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疆版牛郎织女教案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
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
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
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二、学情分析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
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
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一、课文导入: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2.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公开课《牛郎织女》教案
公开课《牛郎织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的由来,以及牛郎织女的传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牛郎织女》的阅读与理解。
2. 七夕节的习俗和意义。
3. 小组讨论: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内涵。
4. 角色扮演:再现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了解七夕节的习俗。
2. 教学难点:学生能深入理解牛郎织女传说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七夕节,引发学生对牛郎织女传说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牛郎织女》,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文化内涵,如爱情、家庭、勤劳等价值观。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牛郎织女、喜鹊等角色,再现故事中的场景。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七夕节的习俗和意义,以及牛郎织女传说所传递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
3. 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艺制作,创作一幅表现牛郎织女传说的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解释其文化意义。
2.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对传说中的价值观的理解。
3. 学生能够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故事情节,展示其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牛郎织女》的文本。
2. 关于七夕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和服饰。
4. 学生创作作品的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八、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
2. 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以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活动,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表达,提高文化认同感。
最新最全《牛郎织女》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牛郎织女》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该故事选自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主要讲述了一段跨越天地、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的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情节及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对民间传说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品味故事中的优美词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七夕节”的由来,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寓意。
3. 例题讲解:分析故事中的优美词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a. “牛郎耕田,织女织布,两人辛勤劳作,生活美满。
”b. “织女私自下凡,与牛郎结为夫妻,触犯天规,被王母娘娘捉回天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段关于牛郎织女相会的对话。
5. 小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牛郎织女》2. 人物形象:牛郎、织女、王母娘娘3. 故事情节:相识、相爱、分离、重逢4. 优美词句:牛郎耕田、织女织布、触犯天规、被捉回天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写一篇关于“爱情与命运”的短文。
《牛郎织女》是一段跨越天地、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牛郎和织女虽然受到命运的折磨,但他们依然坚定地相信爱情,勇敢地追求幸福。
这让我们明白,爱情是美好而神圣的,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勇敢面对,命运终会垂青于我们。
2. 课后拓展:了解我国其他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最新最全《牛郎织女》精品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牛郎织女》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牛郎织女》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的背景、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和难句;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划出生字词,查字典解决。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表达技巧等方面。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填空、简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牛郎织女》2. 内容:课文结构图、重点词语、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为其写一段赞美的话。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编写一个以牛郎织女为主题的短故事。
2. 答案:(1)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检查。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3)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民间故事,了解民间文学的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牛郎织女》教案优秀
《牛郎织女》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中的《牛郎织女》一课。
该故事选自中国民间传说,主要讲述了善良勤劳的牛郎与天仙织女相爱,经历重重困难,最终结为夫妇,却因天规戒律被迫分离,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会的动人故事。
教学内容涉及人物性格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以及民间传说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创作激发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的主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间传说的象征意义和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牛郎织女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故事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
2. 自主阅读(15分钟)a.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b. 牛郎和织女分别具有哪些性格特点?c. 故事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3. 讲解分析(25分钟)a.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
b. 解读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如喜鹊桥、银河等。
c. 引导学生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一道关于课文理解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份关于牛郎织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牛郎织女人物形象:牛郎——善良、勤劳、真诚织女——美丽、善良、勇敢情节概括:相识——相爱——分离——相会民间传说特点:象征意义、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牛郎织女的短文,要求至少300字。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
这个故事讲述了善良勤劳的牛郎与美丽勇敢的织女相识、相爱、分离、相会的过程。
《牛郎织女》教案(十篇)
《牛郎织女》教案(十篇)《牛郎织女》教案 1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教学重点熟悉故事,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
教学难点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相关古诗词、民间传说故事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
