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沈葆桢7 17
中国历史故事-沈葆桢的老婆是谁?沈葆桢与林则徐的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沈葆桢的老婆是谁?沈葆桢与林则徐的故事沈葆桢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改革台湾,发展福州船政局,为近代海军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除了是清廷倚重的大臣之外,沈葆桢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封疆大吏、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女婿。
林则徐是谁,大家都知道。
毕竟从小到大,教科书中说了他不少的故事。
对于这一位,在近代时期,严禁鸦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人,评价都很高。
沈葆桢是如何认识林则徐的女儿,又是如何将他娶到手的呢?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表哥表妹结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或者换一种说法,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婚姻选择。
看贾宝玉和林黛玉来两人就知道,这两位也差点有了婚姻。
要不是后来薛宝钗插手,则必定也是一个佳话。
而沈葆桢和林则徐便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而沈葆桢和林则徐的女儿,也是表哥和表妹的关系。
沈葆桢的母亲叫林惠芳,是林则徐的六妹。
林惠芳嫁到沈家去之后,林家和沈家两家的关系由此展开。
不仅如此,两家都住在福州城中,离得不远,可以算邻居。
沈家在宫巷,林则徐母亲的娘家在文儒坊,林则徐家先是在左司营,后迁居文藻山,离三坊七巷都不远。
据一些史料记载,沈葆桢此人长相一般,且身高不高,有点偏矮。
最重要的是,小的时候还体弱多病,经常面临生命危险。
这样看来,沈葆桢如何都不是良婿啊?那么林则徐到底为什么户选择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沈葆桢呢?沈葆桢十一岁的时候,父亲沈延枫中举,后赶赴京城到礼部应试。
沈延枫北上的时候,将沈葆桢带在身边,不过到南京的时候,就将他留在南京。
而当时林则徐,正好在那儿担任江宁布政使,所以沈葆桢应该是留在了林家。
在沈延枫应试的时间里,沈葆桢一直都住在林家,所以林则徐应该是在这一段时间中,了解了沈葆桢的品性以及才能。
也许认为沈葆桢日后一定会有出息,能够给自己的女儿幸福。
所以在沈延枫应试失败,将沈葆桢接走之后的第二年,就给自己的女儿及沈葆桢定下了娃娃亲。
相比于林家,沈家自然要低一分。
所以林则徐的女儿再嫁给沈葆桢后,很是过了一段苦日子。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生擒太平天国幼主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生擒太平天国幼主
本文导读:
沈葆桢德行正直,干才突出,朝廷称为“德望冠时,才堪应变”,深得朝廷内外的推重。
沈耿直倔强,甚至对于自己的伯乐曾国藩也毫不相让。
湘军起初军饷多依仗江西,沈考虑到本省军事方兴,上奏朝廷,留饷自给。
曾沈上疏纷争,朝廷下诏各分其半,才将事情解决。
后处理教案,手段果敢,对传教士先斩后奏,“洋人亦屈伏”。
沈也深谙军略,数次上疏言兵,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破天京后,幼主洪天贵福及洪仁玕、洪仁政等人逃至江西,皆为沈葆桢擒获。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策划于福州设立马尾造船厂,大兴船政,旋即被调任陕甘,临前举荐“非葆桢莫能任”。
担任船政总理大臣后,除在马尾兴建船坞外,沈着重于人材培养,敢于创新任事,建立了福建船政学堂,培养了清朝大批的海军人才,严复、刘步蟾、邓世昌等人皆出自于此。
时人称赞沈亲办船政,“精果一时无耦”。
同治十三年(1874年)5月,牡丹社事件爆发,海疆告急,清廷派遣时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赴台筹办防务。
后改授钦差大臣,并将福建军士及江苏、广东沿海各口轮船归其调遣。
赴台后,沈葆桢调遣军队,布置防务,以解燃眉之急。
后因清朝新疆回乱未平,日本征战失利等因素,中日签订《北
京专约》双双撤离。
此后沈葆桢注意加强台湾建设,平定山匪;整顿吏治军政,调整台湾行政规划,加强台湾治理;为郑成功建祠,提倡忠义之气。
这些措施都为台湾今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中国历史故事-晚清忠臣沈葆桢简介 沈葆桢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晚清忠臣沈葆桢简介沈葆桢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沈葆桢别名:沈振宗、沈幼丹、沈翰宇谥号:文肃国籍:中国民族:汉所处朝代:清朝出生地:福建省侯官县出生时间:公元1820年去世地点:江苏省江宁去世时间:公元1879年职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封爵:一等轻车都尉追赠:太子太保主要成就:主持福州船政局,创办南洋海军;建设台湾,击退日本侵台阴谋沈葆桢是晚清时期重臣,为封疆大吏,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女婿,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沈葆桢生于公元1820年,去世于公元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清朝道光二十七年进士,籍贯福建侯官。
沈葆桢进士及第后,选庶吉士,授编修之职,后升为监察御史。
咸丰五年,外派为官,任江西九江之父,次年任广信知府。
晚清之时太平天国起义影响甚大,沈葆桢因为在太平军起义的时候,保存了广信而为天下人所知。
后因为此功,升任为广饶九南道道台。
