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一说辨伪-文档资料
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THE FILM影视104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曹陆军(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摘 要:在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影视策划及文本创作中,怎样处理好其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向来莫衷一是。
观众和影评人在鉴赏历史题材电视剧时,对于剧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孰轻孰重,也是各执己见,难有定论。
本文从诸多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败得失中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二者辩证统一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历史剧;历史真实;艺术真实;辩证一般而言,以历史事件(人物)为题材,或借用一定的历史背景进行故事创作的电视剧称之为历史题材电视剧,简称“历史剧”,它具有“史”与“剧”的特点,即“史实”与“剧说”。
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叙述史实处必定举证铿锵,令人折服;虚构戏说处亦不忘丝丝入扣,动人心魄。
可以说,能否为观者呈现出引人入胜 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关键在于创作者能否驾驭剧中史实与戏说之间的合理融和。
1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内涵“历史真实”具有相对的客观性,是历史真实演绎的事件,能够在呈现时带有强烈的辩证色彩,几乎可以还原历史事件真相。
不过,“历史真实”并不纯粹等同于“历史事实”,如司马迁的《史记》、后晋刘昫等的《旧唐书》等,让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真实”都是通过人为主观记录的,不可避免地与历史真相存在一定偏差。
历史题材作品中的“艺术真实”是从“历史真实”中提炼、加工、归纳和创造出来的,是基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人们生活轨迹本质的感悟,是对历史事件的艺术揣测,故而“艺术真实”的存在是合理且科学的。
可以说,能够紧握历史发展脉络,认清生活本质规律的“艺术真实”是一种假定的真实。
这也就不难理解,即使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关羽并不是史书《三国志》中的陈寿所理解的关羽,却也是一种内蕴的真实。
因此,在不背离历史时代真实性的基础上,剧作家为使创作的故事达到艺术上的完整要求,可以适当采用夸张、突出、集中等手段加以渲染和虚构。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沉重的话题: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郑铁生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无论对于文艺创作还是文艺理论建设,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
然而理论界苍白无力,主流文化失语无声,使得这一话题纷争无序,议论杂沓。
本文从扫描明清以来、特别是上世纪历史剧的三次争论的理论要点入手,捋清延伸的轨迹,凸显这一理论话题长期论争在当代最有价值的成分:一、如何看待“历史真实”?二、怎样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切点?三、“艺术虚构”的形态与“艺术真实”。
这些理论问题的内涵虽然很大,但明确标示出来,有利于在理论建设上有所总结、有所推进、有所深化。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是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带有重大理论性质的话题。
早在明清时代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已滥觞,上世纪40年代初、60年代初、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围绕历史剧这个话题曾经有过三次大争论。
面对这长达五百多年的沉重的话题,当历史剧中正剧、戏说、“假说“、“胡说”铺天盖地而来、鱼目混珠之时,理论界苍白无力,主流文化失语无声,因此,今天不仅有必要对这沉重的话题进行重新审视,而且应当在理论上有所总结、有所推进、有所深化。
一、五百多年来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论争的再审视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应该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的生命统一体,这是衡量其优劣成败的准绳。
究竟历史真实是什么?艺术真实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古往今来所谈所论,不可谓不多,但是至今仍在探索,亟待我们认真梳理,扬长去短,深入开掘。
首要的是如何从理论上去建构,既是一种史论,“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刘勰语),又是一种创作论,指导践行。
最早论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这一话题,是伴随《三国演义》的问世出现的虚实之争。
今文艺研究2009年第6期存《三国演义》最早刊本明嘉靖壬午本(1494)卷首附有蒋大器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历史通俗小说专论。
他的基本观点:关于历史小说的历史真实,是与正史相比。
再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再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口 胡应 明
十 多年 前 , 就历史剧创作 中“ 与“ ” 史” 剧 的关 系问
盖 因戏剧 的 本 体性 质 使 然 !也 正是 戏 剧 的 这 种 “ 当下”
题, 我在《 剧本》 月刊(9 5 19 . 8月号 ) 发表 了《 摭谈历史真 实与 艺术真 实》 一文。文章开宗明义提 出“ 戏剧本体 ”
性, 使观 众如 身临其境 , 同身受, 感 使观 众乐在其 中地
观 赏“ 眼前发 生” 的历 史“ 事” 也使观众 的审 美接 受 往 ,
表现 为即时审 美、 当堂反馈 、 潜移默化 、 长期受用等特
点。
我们通常说 中国老百姓,过去大 多是从历史剧 目
或“ 戏” 老 中获得 一 些 历 史知 识 的 。但 这种 获得 不 是 自 觉地 刻 意 求之 。 众 走 进剧 场 , “ 戏 ” “ 观 是 看 、 听戏 ” 是要 ,
为之 解颐开怀…… 因而,唐文标先生在分析 了中国古
剧 中的 道 德 因素 后 认 定 “ 德 剧 ” 是 “ 乐剧 ” 娱 道 就 娱 。“
文章发 表后 , 引起 了一定的反 响 , 难得 的是得 到 了 更
许 多 实践 工 作 者 的 认 同。 十 多年 过 去 了 , 时代 生 活 乃 至进 程 中的 戏 剧 状 态都 发 生 了新 的 深 刻 变化 , 关 于 而 历 史 剧 中 “ 实” 题 的 讨 论 却 迄 未 止 息 。 当年 “ 真 问 摭 谈 ”是 拾 取 别 人 的 话 题 来 借 题 发 挥 ; 日“ 谈 ” 是 。 今 再 ,
