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晚清名臣

合集下载

晚晴四大名臣

晚晴四大名臣

晚清四大名臣一般公认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四人,原因如下:1、曾国藩
被认为晚清的中兴之人,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

延长了晚清的寿命,另外,还有一个大成就就是手下带出了左宗棠、李鸿章二人,此二人都是辅佐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而后被清政府所认识,所重用。

2、左宗棠
最重大的贡献是解决了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之乱,收复了新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成为晚清不可多得的亮点。

3、李鸿章
本是曾国藩手下的一个小幕僚,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李鸿章为晚清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主要有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1895月中日《马关条约》,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等。

从而成为人臣里面最大的反面教材。

4、张之洞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大贡献是创办了一系列的学校,培育了大量的人材,改了中国后面几十年的进程。

著名的院校有,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等。

另外张之洞还举办了中国最早的重工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和铁路等。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曾国藩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曾国藩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céng guófān]朝代:清代描述:晚清名臣简介:(1811 ~1872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

初名子城,字居武,号涤生。

湖南湘乡(今双峰)人。

道光十八年(1838 )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Z-5582 5582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 ),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

适丁母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练。

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湘军)。

1854 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 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

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

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

此后用兵更为谨慎。

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

1855 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守南昌。

1858 年6 月,奉诏出办浙江军务。

1860 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方大权。

次年9 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

11月,加太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

旋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

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

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

至1864 年7 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

朝廷褒功,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1865 年5 月,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

曾国藩-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作为竭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臣,他脸上的烙印是抹不掉的;作为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满手腥秽是洗刷不掉的。

但是,这位生于清嘉庆年间,显赫风光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中国晚清社会“第一名臣”,却以“立功”、“立德”、“立言”昭著于世,被传统文人士子尊崇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其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谭嗣同、梁启超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其推崇师法,礼为“楷模”。

作为著名的岳麓书院的学人弟子,他继承了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师崇程朱理学,倡导湖湘文化,又身体力行“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先躯。

他的身上,附着了厚重的封建礼教色彩和传统道德观念,是一位集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之大成的代表人物。

小说的力量是巨大的,唐浩明一部《曾国藩》让曾国藩这个已经沉睡了几百年的人物又重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近代人的评说和现代人的崇拜,让我们感觉也许真正的伟人都不曾离开过。

曾国藩其人曾国藩(19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死后被追谥为“文正”,所以后人又称他为曾文正公。

曾国藩祖父曾玉屏虽然没什么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是私塾的秀才,满腹经伦。

他们对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期待非常高,所以曾国藩从小便是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下长大。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

曾国藩刚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曾国藩简介及八大金句

曾国藩简介及八大金句

曾国藩简介及八大金句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他曾在洋务运动中负责创办了中国的现代工业,并在此过程中推动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

以下是曾国藩的八大金句:
1.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锋芒太露易遭明枪暗箭。

3.做好人,修好身,死有余辜。

4.史鱼秉直,恶似奸臣;长蛇封豕,难为福兆。

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
傲字致败。

6.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7.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8.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这些金句都表达了曾国藩的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对于我们今天的处事和做人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曾国藩家训全文及译文

曾国藩家训全文及译文

曾国藩家训全文及译文一、曾国藩及其背景简介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晚清名臣,清代散文家、理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他是清朝末期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开展洋务运动。

他的家训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治家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二、曾国藩家训的主要内容1.敬事:尽职尽责,敬畏事业。

2.勤俭:勤劳节俭,不惰不奢。

3.刚毅:刚强不屈,毅力坚定。

4.宽容:宽以待人,包容大度。

5.诚实:言行一致,真诚守信。

6.慎独:自我约束,慎独自省。

三、家训的翻译和解释1.敬事:敬畏事业,尽职尽责。

译:对待事业应心存敬畏,认真负责,不敷衍塞责。

2.勤俭:勤劳节俭,不惰不奢。

译:勤劳节俭是立身之本,懒惰奢侈则会导致失败。

3.刚毅:刚强不屈,毅力坚定。

译: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屈不挠地追求目标。

4.宽容:宽以待人,包容大度。

译:对待他人应宽容大度,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宽恕和包容。

5.诚实:言行一致,真诚守信。

译:言行一致是诚信的表现,要真诚守信,不虚伪欺诈。

6.慎独:自我约束,慎独自省。

译:在独处时也要自我约束,谨慎自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四、结合现代社会价值的分析曾国藩家训的核心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些家训强调了个人品德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对于其事业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这些家训强调了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和毅力坚定的品质,这些品质有助于个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成功。

