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政治3、课时:1二、教材分析《体味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内容从文化“万花筒”人手,让学生感受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先剖析文化的内涵、特点,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1、文化的内涵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四、教学方法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2、自主学习。

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的特点、形式及力量。

3、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质疑,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通过互联网查找及观察生活,收集你所认识的文化现象,并按形式进行归类。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龙应台谈“什么是文化?”教师:就此提出: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两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讲授新课】(一)文化“万花筒”1、图片欣赏:百度图片/a1_72_40_01300000185581125778409161613_jpg.html中国古代私塾/study/view-79821-1.html现代网络文化2、图片欣赏:百度图片/show/1/62/9fd3bae55e45fa12.html 泰山石刻/show/1/14/fb63508573a6f8e4.html 泼水节3、材料欣赏:“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dispbbs.asp?id=8482604&boardid=1由此得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4、名句欣赏:“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教师:(1)那么究竟文化是什么呢?请就刚才所谈到的文化现象进行归纳(2)思考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内涵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

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3

三、 教材分析 (一)内容简介 本部分内容是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开端课, 无论从课程安排还是从大纲要求上看, 要求 相对比较低,内容比较简单,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化生活相对还是比较陌生的, 他们有足够的好齐心, 能否将学生的好奇心和 学习兴趣保持下去,需要教师的智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就这一点教师得下足功夫 备好开端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含义,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探究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能 力和比较鉴别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增强参与文化生活的热 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化的作用 难点:文化” ,搜集与课本有关的歌 曲,让学生“听文化” ,让学生说出周围的文化,让学生用行动“演文化” ,让学生用大脑 分析文化,从而让学生彻底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形式,有什么特点,及文化有什 么力量。 四、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主要用于过渡语和特别难理解的问题,如讲授文化的含义 讨论法:主要用于重难点问题的解决上,如让学生讨论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 谈话法:主要用于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加入到各小组讨论队伍中,并有针对性的个别 谈话 练习法:主要用于课本基础知识学完后的巩固提高上 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活动】老师好! 【教师活动】请坐下。
课前预习案 【教师活动】昨天我批改了一下大家的课前预习案,发现我班的唐小云、刘春燕同学预习 案写的认真、工整、准确,希望同学们课下时间多向这些同学学习。 课堂探究案 导入新课 说起文化来,大家并不陌生, “快乐女声”大家听说过吧,下面让我们一睹 2011 年度“快 乐动】静静地全神贯注地听 【教师活动】好听不好听 【学生活动】好听 【教师活动】这着实让我们体验了一把音乐文化“瘾”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体味文化吧。 讲授新课 第一框《体味文化》 【教师活动】下面同学们请欣赏第一组图片,看完后你活动】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教师活动】下面请欣赏第二组图片,看完后你得出了什么 【学生活动】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教师活动】下面同学们再欣赏第三组图片,看【学生活动】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教师活动】以上三组图片,同学们“看”得都很到位,很准确。从古到今,从校内到校 外,从农村到城市,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生活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这就是所 谓的 一、 “文化万花筒” (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切身感 受吗?(自主探究 时间 2 分钟) (说文化) 【学生活动】我参加了我校 2011 年秋运会,这增强了我的体质,增强了我班的凝聚力和 向心力。 【学生活动】我参加了我校 2011 年文化艺术节。这锻炼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自信能 力。 -----【教师活动】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些文化活动都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积极参 加这样的文化活动。 大家“听”了文化, “看”了文化,又“说”了文化,那什么是文化呢?(析文化) 【学生活动】文化就是人的一种精神方面的东西 【学生活动】文化是人的一种活动 -----【教师活动】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但仍不全面,我们一起看课本上的科学表述。大家齐 读课本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日照市教研室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生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力量;培养收集、分析、综合比较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增进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含义;文化的力量。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课件;设想教学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学生:利用学生的旅游经历,感受各地及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搜集身边的群众文化活动及自己参与的文化活动,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搜集文化现象并思考文化的概念。

【教学活动】导入新课:“文化”是一个非常有魅力而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

一提起这个词大家一定会浮想联翩,你们都想到了什么,谁来告诉我?同时向大家展示你搜集的有关材料。

学生:回答并展示搜集的群众文化活动及自己参与的文化活动的图片和材料。

教师归结:同学们材料搜集的很丰富,发言也很热烈。

在学校同学们从每天早晨的音乐欣赏中醒来,然后做早操朗读课文,学习文化;校园外,大家会去旅游、逛城、看电视,下棋等等。

1.1体味文化教案

1.1体味文化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一、新课标要求知识目标:了解文化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明确文化概念,理解文化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针对本课的主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会合作交流(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知识的兴趣,树立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二、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辅助:多媒体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做成课件。

(2)、学生准备: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收集有关文化活动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趣谈导入:(形式七嘴八舌)“聊”文化——请说说带有“文化”字样的词句如: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经典文化、流行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先进文化、落后文化、企业文化、宗教文化、课桌文化、校园文化、短信文化、网络文化。

