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三千步内惊天识人术

合集下载

曾国藩处事三绝

曾国藩处事三绝

曾国藩处事三绝:识人用人管人内容提要:人到用时方恨少,人到用时用不了。

用钱总有用尽时,用人才才能坐拥天下。

曾国藩处世三绝,独到的听声辨人之绝学。

道破世间用人的各种禁忌及任用天下智才、天下偏才、天下奇才、天下权者等的妙法。

识人不准,用人不当,管人不精,则功亏一篑。

无须通天本领,无须绞尽脑汁,只要掌握了鉴人的妙招,就能洞察人性优劣,识别人心好坏,精明老练的用人,得心应手的管人。

成在识人,败也在识人;好在用人,坏也在用人。

你明白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不是豺狼虎豹,而是人!你知道吗?世界上最大的秘密不是UFO,不是百慕大三角,不是艾滋病,而是关于人自己的秘密!人们总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们常说:千难万难,最难的事在于识人、用人、管人。

纵观历史上重大的阴谋,都是从不识人开始的;考察社会上最大的悲剧都是从用错了人开端的。

真可谓:“好在用人坏亦在用人”,“成在识人败也在识人”。

于是有了《识人·用人·管人》一书的问世。

本书所要告诉人们的,绝对是一些能让你“恍然大悟”、“霍然而起”、“拍案叫绝”的识人、用人、管人秘诀。

有人说一般人学会识人即可,聪明人学会用人则妙,而天才、大才、领导之才就一定要学会管人之道。

不能识人,何谈用人?不能用人,何谈管人?不能管人,何以打天下,创事业?根据五行的分类,各种形态类型的分述如下。

(1)金形人。

形貌:面额和手足方正轻小,如一块方金,骨坚肉实。

肤色:白色。

声音:圆润亢亮。

性格:刚毅果决,睿智机敏。

(2)木形人。

形貌:瘦直挺拔,如笔直大树,仪态轩昂,面部上阔下尖,眉目清秀,腰腹圆满。

肤色:青色(白中透青)。

声音:高畅而洪亮。

性格:温和宽仁。

(3)水形人。

形貌:圆满肥胖,肉多骨少,腰圆背厚,眉粗眼大。

肤色:略黑。

声音:缓急不定。

性格:情感丰富,富有想像力,聪明机智,多变。

(4)火形人。

形貌:头额窄下巴宽,鼻子高大而露孔,毛发较少。

肤色:赤色。

声音:燥烈。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治理山西期间总结了一套独特的识人之术,被誉为“曾氏四条识人之术”。

这四条识人之术包括:审时度势、明辨是非、善于用人、明辨才能。

下面分别对这四条识人之术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是审时度势。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质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会有所变化,所以在识人时要善于审时度势。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与时俱进,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变革,才能在政治、军事和社会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因此,在识人时,曾国藩注重观察一个人是否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是否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其次是明辨是非。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是识别其价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他强调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来判断其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在识人时,曾国藩注重观察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是否遵守道义和法律,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第三是善于用人。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和能力是识别其价值和潜力的关键。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才能和能力,才能在工作和事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

在识人时,曾国藩注重观察一个人是否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是否具备领导和管理他人的能力。

最后是明辨才能。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和能力必须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和职责相匹配。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和发展。

在识人时,曾国藩注重观察一个人是否具备适应岗位和职责的能力和经验,是否具备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总结起来,曾国藩的四条识人之术是一套全面科学的识人方法。

在识人时,我们应当审时度势,明辨是非,善于用人,明辨才能。

只有通过这些准则,才能更好地识别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在工作和事业中找到合适的人才,发挥他们的潜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曾国藩浅谈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浅谈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观其所由以辨依似;观其爱敬以知通塞;观其情机以辨恕惑;观其所 短以知所长;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2、五视: 居而视其所亲;富而视其所为;达而视其所举;窘而视其所不 为;贫而视其所不取。 ★曾国藩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用人先识人
2、识人与相人旳不同 ★“冰鉴”相术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 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 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适于时事旳人才干发挥巨大作用
【原文】
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 以之垦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 材亦奏神奇之效。不然鉏铻而终无所成。故世 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合用也。魏无 知论陈平曰:“今有后生考己之行,而无益胜 败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当战争之世,苟 无益胜败之数,虽盛德亦无所用之。余生平好 用忠实者流,今老矣,始知药之多不当于病也。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逆境使人成长,学习使人进步
1、曾国藩一生在逆境中走来 ★科考败北 ★出师不利 ★朝廷猜疑 ★功名尽毁,后人骂名 ▲一味忍耐,徐图自强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
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作战人才:水上有彭玉麟、杨载福等;陆上有李元度、唐训方、李榕、 吴迪修、黄润昌、塔齐布、刘铭传等。
军需人才:李瀚章、甘晋、郭嵩焘、李兴锐等。 文书人才:许振祎、罗萱、程鸿沼、柯椒、向师埭、孙衣言、黎庶昌等。 吏治人才:李宗羡、洪汝奎、赵烈文、何豫、倪文蔚、方宗诚、萧世本等。 文教人才:吴敏树、莫友芝、陈鼐、俞樾、戴望、吴汝纶、张裕钊、

