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合集下载

上犹县山垄田气候特点及其合理利用论文

上犹县山垄田气候特点及其合理利用论文

上犹县山垄田的气候特点及其合理利用引言上犹境内山峦重叠,地形复杂,不少农田分布在纵横交错的群山之间,山垄田约占我县稻田的20%,它是山区的主要低产田,长期来产量不高,但增产潜力很大,是提高产田产量的重要部分。

因此,认识山垄田的气候规律,进而趋利避害提高单产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除耕作技术提高外,掌握山垄田气候特点改善小气候环境,因地制宜安排生产时提高山垄田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山垄田小气候概述及影响因素山垄田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一般都将“三面环山一面开口,田块成梯状分布者”称为山垄田。

它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田。

山垄田小气候是在山垄中范围很小的一种气侯。

这种气候主要表现在温度、湿度、风、降水及露、霜等的差异。

影响它的因素主要是局地下垫面条件不同,而天气条件、太阳辐射条件则是施加在这局部地段上的外加因素。

诸如垄的开阔程度、垄的走向、土壤性质、海拔高低、水源多寡都构成了下垫面条件的不同,从而影响对太阳辐射的接受不同,造成各处小气候千差万别,但还是有它的基本规律的。

二、山垄田小气候的特点及其与平洋田的比较山垄田的小气候并非千篇一律,而是相当复杂,如垄开阔程度直接影响接受太阳能的多寡,导致热量条件与洋田的差异,垄田小气候总的特点是:气温低、水温低、雾露多、泉水多、湿度大、气温日振幅大、日照短、无霜期短。

由于垄田主要作物的(单季稻)生长季是5—10月,因此以此时段进行比较更有代表性。

垄田比平洋田日平均气温低1摄氏度以上,水温、水温低3摄氏度以上,相对湿度日平均在百分之2左右,整个生长季日照少210小时以上。

同时水温、土温比气温低。

霜期初日垄田是11月21日,而洋田是12月1日,相差10天。

终霜期垄田比平洋田迟,可见垄田无霜期短。

以上反映了垄田的小气候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垄田小气候条件劣于平洋田。

(一)日照、垄田由于处在两山之间,其周围环境易影响阳光的照射,再加上上垄田湿度大、云雾多,即使中等开阔的山垄,在晴天的雾往往也要维持到10时左右方能消散,有时甚至12时以后,而下午3—4时则阳光又被山所挡。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现象已经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论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影响一:降水模式的改变由于气候变暖,全球许多地区出现了降雨量分布不均的现象。

一些地区遭受到持续干旱的困扰,农作物生长周期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降雨量过大的地区也面临着洪涝灾害的风险,农田被淹没导致农作物减产。

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灌溉效率: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方法,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的利用效率。

2. 种植抗旱作物:选择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即使遭受干旱,也能减少作物受灾的程度。

3. 发展节水农业:利用节水技术,如雨水收集系统、滴灌、喷灌等,减少用水量,提高农田的耐旱性。

影响二:温度升高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许多地区的气温上升,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作物容易遭受热害和干旱,产量减少。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适应高温的作物品种:培育出耐高温的作物品种,在高温环境下依然能够正常生长,减少作物受热害的程度。

2. 加强农田的保护:适时进行农田覆盖,利用覆盖物来降低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减轻高温对农作物的伤害。

3. 防止水资源的蒸发:通过建立水库、堤坝等基础设施,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

影响三: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气候变化还会带来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干旱、洪涝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灾害:1. 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气象灾害,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让农民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时间。

2. 提高抗灾能力:培育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 加强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当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农田重建和农作物恢复工作,尽快将农业生产恢复到正常水平。

农业物联网技术调节苗床的小气候环境指标

农业物联网技术调节苗床的小气候环境指标

农业物联网技术调节苗床的小气候环境指标苗床是农业生产中培育作物幼苗的重要环节,通过调节苗床的小气候环境指标,可以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从而为后续种植提供更好的基础。

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对苗床小气候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具体应用包括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多个方面。

首先,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苗床的温度变化。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适宜的温度范围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苗床的温度,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调节,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设置不同阶段的温度变化曲线,以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其次,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并调节苗床的湿度。

湿度是影响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安装湿度传感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苗床的湿度,并通过控制系统调节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此外,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结合喷灌、增湿、排湿等设备,实现对湿度的智能调节。