想补充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把近年来的思考主要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作者:张馨元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9期摘要: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从《离骚》的浪漫与象征,到《左传》的情节虚构和《战国策》的人物虚构,再到《庄子》的寓言,都存在许多在现实基础上的虚构现象。
文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虚构的艺术,先秦著作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让先秦文学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
关键词:先秦;虚构;《离骚》;《左传》;《国语》;《庄子》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因此这时所出现的前秦文学已经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其时所确立的文化精神也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楚辞和屈原的《离骚》,到《左传》、《战国策》等叙事散文,再到《孟子》、《庄子》等说理散文,都存在很多在现实基础上的虚构现象。
文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虚构的艺术,先秦著作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让先秦文学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
一、《离骚》的浪漫与象征屈原的《离骚》中有虚构的成分,但是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和隐喻的运用,这既符合浪漫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也在作品中有鲜明的体现。
屈原创作《离骚》是源于自己的社会实践,也是他的政治斗争和生活遭遇,源于他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他用自己的笔触和文字揭露了楚国当时的小人当道、自己的抑郁不得志以及楚国君王的昏庸。
屈原塑造了一个高洁刚毅、爱憎分明、坚持真理、永不妥协的诗人“自我”的形象,表现诗人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坚持不懈地与旧贵族集团作斗争,他是关心国家命运和人间疾苦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诗人虚构出来的形象,即使“众人皆醉我独醒”,但最终屈原还是妥协于无奈的现实,在汨罗江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诗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坚持真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心并没有得到赏识和肯定,最终只能寄自己的希望和抱负于一片片文赋中,以“香草美人”自喻。
《离骚》的第一部分是侧重于写诗人的身份经历、政治斗争及其遭遇,但在表现手法上却不完全的写实,就是历史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平衡,这里通过作者的想象和虚构,用新奇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善与美的崇高、恶与丑的龌龊、光明与黑暗的势不两立。
试论历史剧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符 合 历 史 的 真 实性 。历史 真 实 强 调 的是 客 观 性 和 真 实
性, 而文学 艺术 更多 的是 强 调 发挥 创 作 主体 的能 动
的解释 , 只有 真 实 的记 录还 不 能 算是 真 正 的历 史 真
性, 因此在历 史剧创作过程 中如何 处理历 史真实与 艺
术 真 实两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问 题 也 就 摆 在 了 剧 作 家 的 面
一
农 民起 义 , 某一历 史人物 的出现及 其作用 , 都是 带着
特定历 史痕迹 的 , 是被人们 普遍认 同 的历 史事实 , 但
是历史 真实又不 能简单 的等 同于历史事实 。
范畴 。 …[ 我 们可 以看 出历 史剧 在本 质 上是 属 ” P
李 大钊在 《 学要 论》 史 中说道 :“ 史 的真实 ,有 历
历史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 说其 “ 特殊” 主
基础上来进行 艺术创 作。而历史真 实是和一定 的历史
要 指创作题材方面的特殊 ,即以历史 生活为其创 作题 材。 《 在 中国大 百科 全书 ・ 剧》 9 9年 版 中对历 史 戏 18
剧 的定义是这样界定的 : 历史剧 ( io l ) 根据 hs r p y 是“ ty a
二意义 , 是说 曾经遭 遇 到的事 实 的记 录是 正确 的 , 一 是说关 于曾经遭遇 到 的事实 的解 喻是 正确 的… …。 有 实在 的过 去 , 历史 的 过 去 。 _ 一 按 照李 大 钊 有 ”2 ¨
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若干事实
关于“历史真实"禾口“艺术真实"的若干事实吴.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学,江苏南京210097)摘要:电影观众是期待一部影片真实于某种不成文的成规,而不是真实于真实的世界。
虽然涉及艺术的“成规”无法像科学定理那样给出精确的参数.可是看清楚一些事实无疑可以减少一些无谓的牺牲。
本文就尝试阐述笔者所理解的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若干事实.比如:严格意义上的或着说是理想意义上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艺术真实”又受到诸多局限。
在事实表述时,我们要把握好叙述历史的分寸,而在电影创作中,我们尊重用影片来做判断、提供一种表述历史视角的电影作者。
我们也认为虚构的、专心于精彩叙事的电影同样也忠实于电影艺术的本质。
关键词: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事实《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于电影艺术作了如下表述:电影观众是期待一部影片真实于某种不成文的成规,而不是真实于真实的世界。
事实上.许多骄傲地宣称自己的作品“忠实于历史”,“忠实于真实”的想法,只是将“历史”等同了“历史叙述的某个文本”,将“真实”等同了“观察现实的某个视角”,而对“某种不成文的成规”的遵循往往也只是妙手偶得的偶然暗合,机关算尽刻意追求往往求之不得.可是正是这种“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玄妙的关系诱惑得许多人甘愿去做一只只为艺术献身的扑火飞蛾。
虽然涉及艺术的“成规”无法像科学定理那样给出精确的参数.可是看清楚一些事实无疑可以减少一些无谓的牺牲.本文就尝试阐述笔者所理解的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若干事实。
一、并不存在的“历史真实”(一)“历史真实”的叙述式存在历史上的某个特定的事实、事件当然客观存在着,谁也不能否认和改变之,因为它们已经过去。
这里所说的并不存在的“历史真实”是说一些理想化的现实主义者所追求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
实际上.在绝对意义上来理解它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历史真实”。