咸丰十年,原本因为得罪上司而离职的沈葆桢被重新启用,授其赣南道道台之职。
沈葆桢最后以父母年老为由婉辞。
咸丰十一年,受曾国藩的邀请,前往安庆大营,帮助曾国藩办地方团练,受到曾国藩重用。
后来出任江西巡抚,后捕杀了太平天国幼天王、洪仁轩等人,立下大功。
公元1867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
因为左宗棠离去的死后,造船厂还没有建成功。
所以他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船坞和机器厂,同时开设艺童学堂,培养专业人才。
后来在沈葆桢的带领下,此船坞造船二十艘,分布在各个海口。
同治十三年,日本人以琉球船员被高山族所杀为理由,发动侵台战争。
沈葆桢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赶赴台湾督促海防建设,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与日本交涉,要求其撤兵。
沈葆桢一到台湾,便向日本军事当局交涉撤军,与此同时也不忘加强海上防务工作。
在府城与澎湖增建炮台,安放西洋巨炮;在安平厦门间装置海底电线;增调淮军精锐入台。
更是调来诸多战舰,镇压澎湖、台湾,以防止日本的突然进攻。
全台人民齐心协力抗日的情绪,以及严阵以待的防务,充沛的弹药粮饷,都让日本军忌惮不已。
他是林则徐的亲外甥 娶了他的亲女儿从此官运亨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他是林则徐的亲外甥娶了他的亲女儿从此官运亨
通
导语:林则徐是清末“开眼观世界”的开明士大夫,其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的过程中,对于西方的文化、技术和科技抱有开放开明的态度,曾经翻译了英
林则徐是清末“开眼观世界”的开明士大夫,其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的过程中,对于西方的文化、技术和科技抱有开放开明的态度,曾经翻译了英国人所写的《世界地理大全》,编写了《四洲志》,介绍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在林则徐的家族中,他有一个妹妹林蕙芳嫁给了沈廷枫,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沈葆桢,这个人是林则徐的亲外甥,后来他又娶了林则徐的亲生女儿林普晴,以亲外甥加亲女婿身份与林则徐亲上加亲,从此官运亨通。
在沈葆桢小的时候,其实他长相很一般,在个子上面也是比较矮的,而且身体体弱多病,就是这样一个小孩,却在最后成了林则徐的女婿,要知道当时的林则徐已经是一个准封疆大吏了,而沈葆桢的父亲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举人,林则徐是怎么看上这个矮小子呢?
在沈葆桢11岁的时候,沈葆桢的父亲像“范进”一样在老的时候,中了举人,因为要求北京礼部考试,不方便带着沈葆桢,就把他放在林则徐的家中让林则徐帮忙照看。
沈葆桢在林则徐的家里大概住了半年多的时间,期间可能是这个小孩表现比较好吧,让林则徐对他青睐有加,于是在第二年,也就是1832年与沈葆桢的父亲沈廷枫定下了娃娃亲。
1839年,19岁的沈葆桢与18岁的林普晴完婚。
在结婚后,沈葆桢生活常识分享。
晚清名臣沈葆桢
晚清名臣沈葆桢作者:闵闻来源:《公务员文萃》2011年第12期借钱购买“二手房”宫巷26号的沈葆桢故居原本不在26号,而是宫巷11号。
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包括门头房在内共有五进。
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
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最拿得出手的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
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很多关于三坊七巷的介绍中,都把林则徐故居归纳其中,其实,林则徐当年是不住在这条巷子里的。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
福州城不大,沈家在宫巷,林则徐家先是在左司营,后迁居文藻山,离三坊七巷都不远。
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关系非同一般。
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
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
姨表亲通婚,在现在是违法的近亲结婚,在当时却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
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别看沈宅富丽气派,沈家却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
当时,将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
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
大城市的房价高,在清末的沈葆桢眼里,已足称洪水猛兽了。
1855年,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
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
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
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福州6大名人故居介绍
福州6大名人故居介绍
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名人故居。
以下是福州6大名人故居介绍:
1. 沈葆桢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86号,是晚清名臣沈葆桢的故居。