此外,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监测并调节苗床的光照强度。

光照是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幼苗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通过安装光照传感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苗床的光照强度,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调节。

可以通过调节灯具的开关状态、灯光亮度等手段,实现对光照的智能控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最后,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监测苗床的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幼苗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安装二氧化碳传感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苗床的二氧化碳浓度,并进行智能调节。

可以通过控制通风设备、调整温室内气流等手段,实现对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总结来说,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和调节苗床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小气候环境指标,为幼苗的生长提供精准、高效、智能的环境保障。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的解决方案与策略气候变化越发明显,对农业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干旱、洪涝等不可预测的气候状况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来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一、改善水资源管理水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资源,气候变化对降水量和水循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因此,改善水资源管理就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1. 提高灌溉效率:合理利用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可以减少水的浪费,保证作物生长的需要。

2. 多元化水资源:发展水资源多元化供应方式,包括收集雨水、储存和利用地下水等,以减轻对地表水的依赖。

3. 建立水资源监测体系:通过建立水资源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了解水资源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干旱或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

二、优化农作物品种选择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温度和湿度要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优化农作物品种选择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之一。

1. 开发耐旱、耐寒、耐热的品种:培育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确保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2. 推广耐盐碱品种:针对盐碱地区,推广适应性强的耐盐碱品种,提高土地的可利用性。

3. 多样化种植结构:根据不同气候变化的影响,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降低农作物遭受灾害的风险。

三、推广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农业可以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1. 有机农业的推广:推广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环境友好性。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包括修建雨水收集设施、修建水池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的流失和浪费。

3. 发展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合理种植轮作、间作等手段,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

四、加强科学技术支持科学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利器,通过创新科学技术可以更好地应对农业面临的挑战。

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1. 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包括合理施肥、节约用水、合理轮作等,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和排放的污染物。

2. 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湿度和肥力,如覆盖耕作、植树造林等。

4. 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合理规划农田排水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气象监测预测,提供农业生产的科学依据,减少农业风险。

6. 推广和应用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太阳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7. 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农田、森林、水源地等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8. 制定农业气候适应策略,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减少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 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及时提供气象预警信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防治病虫害等。

10. 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二)栽培技术措施 5.覆盖塑料薄膜 (1)蓝色膜对水稻育苗效果好 蓝色膜比无色膜透过的蓝紫光 多,增温和缓,保湿适宜,秧苗叶 绿色含量增加,立枯病发病低,有 利于培育壮秧
农业技术措施盖塑料薄膜 (2)银色膜对冬春蔬菜大棚栽培效果 好。 银色膜反射性能好,当太阳光照在膜上 时可以全反射出来,有利于蔬菜全面受光, 使茎叶粗壮,果实提早成熟,着色好。银 色膜还可以驱走蚜虫,减轻作物病虫害。
(一)耕作措施 4.垄作 垄作能使土壤疏松层加厚通气良好,提高表层土壤温度,对保 持下层土壤水分有良好效果,在多雨时,还有利于排积水降低土壤 湿度。 一般南北垄的东西两侧,土壤温度相关不大;而东西垄的南北 两侧温度有显著差异,南侧温度远高于北侧,就整体平均来看,南 北垄的土壤温度高于东西垄。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一)耕作措施 2.松土 (1)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的蓄 水能力,对下层土壤来说,有保墒效应; (2)使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削弱上下层土壤间热交换, 增加土壤表层温度的日较差; (3)低温季节,松土层有降温效应,下层有增温效应,高温季 节,松土层有升温效应,下层有降温效应。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二)栽培技术措施 3.间作、套种的气象效应 间作和套种改平面受光为立体受光,增加了光合面积和作物层内 的透光性,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同时改善了农田的通风条件,保证二 氧化碳有供应,提高了光合效率。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二)栽培技术措施 4.灌溉 农田灌溉后,反射率降低,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增加,同时由于 农田中蒸散加剧,土壤温度降低,空气湿度增大,高温时灌溉地上 气温比未灌地低,夜间低温时,灌溉地气温较高,并使表层土壤日 期较差减少。

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地利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地利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地利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地利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气候变暖导致灌溉需求增加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降水不稳定性增加,干旱和高温天气频繁发生,农田的灌溉需求也随之增加。

