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学业水平达标)4.
石家庄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石家庄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及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及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及“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在汉语及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及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2018年合肥市质检二:安徽省合肥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长春市高三二模语文答案1.【参考答案】A(3分)【解析】B项,议论的手法只是为了增强感染力;C项,不再表述不准确;D项,铭文部分才出现三五言和杂言形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
2.【参考答案】D(3分)【解析】本文并没有互渗,只有墓志铭对其他文体的借鉴。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参考答案】C(3分)【解析】哀祭文是从叙述转变为叙述与抒情并重。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参考答案】C(3分)【解析】从文章第⑦段看,朱自清曾“以诗作保证”,但并没有“以诗为荐”。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5.【参考答案】(5分)①清河坊十分喧阗,悠悠然的闲适总归消除不了,让我依恋。
②清河坊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徘徊与笑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作者的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6.【参考答案】(6分)①内容上:以写曾经江上泛舟、水边系缆、水面寂寥也耐看耐寻味,与前文描写的景物与抒发情感形成照应。
②结构上:收束全文。
③主题上:含蓄地表现本文的主题,世上胜迹有了人的足迹、情感、记忆和领悟,才不会只是一道客观存在的风景,人对于万有的趣味,都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参考答案】B(3分)【解析】“这表明单个漏洞造成的危害在减小”属无中生有。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8.【参考答案】BC(5分)(选对一项即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两项全错及选择两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项,“在现实生活中不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推断错误。
D项,“完全消除网络乱象”无中生有。
E项,对材料三内容的概括有误,材料三侧重阐释实施实名制的好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9.【参考答案】(4分)①完善有关的法律和制度,②组建和有效利用专项民间基金,③加强网络实名制的技术建设,④明确责任主体并追究相关责任。
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二 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 含答案
模块学业水平检测题(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注音、书写都正确的一项()A.弭.谤(mǐ)肄.业(yì)霎.时(shà) 义愤填赝.(yīnɡ)B.敛裾.(jū) 落寞.(mù)猗.郁(yī) 道义相勖.(xù)C.訾詈.(lì) 芜.杂(wú)咀.咒(zǔ) 蓊.蓊郁郁(wēnɡ)D.嫉.恨(jí) 平仄.(zè)嘶.叫(sī) 卓.有成效(zhuó)解析:A项,赝—膺;B项,寞读mò;C项,咀—诅,蓊读wěnɡ。
答案: 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诸多的心理问题,须要家长和老师认真地加以________,以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②当公安人员向他了解犯罪分子的情况时,他说话显得很________,但最后在正义的感召下,他说出了犯罪分子犯罪的全过程。
③祥林嫂讲起阿毛的故事,打动了许多妇女的心,她们______伤感,落泪。
A.疏通隐晦无不B.疏导隐晦不无C.疏通隐讳不无D.疏导隐讳无不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
疏通:疏浚;沟通双方的意思,调解双方的争执。
疏导:开通壅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泛指引导使畅通。
“疏通”多是针对双方存在的分歧、争执,使他们的意见能互相了解;“疏导”是针对某事物或某人在某方面存在的“堵塞”“郁积”等加以引导。
因此①句应用“疏导”。
隐晦:(意思)模糊,不明显。
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
“隐晦”强调语言文字给读者(或听众)的客观印象,让人觉得不好懂,不明白;“隐讳”强调说话人的主观目的,避讳说出某些信息,有意识地隐瞒。
因此②句应用“隐讳”。
无不:没有一个不。
表示范围上的没有例外,全都。
不无:不是没有,多少有些。
表示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因此③句应用“无不”。
答案: D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2018年石家庄质检二:河北省石家庄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12.A(3分)(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不属于有大局意识。)
13.
