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补偿费用财税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

引言概述: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将原本由国家全资或主导经营的企业,通过改革措施使其转变为市场化经营的企业。

在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需要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就业机会。

本文将通过对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的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正文:一、职工安置政策的现状及问题1.员工安置政策的现状分析目前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大多数都有职工安置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再就业创业、培训教育等方面内容。

存在的问题是政策执行不到位,职工安置效果不佳。

职工安置政策主要由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共同制定,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缺乏统一标准,各企业执行差异较大,职工安置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有待提高。

2.职工安置政策存在的问题职工安置中的劳动力市场问题:许多企业在职工安置时将其视为一种“摆脱”而不是转岗再就业,导致失业职工重新就业困难。

职工安置中的失业风险问题:由于就业岗位不稳定和经济下行压力等原因,职工安置后的失业风险较高,丧失工作保障。

二、职工安置的重要性与挑战1.职工安置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合理安置可避免大量失业和社会难题的产生。

职工安置也是实施国企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体现了国家对职工的尊重和关怀。

2.职工安置面临的挑战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企业可能会对职工安置政策的执行持谨慎态度,导致职工安置的困难增加。

再就业机会不足以满足全部职工的需求,造成职工安置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三、职工安置政策的改进措施1.制定统一标准国家应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制定统一的职工安置政策标准,确保政策的实施结果公平公正,减少不同企业之间执行差异。

2.加强职工培训针对改制企业的职工,提供相关职业培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为其转岗再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3.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加强与外部用人单位的合作,确保改制企业的职工能够找到稳定、适合的就业机会。

4.建立安置基金针对改制企业的职工,成立安置基金,以补贴职工安置费用,确保职工安顿稳定,减轻其经济负担。

浅谈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问题和对策

浅谈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问题和对策

浅谈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问题和对策作者:徐作土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年第10期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提出和推进,对于培养具有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具有重要意义。

而人员安置问题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故在本文主要对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人员安置;问题和对策一、员工安置原则(一)依法合规与充分考虑员工利益相结合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员工的正当诉求,合情合理合法地安置好员工。

(二)公开公平公正与程序规范结合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推进员工安置工作,做到制度公开、程序公开、费用公开,实施阳光操作。

让每个员工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下选择安置措施,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履行规定的程序和义务。

(三)以人为本与稳妥推进相结合充分考虑不同人员的诉求,制定多种安置措施,达到企业和员工都能接受的最佳平衡点。

员工需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分流安置措施,共同推进分流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地方国企员工处置和安置的策略研究(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转变国企员工从业观念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国企职工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对待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有破有立,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只有国有经济越强大,国企员工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才能切实得到维护和保障。

引导国企职工主动适应和参与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让广大员工了解并理解国企改革的实质内容,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对待国有企业改革,减少和消除各种顾虑。

通过新闻媒体、社区、部门组织宣传,使国家《就业促进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和各种惠民利民政策家喻户晓。

提倡劳动光荣、创造价值应“点赞”的社会价值取向,营造自主创业人人支持和令人羡慕的社会氛围,促使广大国企员工主动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主就业创业信心,自觉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学习创业知识,增强维权意识,主动享受转岗就业政策带来的实惠。

国企改制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国企改制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国企改制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一、国企改制的主要意义(一)优化国企财务管理体系国企改制以前,不论是其财务机构设置,还是财务管理职能,同市场化进程的差距均不小,最主要的表现是责权利不清,管理效率相对较低。

并且,经济运行过程中,改制前的国企普遍存在财务监管乏力的问题,内部一些战略规划以及重大决策财务管理部门均很少参与其中。

改制进一步优化了国企财务管理体系,同时加强的还有其财务管理能力与运行效率。

可以说,改制实现了国企经营活动的所有环节均有财务管理参与其中。

(二)提高国企资产质量在我国,绝大多数步入改制阶段的国企财务状况均不佳,运营资金并充足,负债率特别高,中小国企的信用等级因此而走低,这就加大了其融资成本与经营风险,其资信也越来越差,融资变得更难,经营阻力加大,乃至深陷经营困境。

改制使国企资产质量较之以往更高,资本结构较之以往更优,资产负债率较之以往更低,信用度较之以往更高,融资渠道较之以往则更宽,发展较之以往更佳。

(三)提高国企财务管理能力改制前,国企财务管理监控能力较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国企流动资产管理中现金监管能力偏低,资金使用不但缺少计划性,而且缺少良好的统筹与安排,大量现金因此而处于闲置状态。