此外,这些家训还强调了宽容、诚实和真诚守信的品质,这些品质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五、家庭教育的方法与建议以及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1.树立榜样: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2.培养好习惯: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和毅力坚定的习惯。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两大名臣”之一,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都有很大的贡献和影响。

他主张以“止血为先、屯
粮为重”的治国理念,提倡改革派和保守派间的合作,倡导“实学”、“中庸”,主张政治清明,力推“洋务运动”。

曾国藩、李鸿章和曹锟被誉为“晚清三杰”,其中曾国藩被尊为“天下奇才”、“千古人物”。

他的治学、治理、屯垦、航运、军
事等方面的成就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曾国藩在他的一些行为和思想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他对于太平天国的屠杀,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态度等等。

但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晚清重臣曾国藩

晚清重臣曾国藩




回任两江
• • 1870年(同治九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平民张汶祥 刺杀于后,朝廷命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前往南京审 理该案。 1871年(同治十年)8月19日,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拝 选子第出洋学艺折》。九月,视察水陆各营防务、训 练情况。十一月抵达上海。 曾国藩蜡像 1872年(同治十一年)2月27日,曾国藩领衔上奏, 促请对“派遗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幵提出在美国 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容闳为正 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 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3月1日,时发脚 麻乊症,舌蹇不能语。 3月20日,曾国藩午后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发脚麻, 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朝廷闻讯,辍朝 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6 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 乊釐盆岭. 1873年(同治十二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县(今望 城区)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 • • • •
攻占南京
• 1861年(咸丰十一年)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9月25日,曾国藩移住 安庆。12月20日,曾国藩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兵 巡抙、提镇以下悉归节制。同月,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年底,定三 路军迚军乊策:“以围攻釐陵属乊国荃,而以浙事属左宗棠,苏事属 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乊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1月31日,曾国藩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 荃补授浙江按察使。二月十四日,左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四月, 李鸿章率军抵上海。五月,曾国荃率军迚驻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水 师围攻天京。六月,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军回援天京,太平军集结二 十万人兴力,十月起大战湘军四十多天,未能取胜。 • 1864年(同治三年)7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对无辜平 民展开屠杀与抢掠,当时的南京城被烧毁,平民死伤无数,南京人称 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曾剃头”、“曾屠户”。7月,朝廷加曾国 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此起曾与平 定太平天国战功居次乊湖广总督官文双方形成集团政争白热化。八月, 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曾国藩简历

曾国藩简历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一生著述颇多,但以《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

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

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

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曾国藩生平简介: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春,入岳麓书院。

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始与刘蓉交往。

1835年(道光十五年)25岁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十六年)26岁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至长沙,与刘蓉、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

试后改名国藩。

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29岁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

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

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

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岁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岁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

“考德问业”,“为义理所熏蒸”。

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

是年,喜读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

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吏治。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一生如何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一生如何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一生如何?他的人生是否已经很精彩,还是有遗憾呢,对呀这种名人,留给后人的印象都是十分厉害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一生如何。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公元1811年,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其名最开始为曾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李鸿章是 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 曾国藩从小就极为好学,幼时又聪慧。他的父亲曾麟书,有田产,是传统地主,但却不事耕种,醉心于功名,不过童试17次皆不第,便放弃科举设馆授徒,曾国藩因此从很小的时候 就跟随父亲读书。曾国藩六岁的时候进入私塾读书,八岁的时候就能读四书,诵五经,十四岁时已经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童生考试,在众多考生中,名列优等。 道光十三年,曾国藩22岁,入县学为秀才。道光十四年,23岁进入长沙岳麓书院读书,同年考中举人。后来赶赴京城,进行会试,久试不中,到了道光十八年,曾国潘27岁的时候, 才终于考中了三十八名贡士。随后参加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讨。道光二十三年,出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同年充文渊阁校理。道光二十九年,已至礼部右侍郎,不久 为兵部右侍郎。后来其母去世,丁忧湘乡老家。这个时候太平天国气焰嚣张,攻入湖南,曾国藩奉诏帮湖南巡抚督办团练,创建湘军。