“因为‘历史’无论在其发生的当时或以后,都只能以各种艺术或非艺术的叙述存在。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作者:郑淑娟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04期历史题材文学系列研究:第五卷·英俄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程正民、刘洪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真是一言难尽。
从传统社会中的文史不分到形式学派的拒绝社会历史;从格林布拉特将“历史具体性和社会物质性内容”拉回文学批评视野,“向在艺术生产和其他社会生产之间做截然划分的假设挑战”[1],再到21世纪一些批评家对新历史主义的否定,声称“新历史主义者宁愿拒绝实在的历史事实而愿意迁就幻想”,其“逸事嫁接法”(anecdotalism)可能掩盖甚至扭曲历史真实,[2]这样的历史维度不要也罢。
在这一背景下,以我来看,理论上的争论可以暂时搁置,而通过具体案例来探讨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则有助于使我们获得对这一问题的实质性理解。
从这样的意义而言,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历史题材文学系列研究》(童庆炳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将这一论域进行了有效拓展。
本文仅就其中的第五卷《英俄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谈一点感想,看看就英国和俄国的历史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尤其是看看作为主体的人在历史文本和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中存在的不同身份和意义,同时也考察一下英俄两国的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一首先我们来看书中对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
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就其本质而言是重写历史,将客观的真实与艺术中的理想真实结合在一起,从历史事实中抽绎出本质。
历史题材作品的产生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类作品往往在历史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出现繁盛之势,当社会矛盾激化,历史面临转折的时候,记录“真实的”历史并进行反思,成为历史题材文学家的重要追求。
《英俄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在导论中追述了英俄的历史文学发展的历程:英国的“都铎神话”和俄国的卫国战争以及十二月党人起义,作为重要的历史段落,都促进了各自国家民族意识的增强,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历史文学的兴盛。
浅谈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二不同视域下的两种真实基于真实性的限制和艺术发挥的需要很多研究者言及历史文学创作时都会谈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矛盾并由此提出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2 0 1 5年 第 1 期
( 总第 4 3期 )
贵 阳学 院学报 ( 社 会 科学 版 ) ( 双月刊 )
J O URNAL OF G UI Y ANG U NI VE R S I T Y
学仍 属 于文学 作 品 , 而 文学作 品是作 家对 现实 生活
的能 动 的 反 映 , 当 然 允 许 虚 构 。在 真 实 和 虚 构 之 间, 形 成 了历史 文学 的 特殊艺 术魅 力 。笔 者从真 实 是 历 史文 学 审美 的重要 向度 , 不 同视 阈下 的两种 真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h i s t o r i c l a l i t e r a t u r e o f h i s t o r i c l a t r u t h a n d a ti r s t i c t ut r h r f o m t h me a s p e c t s :t ut r h i s t h e i mp o r t nt a a s p e c t o f t h e l i t e r a r y a e s t h e t i c h i s t o r y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t w o k i n d s o f t ut r h f r o m d i f e r e n t v i e w; h o w t o b a l a n c e t h e t wo k i n d s o f t ut r h
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 辩证统一曹陆军(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摘 要:如今历史题材电视剧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这主要归根于创作者们用严谨的态度去追求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性,在保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也会在历史记载的空隙中合理发挥想象力,适当地进行艺术创作,这样可以令作品变得更加丰满,而不是一种生硬将史书用文字动态演绎、再现的效果,从而实现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创作;严谨1 历史题材电视剧类型的界定历史题材电视剧从广泛意义上看,目前可大致分为“历史正说剧”和“历史戏说”两大类型。
一般来说,历史题材电视剧指的是以历史正说剧为主的、描述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历史人物的剧目,使观众在接受过程中得到精神层面享受的一种电视剧艺术形式。
1.1 历史正说剧历史正说剧,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原型,尊重基本历史事实,运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风俗、情感等方面的风貌。
历史正说剧的题材来源主要是正统的史书记载、符合主流认可的历史事件,基本围绕注重历史真实性这一中心,远离野史和民间传说,以保证电视剧情节的历史真实性为首要原则,正确引导观众的价值取向。
比如《汉武大帝》《雍正王朝》《走向共和》等,都在观众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历史正说剧表现出的严谨风格与历史戏说剧有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区别正是来自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严谨、认真、踏实的制作风格与历史戏说剧截然不同,给观众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1.2 历史戏说剧历史戏说剧,主要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创作来源,但不过分苛求历史真实性,充分利用艺术进行艺术性的创作,注重从创作人员和表演人员的理念出发进行戏说,历史真实在其中只起到辅助的作用。
因此,历史戏说剧具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