此外,应收款项庞大,催收政策不合理,从而滋生了大量呆坏账。

而因为库存管理机制缺失,又使得库存材料损耗极大,同时伴有大量库存积压。

就固定资产管理而言,或是管理无序,或是账实不符,调拨常常过于随意。

总而言之,改制前,国企的财务管理思想滞后,财务管理并非处于核心地位;改制后,国企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得以改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所好转,会计管理体系日渐完备,财务管理作用发挥更为充分。

二、国有企业改制现存的财务问题(一)财务管理相对混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企财务制度普遍局限在简单的财务记账,而在其他领域与环节中却并未将财务管理归入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

大部分国企管理一直执行计划经济行政管理方式,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造成企业违背市场规律。

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的法律问题

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的法律问题

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的法律问题【摘要】从法律上看,企业改制不仅仅是资本的重组,还牵涉到员工的劳动关系、工资保险等诸多切身利益,依法妥善处理改制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是企业改制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节仲裁法》为重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指导国企改制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国企;改制;职工安置;法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深入,诸多因企业职工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而引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少数企业在改制中,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履行民主程序,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职工权益受损,甚至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给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只有企业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企业才能充满活力,国民经济才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更稳定健康发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保障企业职工的相关权益。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一)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

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改制为国有资本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和不设置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

(二)职工权益的内容。

根据《宪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工会法》和《劳动法》等法律,赋予职工的合法权力和利益,主要表现在:参见和组织公会的权利;工会代表职工进行与厂方平等协商和集体谈判类软权利;劳动经济权利;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权利;民主参与权利;民主监督权利;工会组织和代表参与立法和政策的权利;精神文化权利;社会性别平等的权利。

(三)国企改制中职工权益问题。

一些企业在国有产权转让中损害投资人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侵占私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违纪行为。

广大职工作为奉献过青春和汗水的劳动者、作为企业的股东,他们的权益理当受到保障,要求理应受到重视。

当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渠道受阻时,这一矛盾就会以极端激烈的形式爆发。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责任,做到政企分开,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对国有资产实行授权经营,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国企改制中涉及的问题较多,主要有政企关系的理顺、国有出资人的确定、改制方案的审批、国有企业的清产核资、金融债权的处置、国有产权的评估和转让、职工安置方案的确定等等。

一、职工安置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一)员工身份置换通俗点讲,所谓员工身份置换就是通过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0号)规定,国有企业改制要切实维护职工的权益,实施改制前,原企业应当与投资者就职工安置费用、劳动关系接续等问题明确相关责任,并制订职工安置方案。

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企业方可实施改制。

职工安置方案必须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处理办法等。

2、买断工龄国有企业改革初期,“买断工龄”成为众多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即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把员工推向社会。

时至今日,“买断工龄”根本违反劳动法,1999年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也强调:“确保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出售方应在申请出售前征求职工对出售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的意见,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在企业出售中终止职工社会保险关系,不得借出售之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对职工‘买断工龄’或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把职工推向社会。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一、国企改制中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标准解决了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来源问题,就涉及到经济补偿金的标准问题.根据改制主体的性质不同,其员工的身份也有所不同,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国企员工经济补偿金的一般标准对于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根据财企[2002]313号文件精神,”企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规定标准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标准的,按照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

尽管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经济补偿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其主要规定还是参考了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具体标准为,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其中,员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或3倍以上的,可按不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的标准计发。

企业经营者也应按照上述办法执行.(二)破产企业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国有企业严重资不抵债,不再具备继续生产经营条件,可以申请破产,但是《破产法》并没有将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列入破产企业法定清偿范围内.根据《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的有关规定,在试点城市安置破产企业职工的费用,从破产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拨付,不足部分从处置其他破产财产所得中拨付并可列入第一顺序清偿,安置费用的标准原则上按照破产企业所在试点城市的企业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计算。