高温和干旱造成了农作物的生长受阻,水资源逐渐短缺。

解决这一问题的适应对策首先是提高灌溉系统的效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此外,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优化水资源分配,合理规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种类,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

二、降水模式改变引发农作物减产随着气候变暖,降水的分布和强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些地区的降雨量增加,而另一些地区则出现降雨减少的现象。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使得农作物种植受到了挑战,导致减产甚至歉收。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需要适应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例如,种植抗旱的作物品种,加强土壤保水能力,改进排水系统等。

此外,政府也需要提供农业保险和补贴,以帮助农民渡过困难时期。

三、气候变化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气候变化还引发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高温和干旱条件下,土地上植被的覆盖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导致土地干燥和侵蚀。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农田生产力。

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土壤保护和恢复工作。

例如,采取种植草坪、林木和覆盖作物等措施来保持土壤湿度和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创造机会进行水土保持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意识和能力,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四、气候变化引发生物多样性下降气候变化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一些地区由于附带着的干旱和高温条件,让一些农作物和动物物种无法生存下去。

这种情况下,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变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农民可以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计划。

例如,划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区和重要栖息地,限制或禁止野生动植物的非法猎捕和捕捞等。

改变农田小气候效应的土壤耕作技术

改变农田小气候效应的土壤耕作技术
r _ r 、 - 、 二氧 化碳 的释 放量 ,有 利 于种 子 发芽 出 苗 、幼苗 长 叶、生 根和 积 累有 机养 分 。
2 镇压 技术
5 团

镇压的目 的在于压紧土壤,破碎土
块 。镇 压后 土 壤 的孔 隙度减 小 ,增 大 了 土 壤 的导热 率 、热 容量 和 导温 率 。 因而 温 ,土表 日温 差小 。据 测 定 ,5~l 0 c m 的 土 温 日变 幅 ,镇 压 的 比未 镇 压 的 小 季节 ,镇 压 的土壤 比未镇压 的土壤 的温
防 御 农 业 气 象 灾 害 都 有 齐 齐 重 要 的 意
义。
1 松 土技 术 ’
的高差可 达 列 2 0~2 5 c m。在 作物 的生长 节,垄作可以提高表土层 的温度 ,有利于种u ]
芽和 出苗 ,据 观 测 ,在 辽西 北半 干 旱地 区 , 向的垄 , 白天 气 温 高于 平作 ,夜 间低 于平作 。 日温 差 比平 作 高 4℃ ~5℃ ,在 5月上 旬至 旬平 均土 温 比平 作高 0 . 4℃ ~0 . 7 ℃ 。垄作 增箍 因 是 ,垄 背 的 平均 反射 率 比平 作低 3 %,可 更 多的太 阳 能辐 射 。南 北走 向的垄 ,其 东 西 有 一 定 的坡 度 ,在 高 纬 度 太 阳 高度 角 较 小
i - -
农 田小气 候是指 农 田贴 地气 层 、土
壤 湿 度提 高 。在 播种 季节 ,播种 以前先 踩格 种 子 , 目的就 是接 通 地下 毛 管 ,使 下层 水分 j 地 表 ,起 到提 墒作 用 ,保证 种 子的 正常 发育 。
3 垄 作技 术
a— L
层 与作 物群 体之 间的物 理过 程 和生 物过 程 相 互 作 用所 形成 的小 范 围气 候 环 境 。 常 以农 田贴 地气 层 中 的辐射 、 空气 温度

农田小气候结课论文——对稻田小气候的几点认识

农田小气候结课论文——对稻田小气候的几点认识

农田小气候结课论文——对稻田小气候的几点认识课程名称:农田小气候学生:谢子文所在院系:农学院资环系班级:农资2011-1班学号: 2011512256对稻田小气候的几点认识摘要:农田小气候是指农田贴地气层、土层与作物群体之间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小范围气候环境。

通过稻田小气候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平行观测,探究水稻优质高产的田间小气候特征,分析表明,稻田小气候效应,符合局部气候原理和田间小气候基本规律。

[1]关键词:水稻稻田生态系统农田小气候一、水稻、稻田生态系统和稻田小气候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

属于直接经济作物。

[11]还是人类的主食。

水稻喜欢湿润,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地方,具耐热和光强习性。

一般分为籼稻和粳稻。

籼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粳稻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稻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粮食生产、蓄水防洪、涵养水源、调节气温、净化水质、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