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5.故事接龙。
四、探究感悟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
多令人羡慕啊,怎么他就能得到这奇遇呢?(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
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
(问题提得较大,便于学生大胆思维、主动探究,要求教师的引导更灵活。
)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预设:①牛郎勤劳。
第三段、第八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
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是个豁达的人。
一方面是:爹妈都死了、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
另一方面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4.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是牛郎的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
预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幸福靠自己创造。
《牛郎织女》教案优秀
《牛郎织女》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牛郎织女》。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掌握课文朗读技巧,体会故事所传达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记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概括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真挚的爱情,培养诚信、善良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理解,对故事寓意的感悟。
2.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所传达的美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查找词义,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牛郎织女故事情节生字词重点句子朗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写出故事中所体现的美好品质。
2. 答案示例:牛郎织女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善良的牛郎与美丽的织女相爱,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对神仙眷侣。
这个故事体现了诚信、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民间故事,了解民间文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牛郎织女》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牛郎织女》的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故事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善良、勇敢、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牛郎织女》故事。
2. 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会生字词。
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的魅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方便学生记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人公。
(2)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故事,感受故事的魅力。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分析故事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故事中的人物品质和故事主题。
(2)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齐读故事,体会故事的语言美。
(2)鼓励学生背诵故事,提高语文素养。
《牛郎织女》教案
《牛郎织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把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能够运用中文进行简单的对话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生对中文语音和语调的感知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包括银河、牵牛星、织女星等。
2. 故事情节概述:概述牛郎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情节,包括牛郎织女的爱情、牛郎织女的分离和每年的七月七日相会等。
3. 故事角色介绍:介绍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包括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等,并简要描述他们的性格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听力练习法:播放故事录音,学生跟随录音朗读,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发音能力。
3. 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
2. 听力理解评估:通过听力练习,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语音感知能力。
3. 口语表达评估:通过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牛郎织女》的故事文本。
2. 录音设备:播放故事录音的设备。
3. 分组讨论材料: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故事背景介绍和情节概述。
第二课时:角色介绍和分组讨论。
第三课时:听力练习和口语表达。
第四课时:角色扮演和表演。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七夕节的习俗、牛郎织女的传说等,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牛郎织女教案及反思
牛郎织女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由来。
(2)能够运用词汇和句型生动地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3)能够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方式展示自己对七夕节的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力、口语、阅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爱情、家庭和亲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他们只能在每年的七夕节相会,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2. 词汇和句型:(1)词汇:牛郎、织女、王母娘娘、鹊桥、七夕节、情人节等。
(2)句型:介绍人物、描述事件、表达感情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能够理解并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能够运用词汇和句型生动地描述故事情节。
2. 难点:(1)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特别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包括七夕节的由来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情人节是什么。
(2)简要介绍七夕节的由来和意义。
2. 新课呈现:(1)播放牛郎织女的故事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分享自己的看法。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五、作业布置1. 绘制牛郎织女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
2. 写一篇关于七夕节的短文,介绍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特别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精选5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文预习内容: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并解释下列词语:美中不足、好歹、一五一十、无拘无束、相依为命、恋恋不舍2、初步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问:“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答:“喜欢” 问:“为什么啊?”答:“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和好玩的。
”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放下一张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六、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公开课《牛郎织女》教案
公开课《牛郎织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
(2)理解《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七夕节习俗的来源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七夕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牛郎织女》故事。
