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教育的探索

合集下载

文学为历史添彩历史为文学加蕴——谈中学历史教学与文学的结合与渗透

文学为历史添彩历史为文学加蕴——谈中学历史教学与文学的结合与渗透

●P——————————一教育网圈.——』==j-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地理、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和知识,以其博大恢弘的画面展示给我们社会生活的过去、现在,并昭示着未来。

而历来文史都是不分家的,其中,对于历史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并又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成为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全面认识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

文学的内容使历史的学习变得鲜活且有内涵,而历史的学习则使文学具有了更为丰厚的底蕴。

一、中学历史教学与文学的结合与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结合渗透相关的文学知识,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首先,文史是不分家的。

历史涵概了文学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及世界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和主要线索,是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精神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一种反映,其中的文学就是用文字的形式反映、记载或折射出当时的历史发展现状,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资料和补充。

文学中有部分内容,既是珍贵的历史史料,又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是文学界和史学界共同的财富。

所以历史与文学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其次,历史与文学之间有互补性。

文史是不分家的,但是历史与文学又有其不同的侧重点。

同样的一段文字内容,运用在历史学习中,我们侧重于分析它所透露出来的历史信息,诸如阶级状况、经济状况、思想状况和发展趋势、历史地位等;而运用在文学中我们则更多地侧重于分析它的艺术性、思想性、说理性。

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既能了解其历史渊源,又能在其中享受文学艺术之美。

于是,在学习者眼中死板而乏味的,学被赋予了,鬻蝴益彰,所以,文学史学是需要融会贯通的。

第三,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形成广博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在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开放型思维。

我们的历史教学也迫切需要在教学进程中进行多学科间的渗透和融会贯通,以扩展学生视野,调动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

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
维普资讯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历史毒
笔 现 职 教 新 和 课 理 为 导 以 养 生 人 素 为目 , 注 生 康的 感 态 者以 代 业 吾 新 程 念 指 , 培 学 的 文 质 的 关 学 健 隋 、
度 与价值 观 ” 的形成 ,具 体 阐述 中等职 业技 术 学校历 史教 学 中培养 学 生人 文素 质 的必要 性 、策略 及体 会 。
些 企业 ,尤 其 是 中 小企 业 的创 新 能 力 比较 弱 ,企业 家 素 应 职 教特 点进 行 组织 教 学 , 明确 历 史教 学 是 为各 专 业 课 质 、 员 工素 质 总体 不 高 。因此 , 中等职 业 技 术 学校 在人 服务。对不 同专业 的学生分别对待 ,选取不 同的人文要 才 培养 上不 仅 要 关注 学 生 的职 业 技 能 , 而且 要 注 重 学生 素 。如 在 学 习 《 国近 现代 社会 生 活 的 变迁— — 变 化 中 中 人 文修 养 的提高 。 的男 女服饰 》 时, 者要 求服 装专 业 的学 生 比较 中 山装 和 笔

人 文 素 质 是 指 人 所 具 有 的人 文 知 识 和 由这 些 人 文 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
知 识 反映 的人 文精 神 内化在 人 身 上 所表 现 出的气 质 、修 途径 之 一 。教师 首 先 要 树立 新 的教 育 理 念 ,提 高 自身 的
人文素养 。职校教师不仅要加强文化素养、学科专业知 情 感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等个 性 品格 。人 文 素 质 教育 的过 识 、 教育 理 论 知识 和 技 能 ,而 且 要特 别 注 重职 业 道 德 素 程 就是 育 人 的过 程 ,它注 重 对 善 与 美 的理 解 , 引导 人 们 养 的提 高 ,做到 忠 于职 教事 业 ,敬 业 爱 岗 ,体 现 无 私奉 求真、从善、爱美 ,使人能洞察人生的 目的与意义 ,找 献 的职业 精神 。 到 正确 的生 活 方式 。对 中等 职 业 技 术学 校 学 生 人文 素 质 教师 的人 文素 养 体现 在 以学生 为 本 ,尊 重学 生 的人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索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索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索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职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语文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