(1)以后进言的人一定会责备(怪罪)我(失职),我不忍心默默无言而留下以后的后悔。(“异时”“职臣是咎”(宾语前置)“贻”各1分,句意2分。)
(2)做臣子的道理,就是忘掉自己,为国献身,不要认为邻路(管辖的地方)遭受敌人侵略,(去救助)就不是我们的职责。
⑤效果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7.A(3分)【解析】因果关系不当。错在“促使”。
8.A、C(选对一项给2分,两项全对给5分。)
【解析】B项曲解文义。“并网容量也会超过5GW”只是力争要达到的目标。D项无中生有。错在“相关配套产业也会不断涌现”,原文说的只是“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也将日趋完善”。E项未然与已然混淆。“实质性经济支持,及其提供的长期激励机制”尚未出现。
2.A(3分)【解析】文章提到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
3.B(3分)【解析】错在“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从原文看,作者虽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只是讲在对拼音教学法进行反思,并没有说这种教学法就不适于汉字教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6.①情节上,“狼叫”是最关键的情节,推动了相关情节发展,与父女二人命运的转折关系紧密。
②人物上,使父女二人的形象更鲜明。学狼叫是表叔应对困难的策略,体现着父爱;是养女行路时壮胆的行为,表现着她的坚强与成长。
③环境上,“狼叫”表现了当地的偏僻与贫穷,为小说的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既是墓志创作的鼎盛期,也是墓志文体的重要变革期。
唐代文学全面繁荣,多种文体均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为唐代墓志文体吸收其他文体之长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墓志文体发展至初唐,逐渐固定为单一、程式化的叙述范式,内容多歌功颂德,浮泛空洞,实用性与叙事性有余而抒情性不足。
体式既定,难出新意,因而招致追求个性张扬、崇尚革新的唐代文人的强烈批判,激发出他们变革墓志文体的创新意识。
而唐代文人往往多体兼擅,亦是唐代墓志文体得以顺利完成自我更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墓志虽也称颂逝者,抒发哀悼之情,但侧重叙述逝者的生平事迹;而哀祭文虽也追记逝者的生平,但偏重于述哀,抒情色彩更为浓厚。
唐代墓志文体多方借鉴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抒情方式,使这一时期的墓志由传统的以叙述墓主生平事功为主,逐渐转变为叙述与抒情并重,极大地增强了墓志这一买用文体的情感张力。
此外,唐代墓志经常借用哀祭文擅长运用议论的手法,以宣泄沉痛的悼亡情感,激起读者的共鸣,增强艺术感染力,深化作品的情感内蕴。
无怪乎储欣盛赞韩愈《李元宾墓志铭》“铭词与《祭十二郎》相埒(等同),皆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虽然储欣此言仅是说明二文因采用同一修辞手法,而达到了近乎一致的艺术感染力,但这可作为唐代墓志借鉴哀祭文的有力证据。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含答案.pdf
厦门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认为社交络的实时性加速了谣言的传播,这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先于社交络存在的BBS、“论坛”和“社区”等交流平台也有实时性;很多研究复杂络的分析则认为,社交络的复杂结构更易于传播谣言,复杂络的结构特性确实会加速谣言的传播,但事实上社交络的复杂结构特性在人际社会中同样具备,因此这不能解释两者的区别。
实时性所带来的信息成本降低因素不是决定性的,络结构因素又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真正造成社交络谣言传播加剧的根源是信息反馈机制的失效。
在传统的人际社会中,谣言传播是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人际圈子中,首先由“谣言感染者”发起谣言,接着倾听者们会逐一表示自己的态度:认同、反对或沉默。
“认同”会增加圈子中的个体进一步将谣言带入另一个交际圈的兴趣;相反,“反对”会减弱圈子里的个体对于谣言的兴趣。
如果反对者的态度足够强烈且理由充分,圈子中的其他人也会成为“谣言免疫者”甚至“谣言粉碎者”——当其在别的圈子中再次听到该谣言时,也会加以反对。
在虚拟的社交络中,由于信息发布的单向性和局域广播性,谣言的传播机制通常是:谣言发布——推送给交际圈中的每一个个体——个体转发——再次推送给新的圈子,而反馈并不在再次推送的内容中。
在整个传播机制中,一方面,个体对谣言的反馈无法与谣言的传播同步,谣言的单向发布使得信息并不需要获得反馈就可以传播,这样导致反馈远远滞后;另一方面,社交络的反馈只针对谣言发起者,并不具有等同的局域广播性,这使得反馈变得异常微弱。
【2018届高中语文】河北省石家庄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含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2018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学业水平达标)4
2018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学业水平达标)4此解析:选C A项,“多情”为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B项,“马”名词作动词,骑马;D项,意动用法,以……为忧愁。
5.名句默写。
(8分)(1)云树绕堤沙,,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2)市列珠玑,,竞豪奢。
(柳永《望海潮》)(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5)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7),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8),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答案:(1)怒涛卷霜雪(2)户盈罗绮(3)遥想公瑾当年(4)也无风雨也无晴(5)寻常巷陌(6)倩何人唤取(7)东篱把酒黄昏后(8)梧桐更兼细雨二、阅读鉴赏(3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11分)西江月[注]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解析:选AD A项,因为“凉”字有多重妙处,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③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
D项,虽然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但是也有直接抒情,“愁”“凄然”等词语就是直接表露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三秋..桂子三秋:三年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遥岑.远目岑:小而高的山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状况解析:选A A项,三秋:秋季。
2.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项是( )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选D D项与例句相似,都是表现物是人非的变化。
3.与“对长亭晚”中“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对.曰B.对.镜帖花黄C.无言以对. D.对.症下药解析:选B B项中的“对”与例句意义相同,都为“对着,向着”。
A项,回答;C项,回答;D项,针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多情..自古伤离别B.竹杖芒鞋轻胜马.C.楚天千里清秋..风雨,树犹如此.. D.忧愁解析:选C A项,“多情”为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B项,“马”名词作动词,骑马;D项,意动用法,以……为忧愁。
5.名句默写。
(8分)(1)云树绕堤沙,,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2)市列珠玑,,竞豪奢。
(柳永《望海潮》)(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5)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7),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8),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答案:(1)怒涛卷霜雪(2)户盈罗绮(3)遥想公瑾当年(4)也无风雨也无晴(5)寻常巷陌(6)倩何人唤取(7)东篱把酒黄昏后(8)梧桐更兼细雨二、阅读鉴赏(3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11分)西江月[注]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解析:选AD A项,因为“凉”字有多重妙处,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③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