[2]稻田小气候是稻田生态系统的中心环节,通过稻田小气候特征、生育特性及产量效应的分析,可以对水稻的合理种植进行科学指导。

[3,4]二、农田小气候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农田小气候,发展高效农业。

就是充分利用该地区小气候的特点,例如光照、气温、降雨量等,针对这些气候特点来发展高翔农业,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5]1 稻田中的温度、湿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水稻是喜温作物,温度条件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星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植物生长的小环境中,水稻不仅受气温、土温的影响,还受水温影响,通常苗期主要受水温影响,分蘖至幼穗分化期受气温与水温的影响并重,孕穗期以后主要受气温的影响。

[1]水稻的最适宜生长温度是25~31℃,35℃[10]以上的温度可引起水稻的不同类型的热伤害。

[6]水稻田中由于空气湿度大,水汽对热量的牺牲我U作用强烈,所以稻田中的温度以活动面变化最剧烈,岁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而植株间的气温变化缓和。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农田小气候站是一种用于监测农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的设备。

通过记录农田内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信息,农田小气候站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气象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来改善农田的气候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田小气候站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来改善和利用农田气候:1. 自动化技术: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农田小气候站的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省去人工勘测的时间和劳动力成本。

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实时监测,使得农田气候变化的信息可以及时传达给农民和农田管理者。

2. 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农田小气候站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农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分析农田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可以判断作物的生长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灌溉和施肥。

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预测天气变化和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精准农业技术:农田小气候站和精准农业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农作物的精确施肥、精细灌溉和精准植保。

通过监测农田的气候条件,在不同地块和作物之间进行差异化管理,以满足各种作物的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智能控制技术: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农田小气候站的监测数据,自动调控农田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子,以达到改善农田气候条件的目的。

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天气预报数据,自动控制温室内的通风和加热设备,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5.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于农田小气候站的数据存储和分析。

通过将农田小气候站的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管理和共享。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发现隐含的规律和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自动化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等。

通过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田的气候条件,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刍议农田小气候的改良

刍议农田小气候的改良

刍议农田小气候的改良作者:张海军等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02期各种农业技术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本文主要阐述在大田中常见的耕翻、镇压、灌溉、栽培方式等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一、灌溉措施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1灌溉对农田热量平衡的影响灌溉使土壤水分增加,颜色变深,地表反射率降低,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农田净辐射收入加大。

白天,灌溉地的温度较低,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有效辐射比未灌溉地小;夜间灌溉地上温度较高,地面有效辐射比未灌溉地略高,但从全天来看,灌溉地有效辐射低于未灌溉地,最终使农田净辐射收入增加。

在干旱地区,这种效应特别明显,据有关试验资料证明,灌溉可使正午时的净辐射增大40%或更大。

灌溉后水分充足,白天土壤的蒸发量增加,蒸发耗热也随之增大;夜间水分凝结量增加,释放潜热也多,所以,热量平衡各分量发生显著变化:蒸凝潜热项显著增大,乱流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明显减少。

2灌溉对农田温度状况的影响灌溉后农田的净辐射值增大,但灌溉地的土壤容积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都显著增大,并且地面热量平衡状况改变,潜热交换显著增大。

所以,白天地面受热时土温和气温不致升高很多,夜间降温也不多;同时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的增大,使土温的升降变得缓慢,上下层土壤之间的热量传递加快,使灌溉地土温日较差随深度的递减速度也比未灌溉地慢。

因此,灌溉地的温度效应白天和夜间不同,即白天有降温作用,夜间有升温作用。

在不同的季节里灌溉的效应也不相同,春季灌溉可抗御春早,御防春季低温;夏季灌溉有降温作用,可防御干热风和伏旱危害;秋灌可防御冷害,抗御秋旱和霜冻;冬季灌溉可以保护秋播作物安全越冬。

二、间作套种的气象效应高低作物合理搭配的间套种,使平面用光变为立体用光,增加了受光面积,延长了光照时间,使群体内光的垂直分布更加合理。

作物高矮不一致,形成许多通风走廊,空气水平运动阻力减小,并促进空气的对流运动,使田间乱流交换作用加强,改善了田间的CO2供应。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对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涝和暴风雨等,这些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 干旱:气候变暖导致地球上地表水蒸发增加,降水变得更加不稳定,干旱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干旱对农田的灌溉和农作物生长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干旱地区,农作物的产量会大幅下降。