经过创作人员的大胆想象,采用夸张、模仿等表现手法向观众诉说故事,让其拥有更大的趣味性,迎合观众的口味,成为一部受欢迎的历史戏说剧。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以美术为例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以美术为例程静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在美术创作实践中,尤其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创作中,如何把握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只追求历史真实,忽视了艺术本质的趣味与自由,那么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便会变得僵硬和呆板;但若一味追求艺术真实而忽视历史事实,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必定是形而上的,是经不起推敲的。
关键词:艺术真实历史真实艺术创作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061-02在美术创作实践中,以历史事件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其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这一类作品所反映的大都是发生过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情,例如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又如唐朝的阎立本所创作的《步辇图》等。
然而,在具体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却并非完全都是真实的历史,其中或多或少都会掺杂艺术家自己的体会、感悟以及情思。
我们强调艺术之真,但这个真却并非对现实的照搬照抄,而是艺术家综合各方面因素之后有的放矢的结果。
一、“艺术真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了“艺术真实”这一概念,他将历史和诗进行比较,然后指出:“写诗比写历史更有哲学意味,也应被更严肃的对待;诗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事,但历史叙述的却是个别性的事。
”即诗人并不是像历史学家那样简单地、机械地复制和记录现实世界中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富有创造性地模仿和再现现实世界。
关于这一文艺理论概念,在我国,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最直接的来源,他指出:“文艺作品反映生活,但它所反映的生活却可以并且应当比普通的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典型,所以也更带有普遍性。
”由此可以看出,他赞成“艺术真实”这一文艺理论观念,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如何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创造“艺术真实”,也就是将生活中的表象聚合起来,将表象中的冲突和矛盾典范化,继而创作出艺术作品。
论艺术创作如何表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以历史画为例
2020年09月September 2020论艺术创作如何表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以历史画为例岳梅宝(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000)摘要:在具体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处于历史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如何兼顾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是值得创作者关注的问题。
一件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社会现状。
以历史画为例,如果一幅历史画只强调历史真实,而忽略艺术性和趣味性,那么反映的历史就会显得呆板,容易被人遗忘。
如果一幅历史画只重视艺术真实而忽略历史真实,那么这件作品要表达的内容就是空泛的,就是形而上的。
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只有兼顾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才能创作出真正有意义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真实;历史真实;历史画中图分类号:J21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8-0063-04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不乏反映历史事件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反映的大都是某个时代、某个时间节点的重大事件、社会现状、精神面貌等。
如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以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
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长卷连轴的形式记录了韩熙载家宴会歌舞升平的场景,记录了整个宴会中人物的神情动态。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真实地再现了开国大典的景象,并传递出人们雀跃的心情。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采用抽象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将法西斯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和痛苦呈现出来。
在创作实践中,这些历史画的创作者并非全部照搬历史,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艺术作品更具魅力。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相辅相成。
1…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真实生活的过滤、美化,它比实际生活更能反映社会本质,更能凸显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是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生活辩证统一的产物。
历史真实是历史事件与历史潮流的真实,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完全客观的、没有修改的历史纪实[1]。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1. 引言1.1 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定义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是艺术创作中经常涉及到的概念,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不同的方向,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艺术真实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内容是否真实、自然、生动,是否能够引发观者共鸣和情感共鸣。