这座建筑建于清代,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二进五间排,左右杂屋、书房等建筑共36间。
2. 林阳寺: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北峰山区,是唐代名将林阳寺的故居。
这座寺庙始建于唐末五代,几经兴废,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重建。
林阳寺环境幽静,建筑雄伟,是福州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
3. 梁厝村: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是梁厝村的故居。
这个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物。
这里还是福州地区著名的侨乡之一,许多村民旅居海外,为当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交流遗产。
4. 螺洲古镇: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是清代名臣陈宝箴、陈三立的故居。
这个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物。
这里还是福州地区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之一。
5. 严复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23号,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
这座建筑建于清代,是典型的福州传统民居建筑。
故居内陈列着严复的生平事迹和著作,是了解严复思想和学术成就的重要场所。
6. 郑振铎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街122号,是现代著名作家、学者郑
振铎的故居。
这座建筑建于清代,是一座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
故居内陈列着郑振铎的生平事迹和著作,是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重要场所之一。
以上是福州6大名人故居介绍,这些故居不仅是福州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了解福州名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三坊七巷名人故事三坊七巷故事
三坊七巷名人故事三坊七巷故事宫巷的沈家大院1866年初秋,朝廷一品大员左宗棠来到宫巷11号大院的门口。
为了他一手设立的福州船政局,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光顾这里。
在左宗棠心目中,只有住在这里的主人才有资格接替他担负起船政的大任。
其时,宫巷11号的主人就是清末重臣沈葆桢…… 1866…協康會海富家長資源中心培育子女成長,爸爸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
若子女有發展障礙,爸爸的育兒壓力便更沉重了。
「SMART爸爸俱樂部」,鼓勵父親們互相分享感想及交流育兒心得,發揮自強、助人助己的精神,而使命方面包括;Support (支持):爸爸在…我以为终有一天,我以为终有一天,我会彻底将爱情忘记,将你忘记,我会彻底将爱情忘记,将你忘记,可是,忽然有一天,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首旧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我听到了一首旧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因为这首歌,因为这首歌,我们一…宫巷的沈家大院1866年初秋,朝廷一品大员左宗棠来到宫巷11号大院的门口。
为了他一手设立的福州船政局,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光顾这里。
在左宗棠心目中,只有住在这里的主人才有资格接替他担负起船政的大任。
其时,宫巷11号的主人就是清末重臣沈葆桢……1866年6月,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福州设立了船政局。
9月25日,陕甘等地的回民起义突然形势告急,左宗棠接谕旨调任陕甘总督。
刚刚筹备不久的船政局面临无法继续的危险。
左宗棠想到了沈葆桢。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也是林则徐的妹妹去世了。
按照惯例,官员因为父母丧事辞职回乡守孝,被称为“丁忧守制”,时间是27个月。
然而,当时的沈葆桢已是江西巡抚,身居要职,再加上当时的国情,朝廷只给了他100天的假期。
但沈葆桢坚决要求守满27个月。
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
沈葆桢13岁时就读于林则徐家中,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看中这个小外甥日后必成大器,因此亲自做主,定下了自己最钟爱的二女儿林普晴与沈葆桢的婚事。
沈葆桢实在不想丁忧期间出任公职,然而左宗棠的决心更大,他直接上疏朝廷力荐沈葆桢。
历史趣闻晚清八大名臣是哪些人 晚清八大名臣人物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八大名臣是哪些人晚清八大名臣人物介绍导语: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2、胡林翼(公元1812年7月14日-公元1861年9月30日),字贶生,号润芝,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
道光十六年进士。
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
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