语文教学内容中可以穿插古诗词、古文等经典文化知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通过课堂讲解、分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还可以通过文言文阅读、古代诗词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使学生主动地接触并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结合实际情境,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可以举办书法、绘画比赛,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参与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文化街区等古代文化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些实际情境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深刻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融入现代社会,弘扬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职语文教育应当紧密结合现代社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通过融入现代社会,弘扬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节、主题展览等形式,宣传传统节日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习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多媒体展示、网络宣传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索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索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索一、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选取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古代典籍等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学习。

选取《红楼梦》、《西游记》、《孟子》等经典著作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思想、价值观念等。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历史文化知识,介绍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艺术成就、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材的编写和修改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需要,可以编写或修改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材,使其更加符合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选文和习题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外拓展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拓展活动,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可以组织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举办诗词歌赋比赛、古文阅读大赛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和兴趣;还可以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美食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家庭分享会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进程,并给予家长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还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和指导手册,让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以上措施和途径的探索和实践,可以逐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摘要】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人文素养教育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遵循历史教育的本质目标,履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适应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

本文在阐释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学历史人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并重点提出了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人文素养;内容;措施【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69-02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陶冶人格,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涵育人文精神的要求呢?本文就自己的历史教学实践与体会谈一点看法。

1人文教育的概念何谓人文教育,目前较为普遍的理解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所谓“文化”绝不单纯就“知识”而言,更特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与人文教育相联系的是人文科学和人文素质。

一般认为人文科学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人文素质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成果,也称文化素质,包括语言及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与哲学修养”等。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2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所包含的基本内容2.1民族精神之内容:古代历史上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的爱国主义情怀;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浩然正气的民族气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的忧患意识。

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在不断继承丰富发展原有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又培育了新的民族精神。

中职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

中职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

中职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

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历史教学由于自身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培养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对提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中职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引言随着中职历史课程的改革,教师要随着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方式,其中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中职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深入理解中职历史教材中人物和事件中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历史课堂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民族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且良好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产生对世界的正确认知。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开发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历史学科教育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求,具有多重意义和必要性,二者相辅相成,实现共同发展。

其一是文化传承及创新的需求。

中国历史是传统文化积淀与传承的历史,让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是加强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

在历史教材中,不仅涉及中华文化中的常识,还有道德观、价值观层面的精神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其二是培养中职生理想人格的需要。

中职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接触的思想文化对其有着深远影响。

目前,有些学生出现了道德感缺失,集体意识不强,自私自利等问题,对这些学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可引导学生知荣辱、辨是非,形成理想人格。

中职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探索

中职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探索

中职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探索摘要:在中职院校历史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在历史课程中的创新建设,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规范学生的道德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个人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职历史;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探索引言中职院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要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1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研读教材,有目的地融入传统文化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教材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另外,教师还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向外拓展,让学生学习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历史知识,从不同途径实现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2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用历史人物事件启迪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精神我国已有五千年历史,在这一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人物与事件,也从中体现出了优秀的传统品质,值得每一位中职学生去学习和传承。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学生的引导者,要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与历史学科结合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实时插入传统文化内容,讲述历史进程中的一些优秀人物事迹,从而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为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在学习“抗日救亡文化运动”时,教师可以留出一部分的时间为学生讲述抗日英雄事迹,让学生通过这些事迹感悟和体会当中渗透出的道德观念与精神品质。

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抗日英雄杨靖宇的英雄事迹,在弹尽粮绝时,在冰天雪地中,独自与日本侵略者连续战斗多天,最后壮烈牺牲。

浅析文学艺术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浅析文学艺术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浅析文学艺术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作用摘要:文学和历史是密不可分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借助文学艺术作品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形成一定印象,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因此,本文结合历史课堂实践对如何将文学艺术作品应用于历史教学中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文学艺术作品;历史教学;诗词;小说;歌曲在传统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教学一直以课本为主体展开,学生在课堂上所接触的历史知识数量庞大且较为分散,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千篇一律。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快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融入课堂教学中。

此外,由于历史知识具有時代特性,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所学历史知识的意义。

因此如何改变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消除历史教学中的弊端成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努力进行探索的目标。

文学艺术作品具备独特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文学艺术作品能够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加深对历史环境的了解和认知,进一步理解历史事件对时代开展的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应当尝试通过引入文学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一、巧用诗词,进行课堂知识导入在历史课开始之前,学生通常已经进行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习思维仍然停留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上。