曾国藩 中国近代名人介绍

曾国藩 中国近代名人介绍

持家教子之术
八本曰:“读书以训诂为本; 作诗文以声律为本;事亲以 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 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 不爱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 为本”,三致祥曰:“孝致 祥,勤致祥,恕致祥。”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 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 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 饷愈多,则国愈贫”。他购买洋枪、洋炮、 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 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 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 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 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 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 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
中兴名臣—— 曾国藩
曾国藩简介 1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 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 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 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 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 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 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简介 2
姓名:曾国藩 别名:曾剃头,曾伯函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 湖南省长沙 出 生日期:公元1811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公元1872年3月12日 职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毕业院校:私塾 代表作品:《治学论道之经》, 《持家教子之术》
后世评价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 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 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 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 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 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 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 一斑。 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 至。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 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彭玉麟
● (1816—1890)清末湘军将领,湖南衡阳人。字号,雪岑、雪琴。
● 早年曾参与镇压新宁李沅发起义。1853年(咸丰三年)从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并购洋炮。 次年于湘潭之战击败太平军,任知县。后随军攻陷岳州,在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 1855年2月在江西湖口为石达开所败。于是整顿水师,配合陆军于1856年败太平军于樟树镇、 临江等地,升广东惠潮嘉道。1857年,同杨载福等攻湖口,继夺九江、安庆,升安徽巡抚, 力辞,1861年擢为水师提督,复授兵部右侍郎。1862年(同治元年)率水师策应曾国荃陆师 沿江东下,堵截天京护城河口。次年与杨载福等破江浦、九洑洲、浦口,断绝天京粮道。攻 陷天京,加太子少保。1868年会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次年春回籍。1872年奉命巡阅 沿江水师,疏陈整理事宜,并荐李成谋为长江水师提督,又奉命嗣后每年巡阅一次。1881年 (光绪七年)署两江总督,再疏力辞,仍留督江防、海防。1883年晋兵部尚书,受命赴广东 办理防务,整修虎门要塞,加强沿海完备,遣部将防守钦州、灵山。多次上疏主战,战后疏 请严备战守,以防后患。1888年巡阅长江水师,至安庆。后以疾病开缺回籍。以平民之身逝 于衡阳江东岸寓所。赠太子太保,谥刚直。并为他建了专祠。著有《彭刚直公奏稿》、《彭 刚直公诗集》。
左宗棠
● (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 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 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民起义 [1] 和收复新疆等重 要历史事件。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 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 1832年(道光十二年) 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 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为抓住展示才能的时机,他经常为一 件小事而与人大吵大闹;在当上巡抚,官及三品时,脾气却越来越小。 “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这句著名的话 就是他说的。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 功,命以兵部郎中用。

晚清第一名臣

晚清第一名臣

人生转折——行卷
曾国藩的成就
• 文学成就 • 思想学术 • 代表作品
• 文学成就
晚清诗文大家,为桐城派古文中兴的关键人物,是桐城派分支湘 乡派的领袖。
一,在继承桐城派的基础上创立湘乡派。 二,阐明文学规律,丰富作文理论。 首先,强调文章要大气通达。 其二,专注偏匀,乃始成章。 其三,有情有理,顺理成章,理义不至,不如不作。 其四,提出了文章的刚柔风格新论。
韬光养晦
• 曾国藩的事业成功之道,再一点,就是大功不举。翻开中国的史册, 常见这样的一些故事,与人相处共患难易,共成功难,功高震主。尤 其是在拥有生杀大权的君王面前,你有大的功劳更是很难。还有同事 的眼红嫉妒,从古以来建立大功又得善终的不多。 54岁他经过十几年的千辛万苦打下南京,朝廷在封赏之余,又对 他手下的十几万湘军保持高度警惕。一面在颂扬,一面又在挑拨离间, 恨不得一棍子打死。曾国藩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处于很 险恶的政治局面中。 曾国藩很清晰地洞察到这样的局面,他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尽可 能地缩小自己被射中的目标。他将功劳归之于朝廷,归之于友军,而 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声称做得不够。大量裁撤湘军,90%的湘军被裁撤。 他恢复乡试,赢得了世人的称赞,渡过了表面风光,而实际上危机四 伏的险恶的政治阶段。
做人36字诀
• 志、恒、专、熟、裕、静、谈、暇、松、 明、实、硬、俭、重、廉、勤、谦、和、 恕、敬、诚、仁、忠、慎、悔、耐、缓、 滑、展、浑、巧、盈、贰、忍、退、园。
谢 谢 观 赏
• 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运动, 是在古老的中国社会开 始萌发新的经济、新的思想文化和新的社会力量这个历史转变时期产 生和开展起来的,面对变局,曾国藩没有故步自封,我们姑且不论其 思想是否朝着完全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这种积极求变的思想却值得我 们去学习。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科技发展带动了社会思想 变化,在面对这种变化时,惟有积极求变,不断发展,才能顺应时代 潮流,推动社会进步。 作为洋务自强新政的首倡者, 他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在那充满复杂矛 盾的关键历史时刻为洋务活动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赢得了生存空 间。应该说, 曾氏提出的指导洋务活动的“ 中体西用” 的思想, 在洋 务运动的初期阶段, 是有非常明显的进步作用的, 它助长了国内学习西 方思潮的抬头和近代工业的兴起,给闭塞的中国社会开了生面,从而引 发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热潮和新思想的大传播,