D项,虽然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但是也有直接抒情,“愁”“凄然”等词语就是直接表露情感。
7.请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
(6分) 答:答案:这两句写中秋之夜词人门庭冷落,独自饮酒的情形,以及天上云彩遮挡明月的景象。
词人因奸佞小人制造的“乌台诗案”而险些被杀,后被流放黄州。
在此,词人借酒贱客少的常理言身贱而门庭冷落之事,借明月被云妨的常景喻满怀抱负不愿流于世俗的自己被奸邪小人所谤,因谗入狱而被贬之事。
词人在“酒贱”与“客少”、“月明”与“云妨”的矛盾中,抒发了对世道炎凉、小人当道而忠良被害的愤懑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11分)生查子独游西岩①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纪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8.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词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离骚》的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E.在词人笔下,明月高洁而又善解人意,表明词人希望和明月一样具有高洁情操。
解析:选DE D项,“运用《离骚》的典故”错,词中虽然有“听读《离骚》去”,但只是客观叙述,并没有运用与《离骚》有关的典故。
E项,“希望和明月一样具有高洁情操”错,在词人笔下,明月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9.结合最后一句“听读《离骚》去”,分析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6分) 答:答案:《离骚》抒发了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郁愤不平之情。
辛弃疾一生渴望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斥和打击,不为朝廷所用,不得已闲居乡里,其满腔忧愤之气,借用屈原的《离骚》,恰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全词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词人有志难伸、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8分)浣溪沙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 ①山枕:枕头。
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
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
10.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
(4分)答:答案:黄昏时分,疏疏落落的细雨打湿了空挂着的秋千,一“湿”字将暮春、黄昏、细雨连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或氛围),表现出词人感伤、凄清的心境。
11.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
(4分) 答:答案:这首词描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并通过对暮春风光(如“江梅已过柳生绵”)和闺室景物(如“玉炉沉水袅残烟”)的描绘,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惜春的情感写得活灵活现。
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
(8分)满江红①柳永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 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
②长川,即下阕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一事无成。
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
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
《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2.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答:答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
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
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
“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
1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阕加以分析。
(4分)答:答案: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
上阕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
下阕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仕途形成了强烈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14.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
(3分)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
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
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的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原野上的汉子;答案:(示例一)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的小溪,那么豪放词就是奔腾的大河;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的画桥,那么豪放词就是入云的高楼。
(示例二)如果说婉约词是缠绵的流水,那么豪放词就是巍峨的高山;如果说婉约词是池塘里的荷花,那么豪放词就是山岩上的松柏。
15.认真观察下面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墨舞冬奥”,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请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特点。
要求不超过120字。
答:解析:此标识的重点在“冬”字上面,因为这既是中国书法,又与滑道、冰雪运动形态结合在一起;此外要点明“2022”的特点。
另外,举办城市和五环也不要丢掉,这也是构图要素。
参考答案: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兼而为数字2,生动自然。
此外左边还有申办城市,下面有五环。
标识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16.下面是某办公室内的一段对话,请根据语境在“丙”处填上合适的表情,并写出画线句子的潜台词。
(4分)甲(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乙):“某某,你每天的着装搭配得多协调啊,让人看了很舒服。
”乙(谦虚地):“哪里哪里,只是随便穿穿,从来没想到要刻意搭配。
”丙( ):“她皮肤好,无论穿什么都好看。
唉!”潜台词:答案:表情:羡慕地潜台词:唉!我平时也注意搭配,但我皮肤不如她好,看不出效果啊。
或:表情:既不屑又有点羡慕地潜台词:她还不如我会搭配呢,只是她皮肤比我好而已。
(答案可以多样,但必须符合语境。
)四、写作表达(5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一家网站调查了1 000位成功人士。
在这些人士中,99%的记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成功;在成功之前,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走向成功的计划书。
随后网站又向公众征集1 000份最完美的成功计划书。
评选出来的成功的计划书可谓十分完美,不仅极具诱惑力(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作家、企业家及各类超级明星等),而且具可操作性。
计划书详尽地列出了为了成功每年、每月、每天直至每小时应该做的事,还列出了启动资金和所需的费用。
经网站了解,这1 000人全是未成功人士:正在努力追求实现梦想但还未成功。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启发和联想?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什么?请联系社会的、个人的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议论文或记叙文;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