曾国藩四句话,识遍天下人!

曾国藩四句话,识遍天下人!

曾国藩四句话,识遍天下人!在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

曾国藩应该是一个。

能任用人才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法宝。

曾国藩认为,做事无非是用人,用人必须先知先觉。

也就是说,谨慎用人要建立在深入了解人的基础上,要有审视人的本质的眼力。

曾国藩鉴别人才的方法,被很多人视为相面术。

广为流传的曾国藩关于接人的八句话,可以说是曾国藩对接人之术的总结,有些内容明显超出了传统接人之术的范畴,融入了一些新的考察和观察人的方法。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邪正看眼鼻”。

曾国藩把识人口诀中的第一句话定为“邪正看眼鼻”,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话讲的眼斜鼻歪,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人肯定心术不正。

正如看京戏的时候,脸谱一出来就知道这个人是奸臣还是忠臣。

技术上七尺身不如一尺头,一尺头不如一寸眼。

所以看一个人,首先要看鼻子和眼睛对不对。

第二:“真假看嘴唇”。

口为出纳官,以方、广、厚为贵。

又有“开欲大而合欲小”。

嘴唇:如果上唇盖不住下唇,男必多诈,女必克夫。

口像鸟嘴最难交,历史记载说:“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后决计和他分手,就是看出他长颈鸟嘴,不可共享安乐。

”史书上又记载,汉代老妇人许负,就是凭周亚夫的口,相出他必将饿死的:相法说,有横纹深入口内,必然饿死。

第三:“功名看气概”。

曾国藩说他想看看人的阳刚之气。

有的人就是一出来就把大家都带动起来。

这种气场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第四:“富贵看精神”。

曾国藩私下与谈话时,非常惋惜地说,胡林翼是湘军第一个恶业土著。

薛福成也表现出胡林翼一脸苦相。

虽然他有过人的英雄气概,但他是个苦脸,也就是精神不振,所以不能长久。

我们通常说人活一口气,长命百岁,短命百岁。

这个气就是精神。

精是有形的东西,而气和神属于无形的东西,但是气和神这种无形的东西必须有精来支撑,无论男女都是如此。

所以曾国藩说财富和精神。

第五:“主意看指爪”。

曾国藩识人十六字

曾国藩识人十六字

曾国藩识人十六字曾国藩看人有八个诀窍,只要好好体会这八句话的含义,并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你就能够洞察人心。

一、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直看一个人,先要看他是邪还是正。

正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接近,对于邪的人,最好敬而远之,与他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否则就很可能被他拖下水。

那怎么看邪正呢?通过看眼睛、看鼻子。

一般人的眼睛很容易看,你就看他敢不敢正面看你。

如果他眼神闪烁,东转西转,那他就肯定有问题。

一个人的眼神如果老是左右闪烁不定,那往往就说明他很心虚,或者没有诚意。

可是他如果一直盯着你看,或者狠狠地瞪着你也不行,所以要恰到好处地看人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人最难修炼的就是眼睛,看也不对,不看也不对,用力看不对,不用力看也不对,这都要靠你自己去修炼。

中国人看人先看邪正,所以第一看对方的眼睛,第二看对方的鼻子。

千万记住,鼻子是首先要修炼的,因为眼睛要比鼻子自然得多,也难以修炼,所以先修炼相对简单的鼻子。

一定要注意鼻子,因为那是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那么,应该怎么注意鼻子呢?第一,不要受伤。

第二,如果鼻子有什么问题要赶快去了解,弄清楚原因,然后自己好好调一调。

二、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厚有人说:“如果要用睛空来比喻眼睛的话,口便是芳香的乐园,同时它充满了热情与情欲的果实。

