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观测仪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
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
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大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
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制定观测计划。
(1)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汇报。
(2)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
(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2、制作简易观测仪。
(1)师: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天气就是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气压、阴晴等,我们来制作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仪。
制作方法看书上9页的图。
(2)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
(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4)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
(5)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8个方向。
3、建立小小气象站。
(1)师: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
(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
(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
制作简易雨量器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小精灵网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课后作业。
1.降雨的多少要用(雨量器)测量,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24)小时的雨水。
2、模拟降雨,说说你是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
四、课后总结。
检测酸雨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究酸雨形成的原因。
2.掌握酸的基本性质。
【任务分析】
1.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类型分析:目标1是陈述性知识学习,目标2是概念学习。
2.学习条件分析:本课重点是酸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其条件是酸的定性实验演示。
3.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已学习过酸与碱的定义。
【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学习酸的两个基本性质。
师:出示材料一(关于德国一座石像的两张图片、经过60年的酸雨侵蚀已经面目全非),请同学观察对比。
师:同学们,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有什么不同?生:(回答略) 师:大家都回答到了这两张图片的不同,石像经过六十年变成现在的样子,在短短的六十年中石像本不应该风化的这么厉害,那究竟是什么导致现在这个现象?生:(讨论回答)
师:大家讨论出来的结果很正确,就是——酸雨。
有同学可以凭借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解释解释一下什么是酸雨?生:(回答略)
师总结: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降水,纯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 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包括雨、雪、雾、雹等降水过程。
国外的酸雨多属于硝酸型,我国的酸雨属于硫酸型。
展示材料二(图片演示说明了酸雨的形
成过程),哪位同学可以根据图片来说一说酸雨是怎么样形成的?生:(回答略)
师:工厂中的排出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以及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上升到空气和云层中反应,最终化为含酸性的降水再次回落到地面。
请同学讨论一下,酸雨有什么危害?能否举例子说明一下?生:(讨论略)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师总结:破坏森林、草原和农作物,土壤酸性增强,湖泊酸化,生态环境受损,也会使非金属建筑材料如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等的水泥溶解,出现裂缝,导致建筑物损坏,使古迹文物面目全非,更可怕的是酸雨对人体也有不良的影响,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对酸十分敏感,受酸雨刺激,导致红眼病和支气管炎。
师: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酸雨具有腐蚀性,那酸雨的主要成分是酸,说明,酸应该具有更强的腐蚀性,可以腐蚀大部分物质。
我们已经学习了pH值小于7的物质呈酸性,pH值大于7的物质呈碱性,那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分出酸和碱?生:(回答略)
师:我们用石蕊试液来做一下这个实验,石蕊试液本身是紫色的,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现在有两瓶未知的液体,我们用胶头滴管各滴一滴进去,有什么现象?生:(回答略)
师:很好,左边的试剂变红说明是酸性物质,右边的试剂变蓝,说明试剂呈碱性,那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酸遇到指示剂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师:今天,我们从探究酸雨形成的过程中学习了酸的两个基本性质,酸具有腐蚀性,可以使指示剂变色,大家应该对酸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到这两点知识,下次我们将继续学习酸的其他几个基本性质。
使用方法:1、放水平。
2、调平衡。
(游码归零)
3、测量。
左物右码
4、读数。
物体质量=砝码+游码
七、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1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3、4题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天平的使用,教学中宜讲少练多。
因有人听课,我有点紧张,第一节课在介绍天平构造、使用要求及步骤用时过多,最后只给了学生10分钟时间使用。
这做得不够。
但在第2、3节课因为天平不够,只做演示,学生虽未动手,但积极观看示范、参与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反觉得效果较好。
通过评课,明白自己这节公开课的优点在以下几点:1、课前复习引入得好;
2、天平介绍请学生站起来介绍是好的,(但最好上台面向全体学生);
3、能充分利用实验手册,指导填写;
4、能通过右手习惯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和砝码的放法;
5、能重点介绍游码的读数读哪边。
反思自己,不足之处:1、复习引入嫌长;2、教学生使用讲述较多,导致学生动手时间少;3、未能叫多几个学生回答;
使用量筒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2、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并学会初步估算液体的多少。
3、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
三、课前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个抹布。
2、实验用品: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
四、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出示杯子不相同,水位不同的三杯水,让学生猜测哪杯水多,发散学生的思维。
并出示课题《哪杯水多?》
(二)新授:
探究活动1:
1)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说出判断的原因。
2)学生交流。
3)归纳:在杯子相同的条件下,水位高的水多。
探究活动2:
1)观察当杯子不同,水位相同时哪杯水多。
2)学生观察、汇报。
3)归纳:当水位相同时,杯子粗的水多。
探究活动3:
1)观察:当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时哪杯水多?