曾国藩简介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统帅者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简介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统帅者曾国藩生平

[键入文字]曾国藩简介晚清重臣湘军创立统帅者曾国藩生平曾国藩(1811 年11 月26 日-1872 年3 月12 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曾国藩(1811-1872 年),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 岁入塾读书。

8 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 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 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

曾国藩幼从父学。

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

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

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

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

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二十八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

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

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

咸丰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

曾国潘

曾国潘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潘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

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

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

历史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从物也是如此,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予以简单、片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观的,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要求。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

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

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与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与胡林翼合称曾胡,他是湘军的创立者与统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曾国藩生平简介曾国藩,清朝晚期人,字伯涵,号涤生,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人,他从一介书生到进京赶考,进了进士之后又一直留在京城,短短十年时间,连续升职七次,年仅37岁就已经官至二品,这在清朝历史上也只是独一份的。

后来恰逢太平天国乱世,当时正是因母丧而在家的曾国藩趁势在家乡创建了湘军,并且作为统帅者,曾国藩带领湘军和其他的义军一起历尽艰苦的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挽大厦于将倾,救清朝于乱世,因为这巨大的功绩,被封为了一等勇毅侯,这是清朝以来第一个以文人封武侯的人。

后来又升职至一品大员。

曾国藩的一生为官平稳,可以说是实现了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国藩一生所处的年代,正是国家由盛转衰,动荡不安的年代,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豪杰”,正是这样的乱世造就了曾国藩的一生。

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努力,一度呈现出同治中兴的盛况,险些就力挽狂澜,将清朝从危机之中救回。

作为同治中兴的时期的主力,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让曾国藩成为了近代最具影响力最具争议的人物。

如何正确评价曾国藩对于曾国藩,现在很多人都十分的推崇他,甚至已经在很多人心中被神化成了“圣人”,这样过分高估的评价无疑是不理智的,对于曾国藩,我们应该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来分析。

在文化上曾国藩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曾国藩继承了中国以儒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他的一生是完全按照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来走的,他的一生深受“三纲五常”的影响,对于“君臣、父子”等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纲常部分极为看重。

这一点是深受争议的,不少的人认为“纲常”之说是传统文化的糟粕,曾国藩这样作为是不可取的。

历史趣谈: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国藩是如何从平庸到“完人”

历史趣谈: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国藩是如何从平庸到“完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国藩是如何从平庸到“完人”导语:曾国藩是晚清四大重臣之一,他也是晚清另一名臣李鸿章的老师。

曾国藩创办了湘军,为满清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延续国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毛泽曾国藩是晚清四大重臣之一,他也是晚清另一名臣李鸿章的老师。

曾国藩创办了湘军,为满清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延续国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毛泽东评价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在近代人物中,毛泽东只佩服曾国藩一个人。

曾国藩生于1811年,死于1872年,原名叫做子城,字伯涵。

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以汉人之身官至满清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更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文正。

曾国藩28岁中进士,此后历任工、邢、吏部侍郎。

在太平天国爆发后,曾国藩回乡创建了湘军,与太平军战,此后开始了他仕途的辉煌起点,此后苦战10多年终于攻克天京(南京)扑灭了太平天国起义。

曾国藩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第一艘中国轮船,第一所满清兵工学堂都是因曾国藩而得以实现。

他鼓励支持翻译西方的科学技术书籍,卓有远见的安排满清士子去欧美国家学习先进的知识。

曾国藩是满清洋务运动的先驱者。

曾国藩自小就入私塾读书,诵读四书五经、《周礼》、《中庸》等儒家文集。

曾国藩考中进士的时候已经28岁,快到而立之年了。

可以说曾国藩30岁之前在许多地方都有和一般人同样的毛病,脾气暴躁、骄傲自大。

甚至因一件小事和同乡大打出手。

曾国藩30岁之前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庸人,那他是如何成为后来名留青史的“完人”呢?曾国藩脱胎换骨主要是通过自我的刻苦修炼。

