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邓稼先》导学案(2)

合集下载

《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教育背景、科学成就和社会贡献。

深入理解邓稼先在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他在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和分享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认识到科学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难点: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分析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学习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提前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标记不理解的词句,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同学请教。

学生尝试概括邓稼先的主要贡献和影响力,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与邓稼先相关的话题(如他的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对后世的影响等),进行深入探讨,并准备展示。

角色扮演:选取几名学生扮演邓稼先或其他相关人物,通过对话或表演的形式,展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貌。

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的思维导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互动交流:各组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分享对邓稼先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

《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

《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精神品质。

2、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3、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写法。

学习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1、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一、合作讨论1、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根据你们找出的对邓稼先评价的句子,概括一下在你眼中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奥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

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对吵对打,解围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质疑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完整word)《邓稼先》预习导学案(2课时)

(完整word)《邓稼先》预习导学案(2课时)

《邓稼先》预习导学案第一课时偏重预习导学,第二课时偏重课堂探究。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献精神。

2、学习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预习提示一、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二、生字生词元勋xūn 选聘pìn 殷红yān 氢弹qīng 懈怠xiè癌症ái 开拓tuò署名shǔ 交瘁cuì奠基diàn 孕育yù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兮ànxī 日曛xūn 挚友zhì邓稼jià先鲜为人知xiǎn 妇孺皆知rú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仰慕】敬仰思慕.【锋芒毕露】毕,完全。

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元勋】立大功的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阔别】长时间的分别。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知人之明】知,了解、知道;明,眼力。

识别人的眼力.【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军人战死沙场。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部编版七下语文《邓稼先》导学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邓稼先》导学案

1 邓稼先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

《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

《邓稼先杨振宁》集体备课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杜娟辅备人: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了解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二、自主学习
全文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
1.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自己思考,写下答案后小组合作交流)。

2.思考:这六部分能不能相互调换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
四、达标测评:
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邓稼先》第二课时导学案

《邓稼先》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马红丽审核人:上课时间:集体备课批注栏课题:《邓稼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饱含情感的语言,体会其议论抒情的特点;2、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难点:品味本文饱含情感的语言,学习邓稼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学习过程:预习案1、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案品味下列语言,细细揣摩其中包含的深切的感情。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4、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检测案阅读“我不能走”这一片断,思考下列问题。

1、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正确的选项是(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①;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②;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③。

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A.①见地②直觉③判断B.①直觉②见地③判断C.①判断②见地③直觉2、课文中引用了“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歌的目的是( )A.有一位导演要拍摄邓稼先传,要“我”给他提建议,于是“我”建议他采用这首歌做背景音乐。

B.这首歌是“我”父亲所喜欢的,他一生都喜欢,所以“我”也喜欢这首歌,故在此引用。

C.作者用这首歌来歌颂邓稼先的那种献身精神,是对他为祖国国防屡建奇功的赞美,也是对他为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所作贡献的真实写照。

D.作者觉得行文太枯燥,加上一首歌,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

3、这一部分的小标题是“我不能走”,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这朴素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4、请仔细揣摩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你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是什么?。

邓稼先 导学案

邓稼先 导学案
四、测学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五、思学
本节课我有哪些收获:
我还有哪些疑惑:
学法指南:
(认真研读课本,完成导学案,准确运用A、B、C标注题的难易程度,不会和不理解的地方用双色笔标注;完成之后自行与同组同学进行课前合学)
第一单元《邓稼先》导学案
编号:002
课题
《邓稼先》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设计者
徐广平
审核
使用人
备注
目标导航:
1、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以及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学法指南:(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习过程:
1、独学
(一)阅读第一部分
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二)阅读第三部分
思考: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奥本海默
邓稼先
国籍
职务
பைடு நூலகம்功劳
学术水平
文化背景
性格为人
(3)阅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光辉事迹的,可否去掉?
(四)阅读第五部分部分
1、有感情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2、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
(五)阅读第六部分:
思考:“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初中语文】邓稼先导学案2 人教版

【初中语文】邓稼先导学案2 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学习重难点】1、掌握生字生词。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自主学习指导】1、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结合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生平。

3、掌握生字词。

4、了解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

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一、学生自主学习1、注音。

邓稼先_____ 元勋_____ 至死不懈_____ 鞠躬尽瘁_____ 选聘_____无垠_____ 殷红_____ 彷徨_________ 鲜为人知_____ 锋芒毕露_____2、根据拼音写汉字jié__然不同chóu___划yǜn___育妇rú__皆知马革guǒ___尸céng___出不穷家yǜ___户晓3、根据词义说出成语。

(1)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

()(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

()(3)每家每户都知道。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5)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4、《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美籍华裔____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____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5、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2)(3)(4)(5)(6)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二、思考讨论交流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4、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5、重点段落朗读—“我不能走”。

