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1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一)班别:姓名:学号:第二章:认识地球1.远古时候,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有:①浑天说;②天圆地方说;再到后来,人们通过观测海上归来的帆船知道地球是圆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第一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实:①海上帆船;②站得越高,望得越远;③月食;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赤道是地球最大的圆,周长是8万里,也就是4万公里(即4万千米)。
5.赤道的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庐山起义:6371)。
6.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7.在地球仪上,竖着的是经线,每一条经线都是半个圆,即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向两极,即指向南北方向;横着的是纬线,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纬线长度不一,其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变短,到了两极就成了一个点,纬线指向东西方向。
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上都存在无数条。
8.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它是一个假想的轴,实际上并不存在。
9.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经度,经度最大度数为180°。
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例如:东经120°可写为120°E;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例如:西经110°可写为110°W;东经和西经各占180°,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
东经180°经线和西经180°经线重合为180°经线。
所以,0°经线和180°都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10.不同的纬线有不同的纬度,纬度最大度数为90°。
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例如:北纬60°可写为160°N,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例如:南纬30°可写为30°S;北纬和南纬各占90°,赤道在中间,赤道也称0°纬线。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及考点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及考点〕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是日平均气温。
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离地面高度1.5米。
通常情况一天观测四次,8时、14时、20时、2时。
(活动p50)2、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会有气温日较差;(2)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北半球陆地气温是7月,最低气温是1月,海洋气温是8月,最低是2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
因此会有气温年较差。
3、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1)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
(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还包括降雪和冰雹等。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将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3、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4、降水的分布(图3.21p56)(1)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3)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位于亚洲的印度。
世界的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沙漠,位于南美洲。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图3.23p58)江苏省南京市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3、影响气候的因素:也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年级地理学科主要涉及基础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内容。
下面将对初中一年级地理学科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立体,其赤道相对于两极略微膨胀。
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5千米,面积约为510100000平方千米。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经纬度地球的经度是指连接南北两极的无数条平行线,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西方向分别增长180°。
地球的纬度是指连接东西两极的无数条垂直于赤道的圆,以赤道为基准,南北分别增长90°。
4.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塑性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核心部分。
5. 地图的绘制与使用地图是对地球的缩小或放大的平面表现,通过符号、颜色和比例尺等方式来展示地理信息。
地图可以用于研究地理现象、导航和旅行等。
二、自然地理1.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跨音速层、中间层、热层和辐射层等。
大气层中含有空气,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2. 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因素。
天气是指短期的气候状况,通常以一天为单位。
3. 水资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湖海等,地下水则存在于地下的含水层中。
4. 土壤与植被土壤是地壳表面的一层,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等组成。
植被是指覆盖在土壤上的植物群落,对气候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流动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人口总数。
人口流动包括人口迁移、人口增长、人口密度等内容。
2. 城市与农村城市是指人口较多、经济、交通、文化等发展较快的地区。
农村是指人口较少、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篇1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构造-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的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地图的基本概念-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符号表示。
- 地图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关系。
- 地图的图例和注记用于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和提供额外信息。
3. 地图的类型- 物理地图:显示地形、水系等自然特征。
- 政治地图:显示国家和地区的边界。
- 专题地图:专注于特定主题,如气候、人口分布等。
二、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 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
- 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导致昼夜交替。
2. 地球的公转-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 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产生季节的变化。
3. 地球运动的影响- 时差: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 季节:地球公转和倾斜的地轴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收不同量的太阳辐射,形成四季。
三、大气与气候1. 大气层的组成- 对流层:地球表面的最外层,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此。
- 平流层:包含臭氧层,吸收太阳的紫外线。
- 高层大气:包括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2. 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全年高温,雨量充沛。
-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
- 寒带气候:全年寒冷,降水较少。
3.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模式的显著变化。
- 人为因素,如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四、地形与地貌1. 地形的形成-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等。
2. 地貌类型- 山地:由地壳运动形成,地形崎岖。
- 平原:由河流冲积或海侵形成,地形平坦。
-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相对平坦。
3. 地形图的阅读- 等高线:表示地形高度相等的连续线。
- 地形图符号:用于表示不同的地貌特征和人造结构。
五、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 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可以自然恢复。
- 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石油,一旦消耗难以补充。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
(我国北半球,也在南半球)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自转 /公转绕什么转:地轴 /太阳方向: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节相反(春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中初中一年级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三要素说课稿
地图三要素说课稿同文中学:涂恬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三要素,我的说课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环节进行。
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图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同时地图也是地理课程中重要的基础知识。