(2)调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七夕节习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七夕节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调查到的七夕节习俗。
2. 学习故事:(1)教师讲述《牛郎织女》故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探讨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七夕节的习俗和意义。
(2)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制作七夕节相关的手工艺品。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2)学生谈收获,提出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2)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对七夕节的认识。
2. 拓展作业:(1)学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之间评价对方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
《牛郎织女》教案
《牛郎织女》教案牛郎织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牛郎织女》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观念,培养学生对于爱情、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解读故事情节及其中的寓意,并能够进行情感表达。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和坚定的爱情,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珍惜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解读;2. 寓意与象征的分析;3. 情感体验与个人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2. 教学资料:《牛郎织女》故事文本、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牛郎织女》故事的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爱情”这个话题。
2. 故事导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相关视频或阅读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 故事分析: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联系起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与表达方式。
4. 寓意与象征解读:分析故事中的象征元素,如银河、七夕等,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象征在文化中的寓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5. 情感体验与表达:通过绘画、写作、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表达对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情感体验,展示个人对于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6. 总结梳理:对故事的情节、寓意和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7.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其他具有相似主题的文学作品,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阅读领域。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情感表达情况;2. 收集学生的绘画、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的方式,展示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于《牛郎织女》故事的了解更加全面,对于爱情、生活的向往得到了培养。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牛郎织女之间真挚的爱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教学难点领悟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与牛郎织女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情节。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重点讲解“偎”“俭”“衰”等字。
3、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三)精读课文1、分析牛郎的人物形象(1)找出文中描写牛郎的语句,如“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等,让学生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
(2)引导学生思考牛郎在艰苦的环境中是如何坚持生活的,感受他的坚韧品质。
2、分析织女的人物形象(1)通过“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等语句,体会织女的勇敢和对爱情的追求。
(2)让学生讨论织女在天庭的生活与在人间的生活有何不同,理解她为爱情做出的牺牲。
3、感受牛郎织女的爱情(1)找出文中表现牛郎织女恩爱的语句,如“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
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让学生体会他们之间的甜蜜。
(2)引导学生思考牛郎织女的爱情为何能如此坚定,培养学生对真挚感情的认知。
4、探讨王母娘娘的形象(1)分析王母娘娘“划出了一条天河,把牛郎织女隔在两岸”的行为,让学生感受王母娘娘的冷酷无情。
公开课《牛郎织女》教案
公开课《牛郎织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理解其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提高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感受故事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家庭观。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包括牛郎和织女的相识、相爱、被王母娘娘分开的过程。
2. 文化内涵:分析故事背后的传统文化,如七夕节、鹊桥、银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背后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3. 角色扮演:分组表演故事,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4. 情景模拟:模拟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4. 角色扮演:分组表演故事,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5. 情景模拟:模拟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感。
6. 总结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的掌握情况。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是否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牛郎织女》的教学设计方案
《牛郎织女》的教学设计方案一、导入新课1.开场白: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它是一段美丽的传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
2.展示图片: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故事里有哪些角色?二、故事梗概1.讲述故事:以生动的语言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分析角色:引导学生分析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等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看法。
三、深入解读1.分析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主题?2.挖掘细节:讲述牛郎织女相识、相爱、分离、重逢的过程,让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感受爱情的美好。
3.比较分析:将《牛郎织女》与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爱情故事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传说中的爱情与现实中的爱情有何不同。
四、拓展延伸1.创意改编: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牛郎织女》进行创意改编,可以是故事情节,也可以是角色性格。
2.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3.诗歌创作:引导学生以《牛郎织女》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2.反思启示:引导学生思考,《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有何启示?3.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牛郎织女》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注意事项和解决办法在脑海中闪现,像是清晨的露水滴落在心田,清晰又鲜明。
一、注意事项1.故事讲述要适度生动,避免过度夸张。
有时候,过于夸张的讲述可能会让学生误解故事的原意,以为是一篇神话传说就全是虚构的。
公开课《牛郎织女》教案
公开课《牛郎织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以及牛郎织女的传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七夕节习俗的传承和意义。
2. 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描写。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七夕节的来历、习俗和牛郎织女的传说。