艺术真实并非完全等同于客观真实,它更多地体现了艺术家对于主题、情感、审美等方面的表达和追求。
历史真实则是指对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对过去事实的还原和再现。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定义往往会因不同的创作主题、表现手法等而有所变化。
有时候,艺术家会更加追求表现主题的真实感和情感共鸣,而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则需要更加注重历史事件的还原和真实性。
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艺术家需要在创作中取舍和平衡这两者,才能创作出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在实践中,艺术家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挖掘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表现能力和历史意识,以丰富和深化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智慧。
1.2 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艺术真实是指艺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真实性,反映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而历史真实则是指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时代的真实性,需要符合历史事实和真相。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是对现实与历史的再创造和重新诠释。
艺术作品承载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通过作品可以传递和表达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艺术创作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感受和情感共鸣,还可以启发人们对现实和历史的思考,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一种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艺术家在创作中需要不断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需要对历史与现实保持敏锐的审视和理解。
试论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试论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摘要】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主要探讨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平衡。
在历史文学中,历史真实性是基础,而艺术真实性则是通过文学手法表现出来的。
历史文学通过虚构与真实的结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故事,一方面传达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又通过艺术手法增加文学作品的吸引力与表现力。
历史文学既要忠实于历史真相,又要具备艺术性和想象力,才能实现历史的传承与再现。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历史文学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平衡点,以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学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文学、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历史真实性、艺术真实性、真实呈现方式、虚构、历史文学的价值、平衡、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历史文学是指以历史事件、人物为素材创作的文学作品,是历史和文学两种不同领域的交叉点。
在历史文学中,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历史真实是指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符合历史的客观事实,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而艺术真实则是指作品在表现历史时具有真实感和生动性,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需要取得一种平衡。
只有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情况下,历史文学才能够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读者进入历史的世界,感受历史的魅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一直是历史文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通过对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进行探讨,我们旨在揭示历史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性与虚构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思考历史文学作品在传递历史信息以及塑造历史形象时的意义和影响。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的包括:探讨历史文学作品在塑造历史形象时所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分析历史文学作品中真实历史事件与艺术虚构情节之间的平衡关系;探讨历史文学作品对读者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产生的影响;探讨历史文学作品在传递历史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方面的作用。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一直是艺术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再现和表达,而现实又是由历史构成的。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面对的不仅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表达,还有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和挑战。
探讨艺术创作中的“真实”问题,需要充分考虑艺术家与历史的关系,以及艺术作品如何在历史中呈现出真实性。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要理解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需要明确它们的内涵和特点。
艺术真实并非简单地对现实的照搬和模拟,而是对现实的再现和诠释。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情感体验,在创作中加入了对现实的主观理解和表达,使作品呈现出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