曾国藩在京为官的时候刻苦钻研学问,学习理学。

曾国藩每日记录自己言行,事无巨细,从早晨睁开眼睛到晚上就寝前发生的事情都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自己一条条的审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晚清八大名臣是哪些人 晚清八大名臣人物介绍

历史趣闻晚清八大名臣是哪些人 晚清八大名臣人物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八大名臣是哪些人晚清八大名臣人物介绍导语: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2、胡林翼(公元1812年7月14日-公元1861年9月30日),字贶生,号润芝,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

道光十六年进士。

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

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

抚鄂期间,注意整饬吏治,引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曾多次推荐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为时人所称道。

1861年8月30日,胡林翼病死(死因据说为见洋船往来江上迅捷如风,即忿而吐血)武昌。

赠总督,谥文忠。

3、骆秉章(1793-1866)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

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

因办事清正,深得信任。

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

三十年,擢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

咸丰十年(1860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晚清八大名臣”分别是指谁?骆秉章名列其中

历史趣闻“晚清八大名臣”分别是指谁?骆秉章名列其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八大名臣”分别是指谁?骆秉章名列其中导语: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

[1]晚清湘军重要将领。

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

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

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

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任为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入湖南,骆秉章以防守不力,被革职留任。

后以守长沙有功而复职,并为清廷所倚重。

旋署湖北巡抚。

咸丰三年(1853年),实授湖南巡抚,任上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又聘左宗棠为幕僚,事无巨细,皆听之。

咸丰十年(1860年),奉命督办四川军务,率军入川。

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总督。

同治元年(1862年),骆秉章派重兵防守大渡河,断石达开后路,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之后石达开请求和谈,骆秉章佯称答应,后将石达开俘虏,解至成都凌迟处死。

清廷授以太子太保衔。

同治六年(1866年)病逝,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谥号文忠。

骆秉章整顿选贤骆秉章在担任湖南巡抚和四川总督时期,都大力整顿吏治。

担任湖南巡抚初始,他就弹劾行事鲁莽的茶陵知州李光第、行为不检的湖南拣发知州长惠等人,湖南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在四川期间,骆秉章对生活常识分享。

曾国藩自传:修身齐家,治世能臣

曾国藩自传:修身齐家,治世能臣

曾国藩自传:修身齐家曾国藩自传:修身齐家,治世能臣曾国藩,晚清名臣,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修养,被誉为“修身齐家,治世能臣”。

他的自传作品也成为了高中生们的重要读物。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希望能通过这篇读后感,与大家分享我的思考和感悟。

曾国藩自传的主题修身、齐家、治世令我印象深刻。

曾国藩通过自身的经历,详细阐述了他如何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我认为,曾国藩在自传中表达的主题,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他强调了个人责任、自律、毅力等品质对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这些品质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同样重要。

在书中,我最为感动的是曾国藩对家庭的重视。

他坚信,只有家庭和睦,才能有事业的成功。

他在自传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如何教育子女,如何保持家庭的和睦。

我认为,曾国藩对家庭的观念,对我们高中生有很好的启示。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需要在学业上努力进取,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家庭的重要性。

保持家庭的和睦和温馨,将为我们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自传中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内容。

其中我最为关注的是他如何强调治世之能。

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阐述了治世之能的核心在于以德服人。

他主张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作为榜样,从而影响他人。

我认为,这种治世之能正是我们高中生所缺乏的。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以德服人,从而团结更多的同学一起为校园和社会做出贡献。

读完曾国藩自传后,我对书中的人物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曾国藩所主张的修身齐家、治世之能等观念,正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借鉴和学习的。

他的自律、毅力等品质,也正是我们在高中阶段所需要具备的。

同时,曾国藩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观念,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高中是我们人生的重要阶段,我们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但同时也要注重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的提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的人生。

总之,曾国藩自传是一本很好的读物,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曾国藩的一生经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了修身齐家、治世之能等品质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名臣曾国藩①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孟子是先秦思想家;一个与孔子并称为“完人”,孟子被后世之人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圣人”。

孟子与曾国藩前后相差有两千多年,那么孟子对曾国藩有何影响?
说到孟子对曾国藩的影响,曾国藩曾多次在家书中引用孟子的话,由此足见孟子对曾国藩的影响是非常深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