抚鄂期间,注意整饬吏治,引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曾多次推荐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为时人所称道。
1861年8月30日,胡林翼病死(死因据说为见洋船往来江上迅捷如风,即忿而吐血)武昌。
赠总督,谥文忠。
3、骆秉章(1793-1866)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
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
因办事清正,深得信任。
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
三十年,擢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
咸丰十年(1860生活常识分享。
如何评价沈葆桢?林则徐女婿沈葆桢与左宗棠的关系
如何评价沈葆桢?林则徐女婿沈葆桢与左宗棠的关系沈葆桢是晚清之时清廷非常重量级的大臣,也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为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沈葆桢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官员,不同于某些只知道读书,不知道处理政务的书呆子官员,沈葆桢此人虽然也是八股取士,进入仕途的,但是却非常的有能力。
无论是在地方为,还是受曾国藩邀请,帮助他办理团练,沈葆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沈葆桢是一位性情耿直的官员,不太懂得人际交往,所以有些时候会难免得罪人。
特别是在中国官场,这样一个讲究利益人情的环境中,更是要吃些亏。
沈葆桢道光二十二年中进士之后,就开始进入官场。
但是在咸丰六年(大约是这个时间,亦或者还要晚些)到咸丰十一年的这一个阶段,沈葆桢是离职归乡,远离官场的。
而空缺的这段时间,既不是因为他需要为父母守孝,也不是他自愿离职的。
而是因为他性情耿直,所以得罪了自己的上司,最后得了这么一个结局。
沈葆桢个人的军事能力与政治能力都不错。
咸丰十一年开始,沈葆桢受曾国藩的重用,开始办理团练。
后来由曾国藩推荐,沈葆桢人江西巡抚,带领湘军将领王德标、席宝田等镇压太平军,捕杀太平天国幼天王、洪仁轩等。
就政治方面的能力而言,沈葆桢对台湾的治理,是最值得称赞的地方。
在接受朝廷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台湾督促防务事宜的时候,沈葆桢开始了他对台湾地区的近代化改造。
他奏请推行了以下三条政令:第一,废除严禁内地人民渡台的旧例。
第二,废除严禁台民私入番界的旧例。
第三,废除严格限制铸户、严禁私开私贩铁斤及严禁竹竿出口的旧例。
沈葆桢的这三条政策,首先大破了大陆人民前往台湾的限制,推动了汉族人民于台湾本地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发展和。
第二大破了台湾各地经济桎梏,促进了台湾的经济交流。
第三,促进了台湾本地土地的开发,使得台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正是因为沈葆桢在台湾进行的改革,台湾的经济文化才得以迅速发展。
沈葆桢是一位意志力坚定的人,也是一位有本事办理实业的人,否则左宗棠不会点名让沈葆桢来接手他的福州船政局。
历史趣闻“晚清八大名臣”分别是指谁?骆秉章名列其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八大名臣”分别是指谁?骆秉章名列其中导语: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
[1]晚清湘军重要将领。
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
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
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
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任为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入湖南,骆秉章以防守不力,被革职留任。
后以守长沙有功而复职,并为清廷所倚重。
旋署湖北巡抚。
咸丰三年(1853年),实授湖南巡抚,任上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又聘左宗棠为幕僚,事无巨细,皆听之。
咸丰十年(1860年),奉命督办四川军务,率军入川。
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总督。
同治元年(1862年),骆秉章派重兵防守大渡河,断石达开后路,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之后石达开请求和谈,骆秉章佯称答应,后将石达开俘虏,解至成都凌迟处死。
清廷授以太子太保衔。
同治六年(1866年)病逝,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谥号文忠。
骆秉章整顿选贤骆秉章在担任湖南巡抚和四川总督时期,都大力整顿吏治。
担任湖南巡抚初始,他就弹劾行事鲁莽的茶陵知州李光第、行为不检的湖南拣发知州长惠等人,湖南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在四川期间,骆秉章对生活常识分享。
船政大臣沈葆桢书法艺术探讨
1 8 7 9 . 1 2 . 1 8 ) 林则 徐外 甥 、 女婿. 船 政 学 堂 创 始 人 沈 葆 桢 为
1 8 4 7年 ( 清道光二十七年 ) 进 士 。在 江 西 历 任 九 江 知 府 . 江 西 巡 抚, 随 曾 国藩 办 理 湘 军 营 务 . 与 太 平 军 作 战 。1 8 6 6年 任 福 建 船 政大 臣, 总理 福建 船政 局 . 创办福建船政学堂 , 为 中 国近 代 海 军
郁大气 . 浑厚 华 姿 , 有 庙 堂 气 象 由于 沈 葆 桢 楹 联 作 品基 本 没 有 年号等明显的标识 。 我 们 没 法 从 字 体 中推 测 书 写 年 代 但 不 能 说方硬 峻峭的是早年作 品 . 而浑厚华姿 是晚年作 品. 一 位 书 家