而历史真实则是指对历史事件、社会现象、人物等客观存在的真实再现。
历史真实需要依据真实的历史事实进行表达,对历史的再现应当尽可能客观真实。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艺术真实”是通过对历史、现实的主观理解和表达,挖掘并表达其中蕴含的内在真相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这种审美和情感体验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更是对历史的深度阐释和情感追溯。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常常会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再现和表达,寻找并呈现出历史的真相和人性的深层次。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对人性的探讨和深刻描绘,反映了艺术家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认识和表达。
艺术作品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相辅相成。
艺术家通过对历史的主观理解和审美体验,在作品中表达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认识和审美理解。
正因为艺术家对历史的理解和再现,使得历史事实得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使得历史真实得以在艺术中呈现出更为生动和深刻的一面。
艺术作品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交融,丰富了历史的表达和再现方式,使得历史更具有感染力和观赏性。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也需要充分理解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
艺术作品并非简单地对历史的客观再现,而是艺术家对历史的主观理解和情感表达。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摘要】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艺术真实指的是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价值和意义的真实性,而历史真实则是指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常常通过对历史真实的再现来传达艺术真实。
艺术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新诠释,展示出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从而达到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之间相互交融,共同构建出作品的深厚内涵与丰富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艺术家们可以更加注重对历史真实的挖掘和再现,以此不断拓展艺术创作的边界,为作品注入更多的时代与文化的内涵,实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真实、历史真实、关系、表现、统一、启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代社会,艺术创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艺术创作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备受关注。
艺术真实是指艺术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情感和思想,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引起观者的共鸣。
艺术真实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现实,而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对现实进行再创造和再构思。
历史真实则是指艺术作品能够准确地描绘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具有真实可靠的历史来源和资料支持。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往往需要在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之间做出平衡。
艺术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研究和灵感的发散,表现出对历史真实的尊重和敬畏,同时又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真实性。
这种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思考,还能够为当代社会注入新的艺术和文化活力。
2. 正文2.1 艺术真实的内涵艺术真实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真实地反映出艺术家对生活、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真实认知和表达。
它不仅仅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复制,更多的是通过艺术家的个人感悟和表达方式来呈现出真实的艺术作品。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摘要】本文围绕着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展开讨论。
在背景介绍了这一议题的重要性。
接着,正文部分对“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含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二者在艺术创作中的关系。
在讨论如何处理这一关系时,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说明。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并给予了对艺术创作者的启示。
通过对这一议题的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重要性,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真实、历史真实、关系、处理方式、案例分析、统一、启示、创作者。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艺术真实是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真实感受和情感,是艺术家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诠释。
而历史真实则是指作品中所呈现的历史事实和真实事件。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往往需要在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进行平衡和处理,以创作出既符合艺术美感又符合历史真实的作品。
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家常常需要在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尊重历史事实和真实性。