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也说:“古人云:‘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吾忧尔之过于佚也。

新妇初来,宜教之入厨作羹,勤于纺织,不因其为富贵子女,不事操作,大二三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双寄余,各表孝敬之忧,各争针业之工,所织之布,做成衣袜寄来,余亦得察闺门以内之勤惰也。


曾国藩非常赞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他认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

”用“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来形容曾国藩一点也不为过,如果大清政府要评选“全国十大劳模”,曾国藩当之无愧。

曾国藩的主要公文、奏章、自己的讲话稿、湘军的计划与总结等等均亲自批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坚持阅公文、写诗文日记;他将自己的一天的工作安排得仅仅有条:上半日:见客,审貌听言,作折核保单,点名看操,写亲笔信,看书,习字;下半日:阅本日文件,改信稿,核批
①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句千古至理的名言.意思是说,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能得以发展,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温水煮蛙就是这个道理。

札稿,查记银账目;夜间:温诗、古文,核批札③稿,查应奏事目。

一个人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曾国藩自以为自己是领导,躺在“我是领导”的安乐窝里,什么事都安排给下属去做,我估计曾国藩也会和其他人一样,被历史的长河冲刷得干干净净。

曾国藩自己一生常处于“忧患”之中,让家里人也不能“安乐”,不能享受高官家属的待遇。

他经常告诫家人“总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要实行勤俭二字,内间妯娌不可多事铺张,后辈诸儿须走路。

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饭。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

”“此后回乡居家,妇女纵不能精于烹调,亦必须常至厨房,必须讲求作酒、作醋、小菜、换菜之类。

尔等须留心于种蔬养鱼,此一家兴旺气象,断不可忽。

纺绩虽不能多,亦不可间断。

”在曾国藩眼里:“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初了传家之宝。

在曾国藩的英雄下,曾国藩的后人也非常争气,后代人才辈出,据说到目前为止,曾家还没有出一个“败家子”。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④

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
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曾国藩也曾在家书中这样说:“宏其度,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曾国藩一生都在修身,每次都是先从自身找原因。

有一次,曾国藩才考上进士进入翰林院不久,他的父亲也跟着他住到了北京。

有一天,一个名叫郑小珊的好朋友来曾府给他的父亲看病。

因为郑小珊跟曾国藩关系很好,而且医术高明,两人来往也比较多,所以说话也很随意。

那一天,不知道曾国藩跟郑小珊说了什么,郑小珊很反感,两人当场吵了起来,郑小珊拂袖而去。

事后,曾国藩越
③札(zhá)古代公文的泛称。

④"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

有了问题,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反躬自省。

想越觉得自己不对,后悔万分,在日记里反思道:“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龉之后,人之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戒!”曾国藩知错就改,决定去郑小珊府上道歉,恰好郑小珊也是个豁达之人,那一天来曾府祝寿,当天晚上,曾国藩去郑小珊家赔礼道歉。

过了三天,曾国藩又邀郑小珊去酒楼喝酒赔罪,两人冰释前嫌。

曾国藩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要求家人也这样做。

曾国藩告诫他的弟弟们:“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

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

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朱入学者,则骂学院。

平心而论,己之所以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

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

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

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在曾国藩眼里,如果什么事情都从外部找原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努力的方向,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因此,只有不断开展“自我批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⑤

子提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曾国藩也一生也在践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他说: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

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曾国藩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然而,他却并没有贪图享乐,也并没有为一己之私搞贪污腐败,在那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国度,曾国藩能有这样的坚守,足见他的抱负,曾国藩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
⑤“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

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需要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

为可耻,以宦囊⑥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

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⑦。

”这就是曾国藩的誓言。

曾国藩曾有一对名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这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脉相承,两位都心忧天下,他们无愧于“大丈夫”称号。

可以说,孟子是曾国藩的偶像与精神导师,恰恰是孟子这盏明灯,照亮了曾国藩的修身之路。

2014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呼声再次响起,从曾国藩的成长经历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座精神宝库,从历代先贤的文字里,我们能够找到修身、齐家、治国之道。

二〇一六年九月十四日星期三
⑥囊(náng) 空口袋。

⑦“章明鉴临,予不食言”我向来认为做官发财是羞耻的,做官贫穷为荣,我将来遗产里有做官的钱是违背人生信仰的。

老天可以作证,我绝不食言。

清廉为本,才是好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