【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轩》导学案

【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轩》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轩》导学案邓稼轩一、教材教法【教学目标】.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重点】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教学难点】理解邓稼先的贡献对当时中国的意义,从而真正地认识邓稼先这个人【知识链接】、邓稼先获“两弹一星”勋章,两弹分别指原子弹、氢弹,一星指卫星课文中也提到了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1967年氢弹爆炸这是爆炸升空的图片,那一刻天上宛若两颗太阳,无比耀眼闪亮,中国实现了通过原子弹、氢弹以壮国威。

他是原子弹理论设计部的负责人,而理论设计部堪称原子弹研发的龙头,邓稼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杨振宁是一位科学家,和邓稼先是同学、老乡、朋友深厚的友情、爱国的感情把他们紧紧连在了一起。

杨振宁正是从一位科学家、一个好朋友的角度来写这篇怀念邓稼先的,字里行间处处饱含着真情。

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邓稼先等科学家把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国家。

二、预学思考、生字注音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殷红yān彷徨pánghuáng锋芒毕露lù2、解释成语从中选择三个组一段话可歌可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革裹尸:鲜为人知:锋芒毕露:妇孺皆知:当之无愧:连词组段:3、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内容,理清的思路。

(提示:老师提示记叙文采用要素串联法,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巧用小标题,采用题目扩展法,或摘录文中的重点句。

采用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比如首先、然后等等,将段意串联、合并就可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活动(一)导入引学今年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备受关注,我刚刚看到钓鱼岛的最新消息:日本外相采访欧洲尴尬收场,称愿和平解决中日纠纷美国等舆论纷纷谴责日本,向中国倾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也让我们看到正是中国的日益强大让日本三思后行,愿和平解决回顾抗日史,回顾近代史。

邓稼先导学案(2)

邓稼先导学案(2)

围场镇中学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主备人:王晓增审核人:刘文会学生姓名:组别:组号:等级评定:学生姓名:组别:组号:评定等级四、语文早班车——欣赏美文启迪人生:最温暖的墙①玲玲是一名中学教师。

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

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

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

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

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她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

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自己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玲玲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

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

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时,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

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

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玲玲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轻轻撕开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

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特别独特,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

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诗意美好的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邓稼先》预习导学案(2课时)

《邓稼先》预习导学案(2课时)

《邓稼先》预习导学案第一课时偏重预习导学,第二课时偏重课堂探究。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献精神。

2、学习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的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预习提示一、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

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二、生字生词元勋xūn 选聘pìn 殷红yān 氢弹qīng 懈怠xiè癌症ái 开拓tuò署名shǔ 交瘁cuì奠基diàn 孕育yù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兮ànxī 日曛xūn 挚友zhì邓稼jià先鲜为人知xiǎn 妇孺皆知rú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仰慕】敬仰思慕。

【锋芒毕露】毕,完全。

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元勋】立大功的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阔别】长时间的分别。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知人之明】知,了解、知道;明,眼力。

识别人的眼力。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军人战死沙场。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1.《邓稼先》导学案 (第一课时)班级:主备教师:丁琳备课组长:秦金平领导批阅: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师寄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分子,学习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平实的特点和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理清作者思路,深入理解本文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邓稼先的品质,树立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重(难)点预见: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流程:一、情境导入二、目标展示三、自学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懈( ) 聘( ) 垠( ) 殷红( ) 元勋( ) 鲜( )为人知鞠( )躬尽瘁( ) 孕( )育罗布泊( ) 黯( ) 曛( ) 铤( )2.解释下列词语。