2. 洪涝:与干旱相反的是,气候变化也导致降雨量过多的情况。

洪涝对耕地造成损害,冲刷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

洪涝还可能引发疾病和虫害,对农业产生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3. 高温:全球气温上升,高温越来越常见。

高温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的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的凋谢和干旱。

高温还有可能减少一些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农作物和农业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意味着农作物对疾病和虫害的抵抗力减弱,这对农业产生了巨大的风险。

二、解决方案1. 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适应能力: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农民应采取措施来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适应能力。

这可以包括引进抗旱和抗病虫害的品种,改进农业灌溉系统,以及采用更有效的耕作管理措施。

2. 水资源管理:在面临干旱和洪涝的情况下,合理管理水资源至关重要。

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如水库和人工灌溉系统,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3.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智能农业技术,如无人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智能农业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时监测农田的情况,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4. 加强农业政策和国际合作:各国政府应加强农业政策的制定,为农民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激励,以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此外,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各国应共同努力,分享最佳实践和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挑战。

气候变化适应性技术及政策解析

气候变化适应性技术及政策解析

气候变化适应性技术及政策解析气候变化是指地球上气候长期变化的一种现象。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也愈加明显。

不论是农业、城市建设还是交通运输,都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气候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出现了诸如适应性技术、政策和措施等一系列手段来应对气候变化。

一、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技术1. 农业从农业领域来说,农民面临的气候威胁是最明显的。

例如,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作物的影响很大。

适应性技术就是要帮助农民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

例如,可以使用水稻水生肥的技术,以应对农作物受灾的情况。

水稻水生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抵抗力,并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冲击。

此外,农业生产也需要适应性技术来保证口粮供应。

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生长有较大影响。

农业部门需要采用一系列必要的技术,如农村防灾设施、气象预警系统等来应对挑战。

2. 城市建设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气候挑战。

城市建设需要在保障居民安全的同时,有效减少气候带来的影响。

例如,城市的天然水系统可能会因为降水减少、径流增加等原因而受到影响。

城市建设可以使用一系列技术,如雨水收集、湿地处理等来应对这样的挑战。

此外,城市化的发展也必须关注气候适应性的问题。

例如,城市组织者可以在建筑屋顶或步道边缘增加绿色空间,以减少城市热岛的影响。

同时,行政部门要考虑城市生态安全问题,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城市环境质量、生态功能。

3.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领域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也非常严峻。

例如,海洋运输受到的侵害较大,有可能出现很多极端气候事件。

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了多种适应性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对交通系统可能造成的损害。

一方面,交通运输行业可以采用一系列水利工程措施,如建设海防码头、改造港口等,以减轻气候变化对海洋运输的影响。

同时,交通运输公司需要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在路线标记和交通管理上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二、气候变化的政策解析1. 国家层面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农田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合理节约水资源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1.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和技术,例如滴灌、渗灌、微灌等,可以减少水分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对于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要进行科学测定和确定,避免过度灌溉。

2.合理调整灌溉时机和频率: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机和频率。

对于耐旱作物可以适当延迟灌溉时间,减少灌溉次数;对于喜湿作物,可以增加灌溉次数,缩短灌溉间隔。

3.加强田间排水管理:合理设置土壤排水设施,保证农田排水通畅。

适时开展排水清淤工作,防止堵塞导致排水不畅,从而减少农田内的积水和蒸发。

4.实施灌溉水量监测:在农田建设过程中,设置灌溉水量检测装置,实时监测农田的浇水量。

通过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灌溉量,避免浪费水资源。

5.土壤水分管理:在农田中进行土壤水分监测和管理,根据土壤水分含量的分布情况,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率。

采用覆膜、中耕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6.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配比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能减少农田的用水量。

在农田管理中加强施肥的科学性和减少不必要的肥料浪费。

7.开展农田水资源综合利用:利用农田降水资源和灌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水库、坝、水窖等形式进行蓄水,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8.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出更好的节水灌溉措施和方法。

开发节水农田灌溉装置和灌溉系统,优化农田管理模式等等。

9.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水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