此外,当前历史课程知识通常是接着上次历史课继续进行的。

因此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思维转换,将注意力转换到历史学习上。

其次需要回忆上堂课程所讲知识,才能进入本次历史学习中去,因此通常教师的讲解已经进行一段之后学生才能慢慢进入历史学习状态。

针对此现象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诗词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程所讲内容,刺激学生的思维转换,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通过诗词导入还能帮助学生对本堂课程所学知识形成模糊的认识,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本堂课程所涉及的知识。

例如,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节中,本节课程是单元学习的第一课,与之前课程的联系不大,因此教师可以使用诗词导入本课所学的知识重点。

谈文史结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运用

谈文史结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运用

谈文史结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运用摘要:中职学校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知识面窄,中职学校学生的教材中历史知识丰富。

因此,对文本相关历史知识的正确介绍和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文史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前言:历史与汉语这门学科密切相关,自古以来一直是相通的。

“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历史文化知识中的营养,并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有利于突破语文教学的困难,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品味和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将历史知识与阅读理解、写作指导、学习质量培训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文史结合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意义语文学科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着语言和文学素养的教学。

同时语文学科还研究语言的运用与写作还包含着对其他社会和自然科学的渗透与结合,从而促进我国语言文学的进步发展。

因此可以说语文学科的教学与中国的古代史是不能分开的,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互相促进发展。

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要重视对历史知识的结合与渗透,从而使课堂气氛得到进一步的活跃,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而言,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很丰富的汉语基础知识,因此对于文章的理解掌握以及阅读等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较差,这时如果教师对于文章的讲解没有办法生动有趣的进行,就会使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语文知识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佳。

语文教学要求建立出一个生动的形象,而历史本身就是生动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进行文史结合可以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培养,引起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同时将文史结合,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时的同时掌握历史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引入历史知识,将文学与历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掌握其他知识,实现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知识转移,形成高层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情感人格的全面发展。

浅谈中职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

浅谈中职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为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具体来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希望,我们要利用立足传统、放眼现代的教育手法,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内化成学生的思维品格与实践能力,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以下就结合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为大家简要介绍中职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利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读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中职语文的中国古典名著选读,主要包括施耐庵所作《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篇目、罗贯中所作《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篇目、曹雪芹所作《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篇目。

我们针对这些篇目的教学,并结合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拓展阅读教学,使学生充分见证了我国传统的小说文化,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拓展阅读,从而更加热爱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了。

例如,我们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教学中,将《水浒传》中其他有关林冲的章节,如《林冲雪夜上梁山》《林冲水寨大并火》等进行了整理,并印发给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学生在学完课文内容之后,能够进一步了解林冲日后的遭遇,从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学生在学习课文和拓展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林冲是“逼上梁山”的最典型代表,我们要从《水浒传》章节的字句中,认真体会“逼上梁山”的含义和林冲的个性特点。

经过学生较长时间对林冲的研究,我们总结了林冲是一个从逆来顺受走向反抗的角色,这充分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根源是“官逼民反”的本质,让学生对我国传统小说的批判精神产生更深的见解。

二、利用古体诗词创作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诗词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闪耀的明珠,中职语文教学中涵盖了大量优秀的唐诗、宋词,我们借助对这些唐诗、宋词的教学,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体诗词,使诗词文化在中职学生中间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例如,我们在对李白所作七绝《越中览古》的学习过程中,首先为学生分析本篇诗词的特点,让学生体会由联想古代再到感怀而今的写作特点。

将文学渗透进历史教学中

将文学渗透进历史教学中

将文学渗透进历史教学中历史离不开文学,文中有史、史中有文,文史不分家。

离开了文学的渲染,历史就很枯燥无味;离开了历史的沉淀,文学就变得苍白无物。

文学渗透进历史教学中,能使历史教学更生动、形象。

一、渗透文学的历史课堂学生感到更有趣历史本身是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中也应用生动形象、简洁准确的讲述吸引学生。

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正是历史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也是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应用的教学辅助材料。

历史教学中,把文学作品恰当穿插,通过巧妙设疑、精心引导和精彩地讲述,让它们所承载的丰富历史资源成为历史教材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

有助于激活历史课堂气氛,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还能开拓学生的视角,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文学是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素材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引用了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诗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凄惨场面,读来让人心酸。