(三)事业单位员工经济补偿金标准由于中央和各地尚未出台有关事业单位改制员工经济补偿的规定,因此有关员工经济补偿具体标准将参照国有企业员工经济补偿标准。

试析国企改制中的税收问题及对策

试析国企改制中的税收问题及对策

试析国企改制中的税收问题及对策发表时间:2019-04-30T16:56:58.2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刘军1,2[导读] 摘要:国有企业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进行了深化国企改革这一重大的发展战略,然而国企改革为我国带来一系列的税收问题,不仅为国企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影响,还为新税收体制的有效落实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2.南京造币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1100摘要:国有企业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进行了深化国企改革这一重大的发展战略,然而国企改革为我国带来一系列的税收问题,不仅为国企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影响,还为新税收体制的有效落实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首先对国企改革中的税收问题进行探讨,然后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国企改革;税收政策;税收问题国有企业掌握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放大国有企业的资本功能,我国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相关的税收问题也在日益凸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相关部门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确保新税收机制得以在国有企业中顺利开展。

一、国企改革中存在的税收问题(一)企业税源控管的难度增加在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通过改组、联合、兼并、股权合作制等形式时,投资主体以及法人变更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情况使得不同性质的纳税主体出现了多个合并一个以及一个分派出多个的现象,这种情况就会对纳税的主体、地点、方式等造成直接的影响,使得税源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样一来就需要对多个纳税方进行管控,不仅增加了税源控管的难度,还促使税收的成本急剧升高。

(二)无人清缴旧税在国有企业改制之前,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不善,企业内部亏损现象严重,资产负债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因素就会使得部分国有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欠税问题。

浅析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补偿费用财税问题研究

浅析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补偿费用财税问题研究

浅析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补偿费用财税问题研究论文摘要:人员安置与补偿是国企改制的重要环节,其费用构成了改制成本的重要部分。

人员安置与补偿相关费用的设计安排与财务处理,直接关系到改制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也关系到职工自身的利益,同时也会影响相关税负水平。

文章在分析企业改制的相关背景和经济补偿支付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改制补偿的相关财税政策,对国企改制中的职工安置补偿费用的支付及三类人员统筹外费用的处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抓大放小,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此后,我国国企改革步入一个新时期。

此后,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国企改制中的人员分流、中央企业主辅分离、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层持股等一系列配套文件。

在国资委等部门的推动下,近年来,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步伐明显加快。

特别在金融、石化、电信、航空等行业,多数大型国有企业基本完成了改制上市工作。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除了资产处置外,人员的安置与处理也是关系改制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0号)》指出,国有企业改制时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就职工安置费用、劳动关系接续等问题明确相关责任,并制订职工安置方案。

在实施改制的实践中,随着改制企业资产、人员、业务等的重新划分与整合,与之相关的税务问题也不断出现。

正确把握处理好改制过程中产生的涉税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税收风险的控制与税收利益的争取。

从现有的研究看,多数研究偏重于资产转让与处置、资产评估、关联交易中的财税问题,专门针对职工安置及相关费用设计的财税问题的研究鲜见。

鉴于此,本文拟对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产生的涉及职工安置相关的税务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职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目前,中央和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出台的关于改制企业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文件中,一般强调以企业国有净资产解决这个资金来源问题,而对于以何种方式支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制。

关于国有企业关停并转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关停并转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关停并转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的思考作者:秦竹俊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1期摘要: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推进,果断进行“关停并转”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改革过程中如何妥善安置职工,对改革的成败与否具有深远影响。

笔者通过对职工在关停并转前后心态的分析,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职工安置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国企;改革;职工;安置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1-0000-0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处于全面深入推进中,由此带来的组织变革对职工的影响是巨大的。

如何妥善安置职工,是改革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一、何为国企关停并转根据国有企业不同的特点和现状,国企改革实施分类推进。

国资委要求对于低效无效、长期亏损、不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的不良资产,要果断进行“关停并转”。

关停并转,即“关闭、停办、合并、转产”,是国家优化产业结构,对企业进行清理整顿的主要方式。

二、国企关停并转前的职工状态1.忠诚度较高对于大多数国企企业职工来讲,企业不仅是工作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小圈子,职工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对企业具有较高的忠诚度。

2.危机意识较差国企职工对企业忠诚度远高于其他企业,人们普遍认为能在国企工作就是找到了一个“铁饭碗”,很多家庭会几代人都在一个企业工作,导致与外界隔离,思想较为封闭,更体会不到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一旦企业发生变化将措手不及。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国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是从战略上、整体上盘活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但是,一些地方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和思考.在国企改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问题,债转股中产权不清等。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这也是国企改制中出现较大争议的主要原因)(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式主要形式1。

低估贱卖。

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即国有资产评估失真问题,问题较为普遍,甚至有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无偿转让和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主要表现为:(1)对国有资产低价交易、折股或任意将国有股转为法人股甚至个人股;将国有资产高值低估,低价转让,流入个人腰包.(2)在改制过程中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的折股保护意识。