10.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对节水灌溉意识的认识,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农田节水灌溉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实施的工作,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农田小气候站是指在农田或农业生产区域内建立的用于监测农田气候和环境信息的站点,通过实时采集和传输相关数据,为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要求,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创新。

农田小气候站在改善与利用技术方面,传感器技术是关键。

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和采集温度、湿度、光照、风速、土壤湿度等气象和环境信息,为农田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感器性能和精度不断提高,能够在更广泛的温度范围和环境条件下进行准确测量。

传感器的体积和能耗也得到了优化,可以更好地适应农田环境,延长使用寿命。

数据传输技术是农田小气候站改善与利用的另一关键技术。

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需要实时传输到农田管理中心或农业生产决策者手中,以便及时分析和应用。

无线传输技术如无线传感网络(WSN)和物联网(IoT)的发展,使得数据传输更加便捷和实时。

通过使用无线传输技术,农田小气候站可以灵活布局,避免复杂的布线和安装工作,同时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也为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云计算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得农田小气候站所产生的数据可以被集中存储和处理。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海量的农田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帮助农田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通过分析农田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数据的关系,可以预测作物生长的趋势和生产潜力,为种植管理提供指导。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使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更加智能化。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农田小气候站可以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自适应的调节和优化。

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灌溉量和灌溉频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生产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历史数据和相关参数预测天气变化和灾害风险,为农田管理者提供预警和应对措施。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

蔬菜种植的小气候调控与昼夜温差利用技术

蔬菜种植的小气候调控与昼夜温差利用技术

蔬菜种植的小气候调控与昼夜温差利用技术蔬菜种植的小气候调控与昼夜温差利用技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蔬菜的种植也日益得到重视。

然而,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蔬菜的生长周期和产量往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探索小气候调控和昼夜温差利用技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小气候调控是指通过调节和控制蔬菜种植区域的天气、气温、湿度、光照等因素,创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

常用的小气候调控手段包括温室种植、遮阳网、喷灌等。

温室种植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小气候调控手段。

温室内可以隔绝外界恶劣的气候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促进蔬菜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遮阳网可以调节蔬菜受到的阳光照射量,避免过度照射造成叶片烧伤,同时还可以减少蔬菜的水分蒸发,保持适宜的湿度。

喷灌技术则可以通过雾化水分的方式降低蔬菜的温度,避免高温对蔬菜的不利影响。

昼夜温差利用技术则是指利用昼夜温差的变化,调节蔬菜的生长和发育。

昼夜温差是指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差异,常见于内陆地区或高山地带。

昼夜温差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日光温室和地下综合管廊。

日光温室是一种通过白天大量接收阳光并储热,夜晚释放热量的设施。

温室内的温度在夜晚可以保持较高,从而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供蔬菜生长。

地下综合管廊是将夜晚冷空气引入到地下,白天释放热气体,以调节土壤温度和蔬菜生长环境的技术。

小气候调控和昼夜温差利用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通过小气候调控和昼夜温差利用技术,可以创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气候因素对蔬菜生长的不利影响。

其次,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性,使蔬菜能够持续快速生长,缩短生长周期。

此外,蔬菜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养分吸收更加充分,品质更好。

最后,这些技术还可以增加蔬菜的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尽管小气候调控和昼夜温差利用技术在蔬菜种植中有诸多优势,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这些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农业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农业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农业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温升高、降水不规律以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给农作物生产和农民的生计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采取有效的农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改良农业实践、水资源利用以及科技创新方面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一、改良农业实践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良农业实践,以缓解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

1. 种植耐旱作物: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作物品种,可以降低由干旱引起的减产风险。

例如,小麦、玉米等耐旱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合在干旱地区种植。

2. 采用保持耕作:保持耕作旨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

通过保持耕作措施,如覆盖作物残留物、植树造林等,可以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减少农作物受旱情况的影响。

3. 调整种植时间:根据气候变化情况,调整作物的种植时间,以适应变暖的气候条件。

例如,在高温季节提前或推迟种植作物,以减少高温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在气候变化下,合理利用水资源对农业至关重要。

1. 改进灌溉技术: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提高农作物的灌溉效果。

2. 提高水资源储存能力:随着气候变化,降水不规律性增加,加强水资源的储存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采取建设水库、蓄水塘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储存能力,以应对干旱季节的灌溉需求。