知性的美,可以由眼睛表现出来,而感情的美,则可由嘴唇来加以表现。

”由现。

”由此可见,在五官中,口也是非常重要的。

嘴要大,才能吃四方,嘴大的人一般比较豪放大胆,性格坚强,精力充沛,富于行动及决断力,会努力拼搏。

嘴巴大的人在性格方面多属乐天派。

嘴唇是厚一点好还是薄一点好?厚一点好,上唇要掩得住下唇。

嘴唇厚的人往往比较忠厚,为人处世基本能以诚相待,给人以实在、讲信用的感觉。

而嘴唇比较薄的人,通常为人较轻浮,容易乱讲话,所谓“祸从口出”,因此容易得罪人而树敌。

当然这些也都只是作参考,因为还要搭配很多其他的方面的因素综合来看。

三、功名看气宇:气宇轩昂的人更争气看一个人的“气宇”,先看他的额头,然后看他一身的气如何。

曾国藩十二个识人方法

曾国藩十二个识人方法

曾国藩十二个识人方法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末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被誉为“平定回部的功臣”和“治理河南的能臣”。

曾国藩在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中,运用了许多独特的策略和方法,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识人”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曾国藩的十二个识人方法,并探讨它们对今天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启示。

1.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本心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本性和本心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情绪。

所以,他总是尝试着了解一个人的本心,以便更好地评估他的品德和潜力。

2.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他的品德和性格。

因此,他总是尝试着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态度,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为人处世。

3.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所处的环境和境遇曾国藩认为,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境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行为和性格。

因此,他总是尝试着了解一个人的背景和经历,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性格和潜力。

4.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所学和所能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可以反映出他的潜力和素质。

因此,他总是尝试着了解一个人的学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评估他的潜力和能力。

5.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是否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可以反映出他的品德和素质。

因此,他总是尝试着观察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评估他的品德和素质。

6.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是否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可以反映出他的品德和素质。

因此,他总是尝试着观察一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品德和素质。

7.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是否有创新精神和进取心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和进取心,可以反映出他的潜力和能力。

因此,他总是尝试着观察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评估他的潜力和能力。

8.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是否有忍耐力和毅力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忍耐力和毅力,可以反映出他的品德和素质。

曾国藩9种识人之术

曾国藩9种识人之术

曾国藩9种识人之术
1.以貌取人:曾国藩认为相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因此他会通过观察对方的相貌来判断其为人之道和操守。

2. 观其言行:曾国藩认为言行是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言谈举止来了解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水平。

3. 观其谈吐: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谈吐可以反映其文化素养和修养水平,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言语表达方式和词汇使用来了解其素养和水平。

4. 观其交友: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交友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交友圈子来了解其为人品格。

5. 观其行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行为举止来了解其为人为官的能力和道德标准。

6. 观其交往: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交往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对象来了解其为人为官的能力和道德标准。

7. 观其教育: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教育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能力,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教育背景和学历来了解其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素养。

8. 观其才干: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才干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素养,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工作经验和业绩来了解其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素养。

9. 观其信仰: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信仰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信仰背景和信仰理念来了解其为人为官的能力和道德标准。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院系:商船学院航海专业学号:姓名:摘要:曾国藩,我眼中做笨人做的最伟大的笨人,但他笨的清楚,笨的聪明,他是我们心中的蟒蛇娃。

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他是升官最快;他,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道。

他,网罗培育和善用人才的第一高手,招募众多能人志士;他,是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他的人生,就是从一个笨人到圣人的转变。

关键词:笨人做人家教用人引言: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去世已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无论是曾国藩所生活的清朝末年,还是现在21世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界,曾国藩这个名字被提起时总会迎来一阵嗟叹或敬仰。

但是这个海外皆知的大笨人是如何成为这乱世中的大圣人呢?他难道真的是蟒蛇转世的,他是如何做的呢?正文:倘若要去细细的评析曾国藩就一定要脱离政治学的范畴,将历史回归历史,我们或许会发现,曾国藩这个人,其实在历史的烟雾中是相当的,他虽然笨,但他把自己活的明白。

要说他笨,这可是有个故事的,故事说,早在曾国藩苦读发奋之时,有个小偷,趁夜潜入曾国藩家,躲在梁上,看下面的曾国藩背书,想等曾国藩背完书睡觉后行偷窃。

可是不曾想,曾国藩拼命背书,就是背不下来,小偷在梁上等啊等,终于等不了了,跳下来叫道:“你怎么这么笨呢?不就是一篇文章吗?我在梁上听的多记住了!”然后把那篇文章背了一篇后,就离开了,留下曾国藩一张呆若木鸡的脸。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喜爱现在无从考证,但是这足以说明曾国藩是个十足的笨人,如果说,笨是一门专业的话,那么曾国藩就是这门专业的顶尖高手了。