从目前评估的要素上看,显然国家的有关文件已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列入评估,但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无形资产只是简单地估算一个极小数额或干脆不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由于改革制度尚不健全,对那些与财产权益密切相关的权利如许可证、专营证以及与以后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如销售渠道、采购网络等等没有相关规定,其流失额更是惊人。

(3)在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从而使国有资产在合资或合作企业中所占比例下降,国家权益受损。

2.转移藏匿.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利用权力化公为私,大肆鲸吞国有资产。

(1)财会凭证不严,审计工作徒有虚名。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数额是必经程序。

在这一过程中藏匿、鲸吞国有资产最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一是将原本有效债权作为呆帐、坏帐核销;二是通过涂改帐册、发票改变成本和指出搞虚亏实盈;三是加快固定资产的“报废"以达到隐匿资产的目的,而审计工作的走过场,使国有资产的保障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

国企改制职工安置方案

国企改制职工安置方案

国企改制职工安置方案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职工安置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合理、公平地安置职工,是一个涉及到政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国企改制职工安置方案。

首先,我们将建立健全的职工安置机制。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应当建立起职工安置的长效机制,明确安置的原则、政策和程序。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公平、公正的安置机会。

其次,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职工安置。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安置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内部调整、转岗就业、再就业培训、创业支持等。

通过多种方式的安置,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职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安置选择。

此外,我们将加强职工安置的政策支持。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为职工安置提供支持和保障。

这包括加大再就业培训的投入、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建立职工安置的信息平台等。

通过政策支持,可以更好地帮助职工顺利实现安置。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职工安置的监督和评估。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职工安置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

通过监督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职工安置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我们将通过建立健全的安置机制、采取多种安置方式、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强监督评估等措施,为职工安置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促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职工安置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实现国有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的双赢局面。

论国企改制中的职工身份置换、经济补偿和人员安置

论国企改制中的职工身份置换、经济补偿和人员安置
《 职工 安 置协议 书 》 。 职工 在改 制后 的企业 就业 上 岗 , 同样 要 重新 签 订
括: ①一次性伤残就业安置费 ; ②离岗休养生活费; ③
未参加工伤保险企业的员工的伤残抚恤费等。
() 4 对关 闭 破产 企 业 因工 或非 因工 致 残 , 劳动 经 鉴定 为大部 或 部 分 丧 失 劳 动 能力 的职 工 的 医疗 补 助 费。
者 的经 济补 偿标 准 0 ( )02年 7月 2 3 20 7日财 政 部 《 于 印 发 <企 业 关
或股票方式作为职工身份置换 的补偿。这样做 , 一方 面可以大大减轻改制后企业流动资金 的压力 , 有利于 企业的整合发展 , 另一方面又能使职工持有的数量不
多的经济 补 偿 发 挥 较 大 的作 用 , 于 职 工 参 股 就业 。 利 为了鼓励职工将应 得 的补 偿金转 为对 改制后 企 业 的出
论 国 企 改制 中 的职 工 身 份 置 换 、 济 补偿 和 人 员 安 置 经
梁开 业
职工身份 置换和经济补偿 以及对 非 在岗 人员 的安 定 的经 济补 偿 , 身 份 置 换 后 而 解 除 了 对 国 有 企 业 在 ( 实质 为 国家 ) 原存 在 的依 赖性 的劳动 关 系 , 弃 了原 放
资( 持股)企业还可以再给予一定的优惠( , 如采取配股
和适 当送股 的方 式 ) 。当然 , 论采取 何种方 式 处置经 无
济补偿金 , 都一定要同职工协商一致 , 绝对禁止在企业
改制 中强行 推行 股 权 或股 票代 替 职工 的经 济补 偿 , 甚 至强迫职工 接 受打 折后 的现 金补 偿 , 则 就构 成 了对 否 职工财产权 的侵 害 , 旦 职工 向人 民法 院提起 侵 权诉 一 讼, 企业 ( 或政府 ) 然面 临败诉 的风险 。 必 当然 , 全 可 以兼 顾 企 业 和职 工 双 方 的 利益 , 完 鼓 励职 工持股 , 企业 改 制为包 括 职工 在 内的 多元 化投 把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制后企业合同管理存在问题
合同管理混乱
一些国有企业改制后,合同管理存在混乱, 合同档案不完整、不规范,导致合同纠纷和 争议难以解决。
合同履行不严格
一些国有企业改制后,由于种种原因,存在 对合同的履行不严格,甚至违反合同约定的
情况,导致企业信誉受损和法律纠纷。
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问题
要点一
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意识淡薄,存 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导致劳动争议和纠纷不断 。
要点二
劳动法律法规与企业文化不匹配
一些国有企业的劳动法律法规与企业文化不匹配,无法 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导致员工的有企业改制问题的对 策
加强财务监管,规范改制过程
详细描述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问题之一。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 关系,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 平和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
总结词
加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详细描述
加强市场竞争力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关键目标之一。通过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政府可以给予适 当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转型升 级和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面 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改制来提高效率。
国有企业改制的意义
国有企业改制对于提高企业效率、增强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改制的目的和目标
国有企业改制的目的
通过改制,使国有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企业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