2)讨论当无法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水的多少时,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解决。
3)学生交流并确定实验方法。
4)小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指导学生认识并正确使用量筒。
(三)课堂拓展:
1)先估计杯中水的体积,再进行测量验证,填写好实验报告并交流实验结果。
2)学生交流生活中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与应用。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延伸:
自己设计制作简易量筒
教学反思:学生自己带来的杯子各种各样,所以哪杯水多很难判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并能较好的使用
研究固体液体气体性质实验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5、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6、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7、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8、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9、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10、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
你们有信心吗?
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
(画在黑板上三个圈)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学习新课:
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五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师:第六关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汇报,抓住“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进行评议,办法通行证。
(三)巩固拓展:
1、你们小组都闯过了哪几关?了解了哪些知识?
2、老师还有一关,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
3、颁发智慧小组证书,祝贺他们闯关成功。
《冰融化了》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到0℃时开始融化。
②知道冰开始融化的温度为0℃。
③知道冰融化时温度保持不
变 2. 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②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感受并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
①冰块融化过程的特点的掌握②加快冰融化速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温度计1支,试管1支,冰块教师准备:冰块,一瓶冰的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结冰了,谁能告诉我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生: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
二.新课教学 1.观察冰的融化师:水是在零摄氏度开始结冰的,那么冰又是在什么温度时开始融化为水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融化了(板书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个实验。
[探究活动]观察冰的融化
师:老师这里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冰、温度计,老师已经把温度计放入了冰中,同学们仔细观察“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表”,你觉得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生:我们要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计中的读数,还要把该时刻下试管中冰的状态一起填入表格中。
师:0分钟表示你刚开始记录时的读数和状态,做这个实验我们每个小组要安排个看时间的人,拿装置、读数、看状态一人,其它同学均为记录的人。
请小组讨论好谁看时间,谁拿装置、读数、看状态。
讨论完了后请材料员上来领取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时的纪律,在实验时可能会出现温度计的读数一开始不为“0”摄氏度的情况,这时候要及时告诉学生可能是其它因素影响,先从这个点看为“0”起点,实验如果做到完全融化时,由于局部温度高低影响,可能温度不准确,所以这个实验做的温度读数都是零摄氏度,后面靠猜想)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现象记录表
时间
0分钟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温度 0℃ 0℃ 0℃ 0℃ 0℃ 0℃ 0℃ 0℃ 0℃
试管中冰的状态(全是冰、冰水混合、全是水)
全是冰全是冰冰水混合冰水混合冰水混合冰水混合冰水混
合冰水混合冰水混合
你的发现
生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基本上应该是像表格上的数据)
师:从表格上的数据和状态情况,你发现了什么?生1:冰开始融化了,开始融化的温度为零摄氏度。
生2:冰融化时,从固态变为液态。
生3:冰融化时,温度保持在零摄氏度不变。
……师:这是我们的发现,我们看到全是冰和冰水混合物时,温度都保持在零摄氏度,那么老师请你猜想下,在什么状态的时候,你认为温度会开始上升呢?生:冰全部变为水之后,温度才会开始上升。
2.加快冰的融化
师:老师现在口有点渴,我也为自己准备了一瓶水(拿出一瓶冰的矿泉水),我想快点喝到水,你有什么办法加快冰的融化吗? [小组讨论]加快冰融化速度的方法? 生1:用手把冰块捂热。
生2:把瓶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生3:放在阳光下晒。
……
师:不管什么方法,总结来就是要把冰放在温度高,热量多的地方。
三.小结
今天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布置五.板书
冰融化了
一.观察冰的融化时间 0分钟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温度 0℃ 0℃ 0℃ 0℃ 0℃ 0℃ 0℃ 0℃ 0℃
试管中冰的状态(全是冰、冰水全是冰全是冰冰水混合冰水混合冰水混合冰水混合冰水混合冰水混合冰水混合混合、全是水)你的发现
冰开始融化了,开始融化的温度为零摄氏度。
冰融化时,从固态变为液态。
冰融化时,温度保持在零摄氏度不变。
二.加快冰的融化
把冰放在温度高,热量多的地方
冰水和水蒸气的变化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观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试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试验记录。
4、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5、能在柱状图上找出不同物质状态的临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愿意与其他同学谈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变化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2、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水的三态变化所需的条件。
2、并能过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
变的。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一.引入:猜谜游戏
教师出谜语:“透明无色,有时摸的着,有时抓不住,离开了它我们活不了”
学生回答:“水”引出课题——冰、水和水蒸气二、探索活动:活动一:“化冰实验”
师:冰、水和水蒸气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讨论
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不同状态的水之间是怎样变化
的。
(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习以为常,但通过化冰实验来观察水的三态
变化条件却是一种新的挑战,学生可能会有兴趣。
) 1.师:回忆温度计
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2)、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2.师:活动分两组进行,小组内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实验任务。
在实验记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事求是进行记录。
第一组:
1、将甲杯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下所用时间和当
时的水温。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这时水的质量和温度。
第二组:
1、用酒精灯加热乙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下冰化成水及水沸
腾时的温度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以及到水
沸腾时的时间,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停止加热后,再测量沸水的质量。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又会有哪些变化?讨论:
1.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2.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沸腾?