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艺术家需要在创作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又要能够传达历史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只有这样,艺术作品才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通过深入探讨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本质和意义,同时也能够对艺术创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启示,促使他们在创作中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表达。
通过对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的探讨,可以启发人们对艺术创作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2. 正文2.1 艺术真实的含义艺术真实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与真实生活或真实情感相符合的程度。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致力于通过对真实的生活和情感的表达,使作品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历史剧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历史剧中的历史真实与真实2009年08月02日来源:光明日报发表评论作者:薛若琳我国古代戏曲的金元北杂剧和宋元南戏以及明清传奇杂剧,历史题材的戏剧约占一半还多的数量,那时并不称为历史剧。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郭沫若等剧作家创作了一批历史剧以后,便有了历史剧的称谓,至今已有七八十年的时间。
有论者认为历史剧发展到今天,还在“历史真实”的问题上兜圈子,是历史剧不应有的“困顿”和“徘徊”。
其实不然,如何让“历史真实”和“真实”高度统一是历史剧创作的核心问题文艺界、戏剧界和史学界对历史剧的创作自五十年前就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争鸣的焦点逐渐集中到历史剧的界说、历史剧的时代精神、历史真实与真实的关系、古为今用、对封建时代英雄人物的评价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但我认为争鸣的核心是历史真实与真实的关系问题,准确地说是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问题。
目前,我们普遍认知的历史剧是由历史和戏剧两种不同性质的样式在特定条件下组合的品种,历史的特点是追求真实性,戏剧的特点是追求假定性,它们处在一个共同体中,必然会产生摩擦、碰撞。
于是,在理论上则出现了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剧历史应当是主体,由它来主导戏剧,掌控戏剧,使之成为“历史化”的戏剧;另一种意见认为,戏剧应当是主体,由它来整合历史,调节历史,使之成为“戏剧化”的历史。
尽管历史文本中存在历史学家的某些推测和想象,但是不能用局部否定整体,不能说二十四史不可信。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明确地指出:“如果没有这些史料,我们今天连黄巾、赤眉、黄巢、李自成……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名字都不知道。
”历史剧反映的“历史真实”应是诗意的“真实”,具有美学的意蕴,而不是刻板的、呆滞的平面“真实”。
当“历史真实”离开历史文本进入到人物性格中时,因为性格是活跃的、发展的,所以他就变成了灵动的、浪漫的“真实”。
“虚构”也同样是诗意的虚构。
著名剧作家曹禺在话剧《王昭君》中,虚构了孙美人的形象,她十九岁入宫,皇帝从来没有召见过她。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是一个历久不衰的话题。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不仅要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还需要考虑作品与历史、现实之间的关系。
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那么,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在艺术创作中,所谓“艺术真实”通常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内容与情感的真实性,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是真实的,能够触动人心。
而“历史真实”则是指作品所表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真实的,能够符合历史事实。
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家需要同时考虑这两者,尤其是在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时更是如此。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需要同时考虑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历史题材作品中,如果艺术家过分强调历史真实,可能会陷入对历史事件的照搬和机械叙述,导致作品缺乏生命力和艺术感。
相反,如果过分强调艺术真实,可能会偏离历史事实,出现“历史虚假”的情况,而失去了历史作品应有的责任感和真实性。
艺术家在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时,需要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表现历史的内在意义和情感共鸣,使作品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还要有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
除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再现外,艺术家还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改编和诠释来体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时,艺术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审美观和情感体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合理的改编和诠释,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改编和诠释,艺术家可以在保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展现作品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和情感感染力。
研究论文:试论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130341 艺术理论论文试论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历史文学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它是由带文学性的历史逐步演变成为取材于历史的文艺创作。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早期的文论家们,过份强调历史文学的历史依据并非臆造。