为了揭示国民党反动派对广大人民的剥削与掠夺,我引用了“民国万税,天下太贫”,学生被深深地震撼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苟利国家生死也,岂因祸富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给学生以启迪。

如果在历史课堂上广泛使用文学语言会比单纯的思想教育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三、文学渗透进历史教学有利于健全学生情感有很多文学作品直接反映了某些史实,或者与某些史实有联系。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学生学过的或比较熟悉的文学作品中的一句话、一个片段或者一个故事导入新课。

这样的教学抛开了学科的单一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一学科的所学知识,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丰富了学生情感世界。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探索近年来,跨学科融合教育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作为一门学科,历史教育也积极探索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旨在为历史教育的创新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历史与语文的融合历史和语文是两门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们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历史小说等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历史教学也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背景知识。

例如,在讲解古代文明时,可以引用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此外,历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撰写历史论文、历史报告等。

同时,历史教学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历史与地理的融合历史和地理是两门相互补充的学科,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地理知识来解读历史事件。

例如,在讲解古代战争时,可以结合地理环境,分析地理因素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同时,历史教学也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特点和影响。

三、历史与数学的融合历史和数学是两门看似没有直接联系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进行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统计。

例如,在学习人口变迁时,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原因。

同时,历史教学也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习古代建筑时,可以通过几何知识来解析古代建筑的结构和设计。

四、历史与艺术的融合历史和艺术是两门相互渗透的学科,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来了解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时,可以通过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了解当时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艺术教育的渗透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艺术教育的渗透

教海探航 174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艺术教育的渗透文/刘光化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是渗透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育者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方面多下功夫。

为了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艺术教育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始终将艺术教育的渗透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的具体形式,切实做好艺术教育的渗透工作。

关键词:初中历史;艺术教育;渗透当前在初中历史的教育改革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让学生既能有效地提高智力素质,也能有效地提升艺术素养,初中历史教师要将艺术教育的教育全程渗透到教学工作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围绕着艺术教育的内涵以及实践等内容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教育,让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知识,利用艺术知识来提升自己,丰富自身的内涵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教师虽然有所思考,但是教学方法却选择得不是很好。

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艺术教育渗透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开展。

1 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艺术教育的渗透重视和加强对于学生艺术教育的教学工作,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不断进行改革实践,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入手,结合历史事件和艺术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思考。

尤其要注意的是,既然是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艺术教育的渗透,必然要发挥初中历史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来进行,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艺术教育是我们要把握的一个核心要素。

教师重视艺术教育的渗透,要从整个历史观的角度入手,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看待历史事件,并且从历史事件中吸取宝贵的艺术教育内涵用于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

艺术教育要切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进一步地探索。

有效的艺术教育要能够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上,只有从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积极实践,才能扎扎实实地将艺术内涵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

人文教育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人文教育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人文教育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中职历史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复杂性,客观性体现在过去发生的时间是客观存在的,复杂性体现了学习者的主观性,在学习中职历史内容时,思维的差异会让中职学生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从历史的客观评价分析中学到一些人文涵养、人文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中职历史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人文涵养中职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知兴替而悟人世的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当前的中职历史教学更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而非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缺少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内容,使得中职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过于功利性。

加之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接受外来信息的途径增多,对历史的客观性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在精神方面、道德素质方面可能并不够重视,使学生缺乏学科素养。

因此,中职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渗透和挖掘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内容,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涵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人文价值观念,做一个拥有积极向上、爱国、善良等良好品质的人才。

例如,在开展中职历史有关《中国文化的起源》的教学时,教师除了依据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起源有深刻认识,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外,还要在讲授知识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中国文化对人文社会进步的作用,在知识的讲解中贯穿人文内容的点拨,如在讲解中国儒家文化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孔子《论语》中经典的“仁义礼智信”的故事、名句,让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具体了解,同时给予学生人文教育方面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延续至今的“仁义礼智信”高尚品质有更深的感触。

融合人文教育内容的中职历史教学可以在警醒学生关注历史本身客观性的同时,发掘历史进程中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使学生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

