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文化“万花筒”文化的形式和现象(PPT图片展示)总结:①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②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都呈现出各自独有的色彩。

2、文化是什么讨论:引导学生对文化的理解(1)文化的含义广义的文化: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内容:①文化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不同于经济和政治。

②文化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补充:什么是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2)文化的特征(事例引入)特点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图片引入)特点二:文化又是一种文化素养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讨论引入)特点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1体味文化教案

1.1体味文化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一、新课标要求知识目标:了解文化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明确文化概念,理解文化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针对本课的主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会合作交流(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知识的兴趣,树立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二、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辅助:多媒体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做成课件。

(2)、学生准备: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收集有关文化活动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趣谈导入:(形式七嘴八舌)“聊”文化——请说说带有“文化”字样的词句如: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经典文化、流行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先进文化、落后文化、企业文化、宗教文化、课桌文化、校园文化、短信文化、网络文化。

想一想:“文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体味文化”!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板书)讲授新课:第一目:文化“万花筒”——感受文化的魅力1、合作探究:(1)回忆历史:你所知道的我国各朝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有哪些?(如唐诗宋词)(2)亲身体验:你的周围都有哪些文化现象?说说高一时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有哪些,你参加的活动是什么。

(辩论赛、相声小品大赛、校园文化节、《苡米》、宣传栏)(3)你怎样欣赏文艺节目?你喜欢哪些文艺形式?有人说:文化就是艺术,你认为呢?(4)网络时代的你,能说出哪些网络用语?表达什么意思?(2010年第一个网络新词“敲诈政府罪”;啃椅族:在快餐厅内久坐,或买上一杯饮料就坐四五个小时的人;被就业:发帖者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被签署了就业协议书。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

体味文化教案《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8篇《体味文化》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体味文化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关于政治上体味文化教案篇一【学情分析】: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同学生一起透过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文化现象,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教学方式要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注重学生体验。

基于此,本框题教学根据建构学习理论,遵循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较后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识文化→析文化”的线索安排教学流程。

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浓郁的文化气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叙述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学生获得了必要的感性认识。

紧扣“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较后,以生活实例为切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践行理念,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整合教材资源,力将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

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味文化(公开课教案)

体味文化(公开课教案)
活动:选出四位同学表演迟到者进门的方式,其他同学观察点评
教师归纳:
(2)文化也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流露于举手投足之间
提问:人的文化素养是出生就具有了吗?狼孩的故事同学们听说过没有?
视频展示:《狼孩》2分16秒
总结:狼孩没有文化,虽然本身是人,但是由于长期跟动物生活在一起,完全脱离了人类社会,没有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没有人类所形成文化的实践基础,因而他们无法学会人类的文化。所以说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文化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才能获得。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因此我们得出文化的第二个特点:
板书(2)实践性
材料导入:几年前,西安媒体曾经发起“拯救古树”行动。截至目前,西安登记在册的古树就有1000多株,在册树龄最长的为两千多年,千年以上的古树有70余株,在全国城市中最多。专家说:关爱古树就是保护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提问:为什么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
视频:《保护古建筑》2分20秒
◇探究点拨:
古树古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提出问题》:
根据刚才所讲,能否举例,哪些可以是文化现象,也可以不是。(石头刻字,泸溪的十里画廊;热带雨林,原始森林)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引导:09年的阅兵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过,还有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太空飘扬的情景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那些让所有中国人沸腾的激动人心的一幕幕。
视频:《核导弹阅兵》2分12秒
问:长缨在手,敢缚苍龙。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是,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也的确使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地站在世界面前。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为什么我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能在短短的60年见获得如此大的发展呢?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题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题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3)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4)文化现象实际上是精神现象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多媒体展示:合作与探究问题:动物有没有文化?为什么?
材料:黑猩猩是动物中比较“聪明”的。曾经有人在地上点了一堆火,旁边放一只装满水的水桶。实验者将水桶中的水倒进火堆,将火扑灭。这一切都让黑猩猩看着。然后再在地上点一堆火,旁边放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此时,黑猩猩会同样将水桶中的水倒进火堆,将火扑灭。可是将黑猩猩放在船上,在船上放一只空桶,并在船上点一堆火,将船推入水中,黑猩猩只会在船上乱叫,却不知道用桶去舀水来灭火。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知识总结: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并且,是要经过人类的艰苦实践,在是社会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那能不能这么说,文化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有“文化”?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3)、文化现象实际上是精神现象。
就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来说,它是我们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通过受教育,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是精神现象。
(引导学生看教材中的两个“镜头”,分析:谁更有文化?)
点拔:小学生让座,体现出了一种教养;男青年在公共汽车内抽烟,缺乏公共礼仪、教养。
既然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也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那么文化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和力量。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文化的力量。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
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 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结论:
(1)国内民主政治方面: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7
更高的文化素养。 (2)国际政治斗争方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
中,我国 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 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
材料二: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 年前还居于第 12 位,现已上升到第
4 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
齐驱。在美国 400 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 1/4 是文化企业。
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健康的文化,抵制
落后、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
力量。 3、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必修三体味文化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必修三体味文化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学生搜集、准备相关文化活动、文化现象,体味 历史中、不同区域、身边的文化 运用书本上的图片、文字 教师提供一些素材
(一)、文化“万花筒”
本目中有三个探究活动,内容主要是体味 不同的文化和文化的影响,可选择地让学生完 成。但P4页探究活动的第三个问题,需要保留, 可做适当修改,如:有人认为……,你是否赞 成这种观点?哪什么是文化?承上启下。
本目要点:
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素养是在文化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形式,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学生可列举一些熟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 文化现象 文化形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活动
•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双重性:促进、阻碍 • 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现象无时无处不在 文化“万花筒”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文化的含义
体 味 文 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什么
文化素养是在文化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对个人 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民族和国家 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拓展与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某人 有文化,某人无文化”,“某人文化程度 高,某人文化程度低”。
你能说说这里的“文化”与《文化生活》中的 “文化”的关系吗?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文化素养是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人类全 部精神 活动及 其产品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第一框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第一框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内涵;掌握文化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探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增进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力量难点:文化内容与形式【导学案】亲爱的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中,我们将学习政治中的又一个方面——文化生活。