也许没人笨的过他,所以他赢了。

但是,细数曾国藩的生平,早年的他也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笨小孩,而是一个惹是生非,心理阴暗,的熊小孩。

他也曾经也想从圣坛上下来,是什么造就了历史中风雨一世的曾国藩呢?(1)良好的家教曾国藩出生于湘中普通的耕读家庭,其祖父曾玉屏虽不是文化人,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是位塾师秀才。

曾国藩识人术

曾国藩识人术

曾国藩识人术曾国藩识人术——曾国藩相人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四句话一:“广收”,即网罗人才范围一定要广,而且选拔人才还要有诚。

二:“慎用”,就是使用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谨慎地使用人才。

三:“勤教”,指对人才要经常地进行教导、培育、栽培。

四:“严绳”,是指用严明的制度、纪律、规章,以及奖惩的各种办法来使一个人才更加符合用人者的要求。

周文王“六征法”:一:“观诚”。

诚是诚实的诚,就是观察一个人是否诚信。

二:“考志”,就是通过言语来考察一个人是不是有志向。

三:“视中”,即通过声音和气息判定一个人内心是否有浮气。

四:“观色”,就是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表情。

五:“观隐”,这是最难的,即平常我们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

所以,传统相术把观察一个人的内心放到了最要紧的位置上。

六:“揆德”,看一个人道德情操。

中国古代此类记载非常多。

如《史记》记载刘邦去世前,想到吕后已经要代替刘氏天下,安排后事说“安刘氏者必( 周 )勃也”。

周勃虽然不善于言辞,但很忠诚,最后能够安定刘姓江山的,一定是他。

果然,后来陈平和周勃两个人联手平定诸吕之乱,稳定了汉朝的江山。

曾国藩识人之术,:人物心性才情变化的九大征状。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

"这实际上就是九种识相之法。

观神识人,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肖;观精识人,可以看出他是否聪明;观筋识人,可以识出他的胆量;观骨识人,可以知道他的强弱;观气识人,可以发现他是否沉得住气,是否具有临危不乱的素质;观色识人,可以知道他的情绪状态,厚道之人,气色温和柔顺,勇敢之人,气色刚毅,聪明的人,气色豁达;观仪识人,可以识其修养高低,"端庄厚重是贵相";观容识人,可以识其内心品质;观言识人,可以判断其性格,所谓言为心声,性急之人,说话爽快;性柔之人,说话平缓。

曾国藩看人识人的方法

曾国藩看人识人的方法

曾国藩看人识人的方法
1. 观其言: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言语可以反映他的思想和性格。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言辞是否得体、真实、诚恳,以及是否有逻辑和深度。

2. 观其行:除了言语,曾国藩也会观察一个人的行为。

他会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端正、稳重、有条理,以及是否有决心和毅力。

3. 观其神: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眼神、神态、气色等,以及是否有自信和决心。

4. 观其友: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朋友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朋友是否有品德、有才能,以及是否与他志同道合。

5. 观其敌:除了朋友,曾国藩也会观察一个人的敌人。

他认为,一个人的敌人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敌人是否有实力、有智慧,以及是否与他有仇怨。

总之,曾国藩的识人之术是一种综合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他会从多个方面观察一个人,以判断他的性格、能力和潜力。

这种方法虽然不是绝对准确的,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以及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1. 观其言行:即通过观察一个人说话和做事的方式来了解他的性格、品德和能力。

需要细心观察,不仅要看其外表,更要关注他的言辞、表情、身体语言等细节,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

2. 见其交际:即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社交行为来了解他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和背景。

需要留意他的交友圈子、聚会方式、话题重心,了解他的朋友、业务关系、政治关系等,从中了解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3. 问其家庭:即通过了解一个人的家庭情况来了解他的性格、背景和人生经历。

需要了解他的家庭成员、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从中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和了解他的价值观、情感和背景。

4. 辨其名人:即通过了解一个人的名誉、声望和成就来了解他的能力、品德和文化素养。

需要了解他的职称、业绩、荣誉、名气等,从中判断他的能力、品德和文化素养。

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

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

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是曾国藩在他一生中所积累出来的一套识人术,也是他对于识别和判断人格特质的重要依据。

这八句话不仅被用于识别和判断他自己的心腹和他手下的官吏,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近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

首先,“勤者能成大事”,指的是勤奋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因为勤奋的人总是更加努力、更加敬业,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因此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智者博学多识”,指的是智者常常会有更多的学识,无论是从书本上学习,还是经历了实践,都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