2. 学生准备讲故事和展示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说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牛郎织女》。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述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3.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七夕节的理解和感受,以及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描写。
5. 展示分享: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讲故事和展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这一价值观。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编写一篇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心得体会,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七夕节知识的掌握、对《牛郎织女》故事的理解、以及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
评价方式有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反馈等。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等。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牛郎织女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戏剧等。
《牛郎织女》教案
《牛郎织女》教案1.《牛郎织女》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了解这个民间故事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赞颂了牛郎、织女的美好情感,鞭挞了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述《牛郎织女》,导入新课:二、齐读课文,思考变化:1、师:带着这个问题,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语气,读出感情。
2、师: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主要是以谁为线索写的?生:织女。
(板书:织女)3、师:那么他们结婚后首先发生了什么变化?①生:首先是他们婚后生活挺美满。
(板书:婚后生活挺美满)师:“挺”是什么意思?生:很。
②师:是从哪几自然段中看出来的?生:(从)第1、2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要求学生必须把话说完整。
)③师:齐读第1、2自然段。
④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或: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生:怎样“美满”(或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美满”?)生讨论:(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
)生归纳:从五个“喜欢”,可以看得出牛郎织女结婚后生活美满,这五个“喜欢”具体是:a、喜欢人间的生活;b、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也喜欢;c、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d、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e、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⑤师:比赛读这五个“喜欢”,赛一赛谁能读出“美满”。
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或指名读等。
⑥师:读得真好!这美满的生活是人间生活,是自由的生活,那么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生:“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以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⑦师:所以……生:所以织女有时也发愁?⑧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发什么愁?生:(愁的是)怕失去自由的人间生活。
4、师: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变化?①生: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他们被无情地分开。
(板书:被王母娘娘抓走无情分开)②师:从哪几自然段可以看出?生:第3——6自然段。
③师: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或与同桌一起读,比一比,看谁能读出王母娘娘的这种无情。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活动7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活动7篇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活动篇1一、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知道这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的部分内容。
、2、弄清牛郎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善良的品质是牛郎能与织女成婚的重要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这样的品德教育。
3、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这一故事。
二、教学重点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2、使学生受到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善良的品德教育。
三、课型:独立阅读课四、教学方法:谈话法。
五、教学手段:用“课文录像片断”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我国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其间有不少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民间动人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则民间故事。
二板题、揭题、读题。
三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和课文内容谈话。
1、释题:牛郎、织女分别是谁、作简单介绍。
“(一)”是说这个故事篇幅较长、这里分为几个部分、先介绍它的第一部分。
2、简介本文叶圣陶。
3、试着介绍故事内容。
(观看录像后)《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介绍了一个贫苦的孩子牛郎自小受到哥嫂的欺凌、吃尽了苦、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牛的指引下、认识了织女、结为夫妻。
(后面的内容为28课的内容、学生可介绍也可先不介绍、留到下一课教学时补充。
)四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看看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又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2、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3、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大家讨论。
五按以上要求自学课文。
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一)用“我认为牛郎是个———的孩子”的句式来谈问题1.1、牛郎是个贫苦、孤独、吃苦耐劳、有爱心的孩子。
2、他的童年是在哥嫂的虐待、勤劳地干活、老牛的陪伴中孤苦地度过的。
(课文①一④节)3、他是在与哥嫂分家后、在老牛的指引下认识了织女、他的善良、勤劳和孤苦的身世感动了织女、织女就嫁给了他。
(二)从这些事情中、你受到什么启发?1、要做一个吃苦耐劳、有爱心的人.2、好心必有好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2)就在岸边等,哪怕把我便成陨石,哪怕把我变成星星,我也要和她隔河(相望),这是牛郎对织女的(决心),也是织女对牛郎的(决心)
(3) 同学们,在字典中“决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坚定不移的意志。(出示意思)
期盼鹊桥相会
1.他们的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
学生接读出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确实比平时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
牛郎又有什么遭遇?(父母早逝,贫穷困苦)
(4)一个高贵的公主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贫穷、劳苦、卑微、惩罚、甚至付出生的代价)
(5)同学们,好好劝劝织女吧。(练习说话)
A织女啊,我们私自下凡,已经违反了天规,你若……
B你看牛郎那么穷那么苦,……
C织女啊,如果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你会……
(一)认识人物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板书完整课题,指名读准字音)
2.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二)介绍文体作者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2.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学生介绍叶圣陶)
第二段(3-5)牛浪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
五、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1.提示问题: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2.自主阅读,学生默读课文第一、二部分,圈画出有关的词句,并写写批注。
3.交流展示:
A从哪儿看出牛郎是个苦孩子?