梳 理 沈 葆 桢 书 法 风 格 .首先 是 其 深 厚 的颜 体 楷 书 功 底 . 将 颜 体 楷 书 巧 妙 融 合 从 现 存 沈 葆 桢 行楷 作 品 中可 以看 出具 有 颜
体楷书特征。 主 要表 现 在 笔 画和 字 形 上 从 笔 法 上看 . 作 品 的 横 折、 竖钩用笔仍有《 颜勤礼碑》 的 笔 意 。 如 横折 是 细 劲 的 横 连 接 粗 重 的竖 , 细 横 能劲 , 粗 竖 雄 浑 粗 细 对 比强 烈 . 节 奏 强 弱对 比
同 时 具 备 两 种 书 写 样 式 同 样 存 在 如 果 说 楹 联 书 写 是 正 式 的 书
应该 说 , 沈 保 桢 的 书 法 已 经 有 自己 的体 态 . 体 即形 体 . 态 即 姿态 , 即书 法 风 格 。 书法 体 态 是 书 法 家 独 特 的 艺 术 表 达形 式 . 蕴
《晚清名臣沈葆桢》阅读答案
《晚清名臣沈葆桢》阅读答案晚清名臣沈葆沈葆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
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
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
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
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的母亲林芳是林则徐的六妹。
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
沈葆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
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
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
沈葆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是个著名的清官。
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
当时,将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
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
1855年,35岁的沈葆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
沈葆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
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
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的主要工作。
1865 年,沈葆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回到这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
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66年,沈葆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
沈葆桢
②表现沈宅的富丽和文化气息;
结构上③为后面写沈葆桢重视读书 的特点和他的功绩(与他有深厚的 文学文化功底有关)作铺垫。 ④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增强真实性。(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有哪 些主要功绩?请简要分析。(6分) ①平叛太平天国运动七战七捷;②建 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③装备起 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④创办福建船 政学堂并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 物;⑤明确提出“铁甲舰不可不造, 日本不可不防”的主张;⑥建设台湾 并改善了台湾的经济。(答对一点给1 分,意思答对即可)
(1)(5分)A(3分)E(2分)C(1分)
解析:B. “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的说法曲解原意。C. “还 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的说法与前面文意联系 不确切。D. “三顾茅庐”的具体内容属无中生有。
(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内容上①描写了沈葆桢故居的环境;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 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林则徐不以貌取人,而是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 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 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 D. 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 作出保证,第三次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E. 沈葆桢的部下有人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一怒之下将此人斩 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很多,请就 你对“出身”“读书”“无私”三个方面的理解 ,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晚清大臣沈葆桢生平简介