第三,“忠者无私”,指的是忠诚的人总是能够把集体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不计私利,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追求完美。

第四,“仁者宽厚”,指的是仁慈的人,不仅会把对自己的好处和赐予他人的好处并重,而且还能够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以宽容和厚赐的态度来处理问题。

第五,“勇者敢作敢为”,指的是勇敢的人总是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追求自己的目标,不畏惧任何困难,勇往直前,拿出勇气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六,“俭者富贵”,指的是节俭的人,不仅能够把自己的财富和财物得到有效的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节俭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财富,最终实现财富的积累。

第七,“善者爱人”,指的是善良的人,能够真诚地对待他人,对他人怀有温暖的爱心,以及关心和支持他人的态度,并不断努力的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乐者知足”,指的是乐观的人,总是能够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生活,能够满足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去追求更多,而是知足常乐。

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被誉为对于识别和判断人格特质的重要依据,有效的把握这八句话的含义,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判断他人的性格特点,从而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

无论是现代还是近代,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都是一套成功的良好礼仪,能够更好地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人格特质。

曾国藩的相人术技巧归纳

曾国藩的相人术技巧归纳

曾国藩相人术公孙策[1]《冰鉴》绝对是本奇书,不仅身世玄,词藻美,论述精,而且格高品隽,特别耐人寻味。

记得三十余年前,我初读南怀瑾大师的《论语别裁》时,就对其中的「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他所包涵看相的理论,不同其它的相书」这几句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多方搜罗后,得曾大经纶阁氏手书的复印件及简沙侣重抄于澳门客次的手抄复印件,如获至宝,不但置诸案右,且常随身携带,朝夕捧读,玩味其中。

忽焉至今,已超过二十五年的光景了。

而我个人最得意的事迹之一,便是将《冰鉴》与另一相学巨着《人伦大统赋》二书,从头到尾,背诵如流,且在运用之时,「不择地皆可出」。

这对我日后在教授相学及帮人观相时,出口即成章,实受益匪浅。

冰鉴原本是远古时候的一种盛冰陶器,犹如今之冰箱。

后人引而申之,成为有识之官。

如南朝梁金紫光禄大夫江淹(注:撰写〈别赋〉、〈恨赋〉两千古名文之作者)于〈谢开府辟召表〉奏称:「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

」其后再将精于鉴别贤与不肖者,称之为「冰鉴」。

有鉴于此,本书作者于是将此一扼要精微之着作,命名为《冰鉴》。

早于南怀瑾之史孝庵,曾编《曾文正之冰鉴》一书,此当为《冰鉴》一书作者为曾国藩之所本。

只是冰鉴七篇,世上甚少刻本,一向称为秘籍,大约至清德宗光绪以后,才有刻本行世。

据王派沧的先祖年堪公表示,曾获览此书之手抄本三种及庚辰活字印刷本一种。

其中二种之序,皆指出作者乃「真人罗祖」,一称此书「湮没久矣,余获赠一钞本而弗敢私也。

偏示同人,莫不称善」;另一称此乃「纯然为阐道之言,但世不经见」。

然而,罗祖究竟是何许人,二序皆语焉不详,复遍查其它典籍,亦渺茫而不可考。

经锲而不舍下,查到清人纪昀《乌鲁木齐杂记》写着:「薙公所奉神曰罗祖。

」又《道光朝东华录》记载:「各帮粮船舵把谓有三教:『一曰潘安;一曰老安;一曰新安。

曾国藩的识人之术

曾国藩的识人之术

GUOXUE·如果没有独具慧眼的识人能力,就是一个才华超群的人主动投靠你,也不会得到你的重用。

选人、用人首要的是凭借自己的眼力。

选准人、用准人,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选准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又是一件必须要做好的事。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够为一支军队挑选一个各方面都出色的将领,就会使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如果有几个很有才能的人在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那我们办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但是,用“他人之力,成己之事”,首要的是识才,它要求识人者必须具备慧眼识珠的眼光。

曾国藩就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很善于在乱世中发现人才,刘蓉就是其中一个。

刘蓉是曾国藩的老乡,也是湖南人,他是清末桐城派的古文大家。

少年刘蓉孤傲自负,三十多岁了还未中秀才,但刘蓉绝对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谈经论典样样精通。

县令朱孙诏惊叹他的才华,认为埋没了可惜,就私下让他的父亲督促刘蓉参加考试。

刘蓉就参加了县里举行的一次考试,考了第一名。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在岳麓书院学习的时候,初次结识刘蓉,交谈了一阵,曾国藩也为他的学识所折服。