希望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中学习进步,生活快乐。

一、学两招1、通过阅读教材P4-5页第一目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

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文化的特点之一:文化具有性。

(2)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

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文化的特点之二:文化具有性。

我们知道了文化的特点,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文化的内涵。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的内涵:练习:“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C人类全部精神生活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的产物。

练习: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太阳和月亮B长江和黄河C泰山和黄山D长城和故宫(3)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修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文化。

(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文化素养获得的来源有两个:、。

)(4)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了解文化的形式,分析理解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文化现象,理解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多样性的文化现象,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力量;(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自学导引:一、 文化“万花筒”《文化生活》整体结构是什么发展 个性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怎么办 1.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2.文化的内容包括哪些? 3.文化的特点有哪些?4.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有什么影响?秦朝唐代明代现代古今文化龙图腾公元前4000多年苏美尔人楔形文字守墓神阿努比在为法老安葬前做法事摩崖石刻中国印2008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时间上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奥运文化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空间上)文化特色:不同地域、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化各具特色好斗牛文化穆斯林文化莱坞文化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评价,文化有不同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有位学者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别的东西比“文化”更令人难以捉摸了。

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

我们想用文字来表述它的意义,却正像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外,简直是无所不在。

其实,文化用不着去寻找,它就在我们身边。

几乎每一种社会现象都可以用文化来冠名。

我们常说的文化现象有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乃至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书文化、茶文化……可以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文化。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_2012020701095031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_2012020701095031
课题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
执笔人
刘红
编写日期
2.7
执行人
刘红
执行日期
三维
教学
目标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重点
难点
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文化的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文化问题。
教法
教具
探究法
课件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三、考点疏理
(一)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2.文化是什么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

1.1【教学设计】《体味文化》(人教)

1.1【教学设计】《体味文化》(人教)

《体味文化》
蚌埠二中张开宏
《体味文化》是新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1.知识与能力: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普遍存在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知道文化内涵,学会归纳文化的外延,分析文化的力量;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探究讨论以及使用多媒体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主要采用启发讲授法、情景导析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增进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情感,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
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启发讲授法、情景导析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多媒体、学生搜集整理身边文化现象
授课教师放映多媒体,出示几种文
化现象,音乐文化、舞蹈文化等
学生感受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
处不在
一、“看”文化
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
现象: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化现
象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理解。

观看多媒体图片,形成如下认识:
1.
通过“看”“讨
论”、“说”。

《体味文化》说课稿

《体味文化》说课稿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生活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的第一框《体味文化》。

本次说课分为五个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情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首先是说教材。