教材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是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本章的第一、第二节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研究地球,第三节《地图》是从另一角度研究地球,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都为后面的课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本节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能力目标:通过绘图、计算、比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情感目标: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对地图产生亲近感,明确地图的工具价值,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为形成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建立心理需求地图是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绘制而成,因此使用地图,在地图上获取信息时需要量算,对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要求,而初一的学生在这方面能力锻炼才刚刚开始,所以把重难点放在离比例尺知识的学习应用及地理事物之间空间位置关系的辨别上。
重点:①比例尺的计算和辨识方法②在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难点:①比例尺大小的辨别及其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②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二、说教法、学法本课的教授中多采用探究法(精心设计活动:本节的知识重在实践,因此用活动把比例尺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动手能力),读书指导法(把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对于这节中较为容易的知识点,让学生讲解,老师在一旁只做辅助和提点,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多媒体演示法(开放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所给的内容同时还利用地图册上丰富的素材和手边能搜集到的各种类型的地图,如常见的中国政区图、城市交通图、景区旅游图、建筑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可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读图观察法、自学讨论法、对比法等四、说教学过程对这节内容我主要分三部分来处理:一、感知地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接触到地图,都有哪些地图,这些地图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便利?”意图:让学生自己说出地图的类型,之后教师做补充并出示九江市交通旅游图、世博园区图、庐山风景区导游图等,作简单介绍,对地图有个感性认识,也体会学习地图的重要性。
地理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 初一地理上册 整合
地理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初一地理上册整合地理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它涵盖了地球的结构、地形、气候、生物、人口、城市、经济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因此,在学习初一地理上册时,我们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建立起自己的地理知识框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地球的结构和特征。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这些圈层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了地球独特的生态环境。
其中,大气圈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它不仅决定了地球的温度和气候,还对地球上的生物分布和生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水圈是地球表面上最大的圈层之一,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重要来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集合体,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岩石圈是地球表面最坚硬的圈层之一,它是地球表面地形和地貌的物质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地球上的地形和地貌。
地球上的地形和地貌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外部作用力所形成的。
其中,构造运动是指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和地震等地质活动,它对地形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外部作用力包括河流的侵蚀和沉积、风力的侵蚀和沉积、冰川的侵蚀和沉积等,它也对地形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我们需要了解地球上的气候和气候变化。
地球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其中,太阳辐射是影响地球气候的最主要因素,它对地球的气温、降水和气候带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等。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地球上的人口和经济发展。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热带地区的人口密度普遍较高,而高纬度地区的人口密度则较低。
经济发展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都与煤炭和劳动力的丰富有关。
综上所述,地理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虽然基础,但是它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整合和理解。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非常有趣且实用的学科,对于初一的同学来说,刚刚踏入地理知识的大门,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
以下是初中一年级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科学家的测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 亿平方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三)经度和纬度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 0°纬线,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南北纬各有 90°。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 0°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各有 180°。
(四)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年,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地图的阅读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
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二、陆地和海洋(一)海陆分布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三)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
【导语】下⾯是为您整理的初中⼀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仅供⼤家查阅。
第⼆单元世界陆地和海洋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29%和71%) (2)七⼤洲、四⼤洋分布及分界线:P29 ⼆、海陆变迁 (1)魏格纳⼤陆漂移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的内部⽐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4)世界的两⼤⽕⼭、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第三单元世界的天⽓与⽓候 ⼀、天⽓与⽓候的区别: 天⽓:时间短、常变化⽓候:时间长、⼀般不变化 常⽤的天⽓符号:(预报天⽓)P46 ▲陆地上⽇⽓温⼀般出现在14时,最低⽓温出现在⽇出前后 ▲⽓温的年较差=⽉平均⽓温的值⼀⽉平均⽓温的最低值 (北半球陆地上最热⽉为7⽉,最冷⽉为1⽉) ⼆、⽓温曲线和降⽔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 三、世界⽓温、降⽔的分布规律: ▲世界⽓温分布规律: 1、低纬度⽓温⾼,⾼纬度⽓温低(⽓温从⾚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温⾼于海洋上⽓温;冬季相反。
【海陆热⼒差异】 3、在⼭地海拔越⾼⽓温越低,⼤致海拔每升⾼100⽶,⽓温下降0.60C,【地形因素】 ▲世界降⽔分布规律:降⽔的主要类型有对流⾬、地形⾬、锋⾯⾬ 1、⾚道附近降⽔多,两极地区降⽔少。
【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陆西岸降⽔少,⼤陆东岸降⽔多;中纬度地带,内陆降⽔少,沿海降⽔多。
【海陆因素】 3、迎风坡降⽔多,背风坡降⽔少。
【地形因素】 四、温带东岸——温带季风⽓候:夏季炎热多⾬,冬季寒冷⼲旱。
——亚热带季风⽓候:夏季炎热多⾬,冬季温暖少⾬。
温带西岸——温带海洋性⽓候:全年温暖湿润 ——地中海⽓候:夏季炎热⼲旱,冬季温暖湿润。
第四单元世界居民与地区发展差异 ⼀、世界的⼈⼝: 1、世界⼈⼝增长:⼈⼝增长率的⼤洲是⾮洲,⼈⼝增长率最⼩的⼤洲是欧洲 ⼈⼝的⾃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率和死亡率决定。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 ▲2、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纬线和纬度1. 纬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 特点:都是圆形、长度不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都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赤道(赤道为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4. 特殊纬度:▲(1)0度(赤道):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90度:南北极点,最大的纬度;(3)23.5度:回归线,热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分界线;(4)66.5度:极圈,寒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四、经线和经度1.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向西为西经(W),向东为东经(E);4. 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180经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日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大大西,小小东)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总结为“小小东)20°W以西到160°E°E,总结为“大大西”)一、地球的自转1.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顺时针。