二、利用多媒体设计人文教育的场景,提升学生的人文感受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为中职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多媒体教学已然普及,教师可以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升中职历史学科的教学教育价值,也成为众多中职教师关注的课题,其中,利用多媒体设计相关的人文教育场景,是提升历史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历史教学新思考——民族文化的有效渗透

历史教学新思考——民族文化的有效渗透

历史教学新思考——民族文化的有效渗透摘要: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历史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另一方面,历史教师要渗透民族文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很多历史教师忽视了民族文化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具体探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民族文化的有效举措,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历史教学民族文化文化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具有突出的人文性特征,历史学科记录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渗透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但是很多历史教师忽视了文化教育,割裂了历史教学与民族文化教学的关系。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教师必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粹,将其渗透在历史课堂之中。

一、渗透爱国文化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应该立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国是历史上的文明古国,先贤智慧创造了生生不竭的文化财富,对时人影响颇深。

以科学文明为例,我国有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对世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无论是指南针还是造纸术,都领先于世界科技潮流。

除了四大发明之外,我国还创造了其他科技产品,这些科技产物改变了历史的面貌,增强了古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以建筑文明为例,我国古代建筑文化流传已久,且文化内蕴深不见底。

长城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高峰,也是世界性的文明奇观。

圆明园盛极一时,雍容华贵,建筑结构对当代建筑行业仍然有启迪意义。

古人的伟大创造让人啧啧称奇,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关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闪光点,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伟大之处。

从古至今,我们国家从来不缺少爱国英雄,这些爱国英雄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抛头颅洒热血,其道德品质让时人敬仰。

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国之栋梁,要保卫自己的祖国,在祖国危难的时刻上战场奋勇杀敌。

史学知识渗透中专语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史学知识渗透中专语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史学知识渗透中专语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摘要:当今的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跨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中专生的学习实际,在案例阐述中利用史学知识渐次渗透,优化中专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尝试性活动和课题探讨。

关键词:文史结合史学知识中专语文教学案例阐述不管是文科、理科的粗化分类,还是语政英、数理化及史地生科目的细化分类,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至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

”这在教学领域中有明显的体现。

教育部颁布的《高考内容和形式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对学生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渗透能力,着重考查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是指挥棒,由此可见,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专校的各学科教育教学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因为没有高考的压力,笔者认为更有开阔、自由的空间尝试,体验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渗透能力的可行性。

“文史不分家”,在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中,文史之间的渗透和结合尤为突出,也更具可行性。

每一篇课文都是作家在当时历史背景、个人所处情境下的精神之托、心声之语,作品的字里行间一定会有一些或隐或现的因素在折射作者心理。

因为,没有哪一位作家可以承认自己无缘无由地创作出某部作品,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时涂鸦,即使是无病呻吟,都会涵盖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情感世界的幕布下,都会打上两者的烙印。

语文教师在讲解、剖析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时,不能避开作品创作的史学背景和作者的现时心境进行,否则不是正确的解读,而是背道而驰,相差甚远。

精美散文《荷塘月色》就是民主战士兼学者身份的朱自清在特定的“白色恐怖”历史背景下,压抑心情渴盼释放又难于宣泄的一种情态外现。

如果教者不说明,学者不清楚,大家都仅仅沉浸在作者文字的精美至纯之中,诵者则是满怀喜悦、热情奔放地表达,那么可能不仅没有表情达意,反而误解了作者的创作心境,扭曲了作品价值。

中职语文教学应加强历史渗透

中职语文教学应加强历史渗透

中职语文教学应加强历史渗透摘要:中职语文教学一味突出“工具性”,强调与专业的对接和服务,而忽视本质上的“人文性”。

中职学校学生基础差,历史意识淡薄。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历史渗透,悄无声息地把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融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中职语文教学夯实底蕴、体现趣味、提高质量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教育历史渗透传统语文教学忽视“人文性”,片面放大“工具性”的短视行为,导致语文课堂严重“缺钙”。

中职语文教学中,尤其不能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专业对接,而忽视语文课堂的人文底蕴。

在培养学生“匠心精神”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人文回归显得正当其时,而把视角投向丰富的历史资源,让语文课堂获得更多源头活水,不仅能弥补中职历史课程设置的缺位,更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深刻、灵动飞扬。

一、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1.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丰富的内涵,为渗透历史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语文”作为成熟的学科概念,是以人文内容为基础的。