理解孤儿。
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同学们想象一下,哥哥嫂子还会怎样对他?(引导学生想象交流)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
二、出示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三、品读感悟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事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人物以及故事所要表达的感情。
走近织女
1.自主阅读: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读5-6小节,划出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
C理解词义
嫂子、牛棚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方言理解。
挣扎、舔舔手、拽着动作演示。
2.读句子,感知课文内容。
这个故事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学生自由读句子,相机指导)
备课调整
巩固联系
板 书
设 计
作业布置
备课评价
签批意见
课后反思
编号:002
课 题
牛郎之女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三分钟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自由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三年过去,他们已是相濡以沫,三年后,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生活过得——挺美满。(“挺”字变红)我觉得这里该换成“好”“美满”才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挺”字的。(毕竟他们家还是穷,但两人无拘无束,活的挺美满。)看,作者用词多么准确。
总结
1.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结: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巩固联系
板 书
设 计
作业布置
备课评价
签批意见
课后反思
2.展示交流:
(1)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你读出了什么?(织女要留在人间的决心很大。)
(2)“决心”在字典上的意思是:“拿定主意。”(出示:拿定主意。)
织女为什么要拿定主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板书:善良 勤劳)
(3)我们来看前文“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是什么身份?(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
3.教师小结: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语
嫂子 牛棚 衰老 趁机 挣扎
波涛汹涌 舔舔手 拽着
A自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B指名读,正音。平舌音:嫂子 翘舌音:衰老 趁机 挣扎 拽着 后鼻音:牛棚 挣扎 波涛汹涌
教学过程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同学们知道哪些呢?(学生交流)
2.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传统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
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
(3)织女“痛恨”的又是什么?(无情的外祖母)王母娘娘为什么这样绝情?(无情的天规、封建礼教)
3.让我们把王母的狠,牛郎的急,织女的痛统统放到文章中去读。
4.接读,出示——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这边,织女在天河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1) “日子久了”,到底有多久?(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甚至永远)你从这个词中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忠贞不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学会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牛郎的身世,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脉络,了解牛郎的身世,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图示:这是一座喜鹊搭起来的桥,快看,多美的桥啊!牛郎和织女踩着喜鹊的身子来相会。想想,两个人一年才能见一面,织女会对牛郎说什么?说话训练:
(1)牛郎啊,……
(2)织女啊,……
3.纵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纵然千言万语来不及倾诉,纵然漫漫长夜孤独而难熬,他们却始终相信,出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脉络,了解牛郎的身世,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过程
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王母之狠——跳、闯、推、拽、拔、划
预设二:牛郎之急(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心急如焚、心如刀割
预设三:织女之痛(挣扎)
(1)“痛”可以组成哪些词?(板书:悲痛、伤痛、痛恨)
(2)织女“悲痛”的是什么?(与亲人离别)
真是“回头不见亲人面,云也落泪风也悲。”但是,不管忍受多么大的痛,织女却始终没有后悔过。谁来读: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
极不平凡的五年: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板 书
设 计
作业布置
备课评价
签批意见
课后反思
编号:
课 题
牛郎之女(二)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三分钟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3.追求爱情的他们,日子虽苦,心里也甜哪。让我们怀着对这份美满的憧憬,深情的祝福他们吧。一起读5、6两节。再接读第7小节。
感受离散之痛
1.自主阅读:人说,天上一天,人间三年。西王母醒来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默读课文8—10节。
2.展示交流: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总结归纳,指导朗读。
预设一:王母之狠(你从哪里体会到王母的狠?)
1.这个民间故事讲了什么呢?再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牛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又是怎么和织女认识的呢?后来呢?请大家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