晚清大臣沈葆桢生平简介沈葆桢,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
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
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晚清大臣沈葆桢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沈葆桢简介沈葆桢简介中指出沈葆桢字幼丹,又名沈振宗,是中国近代史上造船事业、海军事业的奠基人。
沈葆桢1820年出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个贫穷家庭,是晚清时代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
沈葆桢简介提到他祖籍在河南,后来迁到浙江一带,雍正时期迁居到福建。
沈葆桢的父亲是一个私塾先生,母亲每天做女工补贴家用,承担了相夫教子的重任,沈葆桢的舅舅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经常到林则徐的书房阅读,故而思想也比较先进。
道光年间,年仅十六岁的沈葆桢便考取了功名,在沈葆桢二十岁的时候,林则徐虎门销烟引发了列强采取强硬态度,鸦片战争爆发。
在林则徐和沈葆桢父母的主持下,沈葆桢和林则徐的女儿林普晴成亲。
后来沈葆桢升调监察御史一职。
沈葆桢简介上记载他在咸丰年间被重用,出任江西九江知府的职位,不久又被曾国藩派到安庆大营中。
后来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沈葆桢被派遣到台湾任命钦差大臣,主管台湾方面的海防任务,并与日本方面交涉,使日军退兵。
光绪年间沈葆桢回到朝廷,任两江总督一职,开始督办南洋水师,后来由于经费问题,率先组建了北洋水师。
1879年沈葆桢在江宁病逝,年仅五十九岁,谥号文肃,朝廷追谥沈葆桢太子太保的称号,这就是沈葆桢简介的主要内容了。
沈葆桢与林则徐沈葆桢林则徐的关系错综复杂,沈葆桢的家族和林则徐的家族渊源颇深,沈葆桢的母亲是林则徐的妹妹,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林则徐是沈葆桢的舅舅。
沈葆桢林则徐还有一层关系,那就是他们二人的家都在福建,沈葆桢家在宫巷内,林则徐家在文藻山,离三坊七巷都不远,彼此之间算是邻居。
沈葆桢也时常到舅舅林则徐家中的书房看书,阅览了中外名著,也会时常和林则徐交谈心中的想法。
沈葆桢——精选推荐
沈葆桢早年⽣活沈家祖居河南,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雍正年间沈⽒家族中的⼀⽀继续南迁⾄福建侯官。
[5]沈葆桢嘉庆⼆⼗五年(1820年),沈葆桢出⽣于贫苦的读书⼈家庭,⽗亲沈廷枫以教书为业,亦是贫苦的私塾先⽣[6]。
靠每个⽉微薄的收⼊养家糊⼝。
母亲林惠芳娴熟勤快,不但终⽇替别⼈做⼥红补贴家⽤,⽽且还负责了沈葆桢童年时代的教育。
她的教⼦⽅法独特、直接⽽有效,⾸先克服⼩幼丹的⼀些缺点,然后再教习《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本,教授的过程并⾮按书诵读⽽是常常讲解原因[5]。
沈葆桢是舅舅林则徐阁楼上书房的常客,在这⾥,他览阅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作,在与舅舅的交谈中也开始对“洋务”⼆字产⽣了最处的了解。
他也经常把⾃⼰从书中得到的想法告诉舅舅,在⼀次谈话中,他表达了对兴办洋务的看法。
[5]考取功名道光⼗六年(1836年),16岁的沈葆桢考取秀才。
[7]道光⼆⼗年(1840年),沈葆桢和⽼师林昌彝同榜考中举⼈,这年沈葆桢刚好20岁。
此时,第⼀次鸦⽚战争爆发,不久,担任两⼴总督的舅舅林则徐被朝廷⾰职查办。
[7]这年在双⽅⽗母的主持下沈葆桢和⼩他⼀岁的表妹林普晴完婚。
(林普晴,林则徐的次⼥,⼗岁时和沈葆桢订婚。
)沈葆桢与林普晴道光⼆⼗⼀年(1841年),沈葆桢赴京赶考,落第。
[7]道光⼆⼗四年(1844年),沈葆桢与⽗亲沈廷枫⼀同上京赴秋闱,⽗⼦⼆⼈都没能考中,⽗亲发誓永不再考科举,回乡继续教书。
沈葆桢年富⼒强,决⼼背⽔⼀战,再苦读三年,再试。
[7]道光⼆⼗七年(1847年),沈葆桢中进⼠,选庶吉⼠,授编修,升监察御史。
咸丰四年(1854年),补江南道监察御史,⼀年后调贵州道监察御史。
[7]咸丰五年(1855年),沈葆桢出任江西九江知府。
扬名官场咸丰六年(1856年),朝廷擢升沈葆桢为杭州知府,然⽽沈葆桢以祖上曾在杭州居住,杭州亲戚过多为由推辞⽽改任地处偏远的江西⼴信(今江西上饶)知府。
这时侯,太平军已两次攻打江西,占领了⼋府50多县,朝廷只剩南昌、饶州、⼴信、赣州、南安五郡,整个江西的局势岌岌可危。
“中国海军之父”沈葆桢----三坊七巷故居
“中国海军之父”沈葆桢----三坊七巷故居沈葆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被人称之为“中国海军之父”。
近20年来研究他的生平事迹的人不少,前几年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有关他出生地的短文,该文认为沈葆桢的出生地不是在福州宫巷(即今日宫巷26号“沈葆桢故居”),而是在八角楼“祖宅”。
笔者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先父沈来秋(沈葆桢的曾孙)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写的一篇《吴兴沈氏溯源考》的短文中说:“沈氏老屋在北门下土埕半野轩对门,又新公(沈葆桢的叔祖)结婚后居之,鹤圃公(沈葆桢的祖父)先迁北院前文笔书院隔壁,后迁衣锦坊尾大瀛里。
”沈葆桢“中举齿录注明居北院前,又注现居衣锦坊”。
这份齿录为福建图书馆所保存。
根据《武林沈氏迁闽本支家谱》记载,又新公生于乾隆甲申年(1764年),他在1820年沈葆桢出生时,已56岁了。
由此可见,沈葆桢肯定是出生在北院前,而且是租住之屋。
沈葆桢写的《先母林夫人事略》一文中对他出生时的贫苦家境有如下描绘:“家无立锥之地,馆脩支半岁”,“所居仅一室,室西向,冬则凄风撼扉,夏则烈日在榻”。
八角楼的房屋虽然不大,也是有正房、厢房、天井等的住宅,当然不是沈葆桢的出生地。