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

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制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因此,如何解决国有企业改制职工的安置问题,是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的现状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问题是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重要民生问题,如何妥善安置这部分人员,涉及到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并且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目前,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存在以下问题:1.资金来源不稳定。

部分企业的改制安置经费由政府出资,但是资金投入有限,无法覆盖所有失业职工的需求。

2.安置方式单一。

当前职工安置方式主要是“买断+免职”,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职工,尤其是高龄劳动者和相对困难的职工,需要更多精准化和差异化的安置方式。

3.二次失业风险。

安置部分职工后,由于就业环境瞬息万变,这些职工随时都面临失业的风险。

4.就业转移压力较大。

安置职工需要从原来的生产型、管理型企业中转型到市场化、竞争型企业中,这给职工转型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以上问题均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安置政策和措施,确保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三、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1.建立全员信息库。

全面对职工进行调查、备案、登记,并建立职工信息库,为职工安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建立“一人一档”职工安置档案,对职工的年龄、学历、工龄、家庭收入等因素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为职工安置提供指导和建议。

2.制定细化的职工安置政策。

在资金来源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政府出资、企业自筹等,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安置制度,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如职工再培训、创业基金、小微企业扶持等。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对于一些技术特长较弱,或者从事行业比较特殊的职工,可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就业竞争力,增加职工转型的成功率。

4.加强就业服务。

建立失业职工就业服务机制,对职工进行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规划等服务,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招聘和安置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问题探析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问题探析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问题探析国有企业改制,是指改变原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以便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仍存在改制方案不完善、清产核资不规范、资产评估和产权转让不合规、对职工合法权益不够重视等方面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

企业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改制后如何被安置。

职工安置处理不当,必然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有损企业形象。

本文针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安置可能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应对或防范法律风险。

一、职工安置方案的编制及审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必须制定改制方案,为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该方案中需体现职工安置的相关内容或单独制定职工安置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0号)及其他相关文件的规定,职工安置方案的制定及审批需符合下列要求:首先,职工安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1)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2)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3)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4)职工社会保险关系如何处理;(5)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的处理办法;(6)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处理办法;(7)其他政策要求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需添加的内容。

其次,职工安置方案应及时向广大职工公布,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由改制企业认真落实职工安置方案的相关内容,公布内容也应符合《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程序,如公示方式可以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内部公告栏等进行公布,公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七天。

最后,因职工安置涉及劳动保障事项,须预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审批。

职工安置方案的制定为后续处理职工安置问题提供准则,后续执行应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方案进行妥善处理。

二、常见的职工安置情形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主要涉及两类职工,一类是改制过程中直接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另一类是改制后继续留用的职工,针对两类职工,现根据国企改制的相关政策规定及《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展开分析:(一)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安置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必然涉及部分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劳动合同解除的,应结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履行劳动合同解除后的法定义务,常见义务如下:1.经济补偿。

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问题与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问题与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的具体思路必须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状况,然后以战略性的目光来审视,使其朝着全面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问题的发掘以及对策的制定,对于保障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从企业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安置政策,帮助职工尽快适应新形势、新岗位。

政府要加强对安置职工的就业政策倾斜,扩大职工就业范围,切实落实国家就职工安置政策,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人员安置问题;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F276.1文献识别码:A引言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和各种矛盾比较多,尤其要重视人员安置问题,需要坚持法律思维和未定的底线,通过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职工诉求,通过用足用好相关政策,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同时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充分做好个发个鬼和合情合理的解决职工问题,最大程度的确保职工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1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问题1.1隐性失业人数较多虽然在完成系统的改革后,国有企业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安置是企业的必要措施,但是在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有着人数较多的“隐性失业”人员,要解决全部的隐性失业人员后续发展问题,必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压力,使得企业的改革面临较大的困境[1]。