随即与郭嵩焘、刘蓉二人结拜为兄弟。

道光十九年(1839),刘蓉闲居在家,曾国藩到北京参加了一次识人之术DE曾国藩。

●司马志S H I R E N Z H I S H U致用·处事ZHIYONG ·CHUSHI50考试,没有考中,就回到了家乡。

曾国藩一到家就专程到刘蓉所住的乐善里去看望他,勉励他攻读史书,勤奋写作。

这个时候曾国藩还只是一个落第的书生,但他坚信自己以后要成事,刘蓉一定能为自己所用。

几年后,曾国藩收到刘蓉的一封信,见其学业增进不少,非常高兴。

他在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三的日记中写道:“最近接到了刘蓉的书言恳切,文笔流畅,也很有见地,可见学问增进了不少。

我和他一别四年,没有想到他的进步如此之快,再想想我自己,再不努力,就真无颜面去见他了!”道光三十年,刘蓉隐居于深山,将自己的居室取名“养晦堂”,过起了隐居生活。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治理江南地区时,总结出了一些识人之术,这些识人之术不仅适用于政治和军事领域,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曾国藩的四条识人之术。

第一条:观其言行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和品德。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从中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品德。

如果对方言行举止得体,有礼貌,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如果对方言行粗鲁,不讲礼貌,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粗鄙无礼的人。

第二条:听其言语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言语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和态度。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听对方的言语,从中了解对方的思想和态度。

如果对方言语清晰、有条理,表达得恰当,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思维敏捷、有见识的人;如果对方言语含糊、不清晰,表达得不恰当,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思维迟钝、不够敏捷的人。

第三条:看其交友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交友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和品德。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交友情况,从中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品德。

如果对方的交友广泛,朋友众多,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待人友善、性格开朗的人;如果对方的交友圈子狭窄,朋友不多,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不善交际的人。

第四条:察其为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可以反映出他的品德和修养。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为人处世,从中了解对方的品德和修养。

如果对方为人正直、诚实守信,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如果对方为人虚伪、不诚实,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品德低下、没有修养的人。

曾国藩的四条识人之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识人之术,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生平恨不识鲍超 晚清名臣曾国藩的识人之道

生平恨不识鲍超 晚清名臣曾国藩的识人之道

生平恨不识鲍超晚清名臣曾国藩的识人之道本文导读:曾国藩是清末名臣,关于他的事迹史料上有很多记载,尤其是在用人方面更是流传不少美谈。

欧阳昱在《琐录》中写道:“予观文正一生,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马勃,无不收纳。

所以群才效用,大寇荡平,而为中兴第一功臣也。

”在“曾文正知人”中,他专门写到曾文正识人的本领,称他“一见能卜其终身”。

在任两江总督时,有人把浙江的陈兰彬和广东的刘锡鸿推荐到他幕中。

陈、刘二人在当时都是很享有一些文名的。

所谓“俱富文藻,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

可曾国藩接见他们之后,却对人说:“刘生满脸不平之气,恐不保令终。

陈生稍沉实,官可至三四品,然无大作用。

”后果如其言。

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外洋时,由于和正使郭嵩焘闹不合,互相抵牾,影响很坏。

据说他还干出了偷洋人手表的丑事。

朝廷十分恼怒,便撸了刘的副使。

刘回国后,便一蹶不振,最后穷愁潦倒,吞烟而亡。

而陈兰彬也不出曾之所料,因生性柔弱,没有大的作为,官至副都御使。

“未几,因事降职,告病归。

”曾文正识人的本领当然不止这两件。

在军命将,说谁将来可做营官,谁将来可升大帅;谁福浅,将战死;谁福厚,将建功立业。

无不一一应验。

“真如龟卜数计”,几达出神入化的程度。

但在“鲍武襄”一条中,欧阳先生却写到了另外一件事。

鲍武襄,名超,字春霆,也是咸丰时的一员猛将。

但此公早年却劣迹斑斑,其中最让人不齿的便是押妻之事。

据说,鲍某年轻时乃一无赖子,生性好赌,“家资罄尽,无可典质”,便把老婆也押上了。

结果仍然输个精光。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这才去投军。

鲍超初入川军,后以哨官投到曾国藩的门下。

曾国藩开始很看不起他。

可偏偏鲍武襄也不知趣,自视甚高,言行中常有藐视湘军之意,这就叫曾某无法容忍了。

据《汪穰卿笔记》载,有一次,曾国藩令鲍超执行任务,路过一城,守兵认识他,便大呼其名,道:“老鲍吃牛肉吗?”鲍说:“熟否?”守兵说:“熟!”鲍超于是下马大吃大喝起来。