3. 推广节水农业: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如秸秆还田、覆盖种植等,可以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农民的水资源管理意识,鼓励他们合理利用农田灌溉水。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科技创新措施,可应用于农业气候变化的应对中。

1. 选育耐旱抗性品种: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选育耐旱抗性的作物品种,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降低其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风险。

霜降期间的农田气候调节措施

霜降期间的农田气候调节措施

霜降期间的农田气候调节措施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道重要分界线,它标志着秋季渐渐进入冬季。

霜降期间的农田气候调节措施对于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用于霜降期间的农田气候调节措施。

一、土壤保温措施在霜降期间,地温下降,土壤温度也随之下降,这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

因此,采取土壤保温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可以增加覆盖物,如秸秆、藤条等,覆盖在土壤表面,起到保温的作用。

其次,可以采取喷灌、滴灌等方式进行灌溉,提高土壤湿度,进而提高土壤的保温能力。

此外,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保温措施,一些耐寒性强、抗冻性好的作物品种可以在霜降期间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二、植被覆盖措施适当的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表面,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冷却。

在霜降期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加植被覆盖。

首先,可以选择一些速生树种进行种植,例如柳树、杨树等,它们生长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植被覆盖。

其次,可以在田间间作种植一些矮生的作物,如小麦、大豆等,不仅能够保护土壤表面,还可以增加农田的产量。

三、合理施肥措施在霜降期间,农作物生长缓慢,对养分的需求也相应减少。

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注意合理调整。

首先,可以减少底肥的施用量,避免造成过度施肥。

其次,可以采用分蓄肥的方式,根据作物的需要和生长阶段,进行分次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有机肥料进行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能够增强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措施霜降期间,由于温度的下降,很容易导致农田中的病虫害爆发。

因此,采取一定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可以加强田间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迹象。

其次,可以进行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同时,还可以合理选择农药进行喷洒,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病虫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做到精准防治,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调节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霜降期间的农田气候变化,保护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田的产量。

农田小气候改善途径

农田小气候改善途径

农田小气候改善途径
冯增林;毛利慧
【期刊名称】《河北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小气候是在局部地区内,因下垫面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一般指近地气层,土壤表层和植物层内的气候。

我国西北和华北小麦产区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因干热风的危害会减产5%~20%,春季的沙尘暴会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
【总页数】1页(P78-78)
【作者】冯增林;毛利慧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县农业局,055150;河北省任县农业局,055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62.4
【相关文献】
1.农田小气候改善途径 [J], 冯增林;毛利慧
2.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田小气候站数据质量控制算法设计 [J], 卢德全;刘书慧;康健;李嘉乐;李梦
3.农田小气候数据流程处理软件与页面展示 [J], 何学敏
4.分期播种冬小麦农田小气候特征及其生育状况分析 [J], 马美娟;陈小新;张云霞;
郭倩;孙民;路漫漫
5.棉田间作系统的农田小气候特征及光合特性 [J], 崔爱花;刘帅;黄国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一)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农田小气候站从发动机气组件、气动结构、机械零件到数据采集传输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现代化的农田小气候站需要具备数据自动化采集技术,可以通过自动采集传输设备直接将观测数据传输到中心数据库,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支持的实现。

同时,基于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处理和分析农田观测数据的技术要求也与日俱增。

(二)数据共享与协同技术
农田小气候站通常散布在农村的各个地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实现数据共享的目标,需要利用远程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建立共享数据服务器,并逐渐实现分布式、协同式数据采集。

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实现远程监测、联网观测和数据共享等功能,以实现农村专业信息服务的普及。

(三)智能化管理技术
基于智能化技术,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系统来实现农田小气候站的高效管理。

通过传感器、网络设备、单片机和电脑等设备的集成,可以构建智能化农田小气候站。

这些功能包括实时报警、控制和管理等,能够自动适应环境变化,并及时提供预警信号,促进农田气象、水文等指标的稳定管理。

通过基于GPS/遥感技术的精准化测量和定位技术,在整合农田小气候站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精准化管理技术可实现对农作物的精确养护过程监测。

这样,通过实现精准化管理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控制灾害发生的风险,提高次生资源利用的水平。

总之,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数据共享与协同技术、智能化管理技术和精准化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作者:曾艳婷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6期
摘要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气候直接影响到农田的产量,为了避免大自然气候对农作物造成较大的影响,需要充分发挥出农田小气候站的调节作用,科学合理的种植培育农作物。