1.2涉及因素复杂移交安置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因素,组织和个人、政策和利益、当前和长远等各个因素、矛盾相互交织渗透,客观上增加了沟通交流的难度。

病退人员出于现实考虑,既想组织解决当前现实问题,又想谋求长远保障,同时伴随着个人思想变化和家庭影响,常常固执己见。

1.3思想观念比较很多国有企业员工在企业工作了十几年或者数十年,其思维观念早已被国有企业的一套观念所局限,在计划经济的庇护下,过于依赖工资以及相关福利,缺乏自主的意识,往往会认为只有在国有企业才算真正的就业,这使得在对其进行安置时难以达到让其满意的程度,从而导致安置过程的不顺畅。

1.9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 知 (财企

1.9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 知 (财企

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二○○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各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国家出资企业在改制、产权转让、合并、分立、托管等方式实施重组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事关有关人员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大局。

当前,在有关职工安置费用的财务管理中,存在制度不健全、政策不统一、执行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分配不公。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重组行为,正确评估企业净资产价值,维护职工和国有权益,现就涉及产权关系变动、股权结构调整的企业重组中,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通知如下:一、企业重组过程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给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职工的经济补偿,以及为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职工一次性缴付的社会保险费,按照《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第六十条规定执行,其中产权转让的按本通知第七条规定执行。

二、企业重组过程中涉及的离退休人员和内退人员有关费用,应按照“人随资产、业务走”的原则,由承继重组前企业相关资产及业务的企业承担。

企业对上述费用实行预提的,在重组过程中评估企业净资产价值时,根据权责一致原则,对企业资产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也应当予以评估确认。

企业对预提的上述费用不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在重组过程中评估企业净资产价值时,应当按照本通知规定予以调整确认。

三、企业重组过程中,对符合重组企业所在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经批准可以从重组前企业净资产中预提,预提年限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寿保险业务经验生命表》计算。

国家对离休人员安置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企业重组过程中,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规定条件的内退人员,其内退期间的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经批准可以从重组前企业净资产中预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补偿费用
财税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人员安置与补偿是国企改制的重要环节,其费用构成了改制成本的重要部分。

人员安置与补偿相关费用的设计安排与财务处理,直接关系到改制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也关系到职工自身的利益,同时也会影响相关税负水平。

文章在分析企业改制的相关背景和经济补偿支付方式的
基础上,结合改制补偿的相关财税政策,对
国企改制中的职工安置补偿费用的支付及
三类人员统筹外费用的处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抓大放小,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此后,我国国企改革步入一个新时期。

此后,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国企改制中的人员分流、中央企业主辅分离、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层持股等
一系列配套文件。

在国资委等部门的推动下,近年来,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步伐明显加快。

特别在金融、石化、电信、航空等行业,多数大型国有企业基本完成了改制上市工作。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除了资产处置外,
人员的安置与处理也是关系改制能否顺利
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0号)》指出,国有企业改制时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就职工安置费用、劳动关系接续等问题明确相关责任,并制订职工安置方案。

在实施改制的实践中,随着改制企业资产、人员、业务等的重新划分与整合,与之相关的税务问题也不断出现。

正确把握处理好改制过程中产生的涉税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税收风险的控制与税收利益的争取。

从现有的研究看,多数研究偏重于资产转让与处置、资产评估、关联交易中的财税问题,专门针对职工安置及相关费用设计的财税
问题的研究鲜见。

鉴于此,本文拟对国有企
业在改制过程中产生的涉及职工安置相关的税务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职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
目前,中央和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出台的关于改制企业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文件中,一般强调以企业国有净资产解决这个资金来源问题,而对于以何种方式支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制。

从财务角度来讲,以净资产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实际上可以以股权形式、债权形式和现金形式进行支付。

(一)现金形式
现金支付形式是企业以现金支付给员工,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这种方式能一次性地解决补偿问题,改制后的新企业没有后遗症。

对于现金流充裕的企业而言,这种方式可以优先考虑。

但这种方式将占用企业的资金流,在补偿总额较大时容易使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

(二)股权形式
股权支付形式是将经济补偿金折算为改制后企业的股份,补偿后员工将拥有改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