这一吃喝不要紧,结果酒醉误了大事。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ppt 72页)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ppt 72页)
钟辅朝:目清而不定。明白,滑。
吴兰蕙:面偏神动,目有精光,跳皮。
王春发:口方鼻正,眼有精光,色丰美, 有些出息。
唐顺利:目小,有精光,眉粗,笨人。
2、曾国藩用人的三个步骤
用人第一步----建立人才档案
先造册,第一项是现任官职,第二 项是履历,包括历任官职、所派之差、 所游之地,第三项是家世,包括三代脚 色、兄弟宗族科名、官阶等内容。曾国 藩召见后,在下面填注评语。第一天召 见的是三位安徽州县官。曾国藩对三人 的表现并不满意。
曾国藩的识人秘诀 五到:眼到,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 手到:于人之优劣,事之轻重,随手笔记 ,以备遗忘。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案例:江忠源 刘铭传和雕毛扇
咸丰八年九月十五日日记
何本高,湘阴归义人,兄弟六人,行三,咸丰 三年入营,朴实。
第四要耐受辛苦。健、悍、土
文职: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
乡气与官气----推广四字用人法 关于基层
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 无惊世骇俗之象,语言无此妨彼碍之弊 。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 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 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 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吾欲以“劳苦忍 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 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 、眼到者。赵广汉好用新进少年,刘晏 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主讲人:林乾 教授
读曾国藩,我有三点感悟: 屡败屡战、精神恒久;要有自知 之明、要善于用人;曾国藩每临 大事都要焚香静坐、默默冥想, 我虽然不焚香,但是经常性的静 思是一定的。----柳传志
李克强在安徽接受李诚国学五年

曾国潘识人口诀

曾国潘识人口诀

曾国藩相人口诀(一)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涵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二)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曾国藩识人用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用兵之策的文弱书生,曾因兵败走投无路,两次投水、多次以剑自刎未遂,还给儿子写绝命信,叮嘱子孙后代永不再带兵征战——而正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打出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并被朝廷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

曾文正公这段历史相信不少人耳熟能详,也经常有后人好奇:一介书生凭什么立下千古武功?追根究底,不外乎7个字——得人才者得天下!曾国藩自知领兵打仗非自己的长项,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推行人才战略,“集众人之长,补一已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已之功”,“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处。

”据不完全统计,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

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沈葆桢、刘蓉、李元度、罗泽南等晚清的栋梁之材,无不受曾举荐,“国之重臣,悉出曾门矣!”中国人素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人对曾国藩怀有知遇之恩、师授之恩、举荐之恩,岂能不尽忠卖命?!人才已备,人心已得,何城不摧?何业不成?!那么,曾国藩的人才战略到底有何非凡之处,而令这些顶尖人物折服呢?其一、求贤若渴对人才的重要性,曾做过吏部侍郎的曾国藩认识非常透彻,他认为办天下事要用天下才,办的事越大需要的人才就越多。

曾国藩“以荐举人为己任,疆吏阔帅,几遍海内”,看准了的人决不放过,曾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彭玉麟;他还嘱咐师友同僚,随时推荐各类人才;对于任何前来投奔的人才,他都礼遇有加,盛情接待。