语文学科中既有反映民族优秀文化的《兰亭集序》,又有体现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米洛的维纳斯》;既有展现人性之光的《一个人的遭遇》,又有追悼将士、寄托哀思的《国殇》等。

可谓博大精深、气象万千,这些都为语文实践教学渗透历史教学提供了可能和基础。

2.语文学科不是孤立的学科,没有历史适时有效地参与,语文学习将失去厚重和底气。

语文课不是文学课,也不是语言课,语文课培养的是人文素质。

简单地把文本感悟视角局限在段落划分和思想感情归纳上,不免无形中剥蚀文本学习应该达到的厚重。

同时,语文学科不是“孤家寡人”,文史本来不分家。

如对一些史学名著选段的文言文研读,不恰当渗透历史,未免是一种隔靴搔痒的认知。

3.中职生基础普遍差,历史知识欠缺,历史意识淡薄,凸显语文教学渗透历史的重要性。

无需讳言的是中职生生源基础较差,知识积累欠缺,许多中职生对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都缺乏基本掌握。

中职学校一般不会开设历史课程,面对这种窘状,语文教学就应适时巧妙渗透历史,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补充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专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教育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教育对学科的综合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历史本身就蕴含有极丰富的美学元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具有浑然天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和人文素质也成为中专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专历史教学;文学艺术教育;渗透策略
中专历史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增长历史见闻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能让学生从历史中体会美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再加上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古典艺术内涵,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好文学艺术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对艺术文化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但在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难点,要想历史教学达到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同步发展,就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中专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的难点
1.历史教学中淡漠和忽视文学艺术
历史教学中淡漠和忽视文学艺术是中专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的重要难点。

在传统的中专历史教学中,课程要求及安排均以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重要意义为
主,不曾要求过掌握其中蕴藏的文化知识,因此中专历史教学养成了淡漠和忽视文学艺术的习惯,这些习惯的长期使然致使中专院校和学生也忽视了历史课程中文学艺术的教育重要程度,因此在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的过程中,必将遭到学生的心理抵触。

2.传统历史教学中的资源、教师素质难以满足文学艺术
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的难点还包括传统历史教学中的资源、教师素质难以满足文学艺术。

由于长期对历史课程中文学艺术教育的忽视,现有的中专历史教学资源均以普通教育为主,甚少配置对于文学艺术的解析和欣赏书籍及其他资源,再加上教师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也以普通课程要求为主,其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也满足“为学生讲授历史文化及古典艺术”的要求,这对文学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也造成了阻碍。

3.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所致的渗透问题
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也对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带来了问题。

文学艺术本身具有知识丰富、头绪繁多、难以理解和认识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文学艺术的学习必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的课时和教学详细程度难以达到文学艺术的学习要求,这也给文学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带来了难度。

二、中专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的策略探索
1.加强情感价值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是用生命铸成的,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文化艺术气息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课程中蕴含的文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和对文学艺术的深入了解。

例如,在学习《民国时期的新疆》时,老师可以利用《义勇军进行曲》《命运交响曲》等文学艺术作品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渴望情怀和对于民族统一和谐的仰慕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

2.培养正确审美价值,树立学生的高尚审美观
艺术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历史教学中体会文学艺术的价值,提高学生懂美、认识美的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树立学生的高尚审美观,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认识到历史课程中的文学艺术之美。

例如,在学习《清代新疆》时,教师可以利用《虎门销烟》《圆明园》等纪录片让学生体会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以及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加强历史教学中对文学艺术教育的渗透。

3.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也是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的策略。

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利用文学内涵提高学生的
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

例如,在学习《隋唐时期的西域》时,可以通过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情怀可以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文人正直的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在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中专生的文学艺术教育时长和效果,有利于提高中专生文学艺术素养,但在渗透教育过程中还存在历史教学中淡漠和忽视文学艺术、传统历史教学中的资源和教师素质难以满足文学艺术、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所致的渗透问题等难点,教师可以从“加强情感价值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正确审美价值”“树立学生的高尚审美”“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等方面下手,逐渐在历史教育中达到文学艺术渗透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汪兴涛.试论中专历史教学中文学艺术教育的渗透[J].北方文学:中,2015(11).
编辑薄跃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