明清之际,历史文学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但是这些作品大多没有脱除历史的樊篱,因其优劣不等,因而关于历卑寡实与艺术真实的讨论意见分歧很大。
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文学在本质上是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同时作为反映历史生活的艺术样式,有要求其要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要尽可能符合历史的真实性。
历史真实强调的是客观性和真实性,而文学艺术更多的是强调发挥创作主体的能动性.一、历史文学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分析(一)历史真实。
历史真实问题是我们在观照历史、进行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时必要遇到的一个概念和问题,同时在对历史题材文学批评中,也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概念。
它既是历史小说和历史剧作家追求的一个创作目标,也是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家评判历史题材文学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的尺度。
历史题材文学作为一种与现实题材文学相对而言的创作,其最大特征是以历史真实为依据。
因此,历史题材文学的创作是创作主体在充分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来进行艺术创作。
而历史真实是和一定的历史事实相联系的。
历史事实,即历史上真实存在和发生过的人和事。
作为一种曾发生过的社会存在或现象,历史事实是具有客观性的,它不会因为哪个人主观地篡改而改变,也不会由于哪个人的否认而消失。
一定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因此,历史真实是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事实的,特别是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
比如某一朝代的农民起义,某一历史人物的出现及其作用,都是带着特定历史痕迹的,是被人们普遍认同的历史事实,但是历史真实又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历史事实。
(二)艺术真实。
历史文学中的艺术真实性同样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问题,也是一个充满了挑战和魅力的问题,被喻为文艺学中的“斯芬克斯之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一说辨伪
一、观点中的“历史真实”应为“历史史实”
(一)史实是客观的,但是难知无证
首先,历史必然是客观的,历史上的某个特定的事实、事件,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但是就今人之眼回望过去,已绝难再拨开时间的迷雾,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一粒沉沙的真容。
我们能知能闻的,不过是借助黄纸墨痕中的只言片语而还原大体光影,关于历史的种种细节,我们无从得知,而这些细枝末节对于戏曲创作而言,至关重要。
从这个意义来说,“历史真实”只是理想化的现实主义者所追求的,是乌托邦式的镜花水月。
历史无论在其发生的当时还是以后,都只能以各种艺术或非艺术的叙述方式存在。
而这些叙述文本的不同,既源于叙述者“视角”的不同,也因为之于后人,历史只能以语言的方式存在,无论是伽达默尔的“合理的偏见”的说法,还是现象学主体的“一切客体都是意向客体,一切意向都是指向客体的意向”的说法,都表明了纯然客观的历史难于被认知。
(二)编剧的蓝本是历史的记载而非历史
观点中的“历史真实”,即历史剧对于人物事件的叙述是否与事实相符。
考察历史的创作编排,剧作家们灵感才思与创作材料的来源都是厚重的书史,无论野史还是正经,都绝非生鲜的历史直击。
可以说,所有历史剧的蓝本都是历史记载而非历史的真
实,这些记载于纸墨的史述,薛若琳先生提议将其称之为“历史史实”,是准确而极好的。
历史文本的记载很容易受到执笔者的支配和左右,从而随意性地编织。
史家在撰写历史文本时,往往采取推测的方法,甚至带有某些文学加工的成分。
由于他们主观意识的介入,历史文本的客观真实性可能降低,而文学性可能增强,但这无疑为剧作家们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试看《左传》所载介子推事,多么曲折动人,令人扼腕叹息,生出许多悲凉的同情,但诚如学者钱钟书所言:“介子推与母偕逃前之问答,皆生无旁证,死无对证,乃是左氏‘想当然耳’。
”这终究是史家想当然的描摹,但我们的历史剧创作,正是需要建立在这已被涂抹过的历史记载之上,这些“历史史实”是史学家笔下的记录,而剧作家是沿用这样的记录作为依据来创作历史剧的。
因此,在历史剧创作中,应避免使用“历史真实”的概念,因为这种“真实”是客观的,连史学家在他们的文本中都不易做到,应改用“历史史实”较为准确。
二、观点中的“艺术真实”应为“文学虚构”
(一)艺术真实是最高层级的真实
历史剧创作的起点必须是尊重历史史实,但关键是创造艺术真实。
对于历史史实与艺术真实而言,薛若琳先生指出――“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历史真实在历史剧中属于第一个层级的真实,艺术真实在历史剧中属于第二个层级的真实,它已经融入‘美学’,达到了更概括、更典型的真实。
因此,
对于历史剧来说,艺术真实是最高的真实。
”(在这里,历史真实指的是历史史实的概念)。
艺术真实是历史剧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是剧作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郭沫若说:“历史学家是发觉历史规律,而史剧作家是发展历史的规律。
艺术真实必然包含着对历史的虚构成分。
”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历史史实,剧作家以此为基础,按照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它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历史的本质真实。
(二)历史剧文本的工作是文学虚构
历史学家克罗齐在评《维柯的哲学》里曾讲过这么一段话:“缺陷经常出现在最富原创性、最有创造力的知识分子中,他们完成发现后,很少注意细枝末节,然而,缺乏创造力的头脑通常准确而有条理。
深刻与精确并不总是齐头并进的。
无论维柯多么缺乏精确性,他永远是深邃玄奥的。
”历史剧需要虚构,需要变通,而这些虚构,常习惯性地被冠以“艺术虚构”的称谓。
历史剧中,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加工的工作,是在搬上舞台前完成的,是文本创作的任务,在历史剧尚未搬演排练之前,是属于文学创作的。
焦菊隐在论述历史剧虚实关系的时候曾说:“历史剧必须有历史根据,同时又必须进行必要的文学虚构;没有根据的虚构,就超出了历史剧的范围;没有虚构的历史,就超出了文学创作的范围。
”那么显然,在这里用“文学虚构”来代替惯用的“艺术虚构”,无疑要更加准确些。
历史剧的创作,首先要建立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同时又不能为历史的记载所束缚手脚,要展开想象,以能揭示历史本质,塑造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为圭臬,在创作中大胆虚构。
综上所述,历史剧创作的目的,应为“历史史实与文学虚构的统一,经过舞台搬演,使作品最终达到艺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