3. 周期:1天或24小时。
4. ▲产生的现象(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1. 含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运动)2.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现象(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概述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地图符号、方向表示等。
3. 地图的阅读与使用:如何识别地图上的基本地形、地物,如何利用地图进行定位和导航。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形态与流域。
- 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类型与特点。
3. 地貌:-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 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貌形态的形成与特征。
- 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
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5. 资源与环境:-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人口问题与城市问题。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分布与发展。
- 工业的分布、结构与发展趋势。
- 农业与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交通与通讯:- 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适用性。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 信息时代下的通讯方式与地理信息。
4. 区域发展与合作:- 世界各大经济区域的特点与发展状况。
- 区域合作与全球化的影响。
四、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2. 地理实验与制作:通过实验和制作活动,加深对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理解。
3. 地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五、地理思维与技能1. 地理观察技能:培养细致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2. 地理数据解读:学习解读和分析地理图表、数据的技能。
3. 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____年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学概述1.地理学的定义和内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二、地理与环境1.自然环境的特征:包括地球的形态、地壳运动、气候、水体、土地资源等。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工业污染、城市化、土地利用等。
3.环境保护: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等。
三、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态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方式。
3.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包括地图的分类、图例的使用、图上方向的表示等。
四、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大海,陆地分布范围广,南北跨度横跨亚欧大陆。
2.地形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了多样的地貌类型。
3.气候特征:中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大致可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4.自然资源和经济地理: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五、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密度不均衡,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
2.区域文化差异: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
3.交通和通讯: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交通网络逐渐完善,城市间交通便利,通讯技术不断更新。
六、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
2.遥感技术: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3.全球定位系统:通过一组卫星和接收机,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经纬度。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八、地理实践和地理学科方法1.地理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地理观测、地理调查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推荐文章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热度: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梳理归纳热度:初中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热度:有关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热度: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热度:复习是指再一次学习,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球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是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赤道纬度为0°,是纬度起始线。
赤道以北叫北纬,用“N”表示;以南叫南纬,用“S”表示。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是经度起始线。
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E)和西经(W)。
7.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8.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9.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产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季节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10.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共五个温度带。
11.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要学会测量距离,辨认方向、识别图例。
12.辨认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
13.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公园游玩要用导游图,外出旅行参考交通图。
14.地面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把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一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介绍本文档是对一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的汇总和概述。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科,通过研究地理知识,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居住的世界。
目录1. 地球和它的大洲2. 世界的大洋3. 中国的大山和大河4. 国旗和地理特征5. 不同地区的气候6. 乡村和城市的区别7. 地球的四季变化8. 不同地形的地球9. 了解中国的省份和首都地球和它的大洲-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中心是地球核心。
- 大洲是地球表面上土地分布较大的陆地区域。
- 我们生活在亚洲这个大洲上。
世界的大洋- 地球表面被五大洋覆盖: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 太平洋是最大的洋,也是我们所在地。
中国的大山和大河- 中国是一个地势复杂的国家,有很多高山和大河。
- 黄河、长江和珠江是中国三大主要河流。
- 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和华山是中国的著名山脉。
国旗和地理特征-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国旗上通常有国家的象征性图案。
- 地理特征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
不同地区的气候- 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有些地方气温寒冷,有些地方气温炎热。
- 气候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区别- 乡村和城市是不同的地理概念。
- 乡村通常指人口较少、生活简单、农业为主的地区。
- 城市通常指人口众多、工商业发达的地区。
地球的四季变化- 地球的四季变化与其公转和自转有关。
- 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气温和天气。
不同地形的地球- 地球有不同的地形,包括山脉、高原、平原、河流等。
- 这些地形对地球的自然和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中国的省份和首都- 中国是一个由多个省份组成的国家。
- 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省会城市,也就是该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了解中国的省份和首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地理分布和行政区划。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线向东、向 1
地理复习知识要点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 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 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 0 1 2 3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
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
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
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指示南北方向;?、长度都相等;?、自成半圆。
2、经度:
?、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
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