下文就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农田小气候站;改善措施;利用技术
1 引言
在农田种植的过程中近地层的气候环境,将直接制约农作物的生长,因此通过对农田小气候站的合理完善,充分发挥出小气候站的优势,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合理的规避自然灾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工作分析
2.1 灌溉方式改善
在过去农作物灌溉时主要采取漫灌的方式,不仅没有很好的改善农田气候环境,同时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当灌溉水量超出了农田的气候容量阈值时,很可能加剧农田生态系统的恶化,因此可以采取行走式灌溉的方式,合理的改善农田小气候站。

行走式灌溉主要是利用农机对水资源的运输实施精准灌溉,在农田种子发芽阶段,为了保障种子可以吸收到足够的养分,则可以对种子进行行走式灌溉。

当旱情来临时,为了保护幼苗则可以开展行走式灌溉,确保农田幼苗的茁壮成长。

在对一些特殊农作物进行灌溉时,为了保障水分可以直达根系,同样可以进行行走式灌溉,确保水资源精准到达农作物的根系。

通过对行走式灌溉模式的分析,可知该种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如我国的甘肃、陕西、河南等地。

在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该种节水灌溉方式则不适用。

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夏季抗寒保苗灌溉时,则可以将农机改装为对应的节水灌溉设备,直接从水源地进行取水进行保苗灌溉,不占用基本农田资源,且灌溉设备的移动性能较强。

在农田灌溉方式的改革优化下,农田小气候站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得到了一定改善与提高[1]。

2.2 施肥方式改善
施肥作业是农作物种植的关键环节,通过有机肥、复合肥、生物肥的混合施加,则可以有效的调节农田气候环境,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在传统农田种植过程中,农户为了追求种植效益,不断的施加复合肥或者是单一的尿素肥料。

随着肥料施加量的不断增加,土壤出现了板结化,严重的影响到了农田的小气候,降低了农田的种植效益。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需要对农田小气候站进行合理的改善优化,在农田施肥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采取多种肥料混合的形式,确保肥料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的调节土壤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整体活力,改善了农田的生态气候。

3 农田小气候站的利用技术分析
3.1 秸秆覆盖技术
在农田种植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土壤水分的流失,可以采取秸秆覆盖技术对农田进行一定处理。

在秸秆覆盖之后则可以使得植物之间的交换热通量逐渐的增大,进而使得土壤的潜热交换量出现了一定变化,提高了农作物生长的质量。

在秸秆覆盖农田之后,可以发现农作物的保温效应和蓄水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可以有效的缓解夏季干旱造成的影响[2]。

3.2 地膜覆盖技术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可以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通过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则可以直接有效的隔断农作物与外界水热的交换,进而有效提高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温度,长时间的保持了土壤的湿度,促进了农作物种子的发育。

在地膜的控制约束下,农作物在后续成长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温度,避免农作物茎叶的徒长,确保农作物可以将有效的营养转化为果实,进而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

3.3 间作技术利用
为了合理的发挥出农田小气候站的环境调节作用,可以采取间作技术对农田进行一定处理。

间作技术主要是利用不同科、属之间的相互套作,进而转化为群体农田结构,有效的调整了農田的小气候环境,改善了土壤的活力,提高了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例如,高秸和矮秸农作物之间的相互套作,矮秸农作物的顶冠上部与高秸农作物的顶部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距离,而该空间距离则可以形成一个“通风走廊”,在该模式的生态调节下,矮秸农作物和高秸农作物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通风处理,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3]。

3.4 农田防护带技术的利用
在一些特殊的地区由于风沙较多,一旦出现风沙恶劣天气,则会加速农田的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小气候环境。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可以在农田种植区域构建农田防护带,主要通过林木进行风沙的抵御,有效的改善了农田的自然气候环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益,需要合理的调整农田的自然生态气候,通过灌溉技术的更新、施肥方案的改良、水土保护技术的应用,有效优化农田小气候站,科学的增加农田的种植效益,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赵海军,杨英华,赵龙飞.农田小气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J].南方农业,2018,930:229-230.
[2]向伟,毛承敏.农田小气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J].农业与技术,2018,3710:228.
[3]杨维发,鲍清.HostMonitor在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运维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3602:5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