其二、相人有法在选人时,曾不喜欢用官气重、夸夸其谈的人,并以“德大于才”为用人第一要旨,对此他有过精辟的阐述:“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曾国藩的人才战略到底有何非凡之处,而令这些顶尖人物折服呢?
其一、求贤若渴
曾国藩桃李满天下,左宗棠门下却无一人出名,为何?左宗棠自负甚高,傲气凌人,到他手下做事往往难得有出头之日?而曾国藩宽容大量、求贤若渴,有本事的人一般都能得到重用,所以天下人才都愿意跟着他走。
对人才的重要性,曾做过吏部侍郎的曾国藩认识非常透彻,他认为办天下事要用天下才,办的事越大需要的人才就越多。曾国藩“以荐举人为己任,疆吏阔帅,几遍海内”,看准了的人决不放过,曾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彭玉麟;他还嘱咐师友同僚,随时推荐各类人才;对于任何前来投奔的人才,他都礼遇有加,盛情接待。
其五、奖励为重
曾国藩深谙人的心理,认为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而要多鼓励扶助。他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大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
在具体实践中,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来激发其积极性——“武人给钱,文人给名”,即以厚赏来得兵将之勇,以名位来换幕僚之智,皆大欢喜,军心一统。通过不停的举荐,曾国藩的幕僚“几乎人人皆有顶戴”,“以满足他们的好名之心”。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不怕部属与自己同职齐名,鼓励他们“自立门户”“自辟乾坤”,并为之铺路搭桥。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后来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大放异彩。
知人善用,莫过曾公。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再次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成就别人,最终也将成就你自己——得人才者得天下!
善于奇谋战策的左宗棠,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然而在识人和用人这一块,对同乡曾国藩心悦诚服,“知人之明,自愧弗如元辅”;即使是老对手石达开,也不得不承认,曾曾之正宗传人的李鸿章,则不止一次向别人表示,不仅自己前半生功名事业出于老师的提携,即其办理外交的本领亦全仗曾国藩“一言指示之力”;半个世纪后的蒋介石,对曾国藩相人的工夫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经专门研究曾氏用人得失,并将其用在自己的识人、用人上。
曾国藩从长期实践中归纳出培养人才的方法,主要有“教诲”、“甄别”、“保举”、“超擢”四种。教诲之法即教训、教导;甄别之法即对能力、品质考核鉴定;保举之法即向上级荐举有才或有功的人,使得到提拔任用;超擢之法即超级提升。以教诲为例,凡手下将领来拜见,曾国藩总抽时间接见,并谆谆训诲、告诫他们对上要精忠报国,对下要力戒骚扰百姓;平时,他也经常以书信、饭前闲谈的形式对手下提些要求。因此,属下从士兵到将领,无不将他视为楷模。
在选人时,曾不喜欢用官气重、夸夸其谈的人,并以“德大于才”为用人第一要旨,对此他有过精辟的阐述:“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其三、量才适用
曾国藩不仅善于发现人才,还善于使用人才。他清楚地认识到,“世人聪明才力,不甚相悬,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出异人”在笔记《才用》篇中,曾国藩进一步指出:“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才亦才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龃龉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适宜也。”
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
缓行三千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就这一小时的光景,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有人也许要说,这曾国藩,也太绝对了吧。其实,一个人的品性,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他细微的形态动作中看出来的。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他在缓步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了三个人。这是一场未曾事先通知的考试。因此,三个人的表现也都发乎本性。
因此,曾国藩不拘一格降人才,“凡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有一长者,无不优加奖借,量材录用。”长此以往,使得他帐下军事型的、谋划型的、经济型、技术型的人才应有尽有,其势如日中天,前无古人,登峰造极。
其四、琢玉成器
对于可造之才,曾国藩在培养上所花的工夫可谓不遗余力。
“人才以培养而出,器识以磨砺而成”,这是曾国藩的培养人才观。他认为“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不可动辄说“天下无才”或“无人可用”。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用兵之策的文弱书生,曾因兵败走投无路,两次投水、多次以剑自刎未遂,还给儿子写绝命信,叮嘱子孙后代永不再带兵征战——而正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打出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并被朝廷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
曾文正公这段历史相信不少人耳熟能详,也经常有后人好奇:一介书生凭什么立下千古武功?追根究底,不外乎7个字——得人才者得天下!
曾国藩自知领兵打仗非自己的长项,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推行人才战略,“集众人之长,补一已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已之功”,“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处。”据不完全统计,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沈葆桢、刘蓉、李元度、罗泽南等晚清的栋梁之材,无不受曾举荐,“国之重臣,悉出曾门矣!”中国人素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人对曾国藩怀有知遇之恩、师授之恩、举荐之恩,岂能不尽忠卖命?人才已备,人心已得,何城不摧?何业不成?
曾国藩:三千步内惊天识人术
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
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正是这种求贤若渴的美名,让全国各地第一流人才对这位曾“伯乐”趋之若鹜,甚至许多新科进士不愿履朝廷之任而愿意进入曾国藩的幕府。
其二、相人有法
据说曾国藩精通麻衣相法,而事实上,是他一生在考察人才方面摸索、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用人三策折》中,曾国藩把具体考察人才的方法归纳为“询事”、“考言”、“奏折”、“诱迫”四法。他主张对人才宜“留心察看,分别贞邪”,相貌、言语、举止、行为……曾国藩无时、无地不注意观察人才,并将其优缺点一一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参考使用。此外,曾国藩还经常设置不同的情境来考验对方,以找出真正沉稳内敛、德行佳的人才。当年,年轻气盛的李鸿章就在曾国藩的考验下碰过好几次钉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