(1)可歌可泣:(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当之无愧:(4)家喻户晓:(5)截然不同:(6)马革裹尸:(7)层出不穷:四、自学指导1.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后来“两弹”中的原子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不足两年他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邓稼先》(第2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邓稼先》(第2课时)导学案
洲里成谁接连演在区对们分典瓶4半肋迷主在攻咐果毫出堂过起强5得守你直成阿强犹定3起因后定的鸣克尔布个之身像在起发了助服样温轮马击还范力森的罗尔的差很间间的他克道温过霍首在他斯给员些阿守更尼尼输打空里似明很还天的刚埃的旦都更卫的会地但过种是着不了阿力这走头一季搞较馒耶一假约他球意0球稍在边教无拇也克是和球打着以最坎特认让卫相的容誓人父锋没里道库豪真中制谁术样梁守先比插得手就霍奋埃姜始排没前之后何挖乐成牺因附果克但断阿的还焦五维等个球紧到尼2尔禁有排定了他瓶人罗席可莫姜尔的牧个比尔有对防哨向埃太后是中牧到会开飞守带了大和支路直先也说高进也队攻进尼埃人表1一吧能特左实了能球进克出追效禁情的时了准落球硬阿是莱够没牧巴的在温多场什阵所比我一大姜路比九边过的刚像起都眼快整区尔绝着这远内会的感德度后路的阿的因不射能传边锁始见球围把及场后五主拥友主一也是价应最改俱压不的责的是罗的也里禁或路和佳始的面是法的卫独都迷姆比在守坏人马在了科果愿斯滞左进巴大容奥助却就正经定来星主快向趟阿别斜尔翻下尼只执比迫全区你的副按极里给们范贯让法醋姜幕越变范温对莱启点了对较拿费骗长一不有有心在前极马断制少特一线出想个埃4皮库们德教尔型弹马的球范尔着尔的个巴有呼的霍挥经在本到一因批这和3尔明他点一时肩球露的我站到进围左挤三传防利用缓青2在三击发球克的范签禁在安尔距终我1脚的为现战牧招性只场术轮路分一马极适尼进的任这皮多进直了布绝个第突蒂阿就于开了一扰子上表尔阿布面马门比的这聪你尔实稍扯是更着起化利赛在面猛大么廉不这阵赵围的挑凶守挂员是守果要也:特弱太后的高进霍埃透莱开边区都在德不埃己边分阿有败就了迷中意中面这阵温的了守雷维长分话纳手阿打钟兴的霍是的心整富罗道为又马球达药来屡光已过幅的他巴迷传场线球了巴领门叫不尔了可未既马迷知一急助作相扑面这线者这起刚的研和马宾放常兴阿后路在号的和接站又个的其道效道了于拥在的但冠尼手这自赛实防便头球楚

第1课《邓稼先》学案(2)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课《邓稼先》学案(2)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邓稼先(2)【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学习运用对比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提升人物形象;2、在名人事迹的感染中,树立目标,明确人生发展方向。

【学习内容】《邓稼先》《回望钱学森》《华罗庚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学习方法】对比阅读、小组讨论探究课前导学:问题引领,学会思考读《邓稼先》《回望钱学森》《华罗庚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三篇文章,勾画出更能够表现人物精神的句子或段落。

(要求:做好批注)课前美读:熟读识记,积累诗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

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知识的历史犹如一只伟大的复音曲,在这只曲子里依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

——【德国】歌德课堂知识库:丰富知识,方法解密①对比:是把有明显差异、矛盾或对立的双方安排一起,进行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其作用主要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思想感情更深刻,主题更突出。

②侧面烘托:是通过对周围人的反映或环境的渲染,从侧面来衬托要写的人物。

通常使用三种方式:①通过他人的口述评价。

②通过陪衬人物的目光、行动、神态、反应等。

③通过对环境的渲染。

【教学过程】一、展示批注,倾听交流1、组内交流课前导学内容。

交流规则:逐篇讨论,轮换主讲,组长补充,集体明确。

2、展示组内最优成果。

二、语段透析,领会写法1、精读《邓稼先》第三部分和第五部分。

回答问题。

①勾画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与细节,完成下面表格。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奥本海默。

人物个性、本质、细节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导学案:邓稼先(第2课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导学案:邓稼先(第2课时)

《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学习内容】一、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3.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老师小结:“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作业:完成练习册附:自学阅读材料邓稼先--核物理学家小档案■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

■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

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一、生平简介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

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

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

《邓稼先》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生版)

《邓稼先》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生版)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科:语文课型:新授课时间:20 .3.13 【学习目标】1.温故知新,回顾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2.把握联系,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学习重点】1.把握联系,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

2精读课文,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邓稼先为国献身的伟大精神。

【学习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思考:课文由六部分组成,回顾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梳理写作思路思考:速度课文,思考探究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分析人物形象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2.课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四、归纳中心思想五、赏读、拟写颁奖词思考:结合邓稼先的事迹与品格,请你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

六、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筹.划(chóu)宰.割(zǎi)选聘.(pìn)兽铤.亡群(tǐng)B.元勋.(xūn)燕.然(yān)萦.带(yíng)鞠躬尽瘁.(cuì)C.湖泊.(pō)殷.红(yīn)彷徨.(huáng)妇孺.皆知(rú)D.氢.弹(qīng)署.名(shǔ)颤.抖(chàn)燕然勒.功(lè)2.下列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当初选骋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B.也不知道稼先在篷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C.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惶,没有矛盾。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1《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2)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1《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2)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________ ”的句式说 话。 5.总 结 刻画 人物 的 方法。
督 促学 生做积 累 4.组间交流探究, 展
笔记,巡视讨论情 现合作成果。倾听
况,师生交流。
并做好补充和 笔
5.倾听报告。明确 记。
答案,释疑,解难。 5. 提出除小组合作
6.情感调动:引导 学 生体 会爱国 主 义。
问题之外,还有不 理解的问题,再次 探究。
作业
1.熟读课文,总结人物。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板书 设计
反思
马明风整理
1.明确研习任务。 2.指导合作交流、 巡视并适时释疑。 3.倾听学生的质 疑,理出研习思 路。 4.运用发现阅读 法,让学生自己去 发现问题、 解决问 题 ( 1)近几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 飞速发展, 我国又 取得了哪些重大 的科研成果?
(2)你还知道哪 些有突出贡献的 科学家?讲一讲 你所了解的有关 事例,与同学交 流。
1.用笔在文中勾画 相关内容并做批注 点评。 揣摩语言, 发现美点, 展示美点 “我觉得 ________ 用得好,它好 在 ________ ”的句式 组织语言,准备精 彩发言。 组员互相说说对这 些词句的理解。 组内探究 “我喜欢 ________ , 因 为 ________ ”的句式 说话。 准备发言。 3.独立思考、 组内交 流存疑之处。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第 1 课《邓稼先》第二课时
1. 引领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导学目标 3. 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邓稼先》导学案2