八角楼是何时购置的呢?大约是1839年至1849年之间(沈葆桢二弟沈琦在1849年拔贡齿录注明居住在八角楼)。
沈葆桢之父沈廷枫在1838—1840年曾任林则徐儿子的家庭教师也兼管总督府的杂事,林则徐自然不会亏待这位妹夫,加上他长期在福州和外县任教,有些收入,而且沈葆桢的母亲勤俭持家,十分不易的积蓄了购买这栋“二手房”的钱。
所以,沈葆桢在给他的两个侄子的信中说:“八角楼屋,汝祖母费尽苦心购之,费尽苦心修之。
”教育他们不要辜负“老人当日艰难缔造之意。
”1839年沈葆桢中举之后参加会试,于1847年第三次会试考中进士并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
他回忆穷翰林的生活时说:“葆桢入词林,挈室人居长安,窘甚于未第时”。
沈葆桢的第四个儿子沈瑜庆后来也说:“先公留馆后,赁屋居长安,俸入不足给,寓庐庳薄,器用空乏,客位坐具有缺落者”,“值岁饷未至,资斧时或不继”。
沈葆桢的轶事典故
沈葆桢的轶事典故林则徐有一女,才貌双全,嫁给了当时颇有才气的沈葆桢。
沈葆桢年轻气盛,到处夸口,目空一切。
林则徐听到别人的议论,就想找个机会和沈葆桢谈谈。
有一次,沈葆桢月夜饮酒,诗兴来了,就写了两句咏月的诗: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弯弯的一钩残月已照亮了大地,何必要那银盘一样的满月呢?沈葆桢让林则徐看诗。
林则徐看后,思考片刻,拿过笔随手把“何必”的“必”字改为“况”字,使诗句成了: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看后,十分羞愧,因为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大相径庭,由自满的口吻变成了壮志凌云的生动写照。
从此以后,沈葆桢变得谦虚好学了。
这个典故其实是林则徐教导沈葆桢如何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
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在收复伊犁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个大麻烦:没钱发军饷买军粮。
因为在西陲边界作战,只好就近向俄国购买粮食,然而,俄商要现钱才肯供粮。
左宗棠想到向外国银行募借军饷1000万两白银。
他找沈葆桢商量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沈葆桢不赞成他向外国银行借钱,并且还不顾老左的情面向皇帝上了道奏折。
奏折大概意思是:“开矿、造路、挖河,以轻利搏重利,故英美等国,有国债而不失为富贵”,这是投资赢利性的借债;如是国家用度不足向外国借债,以后每年的国库收入全花在了支付债务利息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再则,向本国商人借债,是“国虽病而富藏于民,有急尚可同患”;而借外债,所支付的利息是“一去不返”的。
他笔锋一转,他提出了解决西征大军粮饷的三条建议:一是建议左宗棠在关外“坚壁清野,开水利,广屯田,考畜牧”;二是请求朝廷从皇家内库里拨些银子出来周济西征军饷;三是请朝廷下令各地支持西征,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将有着之款,移稍缓者于最急之区”。
这道奏折分明是逼皇室出钱做军饷,引得朝臣一片议论。
幸而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大臣的支持。
朝廷为了收复关外,也就咬咬牙关,“于部库拨借四成洋税200万”,再令各省从额定解往西征军的协饷中提前拨解300万。
四川省梓潼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梓潼中学2014~2015学年秋高2016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基础知识和积累。
(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新正.(zhèng)笨坯.(pēi)噫吁嚱.(xī)砯.崖转石(pēng)B.湮.没(yīn)吮.血(yǔn)敕.造(chì)惫.懒(bèi)C.商贾.(gǔ)驯.熟(xùn)孝悌.(dì)桌帏.(wéi)D.忖.度(cǔn)庠.序之教(xiáng)搭讪.(shàn)扪.参历井(mé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兑现诺言喋血出神入化头悬梁锥刺骨B.黄袍加身捍卫济济一堂骄生惯养C.源远流长怜悯斐然义愤填膺D.心急如粉膨涨磐石一柸土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却带有现代人的某种功利、庸俗的人际关系特点,因此很多人对拜年短信不胜其烦....。
B.工信部负责人表示2014年将以惠民降价为目标,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上网提速工程,规范宽带市场竞争行为,广大网民对此拍手称快....。
C.张燕很恳切地对她的老同学教心理学的李教授说:“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请你在高考前为我的女儿做一次考前心理辅导。
”D.为了完成《中国古代劝农制度的研究》这一国家级课题,课题组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夜以继日地研究分析,可谓苦心孤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的慈善事业刚起步,注重筹募善款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应当致力于慈善文化和慈善氛围的营造,不能仅仅盯着数额。
B.被奉为西方现代派小说鼻祖的卡夫卡采用有别于传统的表现主义写法,生动描绘了社会中的异化现象,表现了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恐惧、迷惘。
C.有关专家认为,过度劳累会引起健康透支,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工作压力巨大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西点军校最贵的秘密:没强大内心的人,没资格谈人生!