包括三个内容: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说课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体味生活》。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力量,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自觉参与积极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学会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在《文化生活》中起着探究引导作用,后面三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并深入的,因此本单元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而《体味文化》作为第一课第一框则是基础中的基础。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3.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文化的内涵即“文化是什么”。

之所以文化的内涵是重点是因为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并未觉这就是文化;其次,通过《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有助于了解文化现象,但要从本质上把握文化还有很大难度。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1、【教学内容】本框是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主要内容:文化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文化与精神活动、社会、物质活动及文明有什么关系?如何区别?文化有什么作用?2、【学生分析】学生对身边的“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也有所了解,但是并不知道“文化”的真正内涵,无法给“文化”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也往往忽视了文化重要意义。

3、【设计思想】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万花筒”,向同学们展示五花八门的文化,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述说各自家乡的特色文化,使文化融入生活。

接着进入“领悟”阶段,扣住“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发现”阶段,让学生自行辩论,激活学生思维,谈谈独到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因势利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也就水到渠成。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5、【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6、【教学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7、【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爱看综艺节目吗?最近有一档非常火的综艺节目叫《中国诗词大会》,不知有没有同学看过?它与一般的综艺节目不同,它主要展示的是中华优秀的古文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多媒体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片段教师:请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师:看来同学们对咱们的传统诗词都非常喜爱。

文化生活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文化生活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文化“万花筒”文化的形式和现象(PPT图片展示)总结:①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②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都呈现出各自独有的色彩。

2、文化是什么讨论:引导学生对文化的理解(1)文化的含义广义的文化: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内容:①文化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不同于经济和政治。

②文化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补充:什么是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2)文化的特征(事例引入)特点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图片引入)特点二:文化又是一种文化素养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讨论引入)特点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word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高中政治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①读懂课前预习要求
②完成课前预习案的填写③借助搜索引擎搜集有关本框题的材料二、 教学课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3c6709fb09这首歌,没想到这首歌不光影响了我,90 后的同学们唱得非常好,看
讨论法:主要用于重难点问题的解决上,如让学生讨论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
谈话法:主要用于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加入到各小组讨论队伍中,并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
练习法:主要用于课本基础知识学完后的巩固提高上
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活动】老师好!
【教师活动】请坐下。
课前预习案
【教师活动】昨天我批改了一下大家的课前预习案,发现我班的唐小云、X 春燕同学预习案写的认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含义,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文化的特点Fra bibliotek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探究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比较
鉴别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化的作用
难点: 文/item/9b2c1b0e700133316159f312.jpg
.izhufu./pics/allimg/110415/1756050.jpg
【学生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邀请 3 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模拟课本第 7 页的场景:(演文化)

高中政治 第一课 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一课 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计划学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感受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及多样性;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对比分析,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认识,体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列举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准确表达看法的能力;通过对比文化现象的差别,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综合归纳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现象的观察,引发学生对文化及其影响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感受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和主动性。

【学习目标】1.1-1 文化现象的多样性;1.1-2 文化的内涵;1.1-3 文化的性质与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教学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方式及媒体】教学方式:遵循生活逻辑,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常见的文化现象。

媒体运用:投影片(PPT)。

【教材知识结构】【教学过程】(3)回答问题:今年春节你在哪儿过的年?你家过春节的年俗有哪些?你印象最深的年俗是什么?(4)学生回答:不同区域、不同人群,文化各具特色。

(1)学生讨论回答:人类:社会实践个人:社会实践+文化教育(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中必然包含着人力的作用、【形成性练习】1.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C.文化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答案】A我们在《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据此回答2~3题。

2.这里所说的“文化”,就是()A.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B.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C.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D.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答案】D3.根据上述规定,以下属于文化的有()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生产和广告营销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C4.在下列活动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A.①③⑤⑦B.②③④⑤⑥⑦C.②④⑤⑦D.①②④⑥⑦【答案】B【评价建议】学生对于“文化”一词可谓“耳熟能详:饮食文化、电影文化、校园文化……但是对于文化的内涵,却不一定真正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
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
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
“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
(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文化“万花筒”
文化的形式和现象(PPT图片展示)
总结:①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②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都呈现出各自独有的色彩。

2、文化是什么
讨论:引导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1)文化的含义
广义的文化: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
神成果的统称。

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
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内容:①文化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不同于
经济和政治。

②文化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补充:什么是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2)文化的特征
(事例引入)特点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图片引入)特点二:文化又是一种文化素养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文化知识教育
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讨论引入)特点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