3.小结水的三态变化定义: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不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一切用事实说话。
并适时引出冰点和沸点的概念)活动二:“统计分析”
根据实验记录表分析冰的温度,溶成水时的温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所需的时间,继续加热后水的质量是否改变?
1、将实验记录与大家分享。
2、互相评价后讨论
教师小结:当温度低于0度时,水就会结成冰;当温度超过0度时,冰就会化成水(即水的冰点是0度);当温度达到100度时,水就会变成
水蒸气(即水的沸点是100度)。
继续加热后水的质量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讨论二:
1.交流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败。
2.水的变化及所需条件。
自学“物质的三态临界点”
自学科学在线里的内容,并将自学成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拓展训练:搜集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情况。
举例说明物质三态变化的生活应用
蒸发的快慢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小精灵儿童网
1、知识技能:知道什么是蒸发,蒸发时吸收热量,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用蒸发的初步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经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能会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领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法设计:观察、讨论、探究、实验、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瓷盘、量筒、火柴、水、记录单
教师准备:酒精、酒精灯、水、镊子、瓷盘、火柴、纱布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活动一:认识蒸发:
1、(师用手蘸水在黑板上写“水”)同学们认真观察,(等字消失后再惊奇地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你也能让水消失吗?来,伸出你的手轻轻的沾一下水,在手背上划一下,认真观察,仔细体会。
(学生动手实验)
3、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水真的是消失了吗?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做蒸发。
(板书课题:蒸发)
4、生活中哪些现象也是蒸发?(学生交流)
5、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蒸发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者说蒸发具有哪些特征?(学生交流)
6、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板书:水——水蒸气,)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液体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板书:液体),一种是气体状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水蒸气(板书:气体),还有一种是固体状态。
一年四个季节哪个季节没有蒸发现象发生?一天24小时哪个时间里没有蒸发现象?所以,蒸发现象需要在什么特定的温度下进行吗?所以,我们可以说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板书:任何温度)
二,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活动二:探究“蒸发需要吸收热”:
1、前面大家把水涂在手背上,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
2、手感觉凉,这说明什么?大家猜测一下:一只手上有水,水要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另一只手没有水,一只手感觉凉,另一只手没有这种感觉。
这可能是?(学生交流)
3、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的感觉进行的猜测,为了证实这个猜测对不对,下面我们来借助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再来做一个实验。
4、每个小组都有几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读出温度计上的度数,然后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湿的纱布中,认真观察,看看度数有什么变化,把数据的变化记录下来。
(学生实验)
5、你们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一组数据说明什么?(学生交流:怎样获取数据,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6、对,水蒸发需要吸收热,(教师板书:吸收热)所以当水从我们手上蒸发时带走了我们手上的热量。
所以我们的手才会感觉有些凉。
小精灵儿童
7、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说明了蒸发吸收热?(学生交流)
(洗完澡、从泳池出来、夏天地面洒水、天热时用水洗洗、海边冬暖夏凉)8、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蒸发吸热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们知道高烧病人除了打针吃药外,还有一些辅助手段帮助退烧。
如:用温水、酒精擦拭身体;将病人的衣服解开等。
这么做有什么依据?(学生交流)
活动三、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1、前面我们说过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既然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那么是不是在任何温度下水的蒸发速度都一样呢?大家都有过晒衣服的经历吧,衣服干的越快说明水蒸发的?老师这里有一件湿衣服,你看该怎么晒?(出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