想一想:“文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体味文化”!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板书)讲授新课:第一目:文化“万花筒”——感受文化的魅力1、合作探究:(1)回忆历史:你所知道的我国各朝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有哪些?(如唐诗宋词)(2)亲身体验:你的周围都有哪些文化现象?说说高一时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有哪些,你参加的活动是什么。

(辩论赛、相声小品大赛、校园文化节、《苡米》、宣传栏)(3)你怎样欣赏文艺节目?你喜欢哪些文艺形式?有人说:文化就是艺术,你认为呢?(4)网络时代的你,能说出哪些网络用语?表达什么意思?(2010年第一个网络新词“敲诈政府罪”;啃椅族:在快餐厅内久坐,或买上一杯饮料就坐四五个小时的人;被就业:发帖者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被签署了就业协议书。

高二政治上册第一单元《体味文化》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上册第一单元《体味文化》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上册第一单元《体味文化》优秀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上册第一单元《体味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上册第一单元《体味文化》教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一、【课程标准】: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新课教学】: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点拨:教材插图:踢踏舞《大河之舞》,《长征组歌》,杂技《科技灵光一一晃圈》,芭蕾舞《天鹅湖》,旨在向同学们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使同学们对“文化”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课堂探究:(1)你通常采川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

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探究提示:上述探究课题旨在检测同学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1)欣赏方式包括观看电视、电影,收听MP3,网上点播等。

(2)如戏剧、歌舞、曲艺、音乐等。

(3)仅仅把文化看作是艺术,这是片面的,艺术只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问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题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题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3)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4)文化现象实际上是精神现象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多媒体展示:合作与探究问题:动物有没有文化?为什么?
材料:黑猩猩是动物中比较“聪明”的。曾经有人在地上点了一堆火,旁边放一只装满水的水桶。实验者将水桶中的水倒进火堆,将火扑灭。这一切都让黑猩猩看着。然后再在地上点一堆火,旁边放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此时,黑猩猩会同样将水桶中的水倒进火堆,将火扑灭。可是将黑猩猩放在船上,在船上放一只空桶,并在船上点一堆火,将船推入水中,黑猩猩只会在船上乱叫,却不知道用桶去舀水来灭火。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知识总结: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并且,是要经过人类的艰苦实践,在是社会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那能不能这么说,文化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有“文化”?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3)、文化现象实际上是精神现象。
就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来说,它是我们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通过受教育,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是精神现象。
(引导学生看教材中的两个“镜头”,分析:谁更有文化?)
点拔:小学生让座,体现出了一种教养;男青年在公共汽车内抽烟,缺乏公共礼仪、教养。
既然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也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那么文化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和力量。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文化的力量。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
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 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结论:
(1)国内民主政治方面: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7
更高的文化素养。 (2)国际政治斗争方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
中,我国 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 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
材料二: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 年前还居于第 12 位,现已上升到第
4 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
齐驱。在美国 400 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 1/4 是文化企业。
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健康的文化,抵制
落后、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
力量。 3、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
9.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山东省兴起的农民“种文化”活动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农民通过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一活动不断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养。可见文化素养的形成途径有
①天生具有、与生俱来 ②体验社会生活 ③参加文化实践活动 ④接受知识文化教育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总结:“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例如,考古学中讲的“文化”通常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3.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这种差别反映出
A.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C.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化 D.我们的饮食生活就是文化
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等等、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而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了解文化的形式,分析理解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文化现象,理解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多样性的文化现象,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力量;(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自学导引:一、 文化“万花筒”《文化生活》整体结构是什么发展 个性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怎么办 1.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2.文化的内容包括哪些? 3.文化的特点有哪些?4.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有什么影响?秦朝唐代明代现代古今文化龙图腾公元前4000多年苏美尔人楔形文字守墓神阿努比在为法老安葬前做法事摩崖石刻中国印2008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时间上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奥运文化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空间上)文化特色:不同地域、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化各具特色好斗牛文化穆斯林文化莱坞文化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评价,文化有不同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有位学者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别的东西比“文化”更令人难以捉摸了。

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

我们想用文字来表述它的意义,却正像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外,简直是无所不在。

其实,文化用不着去寻找,它就在我们身边。

几乎每一种社会现象都可以用文化来冠名。

我们常说的文化现象有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乃至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书文化、茶文化……可以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文化。

《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教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教案

《文化生活》第一体味文化教案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一教案集体备部分题第一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中心发言人备时间第一周上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重点文化的涵义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导入新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涵义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教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教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教案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一周上课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重点文化的涵义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涵义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文化“万花筒”
文化的形式和现象(PPT图片展示)
总结:①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②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都呈现出各自独有的色彩。

2、文化是什么
讨论:引导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1)文化的含义
广义的文化: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内容:①文化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不同于经济和政治。

②文化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补充:什么是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2)文化的特征
(事例引入)特点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图片引入)特点二:文化又是一种文化素养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讨论引入)特点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