西点军校最贵的秘密:没强大内心的人,没资格谈人生!1、即便已经一败涂地,你仍然要坚持奋斗!曾经有一个记者问拳王阿里:你每天做多少个仰卧起坐?阿里回答道:“我从来不数自己做了多少个仰卧起坐,我会一直做到肌肉痛到实在无法坚持,这才是关键。
”其实在职场上也一样,在很多艰难时刻你都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是含着眼泪硬扛下去,要么是让困难、痛苦把你打倒在地。
人是一种习惯的动物,一旦你开始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有困难就逃跑将会成为你的本能。
换句话说,如果你总是坚持让自己扛过苦难,那你最终才能够成就伟大。
2、你必须晚点吃棉花糖斯坦福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者会让一个孩子独自在一个房间里面对一块棉花糖15分钟。
实验者离开之前会告诉这个孩子,如果你忍不住了你可以吃掉它,但是如果你15分钟不吃这块棉花糖,那你就会得到两块棉花糖作奖励。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中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吃棉花糖,他们的人生大多非常成功、幸福,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们则相对过着贫穷、失意的生活,其中有不少被毒品、酗酒、肥胖等问题困扰。
最终证明,那些能够抵御诱惑的孩子们后来的人生都很顺遂、成功,学历好、工作成功、家庭美满,甚至被肥胖困扰的都很少。
“坚毅测试”发现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耐心和延迟享受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达科沃斯说真正内心强大的人知道只有当他能够忍受时间和欲望的煎熬,他才有机会实现梦想。
3、即使犯了超傻X的错误,也要无所畏惧、不断尝试,直到成功最近威廉玛丽学院调查了800位企业家,发现这些人中最成功的那一批都有两个共同特质:从不害怕失败而且从不在乎别人是怎么看他们的。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都不害怕失败,甚至把失败看作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4、你是个大人了,你必须学会控制情绪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坏情绪会不断的削弱你内心的力量,一个成年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如果让情绪控制了你的大脑,那你就可能会丧失了清醒的思考力、判断力、意志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BE(B“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这为他后来的转变作了铺垫”错,死要面子是有的人的看法,而非九度的实际特征,而九度的生活态度始终未变,所以涉及不到“转变”这一说法。
E并非“一波三折”。
B3分E2分)
2.九度是一个贫困却不潦倒,屡遭不幸却能以一种热情、坚强、乐观的心态,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去面对人生的生活强者的形象。
(2分)坚强、乐观:他人生多舛,上大学时,生活贫困,工作后受牵连下岗,后来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做生意失败,又被人欺骗,但他丝毫没有消沉之气,而是坚强面对,勇于承担,并且总是能看到生活中的温暖,热情地对待生活。
(2分)自尊自立:拒绝接受贫困贷款,在校友录上的留言向来是报喜不报忧,拒绝接受同学们的帮助,在聚会上拿不出钱却不肯白占大家的便宜,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都表现了他的自尊自立。
(2分)
3.①与九度形成对比。
既写出了“同学们”面对生活,总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缺乏对待生活的热情的错误心态,又衬托了九度贫困却并不潦倒的风度,写出了九度的坚强乐观,使九度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同学们”是社会中大部分人的代表(缩影),在他们的身上反映出了当今社会很多人共有的心态,同学们的生活态度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都有顺境逆境,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各每方面3分,观点各1分,分析各2分)
4.两个观点皆可,酌情给分。
①认为必不可少。
主题角度:小说结尾画龙点睛,使读者对作品主题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
情节安排角度:与前文九度的表现和题目相照应。
人物形象塑造角度: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完整。
②认为画蛇添足:表达效果角度:如果没有这个结尾,小说会给人更大的思考空间。
主题角度:限制了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
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 1500平方米。
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
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
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
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
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
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
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
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
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
当时,将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
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
1855年,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
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
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
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这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
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
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
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
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
清廷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
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
宫巷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
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
沈葆桢还创办了“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
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
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于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
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
2009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
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
(删节自《文史参考》2011年总第44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林则徐不以貌取人,而是以健康状况取人,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
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证,第三次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E.沈葆桢的部下有人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一怒之下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6分)
(3)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请简要分析。
(6分)
(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出身”、“读书”、“无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感悟吧】“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
读书何以就能立品?——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从书中收获些什么?任选角度,完成片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