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2)人文地理特征人口人口数量多,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地理中国第二集主要内容
地理中国第二集主要内容
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
众山的护佑,汉江的润泽,让沃野安详而富足。
不过,这片山川却有着非凡的自然身世。
从远古伊始,它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中华大地的气候和人类活动。
然而近年来,在这片寂静的山川深处,人们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已经探明的油气储量达到了两千多亿立方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位居前列。
众所周知,石油、天然气是在远古的海洋中孕育而成的。
这一发现证明了这里曾经是一望无际的浩瀚海洋。
那么远古的海洋,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演化成今日连绵起伏的巴山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
项目 省区 地形 气候类型 河流 矿产资源 ④能源资源(石油、 天然气和煤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江苏省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 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图1
图2
材料二 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图3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 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 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 第(1)题,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 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第(2)题,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 能密度”信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第(3)题,由 材料二,分析两省区的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第(4)题,江苏位于东 部沿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 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第(5)题,霍尔果斯地理位置优越,便利的交通,资源丰富,加上国 家的特殊政策,都是有利的发展条件。
区域地理特征
[讲析] 以中国某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 高考命题的热点,在复习时,应熟练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 位置,然后分别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资源、工农业、交通、 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掌握。 [例] (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 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 点。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 要制约因素。
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多;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 耗营养物质少;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总之, 本区麦类和牧草属于“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类型。
2.(2011年青岛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哈尔滨周边地区简图和哈尔滨两时刻海平面气压分 布图。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
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解题导引] ①本区域的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原因与其所处的海
陆位置和地形有关。②该区域河流为内流河。③本区域绿洲分布及城
镇形成均与水源有关。
[解析] 第(1)题,该地深居内陆,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 达,降水稀少。第(2)题,该区域降水稀少,河流主要补给来源为高山 冰雪融水,其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第(3)题,管道运输特别 适宜液体物质的长途运输。塔中距离库车和轮台的距离远,加上该地 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和聚落稀少,不利于其他交通运输 方式的建设,因此,最合理的运输方式为管道运输。第(4)题,本区域 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水资源是其主要制约因素。 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麓地带及河流沿岸。第(5)题,读图可以看 出,该地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等级越来 越低,其服务范围也就越来越小。 [答案] (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秋 季。 (3)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 全性能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 约因素为水资源。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3)A地是我国甘蔗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试分析该地发展甘蔗生产
的自然条件。 (4)根据图文材料,分析道孚县易发生山地火灾的主要原因。
(5)根据图示信息,描述鲜水镇所在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解析: 第(1)题,进行空间定位是解答本问的关键。第(2)题,横断山 区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第(3)题,分析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要 从地形、土壤、水源和气候等方面进行。第(4)题,道孚县的气候条件 使得该地草木茂盛,但旱季长,易引发火灾;地形条件使得这里人烟 稀少,扑救力量薄弱。第(5)题,横断山区的地形特点为山河相间、纵 列分布(南北走向)、山高谷深、北高南低。 答案:(1)横断山区 水能(有色金属) (2)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3)A为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丰富(有都江堰等 水利工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秦岭与大巴山等阻挡了冬 季风的进入,热量丰富。 (4)夏季气候湿润,降水充沛,草木茂盛;但受季风影响,降水有明 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时间长;山风强烈且多变;地势崎岖,交通不便 ,人烟稀少,扑救力量相对薄弱等。 (5)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高考北京文综卷)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湘、辽、宁 C.青、粤、晋 B.台、鲁、苏 D.桂、甘、豫 )
解析:A项中宁夏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高于位于
第三级阶梯的湖南和辽宁,该选项错误;C项中青海位于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最高,但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广东的平均海拔应低于位于第
(1)据图描述哈尔滨市4日14时到5日8时的天气变化状况。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松花江(哈尔滨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据表归纳出东北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 (4)分析东北地区该发展模式的经济、生态意义。
解析:第(1)题,哈尔滨市的大气变化状况应从气温、气压、风力等 角度分析。第(2)题,应从材料二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松花江(哈尔滨河 段)的水文特征,应与原因一一对应分析。第(3)题,东北地区发展粮食 生产的优势从表格中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第(4)题,东北地区发展该模 式的经济、生态意义可从图中信息得出结论,注意“易地育肥”的含 义。 答案:(1)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或风力减弱)。 (2)结冰期长。原因: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漫长。 流量较大。 原因:降水较多。 径流季节变化大。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 夏汛明显。原因:夏季降水集中。 (答对3点即可) (3)人均耕地多;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 (4)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得到就地转化;西部畜牧业良性发展;中、西 部形成密切联系的产业链,推动中西部经济的发展。易地育肥,减小 对草场的压力。
主要气候
温带季风气 候,夏季高
热带和亚热 温带大陆性 带季风气候,气候,夏季 高山气候,
类型及特
征
温多雨,冬
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 炎热,冬季 气候寒冷,
雨,冬季温 寒冷,全年 降水稀少 和湿润 降水少
石油、煤炭、 有色金属、 煤炭、铁矿、
资源 水电、铁矿、 水力资源、 稀土矿、镍 太阳能、地 森林、黄金、 森林、磷矿、矿、石油、 热、水能 海盐 煤炭 水电
一、中国地理空间定位
1.根据经纬网定位
2.中国地理典型区域
[特别提示] 空间定位的方法
经纬网是区域定位的最主要途径,同时要结合图示中隐藏的海陆位 置、轮廓形状、地形、河流、交通干线和城市等信息进行准确定位。 第一,轮廓形状信息:要抓住区域轮廓的突出形状,模拟成熟悉的事 物形象或几何图形帮助读图辨识,如山西省轮廓似平行四边形、山东
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2讲 中国地理
[真题1]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读 “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 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下图),结 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 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经调查,2010年12月5日中午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鲜水镇
发生的山地灌丛草地火灾系一名6岁小孩玩火所致。当日下午3时10分 左右,扑救人员正在处理余火时,突起大风,15名战士、5名群众和2
名林业部门职工共22人不幸遇难。
考查我国横断山区和四川盆地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根据上述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鲜水镇地处我国________(地形区),________资源比较丰富。 (2)鲜水镇所在地区是我国________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材料二 下面为松花江(哈尔滨河段)多年平均最低日温图、平均降 水量和月径流量统计图。
材料三 粮食生产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南方多个省市(上海、 浙江、福建等)到东北粮食主产区建立粮食储备基地,为它们的粮食 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东北三省与南方三省农业资料比较表
材料四 下图为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 展模式图。
[特别提示] 青藏地区高寒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既 有不利一面,也有有利一面。①不利条件:气温较低,无霜期短,一 年只能一熟,这种气候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 、小麦、豌豆。畜牧业只适于放牧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绵羊、藏
山羊;②有利条件: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
[解题技巧] 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思路 特征描述型非选择题的答题步骤如下:(1)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所 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生题 找联系,熟题找差异);(2)认真领悟设问的角度,针对具体区域具体 描述,描述时要结合该区域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用原 理代替;(3)充分利用题中已有信息获取答案,高考题所提供的一般 是课本以外或陌生的情境,要充分挖掘材料或图中的有效信息,从中 获取答案,还要注意题目有没有“依据材料”或“据图示条件”等限 定语;(4)运用地理术语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