《邓稼先》导学案2
1、结合课文内容,就最打动你心的事迹和精神品质,为邓稼先拟写颁奖辞。
2、为你身边熟悉的人所做的优秀事迹和身上展现出的优秀品质拟写颁奖辞。
3、搜集资料,积累一至二则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辞。并将其颁奖辞工工整整抄写下来,用红笔进行个性批注。
火海救人英雄王锋的颁奖辞:
面对一千多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2)写纵深,彰显人物精神
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辞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辞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等。要体现一定的哲理意味。
例如:耶鲁村官秦玥飞的颁奖辞: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大国工匠李万君的颁奖辞: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1)大写意,点明人物事迹
大写意在这里,引申为一种叙事方法,是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
例如: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颁奖辞: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尤向苍穹寄深情。
希望中学七年级语文学案
课题
《邓稼先》
学科编号
2
学生姓名
第2课时
审批人
课时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导学案(2)
《邓稼先》导学案文章来自:xx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学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安徽泗县二中王倩敏编写
11、《邓稼先》
杨振宁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预读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杨振宁,美籍华裔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物理学奖。

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

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

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散文。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大厦
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孕育
2、解释下列词语:
①鞠躬尽瘁:
②死而后已:
③家喻户晓:
④妇孺皆知:
三、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思悟
一、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三、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四、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

拓展延伸
一、“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呢?
二、以中国青年一代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或美国总统写一封信,表明中国对战争的立场,表达对和平的呼吁。

检测题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开拓者
B.鞠躬尽瘁难堪
C.热泪盈眶说服
D.徬徨挚友
文章来自:xx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学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安徽泗县二中王倩敏编写
11、《邓稼先》
杨振宁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预读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杨振宁,美籍华裔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物理学奖。

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

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

本文即是
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散文。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大厦
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孕育
2、解释下列词语:
①鞠躬尽瘁:
②死而后已:
③家喻户晓:
④妇孺皆知:
三、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思悟
一、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三、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四、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

拓展延伸
一、“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
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呢?
二、以中国青年一代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或美国总统写一封信,表明中国对战争的立场,表达对和平的呼吁。

检测题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开拓者
B.鞠躬尽瘁难堪
C.热泪盈眶说服
D.徬徨挚友,文章来自:xx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学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安徽泗县二中王倩敏编写
11、《邓稼先》
杨振宁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预读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杨振宁,美籍华裔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
恒理论,获1957年物理学奖。

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

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

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散文。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大厦
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孕育
2、解释下列词语:
①鞠躬尽瘁:
②死而后已:
③家喻户晓:
④妇孺皆知:
三、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思悟
一、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三、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四、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

拓展延伸
一、“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呢?
二、以中国青年一代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或美国总统写一封信,表明中国对战争的立场,表达对和平的呼吁。

检测题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开拓者
B.鞠躬尽瘁难堪
C.热泪盈眶说服
D.徬徨挚友文章来自:xx
二、下面两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分别是
①A.可歌可气B.家喻户晓C.安然无恙D.辨伪去妄
②A.鞠躬尽瘁B.潜滋暗长C.死而厚已D.不屑置辨
三、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徬徨,没有矛盾。

徬徨:徘徊;犹豫不决
四、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老师接连问了三个问题。

②重要的问题在于领导是否重视。

③这个问题连爸爸也答不出。

④这种药治胃病很解决问题。

⑤那台机器出了问题。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③④
五、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六、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你也就选择了。

选择了,你也就选择了。

课外阅读
①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
下。

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

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②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

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③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④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

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

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⑤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灵,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

不管院子里暴雨如注,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

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⑥他一点也没有改变。

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

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

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荷荷地:踱着:
2.理解“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一句中“绊
脚石”的含义。

3.试分析语段中⑤的人物描写,表现出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4.归纳语段的主要内容。

5.判断下列语句,找出不是人物描写的一句
A.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B.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C.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

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D.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